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守正创新是总书记思想的精髓要义
知常明变 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总书记思想的精髓要义。
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使中华文明能在曲折复杂的历史长河中穿急流、过险滩、越高峡、出平湖,不断顺变求新、历久弥新。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伟大的中国人民以古鉴今、推陈出新,承继着这一份珍贵的智慧财富。
1946年,冯友兰先生在为西南联大作的纪念碑碑文中写道:“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处处有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生生之谓易,易者,变也!在《周易》看来,宇宙万物都处于变动不居的运动之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周易》体现的变革创新精神直接孕育了先秦“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壮丽景象。“御政之首,鼎新革故”。早在3500年前,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就在自己的澡盆刻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九字箴言,告诫自己每天要像洗澡一样革新精神、除旧布新。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人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就要“欲不欲”——追求一般人不愿追求的高尚事物,就要“学不学”——学习普通人不愿学习的高深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不同凡响之业。
“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是守正创新的表率。学问上,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但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对《六经》进行了重新整理编订;政治上,他极力推崇子产在郑国实行的改革,并和子产英雄相惜结为义兄弟;礼制上,他崇尚《周礼》,但不泥古,主张改革厚葬制度,“礼,与其奢也,宁俭”;教学中,他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要“当仁不让于师”,反对学生对老师“无所不悦”地一味盲从,提出“学无常师”“见贤思齐”,等等。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时移而法不易者乱。”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极力主张变法图强,认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吕氏春秋·察今》言,“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譬之若良医,病万变, 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 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其畅销书《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中说,中国人的革新精神,深刻塑造了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也深刻影响了全世界。包括“四大发明”在内,中国古代有80多项重要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举世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之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忠实地传承中华民族守正创新的精神传统,从而能牢牢掌握历史主动,让古老的中国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当代中国之“的”,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和创造性升华。“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恩格斯谆谆告诫人们,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毛泽东同志强调:“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 任何国家的共产党, 任何国家的思想界, 都要创造新的理论, 写出新的著作, 产生自己的理论家, 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
当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我们要更加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是永葆旺盛生机活力的根本途径。“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文作者:柳鹂鸣 时事报告 2023-04-06 14:19 发表于北京
文章来源:《时事报告》2023年第4期
终审:“守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