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醒时折花,醉里论道,一件华服也是一个江湖。

桑活君 生活周刊 2020-09-11

作为九零后的服装设计师,

她不愿因循守旧,

也不愿循规蹈矩地

度过自己的人生。

对她来说,

设计即是江湖。




李思萱

新中式服装设计师


因为向往王维诗中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李思萱发现毕业后的时装设计工作

并不符合自己的预期,

于是她决定辞职

开始自己向往的人生。



但田园生活也并不是

想象中那么浪漫的。

在遭遇一条大蛇之后,

李思萱仓促地结束了这样的生活。

这给了她一个契机

用另一种方式,

展开自己对隐世生活的向往。



李思萱的爷爷和爸爸

都是爱书之人。

深受家人的影响,

她读了不少《三侠五义》,

金庸,古龙。

也读出了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结合时尚,

就成了她设计服装

的一个主题“侠者”。



李思萱还喜欢将诗歌中

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提炼出来,

在服装中呈现其中的缥缈意境。

她喜欢收集诗歌中的“颜色”,

并为其设计搭配合适的

廓形和材质。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迫于诸多原因,无法实现,希望这件衣服,能够真正反映穿着者内心想要的生活。短暂的一刻,实现小小的愿望。



而纯粹的传统,

也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同时希望设计能够

适合日常穿着。

这是她在香格里拉做志愿者时,

主要的工作之一。



李思萱跟随手工艺品中心来到这里,

与手工艺人为邻。

日常为手工职人

传授汉语和手工技艺,

也会与他们一同手作。

传统工艺耗时耗力,

也与现在的审美

多少有些脱节。

把握传统元素和时尚元素的“度”,

重新设计手工艺品,

是她的热情所在,

也能帮助当地人增加点收入。



离开香格里拉,

李思萱还在大理学习了扎染,

在苗族聚居地学习了蜡染。

兜兜转转,最后来到沙溪古镇。

这里的人传统古朴,

有人说这里,像十年前的丽江。

因此吸引着很多人去探索。

但最终李思萱没能够在这里

专心成为一位扎染匠人。

她想做服装设计,想做旗袍。


张爱玲笔下曲折悲欢的旗袍女人,

是李思萱旗袍情结的主要来源。

旗袍上做装饰配件,

需要花费时间精力,

收益却并不如人意。

这导致愿意接活的手艺人

也在减少。

旗袍价格因此上升,

再加上市场接受度低,

形成了恶性循环。



同时,李思萱在家乡发现,

一些年轻妈妈,

为了赚取生活费用,

不得不将年迈的父母,

和年纪尚小的孩子留在家中。

自己外出去城市打工。

她想,也许将两者结合,

情况都能有所好转。



她将盘扣制作的技艺,

设备和技术,

带回乡村,亲自教授。

传承技艺的同时,

也部分地减少了空巢老人

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虽然规模不大,但她觉得,

也是在尽自己的一份力,

为社会做了些事情。

Q:你学习蜡染、草木染、盘扣,学习这些传统技艺的时候,会觉得有特别苦难的地方吗?

A:我不是纯粹的匠人思维,我希望对它们进行一些创新。当这些想法出现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对它们进行改造,让它们逐渐变为成熟的商品。让更多人去购买它,从而能够使它得到传承。这些传统技艺的流程,我都全程接触,虽然不一定很精,但是作为设计师,至少要了解其中的原理。学习的过程,别人或许会觉得很难,但我觉得还可以。也许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就是自己的天赋所在吧。 


Q:平时哪些诗歌,会给你设计的灵感?

A:许多设计的灵感,来自于《诗经》。之前做过一个系列,和《诗经》中的花草有关,比如兰花和木槿。《楚辞》也能给我很多灵感,而且《楚辞》在颜色的描写上,更加热情,配色比较鲜艳,对比度更鲜明。


Q:说说你对新中式的理解吧。

A:在传统基础上做创新,让它更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比如极简美学,我也会借鉴宋朝美学。宋徽宗的书法,刀光剑影的瘦金体,就是很好的灵感来源。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31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