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RR · TRENDS | 风靡时尚圈的马卡龙色,原来鼻祖在这里

EVA 罗博报告杂志社
2024-09-03

在简约实用成为主流审美的当下,

有一种不追求实用,

甚至令人眼花缭乱的风格,

却逆流而上成为了热门的流行风向标。

今年是孟菲斯风格第41周年,

在孟菲斯style卷土重来之际,

不妨一起来了解

这个在艺术设计领域特立独行的“反叛者”。




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初,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了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家具设计师索特萨斯的大型回顾展。而索特萨斯更为人熟知的身份,便是孟菲斯风格的开创者。



即便你对孟菲斯风格并不熟悉,近年来也一定在平面设计、家居、时尚作品中,看到过下面这些元素。


孟菲斯风格家居设计

孟菲斯风格平面设计

孟菲斯风格服装设计


用色大胆、对比鲜明,提到孟菲斯设计,人们总会将之与这些词语练习起来。作为设计界的特立独行者,孟菲斯设计小组为实用至上、枯燥乏味的设计界带来了诸多离经叛道的设计。



时至今日,孟菲斯小组依然对设计界产生着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早已超越了设计风格与美学上的理念,而是一种对文化、情感等思维方式的颠覆。



在40多年后孟菲斯风格再次回归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挑战整个现代审美的“坏品位”团体。



理性主义的叛徒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哲学、文化艺术、美学领域纷纷掀起反主流的浪潮,社会进入多元化发展方向。而在设计领域,社会大众对于充斥着整个社会的现代主义感到厌倦。


当时建筑、设计界的主流是包豪斯风格,即简约、效率、工业化的现代主义。这种设计风格追求单一的理性,通俗点讲就是抹杀个性,生活重于艺术。


1960年代典型的包豪斯风格设计


而索特萨斯则不愿趋同于主流审美,成为了包豪斯风格的反叛者。1968年他就推出了在当时看来不可理喻的设计,情人节打字机,与功能无关的一抹鲜红色仿佛把刻板的设计教条撕开一道裂口。从此让索特萨斯成为激进设计的先锋代表,也奠定了孟菲斯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1968年索特萨斯设计的情人节便携打字机


1981年,他与同样反骨的几位著名设计师一起,创立了孟菲斯小组(Memphis Group),意图对理性主义和现代艺术发起挑战。


孟菲斯小组


在由索特萨斯发起的第一次会面上,屋内循环播放着鲍勃·迪伦的歌曲《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Memphis Blues Again》,团队的名字便应运而生。对于索特萨斯而言,Memphis代表古埃及首都和美国田纳西州的现代城市,是古代与当代文明的交界,而孟菲斯小组也正式开启了对现代艺术设计的重组。


点击欣赏 鲍勃·迪伦 歌曲


孟菲斯小组不仅是一个艺术、设计团体,更代表了一场颠覆性的设计运动。1981年9月,孟菲斯小组在米兰Arc' 74展厅推出首个设计系列,展览上充斥着夸张的形式、抽象的图案、奇特的装饰和大胆放肆的色彩,一切都与强调统一和流线型的现代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孟菲斯小组首次展览的海报

米兰Arc' 74展厅门口大排长龙


这个系列均以豪华酒店命名,比如Tahiti台灯、Bel Air椅子、Plaza梳妆台等,名字“奢华”但却将塑料放在廉价的合成木材上制作而成,呈现除了戏谑又怪诞的设计风格。


Ettore Sottsass设计的Tahiti台灯(1981年)

Michael Grave设计的Plaza梳妆台(1981年)


这种引人注目的美学背后,其实包含了诸多设计师们对个性、功能、审美等一系列固有成规的反思。


首先,孟菲斯风格的整体理念是反对功能主义。


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其设计核心是“形式追随功能”,而孟菲斯极度反对这种功能主义设计思想,他们认为设计师不是去实现功能,而是去发现功能的。


Michele de Lucchi设计的Continental边几(1981年)

Ettore Sottsass设计的Super台灯(1981年)


正如索特萨斯将自己的设计定义为“反机器的机器”,功能主义强调一切为功能服务,在实际创作中往往抹杀了设计师的个性。而孟菲斯创造了一种突破一切框框的开放式设计思想,鼓励设计师将个人特征和文化涵义融入设计中去。


Ettore Sottsass设计的Carlton书架(1981年)


这使得孟菲斯设计出来的产品,容纳了多种设计语言,并不追求单一的功能。让实用品具备了艺术特征,成为具有功能和形式的准艺术品。


George Sowden设计的Neo桌面时钟(1980年代)

Marco Zanini设计的一组花瓶,

不用来插鲜花,而是抽象”艺术花“(1982年)


其次,孟菲斯风格突破以往设计与材质的固定组合,不限制材质的使用。


孟菲斯设计师们认为材料是一种积极交流感情的媒介,因此孟菲斯对于材料的态度是感性而非理性的。比起质感、实用度,孟菲斯设计师更在意材料的肌理、花纹、色彩、浓度。


仓俣史朗设计的Ms Blanche椅子,在透明的丙烯树脂中加入了人造玫瑰,使得椅面和扶手里带叶的红玫瑰能够悬浮在半空中。


他们大胆地讲塑料、胶合板等廉价材质与铝、银等珍稀材料混合使用,打破了工业设计中材质的“鄙视链”,首次在设计领域开创了高级与低级混搭的概念。


Ettore Sottsass设计的Ommagio No.3组合柜,

采用石材、木材


当然,孟菲斯风格在视觉上最明显的标签还是抢眼色块与灵动几何线条的有机组合。


Nathalie du Pasquier设计的孟菲斯风格面料,1982年


孟菲斯的美学灵感主要汲取自装饰艺术和波普艺术,在设计中通常采用抽象图案来作为装饰元素,这种独特的视觉理念让静态的单品演化出活跃的动态结构。


Peter Shire设计的Bel Air座椅(1981年)

George Sowden设计的Palace座椅(1983年)


色彩方面孟菲斯设计师们一反现代主义设计规定的色彩学法则和配色规律而行,喜欢运用对比强烈、色调无规律的色块并列,创造一种风趣诙谐的呈现效果。


Ettore Sottsass设计的Gli Specchi de Dioniso镜子 



孟菲斯之后

人人都爱孟菲斯



1985年左右,索特萨斯宣布离开孟菲斯小组。而到了1988年以后,随着国际设计潮流的不断涌现,以“优良设计”为代表的新现代主义设计回归主流设计,实用简约再次成为时代主题,孟菲斯小组也宣布解散。


孟菲斯小组存在的时间不过短短7年,在当时这部离经叛道的风潮虽然令人惊鸿一瞥,但也因为不切实际的用途被批昂贵而无用。孟菲斯运动虽然昙花一现,但却吸引了一大批品位卓绝的艺术爱好者。


David Bowie就收藏了大量孟菲斯小组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许多“美而无用”的家具。



Chanel已故设计师、一代时尚传奇卡尔,也是孟菲斯风格的狂热粉丝,他位于摩纳哥的公寓整个装修和家具都用到了经典的孟菲斯单品。



整个1980年代以时髦怪趣闻名的影视作品中,也充斥着孟菲斯风格的影子,因其紧俏的供应生产一度成为美式中产精英文化的象征。


电影《Ruthless People》中孟菲斯风格座椅,1986年


然而如今人工智能兴盛,人们的生活逐渐被冰冷的算法所禁锢,热情、戏谑、不按常理出牌又代表着个性与态度的孟菲斯风格,又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在孟菲斯小组成立已有40周年的今天,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感受到了冷漠和疏离的可怕,人们更渴望颜色明亮、富有趣味的设计。


家居设计界这两年就迎来了孟菲斯复兴,孟菲斯小组的复刻品以及明显带有孟菲斯风格的新设计成为爆款。


Ettore Sottsass在1970年设计的Ultrafragola镜子,

其复刻版售价高达1万美元,如今是新生代明星豪宅标配

超模Elsa Hosk

超模Bella Hadid

深受孟菲斯风格影响的独立设计师Gustaf Westman

其代表作Curvey镜子,成为年轻偶像自拍必备道具

BlackPink成员Jisoo

宋妍霏


甚至就连华尔街日报都称:“新孟菲斯”美学的复苏,对于全世界的后千禧年设计师们来说,都是最主要的灵感来源。不过与全面“放飞自我”的正统孟菲斯相比,“新孟菲斯”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对风格有所取舍,变成更加适应当下环境的设计风格。


传统的设计理论会建议设计师不要同时使用超过三种颜色,而“新孟菲斯”延续了色彩混搭的概念,不过与80年代相比,“新孟菲斯”更喜欢加入粉彩色调的色彩,比如一度席卷时尚圈的“马卡龙色系”,就是“新孟菲斯”风格的代表色谱。



比起正统孟菲斯对几何线型的随心运用,“新孟菲斯”仿佛将几何图形“格式化”,使用大量重复的几何图形充斥整个画面,使其变得丰富而活泼。


知名买手店Oening Ceromony位于东京的店铺

”新孟菲斯“艺术家Camille Walala的装置设计作品


“新孟菲斯”浪潮的影响不仅停留在家装设计领域,跨界于平面、建筑、时装等多个领域,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7年,宝马品牌曾与意大利车库设计室(Garage Italia Customs)联手推出两款独一无二的孟菲斯艺术车,向孟菲斯设计致敬。


BMW i8 Memphis Edition

BMW i3 Memphis Edition


而在去年,Saint Laurent设计师Anthony Vaccarello,与意大利设计公司Memphis Milano合作,联合策划孟菲斯小组经典作品展,并推出孟菲斯风格的家居及服饰产品的系列。


Saint Laurent × Memphis Milano

联名系列



在孟菲斯设计之后,人人都爱孟菲斯。

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

人人都向往孟菲斯。

皆因它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美学的冲击,

而是不可磨灭的个性、天马行空的想象

与突破常规的挑战精神。




文 / EVA

图 / 品牌、

部分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 / CARL

新媒体执行 / JESSICA

责编 / LENNY



☟ 点击图片 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微信搜索添加

Number57

进入罗博读者群

向击上方进入⬆️

《罗博报告》微店

更多精彩等你解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罗博报告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