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最新报告:全球光伏产能利用率仅50%,组件库存正在增长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推进清洁技术制造》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约为50%,现有产能已经可以满足2030年近零排放目标。
2023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制造能力大幅增加,增加了近500吉瓦,其中绝大多数(近440吉瓦)来自中国。光伏组件产量也增长到约560吉瓦,而2022年产量约为360吉瓦。然而,光伏组件制造设施的平均利用率有所下降,2023年徘徊在50%左右,TOPCon电池等新技术产能的利用率高于既有技术。近年来增加或宣布的大量产能使产量大幅增长超过了需求,压低了价格,降低利用率意味着单位生产成本增加以及裁员。
尽管如此,情况因地区而异:根据宣布的产能,印度将能够在2030年达到与其减排目标一致的水平,而中国今天已经超过了2030年的减排目标所需水平,这表明出口产能巨大。因此,在短期内,中国仍然是太阳能电池板(及其子组件)的主要出口国。中国目前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是其本土安装量的两倍,但供应的地区的制造能力预计仍远低于部署需求,如美国和欧盟。仅中国2030年的预计盈余产量(即超过满足APS国内需求所需的产量)就可以很容易地满足同年全球减排目标需求。
太阳能光伏是一个典型的技术例子,该技术在整个供应链中呈现出高度的地理集中度:中国占电池、硅片和多晶硅制造业的90%以上。2023年,几乎所有环节的集中度都有所增强,尽管2022年的集中度已经很高。现有多晶硅生产能力的90%以上在中国,而5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60%。根据2023年公布的产能项目规划,未来制造能力的地理分布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继续占组件规划和现有产能的80%左右,其次是美国和印度,占5%,欧洲仅占1%。
根据已宣布的项目,未来数年整个太阳能光伏供应链的高度地理集中度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组件、电池和硅片的产能份额略有下降(例如,硅片产能下降至90%),多晶硅产能上升,到2030年份额将接近95%。
推荐阅读
1、银价暴涨至每公斤8000元,对光伏电池不同技术路线的浆料成本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