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国自然基金委:有的学者获得“杰青”项目后不再安心科研,转向从事行政工作!
杰青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类项目资助,这一理念还没有广泛树立,存在有的学者在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后不再安心投入科研,或转向从事行政工作等情况。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年度绩效报告》。报告特别提到杰青、优青“帽子”“异化”问题,“存在有的学者在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后不再安心投入科研,或转向从事行政工作等情况”。报告里涉及优青杰青的项目效益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内容整理如下:
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杰青项目在资助布局和管理上有待加强;优青项目在定位上政策研究不够。
杰青项目一是关注学科平衡和未来学科布局规划不够。调研发现,在部分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很难获得杰青项目资助。二是杰青项目结题评价标准不统一。杰青项目管理办法中只规定了从五个方面内容进行结题审查,但并未明确杰青项目实施后应达到的标准。调研发现,不同科学部杰青项目结题验收优秀率差异较大(23%-88%)。三是基层科研单位仍然存在杰青项目“异化”现象。杰青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类项目资助,这一理念还没有广泛树立,存在有的学者在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后不再安心投入科研,或转向从事行政工作等情况。
优青项目一是项目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和优化。科技界目前对优青的定位存在不同认识。调研了解到,很多单位把优青项目当成“小杰青”对待,异化为人才“帽子”,使青年科研人员提前进入杰青项目竞争的轨道,带来急躁和压力。二是面向学科交叉的项目申请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三是部分科学部结题验收未区分评价等级,无法支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准确判断。四是优青项目整体绩效目标中,个别指标设定不够合理。
有关建议
进一步完善优青、杰青等人才项目。进一步明确优青项目定位。一是强化优青项目面向科学前沿探索的资助机制,为有潜力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潜心科研的环境,鼓励青年科学家勇闯创新的“无人区”。专家呼吁应给予优青项目更长周期的资助。二是鼓励优青项目开展广泛的学科交叉,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三是按照定位修订优青项目绩效指标。
优化杰青项目资助布局和评价机制。一是关注学科平衡,对冷门、 薄弱以及有“萎缩”倾向但对科学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的学科和方向加强引导。二是合理设定杰青项目的资助人数。杰青项目长周期高强度 的资助方式有利于科研人员长期专注从事基础研究,应从科技自立自强、把握战略前沿出发,研究杰青项目资助的适度规模。三是完善评价机制,明确杰青项目的结题标准。引导和鼓励杰青项目负责人踏实做科研,真正发挥对学科发展引领作用。
项目效益情况:优青项目
优青项目面向有潜力的年轻科研骨干,资助开展具有前沿探索性的科研活动。本年度优青项目实施效果和影响主要表现为:
第一,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术骨干。2020 年新批准资助优青项目 625 项(含港澳)。根据 2020 年完成结题的优青项目结题报告统计,23 名项目负责人成为青年科技创新骨干人才。建设了一批有实力的科研团队。优青项目为科研团队实力的塑造和提升提供了经费保障等基础依托,同时也为年轻科研人员了解、探索科学前沿问题提供了平台。项目执行期间,有 25 人晋升为高级职称。从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看,累计依托项目培养研究生 3792 名,其中,博士研究生 1600 余名;培养博士后 188 名。其中,45 人获得优秀硕士论文,21 人获得优秀博士论文,2 人获得博士后基金。加强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根据当年结题项目报告显示,累计举办国内国际会议 233 场次,参加国内国际会议超过 3000 场次。项目负责人中,21 人次担任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或编委。在 2 个以上国际期刊任职的共 15 人。
第二,提高了青年科技人才的自主科研能力。在优青项目的资助下,聚焦基础研究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拓展学科边界,推动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探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学成果。2020 年结题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于项目执行期间内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诸多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Nature、Science、Cell 发表 20 篇,其子刊发表 106 篇。此外,三重简并费米子等项目研究成果实现前沿突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项目效益情况:杰青项目
杰青项目在学术界已享有很高声誉。2020 年是杰青项目设立 26 年,从资助之初的每年资助 50 人,到 2020 年的 298 人,杰青项目从 资助力度到覆盖学科数量都有大幅增加,杰青项目的资助成效主要体 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培养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共有 125 人成为青年科技领军人才。31位项目负责人或研究团队成员在项 目执行过程中实现了职称晋升。通过项目实施共培养博士后338人、 博士研究生1802人、硕士研究生2100人。杰青项目学者作为科研领军人才及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日益凸显,是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原始创新 的重要力量。
第二,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通过杰青项目资助,引领了 中国前瞻性基础科学发展,不断为科学前沿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在 2019 年结题的杰青项目中,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作为第一完成人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共2人,分别为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许琛琦和中国 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峰。在科研奖励方面,共获得国家级奖励数量 25 项,省部级奖励数量 90 项。
第三,促进了学科发展和影响力提升。通过杰青项目资助,一批青年学者拓宽了研究领域,承担起学科合作与融合的联络人与协调 人,集结了一批科研人才,依靠多个学科的协作与综合,建立起一批 因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成果而兴起的新学科,并取得了一批科技前沿成果。
2019 年结题的杰青项目在项目执行期间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 诸多高水平学术论文,包括发表 Nature 论文15篇、Science 论文2篇、Cell 论文 2 篇,2014~2019 年间入选高被引学者42人次。
第四,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通过杰青项目资助,我国青 年学者对外交流合作的频率显著增加,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大幅 提升。根据 2019 年杰青项目结题报告统计,在资助期间应邀做国际 学术会议特邀报告的项目负责人共计 101 名,累计共做国际学术会议 特邀报告约 735 次。其中,个人累计做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20 次 及以上的共计 6 名,个人累计做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10 次及以上、 20 次以下的共计 20 名。部分学者在资助期间在国际期刊任职,从而 有效提升了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当年结题项目显 示,在国际期刊任职的杰青项目负责人共计 16 名。其中,担任特约主编/副主编一职的共有 11 名,担任编委会成员的共有 4 名;在 2 个 及以上期刊任职的共有 11 名。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来稿和内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延伸阅读
教授坦言:我宁愿多申请几次国基金,也不愿意碰省基金!
北京通报12所高校巡视整改情况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