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视界|走进智慧蓉城标准规范体系 探秘智慧城市发展的“幕后功臣”

智慧蓉城研究院 智慧蓉城研究院 2022-12-10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2016年9月12日,习近平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


秦朝马车轮距(六尺)和现代火车轨距(1435毫米),即我们所说的“车同轨”


实施城市标准化活动,完善智慧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


——2021年10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2013年

入选全国首批20个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


2017年

入围全国首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智慧城市

国际标准试点城市


2021年

入选国家“双智”试点城市


在智慧城市和标准化建设中

成都一直在前行……




标准是引领和支撑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建设运营、迭代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新型智慧城市产业、技术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的载体,同时也是引导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指导准则。


2012年底,住建部发文开展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下达并印发《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作为评审参考,我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之路也由此开启。


眼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日渐升温,很多城市正在构建或规划建设智慧城市,但顶层设计不清晰、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实施应用不充分等问题现状,导致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各自为政、“信息孤岛”、重复建设、运营无序等问题,因此标准建立迫在眉睫。


本期《深度视界》,智慧蓉城研究院对标准规范体系溯本求源,解析标准规范对智慧蓉城建设的赋能作用,提出建设智慧蓉城标准规范体系的思考与建议,供读者参考。


编 者 按




自古以来我们就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外延很广,可以是法律、规章、制度,也可以是行为准则。我们通常讲的标准,一般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是一种规范性文件,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


标准对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标准既是引领和支撑新型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迭代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新型智慧城市产业、技术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的载体。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引导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是推进我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2015年10月23日,国家标准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国标委工二联〔2015〕64号),正式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试行稿)(见图1)。自此以后,在保持连贯性、稳定性、迭代性的基础上,结合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标准化现状及标准需求,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2022年8月,《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版)正式发布,提出了新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见图2)。


图1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2015版试行稿)


图2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2022版)


其中总体类标准是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基础;技术与平台标准为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和服务等提供保障;管理与服务标准实现对其他部分标准的细化和落地,支撑各领域推进智慧化建设;建设与运营类标准为智慧城市整体和细分领域提供依据指导;安全与保障标准贯穿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全过程,对其他部分起到规范和参考作用。各个标准分体系相辅相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见图3)。


图3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结构图




作为智慧蓉城建设“六个一”的重要组成,标准规范作用不可小觑。智慧蓉城建设既要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技术,也要整合各领域、各部门的多种数据、基础设施等资源。通过制定标准,对不同技术和资源明确统一的建设要求、统一的数据接口、统一的安全要求、统一的业务流程等,解决业务协同难、系统打通难、数据共享难等问题,提高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业务协同效率,支撑智慧蓉城建设目标,有效支撑超大城市科学敏捷治理。


近年来,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作为各级政府推进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有力抓手,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系统集成、标准统一、数据主导、协同共治”是当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主要方向。《成都市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首次提出成都市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该框架在充分考虑与国家标准体系的兼容与匹配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涵盖基础通用、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生活服务、城市运行、城市治理、生态宜居等七个方面(见图4)。


图4 成都市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


成都市“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提出坚持统筹布局、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一架构和标准体系,整合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把握智能与节能、智慧与低碳的平衡,探索需求导向、迭代升级的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模式。标准体系建设作为在智慧蓉城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智慧蓉城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支撑。





“重磅推荐”智慧城市顶层

设计有了国家标准


201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GB/T 36333-2018《智慧城市 顶层设计指南》(见图5),这是国内首个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国家标准。该标准从总体原则、基本过程、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架构设计、实施路径规划等方面进行要求,有效指导全国各地开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工作,避免了各城市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中进行的规划设计五花八门、部分关键内容欠缺,导致出现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


图5 GB/T 36333-2018

《智慧城市 顶层设计指南》


智慧蓉城建设实施过程中涉及数据资源体系、市域物联感知体系、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体系、“城市一张图”、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智慧应用场景以及安全保障等各环节的软硬件建设要求,通过制定数据治理、感知源接入、体征指标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技术设计、场景建设等相关标准,实现智慧蓉城建设从基础设施部署、数据治理、平台建设、场景打造全流程标准化、规范化。





“标准联动”感知中心汇聚

城市数据脉搏


道路水浸预警、广告牌坠落预警、疫情隔离门磁报警……这样的“智慧”感知场景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2022年7月,“智慧蓉城市域物联感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成立。中心通过感知终端、通信网络、管理平台等构建起万物互联的城市神经网络,实现物与物的联结、物与人的联结,汇聚城市脉搏(传感、定位、射频识别)类感知数据及城市影像数据,同时中心数据按照开放接口、数据接入管理等智慧蓉城标准规范要求,统一接入智慧蓉城数据资源体系与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为智慧蓉城建设从夯基筑台迈向整体成势贡献力量,助力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标准出圈”智慧多功能杆

点亮蓉城夜色


街边的路灯,不仅能提供5G网络、充电等服务,还能展示天气、路况、广告等信息,甚至监控路侧事故一键报警。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早已存在的黑科技——智慧多功能杆。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与智能化不断推进,智慧多功能杆行业迎来飞速发展,成都也积极响应,在全市23个区(市)县分批次部署多功能杆(见图6),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同时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标准,据统计,全国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先后发布“智慧灯杆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2020年和2021年成都先后发布《成都市公园城市智慧综合杆设计导则》(见图7)和成都市地方标准DB5101/T 142-2021《成都多功能杆设置安装技术规范》(见图8),发出多功能智慧杆标准“成都声音”。2022年3月1日,GB/T 40994-2021《智慧城市智慧多功能杆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见图9)正式实施,填补了智慧多功能杆在国家标准方面的空白。


图6 一环路智慧多功能杆


图7 成都市公园城市智慧综合杆设计导则


图8 成都市地方标准

《成都多功能杆设置安装技术规范》


图9 智慧多功能杆国家标准




“标准答案”成都未来公园

社区建设有方向


“公交停靠站点停靠站台宽度不宜小于3米、新建社区非机动车道宽度不低于3.5米、城镇生活社区过街间距宜≤250米……”这些指标值在成都市日前出台的《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建设导则》)给出了答案。《建设导则》立足“建筑环境、绿色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智慧韧性”5个建设维度,聚焦“绿色建筑、生态融合、低碳生活、海绵城市”等20项核心建设内容,构建“绿色建筑、光伏建筑、立体绿化、公交站点、慢行空间”等44个建设指标,最终形成“5+20+44”的指标体系。其中在“社区智慧水务”指标方面,新建类社区通过水情测报设施、安全监测设施、气象水文监测设施等设备,聚焦社区防汛减灾和水资源调度,搭建全域感知、动态监测、精准调控、协同管理和高效应用的智慧水务平台,打造社区智慧水务应用场景,推动“供排净治”一体化,有效赋能智慧蓉城应用场景建设。




当前,智慧蓉城标准规范聚焦城运平台、物联感知、数据资源、城市运行数字体征、城市一张图5大领域,通过梳理汇聚当前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研制各领域的智慧蓉城标准,助力智慧蓉城规范化建设、精细化治理,但从标准建设情况来看,依旧存在标准体系不完善、核心标准覆盖不全面、实施成效不明显、人才培育不完备等问题。伴随着智慧蓉城建设的不断深入,标准也将进入一个持续更新完善的过程,同时开展应用场景相关标准编制工作,确保智慧蓉城建设有标准、场景打造有规范。


结合国内先进城市建设经验,从成都实际出发,智慧蓉城研究院对智慧蓉城标准提出体系化的建议思考。


一是建议由智慧蓉城建设主管部门牵头,制定智慧蓉城标准化战略实施方案,明确智慧蓉城建设推进过程中各个节点的标准研制和标准化活动内容。


二是建议由成都市智慧城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整体规划并完善智慧蓉城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形成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重点开展数据资源、智慧化应用、顶层设计、运营管理等相关智慧蓉城标准立项、起草、审查和评价等工作。同时,邀请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军企业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专家学者等组成“智囊团”,为智慧蓉城标准顶层设计和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是梳理现有智慧城市通用基础、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场景等领域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不断更新标准目录清单,填充相关领域智慧化和信息化标准,扩大标准覆盖广度和深度,保持标准体系动态更新。


二是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梳理已有的智慧蓉城已制定和待制定标准,开展数据资源类、物联感知类等基础设施标准研制工作,同时总结智慧蓉城建设经验和成果,制定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平台建设、数据治理、安全保障等关键标准,为智慧蓉城标准化建设提供支撑。


三是按照智慧蓉城应用场景建设要求,针对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智慧应用场景开展关键标准研制,规范场景建设、运行、管理和评价等工作内容,确保场景建设有标可依。同时,以智慧蓉城应用场景实验室为载体,制定涵盖方案展示、供需对接、场景验证、企业评价等标准,实现实验室全流程规范化管理。


一是针对智慧蓉城已发布标准开展标准验证,制定评估方案,跟踪标准实施应用情况,出具评估报告并提出标准修改和完善意见,同时对现有内容不足、范围不当等标准进行梳理,制定标准制修订计划,确保标准可用、适用。


二是向智慧蓉城领域相关方及时解读、宣贯最新智慧蓉城标准成果及标准应用实施路径,加深市级主管部门、区(市)县以及智慧蓉城各领域相关企业对相关标准内容的认识,提高参与积极性。


三是采用意见征集、定向交流、现场调研、专题研讨等方式,强化智慧蓉城标准研制方与标准用户在标准研制过程中的联系,建立全周期的沟通桥梁,让更多标准用户参与到标准研制过程中。针对智慧蓉城标准成果,指导市、区(市)县各部门开展相关领域应用场景标准应用实施工作,拓展标准应用范围,提升标准应用实施力度。


截至本篇,智慧蓉城研究院围绕智慧蓉城“十四五”建设任务和“六个一”工作部署的系列文章告一段落,后续研究院将继续发挥智慧蓉城建设的前沿智库作用,通过推出更多智慧城市建设、数据要素流通等方面的深度文章,与生态伙伴沟通对话,持续打造智慧蓉城生态伙伴的创新交流平台,当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纽带,敬请期待!


本文图片来源自网络


特别感谢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刘莎为本文撰写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建议。

 

本文作者:彭丽、郭飞、王珊、王楠、高一丁




推荐阅读





一周掠影  |  智慧城市动态快讯 第25期

2022-08-12

群英会|“东数西算”战略下的数据要素跨域流通

2022-08-11

研究院动态|碰撞、对接、营建,共创共享共赢智慧新津美好未来

2022-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