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境 | 死磕18年,他的舞台上有美妙的小事,也有万般的可能。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1


戏剧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你永远会觉得它还可以更好。


——桑 琦



桑 琦


提到上海话剧圈里的舞美设计高手,

桑琦的名字总是被人反复提及。

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舞美设计,

他一毕业就进了话剧中心,

长达18年的工作经历,

也使他见证了上海小剧场

从起步走向日趋成熟。


《去年冬天》剧照


18年前刚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时,

中心只有一个小剧场,

一年只有2台戏。

桑琦参与舞美设计的第一部戏,

是喻荣军编剧的《去年冬天》。

那时,剧场鲜少观众。

很难想象,如今北京、上海

每天在不同的剧场有那么多的戏剧上演。


“如果你是一个年轻的设计师,

相比那时机会多了许多。”

18年前,戏剧市场并不景气,

他七七八八做过各种事:

画壁画、导戏的时候也是自己绘景。


《WWW.COM》剧照


让桑琦记忆深刻的

是他的早期作品《www.com》,

其舞台呈现,从现在来看,

已经成了常用手段,

但是在当时还是相当颠覆的。


《艺术》


后来又做过一部戏叫《艺术》,

这部戏舞台设计极简,

半圆弧的白色墙面,

两边各有一扇门,

沙发茶几,

无一例外都使用纯白,

来凸显冷淡。

颜色的递变只有黑白灰,

这很符合当下的冷淡风审美,

用通俗一点的说法,

就是看起来很“高级”。

这部戏由徐峥、郝平、林栋甫主演,

当年就拿下上海话剧界的“金狮奖”。


《情书》剧照


随后几年里,

桑琦最满意的作品是《情书》。

在舞美设计上,

更多借助装置艺术。

《情书》的载体毋庸置疑

落在了道具信箱上头。

两位处于平行时空的主演

交替朗读信中内容,隔空对话。


《情书》剧照


两位主演中间,

被一层薄纱隔开,

独自在各自的时空里演绎角色。

《情书》刚拿下了2015年

静安戏剧谷的年度最佳舞台呈现奖,

又代表中国参加了全球最大的

表演设计盛会布拉格四年展。


《情书》剧照


桑琦觉得,那部戏

从形式感、表现方式上

都更接近于抽象式的叙事表达。

其独特之处,

一是舞台呈现唯美,

二来其舞台气质

与所有空间的设置恰如其分,表达贴切。

各种舞台情境毕竟不能脱离于脚本之外。


很多时候,一部戏可以采用华丽的布景,让它呈现上很好看,但如果与演员没有关系,与戏本身没有关联,只是单纯地搁在那里好看是没有价值的。借助你的手,要给观众留下更多想象空间,最关键的是要衬托一部戏本身的精神,帮助它来讲故事,而不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


《WWW.COM》剧照


 对舞美设计师而言,

他的主要工作是

帮助一部戏更好地推动剧情。

而最难的工作

恰恰就是找到一部戏的气质,

呈现最适合它的表达。


往往不是形式难找,而是形式太多。当你研究了很多版本,你会发现呈现方式和表现载体可以有成百上千种可能性,往往最难的就是从中找到哪一个才是这部戏的方向,然后沿着这个方向去构建剧情。这个过程有时很痛苦。

 

《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剧照


话剧《每一件美妙的小事》

采用了下雨的方式,

放弃了“血腥”的场面,

在戏剧尾声母亲自杀身亡后,

铁轨上飘落了大雨。


《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剧照


这个悲伤的场景

诠释了此刻角色内心中正下着大雨,

而这场悲凉的大雨

也直接飘进了观众心里,

每个人的内心都在飙泪。

比起血的呈现,

雨的内敛表达似乎更妥帖,

一张一弛间,尽享舞台表演的张力。


《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剧照


使用下雨的表现手法,

最先出现在桑琦的

另一部作品《欲望号街车》。

在这部戏里,整场都在下雨。

桑琦在舞台区的周围

设置了下雨装置,

自始至终观众们都是透过雨幕

来观看整场演出的。



而根据情境的需要,

时而下大雨,时而下小雨。

这部戏所有的场景

都发生在角色的家里。

在空间呈现上,

他希望能更体现出家的感觉。

而家未必需要

一个特别现实主义的墙,

桑琦觉得这样的呈现,

过于呆板乏味。


《欲望号街车》剧照


“导演希望有一种包裹的感觉。

试过用沙来包裹,

用一根根线来包裹,

设想了各种各样的手段,

最后把它变成了抽象的存在,

让水成为一堵墙,

水幕可以很密集,也可以很稀疏。

有一幕戏中,

演员在雨中把自己彻底淋湿。

这堵墙说它存在,

也可以说它不存在,

依然有种被包裹的感觉。

而下雨也让这部戏自带了阴郁的气质。”

 

用力过猛,不如恰到好处。

最近复排《资本论》,

桑琦就甚是纠结。

他的痛苦在于有了前人的框架,

在此基础上超越更难。

他开始和自己死磕。


所有的人物对话和角色设定按部就班,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表演逻辑,你要打破原有的前提是,你能说服自己,这一版的设计更有意思。你还要构建各种支撑,用这些理由去说服导演。


《原野》手绘图 by 桑琦


创作的过程,

更像涅槃重生,

拿起和放下,

无时无刻不在纠缠对战。


《原野》3D效果图


“也许,你会特别想要

一个场景里加强表达,

用尽各种手段,

为华丽的呈现效果沾沾自喜。

可是转念又一想,

剧情的起承转合不匹配,

演员走位无法实现的话,

瞬间的灵感立马就得放弃。


《原野》剧照


《资本论》的剧情里

有一段牛奶舞。

在阐释剩余价值、

表现剥削与被剥削时,

用这段“牛奶舞”

呈现一群工人背着牛奶桶,

忍受着资本家的压榨。

复排前,桑琦为这段牛奶舞

想象了很多新颖的画面呈现,

但把它们连贯到下一个场景后,

联系整部戏的样式和风格语汇,

就会发现不太适合。

创作需要不断地自我否定和推倒重来。


《万尼亚舅舅》剧照


弹眼落睛的手法,屡试不爽。

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口碑力作《万尼亚舅舅》中,

舞台吊顶上贯穿下来的

无数个秋千让人印象深刻,

除了秋千,

很多细节之处藏着小情趣。


在舞台后方

有一只狗和一只猫,

永远趴在那里。

“不仔细看,观众甚至

根本无法发现这个细节。

但它们让整个空间有一种生动感,

这正是设计中的有趣之处,

它并不是特别用力,

但却天马行空,好玩儿,

也有着生命力。


《万尼亚舅舅》剧照


桑琦认为,舞台设计往往如此,

其实并非某个点让人特别震撼,

是综合起来让人觉得恰到好处,

做到这一点很难。

还有舞台上有两个壁炉,

它其实是一个壁炉的正反两面,

在舞台上被重新解构。


桑琦很早之前

还有一部作品《良辰美景》,

舞台上有秋千,

也有像秋千一样的船。

而故事结尾最为惊艳,

有200朵花从天上掉下来直插地面。


怎么来实现呢?

其实花中暗藏了一把箭,

花枝底下是一个非常尖的铁箭头,

通过机关排在吊杆上,

到结尾的时候打开机关,

所有带箭的花就射在了地上。

就这样所有人眼皮子底下,

凭空出现了一片花田……

 


Q:这些年舞美设计的表达有哪些明显的风格变化?


A:这其中的变化非常之大,最开始都是绘画式的,刚开始自己画布景,后来是台阶和房屋框架,再往后各种手段越来越多,舞台上出现了巨大的石块,更加偏向于表现性,舞台艺术也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以前是还原一个环境,如果故事场景发生在家里,我们会做一个家,布景非常扎实,特别像一个家。


而现在的家,可能就会遍地石块,或者破木头、破纸头一堆,这些都有可能。关于家的呈现,越来越感性,而不拘泥于道具载体的具象。尤其最近几年,装置艺术跟戏剧之间的交互越来越多,舞台艺术也越来越呈现多样性,与各种复合艺术形态跨界、共生。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16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