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
爱与死的歌谣
多抓鱼最初设计时的核心交互「通过服务号消息发送到货提醒」随着这一轮微信的模板消息整改已经不可用了。在和微信争执的过程中,虽然我觉得一刀切的政策,和政策实施水平都比较低,但实际上现实的问题就是:微信的系统熵已经极高了。如果微信想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沟通过程多么温柔,最后的结局都不会有太多差别。那么大刀阔斧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一开始也会有不甘心了,好端端的微信内收入被腰斩,我也不是一点情绪都没有。包括建议我们改成每次都要求用户授权的小程序通知提醒,一开始很难接受:到货提醒很难抢,折叠后基本无法及时看到,而且通常一次很难抢购成功,还要反复同意授权,不是用户成本很高吗?但后来我觉得这里还是有很多可以反向思考的地方。愿意一直抢的人真的很多吗?这里也有很多因为挫败感而造成的负面情绪吧。用户想看某本书也许是一时兴起,每次都要重新授权并不一定是个坏事?又及,我一直有一个观念,如果有货率足够高,那么就不需要到货提醒。到货提醒总收益一定小于首次访问无货造成的销售机会损失。只要面向用户首次访问就可以满足需求做事,远期就没有什么问题。但事情发生时,我们刚刚讨论完今年如何从卖书到知识获取,从被动的对缺货书进行新品补充到撬动绝版书再版。然后模板消息就被接二连三的封禁了。就像还在纠结要不要分手结果对方竟然先提了,会有那么点猝不及防的沮丧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然要为了挽救存量做很多的工作,例如:补发短信召回,新增用户的渠道切换等等。但这些具体发生的事并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是感受上的:这个突如其来的工作比起计划中创造新价值的工作——哪怕是旧系统改进的新价值——都要枯燥甚至痛苦得多。我想究其原因,这是面向「挽回失去」的工作,而不是「面向创造」的工作。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又和团队达成一致,给自己一个deadline,7月1日前处理存量召回,那之后无法召回的就默认损失,按照我们自己的新规划去做创造的工作。基本这一轮损失挽回,也是面向一些基础设施的可复用改进来做,而不是一时之策。既然已经下决心以
2023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