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学中的理科和文科

愚千一 愚千一 2024-05-19

我经常用上学来类比学佛,在我读到高二的时候,学校开始要求我们分科,分成理科和文科。虽然分了两科,但还是有一些课程是共同的,如数学、语文和英语。除此之外,理科还有物理和化学。后来听说还有生物。而文科则是历史和政治。

随着我对佛学的了解,我发现佛学也可以分为理科和文科。我先说说文科。那什么是佛学中的文科呢?!

佛学中的文科

我先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句非常著名的话:“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藏芥子”是非常好理解的,那么“芥子纳须弥”该如何理解呢?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完全直接的例子。只能用比喻的方式来形容。但又因为是比喻的方式,所以比喻本身永远都可以找到瑕疵。例如:

有人借用现在科学来比喻,比如用一张光盘(或USB盘)所存储的文件,可以比得上一座山的书籍堆积在一起。当年光盘出来的时候,比尔盖茨还亲自打了一个广告。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说明:1994年,比尔盖茨坐在33万张纸上,手中拿着一张光盘告诉全世界:一张光盘能记录的内容比这33万张纸都多。

这个比喻的意思是从文字量上来说的。但是一张光盘并不能等价于那33万纸张,或等量的书籍。这就是有瑕疵的地方。光盘如果坏了,那么多文字就全部丢失了,而那么多的纸张要全部丢失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再者,有人半开玩笑地反驳,光盘不用了,就只能丢垃圾桶了,而那33万纸张还可以卖破烂,估计还可以得到几百块钱呢。这些“瑕疵”的地方,都说明了比喻本身的局限性。

也有人借用“心”来说明,“心”虽然很小,要么像拳头那么大(指心脏),要么像碗口那么大(指大脑),却可以包容一切的东西。这个比喻的“瑕疵”就更大了,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比喻。《大智度论》里面说,合格的比喻应该是用简单的事情来比喻复杂的事情,这样才能帮助大家从简单的事情去类比,然后理解复杂的事情。实际上,佛学上“心”的概念,要比一个“芥子”或“须弥山”要复杂的多。所以,就算有人听到了这样的比喻,也是蒙蒙胧胧,似懂非懂的。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

这就是“文科”的特点,或者说是“文艺科”的特点。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个比喻,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个理解。就像一篇作文的评分,可以给很高,因为意境很丰富,也可以给很低,因为逻辑不通。

用文科的方式来理解佛法虽然也有用(我从不一棍子打死一个观点),但是这个用途却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芥子纳须弥”这句话,请问你要在生活中如何实践呢?它当然可以让你更加包容,但你只问一下,听完这句话,你就能够包容一切吗?对于一切事物都看得惯吗?对于一切人都看得惯吗?对于我这篇文章可以理解和包容吗?!

为何会如此?就是因为无法直观体会,光靠理解就会似懂非懂了。再遇到逆境的时候,一下子就现原形了,以前是怎样又回到了怎样的状态了。

重申下,我并非一棍子打死“文科”或“文艺”的这种理解和表达。我只是指出来一些人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在我的观察中是现实、普遍存在的,所以我才点出来而已。但并不绝对。如果你觉得这类理解对你很有用,那也无妨,你没必要改变什么,继续保持就行。

佛学中的理科

那什么佛学中的理科呢?我们先回到学校,理科主要是指:数、理、化。即数学、物理和化学。这里的理科和文科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那就是理科是有标准答案的。

比如1+1=2这个等式,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还是大学生、博士、教授,这个等式都是成立的。不仅1+1=2是成立的,而且知道1+1只能等于2,而不能等于其他数字,等于任何其他数字都是错误的,如0,1,3,-1,-2,-3...。这就是理科的特点 —— 有标准的答案,有统一的认识,可以重复验证。

那佛学中的理科是什么呢?那就是法相学,包括俱舍学和唯识学。请熟悉俱舍学和唯识学的人忍耐一下,虽然俱舍和唯识也有很多分支,但和其他学派对比而言,我文章中的主要观点依旧是成立的。

为何法相学是佛学中的理科呢?

第一,它们都有标准答案。

比如说色法是什么,答案是有见有对,或无见有对,或无见无对。有见就是眼睛可以看见(尤其是指人眼)。有对就是有质碍。比如说声音,同时10个人跟你说话,说不同的话,你只能听一个人说,当你认真听一个人说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你就“听而不闻”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了。所以,听一个声音对听其他声音产生了障碍。无见无对是一种佛教里面特殊的一种色法 —— 无表色(或法处所摄色),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学习下《俱舍论》。或等我以后再分享《俱舍论》的学习笔记。

备注下,这里说的标准答案是相对统一的意思,无论是《俱舍论》还是《成唯识论》都包括有多种观点,这些相对其他学派来说,差别还是很小的,这里先忽略了。下面的其他几点也类似,这里一并说明下。

第二,它们都有清晰的、严格的定义。

比如说“开悟”这个词,无论是在佛教经典还是在佛学作品里面,“开悟”这个词已经被泛化得无比宽泛了。“泛化”是还算客气的说法,不客气的说,那就是“滥用”了。甚至,很多的非佛教徒也会经常感慨 —— 我今天“顿悟”了什么,又“顿悟”了什么。

这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很多学佛人也不知道“顿悟”具体是什么,“开悟”到底是什么。这也让很多假大师们钻了空子,到处坑蒙拐骗了。

虽然我曾经非常努力地总结开悟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层次,但是这毕竟只是个人总结,影响力非常有限 —— 聊聊开悟的常见误解以及开悟的层次

比起开悟来说,其实有一个词更加重要,也更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个词就是 —— 见道。无论是在俱舍还是唯识里面,见道的过程都有极其清晰和严格的描述,精确程度到一个刹那一个刹那(一刹那=1/75秒=0.013秒)地去描述它,而且每个刹那都是不同的,这样的“见道”一共需要经历15个刹那(心)。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星云大师全集,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6847

这十五个刹那分别要断什么烦恼呢?见下面这张图。

图片来源:智敏上师的《俱舍论颂疏讲记-界品》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介绍什么“见道”,只是简略地提及下。重点是说,“见道”这么标准,严格的定义,比起“开悟”、“顿悟”来说,是更值得关注和学习的。

如果你是认真的禅宗学人,我还是补充一句,那就是“开悟”虽然有很多层次,但基本上也可以分成两类,一是解悟,就是理解了。二是证悟。而见道是证悟里面的最低标准,成佛是最高的证悟,中间还有许多层次的差别。

学法相的好处

第一,有了法相做基础,可以通一切法门。

法相学就像是数学中的加减乘除一样,数学中是以加减乘除为基础,其实学佛,尤其是想要深入经藏的人来说,那更是基础了。有了这个基础,再去学习其他学科都是容易的。

就像是数学学得好的人,再转去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天文或学习计算机,AI等都是非常容易的。这就是因为数学是理工科的基础,而法相,本该是佛学的基础。有了法相的基础,再去学习其他宗派,如天台、华严、律宗等都是非常容易的。就算是禅宗也是大有好处的,前面用见道对比开悟就是例子之一了。净土宗也是,例如净土里面讲唯心净土,学习了法相以后,你就会非常清晰地明白为何叫唯心净土了。

第二,有了法相做基础,可以提高鉴别能力,甚至还能打假。

因为很多对“标准”缺乏认识,或不知道有“标准”的存在。所以佛教里面也有很多假劣伪冒的假大师。学习法相后,拿法相一对照,可谓是一眼假 ——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来。所以,如果你想要打假,是具备了这个能力的。(不过在实际操作层面,打假是一件非常高风险的事情,请三思而后行。)

其次,佛教里面也有很多“差不多先生”,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讲的法不够严格,不够严谨,差不多,笼笼统统。听上去好像正确,但又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却说不上来。或者听上去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却说不清楚哪里不对。根本原因就在于,“讲法”的人也没有法相的基础,也只能讲成这个样子了。

不过还是要尊重和理解对方(只要不涉及违法行为,不违反道德伦理),毕竟有时信众们的水平层次,也会决定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或法师)了。如果有人参加过佛教法会、活动就不难发现,老年人居多。其中,又不乏有很多求神拜佛的人,正儿八经学习佛法者,少之又少。深入佛法者,却是少见的。

这也和上学一样,为何清华北大是最好的大学,不仅因为他们有优秀的老师,还因为他们有最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才需要优秀的老师来教。为何三流大学的老师和学生都差一些,其实,这都是有关系的。

第三,可以避免很多无意义的争吵

比如说,某人是否是开悟了?这样的话题非常常见,也引起了非常多的争论。这正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只要谁名气大,谁弟子多,谁粉丝多,谁就是。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显然不是。

先别说“见道”这样重要的关键点了,先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 —— 初禅。有很多人练习打坐,出现了一点境界,就以为自己得定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张口就来。要么说见到了什么,要么是体会到了什么,就自以为是禅定了。然而事实上,果真如此了吗?显然不是。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并不是以体会到了什么作为全部标准的,只是之一。更重要的标准其实是止住(或断除)了什么,体会只是其一,而且不如“止”(或断除)重要。比如说,初禅,二禅,三禅各有喜乐。对于没有过禅定体验的人来说,这个喜乐和世间的喜乐有何区别呢(如吃冰激凌,喝可乐,男女之欢,甚至是嗑药)?有人说比这些都要快乐。对于没有体会过禅定的人,完全无法判断,所以很容易被骗,被误导了。

但如果从“止”(或断除)的角度来判定就容易多了。从初禅开始,就断除了嗔心,淫欲心。以嗔心来说,这个就容易判断了。有谁说自己得到了初禅,而且还能保持(重点是保持)。你上去就给他两巴掌,看看他有什么反应就知道了。(自己判断是否要真的动手了,哈哈。)如果只是说得过初禅,但是无法保持。他人就无法简单判断了。因为出定后,又不能保持的话,那和普通人也没什么区别了。最多脾气好点,但不会断除嗔心,不会完全没脾气了。所以他人就无法判断了。

学了法相,对于各种关键的修行阶段都会有清晰的了解,之后,就不会轻易被骗,被误导了。在当今这个鱼龙混杂的佛教“江湖”来说,具备判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了。

法相并不难学

对于法相有一个很大的误解,那就是觉得法相很难学。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误解。以前95%以上的人都是文盲,当然,别说法相是难学的,任何佛学都是难的(不需要任何佛学基础就可以的念佛、打坐除外)。

但是现在,很多地区和国家都几乎消灭了文盲,都普及了高等教育(指高中及以上)。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基本上都参加过高等教育的。以这样的背景来学习法相,并不会比现代任何学科困难许多。

比起现代的学科,如IT,医学,法律,生物等行业来说,或许还是简单的呢。所以,真的不用太担心,尽管开始学就好了。

我正在第二次学习《俱舍论》


之前只是通读过一次,这次遇到机缘(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一起来学《阿毗达磨俱舍论》),发现有很多的同行善知识,一起学习交流和讨论《俱舍论》,所以我也愿意在通读之后,再次学习一次,这次会精读。后续也会把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发出来(还未开始),抛砖引玉。


希望可以启发和引导更多的人来学习法相 ——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阿弥陀佛。
愚千一。





佛教核心理论:
1. 佛教中最核心、最根本、最重要的理论 —— 缘起和中道
2. 理解空、有是打开大乘佛学的金钥匙 (空性)
3. 佛陀在菩提树下的觉悟之十二因缘 | 十二因缘的四种解说(十二因缘)
4. 浅说我、我执和无我(无我)

禅宗和禅:
1. 聊聊开悟的常见误解以及开悟的层次
2. 解构禅宗公案 | 如何应对和理解 | 万法归一的终极问题
3. 聊聊市面上的“正念”和“冥想”

净土和临终关怀(前5,点这里看更多):
1. 我给妈妈介绍净土法门
2. 《佛说阿弥陀经》和四十八大愿
3. 佛经中阿弥陀佛本生故事
4. 临终时的主动与被动,附:业的成熟顺序
5. 写给莲友和莲友家属的临终手册 —— 临终准备、助念和关怀

佛法解读(前10):
1. 什么是人间佛教 | 为什么要推崇人间佛教(❤️特别推荐)
2. 写给年轻人学佛的建议 | 学佛的框架和顺序 | 现代佛学的教学大纲
3. 浅谈对全体佛法的略解
4. 转凡成圣 - 行者路上最重要的指南针和里程碑
5. 以结构化的五个层次解读《心经》
6. 成佛 —— 到底成的是哪个佛身?兼谈法身、报身和化身
7. 浅释忏法的逻辑
8. 佛教空的六个层次 | 《空之探究》之读书笔记
9. 常乐我净的两次大反转 | 四颠倒与涅槃四德
10. 什么是执着?| 一文说清楚佛教的执着是什么 | 我执和法执

趣味佛法(前5,点击这里看更多)

1. 其实,你从未见到过一个真正的圆 —— π,哲学,真理(❤️特别推荐)
2. 咖啡自由,财富自由?——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3. 恐龙时代有佛吗?
4. 你相信佛经里的人比山还高吗?|一种可能的科学解释
5. 佛教时间的相对性 | 你知道弥勒菩萨于5.7亿年下生人间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华严经》之“寿量品”读书笔记
我和我的学佛经历:

1. 十年净土坎坷路
2. 疫情中被迫“闭关”的日子和结缘法鼓山
3. 我的佛学立场 | 无宗无派,归心净土
4. 我所经历的两个“外道”
5. 关于我写文章这件事
6. 佛教梵呗之初体验 —— 从讨厌到深度参与


注:所有文章都是原创,偶尔会有几篇其他佛友的原创,具体看文章作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