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教授一线教研指导:以阅读评估促进教学改进| 41期共读活动之“读写教育理论讲座”
点击上方“百班千人”关注我们
3月19日晚7点,百班千人41期共读活动之“读写教育理论系列讲座”,在网络直播间拉开序幕,本次讲座,特邀了北大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汪锋教授为大家进行读写教育学术上的指导,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4000多人,甚至有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也都参与其中,直呼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以阅读评估促进教学改进,汪教授分别从“阅读的本质与要素”和“阅读测评与教学”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讲述与指导。
正式开始前,汪教授先向大家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在做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有没有考虑过阅读的效果怎么样?效果主要指这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们有没有把阅读的文本讲清楚,把它要传达的思想有没有讲清楚;另一个方面是针对学生的,那你有没有让学生通过文本,通过你的讲述有没有学到东西,或者学到什么程度了?带着这样的一个思考,老师们跟着汪教授的思路,走进了本次的讲座。
第一部分:阅读的本质与要素
这一部分的内容,汪教授从语言学切入,主要讲了以下的四个方面:
❖
何为阅读
❖
阅读时我们在看什么
❖
意义与上下文
❖
上下文的拓展
何为阅读?
# 阅读是相对于口语来说的,是书面语。口语的基本载体是语音,口语的系统里,基本的单位是词汇,这些词汇要组合起来,就要按照语法的方式组合起来,表达口语的基本框架。而书面语接收的重要渠道就是阅读,文本在信息当中起的作用就是要传递信息。
我们可以将语文理解为是要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但在课堂里面,强调的是书面语,通过学会读,然后在阅读当中再进一步地学习,整个过程就是以书面语为媒介,跟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思想者跨越时空的进行交谈。
# 朗读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从口语(以语音为载体为主)过渡到文字(以视觉思维为主)的解码过程,就会看到朗读的重要性。在口语习得的时候,其实没有形的问题,语音跟意思连接起来,听到一个语音在一个语境里面表达什么意思。但是在文字处理的时候,孩子要建立一个形象,激发语素在语言里的功能跟表达后,才能建起联系。
所谓的朗读就是看到文字,把它读出来,建立的是声音跟文字的联系,更多地加强了在阅读的时候,声音的作用。从口语过渡到书面语的过程中,就会建立顺畅的联系。尤其是小朋友,从小学一年级刚刚接触文字的时候,要学会读,要建立文字跟声音的联系。
# 唱读、吟诵、朗读都是利用了语音,都是为了建立从口语到书面语的顺畅过渡,但它们的地位和功能不是一样的。
吟诵其实是利用了古代语音来建立自己对于书面语的一种感觉,但建立的联系是古代汉语的语音,不是利用普通话的语音来建立联系,这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是不大的。当然,吟诵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手段是没有问题的。
小孩很自然就会唱读,所谓唱读就是读书的时候,就像小和尚念经。在一定程度上,让其自发唱读并不是不可以的,并不是要禁止的。唱读时有一个节奏,可以先建立声音跟书面语之间的关系。
朗读是在理解了课文之后,用课文里面需要的韵律感觉来把它读出来。朗读的要求其实比唱读的要求更高,朗读不仅建立了声音跟文字的联系,还建立了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哪些地方需要快,哪些地方需要慢,哪些地方需要加进感情,它是更高层面的要求。
阅读时我们在看什么?
研究表明,汉字顺序并不一定影响阅读,如果再仔细一点看上图,你会发现问题。这说明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利用视觉思维,它跟声音思维是不一样的。
声音思维是每一个音从前到后的变化是连续的,是一个挨着的一个的。在阅读的时候不是这样的,阅读是来回跳动的,视觉是扫视的,视点也是跳跃的。
人在阅读的时候到底是在干什么?其实就是要解码文字背后的传递语义,建立文字跟口语或书面语里的词之间的一种关系,从而慢慢地根据语法的规则或表达规则来理解。
意义与上下文
任何表达的字或词组,都是在上下文当中才能够表达的,单独的一个字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要表达意思,一定要依赖上下文。上下文会分很多种,最直观的上下文就是这个字的前后文,实际上在使用的时候,会有更微妙的地方。所以,真正要理解文字的表达,就需要把放到上下文里去看,这是阅读的基本功。
上下文的拓展
上下文的拓展,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思。我们习得口语,是在整个社会环境当中,来学习怎么交流使用。同样,学习书面语也是这样的,要在阅读当中才能够学会,在各种场合下面使用书面语才能学会,此时,就可以了解到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需要到学校里面去学的,因为书面语并不是自然习得的,而是教学习得的,所以我们需要有大量的阅读。
第二部分:阅读测评与教学
本期讲座的主题是“以阅读评估促进教学改进”,汪教授在这一部分中详细讲解了关于阅读测评的重要性和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测评能力:
❖
测评的核心
❖
测评的功能
❖
教师的测评能力
测评的核心
测评的核心是在实际的语境当中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测评不等同于考试,也不是详细地做测评报告,而是为了帮助教学的。阅读测评的作用是为了研究,在阅读教学当中,在实际语境当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没有获得提升,出现了什么问题,哪儿出了问题,我们怎么解决问题……
测评的功能
#建立与维持学习环境。你要建立什么样的环境,建立什么样的导向,是要通过测评才能够实现的,在恰当的语境里使用课文来达到的教学功能是好的,那就可以维持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向好的方向去做。
#教学的规划与实施,其实就是所谓的学情的判断,也就是在教文本之前,先看一下学生达到的水平,才能实现教学的规划,在堂课重点讲什么。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要了解学生,还要了解文本,才能进行测评。同时要注意测评的重点还在于,要了解学生有没有兴趣,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激发他的兴趣。
#诊断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当课堂上对于文本的理解有争议时,教师要更清楚地诊断出学生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孩子走向不同的方向,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句子有不同的理解,两者都是对的,教师不能不能一贯固执判断孰是孰非,而是要抓住问题进行回读,准确到词句之间的关系,才能实际地解决学生真正的阅读问题。
教师的测评能力
教师提高自己的测评能力,才能够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效果,关于如何提升教师的测评能力,汪锋老师先给出了以下7点建议:
①根据要达到的效果,选择最适当的测评方式,例如老师在对文本的理解之上,整理出主要的问题,来抓住学生,然后检测出来学生阅读的时候,有没有抓住这个文章的主旨。
②恰当的测评方式来决定如何收集教学的决策信息,通过多种的测评方式,问卷、访谈、作业等等方式,丰富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策略的实践问题。
③熟悉各种测量方法的实施、计分与结果解释,通过前面所说的多种测评方式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定性跟定量去结合,通过横纵的比较,发展更完善的过程,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评系统,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阅读能力等等。
④根据评测结果做教学决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有学生无法达到测评效果,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一下,到底哪些是个体性的?那些是代表性的?哪些是全体性的?最终的目标是让决策有针对性。针对你班级的情况,根据阅读情况做自己的课例决策。
⑤发展有效的评分程序,相信老师们都会有所考虑,就是挑选出自己觉得最适合学生的这样的一个情况。
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沟通测评结果,学生的阅读出现问题,要怎么去沟通?哪些情况是直接跟学生沟通,哪些情况要和家长沟通,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去跟校长沟通,取决于你对这个评测结果的一个判断。
⑦判断测评方法和讯息是否合适,这个是需要老师提前去做一个考量的,对有些问题、有些评价,可能不适合在全班去做。比如说为了考察学生的情况,把学生的日记拿出来,全班读那点东西,就不是特别合适的情况。
总之,回归到前面我们提到的,阅读测评的核心: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际当中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做到这一点,那么就是一个好的测评。如果我们老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当中,总是想着这些问题,总想着这个关键点,相信你的阅读教学,可能会得到非常好的促进。
将近一个小时干货满满的讲座,老师们听得意犹未尽,持续输出了很多和一线教学相关的问题,汪教授选择了部分问题进行答疑,小编挑选了一些问答,供老师们在教学中参考,更多讲座的详细内容,可以扫描海报二维码查看回放哦~
Q1:居家在线学习,如何保证阅读的教学质量?
汪教授:就得让他看书,有阅读的氛围,你得有激起他阅读兴趣的方法,也要有合理的测评方法。非常重要的是,他要有交流的空间,学生为什么不愿意阅读?为什么喜欢打游戏?这是因为他可以在同伴当中交流。它本身就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工具,同时需要一个出口,家长不跟他聊一本书,他当然没有阅读的兴趣了。我女儿现在读福尔摩斯,我就跟她一起读,重新读一遍,我就会跟她讲其中的一些问题。你觉得福尔摩斯这个人怎么样?你觉得华生怎么样?你觉得这个故事里面这个人是什么意思等,这样的话,她就会觉得这是一个谈论的话题。如果家长都在刷手机,让学生去阅读,就是没有氛围的事情,怎么样保证教学质量?我觉得只要他读下去,有引导,质量问题就不大。
Q2:多做阅读题能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看待多读书少做题?
汪教授:关键问题是有没有问到要点,就像刚才说的那些评测,测评能不能提升阅读能力才是关键点。所以多做,做多少,合不合适?这其实都是外面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这个题是要有价值的,是能够针对他的阅读能力的提升的,才能够有效果。
多读书少做题,跟人多说多交流,但也要思考,读的时候在读什么,读的效果怎么样,我个人觉得一定要做一点评测,读完之后,哪怕给他下一个判断。说这个故事没有意思,它没有道理,没有道理在哪里?为什么?这是要简单说一下的。如果都没有反馈的话,对于这个东西是没有筛选的,就像我们去外面的餐厅吃饭,如果你都不给他评价,那他永远不可能有提高的机会,大家都不去的话,就是最好的评价,它就倒闭了。
Q3:现在的课文都不提倡讲语法,小学不让讲,中学也不让讲,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有很大的影响,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汪教授:现在都是随文讲语法,关键问题看你怎么讲语法,我刚编了一本在人教社出版的《吕叔湘语文教育论集》,大家可以看看。其实吕先生有很多讲法的文字是非常好的。我们不要执着于语法的各种流派,但是要讲一些基本的方法,比如说句子怎么样去断,“希望”的对象要管到什么地方,管到什么地方意思不一样,这个就是语法,要讲。所谓的完全不讲是不对的,因为你最终要理解这些字词的组合,以及它们之间的不恰当等,这些关系都要靠语法,这些东西都是语法,但是我们的语法不像英语语法那样是一个形式语法。
在这一场讲座中,汪教授从语言学的角度解答了来自一线教师的问题,从语言学原理上给出了一些思考角度,让我们在知其然之后知其所以然了。在阅读教学中,时刻想着评估的要点,回溯阅读的本源,以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读写教育理论系列讲座”,在接下来每一期的共读活动中都会举办,邀请读写教育方面的专家来跟老师们探讨在读写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欢迎老师们关注和参与进来。(本文整理自邵华老师讲座记录文稿)
下面给大家预告一下41期共读今晚的活动--师研会,参与41期共读的老师们,记得注意群消息呦:
三期共读免费读+班级图书角免费赠 | 报名41期活动的乡村教师看过来--百千童缘联劝项目“星光读写教室”第二期招募啦!
百班千人战略合作伙伴
【小读者杂志】
【快乐作文】
编辑:Avivi
改变教育
从读写开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