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阻迹

其他

碳阻迹与南方科技大学共同发表SCI论文

近日,碳阻迹与南方科技大学关于“餐饮业碳足迹”的研究成果在SCI国际期刊发表。这项研究不仅丰富了餐饮业的数据信息,也为全球餐饮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餐饮业作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之一,相应低碳研究仍比较匮乏,国内餐饮业的碳足迹的评估也有待持续深入研究。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对居民就餐方式碳排放的深入分析,本文特针对常见的“在家做饭、饭店堂食、点外卖”三种就餐方式,从行业整体和具体菜品两个角度深入展开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本次研究从就餐“上游原材料及制品生产、平台赋能、
3月27日 下午 6:05
其他

碳阻迹13周年庆|一路同行,三赢共进

碳,位列元素周期表第6位的元素,从煤炭到钻石,再到生命有机体的基本成分,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但作为行业,却经历了起、落、起、落、起多次沉浮。最早入局的冒险者们有的离开,有的坚守在原地,用他们的热情和执着,书写着和碳的故事。作为最早入局碳圈的冒险者之一,碳阻迹几乎与中国碳行业共同“生长”,一起见证了这一领域的起伏和迭变。今天,是碳阻迹13岁的生日,祝自己13周岁快乐!与碳共舞的日子2005年,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碳圈开始崭露头角。该议定书第十二条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减排项目,以完成其履约目标。这一时期,碳圈主要围绕着CDM项目的开发、申报、执行和交易展开。中国在这一阶段成为全球碳交易的重要参与者,大量的咨询公司涌入这一领域,积极开发碳资产。然而,随着《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到期,国际碳交易市场价格跌破成本价,碳圈进入了低迷期。大量的从业者因为市场的不景气而黯然离场,碳圈陷入沉寂。
3月3日 上午 10:02
其他

【碳阻迹原创】碳中和2024

势必带来不一样的冲击力,不展开说了,2024就看谁家的产品做得更巧妙、更接地气!非常期待!让我们一起迎接AI这场波澜壮阔的大潮!碳阻迹2023年发布的Carbon
2月18日 下午 8:00
其他

让更多产品都有碳足迹,让每个产品都有碳足迹

全球气温正在不断升高,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影响着这颗蓝色星球🌍。为了践行“让每个产品都有碳足迹”的公司使命,碳阻迹在2024年也做了一些全新迭代。我们始终相信,“没有量化,就没有管理”,所以未来碳阻迹将尽其所能,为与碳阻迹相关的每一个产品与物料都贴上经过科学计算的碳标签。邮件的碳标签邮件是公司运营重要的组成部分,碳阻迹根据每封邮件的行数,将邮件分为长邮件与短邮件,为发出的邮件贴上减排标签。让每一封邮件成为我们的日常提醒,提醒人们电子阅读相比纸质打印所减少的碳排放数据,这个数字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微信推文的碳标签微信推文是企业传播公司信息、触达外界的主要途径,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们将为碳阻迹公众号的每一篇文章贴上碳减排标签,让我们的文字携带着碳数据的重量,启发更多的减碳行为。公司家具的碳标签与减碳行为这一次,我们为公司的16件家具贴上了碳标签,从公司的品牌logo墙到回收渔网制成的碳中和地毯,从办公室会议桌再到每天为大家保存食物的冰箱......(铺满全公司的碳中和地毯和简约logo立牌)(储存自带便当的冰箱和每个人的办公桌)我们还根据大家工作行为倡导了四种减碳行为,提醒各位carbonstopper在日常工作中审视自己的工作方式,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个人产生的碳排放。(欢迎正在看文章的你也可以加入这些减碳行为)碳阻迹正带着“让每个产品都有碳足迹”使命,朝着零碳未来大步前进。当然,碳标签只是起点,真正的变革源自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每一处细微的改变。自今年起,碳阻迹将发起TAG
1月18日 下午 7:09
其他

喜讯|碳阻迹中标联通5G产品碳足迹软件项目,客户集齐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

近日,碳阻迹中标“2023年联通研究院5G设备碳足迹评估体系平台”开发项目,目前已集齐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碳阻迹凭借专业的碳管理能力,助力通信行业搭建碳减排测算方法学框架、量化信息通信行业对社会低碳转型的贡献、推动用户端碳普惠平台建设,使其充分发挥数字化赋能重要作用,以数字化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打造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工信部连续出台《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国家通信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2021)》等政策文件,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碳减排碳中和。移动、电信、联通作为国内三大运营商,在业务上各有侧重,但都面临着相同的挑战: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根据三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公布数据,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外购电力的间接排放为主,占比97%以上,直接碳排放量占比约在1%-1.5%之间,近些年碳排放总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碳阻迹作为国内领先的碳管理咨询服务商,根据三大运营商各自发展的特点,分别为其量身定制了减碳行动规划,帮助他们在降低业务运营过程碳排放的同时,又能保障业务与节能降碳融合发展,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在碳阻迹领先的行业标准、全量的碳排放因子库数据等专业优势支持下,中国联通5G产品碳足迹软件项目,通过使用碳足迹软件更好地管理和监测其产品碳排放,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展现了联通为推动5G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中国电信以碳阻迹丰富的碳账户经验为支撑,通过绿色出行、无纸化办公、关闭显示器、素食等低碳行为,量化员工和用户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并建立减排量积分奖励、兑换的闭环功能,引导员工和用户低碳生活;通过碳阻迹专业的碳核算服务,中国移动梳理了企业通过提供通信服务助力社会实现减排的所有业务环节,形成全景图,量化中国移动主营业务的减排成效,展现了企业助力社会低碳发展的决心和积极行动。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到中国联通,从碳核算、员工碳账户到碳足迹软件,碳阻迹不断深化碳管理服务,不仅为三大运营商提供了碳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更多通信运营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未来,碳阻迹将不断深化和拓展业务,为中国通信行业数字技术赋能碳减排碳中和以及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END喜报|碳阻迹签约某国内油气龙头,共建碳排放管理平台喜报|碳阻迹荣获2023年度碳中和先锋企业喜讯|碳阻迹入选2023金融街论坛“中国数字金融科技独角兽”碳阻迹于COP28发布Carbon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喜讯|碳阻迹入选2023金融街论坛“中国数字金融科技独角兽”

11月9日,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发布“中国数字金融独角兽榜单2023”,碳阻迹凭借全球领先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数字金融行业的服务经验、领先的一站式企业碳管理SaaS平台以及碳管理软件在低碳领域的深度应用,从千余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荣登榜单,入选绿色金融赛道独角兽企业。据了解,这是金融街论坛年会论坛首次发布“中国数字金融独角兽榜单”,评选标准非常严苛。北京金融街研究院聚焦千余家金融科技企业,邀请来自监管部门、高校、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证券公司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汇总、专家打分等环节,融合企业经营情况、科技创新成果、团队成长评价、资本市场认可、行业前景展望、风险判别规避等多维度完成最终评定。碳阻迹以自身数据库和软件优势引领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现了在低碳数智创新应用和市场影响力方面的出色表现,此次入选也意味着碳阻迹在绿色金融领域受到了各界高度认可。此次成果发布专场——金融街之声“金融街发布”是金融街论坛年会历年来的重要活动之一。金融街论坛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新华通讯社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主办,在国内外金融界均享有较高声誉,被誉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之一。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双碳浪潮的到来,碳阻迹将持续秉承“让每个产品都有碳足迹”的理念,聚焦技术创新与突破,成为低碳行业领先的数字信任基础设施建设者和开拓者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Apple w0w

碳阻迹观点:苹果为消费品企业带来的低碳启示1、碳中和产品的打造应当深耕细作,久久为功:Apple在按照CREOS打造产品碳中和的各个步骤中都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和积累:从2009年的iPhone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中国企业碳中和“避漂”指南

伴随着越来越严格的外部审视,各大企业的碳中和声明被质疑不断,国际社会对“漂绿”的斥责声也日益高涨。但也有专家表示,中国仍处于减碳共识的初级阶段,给企业先扣上一顶“漂绿”的帽子操之过急。碳中和之路注定挑战重重,今天,碳阻迹想和大家聊聊什么是“漂绿”,中国企业应该如何避免“漂绿”。01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重磅|碳阻迹助力中国南方航空实现首个碳中和航班,开启碳账户之旅

7月10日至16日是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在节能宣传周期间,碳阻迹为南航打造了首个“碳中和航班”,同时还为南航提供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新低碳互动体验。01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碳阻迹闪耀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引领碳圈新潮流

昨日,为期四天的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闭幕。作为碳管理领域的领军企业,碳阻迹在本次展会上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充分展示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解决方案,精彩瞬间即刻奉上!点击欣赏精彩视频01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碳阻迹原创】产品的碳足迹

笔者第一次接触产品碳足迹,是大概14年前(2009年)刚开始在英国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跟西班牙的同事Xana一起加班,我在公司做碳管理软件(主要做企业碳核算软件),Xana是公司产品碳足迹咨询师。那天在无意中聊天,她跟我提起产品碳足迹,聊了一堆名词:From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连续11年实现碳中和,碳阻迹领跑行业行动备受关注

阳春三月,碳阻迹于植树节播种希望,收获盎然生机。今天,碳阻迹已完成2022年度企业碳盘查,并实现2022年度碳中和,这也是碳阻迹连续十一年实现碳中和!左右滑动查看更多2022年度,碳阻迹深刻践行CREOS企业碳中和方法论,通过计算(Calculating)、减少(Reducing)、带动(Engaging)、抵消(Offsetting)、传播(Spreading)五个维度,在顺利完成自身碳中和的基础上,延申价值链影响,带动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计算
2023年3月12日
其他

12周年庆 | Forever Young!写给关注碳阻迹的你

in碳中和的格局。在全球与中国碳行业发展历程中,碳阻迹全程参与其中。🔽
2023年3月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碳阻迹原创】碳中和2023

今天是2023年正月初八,也是碳阻迹开工第一天,首先祝大家开工大吉、新年快乐、兔飞猛进!按照传统,笔者又来了,这次在春节期间抽出了大概16个小时(在自驾陪家人旅游、打麻将的缝隙中艰难地抽出了16个小时),写了这篇文章,也是希望继续与大家探讨碳中和领域的一些观察和思考。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说过,疫情终将过去,气候变化将常伴我们一生。疫情时代,我们认识到人类是多脆弱,人类又有多坚强。后疫情时代,碳中和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值得投入毕生精力All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一场有梦想、有感动、有牵挂、有暖有燃有你我的年会

碳路辞旧岁阻(足)行贺新春迹(寄)福展蓝兔(蓝图)暖阳和万家!碳阻迹2023年会盛典在野三坡阿尔卡迪亚酒店举行,碳阻迹全体成员在这里一起告别2022年,迎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023年!碳阻迹全家福年会环节设计是人力部门和主办同事们满满的“小心机”。上半场按照《ISO14064-1》标准指南,从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对碳阻迹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碳盘查”,关注同事们在2022年的个人成长,也感谢同事的家人朋友们在2022年的支持与陪伴。下半场则根据《绿色会议指南和行动》,大家一起欢声笑语,在倾情演出的节目中、各种活泼搞怪的游戏中和期待已久的抽奖环节中迎接2023年。开心合影,兔兔有点沉明明可以靠颜值但非要靠才华的同事们我和我的碳阻迹——
2023年1月20日
其他

碳阻迹2022年度总结:踔厉奋发,碳路前行

时光匆匆,又是一年岁末时。在2022年的时间长河中,有太多难忘时刻,北京冬奥会、俄乌冲突、东航坠机事故、卡塔尔世界杯、疫情的磨砺···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事物在发展,碳阻迹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在最后一个工作日,碳阻迹回顾了2022年的闪光点,总结了路上每一份脚踏实地的付出,感受每一份来之不易的荣光,踌躇满志地迎接2023年!2022年,我们服务了数百家企业客户,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头部公司。除了持续服务百度、美团、华熙生物、万事达等长期老客户外,还新签了数十家顶级客户,例如:亚马逊、空客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2022年GCMC全球碳管理大会发布“双碳”两年十大洞察及趋势

9月23日下午,2022GCMC全球碳管理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大会以“赋能·释放企业碳力量”为主题,与国内外碳管理领域专家、碳管理行业的领军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双碳”两周年来碳管理行业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在“碳中和”、“低碳转型”的双碳时代课题下,企业如何挖掘并释放自身碳力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等专家、高瓴、经纬、红杉等顶级投资机构,以及来自苹果、星巴克、蒙牛、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美团等企业的数百位双碳领域精英共与盛会。▲2022GCMC全球碳管理大会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双碳”两年,碳管理行业十大洞察及趋势自“双碳”目标提出两周年以来,中国的碳中和进程已从概念提出加速推进至激发各行业变革。作为大会的主办方,中国领先的碳排放管理软件和咨询解决方案提供商碳阻迹创始人兼CEO晏路辉现场发布了《双碳两年碳管理行业十大洞察及趋势》。演讲从碳中和“全球行动”的行业热度、纵向渗透等现象切入,囊括了碳中和投资、碳管理人力资源转移、“碳中和+”商业模式等热点话题,深入至碳数据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企业碳管理三大驱动力的演变(碳关税)、碳管理市场规模预测、个人碳账户、碳交易商机等前瞻性洞察,并基于首次公开的《中国电网排放因子研究报告》、《中国碳价预测报告》两大重磅报告,对碳中和终局进行了展望。▲碳阻迹创始人兼CEO晏路辉发表主题演讲晏路辉表示,碳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跟每个国家、企业以及每个个⼈都息息相关。如今不少企业正在低碳数字化道路上奔跑,通过更友好、更可视化的⽅式与利益相关⽅开展碳披露方面的交流。同时,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在碳的资产化道路上开拓进取。或许现在参与碳管理的企业还只是冰山一角,相信不远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加⼊到碳管理大潮,通过自己的行动,管理碳排放、践⾏低碳举措,最终达成碳中和⽬标。▲中国碳管理市场的规模预测根据碳阻迹联合灼识咨询共同研究发布的《中国碳管理市场规模预测》,中国碳管理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1099亿元,2030年将达到4504亿元,2060年将达到43286亿元。▲碳阻迹创始人兼CEO晏路辉发表主题演讲此前,碳阻迹于2022月8月1日获得亿元B轮融资,红杉中国领投、老股东高瓴、经纬持续加码。三位顶级投资机构亦受邀参与本次大会,并就其碳中和投资布局进行观点分享。高瓴创始人张磊指出:“
2022年9月24日
其他

引领碳中和时代新引擎!「碳阻迹研究院」重磅开启

“碳中和“、“碳资产”、“碳关税”......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碳阻迹原创】碳中和终局之战

2021年10月5日,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做全球变暖的物理建模研究,在科学层面上已经彻底反驳了“气候变化是阴谋论”的观点。除此之外,近些年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也都授予了气候变化、碳中和相关的研究,这也说明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碳中和这个话题从2020年9月22日到现在,一年时间从无人问津到无人不谈,碳中和实现了真正的破圈!碳中和到底是什么,怎么实现碳中和,我们该为碳中和做点什么,碳中和领域哪条细分赛道最值得投资等等话题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不断不断的被热议。碳中和有多热?笔者分享一个亲身经历,碳阻迹在上半年拿到高瓴和经纬两大头部投资机构的投资后,官宣的那天笔者收到了1000多条未接来电以及200多个投资机构(所有的头部投资机构都在列)的微信加好友信息,他们都是希望通过碳阻迹可以多了解一些碳中和行业状况或者投资碳阻迹的下一轮(有的投资人甚至都带着公章直接来公司拜访,表示能决策的人都来了,希望可以快速推动下一轮碳阻迹的融资),那段时间笔者也觉得过于膨胀,只能到深山里去躲躲。这种火爆程度很多投资人也坦承多年没有见过,也难怪在投资圈已经把碳中和赛道定义为“百万亿的史诗级黄金赛道”。喧嚣过后,冷静下来,笔者最近经常遇到的也是最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是碳中和这么热,那碳中和的终局到底是什么?因为只有提前想清楚终局,以终为始,我们围绕碳中和开展的工作内容和节奏才是真正的有的放矢,才不会南辕北辙或者因小失大。接下来,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主题进行展开:1,碳中和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吗2,碳中和终局畅想3,碳中和: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4,四大重点行业(能源、科技、金融、消费)的碳中和终局浅见5,常见问题解答碳中和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吗在回答碳中和的终局之前,我们或许更应该回答一个问题:碳中和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吗?笔者的回答:很遗憾,不是!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笔者经常拿碳中和与互联网做对比,它们都是可以让所有行业重新做一遍的底层基础设施级别的行业。碳中和跟互联网相比,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它们都可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社会发展到不同阶段的基础设施。而碳中和更加深刻的一点是它不光是解决人自身的问题,还更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地球超载日的不断提前(2019年已经来到7月份了,相当于我们每年大概半年的时间就用掉了地球要用一年才能再生的资源),意味着我们正在大量透支地球的资源,这是向子孙后代去借的资源。我们有使命把这些资源还回大自然,还给后代,这就需要首先实现碳中和,继而实现负碳排放。客观来说,碳中和是我们实现人与地球、大自然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和谐共存的必由之路,也是重要的工具手段。作为碳圈人,我们往往会因为自己所处的行业和工作内容,不能客观全面的看待碳中和与其它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关系。碳中和发展到最远的未来,不是一定要每个国家、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个人必须都是碳中和的绝对体,但我们的目标一定是资源和环境负载上达到平衡。除了环境和资源的平衡,还需要我们看得更全面一点,也就是社会的平衡(例如如何解决碳中和实现过程中造成的煤炭工人的失业问题)。碳中和的终局畅想人与地球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碳中和是必经之路,那么碳中和的终局到底是什么?笔者的理解是:碳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话题,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考量因素,最终会落在消费端,消费者开始认可低碳的价值并且愿意为低碳产品和服务买单,这将是碳中和的大结局。到了实现碳中和的那天(也许我们不用等到2060年就能实现碳中和),生活中、工作中都需要考虑到碳足迹,都可以科学准确的定义、监测和计量,并且可以公平的确权,成为一种新的“货币”。这是笔者想象中的实现碳中和的场景和形态。简言之,碳中和的终局就是无处不在的碳将被数据化、可视化以及价值化。碳中和:该做与不该做的终局明确了,企业面对碳中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和大机遇,应该怎么选择,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笔者建议唯一的原则就是:做难而正确的事。碳中和已经上升到国家核心战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它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已经被论证很多遍了,在碳中和领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真正难的事情,这样的事才有壁垒,才是真正有长期社会价值的事。碳中和对于产业来说,无非就是做好两件事情:减少碳排放以及增加负碳。无论能源行业、交通行业、建筑行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等都需要积极减少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并且考虑使用可能的各种负碳技术(目前主流的CCUS和碳汇等),使自己可以在碳中和大潮中处于主动的位置。一般而言(跨行业普适性原则),在碳中和领域,企业该做的事:Calculating:首先摸清碳家底,通过建立专业团队以及利用好工具等,提升自己的碳排放数据管理水平,计算清楚自己的碳排放,摸清自己的碳家底,找到自己核心的减碳环节和空间;Reducing:结合自身行业的业务形态,找到减排效果明显或潜力巨大的技术方案,使自己能在碳中和大行业赛道中化被动为主动;Engaging:除了自己的减排外,如有机会可以带动利益相关方一起参与减排行动,这是大多数行业开展碳中和的真正终局;Offsetting:不可避免的排放,通过优质的减碳项目或碳汇项目实现抵消;Spreading:既然碳中和已经成为确定的趋势,早晚都要做,不如早行动,早发声,赢得最佳传播时机和品牌影响力。以上五步是基于碳阻迹团队年初提出的CREO碳中和路径的升级,加上了Spreading这一步。据我们了解,很多企业实际上把前四步都已经做好了,就等最后的官宣环节了,我们鼓励企业更早的发布,这对企业对社会都是好事情。在碳中和领域,企业一般不该做的事:不关注自己排放的数据,盲目推崇减碳技术和项目,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开展碳中和的实际情况,这样无的放矢,容易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不值得推崇;过度依赖于抵消措施,不主动积极的减排,容易引起行业质疑。迟缓的行动,等到同行都做了,再提出碳中和目标或开展碳中和行动,战略价值和行业先机就失去了。四大重点行业的碳中和终局碳中和覆盖了各行各业,原则上每个行业都需要实现碳中和。下面笔者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行业(也是碳阻迹长期深耕的四大行业)分享他们碳中和终局的一点浅见。能源能源行业是一个国家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一般占到国家排放的70%以上。国家要实现碳中和,首先必须碳中和的就是能源企业,例如国家能源集团,一年的碳排放就有近10亿吨,接近全国碳排放的10%,假如国家能源集团一年减碳20%,这甚至会为全球降温带来直接明显的贡献。能源行业企业的碳中和路径基本都是先碳达峰(提出碳达峰目标的能源企业2028年,2030年居多),继而深度脱碳,最后利用负碳技术/项目实现碳中和。近期笔者参加一家国有煤炭集团的碳中和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国家发改委的专家提出,煤炭企业或者能源企业未来的终局不是因碳中和而被淘汰,而是成为新的化工企业,通过CCU技术(注意不是CCUS,而只是CCU,碳封存的应用前景显然不如碳利用开阔),能源企业产生的巨量的CO2,可以成为很多化工产品甚至食品的原料,所以这家煤炭企业将来可能真会改名为“**化工集团”。近期CO2人工合成淀粉的突破性进展已经引起社会巨大的反响,尽管科学研究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但无论从投资还是技术创新来看,这都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能源企业每年产生的超过50亿吨的CO2在不断通过节能改造技术降低之外,把CO2捕集并变成新的原料,这成为社会发展新的生产要素和驱动力。可喜的是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了,我们一家能源企业客户近期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据说已经要给华联商厦提供分布式光伏的新能源解决方案了。与其等着被碳中和大环境所淘汰,倒不如化被动为主动,大力发展新能源,并且把不得不产生的CO2变成原材料和资源,这也许是能源企业在碳中和大背景下的终局!科技科技企业本身的碳排放确实不够多,从公布数据的中国科技企业来看,百度目前是唯一一家,百度2020年的碳排放大概为50万吨,其它中国头部科技互联网企业的碳排放量也差不多都是这个量级。科技互联网行业也是笔者所在机构近期实战经验最丰富的行业,目前与所有头部科技互联网企业在碳中和领域都开展了合作。根据碳阻迹观察,对于科技企业来说,碳中和CREO(Calculating-Reducing-Engaging-Offsetting)路径中,算清楚自己的碳排放是第一步,目前笔者接触到的有些科技企业走得非常前沿,不光是考虑到自己的Scope1,2,3的排放和减排,还甚至考虑到自己未来业务模式增长带来的排放,我们把它定义为Scope4(与行业中头部专家共同确认这个说法),这个概念也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和推动。第二步则是减少各个Scope的排放,对于大多数科技企业来说,数据中心基本都占到了最大比例的排放,笔者机构接触的几家头部科技公司,年度排放中接近90%来自于数据中心,目前有科技企业已经提出要拿出百亿资金将所有的数据中心用清洁能源来发电,这是需要创始人&CEO的魄力才能推动的工作!期待更多这样激动人心的行动!第三步也是科技企业碳中和最重要的一步:带动Engaging,通过自己的平台生态建立个人碳账户,带动用户共同参与碳减排的行动中。蚂蚁森林一直是一个很好的个人碳账户案例,推动了6亿人参与减碳行动,并种了2亿多棵树。巨大的用户流量和粘性为蚂蚁森林带来了巨大的品牌价值,之前笔者机构就操作过帮助一些企业和活动在蚂蚁森林上完成了碳中和,并且在蚂蚁森林上得到露出,当蚂蚁森林用户拿绿色能量来认领种树时,就可以看到这家碳中和企业的名称,logo和碳中和的信息。这个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本来就要碳中和,但还可以借蚂蚁森林这样的流量平台得到曝光,这就很有动力了;而对于蚂蚁森林来说,可以获得更多企业的参与,可以减少自己种树的成本,尤其是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碳中和的企业需求明显增加,完全有机会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真正的企业碳中和聚集平台,这就是一个理想的多赢的合作模式。这个模式原则上任何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都可以做,利用数亿用户的流量优势,吸引自愿碳中和的企业在平台上购买用户减碳行为产生的减碳量或者平台自己的碳减排或碳汇项目(例如种树)。不同的是,蚂蚁森林已经声明了自己是一个纯公益平台,但其它科技公司有这样的机会建立自己的碳交易体系(前提当然是符合碳减排量的MRV要求,并且买卖双方达成共识),一来可以跟蚂蚁森林一样成为企业和个人碳中和平台,还可以利用碳交易(或碳普惠交易),打包用户的总减排量在碳交易市场里交易,卖给那些高排放的电力或钢铁企业,实现真金白银的经济收益(收益可以部分返还给用户或用于绿色项目投资等,但这个自主权在科技企业自己)。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打造自愿碳中和交易平台,这或许就是科技企业碳中和最理想的终局!金融金融机构自身的碳排放就更少了,有些投资机构一年的碳排放也才几千吨,甚至几百吨,要完成自己的碳中和只需要花几十万甚至几万元的经济成本即可完成。但为什么选择金融行业作为重要的行业赛道呢,主要还是因为它的Engaging,通过绿色投资、绿色信贷和其它金融业务,带动被投企业和客户一起实现碳中和,这才是金融机构的价值。笔者觉得金融机构可以向淡马锡看齐:淡马锡2020年实现了自身的碳中和;宣布在2030年将实现一半Portfolio的碳中和;在2050年实现整个Portfolio的碳中和!这样有雄心的碳中和目标值得中国的金融投资机构效仿学习。高瓴已经宣布了自己将在今年实现碳中和,并且将在2025年实现机构自2005年成立以来历史所有碳排放的碳中和,同时将ESG纳入到高瓴投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碳阻迹今年融资过程中,笔者感触最深的是顶级投资人在碳中和这个赛道是在意情怀的,他们对投资标的的考量也很大程度在于创业团队对碳中和这件事情的历程、决心、笃定和长期价值。金融机构碳中和的终局也许就是从自己出发,带动生态伙伴,每个投资机构(或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每个从业者以及每个被投企业(或客户)都实现了碳中和,这是最大的情怀,也是格局最大的终局!消费对于消费品企业来说,自身组织层面的碳中和是常规步骤,更重要的是他们生产的消费产品是碳中和的,所以这需要对每个产品,
2021年10月8日
其他

【碳阻迹原创】中国电商离碳中和还有多远

核心结论1.根据碳阻迹详细测算,中国电商2019年的碳排放为5326万吨。未来5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电商碳排放将达到1.16亿吨。2.中国电商的碳排放来源主要包括:包装,约占18%;物流,约占29%;办公,约占26%;数据中心,约占23%;仓储,约占4%。3.线上购物的碳排放来源包括:交通-快递运输,约占29.16%;建筑-办公,约占26.12%;建筑-仓储,约占3.88%;信息-数据中心,约占22.78%,信息-消费者终端耗电,约占0.02%;包装-快递包装,约占18.04%。4.线下购物的碳排放主要来源包括:交通-货物进入门店前运输,约占13.03%,交通-消费者交通排放,约占35.87%,建筑-店铺运营(一般包括办公),约占47.11%,包装-塑料袋,约占1.05%。5.经碳阻迹研究和计算,线上购物比线下购物更低碳,线上购买一单和线下购买一单相同物品的碳排放分别为1094.92gCO2e和1360.24gCO2e。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居民的生活渗透率也越来越高,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我国宣布将于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那么,电商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有多少,电商如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根据碳阻迹团队提出的CREO碳中和路径,首先是要量化自身碳排放,即Calculating(计算)。清楚自身排放现状后,才能采取合适的减排行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夯实基础,详见中国碳中和一文。近日,碳阻迹团队深入研究了电商企业,对电商的碳排放总量进行了评估,并对线上和线下购物的碳排放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发布了《中国电子商务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研究报告》和《中国线上线下温室气体排放对比研究报告》。壹电商碳排放总量评估总量研究主要从包装、物流、数据中心、办公和仓储5个领域来评估电商的碳排放量。研究发现,电商一年产生的碳排放量为5326万吨,占第三产业总排放的2.5%,每年需要约100亿棵树来中和其碳排放。其中,物流1554万吨,占29%;办公1392万吨,占26%;数据中心1214万吨,占23%;包装961万吨,占18%;仓储207万吨,占4%。包装研究发现,在包装领域中,对于排放影响最大的为包装箱,为765万吨,约占包装排放的80%。由于编织袋、快递运单、胶带等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装箱占电商包装的排放逐年上升,由2016年的42%上升到2019年达到80%。尽管电商和快递企业也做了很多减少包装箱的行动,但是相比其他包装物,收效略小。物流在物流领域中,主要考虑了公路和航空运输产生的排放。其中,公路运输排放占78%,航空运输排放占22%。通过与全国交通运输业的排放量相比,发现电商物流产生的排放占交通运输业总排放的1.6%,占货运排放的4%。在公路运输中,干线,支线和配送的排放占比分别为77%,22%和1%。研究发现,支线运输中,柴油车和电动车每公里的排放分别为0.49kgCO2/km和0.12kgCO2/km,柴油车每公里的排放是电动车的4倍多。不考虑国际/港澳台的基础上,同城和异地物流产生的排放分别为98%和2%。如何减少干线和异地运输产生的排放是十四五期间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的重要工作。数据中心2019年,电商数据中心能耗为199亿千瓦时,排放量为1214万吨。2019年,全国数据中心能耗在2000亿千瓦时以上,电商数据中心能耗约占全国数据中心总能耗的10%。电商各大平台的数据中心排放量如下。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整理和计算办公电商办公产生的排放为1392万吨。随着电商的发展,电商从业人员增长迅速,根据商务部数据,2019年电商从业人员达5125.65万人,直接吸纳和就业的人数为3111.05万人。电商企业多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等沿海城市中,广东省的电商企业最多,约占全国的20%。广东省电商发展最为活跃,其电商包裹数达128.72亿件,占全国电商包裹总数的26%,其次是浙江、江苏,上海和山东,这5个省市的电商包裹总数达320.38件,占全国包裹总数的66%。仓储电商仓储产生的排放为207万吨,占全国仓储总排放的2.27%。电商排放变化根据2019年的数据,并结合电商包裹数、交易额、从业人员等有关信息,得出2016年到2020年电商企业的排放量变化情况如下。可以看出,电商企业碳排放量从2016年的330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6800万吨,不到5年的时间增加了3500万吨,增长了105%,年均增长率为21%。而整个十三五期间,全国的碳排放总量仅增加6%,电商企业碳排放量的增长率是全国碳排放量增长率的18倍之多。2025年排放量预测根据预测,2025年我国的快递业务量将达到1500亿件,相比2020年的800多亿件,5年内预计增长80%。若不采取有关措施,预计2025年电商企业碳排放量将达到1.16亿吨以上,占中国2025年总排放量的1.1%,相比2020年,5年时间内将增加约5000万吨的排放量,增长率达到73%,年均增长率达到14.7%。而根据分析,整个十四五期间中国预计的排放量增量仅为2亿吨,电商企业的排放增量将占到中国十四五期间增量的25%。数据中心排放占比将从2019年的23%(1214万吨)提高到2025年的30%(3477万吨),超过物流成为电商排放最大的领域。若不采取更具雄心的减排措施,2025年,中国电商产生的碳排放将需要200亿棵树来中和,中国电商离碳中和的距离将为200亿棵树。贰线上线下比较分析在总量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也比较了线上线下2种购物渠道的碳排放差异,看看实际生活中,每一笔订单,究竟能对应多少碳排放,距离碳中和还有多大的差距?本次比较基于1个包裹为1个订单进行计算。主要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1,基于文章中的基本条件,
2021年3月1日
其他

【碳阻迹原创】中国碳中和

中国政府近期承诺的2060碳中和目标引起了全球的热议,尽管还有些许杂音,但总体来说全球纷纷对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表示赞赏,认为是一个很有雄心的气候目标。然而围绕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很多企业、公众甚至许多低碳从业者仍然有许多疑惑和不解,例如中国提的碳中和目标对企业意味着什么,中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到底是仅指二氧化碳还是所有的温室气体等等。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谈谈我们对中国碳中和的理解,终于等到春节假期可以静下来读一些资料,做一些思考,写一些文字。今天的分享内容包括我们对“碳中和”的理解,“碳中和”的What,Why,How的全面解读;包括对“碳中和”的几个疑问的解答;以及最重要的企业端应当如何提出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并且付诸实施。一、什么是碳中和Question
2021年2月22日
其他

新时代的碳中和会议

一、国家战略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讲话,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随后,碳中和的概念被密集提及,成为2020年的一个关键词。2020年9月30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2020年11月12日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2020年11月1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二十次会晤、2020年11月22日G20峰会、2020年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表示中方将制定实施规划。2020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更是将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部署为八项重点任务之一,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现代大国的崛起,伴随着责任与担当。未来国际社会舞台,中国在低碳领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二、中和路径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碳中和能够推动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碳中和会议的路径主要有:碳中和计划(碳排放核算、计划控排行动、评价活动、公开承诺),实施碳减排行动,量化温室气体排放,碳中和活动,碳中和评价等。多年来绿色会议始终是碳阻迹的重要业务之一。2014年,碳阻迹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开发了绿色会议指南。三、经典案例碳阻迹碳中和会议的经典案例有:2013年9月,受托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对2013第五届中国生态文明与绿色竞争力大会进行碳排放核算以及提供碳中和的解决方案。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宣布了对此次大会实施碳中和。2014年11月,碳阻迹受邀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招商局集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提供绿色会议咨询与碳核算服务。2017年7月,碳阻迹受邀为施耐德其开发绿色会议微信平台,并完成会议碳排放核算,同时邀请施耐德电气进行碳中和。会议结束后,施耐德电气联手WWF(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回购碳排量以实现会议的零排放。至此,将此次创新峰会上海站活动成功转化为了一次碳中和的绿色会议。2018年11月,碳阻迹协助完成杭州马拉松的碳排放量核算。11月2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长杜永胜出席2018杭州马拉松新闻发布会,提前宣布此次赛事活动举办当天实现碳中和,并向浙江省体育局和阿里体育有限公司颁发碳中和荣誉证书。由剑南春总冠名,腾讯新闻出品的大型探险类纪录片《探秘行星地球》南极篇邀请碳阻迹为其整个南极探秘之旅进行碳排放清单的编制,计算整个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购买林地碳汇用于抵消排放总量,实现整个活动的“零”排放。2019年11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球青年创新集训营(以下简称“UNLEASH2019”)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开幕。碳阻迹核算了此次大会的相关碳排放量,并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携手实现本次碳中和。2020年8月,碳阻迹应邀为2020
2021年1月8日
其他

我购买的商品会产生多少碳足迹【碳阻迹原创】

这篇原创的分享我们专注于产品层面的碳足迹。笔者对产品碳足迹的理解包括两层意思:计算以及披露。计算的动力来自于了解家底,发现问题,挖掘减碳空间;而披露的动力来自于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沟通,赢得市场机会。
2017年11月27日
其他

低碳大数据【碳阻迹原创】

结合一条标语“要想富、先修路”,笔者也造了一个,仅为达意:“要想富(通过电力行业碳交易丰富经验),先启动;要启动,先充数(核查数据)”无论什么事情,有了“知己”,加上“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2017年11月20日
其他

碳圈这群可爱的人【碳阻迹原创】

碳道在2014年做了碳圈职业分析调查和报告,发现碳圈接近50%的都是进入行业1-3年的新人;另外碳交易行业的门槛较高,65%的从业人员拥有硕士以上学位,这足以说明这是一个年轻、高素质、高学历行业。
2017年11月13日
其他

低碳+互联网+ 【碳阻迹原创】

前两周,个人碳交易和低碳创业文章推出后,有些朋友找到笔者希望提供一些个人碳交易的商业模式,笔者想说的是这块还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循,只有靠自己的摸索和思考,当然我们也非常愿意分享一些经验教训以及看法。
2017年11月6日
其他

企业社会责任和低碳[碳阻迹原创]

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的面很广,包括劳工、环境以及人权等方面的内容,而低碳正属于环境板块。GRI框架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里对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包括scope1,2,3的排放数据等。
2017年10月30日
其他

中国式低碳创业【碳阻迹原创】

碳阻迹在创业的路上走过了6年,时间不长也不短,也经历过很多成功和失败,在创业的路上希望与各位创业人士共勉,也愿意为年轻创业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碳阻迹这些年积累的数据以及经验教训助力创业者。
2017年10月23日
其他

个人碳交易市场或许将超企业碳交易市场? [碳阻迹原创]

上面两种场景还只是冰山一角,所有能在自身业务闭环内实现的碳交易机制都可以成为个人碳交易机制(即无须向外部渠道寻求碳积分的转换或兑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探讨还有哪些“潜移默化”的个人碳交易场景。
2017年10月16日
其他

中国碳交易市场能成功吗?【碳阻迹原创】

从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来看,也许“碳不是用来炒的”;而从碳交易所和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希望增加流动性,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进来。这两种说法都无可厚非,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来看待碳市场。
2017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