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财网种业宝典

其他

年“消灭”近800万亩玉米!一省委原书记被控受贿超8亿元

2024年8月14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涉嫌受贿一案。孙志刚被指控受贿达8.13亿余元,他当庭认罪悔罪。作为二十大后落马的首个省委原书记,孙志刚的贪腐异化过程值得深思。尤其是孙志刚主导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5年,其工作作风和方向受到争议。他举全省之力欲“消灭”玉米的行为令人印象深刻。仅3年,孙志刚“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便无疾而终。2018年3月,贵州省独山县上司镇一村庄贴出的标语在网络上热传。“这场革命是‘逼’出来的”2015年10月,孙志刚被任命为贵州省委副书记,随后成为副省长、代省长,第二年1月他当选为省长,其主政贵州之路正式开启。履新后,孙志刚曾公开表态,“从今以后,我作为贵州人民的一员,一定全身心地融入贵州、服务贵州、奉献贵州。”当时孙志刚已经62岁,这是正部级官员即将退居二线的年龄,但他反而再获重用,这被外界解读为上层打破用人惯例,“不拘一格降人才”。随后,他开始发力“玉米革命”。实际上,在2018年之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在通过市场引导和资金补贴等方式,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015年,原农业部曾发布《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在贵州当时官方宣传的口径为,玉米属于低效作物,农民种植玉米一亩地收益仅有600元左右,而如果改种蔬菜、水果和药材等其他高价值经济作物,一亩地收入可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此外,有研究单位称种植玉米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会危及贵州生态发展底线。其实,贵州农民种植玉米的传统已沿袭400年。史料显示,贵州省种植玉米始于清初,在乾隆年间种植面积迅速扩张,到民国时已是省内主要粮食作物。“贵州山地比较多,适合种植玉米,农民自己也有意愿种,倒不是说看重收益,因为农民自己也要食用,在家种一点玉米,喂猪、喂鸡都可以自给自足。”贵州省一位玉米研究单位专家对界面新闻表示,官方宣传说玉米产值低,是因为没有跟养殖业连在一起,连在一起意义就不是一般产值所能体现的。只不过,当时人们在行政命令的宣传下,只看到玉米种植的弊端,而忽视了其作为粮食在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贵州省还有280万农村贫困人口,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也被官方视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产业扶贫的客观需求。孙志刚曾在《求是》杂志发文表示,传统的小农经济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和脱贫攻坚的进程。不过,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和风细雨式引导看来成效不大。按照贵州日报报道,201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调减玉米作出专门部署,可一年下来只减了37.57万亩。孙志刚接任省委书记半年后,2018年1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打赢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攻坚战的通知》(简称《通知》)。其中强调,争取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彻底改变种玉米的传统习惯。贵州省政策要求,各地要按照“15度以下的耕地主要改种蔬菜、食用菌、草本中药材等高效作物;15-25度坡耕地主要改种蔬菜、木本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坡耕旱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林以经果林为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思路调减玉米种植,推进替代作物种植布局。2018年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举办开放日,孙志刚当场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形势繁杂,没有超常举措很难实现,因此,“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这场革命是‘逼’出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的低效粗放发展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但是收效不大,进展缓慢。”2019年8月,孙志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2018年3月底,在政协第十二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相关负责人强调,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是贵州省委从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安排,2018年把玉米种植面积从1100万亩调减到600万亩是全省必须完成的战略任务。“你敢种,我敢铲,坚决不留苞谷秆”一场轰轰烈烈的减种玉米行动在贵州全省展开。为推动这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孙志刚决定将其此前在贵州省创造出的“五步工作法”: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进一步发扬光大。他认为,这五个步骤环环相扣、形成闭环,为这场值得期待的变革,提供了执行保障。上述《通知》也提出,省农委牵头对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作进行督促考核,对作风漂浮、弄虚作假、工作不力和进展缓慢的,要进行通报或约谈。压力层层向下传导,贵州省内很多区县、市州都制定了农村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攻坚战目标和实施方案。比如贵阳市提出,要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62万亩,共涉及575个村204672户,到2018年底,全市低效种植玉米全面调整为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到2019年底,全市以籽粒玉米种植为主的区域全面调整为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区。贵阳市一位农业部门专业人士对界面新闻介绍,农业结构调整本来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比如每亩地改种新的作物能收益多少钱等,也有助于扶贫攻坚,但是政府部门在执行中用力过度,政策变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太大,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基层工作人员拔玉米苗和农民打架的情况。“群众一直有种玉米的习惯,突然就不准种了,很多人不理解,也想不通。”贵州省某农业大县管理部门一位负责人对界面新闻介绍。“反对的声音很多,大家认为这种做法不太合适,农民都是祖祖辈辈在种玉米,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不过,这些意见都是私下里说,不能和上级对着干。”上述贵阳市农业部门专业人士表示。争议事件逐渐被外界关注。“你敢种,我敢铲,坚决不留苞谷秆。脱贫要幸福,不要种苞谷”,2018年3月,贵州省独山县上司镇一村庄贴出的标语在网络上热传。对此,上司镇回应称,该村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标语已拆除。另有媒体报道,凯里市舟溪村下发《调整玉米种植结构通知》规定,禁止在村内多处地方种植玉米,若被通报或处罚将免去三年的合作医疗补贴。随后,舟溪镇政府紧急解释称,由于舟溪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并未向镇政府备案,其下发的通知被停止执行。面对乱象,2018年4月3日,贵州省农委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调减玉米种植宣传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予以纠偏。其中称,调减玉米种植,并不是不种玉米,而是要种好种优。不允许简单粗暴搞“一刀切”,尤其是对农户已种植的玉米,严禁粗暴铲除,坚决防止因工作不到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引起群体性事件。并不是所有的基层政府都不顾实际、唯命是从。贵州省一位要求匿名的玉米种植专家介绍,禁种玉米期间,有的地方从源头上对销售玉米种子实施管制,上级要求市场上不能出现玉米种子,对此农业部门压力就很大,即要监督卖种子但是又不能违法行政,有的地方就会想办法自己放松要求,聪明的地方还会变通一下强调“不能种植低效玉米(言外之意是高增加值玉米品种仍可以种植)”。先于孙志刚落马的贵州省原副省长李再勇,是个追求“政绩工程”的负面典型。他在执政六盘水市期间,强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打造刺梨产业100万亩。李再勇后来在中纪委反腐专题片中称,要求连片规模化种植,主要是为了好看,希望领导在车上能看到,到处都是产业。据上述贵阳市农业部门专业人士透露,李再勇当年为了禁止种植玉米,会拿着望远镜检查路边、山坳等区域。迫于他的压力,地方农业部门曾私下提出,不要在公路附近种玉米,“大路边不要碍他的眼,可以给农民补助改种别的作物,山里边就不用管了。”“数据上来,数据上去”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看似成效很大。2018年6月,贵州省农委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贵州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792万多亩,同时,已形成替代作物改种蔬菜173万亩,茶叶37万多亩,食用菌5万多亩,中药材92万多亩,水果170万多亩,其他作物313万多亩(牧草120万亩)。2019年3月,孙志刚在全国两会上又称,2018年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取得明显成效,调减低效玉米种植785万亩,新增高效经济作物667万亩。对于这些数据,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贵州当地人士澄清,不是真实情况,这是属于“数据上来,数据上去”。“其实没有调减那么多,主要是数据上需要表现出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时很多区县都上报(玉米种植)清零,实际上肯定清不了。土地承包权本身是农民群众的,他自己想种的话,一家一户做工作也清零不了。”上述某农业大县管理部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介绍,前几年省内玉米种植面积肯定是有减少,但也不是像上面宣传的那么多,不可能每年会调减多少万亩。公开资料显示,经历了2018年的运动式调减,到2019年,尽管一些市县仍在制定年度调减目标,但是贵州省级层面就玉米种植问题已逐渐减少发声。界面新闻查询贵州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发现,除了2018年提到“改变种玉米的传统”外,2019年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工作安排时都未提及玉米,重点放在了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方面。孙志刚也承认,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工作争议不小,但他仍在为自己的工作辩护。2020年1月,他在参加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联组会议时谈到,2018年贵州省提出调整农业结构,以“调减玉米”作为突破口,一石击起千层浪,引来不少争论。他还说,“‘秋后算账’来看,2018年调减了700万亩,每亩调出了3000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2019年,大家的思想就统一了,到目前我们已经调整了1000多万亩。”2020年5月,孙志刚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在农村产业革命推动下,2018年、2019年贵州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列,贵州省食用菌、百香果、韭黄等种植规模也都跃居全国前列。“两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农村产业革命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符合贵州省情实际。”他强调。“其实就是他从省委书记退下来那一年(2020年),有的地市把问题反映到了国务院,当时官场传闻国务院要派调查组来贵州。在压力之下,孙志刚不得不放松了要求,不再强调对地方官员硬性考核。”接近决策层的上述贵阳市农业部门专业人士介绍。该人士表示,为了减少玉米种植面积,之前孙志刚都是一再强调,“我没有别的办法,要撤官员了”。而惊动国务院后,孙志刚表态说,既然农民不理解这项工作,那就等他们自己慢慢接受吧,“他说这些话等于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也就是放弃强推玉米革命了。”2020年11月,孙志刚被免去贵州省委书记职务。2023年8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宣孙志刚落马。2024年5月20日,贵州省开展孙志刚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彻底肃清孙志刚流毒和恶劣影响。5月27日,贵州省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汲取政绩观错位的教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贵州省玉米产业发展很快回到正常轨道上。新华社2023年10月引述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报道,当年贵州省玉米种植面积已达1009.1万亩。“现在国家很重视粮食安全,省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都很重视玉米产业,农民的种植需求也基本恢复了,目前玉米面积跟调减前相比还差一些,今年能达到1000万亩多一点,未来应该能恢复到以前的种植面积。”上述玉米研究单位专家介绍,将来贵州省玉米种植面积甚至有望发展到1800-2000万亩。“前几年瞎折腾对玉米产业发展并没有太大影响,调减也就是数字上的调减,农民实际种植面积相对来说仍然存在,所以后续恢复也非常快。”贵州省一位农业专家表示,“玉米这种作物对农民来说确实是刚需,不会存在滞销等情况,农民自己生活都能消化,只要生产层面能保证实现丰收,后端风险肯定比较小。”“孙志刚一下台,2021年之后就没有再推行玉米调减了。我们当时就知道肯定会种回来,不让老百姓种地,不种粮食种什么?种地是否有收益,最后还是需要老百姓自己说了算。”上述某农业大县管理部门负责人说。来源丨界面新闻编辑丨农财君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8月15日 下午 9:46
其他

种业1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公示

8月12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共有4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10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截止目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共有9位,他们分别是于敏(故)、申纪兰(故)、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故)、袁隆平(故)、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党中央决定,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根据评选颁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组织考察、统筹考虑,产生4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10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为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有关人选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从2024年8月12日起,至8月16日止。如对建议人选有异议,请于公示期间通过电话、邮件、信函等方式向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反映。电话:(010)83072686传真:(010)83072680电子邮箱:gxrybz2024@163.com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17-001分箱邮政编码:100017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24年8月12日“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李振声李振声,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2月生,山东淄博人,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开辟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他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为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李振声
8月12日 上午 11:28
其他

扒一扒种业薪酬水平!你拖后腿了吗?

薪水,可以说是当代打工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衡量企业实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天,农财君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了部分种子企业的高管年薪、企业平均月薪,具体情况如何?一起来看看!01种企高管年薪一览大北农董事长211.23万元拔得头筹根据巨潮资讯网公开资料,农财君整理了各大种企高管职位、年薪及持股数,数据如下:公司市值/亿元职位年薪/万元持股数/股大北农171.48董事长211.231,014,200,026隆平高科136.83董事53.560苏垦农发131.60董事长90.490登海种业76.47董事长27.60农发种业64.17董事长102.25506,485荃银高科62.14副董事长112.5245,594,482
7月11日 下午 9:48
其他

又一种业集团揭牌!各省种业集团都在忙啥?

日前,萍乡种业集团揭牌成立,将成为引领南繁千亿种业集群主导力量。围绕一粒种子,四川、浙江、河南、宁夏、广西、河北、江苏、贵州、广东、山东等地陆续成立种业集团。那么,各省种业集团建设进展如何?应该重点关注什么?一起来看看!01萍乡种业集团揭牌成立将成为引领南繁千亿种业集群主导力量日前,萍乡市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江西湘东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举行。萍乡市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西省第一家国有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以产融赋能模式构建的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萍乡市湘东区属重点国有企业。萍乡市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萍乡种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定位为全省种业领域科技型领军企业,从科技创新、载体资源、产业服务、资本服务四个维度打造现代种业产业集群。萍乡市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诞生,将整合萍乡种业产业链、价值链、融合链,赋能南繁种业,成为引领南繁千亿种业集群主导力量,为建设萍乡为种业大市提供基础支撑。湘东制种已有50年的历史,湘东区年均制种面积达20万亩,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2.5%以上,其中南繁制种面积15万亩以上,年生产种子近2600万公斤。获批了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和国家级制种大县称号,得到了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制种之乡”的亲笔题词,赢得了“南繁制种数萍乡,萍乡制种数湘东”的美誉。萍乡市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湘东在推进种业大市建设上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全面落实“赣种强芯”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注入了“源头活水”。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萍乡市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将紧紧围绕种业大市目标定位,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着力在加强院校合作、打造人才团队、攻关核心技术上扛起国企责任,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上彰显国企作为,在引领行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扩大品牌影响上发挥国企优势,努力成为全省种业领域科技型领军企业,为建设种业大市、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02各省种业集团在忙啥?围绕一粒种子,近几年,四川、浙江、河南、宁夏、广西、河北、江苏、贵州、广东、山东等省份的种业集团陆续注册成立、揭牌,各省种业集团最近都在忙啥?四川省: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含农作物、瘦肉型猪和牛业三大种业专业子公司,已带头组建四川省种业企业联盟。2022年3月2日,四川省现代种业集团正式成立。种业集团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五大平台”,即种业资源整合平台、种业人才聚集平台、种业创新平台、种业成果转化平台、种业开放合作平台。除建设集团总部外,四川种业集团还将下设农作物种业发展公司、川猪种业发展公司、水产种业发展公司等子公司,着力补齐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业发展短板。2023年12月,新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成立。而经历一年多的谈判,种业集团最终收购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成为仲衍种业控股股东。并购完成后,新仲衍种业将作为种业集团在农作物种业生产经营方面的主体和投资管理平台。新仲衍种业将发挥其在市场中固有的影响力,充分调动市场资源,有序做好品种储备与制种安排,在玉米、油菜、水稻等多个板块集中发力,力争三年内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近日,四川现代种业集团联合省内8家农作物种业头部企业,共同组建四川省种业企业联盟。9家企业联合打造种企“川军”,将实现品种上共享、渠道上共建、资源上共用,共同助力“天府粮仓”多产粮、出好品,齐心协力振兴川种。浙江省:组建成立省种业集团,探索“育繁推”一体和“产学研”协同的的创新发展格局。2022年8月18日,浙江省种业集团正式揭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浙江省种业集团,由省属唯一粮农主业企业浙江省农发集团牵头,整合相关种业资源、多家国有企业资产组建。“十四五”期间,浙江省种业集团将建成省级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重点实验室,完成50个左右的新品种审定,其中国家级新品种20个以上;助推浙江种子品种商业化,在全国范围内确立浙江优势品种的供种龙头地位,有效提升浙江种子品种的省外市场渗透率,推动种子进出口贸易取得实质性拓展。2023年,种业集团出资3亿元注册成立芯创生物育种公司,建成生物育种实验室,形成集团本级生物育种平台,以及农作物、种畜禽、水产种苗3个科研分中心的“1+N”科研育种体系。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科院地理所、中国水稻所、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10多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河南省:河南种业集团在“中原农谷”揭牌,中原种业航母启航。今年2月,河南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原农谷正式挂牌,总部已经入驻中原农谷;集团建设的主体秋乐种业已在中原农谷完成千亩高标准试验田建设,秋乐科学研究院、加工中心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河南种业集团组建之初,就将其定位为全省种业领域科技型领军企业,聚焦做强现代种业、服务现代农业,以若干家专业化子公司为支撑,重点在农作物种子、畜禽良种、蔬菜瓜果、水产种苗等领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新一轮战略布局,建设全省种业资源整合平台、种业企业科技孵化平台、生物育种产业化平台和“育繁推服”一体化平台,打造中原种业航母。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首家“亿元级”种业集团,集中优势力量实施银川稻麦种质资源库项目。2023年5月28日,宁夏首家“亿元级”种业集团——宁夏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银川市贺兰县正式揭牌成立。聚焦种业振兴,宁夏将探索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为确保粮储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据介绍,宁夏首家“亿元级”种业集团由宁夏科丰种业联合宁夏供销集团、宁夏红禾种子有限公司、宁夏金灵州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并联合注册。新成立的集团将集中优势力量投资1071万元实施银川稻麦种质资源库项目,预计到2025年,良种繁育基地达到6万亩,可供播种面积200万亩,市场规模占宁夏45%以上,在全国销售额将超过4亿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以种业研发经营为主业的区直企业,成为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及RCEP
6月2日 下午 8:12
其他

大事件 | 各省种业新动向!南繁跨入“百亿元时代”,北京启动“提优行动”……

北京启动实施农业新品种三大“提优行动”;海南南繁跨入“百亿元时代”;四川成立种业企业联盟,9家农作物种业头部企业共同组建;福州拟下达462万元支持种业发展;陕西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修订《陕西省农作物种业发展奖补办法
6月1日 下午 6:34
其他

买卖“套包”种子,12人被判刑!

由于自己的种子不畅销,商贩决定借热销种子“外衣”对外销售。近日,经吉林省公主岭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罗某、田某等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伪造公司印章罪一案公开宣判,四年至七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在长春玉米主产地公主岭,每到春耕时节,农民都会采购优质的玉米种子,期待一年能有好收成。近年来,市场上某知名品牌种子极受农户欢迎,对此,自家种子销售不畅的罗某打起了歪主意。2022年底,罗某找到王某,向其提出进购普通玉米种子,用于灌装以某知名品牌种子商标为外包装的玉米种子。王某为牟利将3万斤普通玉米种子卖给罗某。随后,罗某找到宋某、范某等伪造某知名品牌种子的注册商标标识、模仿该种子的包装袋平面设计图,并联系制作印刷模具用来生产假包装袋15万个。其中,田某、张某明知罗某无任何授权手续,仍为其提供种子的筛选、灌装等帮助。为骗取农民信任,罗某又找到史某,为其私刻某知名品牌种子公司公章,盖在销售票据上。齐某、李某等人在经销商微信群内获知罗某处有某知名品牌种子后,虽经现场查验发现是假种子,但为了谋取利益仍在罗某处购买了7000余袋进行销售。2023年1月,步某从罗某处购买125袋假种子进行销售,尝到了甜头,又向罗某订购了1万袋。看到市场前景一片“光明”,罗某又在王某处购置了普通玉米种子,并再次找到田某等人进行筛选、灌装等。2023年6月,当地公安机关接到报警,称市场上有人拿其他品牌的玉米种子冒充某知名品牌种子销售,公主岭市检察院受邀依法介入侦查。检察官经全面梳理相关证据,引导公安机关对扣押的涉案玉米种子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涉案玉米种子的净度、发芽率、纯度、水分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值,是合格产品。该案承办检察官介绍,罗某等人的行为侵犯了某知名品牌种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应依法提起公诉。为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该院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主动联系并全面征求被侵权公司意见。经该院主持调解,除罗某外的11名被告人均对被侵权公司予以赔偿,双方达成刑事谅解。“针对农资安全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和监管漏洞,我院联合公主岭市公安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建立打击农资领域知识产权犯罪行刑衔接机制。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综合履职严厉打击种业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犯罪,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公主岭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建平说。来源丨检查日报编辑丨农财君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5月26日 下午 7:39
其他

损失超300余万元!6件种业典型案例发布

----广告----涉及植物新品种权侵权“白皮袋”种子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应当备案而未备案偷盗育种材料等类型涵盖植物新品种权临时保护期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期种子生产、销售、种植等环节日前,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遴选了近三年内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典型代表性的海南种业典型案例共6件,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案释法、以案示警,通过案例震慑种业违法行为,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案件详情案例一:甜瓜“都蜜5号”植物新品种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纠纷案案例文号:(2021)琼73知民初24号办理单位: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案情摘要“都蜜5号”是经农业农村部授权的植物新品种。某(寿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种业公司)认为,在植物新品种权初步审查合格公告之日起至被授予品种权之日止的临时保护期内,新疆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农业科技公司)以“世纪蜜二十五号”之名生产、销售实为“都蜜5号”的种子。某种业公司遂起诉至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并提交其在起诉前单方委托的鉴定报告作为证据,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某农业科技公司停止生产、销售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300万元。被告某农业科技公司认为鉴定报告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被诉种子与“都蜜5号”不是同一品种。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从严审查证据的证明力,最终对鉴定报告的证明力予以确认,认定“世纪蜜二十五号”与“都蜜5号”为相同品种。综合考虑涉案植物新品种权的类型、种植时间、销售单价和数量等情节,以及某种业公司因本案诉讼支付的合理开支等因素,判决某农业科技公司支付临时保护期使用费及合理开支共计35万元。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典型意义本案是《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二)》施行后,对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相关规定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具有参考性。本案的典型意义在于:一是对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纠纷中是否应支持权利人关于合理开支请求的处理具有指导性。权利人基于正当理由提起诉讼所产生的合理费用,宜作为确定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的考虑因素,由被诉一方适当分担。二是本案对权利人在起诉前单方委托鉴定所提交的鉴定报告的审查具有典型性。权利人在起诉前单方委托鉴定所提交的鉴定报告,在法律性质上并非鉴定意见,人民法院是否予以采信,宜参照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鉴定意见的审查规则,从样品来源、鉴定资质、适用的鉴定规则和测试方法等方面,从严审查证据的证明力。三是本案判决生效后,对系列案件的处理产生了有益的推动作用,促成另案当事人达成70万元的使用费支付协议和品种权许可协议,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案例二:水稻“隆科638S”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案例文号:(2021)琼73知民初1号办理单位: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案情摘要原告湖南某种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某种业研究院)系“隆科638S”的品种权人,“隆科638S”作为母本与父本“R1377”组配繁育“隆两优1377”。某种业研究院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发现被告张某利用“隆科638S”母本生产“隆两优1377”水稻品种,并向三亚市农业农村局、三亚市行政综合执法局进行投诉。经行政机关查处,发现张某生产涉案种子439包,合计约35120斤。经鉴定,涉案种子样品与“隆两优1377”系极近似品种或相同品种。某种业研究院向法院起诉主张,张某侵犯其“隆科638S”植物新品种权,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生产的全部侵权种子产品及其全部母本“隆科638S”种子,并参考“隆两优1377”的销售价格,主张判令张某赔偿含维权合理支出3.5万元在内的经济损失共50万元。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经审理认为,在品种权人已经提交初步证据证明被告张某使用“隆科638S”生产“隆两优1377”的情形下,应转移举证责任,由被告张某提出涉案品种来源于其他亲本的相关证据。最终,被告张某未提出亲本相关证据,亦未提出其家庭承包土地的相关证据,未对其在三亚市生产杂交水稻上万斤给予合理解释,法院认定被告张某的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规定的“为商业目的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被告张某侵权行为成立。综合考虑涉案植物新品种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以及某种业研究院为制止侵权的合理开支等因素,参考某种业研究院许可关联公司生产、销售“隆两优1377”品种的情况,判决被告张某立即停止对某种业研究院“隆科638S”植物新品种权的侵害,并赔偿经济损失包括合理开支共计10万元。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典型意义本案是一起发生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未经许可为商业目的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而侵权的典型案件。本案的典型意义在于:一是本案在品种权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被诉侵权人使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对侵权人生产的子代种子进行检验和鉴定推定侵权行为成立。案件将技术规则和诉讼规则相结合,从保护权利人合法权利、降低维权难度的角度出发,在品种权人已经初步举证的情况下,将举证责任转移给了被诉侵权人,加强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二是对被诉侵权人异地生产种子的非典型农民自繁自用行为进行严格认定,判断是否构成农民自繁自用应当综合考虑被诉侵权行为的目的、规模、是否营利等因素,并且农民自繁自用应在其家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约定的土地范围内进行。三是本案开创性的在双方均未提供涉案种子实际去向的情况下,对销毁种子产品及其全部母本种子的诉讼请求作出处理,认定如权利人后续发现涉案侵权种子产品及其全部母本种子实际去向,可向法院提出申请,责令侵权人对该涉案侵权种子产品及其全部母本种子做消灭活性等使其不能再被用做繁殖材料的处理。案例三:甜瓜“都蜜5号”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案例文号:乐综执(农执)罚通字〔2021〕35号办理单位:乐东黎族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5月21日 下午 6:39
其他

最新!1项转基因玉米,1项基因编辑玉米、小麦获得生物安全证书

5月8日,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发布2024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一),包括1项基因编辑产量性状改良玉米、1项基因编辑抗病小麦,10项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1项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51项转基因抗虫棉。不同于以往,此次获得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的作物新增加了玉米和小麦。而山东舜丰、齐禾生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为主要申报单位。在转基因方面,北京奥瑞金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博艾远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BBL2-2获得此次的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以下是详细清单:2024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一)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合格,9项首次发放生产应用安全证书(2项基因编辑植物、6项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和1项转基因植物),55项有效期满续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4项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和51项抗虫棉)。此前获批的生物安全证书:来源丨农业农村部编辑丨农财君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5月9日 上午 9:33
其他

两家种企高管辞职!

敦煌种业5月7日晚间公告披露,董事会于5月6日收到董事长刘兴斌的书面辞职报告。刘兴斌因工作变动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以及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同一天,新三板挂牌种企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农伟业)也发布关于董事、董事长、总经理辞职的公告。肖必祥因个人原因以及公司的发展规划,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总经理职务。辞职后继续担任首席育种家职务。任职变动将带来哪些影响?两家公司下一步打算是什么?01刘兴斌任职2年后辞职刘兴斌于2022年2月担任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至今已经有2年时间。爱企查资料显示,刘兴斌曾任甘肃省金塔县团委常委、鼎新镇团委书记、镇人大秘书,甘肃省金塔县双城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甘肃省金塔县双城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甘肃省酒泉市种子管理站站长,甘肃省酒泉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主任,敦煌种业党委书记、董事、董事长等职务。除了敦煌种业,刘兴斌还分别担任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酒泉地区现代农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及经理职务。2021年,刘兴斌成为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人;2022年,刘兴斌成为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人;2023年,刘兴斌成为酒泉地区现代农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刘兴斌任职全景图据悉,为确保敦煌种业董事会的正常运作,公司于2024年5月7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补选公司第九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同意提名周彪先生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会候选人,任期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九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该议案将提交公司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周彪,男,1983
5月8日 上午 10:37
其他

战略布局玉米育种!这一公司有新动作

登海种业5月6日发布公告称,本着“合作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近日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签署了《共建山东农业大学登海玉米产业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此次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针对共同建设山东农业大学登海玉米产业研究院展开,围绕玉米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生物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栽培生理等方向,加强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为玉米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据悉,合作协议的签署及履行不会对公司2024年度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构成重大影响,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尚不确定。山东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该校现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教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来源丨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编辑丨农财君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5月6日 下午 6:53
其他

最新!中国农林大学排名,前7名进入全国前百

2024年4月18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蝉联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其中,2024年国内40所农林类(农业和林业)高校从综合排名来看:中国农业大学领先国内农林类高校,位居国内高校第27名;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农林类高校第2到第4名,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排名第5名和第7名,前7名学校都进入全国前100名。具体排名如下:其中农业大学及林业排名如下:农业林业来源丨软科等编辑丨农财君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4月20日 下午 11:47
其他

2家转基因棉种!35家企业获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4月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批准发放石家庄联收种子销售有限公司等35家企业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详见附件)。其中,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范围覆盖转基因棉花。
4月9日 下午 2:14
其他

迈向产能强国,大豆怎么“冲”?

“理论上我们已经找到了很多标记,但实际应用上还是凤毛麟角。”“根据当前的大豆产业形势,预计2030年大豆总需求为1.31亿吨。”“客户提出需求,科研定向研发,锁定产业链订单,形成良种闭环。”......进口量最大、自给率最低,毋庸讳言,大豆是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最大短板所在。严峻的产业形势倒逼大豆种业提档升级。出台扶持政策,推进良种攻关;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加工效能;培育消费习惯,促进产销对接……各环节共同发力,有力助推国产大豆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日前,大豆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豆的新成绩、新局面和新趋势,为我国大豆从种质资源大国迈向产能强国出谋划策。本次专题报告会是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的15个专题报告会之一。用好种质资源全面考虑种业4.0创新发展一国粮食安全,系于种质资源。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看来,大豆种质资源,就是国家级的宝贵“财富”,亟待人们保护和研究。要充分利用大豆数千年积累的自然变异,结合标记辅助技术,攻关创造自然界暂缺的基因。“种质资源利用,寡基因性状和多数基因性状要‘两手抓’。”盖钧镒院士介绍,寡基因性状方面,以抗病性为例,要充分考虑性状的测度标准,个别优秀种质资源要逐个测度与筛选,克隆并转移优异等位基因。多数基因性状方面,以蛋白质含量为例,优异等位基因分散在多个种质,要对种质群体整体测度,通过全基因组优化组合设计、标记辅助全基因组选择或标记辅助双回交聚合等手段进行资源利用和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会上,盖钧镒院士透露全国大豆种质基因库基础群体构建进展。据了解,群体构建广泛分布于三个大豆主产区、24个省(区),共45个单位围绕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从群体构建、亲本联合鉴定、新品种选育等各方面分工协作,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联合攻关团队。“目前,已完成2802份供体亲本6轮导入。”盖钧镒院士介绍,导入的亲本材料包括国外品种122份、地方品种622份、615份优异创新种质和1380份优良品种,为品种选育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理论上,我们已经找到了很多标记,但实际应用上,还是凤毛麟角。”盖钧镒院士说。如何从大豆资源大国迈向大豆产能强国?盖钧镒院士表示,大数据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智慧育种。他建议,未来要全面考虑种业4.0的创新发展,应用各方面现代科技成果,不仅要有精准的基因型鉴定,更要有精准的表型鉴定,还要有高通量快速鉴定。同时,生物技术方面,要综合利用各类性状的自然变异和创新变异,要让育种家可以在产业上切实应用。直面严峻形势推动大豆种业提档升级大豆是产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大宗农产品。据了解,2023年我国大豆产量为2084万吨,进口9941万吨,需求量为1.2亿吨,自给率仅17.3%。“根据当前的大豆产业形势,预计2030年大豆总需求为1.31亿吨。”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陈庆山坦言,如果按照近十年大豆单产平均增速0.8%,到2023年我国大豆缺口达到10854万吨,需求缺口将进一步拉大。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陈庆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存祥进一步指出,中国大豆产业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单产水平低,是美国单产的60%,世界平均单产的70%。二是生产效益低,中国大豆的利润率仅为玉米的69%,而美国大豆的利润率是中国大豆的3.14倍。三是缺乏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亩成本高、含油率低、转基因品种尚未产业化。严峻的产业形势倒逼中国大豆种业提档升级。中国提高大豆产能的出路在于发展压榨大豆,培育高油高产大豆品种。“重点是产量突破,同时兼顾油分和蛋白质含量。”吴存祥建议,比如东北北部产区在积温不足条件下,提升含油量和产量;东北中南部产区和黄淮海产区保持高油优势,重点提升产量水平;南方产区在保持高蛋白优势前提下,提升含油量和产量;西北产区在提高抗旱性条件下,提升含油量和产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存祥。“转基因是农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吴存祥强调,高效生产需要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一方面,转基因大豆市场价值仅次于转基因玉米,另一方面,转基因大豆种子价格是非转基因价格的1.35倍,其中性状费用占比24%。基于此,相关企业亟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近些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因“高效轮作、绿色增收、提质增效”等优势显著,多次被写入“一号文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介绍,2023年,该技术在全国17个省、1354个县推广面积达2087.33万亩,技术到位率显著提高。同时,雍太文也指出,应用时要综合考虑解决生产品种上常出现的问题。一是生育期不匹配,春、夏播用种混乱;二是引种不当,北种南引致使开花提前、荚数和产量严重下降;三是扩种致使种子量不够,假冒伪劣种子层出不穷;四是繁种量不够、种子质量差、发芽率低下等。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雍太文建议,大豆引种时需注意原产地区的日照时数长短,不能轻易将南(北)方品种引到北(南)方大面积种植,以免造成生产上的损失。品种选择上,玉米应选用当地株型紧凑、株高适中、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割的高产品种,大豆选用耐荫抗倒高产品种。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大豆产业韧性增强当前,全国经营大豆种子的企业有442家。其中,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种子企业有6家,注册资金在千万元以上种子企业有70多家,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仅有2家。“客户提出需求,科研定向研发,锁定产业链订单,形成良种闭环。”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科研总监岳鹏表示,2010年盖钧镒院士便为圣丰设计了全产业链商业化育种体系流程图,从上游、中游、下游全方位布局,公司涉足全产业链业务,已连续十年蝉联国内大豆种子第一。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科研总监岳鹏。提及大豆全产业链的发展,岳鹏深有感触,在他看来,上游产业链要推动科企深度融合,明晰产权和估价,通过有偿引进、技术入股、共同开发等多元化合作方式整合优势资源、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打造合作共赢的大豆种业科企命运共同体。中游产业链以亲本创制、测试、培育为主,是分子育种的创新部分,通过不同技术培育新品种,高产是永恒主题。下游产业链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将新品种推向市场,同时为种植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加工是大豆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这几年,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来提升利润率。“豆浆产业产品丰富,但是门槛低、竞争激烈。”山东能豆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小林指出,豆浆产业正面临原料供应价格不稳定、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工艺设备研发不足、废水高耗能等挑战。山东能豆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小林。挑战与机遇共存。当前,植物基产品受到全球追捧,豆浆作为营养丰富的植物蛋白饮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国内厂家不断出海谋求更大市场。同时,技术创新发展,豆浆相关产品更加丰富,豆花、酸豆奶等层出不穷。“数字化已在乳制品行业蔚然成风。”郑小林表示,未来,豆浆加工原料专用化、食用场景多样化、全豆利用等将会成为豆浆产业的大趋势。他建议,豆浆企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抓住数字化、智能化的风口实现全面转型升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天富主持专题报告会。作者丨钟海芳摄影丨吴秒衡编辑丨农财君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3月30日 下午 6:54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种业企科合作新路径探索:企业主导,深度融合

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3月16日至20日在三亚举行,其间召开种业新型创新体系暨企科合作专题报告会,多位业界人士表示,企科合作是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捷径,在新型企科合作中,种业企业应发挥主导作用,推进企科深度融合。3月18日,种业新型创新体系暨企科合作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先正达集团中国是全国领先的农业科技企业,拥有种业自主研发团队。该企业种业战略与政府事务总监张晓强表示,种业科研工作具有研发周期长、复杂程度高、不确定性强等特点,近年来种业创新投入持续加大,通过外部合作推动种业科技创新是种企谋求发展的重要方式。企科合作对科研机构产业提升亦有明显成效。中国水稻研究所成果转化与服务处处长李春生介绍,近年来,该研究所与种业相关领域多个企业在种业、耕地、智慧农业等方面展开合作,2023年该研究所科研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达8300万元,已连续五年增长,科研成果年应用面积超1.5亿亩。当前企科进一步合作仍面临诸多难题。据了解,中国80%的种业创新人才聚集在科研单位,种企则大多面临研发能力弱、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困境。种业领域企科合作路在何方?“种业企业在新型企科合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产业导向作用。”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表示,专业化的技术公司或成未来种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成立或投资科技服务型的专业化公司,加大种业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认为,在种业领域,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是创新主体,二者要建立更紧密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其关键在于共享机制的建立,即基于同一个目标,发挥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优势和种业企业贴近市场的成果转化优势,由双方共享技术成果,形成良性循环。张晓强表示,下一步,在战略性品种研发方向,企业会与科研机构保持良好合作;以产业化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企科利益共享机制;在新的育种技术研发领域,企业将从研发技术、市场战略方向等方面考量,寻找合适的科研机构展开合作。编辑丨农财君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3月28日 下午 5:46
其他

与时代并肩,青年力量如何乘势生物育种?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企业家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企之要务”,选择为国谋富强、为民谋幸福的发展之路。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一大批新时代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攻坚克难、锐意创新,成为驱动前行的重要力量。日前,种业青年科学家、企业家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共同探讨生物技术的创新趋势及行业发展机遇。“从0到1”的农业原创性科技突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生物技术之争,已然成为未来制高点之争。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逐步普及。2023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2.06亿公顷。种植国家也在日益增多,其中一些主要作物的转基因渗透率接近饱和。科稷达隆(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法规总监董玉凤介绍,2023年美国玉米、大豆、棉花的转基因品种普及率分别为
3月27日 下午 9:56
其他

种业振兴“芯”成果!40+单位亮相中国种子大会

“目前我们在全球的良种推广面积超1.8亿亩”“液相芯片能提供抗锈病的基因改性服务”“这个马铃薯品种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广的品种”……3月17日,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的室内展览现场,超5000平米展厅集聚40多家单位,搬出自家“绝招”,展示最新发展成果和前沿育种技术。成果汇聚
3月26日 下午 4:32
其他

生产重心南移、种薯质量差、成本攀升……马铃薯产业如何突破?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在全球粮食安全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据FAO调查统计,2022年全球有153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马铃薯,种植面积为2.67亿亩、总产量3.75亿吨。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及用种国,中国在种薯检测认证、商品薯加工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日前,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场专题报告会之一的马铃薯种薯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来自全产业链专家、企业家就推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交流。生产布局、市场供应发生变化“我国马铃薯种植有300余年历史,近10年间,主要在生产布局、市场供应、加工产能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国家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表示。国家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在生产布局方面,尽管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在2013年后持续减少,但总产量仍然保持稳中有增,单产从2009年后连续14年增长。马铃薯生产实现了从靠面积扩张到靠单产增长的转变。同时,“重心南移”的区域布局持续演化。2000年后北方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而南方继续增加;2023年北方继续下降,尤其是西北地区因干旱下降明显,而中原二作区和南方冬作区面积增加。在市场价格及供应方面,产地田间价格走势符合“前高后低翘尾”的季节变化规律,上半年价格高,下半年价格低;批发市场价格走势符合季节变化规律,市场价格波动加剧,生产成本也逐年攀升。并且马铃薯市场供应空档期逐渐消失,全年几乎都有产品供应。在加工产能方面,全国加工产能有所扩张,原料供应偏紧。北方一作区集聚了全国87%的加工产能,内蒙古、河北和甘肃为实际加工量前三位、占全国的74%;其他区域主要为鲜切、复合、炸薯片等休闲食品、主食产品和预制产品为主。数据显示,全国马铃薯加工产能超过300万吨,实际生产量仅133万吨,加工转化率不足10%。加工原料薯价格不同程度上涨,薯片薯条原料涨幅71%,淀粉原料薯涨幅25-30%;加工制品整体上涨2000-3000元/吨。种质创新与利用取得突破我国系统的马铃薯科学技术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取得较大进展。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副院长王立春介绍,目前我国已收集、保存了国内外马铃薯种质资源5068份,并利用这些种质资源开展了马铃薯资源抗褐变性评价、马铃薯资源油炸品质评价、铃薯资源晚疫病抗性评价,为后续马铃薯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资源材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副院长王立春同时,采用轮回选择群体改良、品种间杂交、种间杂交与回交等技术,我国创制出高Vc、高蛋白、高矿质元素、抗病、抗逆等优质、特色资源材料,为新品种选育奠定了资源和材料基础。科研人员还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全基因组测序,构建了2431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基因型数据库和分子身份证,逐步实现“一物一码”;解析了马铃薯抗病、抗逆、熟性和结薯时间等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精细定位和克隆了产量、品质、抗病和熟性等相关的功能基因,开发出与之相关的分子标记,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我国还制定了相关标准对马铃薯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资源评价进行规范,明确马铃薯优良及特异资源评价标准。然而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目标,产业发展还需更多的科技支撑。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谢建民表示,促进科技进步要夯实“两个基础”,抓好一项落实,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国际科技研究合作、国际科技组织战略合作,三个方面的国际合作。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谢建民加强种薯检测等方面的科技突破尽管我国马铃薯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然面临突破性品种缺乏、栽培管理粗放、加工转化率低等问题。就种薯而言,脱毒种薯普及率低、种薯质量差是影响我国马铃薯产量及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吕典秋表示,目前我国种薯检测还存在技术标准及规程不健全、检测机构与人员力量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吕典秋他建议,一是要加强质检机构、检测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我国质检网络体系,提高服务能力,满足种薯认证工作需要;二是加快种薯检测技术及产品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垄断,加强与完善检测技术标准制修订,建立适合我国的质检技术体系;还需设立专项资金,开展种薯病害普查工作,加强质量认证宣传与政策支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英国及荷兰早在80多年前就开始进行马铃薯种薯认证,中国真正开始实施仅有短短20多年,和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一样,还有很多提升空间。”雪川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楠表示。雪川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楠不仅是种薯认证,在育种、种植、生产、加工等方面,产业发展质量都有待提升。例如马铃薯加工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差,产品质量不够稳定;鲜薯产量、品质不稳定,管理效率、管理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大规模马铃薯的需求等。金黎平认为,新时期要抓住两大关键技术——种业创新关键技术与旱作绿色智能栽培技术,及三项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土传病害防控技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马铃薯甲虫和线虫监测技术进行突破,立足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不断创新。王楠认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协同、升级。其中,协同体现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完善配套服务为基础,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升级主要是拓展马铃薯的应用场景,深度挖掘品种特性,因种制宜,实现产品与原料的精准匹配,工艺与原料的配套研发。作者丨喻珺摄影丨吴秒衡编辑丨农财君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3月25日 下午 9:06
其他

玉米产业的N个关键词

总产2.89亿吨,亩成本1000元中美亩产差距扩大至296kg品种自主率91%,亟需培育耐密机械化品种推广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日前,玉米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作为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场专题报告会之一,来自玉米全产业链专家、企业家就推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交流,提出了多个意见建议。报告会现场概况:2.89亿吨、1000元、91%作为我国第一大作物,2023年玉米产量达2.89亿吨,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玉米单产为435.47kg/亩,与美国的玉米单产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已由1996年的197kg/亩拉大至2022年的296kg/亩。从供给端看,目前我国对玉米的需求整体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其中对饲用玉米的需求增长较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繁学院副院长徐妙云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对玉米的年需求缺口在2000万~3000万吨,有效供给和单产提升面临较大压力。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繁学院副院长徐妙云“玉米生产人工投入过高,机械化水平不足,导致我国每亩玉米单的生产成本达1000元以上,远超美国的760元。”徐妙云认为,提高我国的玉米生产能力,需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农机、地力等补贴,优化补贴方式等方面入手。种业科技进步与良种更新迭代是玉米产销提升的关键途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玉米生产历经地方品种、品种间杂交种、双交种以及单交种等阶段,单产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已选育玉米单交种2.2万个以上,品种自给率超过91%。育种:种源是基础,创新挖掘利用我国玉米商业育种材料80%依赖于国外基础种质,相对缺乏耐密抗倒、抗病虫、抗逆高效、籽粒脱水快、宜机收原创种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教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天宇表示,要持续提升玉米产量、质量及生产效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等因素对优异品种的要求在发展变化,优异玉米种质资源的挖掘是永无止境的课题。“加强绿色抗逆种质发掘与创新、加快筛选培育适宜中低产田品种势在必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天宇具体到产区,东北、黄淮海是我国最大的两个玉米主产区,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0%以上、35%以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扈光辉介绍,东北区玉米生产仍面临品种数量多、病虫害问题多发、适应机械化籽粒直收品种较少等问题。他建议,多渠道拓宽种质基础,提高创新种质水平。如加强早熟和极早熟种质资源引进及创新、加强外来种质引进与本土化应用、加强热带和亚热带种质在东北区中的育种利用,此外还要重视利用和挖掘地方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扈光辉黄淮海玉米产区是独特而极其复杂的农业生态区域,长期面临“五花八门”的自然灾害。“高产是永恒的主题,抗病抗倒是生产保证,绿色高效是战略导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丁照华指出。在种质创制上,丁照华认为本土种质有助于保证制种产量和适应性,外引种质则更有助于提高杂种优势,提升耐密、抗性、品质、脱水等品质。“种质是基础、技术是关键,思路、付出、悟性决定成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丁照华种植:耐密机械化品种+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在连续十九年丰收、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之后,今年2月1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一轮千亿斤潜力何在?我国的玉米育种目标正从追求单株产量调整到提高耐密和抗逆的群体产量。以耐密抗逆宜机收品种为核心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正在形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指出,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是玉米单产提升的关键途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以合理增密和高质量群体构建为核心,推广该技术对于玉米单产提升的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玉米品种增产贡献率为45%,而美国已达60%。徐妙云指出,在大面积产量提升下,玉米品种的需求方向包括耐密机械化、耐逆绿色化及优质专用化。“转基因品种产业化将促进生产方式变革。”​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制种:雄性不育去雄去雄是杂交玉米制种的关键环节。我国每年玉米制种面积在300万亩以上,每年制种去雄成本超10亿元。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赖锦盛在会上指出,玉米制种去雄策略主要有三种,包括人工去雄、机械去雄,以及雄性不育去雄。“新型智能核不育制种技术是种业领域重要的新质生产力。”雄性不育制种具有多重优势。不仅能提升杂交种纯度,节省人工去雄成本和去雄期间管理成本。还能减少去雄时植株损伤,节省形成花粉的能量,营养集中供应雌穗,此外,还有助于提升制种产量,无需担心制种过程中母本流失,更好的保护品种知识产权。据介绍,我国科学家利用籽粒大小不同的雄性核不育基因制种策略,开发SMART制种技术,通过回交转育,聚合雄性不育、抗虫、耐除草剂三个转化体,是目前国内唯一可商业化应用的核雄心不育转化体。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赖锦盛企业:研发创新是发展的根本目前我国玉米种业企业的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以私营企业为主,市场占有率在5%以上的的企业屈指可数。在科研上创新不足、在生产上成本过高、在营销上市场竞争无序、在人才上缺乏高质量人才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作为农业农村部首批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之一,东亚种业在育种研发上取得显著成效。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宋波介绍,研发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2012年以来,公司对传统育种组织和运行大幅度调整,重新组建育种科研团队,以工厂化育种技术体系的要求进行全链条布局,建设“技术先进,装备超前,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工厂化育种平台。“以种业科技为根本,打造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现代化农业公司,进入世界种业前十强。”荃银高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全贵表示,公司坚持科研自主创新+科企合作,坚持国内国外同步发展,坚持经营创新发展,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创新,坚持人才培养创新。辽宁东亚肿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宋波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全贵知识产权:自交系的品种权保护在玉米种业领域,新品种权纠纷已从杂交种侵权高发,转为玉米自交系的未经许可使用阶段,杂交种品种侵权事件和案件大幅减少。一知农业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阙旭强在会上介绍,一个玉米自交系可能有数十个品种甚至上百个品种应用。自交系的品种权保护体现在打击未经许可者以及开发并许可新的使用者进行应用,实际是一种有序的育种材料使用的行为。阙旭强表示,推进骨干自交系的维权和应用许可,将能更有效地维护育种家的合法权益、规范玉米育种产业的秩序,也有助于厘清许多玉米杂交品种的真实父母本来源。目前我国的实质性品种派生制度仍处于摸索阶段,尚不能有效管控修饰性育种的现状,对骨干自交系转育后知识产权归属没有明确规定。阙旭强在会上透露,一知(芙锐思)——玉米骨干自交系应用许可平台小程序即将上线。一知农业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阙旭强会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与海南芙锐思植物新品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特种品种:鲜食、青贮、饲用要求各有不同鲜食玉米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史上增长最快的作物之一。目前全国种植面积约2500万亩。鲜食玉米育种正向优质化转变,优质、高端、货架期长的鲜食玉米品种更受市场欢迎。品种类型趋向多元化,生产经营则趋向规模化。“从高端品种的选育入手,加大研发力度,选育更多营养元素多、食用口感好、外观品质优的新品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所长吕桂华表示。在青贮玉米方面,“十三五”以来,国家实施粮改饲政策,使全株青贮玉米得到大力发展。优质青贮饲料已成为草食动物的基础饲料。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会长成广雷建议。加大对优质青贮玉米育种创新的支持力度,把握青贮玉米品种的发展方向,育出一流品种。“采用优良的青贮玉米品种是养殖业节本增效的根本途径。坚持以专用型、通用型青贮玉米为主,饲草型青贮玉米为辅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对饲用玉米的需求正不断提升。基于食品安全,毒素始终是饲用玉米的第一关键指标。大北农集团2亿头猪工程、饲料品管总监尤娴表示,低毒素、高淀粉、易保鲜易干燥、不易破碎等均是饲用玉米必不可少的品质指标和营养指标。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所长吕桂华大北农集团2亿头猪工程、饲料品管总监尤娴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会长成广雷主持报告会上午议程中国种子协会玉米分会会长王石主持报告会下午议程作者丨张植宏摄影丨吴秒衡编辑丨农财君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3月24日 下午 11:01
其他

中国蔬菜种业现状一瞥

中国14亿多人,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192万吨菜。蔬菜全产业链持续发展,为“吃菜自由”夯实基础。作为产业链源头,蔬菜种业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蔬菜种子是我国最大宗进口农作物种子类型,番茄、青花菜、胡萝卜位居蔬菜种子进口额前三。中国蔬菜种业现状如何?从这场报告会可窥探一二。作为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场专题报告会之一,蔬菜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日前在海南三亚举行。报告会现场最大宗的进口农作物种子蔬菜是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全国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超3.0亿亩,总产超7亿吨,总产值超2万亿元,以10%的种植面积,创造了约40%的种植业产值。不断扩大的产业,支撑起庞大的蔬菜种业市场。目前全球种子市场价值约500亿美元,其中蔬菜约占20%。我国蔬菜种子进口额约占农作物种子进口总额的40%,是最大宗的进口农作物种子类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张扬勇在会上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育成蔬菜品种6500余个,实现了蔬菜良种4~5次更新换代,涌现出一系列国产重大蔬菜品种,品种自主率达87%,有力支撑了我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张扬勇在会上表示,我国蔬菜种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品种培育、种子生产上面临诸多挑战。需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大精准高效育种技术的研发。还需健全种业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培育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蔬菜种业振兴的重要任务。”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张扬勇育种与国际先进水平约有10年差距随着种业振兴持续推进,目前我国蔬菜种业在种质资源收集及创新利用,基因组学研究,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我国蔬菜种业正处于发展黄金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10年左右的差距。”张扬勇认为。据介绍,当下国际上蔬菜育种已进入“育种4.0时代”。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智能设计育种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日益广泛。而我国刚普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仍处于“育种3.0时代”。我国蔬菜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重大功能基因解析与育种应用不足、生物育种原始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放眼全球,目前国外科学家已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有特定性状、功能的蔬菜品种。利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大幅降低了田间选择成本,提升了育种准确性和效率。利用智能设计技术构建作物设计育种智能预测模型,推动育种方法全新升级。中国种子协会蔬菜分会会长许勇主持报告会三大“卡脖子”蔬菜种子好品种是硬道理。目前,番茄、青花菜、胡萝卜三类蔬菜种子的进口额位居蔬菜作物前三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朱为民介绍,相较于国产品种,国外品种的连续坐果能力强、广适性好、抗性强、商品性高、口感也好。目前我国生产应用中的长季节番茄,特别是红果和樱桃番茄高端产品,以国外品种为主。“国内的口感番茄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品种同质化较严重,品种数量偏少,在抗病性、品质适应性等方面要加强。”朱为民指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朱为民青花菜方面,全国年播种面积约160万亩,产业总产值超300亿元。种子进口额占蔬菜的9.1%,位列第2。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菜花岗位专家孙德岭介绍,国外品种在抗逆性、耐贮性上有明显优势,目前青花菜种子进口额占蔬菜的9.1%。国外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约80%。日本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占总进口量的73%。“南方育成的品种过不了黄河,北方育成的品种过不了长江”。孙德岭指出,突破性大品种具备
3月23日 下午 9:43
其他

高产还是优质,小麦产业在矛盾中求变?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养活了世界上40%的人口,也是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目前,我国小麦在品种推广、单产提升以及总产量增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小麦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现场。然而随着气候环境日益变化、人口数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调整等现象,小麦育种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3月18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个专题报告会之一的小麦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与会嘉宾聚焦小麦全产业链发展,讲问题、讲方向、讲产业,共同谋划小麦种业未来。新问题到2023年小麦单产必须提高10%以上小麦生产举足轻重,夏粮丰收全年主动。我国是小麦的产能和消费大国,小麦年种植面积约3.5亿亩,总产量超1.3亿吨。然而,我国小麦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录祥表示:“我国小麦年消费量正以1.1-1.6%的速度增长,面对逐渐减少的耕地面积以及多变的市场格局,持续提升小麦单产尤为重要。”2024年3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落实部分品种增产任务和分区域增产布局。此外,农业农村部也印发了《小麦单产提升三年工作方案(2024-2026年)》,制定出小麦单产提升的阶段性目标和行动目标,要求小麦单产年递增0.5-1个百分点,到2030年平均单产提高10%以上,单产达420公斤。小麦株型与产量密切相关。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为钢指出,提高作物产量首先认识小麦形态(株型)、光合速率以及光合产物合理分配与利用之间的关系。要以改良形态性状为基础,结合光合生理相关特性的改良,提高群体光合效率,实现生物学产量的提高,并结合源库关系的性状改良,最终才能实现小麦经济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如矮化育种是小麦株型改良最显著的成就,株高降低使得叶层重心下移,增强了抗倒性,但同时也造成中下部叶片密集,且株高过低也会阻碍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小麦株型改良还需与其他若干生理性状相结合。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倪中福也表示,“麦倒一把草。株型改良、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是当前和未来小麦新品种培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小麦半矮秆基因的演绎也逐步清晰,倪中福及其团队经研究发现,绿色高产半矮秆r-e-z或将成为未来小麦抗倒伏研究有用的遗传位点之一。高产是目标,稳产是基础,没有稳产,就无法实现高产。随着气候变化,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频发,多抗、兼抗性品种急需进一步强化。抗病育种的实质是要培育既高产又抗病还好吃的小麦新品种。“光培育一个抗病的种子不难,难的是要把抗病与产量结合起来。”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提出:选准组合和扩大群体是分子育种成功的关键。育种家在有目的地培育兼抗型持久抗性品种时,需要制定少数目标明确的组合(组合数量不能太多),且群体一定要大,因为群体小了,培育不出来。此外,分子育种离不开后期的田间鉴定,多点鉴定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为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录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倪中福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新途径耐盐碱、节水、抗赤霉病选育是提质增效的重点用好盐碱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土壤盐碱地分布广、类型多,目前盐碱耕地面积约1亿亩,且呈小幅增加趋势。为进一步推动耐盐碱小麦育种进程,2023年年农业农村部推出《小麦耐盐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以相对盐害率来评价芽期,以盐害指数来评价苗期,以耐盐指数和耐盐力来评价全生育期,使得耐盐鉴定有据可依。小麦萌芽期、幼苗期、拔节孕穗期对盐胁迫最敏感。盐胁迫危害着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小麦也会对盐产生适应性,主要表现为抗渗透胁迫、离子排外以及组织耐受性。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利用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法,即将杂种后代在旱碱地和水肥地当中同步进行选择,以促进小麦抗逆性和丰产性的结合。这样选育出的“沧麦”系列品种不仅具有耐盐、抗旱、抗干热风、抗寒等特性,而且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以及稳定性都有所提升。该技术在是优质面筋品种上的提升效果更明显。“小麦耐盐育种实际是产量和抗逆性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郑琪表示,未来在实际育种过程中更应该偏重于考虑盐胁迫下的产量相关性状。此外,以往的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主要用于改良小麦的抗病性,但随着大家对耐逆育种方面的重视,必然会将小麦野生远缘种的优异基因用于提高小麦耐盐育种。随着气候变化,干旱、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也在阻碍着小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据悉,华北是全国极度缺水的地区,地下水超采最严重,人年均低于300方。节水的重点在农业,而农业节水的重点在小麦。小麦灌溉占农业用水50%左右,随着小麦节水技术应用,灌溉用水不断下降,但仍是农业用水的大户。北方小麦生长期间处于干旱季节,主要靠灌溉来满足小麦的需水。小麦生产需求与水资源的不足矛盾日益突出。对此,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郭进考表示:“生物节水潜力巨大。要加大对高产且抗旱节水作物品种的培育研发力度,选育出根系发达,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且叶片功能强的水稻新品种,并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广,以缓解干旱缺水与粮食增产的矛盾。”赤霉病成了黄淮麦区常发病害,对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然而抗赤霉病小麦育种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已知抗病基因/位点效应值较小,目前认可的基因仅有Fhb1这个基因,其他基因的效应不大。此外,目前关于如何破解抗病基因与不利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不多,严重限制了育种工作的开展。对此,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高德荣指出发掘其它麦区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或将是不错的方法。黄淮麦区淮麦品种中部分品种抗性达中抗水平,西农511、郑9023和徐麦中少数品种也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它们的抗性可能有不同的来源。高德荣认为,若对其进行系统抗性鉴定并研究其抗病基因,在此基础上聚合现有品种的不同抗病基因,可能是比较快捷的抗病育种途径,同步提高抗病性和丰产性。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郭进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郑琪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高德荣产业链高产优质小麦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我国进口小麦大幅度增加,2023年我国进口小麦更是超过了1000万吨,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面粉企业在开始摸索使用,面粉企业大量使用进口小麦生产高品质面粉已成趋势。“进行小麦品种改良时,必须要产量和品种协同提升。”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曹新有认为,面对优质麦需求持续增加的情况,我国亟需通过科技创新增加优质小麦总量并优化供给结构,以确保口粮供给绝对安全。2024年中央1号文件也指出,要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近年来,我国小麦品种普遍存在阻力提高,拉伸延展性降低等现象,而对于水煮类的面条、拉面、水饺等,则需要延展性好的面粉原料,不利于该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因此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丹志国建议育种家们可对标澳麦AH和加麦草原春CPSR,重点研发和推广优质主食专用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种质的商业竞争力,争取实现农民愿种、粮商愿收、企业愿用、百姓爱吃、国家支持的局面,使多方受益、共赢。小麦连年丰收,但每年进口专用小麦持续增加,高产与优质之间存在矛盾。目前小麦生产过程中混种、混收、混储等现象严重,导致粮食品质不均衡、不稳定,也没有形成全产业链上下游的组织者,加工需求难以精准对接,使得我国小麦粮食虽然基本自给自足,但优质专用粮却还要依赖进口。“种子企业在解决小麦产业化难点上具有独特优势。”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章瑞指出,种子企业最熟悉品种的特征特性,跟生产者直接打交道,完全有能力按“一区一品”组织生产专用粮。此外,我国小麦种企的繁种基地和主产区布局一致,具有良好的加工设备,为订单业务开展提供良好条件。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志军也表示,采取“种粮一体化”发展模式,优质麦品种为核心,结合优质麦专种专收专储的特点,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将良种良法配套,实现优质优价,将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场优质专用小麦需求,助力国家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小麦产业链长,各单位对小麦品质需求不同,对优质的评判标准也不一致,也是限制我国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上游的育种者和种植者注重产量、抗性等,中游的面粉企业/食品企业注重色泽、稳定时间、延伸性、淀粉粘度等及其稳定性,下游的消费者注重食品外观、风味、口感等食用品质。对此丹志国表示,要改善目前小麦市场上种植、收储、制粉、食品加工、消费等多方对优质的认识不统一问题,以及优质不优价的困境,首先应确立完善健全的质量评价方法和分等分级标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目前我国农作物种子企业近万家,研发能力和基础好的仅有200家。未来种子企业如何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科研育种平台,选育出更多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助力产业链发展是种企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马传喜指出,企业要加大科技设备的投入使用,从人工播种为主变为小区播种、小区收割、点播机械化等,同时要提升科研团队的专业化鉴定技术,针对小麦的1-2项最重要的性状或检测进行专研提升,以发挥出企业的特色。
3月22日 下午 11:05
其他

50个品种获推介,把握“好吃”品种的当下与未来

“营养强化是未来鲜食玉米新的发展方向。”“好吃才有回头客,这是辣椒选育的重要目标。”“番茄下一步的育种重点,是要进一步节省劳动力,提高采收效率。”“南瓜正从大果型逐步向小果型转变。”……3月11日-15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好吃系列评选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5位业界专家组成评审团,走进田间地头,对参与本次示范展示的1000多个新品种进行深入评估。这次地展评选活动反映出什么市场趋势?好品种需要具备哪些特性?未来的作物育种有何新要求?一起来看看!玉米:好吃好看好种是市场需求海南是我国反季节鲜食玉米种植的重要产区,品种更新迭代对产业升级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我国鲜食玉米发展正在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据了解,改革开放的初期,全国的鲜食玉米约1万亩,而当前,全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达约2500万亩。什么是“好吃”的鲜食玉米?李建生介绍,第一点是外观品质商品性,籽粒是否饱满,有没有秃尖,苞叶是不是绿色;第二点是鲜食玉米的口感、品食、味品,它甜不甜、皮薄不薄,一个好的鲜食玉米吃到嘴里面是没有皮、渣的感觉,这是口感品质;第三点是农民好种,田间的种植标准抗不抗病,产量怎么样。未来鲜食玉米的育种方向除了口感及产量以外,还有营养强化。“我们在鲜食玉米原有风味甜度的基础上,还要增加一些新的微量元素,叶酸、花青素等,来随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变化的,新的需求。”李建生说。此外,随着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从产地到消费者的流通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胡建广表示,预计在未来5-10年,从产地通过互联网销售到达终端的模式将会有巨大发展,成为产业非常重要的、新的增长点。辣椒:品种正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牛角椒、羊角椒、螺丝椒、朝天椒、线椒、薄皮椒、泡椒……地展现场,各色辣椒品种长势整齐,311个辣椒品种正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着专家们的检验。在中国,“辣”是不少地方餐桌上的一大特色。据资料统计,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辣椒消费国,也是重要的辣椒生产国,辣椒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种植范围覆盖全国28个省(区、市),且产业规模仍在持续扩大。“目前辣椒品种选育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湖南省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陈文超表示,在八九十年代,辣椒品类较少,以牛角椒和泡椒两种类型为主。随着辣椒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辣椒品类已十分丰富,螺丝椒,朝天椒等品种大量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好种是辣椒品种得以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等原因,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态势,病毒病、白粉虱、蚜虫等病虫害对辣椒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王立浩指出,辣椒新品种选育中要更加关注品种的抗病性,因为即使品种具有其他优良的性状,若是品种本身抗病性较差,植株最后生长不好,也会严重影响品质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好的辣椒品种还需要具备挂果量高、商品性好等特点。”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陈炳金认为,就尖椒品种而言,果实有辣味,皮薄,香味浓郁,坐果性集中,可以连续挂果的辣椒品种更能赢得市场。海南博收种业有限公司张晓升也表示,好吃是辣椒选育的重要指标。果肉越薄风味越好的辣椒更受消费者喜爱,但果肉太薄不利于储存,且辣椒产量也会相对降低,果实品质与产量、耐储性之间仍需达到一个平衡。番茄:节省劳动力是重要育种目标番茄是全球大宗蔬菜作物,近年来我国番茄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水平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番茄生产国。“好吃番茄”评选共有483个番茄品种参评。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朱为民介绍,番茄评选第一部分是结合品种的田间长势,考察品种抗病性、坐果性、商品性、整齐度等,第二部分是室内品鉴,对品种果实的颜色、色泽、光泽度、风味、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等进行整体的精细化评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丁海凤介绍,本次参评的水果番茄较为丰富,有小罗曼、大罗曼等类型,且已经接洽到加工番茄。樱桃番茄品种整体上以高端、口感好的为主,还有各种颜色的,比如红、黄、紫、深浅色渐变等等,形状上也有许多市场少见的类型。近年来,番茄产业发展变化显著,市场上口感番茄品种占比大幅度提升,消费量不断增长。此外,番茄的多样性也在不断丰富。“随着好吃的番茄品种比例大幅提升,不同消费人群的市场逐步打开,反过来又促进着番茄产业进一步提升。”朱为民说。过去,过年时菜价大幅上涨、口感相对降低。丁海凤表示,现在智能温室的应用,以及仓储冷链的提升,促进了番茄的周年供应,并减少了物流过程中的品质丧失,整个行业在不断提升。“这些都是针对中国人的喜好进行的整体的改良。”“下一步育种重点方向,是要进一步节省劳动力,降低田间劳动力强度,提高采收效率。”朱为民说。南瓜:小型、高品质是市场主流南瓜因外观色泽多样化,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南瓜也逐渐成为了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之一。目前我国南瓜主栽品种为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这些年来,我国南瓜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孙小武指出,目前肉用中国南瓜已从大果型向小果型转变;从一般的品质向高品质转变;从原来的纯肉用型南瓜向大棚肉用型、加工型等分类转变。而以贝贝南瓜为代表的高品质、高淀粉南瓜更是受到市场热捧,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研究员雷逢进也表示“未来,适合小家庭食用的小果型南瓜需求将进一步增大,但品质和适口性仍是南瓜品种选育的重点。色泽亮丽、形状端正,口感风味佳的南瓜才是广大消费者所需要。”海南作为品种繁育的天然温室,在南瓜冬季种植上具有显著优势。“每年冬春季节,在海南种植的南瓜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填补北方市场空缺。”海南省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蔡兴来介绍道。然而目前海南省以密本南瓜种植为主,品种相对较单一,南瓜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对此中国热科院品资所研究员杨衍表示,海南急需引进或选育出一批多元化、多类型的南瓜新品种品种。且针对海南省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选育出来的南瓜新品种仍需具有稳产多产、优质多抗等特性。扫码云逛地展“好吃系列”品种品鉴评选结果作者丨潘凤仪
3月21日 下午 10:22
其他

浪潮奔涌!全球基因编辑作物商业化加速

如果我们把一杯水,当成一个种子的产量,很多转基因性状更多的是稳产,是确保这个水端的时候不要洒出来。但是基因编辑可以改变杯子形状,提高装水的含量,真正地影响作物本地产量或生长性状。作为21世纪的颠覆性技术,基因编辑就像一只“神笔”,它为植物或者动物育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监管政策与商业化如何互促?育种研究最新进展是什么?下一步该如何走?3月18日,2024
3月20日 下午 1:10
其他

万建民:从四方面构建新型种业创新体系

种业事关国家安全。当前,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国际竞争愈加激烈。发达国家及种业跨国集团凭借成熟高效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不断拓展全球市场,垄断趋势日益加剧。应对国际挑战,中国种子企业如何以创新突围?3月17日,2024
3月19日 上午 11:05
其他

重磅!30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通过国家初审

3月19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关于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30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初审通过。关于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现将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品种审定会议初审通过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及相关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0日(自2024年3月19日至2024年4月17日)。上述品种按程序通过审定后,实际种植区域还应符合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化有关安排。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反映。异议人或异议单位须用实名提供书面材料(包括联系方式),并经本人签字或加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区试处,电话:010-59194510,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邮编:100125,邮箱:qgnjzxpzqsc@agri.gov.cn。附件:1.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目录2.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简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2024年3月19日点击放大图片↓↓来源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编辑丨农财君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3月19日 上午 11:05
其他

余欣荣:用好两大新机遇,将南繁“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在即,《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正式发布,南繁事业正步入新阶段。“要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宏观背景,着眼全球视野,立足全国格局,和海南协同推进,努力实现南繁种业持续健康发展。”3月17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在三亚召开,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余欣荣在主旨报告会上作主题报告,梳理南繁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解读南繁硅谷建设未来发展路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余欣荣用好两大新机遇上世纪50年代,每年冬季来临,“追着太阳跑”的育种工作者会如候鸟一般跨越千里,自发来到海南进行南繁科研育种,开启了南繁的开创探索期。2012年,《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3月18日 下午 9:02
其他

步入新阶段,南繁硅谷怎么建?

近年来,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各方力量汇聚融合,蹄疾步稳推动国家南繁南繁硅谷、国家生物育种专区、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南繁硅谷正加速崛起。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余欣荣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南繁事业面临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在即、《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正式发布的两大机遇。如何抓好新机遇,开创南繁事业新阶段。3月18日,南繁硅谷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全方位、立体化解读南繁硅谷建设的新思想、新思路、新路径、新业态。本次论坛是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个专题报告会之一,由先正达集团中国种业独家赞助。南繁硅谷专题报告会现场先正达集团中国沟通总监张露文主持报告会新思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制突破性新品种是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自身骨架硬’加上先进的生物技术是培育优良品种两大法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安全专家委员钱前表示。当前,我国种业发展存在机械化、产量、品质、绿色、高效等需求。将丰富的种质资源转化为可利用优异种质是发展关键。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生物育种技术能够对现行品种进行补充、丰富和修饰,具有增加育种选择精度,克服遗传障碍,提高目的性和效率性等优势。钱前表示,创制突破性新品种,需要分子设计、基因编辑等突破性技术及单倍体等创新种质。2024年1月,《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发布,立足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对南繁硅谷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生物育种即将腾飞,南繁建设‘蓝图’正在变为‘实景’,大数据、大规模、大场景的现代化育种已经变为现实,都令人感到振奋。”钱前表示。多年来困扰南繁生产生活的“难”与“烦”已是时代记忆。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育红介绍,海南深化“一体两翼”新格局,除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服务设施外,乐东抱孔洋、陵水安马洋配套服务区达到“拎包入住”标准。钱前表示,未来要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挖掘利用,加强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深化科企合作,建新型“产学研”协同攻关模式,推进全国大联合和大协作。2022年,全球转基因种子的种植面积首次突破2亿公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数据来源:Agbio
3月18日 下午 9:02
其他

首设水产种业专题报告会,做强畜禽种业!

2024年中央一号件指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曾嘱咐,“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农为食之源,种为农之本,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首设水产种业创新发展专题报告会,再谈做强畜禽种业,1+15个报告会全面覆盖大农业,为种业振兴全面赋能。01
3月17日 下午 10:56
其他

观察丨转折点上,这场种业盛会透露哪些信号?

2024年,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迈向“五年见成效”,在这一转折点上,一场中国种业界的最大盛会如期而至。3月17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在海南三亚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位种业人齐聚南繁硅谷,共谋种业振兴和南繁发展。格局关键节点的高位谋划种业振兴,再度迎来关键节点。“三年打基础”的阶段性目标已如期完成,并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为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指出,在种业振兴行动转入“五年见成效”新阶段和南繁硅谷规划发布的关键时间节点,要聚焦种业振兴和南繁硅谷建设的既定目标,把握战略定位抓住时代机遇,实施一批生物育种重大项目,组建一批育种攻关联合体,突破一批重大新品种,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领军企业,确保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做出新贡献。大会现场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小明表示,近五年来,海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国家部委和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强化科研软硬件条件保障,推进人才、科技、资金和项目要素向国家南繁硅谷聚集。“新征程上海南将加快建设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大力发展种源、种业、种质等育种产业,努力向种图强,助力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和繁荣的重要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指出,过去一年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严格保护、能动履职、统筹协调的知识产权审判理念,不断加大育种创新司法保护力度,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种业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加持。“以高水平对外投资践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祁斌表示,作为我国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长期跟踪投资畜禽、果蔬育种,持续推进扩展农业基金投资工作,助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种业龙头企业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种业体系。2021年启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一年也是中国中化旗下中国种子集团正式落户南繁硅谷的时间。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焦健表示,以更大力度布局生物、种业、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做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优化,尤其在种业方面扎实做好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产业体系向现代化跃进。作为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种子协会在种业行业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培育、营造环境、国际合作等方面完善服务凝聚力量、强化行业自律,积极为种业振兴贡献力量。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倡议全体种业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克服一个一个困难,办好一件一件实事,完成一项一项任务,在团结拼搏奉献当中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小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中共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周红波主持开幕式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焦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祁斌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趋势迈向振兴的中国种业种业振兴如何加速推进?会上,多位院士专家作报告,研判发展形势,剖析难点热点,助力种业振兴实施。当前,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粮食总需求不断攀升,而我国又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现实制约。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创新的重大科技需求,以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创制战略性新品种。”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指出。据介绍,全球范围内各个物种育种均已陆续进入5.0智能设计育种,利用智能手段培育智能品种成为趋势。未来农业更加要求种子能够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当前,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国际竞争愈加激烈。发达国家及种业跨国集团凭借成熟高效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不断拓展全球市场,垄断趋势日益加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指出,对标新时期高质量发展需求,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挑战,必须强化领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企深度融合,构建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的新型高效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加快培育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种业强国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面临巨大压力。每年进口粮食超1.5亿吨,如何减少对外依赖?“种业高质量发展是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要把准其根本方向,尤其要提升育种创新质量。”
3月17日 下午 10:56
其他

格局重塑后,种企如何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3月18-19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场专题报告会之国际种业专题报告会种业服务专题报告会种业新型创新体系暨科企合作专题报告会种业青年科学家、企业家专题报告会未来农业产融对话将在三亚举行
3月16日 下午 10:11
其他

振兴中的种业——写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召开前夕

回望过去三年的中国种业,正加速振兴。“当前国家对种业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同时种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荃银高科副董事长、总经理张琴表示。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则认为,我国种业在多个领域已处于国际第一方阵,但仍存在科研力量分散、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要持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现代种业发展中作出中国贡献。同时要不断建设产业力量,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国种业“航母”。3月17日,踏春而来的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在海南三亚召开。在3月16至20日,2000多名全国各地种业人共赴盛会、共谋振兴。他们之中有院士,有大专家、大企业家,也有躬耕田野的普通育种工作者,更有在产业链上努力拼搏的人。种业振兴的东风,让大家齐聚于崛起中的南繁硅谷。2024年是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阶段性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关键一年,种业何为?走向振兴,种业何以?一粒种子的意义“老百姓对稻米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过程的绿色安全也很重要。”大华种业育种研究院院长周凤明说。“用优质特色的鲜食玉米种子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优质优价。”
3月16日 下午 10:11
其他

图集|中国“好吃”地展什么样

在全国各地还在育苗播种时三亚市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中已是一派丰收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地展来自261家参展单位的2322个品种竞相绽放01良种良法一畦绿色稻田一望无边鲜食玉米汁水饱满各类蔬果瓜棚满架展示品种之多种植类型之全属大会历年之最仓廪充实,餐桌丰富都离不开良种的促进作用“好吃玉米”“好吃辣椒”“好吃番茄”“好吃南瓜”让农民得利、企业得益、社会满意助推优质品种走进千家万户02研学休闲一角走上空中栈道俯瞰万亩良田日光倾洒一绿万顷一粒粒好种子经阳光闪烁、雨水滋润、时间酝酿在种植管理人员细心呵护下长成最好的模样奋进的春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生机勃勃的粮食果蔬作物是向上生长着种业的缩影中国种业振兴
3月15日 下午 11:03
其他

观察 | 奋进中的南繁硅谷

1月31日,《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发布。不少育种家备受鼓舞,直呼“育种工作更有干劲了”。从事南繁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期待良久,非常激动!”“要全力以赴将‘规划图’变为‘实景图’”。南繁发展,日新月异。不同于以往的田间寻地,育种家开始通过线上VR“一站式”看地选地;不同于以往繁琐的程序和手续,崖州湾科技城内多项服务精准助力种业机构高速发展......向下扎根沃土,向上勇攀高峰。是种子的习性,也是南繁硅谷的特性。近年,各项政策密集出台,蹄疾步稳推动国家南繁南繁硅谷、国家生物育种专区、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南繁硅谷加速崛起,种业振兴奔腾致远!新动能超常规的力度与举措对关心南繁的人而言,2024年1月31日,是一个振奋鼓舞的日子。当天上午,《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发布(下称“《规划》”),立足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对南繁硅谷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四大定位、两阶段目标、两方面布局、六项重大任务、七项保障措施”加持,努力把南繁硅谷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种业科技国际合作大平台和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15年印发《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后,国家再次对南繁建设做出的重大部署。久久为功。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谢焱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到2025年,国家南繁硅谷初步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到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新闻发布会。“心情很激动,期待了很多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吕继洲表示,最新印发的硅谷规划是此前基地规划的升级版、加强版,是全方位推动南繁进一步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就是要全力以赴,早日将‘规划图’变为‘实景图’。”听到《规划》印发的消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育种专家马文全正在南滨农场里忙活。“育种工作更有干劲了!”从事南繁育种工作25年,马文全早已和南繁热土紧紧联系在一起,先后引进选育了辣椒种质资源1900多份、选育出新品种15个。崖州湾科技城。立足发展新坐标,南繁硅谷被赋予了更大的历史使命。蹄疾步稳建设南繁硅谷。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育红表示,《规划》从提升科研育种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育制种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南繁管理服务能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优化资源准入通道等六方面推动南繁种业发展。“我们也将用好《规划》,全力建成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马育红说。据了解,2023年,海南已经出台并高标准实施了一揽子政策。《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种业发展若干规定》,是全国首部支持种业发展的地方法规;《海南省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配套文件,从资源保存、品种选育、成果转化、企业培育方面予以扶持,最高可奖励1000万元;《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实施意见》,为推进种业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新气象描绘“实景图”底气十足描绘高质量发展实景图,各方底气十足。聚焦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重大战略需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顺势崛起。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主任李家洋指出,从当前重大迫切需求和抢占未来制高点两个方面出发,崖州湾实验室肩负着三大目标使命,一是生物育种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二是核心种源创制及大规模鉴定,三是重大品种精准设计与培育。创制革命性新品种是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介绍,未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将会以打造“大突破、大品种、大公司”为目标,共同构建完整种业科技创新链。“种子实验室广招群雄,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据了解,2023年,实验室与中国种子集团(下称“中种集团”)联合“揭榜挂帅”项目已经启动,共同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内,整齐摆放着样品。中种集团是首家正式落户海南的种业央企。2021年10,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将总部一并迁入。记者了解到,中种集团将依托先正达集团中国,以迁址落户三亚为契机,积极投入“南繁硅谷”建设,加快海南南繁科技城项目建设,为推动南繁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出更大贡献。“2023年,中种集团(先正达集团中国)的产业集群为南繁硅谷贡献营收超过40亿元。”先正达集团中国副总裁应敏杰说。立足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去年9月,国投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投种业”)在崖州湾科技城注册成立。“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内,便顺利完成国投种业的设立、入驻工作。”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产业促进部郭咨呈介绍,科技城非常欢迎国投种业的入驻,在各项手续等方面尽可能提供便捷和助力。种业市场迎来“国家队”,南繁发展蓝图添重彩。据悉,国投种业旨在延伸生物育种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种业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投种业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实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与产业链各方加强合作,把国投种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付刚峰表示。走进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下称“隆平生物”)的实验室,各个岗位的科研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工作,实验室里的培养基摆放齐整。隆平生物在国内首创的多基因分子叠加复合性状产品,已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19年,我带领团队在三亚注册了隆平生物。”隆平生物总经理吕玉平表示,作为首批入驻的企业,科技城在办公用房、实验设备、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现在,隆平生物在国内首创的多基因分子叠加复合性状产品,已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吕玉平表示,性状产品获得安全证书之后,就赢得了市场准入的条件。“接下来,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性状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加大与核心育种家、核心种企的全方位合作,聚焦多性状聚合超级品种的选育和商业化。”高密度玉米基因芯片。图源
3月15日 下午 11:03
其他

快到碗里来!盛满中国饭碗有多少选择?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居民膳食结构升级要求不断提高、粮食持续增产压力不断加大的难题。小麦产业形势有何特点,未来有哪些发展趋势?大豆种业产业链如何创新拓链?马铃薯产业存在哪些发展问题及科技需求?......一场干货满满的报告会将带来前沿信息!//
3月14日 下午 9:45
其他

33个转基因品种拟撤销审定

关于撤销“湘杂棉5号”等33个品种在湖南省审定的公示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初审,“湘杂棉5号”等33个转基因棉花品种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已过期,依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规定,撤销上述33个品种在湖南省的审定,现予公示,公示期为30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以书面材料向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反映。异议人须用真实姓名,并提供联系方式,同时本人签字;异议单位书面材料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一路9号
3月14日 下午 9:45
其他

视频丨种业人的南繁、岁月和青春

仍在这片土地上演这个故事关于四季的更与变关于人的生与息关于国家、民族的兴与衰而写下这个故事的是这一群南繁人作者丨刘丽梅编辑丨农财君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3月14日 下午 9:45
其他

寻味儿时记忆,大国“菜篮子”如何拎得稳当?

蔬菜是人民健康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物质,是落实大食物观的具体载体。近年来,我国蔬菜摄入量明显增加,在膳食结构中比重显著上升。中国是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大国,蔬菜生产自给自足,且已实现周年供应。但还存在蔬菜核心种源自主率不高,蔬菜品质不优、产量不高和抗性不足等问题。如何健全蔬菜种业创新体系?怎样加快蔬菜育种分子技术研发应用?蔬菜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速打通蔬菜产业全产业链?......一场干货满满的报告会将带来前沿信息!1“菜篮子”既要拎稳又要丰富冬天的甘肃省平凉市高平镇上,白雪皑皑的苍茫大地中,一座座大棚仿佛珍珠般坐落在玉盘之中。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日光倾洒在广阔田野上,番茄、辣椒等多种蔬菜的种苗茁壮生长。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公布,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36.8公斤、蔬菜及食用菌108.2公斤。同2013年相比,主食在居民食物消费中比重不断下降,而瓜果蔬菜及动物性食物消费明显增加。“菜篮子”拎得稳不稳、老百姓餐桌是否丰富,是重大民生关切。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喻景权说:“蔬菜提供了多元化的食物供给,营养健康,维生素C,叶黄素等,如果按每人每天消费蔬菜500克,全国14亿人每天需要70万吨蔬菜。”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为3.3亿亩左右,年产量超过7.9亿吨,平均每天超过200万吨,远超消费需求。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种子市场,年总用种量达50000吨,种子总市值超300亿元,约占农作物种子总市值的1/4。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蔬菜营养配比不同,生物学产量跟上市量的不同,生产种类跟居民需求不同,还有季节限制等,都影响着供给是否有效的问题,这也是大食物观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喻景权说。2为产业化发展注入种源芯动能大食物观体系下,我们不仅要吃米、面、肉蛋奶,还要有各类营养各异的蔬菜补充。当前,我国蔬菜种业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政策环境也逐步完善,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但仍有一些高端蔬菜依赖洋种子,部分蔬菜洋种子占比超过80%,甚至几乎完全依靠进口。越来越多的人感叹,市场上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的味道到底哪儿去了?是食物匮乏的年代留下的错觉,还是味道真的消失了?一项关于西红柿风味遗传物质的研究,发现了某些影响风味的关键基因,证明了一些味道确实在人们的选育中丢失了。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友军介绍,当前我国蔬菜种业主要存在核心种源自主率不高,重要基因和突破性种质“卡脖子”,蔬菜品质不优、产量不高和抗性不足等问题。蔬菜种业应如何创新发展,延链拓链?产业化发展有哪些机遇可以把握?如何在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利用良种技术攻关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这场论坛为我们答疑解惑。顺大势,谋未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重磅来袭,蔬菜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将在3月18日召开,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蔬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专题报告会具体信息如下↓蔬菜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时间:3月18日下午地点: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3楼B2+B5厅(具体议程以实际为准)
3月13日 下午 10:29
其他

新发展格局下,玉米种子如何“求变”与“应变”?

南繁硅谷崛起3月16-20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将在海南三亚召开截至目前报名参会的种业人即将突破2000人点击下方二维码报名↓↓编辑丨农财君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3月12日 下午 9:34
其他

最全攻略来了!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这样参会

3月16日-20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将在海南三亚举行大会设置1场开幕式+主旨报告会15场专题报告会10大院士领衔近200场报告举行重磅发布、推介、签约还有丰富的展览展示参会人数将超2000人一年一度中国种业最大盛会如何全方位深度参与?快收下这份大会攻略!大会以“中国种业振兴
3月11日 下午 9:27
其他

国家南繁硅谷怎么建?这场报告会将释放重要信息

生物育种如何推进,商业化育种体系现状如何种业国际合作如何推进,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现状如何自贸港建设如何助力种业发展,金融服务南繁种业如何进行……作为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场专题报告会之一南繁硅谷专题报告会将于3月18日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领衔多位专家学者将就南繁硅谷建设等热点问题作报告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迎来新起点海南三亚、乐东、陵水一带,我国南繁育种独一无二的战略宝地。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无数育种工作者追逐着太阳的脚步,在这里培育出一个个悠关中国饭碗的农作物新品种。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育成的近3万个农作物新品种中,超过70%经历过南繁洗礼。2018年、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南繁考察,2022年4月在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时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此后的南繁硅谷建设不断提速。一个个种业创新重大平台拔地而起,一大批种业创新科研单位和人才集聚,越来越多的种业产业链企业将海南作为发展主阵地,一个日趋完备的产学研一体化种业创新发展体系加速构建。南繁硅谷专题报告会聚焦“怎么建”日前,《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正式发布,海南再度迎来高光时刻。《规划》以种业高质量发展为工作重点,对南繁硅谷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到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而在海南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则出现了“做大南繁“种源+种业+种市”,加快培育种业CRO企业”“聚焦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聚焦种业……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强政策引导,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等关键字眼。南繁硅谷怎么建?作为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场专题报告会之一,南繁硅谷专题报告会将于3月18日在海南三亚举行。将邀请政府领导致辞,院士专家、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等作报告,助力种业振兴实施和南繁硅谷建设。(具体议程以实际为准)——献策南繁硅谷建设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崖州湾实验室执行主任陈凡将作《夯实创新平台根基、推动南繁硅谷建设》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安全专家委员钱前将作《推进生物育种,把握种源安全主动权》报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植物检验与检疫研究所/三亚中国检科院生物安全中心副主任李明福将作《开展种子认证检验,保障南繁种子质量安全》报告。此外,三亚市人民政府、陵水县人民政政府、乐东县人民政府代表还将作专题报告。会上,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郭烈钟将解读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种业发展若干规定、海南省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人才一处副处长黄骐将解读海南自由贸易港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的若干政策措施。海口海关动植检处处长李娜将解读自贸港进境种苗海关便利化监管措施策。海南省财金集团总经理肖能将解读金融服务南繁种业政策
3月11日 下午 9:27
其他

关键节点上的种业盛会!这场发布会释放重要信息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谢华安、杨维才、钱前、元英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万建民、张洪程、胡培松、许为钢等10位院士参会,近200位嘉宾作报告,超2000名种业人将奔赴盛会。大会将举办开幕式+主旨报告会、15场专题报告会、田间展示近2300个新优品种,中国种子集团(先正达集团中国)、大北农集团、垦丰种业、隆平高科等领军种业企业尽数亮相。3月9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新闻发布会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介绍大会筹备情况,大会的多个亮点看点引人关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育红,三亚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张长丰,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振瑞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协新主持。关键节点:振兴“集结号”再次吹响椰风海韵,碧海天蓝。在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之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刚刚发布之机、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取得预期成效之际,海南三亚,即将再度迎来中国种业一年一度的最大盛会。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将于3月16-20日在海南三亚召开。“本届大会将全方位展现业界和各有关方面全力推进种业振兴的务实行动和发展成就。”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表示。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向“五年见成效”转变的关键之年,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不久前,《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正式发布,海南再度迎来了高光时刻。《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到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2023年,海南南繁产值突破百亿元,成为当地又一个百亿级产业。发布会上,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育红指出,海南省谋实招、出实招,在坚持高位布局、出台重磅政策、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以赴推进种业振兴,蹄疾步稳建设南繁硅谷。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育红作为国家南繁硅谷的“核心”,三亚正加快建设崖州湾科技城。从人才引进、企业扶持、产业培育等方面持续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为加快打造科创高地、产业强谷夯实基础。三亚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张长丰表示,目前已建成集科研、学习、工作、居住、医疗、教育、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新城。“欢迎南繁人士和南繁企业来三亚开拓种业产业。”三亚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张长丰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协新作为大会田间品种展示的承办单位,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南繁种业,在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种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加强产业投资并购跟资本运作等方面持续发力。“目前作物长势良好,园区瓜果飘香。大会地展是海南品种更新换代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器,欢迎大家前往观摩。”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振瑞表示。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振瑞种业盛会:十大院士领衔助推振兴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已在三亚成功举办三届,成为中国种业界的群英大会、博览大会、共享大会、引领大会和世界种业界的中国大会。今年是大会落地三亚的第四年,本届大会继续以“中国种业振兴
3月10日 下午 11:17
其他

生物育种产业化,如何把握主动权?

发展生物育种,是我国农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应对全球农业竞争的迫切需求。2023年12月,37个转基因玉米、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初审。同月,农业农村部批准发放了26家企业获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多位农业资深人士表示,2024年将成为生物育种产业化加快推进之年。纵观国内外生物育种技术发展现状如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机遇?如何缩小与国外的产业化差距?转基因玉米品种制种会出现什么问题?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关键节点,企业、科研单位、农户能做什么?......13位专家高能输出一场酣畅淋漓、干货满满的研讨会将带来强劲信息!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关键节点一粒种子,连着“国之大者”,关系着粮食安全主动权。而当前的育种技术,对产量、抗逆性等性状的培育,几乎可以说达到了瓶颈,亟需新技术介入参与突破,才能提升种业整体竞争力。新技术毫无疑问是生物育种技术。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的必然选择,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科技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据了解,2021年我国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科研试验田试点,2022年试点扩展至农户大田,2023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省20县,并在甘肃省安排制种。通过初审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抗虫和耐除草剂的性状突出,试点显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除草效果在95%以上,增产在10%左右,充分证明了国产转基因作物的优良特性和发展潜力。当前,生物育种产业化已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要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同时,各项政策频频出台,转基因安全评价、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农业植物品种命名等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标准规范等不断修改完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应用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跑赢生物育种产业化“冲刺赛”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方面和全球仍存在一定差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我国生物育种产业链的发展情况。第一从企业层面来讲,目前我们的种业企业总体呈现小而多、研发能力较不足,面对国际大型种业公司竞争力不够的情况。第二从科研院校来讲,虽然鉴于我国体制特点,科研院校的研发能力很强,传统育种中很多经典品种都是来自科研院校,但科研院校的不足之处在于相当一部分品种培育出来后,没有真正投入规模种植,因此科研院校的转化能力、转化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转基因、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发展现状如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机遇?如何防止“受制于人”,缩小与国外的产业化差距?站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的关键节点,企业能做什么?2024年第一场聚焦生物育种的研讨会,给你答案!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局长、研究员李新海,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付广,先正达集团中国高级技术经理田小龙,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种子与性状法规总监扈春阳,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副总裁安喜榜等专家,将聚焦生物育种技术发展、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种业龙头企业生物育种实践等方面,带来精彩讨论。中国种子集团(先正达集团中国种业)将在会上进行企业推介及签约。同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黄昆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王振营,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小牧,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朝晖,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玉平,北京国丰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磊,北京丰度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总裁
3月9日 下午 8:06
其他

如何走出新“稻”路?来这场研讨会寻找答案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做强水稻种子芯片,端牢中国饭碗是种业人孜孜不倦、砥砺前行的大事
3月8日 下午 6:48
其他

聚良种,展良技,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地展精彩几何

展览展示、技术洽谈、信息共享,这里搭建了国际信息展示交流的综合平台。土壤调理、生物防控、生态防治,这里展示了科技前沿的绿色防控生产技术。
3月7日 下午 8:49
其他

在?来蹲一波「中国种子大会」亮点“剧透”

地展品种近3000个参会企业近300家专业研讨会15个......3月16日-20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将在海南三亚举行。聚焦种业前沿,院士专家企业家把脉种业未来;聚焦行业发展,重大信息全新品牌即将发布;聚焦新品种、新技术,地展展示平台将从三亚延伸至全国;聚焦市场化,企业深度参与并协办会议。这是一场中国种业界创新、开放、共享的盛宴,也是种业人日程中一年一度的大事件。本届大会有何亮点?一起来看看!1打破信息差将发布重大信息及中国种子全新品牌2024年是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过去三年间,我国种业发展已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历时3年,完成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种质资源53万多份,育种领域关键技术和重大品种选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25%,去年还实现首次出口。以《种子法》修订实施、侵权案件审理司法解释和涉种刑事审判指导意见出台,以向日葵等作物登记品种清理专项行动为代表,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种业市场净化成效显著。同时,自2021年国家首次在科研试验田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以来,到目前试点范围已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等5个省份的20个县,并在甘肃安排制种。今年的行业趋势是什么?种业振兴下一阶段工作是啥?本届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将在3月17日举办开幕式和报告会,会期进行专家报告、信息发布、签约、授牌、颁奖等环节,就种业重大科研成果、种业发展形势等进行报告和交流。此外,先正达集团中国将在开幕式向全行业发布种业振兴以来三年发展成效报告及中国种子全新品牌;大会四家主办单位——中国种子协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将分享本单位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重大举措。在下一阶段工作开展之前,为广大种业工作者总结经验,提供信息和参考。往届大会开幕式2了解新趋势重量级嘉宾云集15场研讨会,作精彩报告生物育种产业化如何推进?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产业有哪些新进展?国际合作有哪些新机遇?南繁硅谷建设有哪些新举措?从3月18日-19日,15个精彩纷呈的平行专题研讨会将对上述问题带来解答。其中,玉米、水稻、小麦、大豆、蔬菜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马
3月5日 下午 9:30
其他

中国种业最大盛会,为何连续在三亚召开?

大陆春寒料峭,海南岛却已草木葱茏,生机勃发。3月16-20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将在海南三亚召开。由中国种子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这场国家级种业盛会在当下的意义不一般——这是人数最多、规格最高、阵容最强、影响最广的种业大会,从2021年开始,连年在三亚召开,成为中国种业最顶级的盛会之一。日前公布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在种业振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阶段性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上,如何更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实施,助推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外界将这届大会视为观察中国种业怎么干、南繁硅谷怎么建的一扇“窗口”。因时而进、因事而聚、因势而新。读懂这个大会为何连续在三亚举办?就能明晰大会对于中国种业的意义。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因时而进奋进的春天充满希望,而在三亚,一年四季皆是春天。三月上旬,走进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水稻、鲜食玉米、各式瓜果蔬菜交织出一幅田园画卷。作为大会地展主体,历经数月的生长酝酿,它们将在中下旬迎来最佳展示期。“田间展示是三亚对外展示南繁成果的门面,也为新品种的落地推广搭建了交流交易平台。”地展负责人马文全介绍,今年共征集到230多家单位近2300个品种,首次设置的国际展区将展示国外种企的200多个新优品种。为了加速新优品种推广,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赋能海南农业发展,大会于去年设置海南好吃玉米评比,今年则将进一步加大品种展示鉴评力度,举办鲜食玉米、辣椒、番茄、南瓜等作物鉴评和发布。这是大会为三亚带来的最直接效益之一。培育一粒好种子,从杂交、筛选、审定,直至应用于大田生产,时间甚至长达十年以上。种业工作者分秒必争。三亚位于北纬18度以南,优越的光热禀赋使其拥有了“天然大温室”的美誉,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展成独一无二的南繁宝地。在新中国成立后育成的近3万个农作物新品种中,超过70%经过南繁加代。作为良种诞生地,全国各地种业人于每年冬春齐聚:8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7000多名农业科研工作者,来到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26.8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为新一季的南繁育种拼搏。在这个季节里,举办一个专属于种业人的大会适逢其时。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著名玉米育种家程相文连续参加大会。“大会为种业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也为我国种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借鉴。”如今大会长期落地三亚,每年冬春,种业人又多了一个到三亚的理由。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地展现场。图源:新华社因事而聚三亚为什么会为一粒种子办会?追根溯源,还得从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到海南考察南繁说起。2018年、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南繁考察,2022年4月在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时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连年举办大会,勾勒出三亚奋力攥紧中国种子的样子。自2021年落地三亚以来,中国种子大会由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共同指导,由社会组织、地方单位共同主办,众多院士出席,规格持续升级,主角永远都是种业。三年很短,只是长河一瞬,但中国种业发展飞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快振兴。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总体安排,全面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项行动落实落地。与此同步,在三年来的历届大会上,种业人发表观点、分享经验、探讨对策的精彩瞬间,都能给当下带来不小启示:——2021年,蓄力成长。联合多方重启来到三亚,在种业发展重要历史节点上,以“种业使命
3月4日 下午 10:33
其他

参会报名丨共赴种业盛会,共推种业振兴!

关于举办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的第三次通知各参会代表和有关单位: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必须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和一定要建成南繁硅谷的重要指示精神,在2021、2022、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动员和凝聚种业行业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种业振兴行动和“南繁硅谷”建设,经中国种子协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三亚市人民政府和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主办单位共同协商,决定于2024年3月16日至3月2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共同举办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原大会名称为‘2024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必须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和一定要建成南繁硅谷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广泛交流种业振兴行动取得的三年打基础成效和下一阶段工作,助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和《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为中国种业振兴鼓与呼,为南繁硅谷崛起策与谋。二大会主题中国种业振兴·南繁硅谷崛起三会议内容3月17日举办开幕式和报告会;3月18日平行举办南繁硅谷研讨会、玉米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小麦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大豆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蔬菜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国际种业研讨会(国际植物育种创新圆桌会)、种业服务研讨会、种业新型创新体系暨企科合作研讨会;3月19日平行举办生物育种产业化研讨会、水稻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马铃薯种薯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未来农业产融对话、种业青年科学家、企业家研讨会、畜禽种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水产种业创新发展研讨会;3月20日参观田间品种展示;3月17日至3月19日举办室内成果、技术、产品展览展示;后期还将举办小麦、大豆、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种业展示会。四时间和地点(一)时间2024年3月16日报到,3月17日举办开幕式和报告会,3月18、19日举办平行专题研讨会,3月20日参观田间品种展示,3月17日至3月19日举办室内展览展示,5月中旬举办“中国种子大会马兰小麦种业展示会”,7月举办“中国种子大会东阳鲜食玉米种业展示会”,9月举办“中国种子大会张家口青贮玉米种业展示会”,9月底举办“中国种子大会大豆种业展示会”。(二)地点1.会议地点:三亚市天涯海角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凤凰路155号)。2.种业成果、产品、技术地点:三亚市天涯海角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1楼。3.田间品种展示地点:三亚市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田间展示推广中心基地。4.小麦种业展示会地点:河北省辛集市。5.大豆种业展示会地点:黑龙江省北安市。6.鲜食玉米种业展示会地点:浙江省东阳市。7.青贮玉米种业展示会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五参会对象国内外种业界和与种业相关的人士及特邀嘉宾等。六报名注册(一)报名注册费注册费为2000元/人,包含3月16日晚餐,3月17日至19日午餐、晚餐。因会议场所容量有限,满员后将关闭报名通道。(二)报名注册方式登录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网站https://cnseed.nfncb.cn/,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注册(注册流程见附件2注册指南)。(三)注册费缴纳方式20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大会注册费用缴纳采用在线转账方式,提供电子发票。如需公对公转账,请按以下账号汇款:开户名称:中国种子协会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朝阳路北支行账
3月3日 下午 8:50
其他

最新!九问隆平高科

隆平高科2023年预计营业收入88亿元~95亿元净利润1.65亿元~2.25亿元!水稻、玉米种子营收增长动力在哪?生物育种进展情况如何?与巴西隆平的“两隆融合”如何规划?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或“公司”)3月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月28日-29日接受了多家机构投资者的特定对象调研。在调研中,隆平高科透露,2023年,公司在科研品种审定、科技创新育种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公司及下属公司自主培育或与他方共同培育的39个水稻新品种、22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新品种的审定夯实了公司的品种类型和区域布局,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矩阵,将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品种支撑。
3月2日 下午 8:14
其他

中国种子大会,6年了!

三亚之约,种业之益。连续五届,新老朋友相聚在中国种子大会,共谋、共建、共享,携手谱写中国种业振兴、南繁硅谷崛起的时代新篇章。回顾过去五届,这场中国种业盛会踏稳时代发展节奏,影响力不断攀升。成果展示、行业交流、战略合作……大会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为参会者带来广泛机遇。一路走来,中国种子大会做了什么?一组数据带你深入了解。人气旺线上、线下超1100万人参会国家、企业、种业,中国种子大会助中国种业与世界结缘。自2018年首届中国种子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以来,历届大会,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荷兰、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都会派代表前来参会,相互交流,共探未来。2018,美国、印度、印度尼西等国代表参加中国种子大会。2019,国际种子联盟秘书长Michael
3月1日 下午 9:23
其他

21吨假种子被查获!涉案金额超1000万元

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违法行为,密切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环食药侦部门紧盯制售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领域违法犯罪,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取得系列战果。日前,乌拉特前旗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涉嫌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件,依法查获假冒某知名品牌糯玉米种子21.04吨,涉案金额1000万余元,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案情回顾2023年2月,乌拉特前旗公安局在工作中获悉线索,某农业公司涉嫌销售无标签、也未标注品种名称的玉米种子,给购买的农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获悉线索后,乌拉特前旗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开展案件调查工作。案件侦办期间,多次召开案情分析会、协调会,有力保障案件的成功侦办。经调查,2023年4月,乌拉特前旗某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与另外一家农业公司签订合作合同,由该合作公司负责提供某品牌糯玉米种子,后因该合作公司缺少指定品牌的糯玉米种子,便在实际交付时,使用无商标的假冒种子冒充某品牌种子进行销售,共计售出45160公斤,涉案金额
3月1日 下午 9:23
其他

拼出一个更好的中国种业!

拼出一个更好的中国种业!——写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筹备正酣之际新年伊始,海南三亚天蓝海碧,草木葳蕤。崖州湾畔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上,颗颗良种孕育希望。在种业振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阶段性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种业人戮力同心,拼良种、拼市场、拼环境,力争拼出一个更好的中国种业。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拼良种创造更优质的作物种子大年初三,天刚破晓,88岁的著名育种家程相文便一头钻进玉米地,观察记录植株长势,一棵接一棵地套袋授粉,在地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春节前后这些天,是这里玉米授粉的关键期,一天也不能耽误。”程相文说。除夕,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吕玉平带领团队,和平日一样坚守在生物育种实验室中,心系涵盖重要性状研发的上百万个胚的转化。眼下,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地展中,绿色稻浪随风摇曳,各式果蔬蓬勃生长,多种作物进入座果关键期。大会技术顾问马文全介绍,地展是三亚对外展示南繁成果的门面,今年征集了230多家单位近2300个品种,品种之多、类型之全为历年之最……在中国种业的“心脏”——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种业人全年无休,精心培育良种。万千育种工作者的汗水,映射着种业振兴的缩影。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地展现场。全国范围内,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三年来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供种保障能力提高到75%。目前全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保障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种子是如此重要。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查看各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种子也被摆在突出位置:
2月29日 下午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