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部将会同40余部门联合发文,加强科研诚信审核

 
点击标题下「学术桥」可快速关注 


近日,在2018浦江创新论坛·文化论坛上,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副司长冯楚建透露,最近,发改委、科技部会同40多个部门即将发布《关于对科研领域相关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备忘录》,要求在学籍管理、科研立项、评选表彰、院士增选等各个方面加强科研诚信审核,发现问题后“一票否决”。




冯楚建在主旨演讲中说,创新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创新文化是滋润创新精神、保护创新成果、激励创新热情的土壤,作为创新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诚信文化对每一位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和机构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素。科学研究本身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诚实守信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科研诚信是科研创新的基石,更是创新的底色。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来说,坚守诚信是一种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科研诚信工作作出非常重要的指示。2016年5月30日,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明确要求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和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特别是关于学术风气方面要求理论创新、严谨求实;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包括科研诚信、社会信用等等。科研诚信与其他社会信用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顶尖的科学家、科技人员的科研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标杆、典范。

 

冯楚建介绍,从2007年科技部发布有关科研诚信的部长令,随后组建了科研诚信建设的联席会议制度,11年来我们初步构建了包括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多方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法律层面,2007年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时,明确将弘扬科学精神、遵守科学规范、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写入了法律。2018年的3月28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制度化建设、具体的工作措施方面对科研诚信工作进行了全面地部署和安排。按照中央要求,科技部今年专门成立了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对所有涉及到科研项目、科技人才和科研管理的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为了营造好的科研氛围和文化,从评价导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关于成果转化,进一步扭转以论文论英雄的错误导向,另外在知识价值分配为导向的政策文件里面,进一步要求树立科技创新的质量、贡献、效率、绩效为核心的正确导向,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科研,反对浮躁、浮夸、弄虚作假。

 

冯楚建说,科研诚信问题是世界各国科技创新面临共同的难题。近日哈佛大学附属医学院一位教授论文被学校要求撤稿31篇文章以及1000万美元罚款,这是非常严重的诚信行为。去年肿瘤生物学杂志2017年4月20号撤销了107篇来自中国的学者,主要是临床医生的学术论文,有497人受到了处理,处理的结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同和认可。面对全世界的共同难题,我们更需要的是各方共同努力,既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又要制定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既包括政府部门、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包括科学共同体、科研人员、社会以及媒体,大家都有很重要的使命和职责。

 

从政府部门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制度体系,从职能转变开始强化宏观管理、加强服务,树立良好正确的科研导向,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真正潜心科研。制度体系最重要的核心是要以信任为基础,以信任为前提,也要以评价为导向、以诚信为底线、以监督为保障。

 

 对于创新主体来说,大学和科研机构必须要加强对科技人员的宣传、教育、引导,特别是在科研诚信方面要履行主体责任,对本单位科研人员以3-5年为周期全覆盖核查,跟踪了解每个科研人员的成长轨迹,既是鼓励创新,更是保护创新。

 

弘扬创新文化,加强自律非常重要,也是科学共同体很重要的使命。有些科研人员为了追求心中的实验结果,故意伪造数据,篡改数据,漠视其它数据,以自己的逻辑来寻找所谓的科学规律,追名逐利现象非常多。对科研人员来说,必须要以身作则,潜心科研,严禁浮夸浮躁,把追求真理作为自己科学使命非常具体的行动,做真正的科研诚信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新闻媒体对推进科研诚信建设也有非常重要的职责。对媒体来说,报道重大的科技成果的时候要有所核实,不要盲目夸大,也不要过多贬低,不得追求眼前效应,也不得吹捧炒作,共同营造非常好的环境,鼓励创新、激励创新。

 

“中国的科研诚信建设层次高、全覆盖、全流程,”冯楚建说。一是抓科研诚信的层次非常高,通过中办、国办发的23号文件,进一步确定了科技部负责全国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由社科院负责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诚信的工作。二是全覆盖,所有的参与科研管理和科研活动的包括政府部门、包括各类创新主体、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和科学共同体,全部都要遵守有关的要求。三是全流程,涉及到科研活动的各个流程,包括我们国家科研项目,从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结题等等各个环节和流程,都有诚信要求,对出现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终身追溯,如果有科研诚信存在问题,就算过去没有发现,未来一旦发现之后要终身追究。

 

冯楚建表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一是把诚信文化的理念贯彻到所有的制度规范和操作流程中去,二是用正面典型来做好示范和引领,三是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四是进一步推动以科技创新的绩效、贡献、质量为目标,构建更好、更优秀、更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加强联合惩戒。最近科技部会同42个部门在共同起草关于严重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备忘录,要求在学籍管理、科研项目立项、评选表彰、院士甄选等等各个方面都要加强科研诚信的审核,有问题一票否决,特别是企业诚信要作为未来其他部门在行政许可、公共采购、评先评优、金融指示等方面作为非常重要的参考。

 

“对科研诚信,政府的态度是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我们希望构建潜心科研、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共同为新时代的创新使命作出我们的贡献。”冯楚建说。


文化论坛上,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自然科研诚信部负责人塔玛拉·维尔肖特还列举了两种常见失信现象:一是论文剽窃;二是署名问题,写哪些人的名字?谁的名字在先?《自然》杂志及其子刊编辑部时常要处理这种争议。在论坛嘉宾看来,对于这三种科研失信现象,相关单位要从制度设计、主观引导两方面着手,加强监管和教育力度,这样才能还科学研究一片净土。


来源 | 中国科技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