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校管理者喜欢在有限的绩效分配上做文章,以为可以激励老师多出成绩。也许,全面小康后的老师们不吃那一套啦!钱算个鬼?叶澜:只有真正读懂了教师,才能真正知道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搞好教育,应该进一步反思发展观,弄懂发展到底是什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在教师能做到吗?学生呢?
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对公共基础课教师也有专业实践要求,但是授课任务过多,周末还经常加班监考或为成教上课,老师们分身乏术啊!职业教育法如何保障老师的休息权?建议管理者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不要停留在旧时代啊!教师美好生活需要是全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苦钱不是主要目标啦!只靠利益驱使的行走是无法长久的。
美育新文件里给学校提出了新思路,管理者置若罔闻的话,一定得不到新青年的合作。
叶澜:第一,教师不是上级制度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教师是人,是经过长期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更是有思想的实践者。工业化时代,很多地方把教师只当作教育政策和计划的执行者,结果是教师创新力的消退,对读书、学习没有热情,对个性化实践缺少动力。现在必须让教师重新成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有思想的实践者”,这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后工业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二,教师不是他人改革经验的照搬者,而是“有发现的研究者”。有些好经验是无法照搬的,因为在经验中有教师独特的个性、素养。学生千差万别,不能当成统一规格的零件,教师要因材施教首先要自己有特色。第三,教师不是教育变革实践的操作者,而是“有创生能力的变革者”。转型变革的第一步,必须清楚,在变革中“教师是谁”。首先,教师不是“蜡烛”,而是点亮学生心灯的“启蒙者”。现在有关教师形象的宣传,大都还沿着传统的“悲情路线”走:以忘我工作甚至牺牲来感动人。凄苦文化带来的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事实上,更多的教师是活着,在日常而出色、智慧的工作中创造着人的发展伟业。教师是人,非圣、非神。教师的价值不是仅仅为学生燃烧自己,而是要“点亮”学生的“心灯”,是点亮学生心灯的“启蒙者”。(编者:学校不应该是消耗教师、让老师身心俱疲的地方,而是师生共同健康成长的园地。尽管存在各种考核压力,“卷”,但学校、教育仍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过幸福完整的生活。)孩子们为什么来学校?是为了过一种和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不一样的新生活,教育需要发挥启蒙作用。第二,教师不是“牧羊人”,而是“养正者”。孩子们为什么进学校?是为了看到人类文明的灿烂、丰富!没有教育者,孩子自己无法达到多方面完善的发展。第三,教师不是学生成长路线与模式的“规定者”,而是学生才情、智慧、人格发展不可替代的“助成者”。教师是学生完整人格发展不可替代的“助成者”,但不能代替学生自己活。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面临机遇、冲击、诱惑和选择,一帆风顺的很少,起起伏伏很正常。要让孩子知道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错了如何纠正,如何把自己认定的坚持到底。真正有力量的人,是自己会“找食吃”的人,不是等待你给他喂食的人。学校应该创造条件为师生交流提供时间,而不是上完课就离开,去忙所谓的科研。教师为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而工作,校领导则应为教师健康发展而存在。读不懂新时代教师,不能激发乐为动力,一切都是空话!世间最复杂的高级劳动?
职业教育法是软法?
精神卫生法十周年了,你学了没?
家庭教育促进法
还有多少教师在快乐地、充满激情地工作?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席酉民:大学可否回归平静?
大转折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