查看原文
其他

We Belong Together|性别与精神健康,在空间相遇 ···3月20日起正式开放

Belonging Space Belonging Space 2022-07-17


// 在上海虹仙社区的地下防空洞,一群闲人决定合作起来搞事情。闲下来的人用闲下来的时间在闲置的防空洞,干着闲得没事的创作,却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在这个物质过盛,精神过乏的时代,闲下来去感受当下的“无意义”。这里会是一个让人们真正感受到闲下来的地方。闲下来合作社就此诞生!


大家好,我是竹子。Belonging Space已经试运营一周多时间了,趁着妇女节做了三次放映会和一次主题座谈会,这才姗姗来迟,给公众号添上这枚开门砖。(老拖延症了~)

 

对于新结识的访客,我总是乐于讲述这段奇妙的缘分——


去年清明节,大鱼营造发起了线上“24小时诗会”。我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一时冲动,申请主持其中一个小时的时段:招募参与者共同朗读女性主义诗歌,纪念疫情中所有受难的女性。此后,又单独组织了一次亲密关系暴力主题诗会。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持续做下去,但它在我心里留下一个火苗,总觉得填充一口氧气,就会再度燃烧。

 

10月底,大鱼的项目负责人西瓜联系我,介绍了“闲下来合作社”,一个由社区地下防空洞改造的青年共创空间,希望邀请能服务社区女性的组织入驻。我马上想到了小卡,约她一起看场地。当时,她还在定海桥互助社驻地,“药玩精神健康嘉年华”上海站系列活动刚刚收官。我作为社员,也加入了前期策划,和她一起筹办了其中两场女性抑郁主题的放映和讨论会(现场实录将在近期整理推送)。

 

要不要申请空间,我一度犹豫。但一想到可以继续和小卡共事,依托实体空间开展更多创想,我就兴奋不已,最终下决心把自己郊区的一个小公寓出租出去(自己搬回娘家),用以覆盖空间运营的小额成本,也一并解决了内部家具装修和基础活动经费问题。在给小卡的活动“让我感到治愈的空间”投稿时,我将此称为“客厅公共化”的努力,以消解“小家”所刺激的消费主义欲望。(广告:3月20日闲下来整体开幕,参观线下图片展,可以看到我家原来长啥样~)

 

没想几个月后有幸成为“下岗女工”,经济上多了一点压力。不过宿命论者如我,也相信这正是促使我积极投入社区工作的转折点和契机。(朋友说,你这分明是“闲不下来”啊!)


在开幕前夕,我约小卡一起聊了聊,我们对于Belonging Space的设想和展望。





为什么是 性别 x 精神健康?

竹子:从大学读新闻专业,到毕业一直做记者,这段旅程已经走过了十来年。我的“女权觉醒”时刻来得很晚。最初开始系统接触性别理论,毋宁说是出于自救的需要,它帮助我艰难地挣脱一段不对等的亲密关系,破解浪漫爱中的性别角色建构。 “独立女性”的话语和“爱欲”的客体身份交缠在一起,在持续自我剖析的过程中,我也一度陷入抑郁情绪。直到对外袒露我的“私人困境”,我才意识到,身处现代和传统的夹缝之中,必然造就更为剧烈的内心冲突,这绝非我一人的遭遇。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更能体察社会边缘/受障群体的感受,同时让我意识到,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多重要。


我们的好朋友黄晓行将为我们印制更多“小册子” ©CrossRiverPub

 

这也是我心目中“性别x精神健康”中的“交叉性”的意义所在。精神健康不只是个体心理问题,背后有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结构因素,而性别是其中一个范畴。两者在当今社会,都处于大众瞩目的焦点,却也面临最多的误读和污名。它们都有一定的专业壁垒,又和现实紧密相连,最怕的是“不过如此,不就是……”的傲慢和偏见。或许最理想的愿景是,无论从哪个路径切入,都能激发出对他者的“同情之理解”
小卡:早年我曾经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性与性别教育,当时就发现了大量性别与精神健康的交织地带,有的和致病原因有关(比如性侵作为创伤应激源),有的和社会结构有关(比如政策不公导致的持续无力)。后来,随着在精神健康领域的深入,我逐渐发现在研究方法和行动取向上二者也颇有共通之处。不管是性别还是疾病,都与社会标签及身份认同紧密相关,都与我们对正常与不正常的界定相关。性别不是非男即女,人的精神也不仅仅只有正常和不正常的两极状态。
竹子:没错,酷儿理论启发我们,性别是非二元和流动的。上回我俩在空间接上头,还就这个话题碰撞出了有趣的火花。我说,性别政治的远期目标是创造一个真正“去性别”的平等的未来,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凸显“性别差异”的不平等,又是不可或缺的阶段性策略。小卡这些年一直倡导突破精神健康的疾病和医疗话语,当即抛出了一个“精神健康酷儿”的提法(妙啊!):我们有时是“病人”,有时不是,全看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在不同情境下需要采取怎样的身份。精神障碍和性别都不会是对于个人“本质化”的定义。
小卡:我们都是时代洪流里面身不由己的个体,都在与人性和社会性做着持久的抗争。性与性别和精神健康的联合对我来说是一件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去形容我们的共同目标,大概就是“解放”,期待迈向更解放的教育与实践


什么样的“归属感”?

竹子:我当初拍脑袋给空间起名Belonging Space,你就说了两个字,“喜欢”。


小卡:之前在创立公益组织“刺鸟栖息地”的时候,有个slogan是说“精神不健康人士的秘密基地”,这句话放在BelongingSpace也一样。我希望在观点日渐极化的公共氛围下能够有个好好说话的地方,希望在快餐式文化席卷全球的时代能够有地方鼓励独立思考。它的归属感应该来自于对异见的包容和对于公共参与精神的追求


竹子:其实这个词的灵感源自美国女权主义精神分析学家Jean Baker Miller。上世纪70年代,她出版了《走向新的女性心理学》,突破性地提出了关系文化理论。(以下是掉书袋时间,希望不要吓退我们的读者~但我实在是有很深的共鸣)



「偏方是刺鸟栖息地今年发起的掉书袋项目,围绕精神健康议题,基于书籍和文献进行知识生产;注重批判性思考,关照当下现实,希望跨越学科藩篱,最终服务于行动。


我们在Belonging Space设立了“开架图书馆”,后续将开展线上线下联动(共学/读书会/研讨会等)。目前仍在征集图书中,期待你携带着性别和精神健康的优质书籍来共同参与图书馆建设(人文社科艺术,中英文不限,新旧不限)。




01.14 读书笔记    资本主义与精神痛苦

02.27 读书笔记    狂热分子              



我们提供工具/思维方式和行动经验,而非全文翻译/资源搬运等投喂式的公共教育。

欢迎多多关注和投稿!



她指出,女性的特点是在与他人建立情感和归属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这理应是一种更先进的生活和社交方式,却因为有别于主流文化(即以个人发展和竞争为中心的男性模式),女性会被指责为“依赖性强”,并因将归属关系置于生活的中心而受到“惩罚”。抑郁症与归属关系的丧失有关,这种社会心理结构也能解释为什么女性更容易诊断出抑郁症。

 Miller认为,关键是许多女性在社会上所能得到的唯一的归属形式是一种屈从的关系(诸如寻求另一半的认可,“所有的压迫形式鼓励人们参与到自己的奴役中去”),就连“自主性”这样的概念也隐含着威胁,因为社会往往无法容忍一个自我定向和发展的女人,为此她们必须有能力付出放弃归属关系的代价。 然而,女性不应该对“内心向往归属关系”进行自我谴责。真正要做的是,重构归属关系的本质,首要的是自己决定要跟谁联结(我到底是谁?我需要什么?我真正想决定什么?),由此重建新的社会规范。归属关系和行动力量可以相互融合和促进,女性可以携手合作、集体行动,从这样的关系中获取力量。而女性领导的这类关系文化,也可以让其他群体受益。 Miller的文化女权主义观点,或许有几分性别本质主义的色彩,但几十年来全球女权运动的风起云涌,显然不断印证着她的洞见和寄望。简而言之,Belonging Space想做的,也正是在彼此的看见和倾听中,形成紧密的共学和互助网络,寻找进一步在地行动的可能性。

“闲下来”意味着什么?

小卡:“闲下来”这三个字对于上了发条的我来说太有诱惑力了。因为尽管我也是没有正式工作的“闲人”,但是公益实践早就让我处在一个耗竭的状态里。我希望在一个提倡闲下来的空间里面也回归一下自身的需求,先回到闲的状态,再去做事儿或许事半功倍。它可以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对于来这里的观众和参与者来说,可以选择偶尔闲下来;而对于这里的主理人来说,可以试试在闲下来的前提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竹子:闲下来合作社首期入驻了10个空间,其中3个是社区居民主理。几次和家政服务出身的巧巧阿姨闲谈,尤其触动我。她申请开设的“毛毛咖啡馆”,旨在支持有智力障碍的儿子就业、融入社会,同时她还积极学习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的专业知识,服务社区居民。她像一扇窗口,带我认识到虹仙小区的面貌——一个有着一万多居民的工人新村,有许多上年纪的老人,也有许多租住的流动家庭的孩子,当然也少不了育龄女性和妈妈们,他们构成了我们的“附近”。

 

在网络喧嚣的年代,我更想知道,怎样支持我们身边的女性。对于她们来说,“闲下来”的应有之意,自然是更多地走出家庭和职业角色,关怀自己的身心。希望Belonging Space是一个可以让她们获得喘息和能量的地方。


阿姨姓卞,主理人开会时看到小卡的名字,还以为是把她的名字写错了!| 小卡 摄


小卡:社区对我来说意味着最初的行动起点,整个大学时代我都在社区做社会工作。离开了具体社区的社工就像是无源之水,回到社区,对我来说意味着建立更加稳定的连结,进行更接地气的尝试,同时有机会见证时间带来的改变。


另外,闲下来合作社的主理人们建立了共治委员会,对公共事务(包括共同发起和参与活动)进行民主协商。目前我也还在感受和尝试,我理解的共治的前提是,大家都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和愿意、主动处理冲突的对话精神。



我们一起来做什么?
竹子:目前正在与一些朋友策划社区育儿互助群,希望将未育、已育女性(包括单身生育和多元家庭)团结起来,分享各类生育和育儿资讯,提供线上线下的情感支持和互助。还将与社区其他主理人合作,以文字、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记录社区(女性)故事。 还有一些在心里酝酿了很久的项目,包括女性主义读诗会和创作坊,女权历史主题城市导览,女性和精神健康影片展映等等。我们正在持续丰富我们的“书架”、“片库”还有“桌游吧”,希望设计一套预约机制,可以让大家尽情地来这里玩耍。


“ReUnion关怀家”剧场游戏主创艾雯、夕岸、伊人是第一波来捧场的好朋友,送给我们好几副女性主题桌游。| 小卡 摄


小卡:围绕性别和精神健康话题的各类艺术活动,形式包括了影像、戏剧、肢体、展览等等。同时想在心力允许的情况下看看如何与社区居民的需求呼应,设计一些居民喜欢和需要的活动。另外,今年的药玩精神健康嘉年华也会考虑在这里落地。
竹子:我希望我们的空间能最大化地开放共享,为致力于性别和精神健康公益的伙伴日常提供免费的小型聚会场地(20人以内);如果你对我们提出的项目感兴趣,欢迎后台私信成为我们的志愿者或撰稿人;也欢迎提出你的项目计划,看看我们可以如何合作共创!女性艺术家朋友如有举办公益展览或周边开发需要,可随时接洽。
小卡:靠谱,清醒,真诚。希望你的眼睛里有他人,希望你是一个不说大话同时能做好每一件小事儿的人,希望你不投机,希望你能够理解和尊重BelongingSpace的劳动与原则。我们可能会说出相似的话,也可能都对一些领域感兴趣,但是话术和兴趣并不意味着灵魂的共鸣,在这个性别和精神健康话题都越来越时髦的当下,我更关注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有怎样的行动、以及你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去完成这些行动。







3月20日闲下来开幕在即,一键直击所有现场活动

Belonging Space究竟长啥样?卖个关子,到A12做客吧!



开 幕 助 力 传 播 伙 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