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60张纹板,告诉你一个行云流水的故事。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1

竹编制成的蚕茧造型前台以及纹板大堂背景


静踞杭城玉皇山脚下的小型精品酒店“西湖庐驿”,既传承了西湖的灵秀,又融合了江南的风情气质和丝绸意韵。

丝绸之意


酒店大堂里用1760张纹板构成的背景墙,象征着杭州丝织品的密度与厚度。借助纹板上的点孔,光线微微透出,静静地诉说着非遗文脉的深意。这套纹板出自上世纪50年代一个杭州老丝织厂的几位工匠之手。


何为纹板?


这是曾经盛极一时的丝绸工艺中的重要一环。再写意的丝绸图案,都离不开其背后一板一眼的穿针引线。每一个小孔均对应了纺织过程中经纱的位置。纹板决定了丝绸图案的动线,如同意匠的文本语汇,在洞孔间承载行云流水,山峦叠嶂;但无规矩不成方圆,纹板正是丝绸的密码。创造出灵动之美的前提,恰恰是被框定在缜密的纹法和制作工艺中。

艺术绘画及蚕茧型前台


这就好比设计师陈奕文在筹划这个丝绸主题酒店时,尽管希望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喷涌而出,却依然要遵循酒店运营的规律,正所谓戴着镣铐跳舞。

 

陈奕文起初接到的是一个命题作文。酒店所在的莲花峰路是一条奇妙的分界线。在南宋时期,它是南宋草根百姓人家与皇家禁地的一线之隔;现在,则是西湖景区和钱塘江景区的分水岭。酒店坐落在西子湖南侧、玉皇山北麓,酒店的一部分甚至是镶嵌在山体里的,充满天人合一的意境。紧邻中国丝绸博物馆,未来规划打造杭州的丝绸小镇,丝绸主题成为破题的必选方案。

 


考虑到单一丝绸主题会偏于单调,甚至让酒店整体设计风格庸俗化,最终团队一致通过将“丝绸”主题设为酒店的主题暗线,而把内容更丰富、层次更繁复的“江南”主题设为酒店的主题明线。


意匠之核


在非遗的字典里,传承的大多是那些依然活着的文脉,有人继承,有人弘扬。而纹板作为传统丝绸技艺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设计师陈奕文赋予它重生,巧变身姿,远远超出了它当年的使用功能。


非遗的魅力正在于此,那些早年的纹板,

原来只是用来打造艺术品的工具,

经年累月积淀,反倒成为今天

匠气十足的工艺品了。



直观理解,当年的纹板师傅,就像现在的电脑程序员,颜色和图案在他们眼中变成固定位置的洞孔,丝绸的编程语言,也被叫作“意匠图”。有趣的是,“意匠”二字,在英文中的翻译正是“design”。创始团队特地考证了诸多英文辞典的释义,遂发现设计的英文“design”,最开始就是出自丝绸行业的专业性用语。“意匠”二字,也成为酒店贯彻始终的理念。

 

陈奕文带领了12个江南各地的老工匠来完成各种物件的制造。杭州的丝绸手绘师、浙西衢州的竹编工匠、浙北安吉的竹器工匠、浙南山区的古灶石匠、江西景德镇的青瓷工匠……让无限的设想和意匠文法形成美妙结合。

 


大堂里的包豪斯经典家具出自陈奕文私藏,是对意匠鼻祖的致敬。从艺术到工艺,组合竹柜、茶社的石作炉灶、中西点心的午茶竹制叠盆架、合成竹的摇椅、老匠人的竹编、工业定制的铝窗、陶砖、房间里的手绘绢画,都在暗合“意匠”之核。


手工定制江南竹摇椅

非遗之思


酒店里还隐藏着陈奕文从杭州一些丝绸老厂里挖来的宝贝。而这些陈奕文眼中的“宝贝”,此前在丝绸老工厂的闲置仓库里沉寂多年,沦为占地儿的“废弃品”。纹板和老式的丝绸机器,在工业化流水线上早已被淘汰,厂里正准备当废铜烂铁卖了。这些存货还是几个尚有情怀的老工人极力保存下来的一点点念想。陈奕文收集来上千张纹板,把这些丝绸机器上的钢板拆卸,变身为酒店的所有装饰灯和房间号码牌。

 


非遗之所以被叫作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实它所注重的本就不是一个物质的结果,

而是它的产生过程。需要被人们铭记的,

也恰恰是那些过程。

映射当下生活,信息化时代,

我们单纯要一个结果,

用最短的时间就能快速获得。

没有人愿意花很长的时间,

去亲历看起来繁琐枯燥,又很无趣的过程。

其实如果我们不那么急功近利去追求结果,

而是遵循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

并且愿意踏踏实实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最后得到的可能并不只是自己期待的结果,

还有对于追求过程的体验与享受。



周晖和伙伴们很想为杭城的丝绸文化留下更多可以言说的故事,引导客人沉下心来,听他们讲完这些故事。

 

博物馆式的入住体验,并非一蹴而就。很多客人来到西湖,住在景区,习惯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类传统式旅游,未必都愿意留出时间来听他们讲完丝绸的故事。


我们不想当一个昙花一现的网红酒店,

坚持文化内涵的初衷始终没有变。

直接的感官冲击仅仅在于一时,

我们更希望创造一个让人思考的空间,

让人们来到杭州留下一些更有趣味的记忆点。



激情之作


陈奕文请来丝绸老厂的几个已退休的手绘画师,请他们为酒店创作公共区域摆放的手绘图稿。起初,周晖对这些手绘师的画作不甚满意,他们笔下的西湖荷花、莲藕,太过写实,梗儿上还长着毛刺儿,感觉距离艺术画作相去甚远。


如果只是想找一些符合

现代人审美的艺术品多得是,

你要多少图案,我能印出多少。

但我就要这些老工人画出

他们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从18岁当工厂学徒直到退休,

画了一辈子的那部分。



目前,摆在酒店大堂的一幅画作,是一位女画家用时两年完成的作品,当时的要求是“画出你引以为豪的作品,用你的激情去创作”。据说,这位女画家曾经试图放弃,画作几度推倒重来。

 

手绘画家兴之所至即兴创作的餐厅背景作品


酒店前台是用竹编工艺还原的蚕茧造型。竹编匠人和他的猫也是有脾气的主儿,他的这个作品,前后用时3个月,全部完工安装后,却因为没有达到自己期待的效果,又重新返工了一次。在陈奕文的字典里,完全没有“金主爸爸”催稿一说,他把激情创作、享受过程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个环节上的意匠。

 

酒店公区手绘图


在酒店一楼的餐厅,庐灶江南茶社里,背景墙上是成片的写意手绘。画家也是酝酿了好几个月才出成品。“你希望我画什么?需要画个小样吗?”完全不需要。某天感觉来了,几个人约好喝上一顿大酒,挥毫泼墨,即兴创作即是当下最完美的作品。

 


什么叫作专业?陈奕文的解释就是当你完美地释放激情之后,就能用最专业的方式完成一部作品。在这个全无时间观念的激情创作之下,酒店开张的时间比预期晚了近一年。

 


我们用专业的酒店运营经验

来让客人慢慢接受这种思维方式和理念。

人们来到杭州,只能打卡西湖十景,

带回几包西湖藕粉吗?



丝绸文化犹如杭城历史文脉中的璀璨星辰,从京杭大运河开通延续至今,从丝绸博物馆移步西湖庐驿,巧思构成的文化体验,暗合了江南丝绸之府的前世今生。让游客真正留下深刻记忆的,恰恰是由时间打磨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过程。唯有卸下浮躁,静下心来,用心体会美好。


西湖庐驿创始人陈啸罕、周晖夫妇



生活周刊×周晖


Q:庐驿的名字,因何而来?

A:庐,指的是中国古代沿途迎候私人宾客的小屋居;驿,在中国旧时也指公差途中休憩换马的小旅舍。杭州人吐字发音并不标准,叫着叫着就把“庐驿”叫成了“如意”。如意作为音译的英文名字,也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的寓意。

 

江南老师傅“庐匠”


Q:你们所强调的“微隐”,如何去诠释?

A:微隐是大隐隐于市的另外一种方式,它呈现的是一种生活状态。杭州离上海很近,又有它的特殊性。城市中心就是核心景区,成为上海人的后花园。我们的很多客人从大都市上海而来,周末坐一个小时火车,在半隐山林的风光中,很快就能放慢节奏。其实,我们不需要抽出很长一段时间,走得很远,才能达到心灵的放空,只需偶尔稍微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小小地隐没一下。


每个房间不同的手工丝绸窗画


我们把酒店大堂的光线调暗,让客人坐着办理入住,听店员仔细讲解杭州丝绸文化的由来,庐驿的设计理念。我们要求店员放慢语速,用肢体语言和空间的营造,来让客人从心理层面上慢慢进入一种“微隐”的度假状态。酒店建筑低调地半隐在西湖边,达到了我们一直想要的“微隐”效果;而小空间内各种归纳也还算得当,不负西湖美景之色。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青年报》总第11059期,《生活周刊》第1774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