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智能时代》导演刘颖、刘军卫:用全球眼光和历史视野看待智能变革

CDRC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2024-04-01

近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三多堂团队承制的六集科技纪录片《智能时代》在央视完播。影片从科技的角度看待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科技,带领观众展开一次科技探源的思想之旅。


本期,我们邀请到《智能时代》的制片人、总导演刘颖,总导演刘军卫,一起走进《智能时代》的创作背后,探究其如何用影像回应当前的智能变革。


《智能时代》海报



刘  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智能时代》制片人、总导演。长期负责CCTV-9纪录片的节目创作和生产。近年来,重点研发并孵化了一批具有创新价值的纪录片,包括中国探月探火系列、数理化科普系列、医学健康系列、冬奥体育系列、科学和工程系列、中国野生动物国际合作项目、亚洲象北移报道、地理地质、自然园艺等科技和自然类纪录片。



刘军卫


《智能时代》总导演、三多堂传媒创始人之一、创作总监。从《大国崛起》开始,逐步树立“全球视野、历史眼光”的独特视角。以讲述“中国故事”、系统梳理中国文化与价值为前提,二十余年间,创作《公司的力量》《晋商》《智能时代》《旅游中华》《宋之韵》《唐之韵》《我的时代和我》《土地,我们的故事》等数十部纪录片作品。


CDRC:请您介绍一下《智能时代》的创作起源。


刘  颖:2017至2018年,人工智能掀起新的浪潮,逐步进入应用阶段,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显著效果。世界各国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甚至提升到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层面。2017年,中国也正式对外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处于极速发展的时代下,我们如何理解智能


2019年,我们完成了《创新中国》的制作,开始思考关于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可能产生的广泛影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始终高度重视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宣传报道,不断努力凝聚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舆论力量。《智能时代》作为一部关注世界科技前沿的总台重点纪录片,更是责无旁贷地要提高视野、提高站位,秉承“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宗旨,用具有前瞻的眼光加强思考深度,做出能够回应时代的作品。


CDRC:面对陌生领域,团队在海量调研的过程中是如何确定方向的?


刘  颖:在节目之初,我们团队首先的任务就是大量学习,不断向学者们求教,阅读很多相关书籍。我们还专门组建了调研和专家团队,这个团队自始至终伴随着节目创作,而且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会定期制作行业信息摘要,通过信息跟踪,形成对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的理解。


围棋人机大战颠覆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


人工智能领域属于世界科技前沿,需要有全球视野,这一点在创作之初就经过反复论证。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技术,我们还需要有历史眼光,这一点也是在研究了国内外不同类型的科技节目后做出的决定。


最后就是本系列的大结构,我们常常会用到两个比喻,一个是冰山一角,一个是水面涟漪。冰山一角,指的是我们面对这个选题,不能停留在冰山露出的部分,而是要深入下去,一层一层地挖掘开来。水面涟漪,指的是革命性技术的影响犹如涟漪,一波一波地波及开来,从经济、社会到更远的未来,以至于关于人类的文明。所以我们想要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科技,就要试图立于科技之外,选择一个全新的、更综合的观察角度。于是,我们选择了历史脉络、人的价值、经济发展、城市演变和社会治理、科技的治理伦理和未来趋势几个大的方向。这样的解构方式,对团队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也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我们看到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实践的范围中,这些内容公众是有关注度的,在社会意义上是有价值的,并且也并不缺乏支撑,我们可以为之一搏。


很多科研机构尝试让人工智能拥有人类情感


刘军卫:其实原本也想省点事儿,毕竟需要考虑投入产出,而且在当下,媒体也有流量的压力,找些新奇特、有话题感的内容,极容易完成任务,也极有可能会博眼球。但不幸的是,我们深入调研、广种薄收的创作习惯,让我们错失了先机,省事的、有噱头的内容都被同一时期、甚至晚一些时间启动的影片开发完了。无奈之下,我们只能继续深入,从历史、规律、思想上多下苦力。就像刘颖说的,冰山的一角都被别人挖了,我们只能沉入水下。


CDRC:影片中有大量海外专家的采访,请问这部分是在疫情期间完成的吗?有没有碰到什么难题?海外部分的拍摄中方和海外团队是怎样的合作模式?


刘军卫:《智能时代》整部片子都是在疫情期间完成的,难题必须有。原本我想的是将整部片子做成开放式的专家研讨,每一集弄一个论坛。因为在那时候智能时代只是一个远远的轮廓,我们想让专家带着观众憧憬一下,但疫情让流动成为泡影,只能一个个来。因为这么多年的全球拍摄,我们有一些固定的合作伙伴,但这个片子未知性太多,所以拍摄时只能辛苦大家半夜连线,随时调整问题。也有一些是之前我带过的导演或摄影,虽然移民了但一直在保持合作,所以这些沟通方面的问题相对简单些。


人工智能代表着新的工具和新的能力


CDRC:第二集《人有人的用处》中有讲到,人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来完成对自我的认知,人推动科技的发展是在超越生物性,团队是如何探索到这个独特的角度呢?


刘  颖:如果大家去梳理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脉络,一般都会关注到这样几个人物:希尔伯特、哥德尔、图灵、香农、维纳、冯诺依曼。诺伯特·维纳是控制论的提出者,曾经写过《控制论》。维纳是一位数学家,也是认知科学的先驱者,他对科技带来的后果有着超前的担忧。在《控制论》出版两年后,他出版了《人有人的用处》,这本书寓意深刻,表达了对新技术经商业开发之后带来的后果的忧虑。《人有人的用处》这个分集名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维纳的致敬。有人曾经提出,当代所有的讨论,如果不能从长远视角出发,都注定不能长久。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人的改变是科技最长久的影响,而这也是促使我们从历史脉络的长度和多维度的宽度来探究智能技术的缘由之一。


机器胜过人不代表机器比人聪明


刘军卫: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里去?每当人类历史走到一个关键性的节点,这几个终极问题就会油然而生。智能时代,随着思考的深入,我们必须发现这又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转折点,因为机器在挑战人类的体力、智商之后,又试图在情商上挑战人类,其意义堪比从类人猿到人的进化。所以,此时此刻,我们必须问一下:我是谁?


CDRC:创作中,团队如何平衡科技题材纪录片的专业化科普和思辨性内容?


刘  颖: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带给人类的改变越来越深刻,对科技的反思不再与观众相距遥远。我们在影片中选取的案例,要么是技术发展历史上的经典案例,要么是在实际生活中和人们生活并不遥远的内容。我们希望通过解析这些案例,并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表达,给观众打开一个思考空间,窥见到智能技术带来给我们不止是一两个知识点,也不止是一两个的消费产品,而是在科学诞生的几百年之后,在人类积累了几百年的科技成果之上所达到的前沿领域。今天,我们用科技建立的现代生活正在受到新科技的不断冲击,我们熟悉的秩序与确定,变得不再稳固。我们需要超强的适应力,当然也在想方设法把技术拉回到人类的生物属性身边。这些思考,属于科学史、社会学、科技伦理、科学哲学等范畴,并没有深入专业本身,没有探讨或讲述代码如何编写,没有探讨贝叶斯,没有讲述信息理论中“熵增”与“熵减”的概念等,尽量避免对公式原理的解释。


人工智能集合全球力量帮助莫里亚难民营防疫


刘军卫:其实对我们而言,任何选题,思想或者思辨都是第一位的,这一次,只不过是恰巧选了个科技的壳。


CDRC:团队是如何平衡权威话语和大众视角,增加其可看性的呢?


刘军卫:我们考虑最多的是感同身受。因为身处变局,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创作者,也是迷茫者、探索者,能让自己看下去、看懂、有兴趣,大抵也就照顾到了大众视角。之前有一次在采访中,我说了一句话:我创作的时候,只考虑怎么样表达好,至于观众,很难预测。自己及心尽力而已。


这部片子因涉及许多专业内容,所以我们尽可能多地把专业交给专业人士。权威,不是说出来的,得依靠真正的科学权威。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严谨。


智能体育系统帮助苏炳添提升体能


CDRC:伴随着纪录片的多样化发展,科技题材纪录片近几年也出现了如《创新中国》《互联网时代》《你好 AI》《中关村》等很多精品,从您二位的创作经验出发,制作一部合格的科技题材纪录片需要在哪些地方下功夫?


刘  颖:科技题材的纪录片,首先还是一部纪录片,是一部影像作品,所以要遵循视觉创作规律,具有视觉感染力和传播价值。如何让高深的科学距离大众更近而不是更远,是科学传播者的使命。科技的表达与抵达,是衡量科技题材纪录片的一项标准。科技题材有创作门槛,如果只是围绕科学知识,很多在呈现上都不是讨巧的题材,的确需要下相当多的功夫,创作者自己理解是基础,能不能触动他人是结果。这一点,我想是所有的科技题材纪录片共同追求的目标。


卢铀团队首次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抗癌的临床实验


刘军卫:我赞同刘颖的说法,科技题材纪录片首先还是一部纪录片。在当下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因为技术的普惠,创作都是两极用力:一方面需要更浅显、更简单、更片面,最大限度追求抵达;另一方面,则需要更专业、更深度、更全面,去影响有一定思考能力的观众,或者陪伴有思考能力的观众。但作为一个专业的纪录片创作者,我觉得无论如何需要把题材吃透,深入调研,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决定是高举高打,还是深入浅出。总人言之,纪录片有门槛。


CDRC:您觉得用纪录片去聚焦当下“智能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从个人出发,您希望这部片子带给观众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刘  颖:期望这部片子能够对正在发生的智能科技变革进行一次科普,无论对于普通人、科技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各个领域的人工智能使用者,智能科技的变革都在影响我们。如果想要跟随科技浪潮,把握时代机遇的人,那么这部片子提供了大量案例资料和一手的访谈资料,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框架,获得一些有启发性的观点,可以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更好地辨识和判断,不至于将新技术太过于神话或者完全陷于无所适从的困惑。


人工智能带来的诸多挑战备受关注


刘军卫:补充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完片子,希望大家能静下来,既要顺其自然,又要积极面对。还是那句古话:听天命,尽人事。


本次推送系对《智能时代》总导演刘颖、刘军卫专访整理而成

感谢《智能时代》执行总导演朱允对本期推送的支持



更多精彩内容,请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王 侯 李金斋

编辑:范 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