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考古

其他

考古中国|先滇时期完整的环形贝丘——晋宁古城村遗址考古新发现

古城村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北约5公里的古城村,地处云南滇中滇池盆地东南部冲积平原北端,西南距著名的石寨山古墓群直线距离仅8公里,是云南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先滇时期环形贝丘遗址。遗址最早于1958年调查发现,2008年进行了复查,2019年,为配合古滇绿色康养健康城项目的开发建设,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重点勘探,查明遗址面积92800平方米,核心区面积42000平方米,现存文化层堆积厚约6.5米。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晋宁区文物管理所、晋宁区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遗址发掘区航拍(自南向北)遗址的文化堆积形成于滇池湖滨缓坡地带一个高出地表约3米的椭圆形土台上,上部被现代村庄古城村叠压。文化层中的贝类绝大部分是来自滇池的螺蛳,被古人食用螺肉后丢弃的螺壳与灰土层层交替堆叠,形成了居住面、活动面、路面、螺壳坑等贝丘遗址独特的遗迹现象。遗址文化层中出土的螺蛳两次发掘共计发现壕沟、护坡、土坑墓、瓮棺葬、栈桥、房址、灰坑、螺壳坑、灰烬、烧土面、路、沟、石头堆、粘土堆、螺壳堆、水井、石墙基等商周至明清时期的各类遗迹1000多处,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木器等各类遗物4000余件。通过浮选和湿筛采集到大量碳化植物种子、果核、鱼骨、铜渣等。根据出土遗物特征,遗址的文化堆积由早至晚可分为商代、两周、明清三个阶段,其中商代和两周时期遗存是遗址的主体堆积。1、商代遗存商代遗存包括完整的环壕聚落核心区、土坑墓、瓮棺葬和栈桥。环壕聚落核心区面积约27000平方米,由椭圆形台地及周长约600米的壕沟和护坡共同组成。台地是聚落活动的中心,中部地势高且平坦,向四周地势逐渐低缓呈坡状与湖滨沼泽相连,台地西北部地势相对陡峭。壕沟紧邻台地外围,平面与护坡并行环绕呈东西长、南北短的椭圆形,剖面呈倒梯形。南部壕沟形制较规整,斜壁平底,沟口宽4~4.5米,底宽2.4~3米,深0.2~0.9米。北部和东南部壕沟变窄变浅,西北部和东部未发现壕沟,可能是聚落出入口。商代遗迹总平面图护坡位于壕沟外侧,南部中段较宽,东端和北部中段略窄,剖面呈梯形。宽4.4~9.6米,高0.6~1米。在遗址西北部转角,护坡逐渐变低,遗址东部,护坡则与台地基本连成一体。护坡的修筑充分利用了遗址周围易得的湖沼淤泥,并对螺蛳壳进行了二次加工利用,将其敲碎成碎片或粉末混合在淤泥中以增加堆积强度,没有发现夯窝。壕沟的功能推测与排水防水有关,护坡的作用则类似防波堤或拦水坝,兼具防水和防御性质。遗址东南部壕沟(自南向北)在遗址南部壕沟内侧的台地边缘发现墓葬区,有土坑墓和瓮棺葬两种。土坑墓发现61座,形制全为小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2座发现二层台,4座发现木质葬具残痕,根据墓向、葬式的不同可分为西、中、东三个墓区。西区和中区多为一次葬,少数二次葬,墓葬之间没有打破关系,葬式以仰身直肢为主,有少量屈肢葬。东区大部分为二次葬,有少量一次葬,打破关系复杂。随葬品较少,主要是陶罐、陶纺轮、铜镯、铜刀、穿孔蚌器、骨镞等。商代土坑墓瓮棺葬发现27座,呈群状分布在西南部台地边缘,形制皆为圆形或椭圆形竖穴土坑,相互之间没有叠压打破关系。葬具均为夹细砂陶,陶土经过细致淘洗和挑选,砂粒非常均匀。陶色以黄褐、红、灰黑为主。器形规整,部分器表经过磨光处理。器形以侈口圜底圆腹釜和盘口深腹小平底罐数量最多,部分陶釜的口沿有流。纹饰较少,施纹部位主要在唇部和口沿外壁,纹饰类型有按压短线、乳钉、刻划细线纹等。发现3座瓮棺用盘和带流钵为盖。瓮棺中埋葬的皆为不满两岁的婴儿,葬式多为侧身屈肢,个别为俯身屈肢,未发现随葬品。商代瓮棺葬商代瓮棺葬具栈桥位于遗址东南部护坡外侧,残存6根木桩呈西北-东南向平行排列成两行。木桩有圆柱状和方形板状两种,木桩构成的平面长7.6米,宽1.9米,木桩间距1~3米。个别方形木板发现榫卯结构。2、两周时期遗存两周时期遗存分为西周、春秋两个阶段。西周时期,聚落南部的商代壕沟废弃,护坡被加宽加高继续使用。在台地中部发现一批房址及螺壳堆、灰烬等关联遗迹。春秋时期聚落东部继续使用护坡,台地中心仍然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发现大量活动面、灰坑、螺壳坑、用火遗迹等,居住形式趋于简化。西周时期的护坡位于遗址南部,已揭露部分长222米,宽5.4~13米,高0.3~0.7米,是商代护坡和壕沟废弃后在原来护坡基础上加宽加高修筑而成,护坡堆积由淤泥、粘土、螺壳、砂岩块、小砾石等混合形成,掺合料较早期复杂。西周时期还发现一批房址,已判明21座,平面形状以圆角长方形最多,另有部分近圆形和椭圆形,个别形状不规则。房屋面积6.6~22平方米不等。从形制看主要有半地穴式、基槽式、干栏式三种。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2020年度业务工作交流会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古工作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加强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借鉴,2021年2月3日下午,我所举行开2020年度业务工作交流会,会议由党总支书记刘正雄主持,全体职工参加,我所2020年的6个重要项目进行了交流汇报。会议现场一、沧源农克硝洞遗址考古发掘汇报人:吉学平农克硝洞遗址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镇农克村委会以南约2公里的硝洞,实为巨型的岩厦遗址,是在我国首次发现的和平文化遗存。地层环境和年代多学科样品采集2018年、2019年两次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2018年发掘面积16平方米,发掘深度3米,2019年继续向下发掘,发掘深度达6米,初步测定年代3米以上的文化层已到达AMS碳十四测年的极限4.5万年。两次发掘共完成14个自然层,60个水平层。出土人牙3枚,骨环装饰品1件,石制品5000余件。动物化石数万件(其中大部分是小哺乳动物化石)。发掘深度到6米时,文化层尚未到底,石制品技术也未见变化,但显示从上至下,石制品精品逐渐减少。发掘还发现大量的碳屑、烧骨和灰烬层。第46层石制品分布2019年度的发掘在洞穴发掘探方的保护上进行了创新探索,为国内洞穴考古遗址首创,适用于对探方的永久性保护和展示。探方保护的创新探索2018年光释光测年样品的初步结果判断,6米深处的年代估计已达10万年。探方周边钻孔探明的文化层厚度可能达12〜16米,年代跨度可能跨越整个晚更新世至早全新世(距今约12万年〜0.9万年),这一初步结果无论是时代的连续性和文化层的厚度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钻孔岩芯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东亚现代人起源、扩散和多样性的演化,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与文化演进,热带、亚热带史前人群扩散和东南亚“和平文化”的源头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持续深入的研究可能成为华南和东南亚旧石器时代连续地层发掘和研究的“标杆性”遗址。下一步的研究,将力争列入“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开展东南亚湄公河流域国家同类考古遗址的调查和对比研究。
2021年2月4日
其他

云南大理五指山发现南诏官家寺庙

五指山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太和街道阳南村西,地处苍山马耳峰余脉五指山山脚冲积扇,北距太和城600米。遗址地理位置图为配合洱海保护“1806”小镇建设,2020年1月至7月我所联合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大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遗址分为四个考古发掘区,第一、二、四发掘区分别位于冲积扇西部扇顶、中部坡地、东部缓坡,第三发掘区位于冲积扇北部山坳。遗址发现有春秋战国、汉晋、南诏、元明等不同时期遗存,主体遗存为南诏时期,发现建筑基址14座、夯土台基2处、磉墩155座、石墙63道、踏道3道、沟23道、砖瓦窑2座,出土瓦片40余吨,瓦当、滴水、鸱吻、有字瓦、陶器、釉陶器等8100余件,支钉、垫片9200余件。遗址远景一号建筑基址位于第一发掘区,坐落于扇顶地势开阔处,依山势坐西向东,东西长41.5、南北宽20.6米,由大殿、南北廊道、天井、门廊、南北阙台、院内平台、大门等部分组成独立院落。一号建筑基址大殿为长方形,面阔三间9.9米、进深三间11.6米,地面残留斜铺绿釉方砖。大殿分为西高东低的两台,高差1.3米,大殿高低错落应与供奉参拜有关。大殿东侧以碎瓦叠砌为月台,西侧有排水沟环绕。大殿东向洱海,正对洱海东侧独立山体(红山)。一号建筑基址大殿大殿东接南北廊道,廊宽4米,南北廊道内侧各有一排磉墩,每排五个,间距3.3—3.5米,磉墩内多以瓦砾填充,部分磉墩中央以板瓦抱合为圆形。廊道地面西高东低、斜铺绿釉方砖,规格为30×30×3.5厘米,西端有台阶通入大殿。南北廊道与天井东侧门廊直角相连,门廊南北两侧拐角处对称分布有阙台,阙台基础以石块垒砌,边长3.3米。门廊以东为两层院内平台,有台阶穿过平台直通大门,大门基础及台阶均为石块垒砌。一号建筑基址南廊道铺砖基址上有大量倒塌瓦砾堆积,完整筒瓦长38.5、直径14厘米,板瓦长40、宽22-25厘米,出土有莲花纹、兽面纹、法轮纹瓦当,火珠纹、卷云纹滴水,发现有佛像、塔模、净瓶、釉陶鸱吻及“官家舍利”“官廿七年”“官廿九年”“九年大和苴”“卐”“善净”“奴行”“白奴”“佺善”等有字瓦。“官廿七年”“官廿九年”即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九年大和苴”应为南诏长寿九年(777年),一号建筑基址年代为南诏早期。一号建筑基址南16米有一夯土台,东西长21.5、南北宽11.8米,高出地表1.2-2米。夯土台以早期文化层堆积及生土堆筑而成,无明显的夯面夯窝,周边以石块砌边。夯土台所处地势高亢,其功能性质或为观景瞭望台。一号建筑基址北侧为附属生活居住区,发现多座小型建筑基址,以及台阶、踏道、水池、排水沟、护墙等遗迹。一号建筑北侧的四号建筑基址南北面阔6.2、东西进深4.2米,以卵石为基础,卵石层上铺8厘米厚的夯土,夯土层上再正铺规格为30×30×3.5厘米的绿釉方砖;建筑南、北、西三面有石砌排水沟。排水沟内出土有宽径6-8厘米的釉陶瓦,可能用于较小的建筑模型。三号踏道宽2.5米,以白色卵石整齐铺筑,踏道西端有一长方形水池、南北两侧有排水沟,排水沟与水池相通,均以绿釉砖铺砌,池水沿踏道两侧东流。二号建筑基址为塔基,地处冲积扇中部坡地第二发掘区。建筑由内外两道方形石墙组成,总体平面形状呈“回”字形。内层石墙以石块及红粘土垒砌,围合为方形塔身,塔身南北长4.6、东西宽4.1米。外层石墙为基座,基座南北长8.6、东西宽8.8米。二号建筑基址内外两层石墙之间为回廊,回廊东半部以残砖铺地,西半部被大量砖瓦、石块等倒塌堆积叠压,出土有莲花纹、兽面纹、法轮纹瓦当,板瓦长39、宽24厘米,筒瓦长37.5、直径13.5厘米,青砖规格为34×16×4厘米。二号建筑基址回廊塔基南侧有曲尺形台阶,下台阶向南再向东折,台阶宽2.1米。对塔基进行解剖,并未发现地宫。基址上出土有塔模、善业泥印模、釉陶香炉、铁条等,并发现有“官十四内”“十年官善女”“□寺”等有字瓦。“十年”“官十四”应为南诏赞普钟十年(761
2021年1月12日
其他

聚焦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的难题与对策——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2019年度业务工作交流会

2020年1月20日上午,我所召开2019年度业务工作交流会,会议聚焦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的难题与对策,选取乌东德及白鹤滩两个水电站库区的四个典型性项目进行交流。会议由刘旭所长主持,全体职工参加。会议现场一、乌东德水电站库区丙弄丙洪遗址考古发掘汇报人:闵锐丙弄丙洪遗址位于楚雄州元谋县江边乡丙弄村委会丙洪村,2011年调查时发现。为配合乌东德水电站建设,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航拍遗址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清理包括房子、石棺葬等重要遗迹单位69个,出土小件器物244件。房址发掘发现了一批重要遗迹和遗物,包括一处罕见的青铜时代窖藏,出土青铜器17件,出土器物明显受昆明夷和滇文化的影响。铜剑鞘通过对地层、遗迹和遗物的初步梳理对比,基本明确了遗址的年代为云南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发掘工作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运用新技术,更加全面的获取遗址信息,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更多资料。组织村民召开情况说明会议针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中常遇到的问题,发掘工作开始前,就到遗址现场实地踏查,在乡政府、村委会的帮助下,组织村民开情况说明会、逐一入户走访开展土地使用及附作物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发掘中多管齐下,克服了交通和生活不便、临时征用地补偿工作难推进、堆土难、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探方较深导致出土难、停电等一系列困难,确保了田野考古工作安全、有序展开。二、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段家坪子墓地考古发掘汇报人:康利宏段家坪子墓地位于昭通市巧家县蒙姑镇蒙姑社区段家坪子二组,为配合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2019年2月至6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墓地鸟瞰遗址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清理石棺葬等遗迹705处,出土随葬器物998件。墓葬此次发掘是昭通市及巧家县最大规模的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初步确认段家坪子墓地系金沙江中下游区域一处重要的石棺葬墓地遗存,墓葬分布密集,地域特色鲜明。通过对地层、墓葬形制及出土随葬品的初步研究,该墓地墓葬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墓葬年代推测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环纹海贝由于地处金沙江亚热带河谷地区,加之墓葬埋藏环境为砂质环境,因此墓葬内的人体骨骸保存相对较好,提取的全部骨骸为金沙江中下游区域开展系统的古代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材料。发掘成果为构建金沙江中下游流域石棺葬考古学文化序列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地踏查发掘区域临时用地范围墓地发掘遇到了发掘区域所涉及土地的实物指标数据的确定、发掘区域所涉及土地临时征用和经济林木的补偿、发掘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与多方配合、发掘涉及水电路保通以及文物和人员的安全等问题。为此,充分依靠当地县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做出决定和部署,切实保障了发掘工作的顺利推进。具体如在土地临时征用和经济林木补偿问题上,有乡级政府专人配合进行实地踏勘,确定库区涉及的四个发掘地点发掘区域临时用地范围,再根据涉及人家户数和土地性质测算出相应赔偿资金,签订赔偿协议,进入征用地程序,与涉及乡镇签订协议一次性拨付赔偿资金。三、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树桔渡红军指挥所迁移保护
2020年1月21日
其他

热点跟踪——耿马佛洞地遗址第一期考古发掘工作顺利结束

遗址出土的基纳技术修理的陡刃砍砸器和苏门答腊器与左边非洲桑戈后重工业的单背向扁平砾石石核一致
2018年2月26日
其他

每月一讲:云南文庙的建筑布局介绍——以腾冲绮罗文昌宫为例

云南地区的庙宇主要分为佛教寺庙和文庙,佛教寺庙是佛教徒活动的场所,而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或文庙。各地的文庙都有相对统一的建筑布局。文庙中每一种建筑,甚至每一种图案、装饰,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成为一个个承载儒家文化信息的载体。腾冲县绮罗文昌宫采用了文庙规制与道教宫观相结合而建设的一组建筑群落,整个建筑以规模宏大、气宇轩昂、工艺精巧著称,较好地保存了当时本地区文物建筑的结构特征和做法。文昌宫建筑布局图文昌宫古建筑群座南朝北,地形南高北低,呈龟背状,建筑物分布在南北向的四条纵轴线上,正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为大门(山门)、泮池、棂星门、前楼(朱衣楼)、文昌殿(正殿)、启圣楼、后园等建筑;东轴线由北向南依次为义学楼(又名戏台,前檐与棂星门平齐)、义孝楼(前有东厢房和西偏厦)、至圣楼(前有东廊、西廊)、伙房等;西轴线上由北向南依次为戏台、财神殿、魁星阁(已毁)、土主殿(倒塌,现存为后人在原址上使用部分原材料所建)、后花园等;最西轴线由北向南依次为大门、汉景殿、女娲殿。进入大门后为泮池,"泮池"又称"泮宫",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明代之后,泮池的建造有了一定规范,形状为半圆形,外圆内直,池上架设石拱桥。形状为半圆,不盈不亏,象征中庸之道。泮池也有以水比德的寓意。大门背面和泮池通过泮池之后进入棂星门,古人认为“天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以棂星命名文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棂星门石质须弥座上安抱鼓石,抱鼓石上雕有鱼跃龙门图案。棂星门棂星门之后为前楼(朱衣楼),一般文庙布局中无前楼布局。前楼之后为文昌宫,一般文庙建筑布局中此处应为大成殿,作为祭祀孔子之用。绮罗文昌宫为儒道结合的建筑群,此处为文昌宫,祭祀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宫文昌宫之后是启圣楼,为祭祀孔子先祖的地方。楼内祀孔子父母(圣公、圣母)牌位。启圣楼文昌宫东面为至圣楼,至圣楼为攒尖项楼阁式三重檐石木结构建筑。一层设供桌,祀乡贤牌位,即段芝瑜、李名重、李晗英、李珍国四位;二层设曾子牌位;三层设供桌,上祀孔子牌位。至圣楼魁星阁位于文昌宫西侧。魁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奎星的俗称。奎星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28宿主一,即北斗七星第一星--—天枢,也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中国民间信仰认为魁星是主宰文运之神。魁星阁绮罗文昌宫的其他建筑,义学楼、义孝楼、财神殿、土主殿、汉景殿和女娲殿等不属于一般文庙的建筑,这里就不做介绍。各地文庙以曲阜孔庙为基本模式,地方的文庙建筑规格不得大于孔庙的规格。云南地区的文庙一般为曲阜孔庙的缩略版,保留其核心建筑。一般布局为中轴线布局,分别为山门、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启圣楼。绮罗文昌宫建筑群更加强调“孝”,供奉孔子的至圣楼未在轴线上,而供奉孔子的父母的启圣楼在轴线上。绮罗文昌宫建筑群体现了儒道文化的结合,文昌宫为祭祀道教文昌帝君的场所,为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但布局采用了文庙布局,以“学”和“孝”为主题。绮罗文昌宫建筑群由乡绅捐建,土主庙、财神殿等建筑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庙不但是中国古代举行祭孔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传承孔子思想、进行文化教育传播的学校。除了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子本庙以外,位于全国各地的学庙、地方孔庙也是因立学而兴。庙学合一的体制,使得孔庙与学校功能相结合,学中设庙,学生在此学习文化礼仪的同时,也传播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孔庙建筑包含的传统建筑文化中也蕴藏着儒家学制与古代教育留下的痕迹。狄江海,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
2017年11月6日
其他

每月一讲:考古调查的新方向——区域系统调查法

对于云南而言,在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中寻找适合云南考古实际的区域调查法或许更具范式意义。当然,前提是各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及年代框架的建立,也许我们可以同时进行,互为助力,创建聚落考古研究的云南模式。
2017年10月9日
其他

热点跟踪——文山小龙墓地考古发掘工作启动

近日,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的文山小龙墓地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针对小龙墓地的发掘是我所科研课题《句町文化的初步研究》的重要内容,将为早期“句町文化”的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2017年9月11日
其他

【东南亚文物考古译丛】东南亚大陆早期文化——从最初的人类到吴哥王朝

Higham尽管更多采用了如今更为流行的“走出非洲”的观点,但他同时并没有忽略可能对这一观点提出挑战的一些化石证据,从而提到了基于频繁迁徙交流的人类起源的复杂性;Charles
2017年4月17日
其他

维西岩瓦牛氏老宅——纳西族民居建筑的典范

岩瓦牛氏老宅位于迪庆州维西县白济讯乡施底村岩瓦社内。始建年代不详,为清代纳西族民居建筑。老宅全貌及环境据史籍记载,纳西族地区处于古代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是商品集散地及贸易中心之一,与其它民族文化交流频繁。自元朝丽江纳入中央王朝统一的行政系统开始,纳西族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更紧密地与内地联系起来,尤其是明代初期始,全面接受汉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生活的变化,纳西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丽江古城及其坐落坝区的民居建筑,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吸收、融会了其他地区及民族长处,逐步发展起穿斗式结构的民居,并辐射到交通较通畅、经济较发达的广大纳西族地区。这种穿斗式民居,在平面布局、构架及外部造型上反映了唐、宋中原建筑的某些特点;某些平面形式还与近邻的白族民居有若干相似之处。长期以来,在平面布局、建筑艺术上,它结合本民族生活民习惯、民俗民情、地理环境、气候特点,逐步发展,日臻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称为纳西民居。大门据牛氏老宅现房主牛驯介绍,宅院为约200多年前一商人所建。在房屋建成二十多年后,房主从丽江娶了牛氏姑娘做妾,房屋主人去逝后,牛氏小妾继承该房屋产权。20世纪初,两位美国人传教士到该村传教,租住了倒座、厢房,倒座一楼主要用于传教、学堂等,二楼作生活起居使用。中日战争爆发之后,两位传教士携相关人员离开中国。大约1950年,该四合院归村集体所有,主要用于处理公务,开集体会议,在这期间,村民们在天井中生火取暖,而后用水灭之,长期以往,天井中的石板开裂损坏严重。60年代初,该四合院被分配给当地几户贫苦农民使用。70年代至80年代晚期,现房主牛驯陆续购买该四合院的部分房间,至90年代初,该四合院的产权归牛驯所有。“文革”期间,倒座受到严重破坏,当地农民用来作牛厩,屋顶无人修缮,致使梁檐糟朽,导致局部倒塌。1963年,补配了西厢房前檐间木装修。1994年,对天井进行修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平整,浇灌混凝土。1994年至2000年期间,牛驯陆续对正房、耳房、厢房、倒座室内、外地面进行改造,在原基础上进行平整,浇灌混凝土。2004年,东厢房前檐屋面坍塌,被改造为混凝土平屋顶。2002年被公布为维西县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正房宅院平面布局为四合五天井,占地面积620.8平方米,建筑面积880.72平方米。保留较为完好的建筑有正房、正房东耳房、东厢房、西厢房、倒座,大门、后花园、主天井。正房后设有花园,空间丰富,其精湛的木雕工艺和民间装饰艺术凸显维西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西厢房牛氏老宅是维西县乃至迪庆州建筑年代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建筑。四合五天井布局,依山就势,台阶式建造。老宅小木作装修做工精细,墙面水墨画用色淡雅、写意深刻、线条流畅、柔美。木雕精美、勾头图案独特、工程做法严谨传统,庄重大方,整体风格素净古朴,是清代建筑实物遗存的典范。在选址、坐向、规划和建筑设计上都非常有考究,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民族特色于一体,是研究当地建筑与乡土文化最好的实物例证。牛氏老宅除讲究传统韵律美之外,以简洁、明朗、大方的格调,增添了时代感,极具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传统民居建筑。对研究当地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有非常高的历史、艺术和旅游开发价值。东厢房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后,岩瓦村牛氏老宅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影响结构安全性及稳定性。同时为配合澜沧江托巴水电站的建设,决定对老宅进行复原重建保护,新址定于白济汛乡移民安置点内。受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岩瓦村牛氏老宅迁移保护工程的迁移保护方案和初步设计工作,分为测绘、残损勘察、结构分析、方案设计四个部分:西耳房首先进行现场测量,记录老宅现存现状全面细致的空间尺度及图纸数据,基于现场的测量分析,理清了岩瓦村牛氏老宅布局、各单体建筑的特点及构造做法。倒座隔扇门其次进行详细勘察,分析其病害主要类型及分布情况如下:一是屋面瓦件酥碱、破裂较为严重,导致瓦顶渗漏,木基层糟朽;二是柱、梁、枋开裂变形及糟朽现象;三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被人为改造较为严重,原状建筑风貌残存不全;四是墙体残破,局部开裂;五是室内地面存在不当维修和后期使用过程中人为改造情况,改变了室内地面原状。梁头雀替然后在现场勘察测绘的基础上,对老宅进行了结构稳定性的分析,明确了老宅的结构稳定性较好,无需对结构做大的处理,只需对现存建筑的主要结构进行拆卸搬迁。水墨壁画最后基于上述勘察结论,制定了岩瓦村牛氏老宅迁移保护方案和初步设计。方案旨在对岩瓦牛氏老宅文物古迹和实物遗存整体在原址拆分后,迁运至新址按原规模、原型制、原结构、原材料、原风貌恢复。方案包括拆卸、搬迁运输、保存、复原重建和迁建的施工技术要点等部分,将按照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以及保存原建筑的工艺技术等原则对其进行迁移保护。现方案已获云南省文物局评审通过。周怡,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点击标题下方“云南考古”进行关注。如果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了解详情请关注官网:云南考古(www.ynkgs.cn/www.ynkgs.com)
2017年4月10日
其他

考古进校园 | 本周三,考古家南南将走进南站小学和小朋友们一起快乐考古!

其实除了“考古进校园”,我们还有“考古夏令营”和“考古时光机”等一系列精彩有趣的活动等着小朋友们哦!喜欢考古的小朋友快来加入我们,和南南一起考古吧!
2016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