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全国巡展首站于2021年9月28日至11月28日在重庆市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展览共分为“盛世修典,久久为功”,“咫尺万里,纵览千年”,“四海汇聚,寰宇共赏”,“科学转化,创新发展”四个展览板块。此次展览立足于重庆地域历史与文化特色,发挥四川美术学院在艺术科技创新的专业优势,利用图像、文字、新媒体科技等多元的展示手法,全面展示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缘起于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提出的“八八战略”。2005年,为深入落实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提出了汇集两岸故宫博物院藏品、出版《宋画全集》等建议,得到了习近平同志的批准。在浙江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大系”工程正式启动。首期《宋画全集》部分成果于2008年11月出版,习近平同志亲自审定《宋画全集》出版序言,殷切勉励项目团队“再接再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项目团队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及时研究制定了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整体方案,推动“大系”进入以“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为目标的新阶段。之后,《元画全集》于2014年验收完成;《先秦汉唐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陆续出版。在此期间,习近平同志曾专门听取汇报,对“大系”工程给予充分肯定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2015年,中宣部牵头建立了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出版基金规划办、中国文联、浙江省委宣传部等组成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部际联系协调机制;“大系”项目规模再次扩充,先后被列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十六年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创新,为加快浙江文化建设、践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实施好这项历史文化工程,对于繁荣中国美术事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鸿蒙开辟以来,生活在这片东方大地上的人民,沉醉于一切山川、一切风物、一切生活、一切时光之美。他们是如此热爱,以至于爱之不足而描摹之、创造之、歌颂之,用自己的丹青妙笔,抒写人生之感喟,参赞天地之化育,吟咏时代之变迁。数千年来,他们的才情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滔滔汩汩、随物赋形,浩浩汤汤、随意宛转。他们的精神气盖洪荒,汇源成海,不断实现一个民族对美从自发到自觉的跃变,使美在中国大地上,从一种原始朴素的热爱,升华为一片满怀赤诚的信仰。于是,出现了人类艺术史上最为壮观的奇景:这广袤无垠的山水,被世世代代的画笔反复描摹;这千载轮回的四季,被南北东西的人们竞相记颂;这罗陈万象的生活,被数以万计的作品再三绘写。无数次岁月更迭,无数次心象挥洒,赫然汇聚成一幅壮美瑰丽的中国画卷。而将这画卷完整地呈现于世界面前,就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的初心与宏愿。每一件中国绘画史上的传世名作,无不经历过各种浩劫。聚需百年之功,毁仅旦夕之间。无数神品妙迹,已然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中;存世至今者,有的幸留祖国,有的飘零异邦,陆续进入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机构,形成了中国及日本、欧洲、北美等收藏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的规划与实施,为追寻海外散佚名迹提供了重要机遇。十六年来,“大系”团队与海外142家文博机构和收藏单位进行了诚恳细致的沟通,期间往来通讯信函数以万计,实地拍摄奔波数十万公里,最终在各方的充分理解和共同努力下,3250余件(套)海外所藏中国绘画精品得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团聚一堂”,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绘画史纵贯两千余年的恢弘图景。本展区以上述收藏地为基础版块,另设“敦煌和黑水城”版块,以及配合本展地域特点的“蜀江”主题专区。尽管现场展陈的只是“大系”浩瀚录藏中的很少一部分,但也足现海内外绘画藏品数字化“复原与团聚”的不凡意义。为解决中国历代绘画“藏用两难”的千古难题,“大系”项目团队与学校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兄弟单位紧密配合,努力运用高科技手段,探索一条充分展现古画神韵,让更多的民众与传世名迹“亲密接触”,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保护、研究、展示中国艺术和文化的新途径:通过对传世古画进行数字化处理,“大系”项目组成功辨析、提取出原本剥蚀暗沉、肉眼难辨的画面、题跋及印迹,实现了文物藏品的“无损伤”修复;通过以“每日中华名画”为主题的系列短视频,“大系”项目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了艺术科普,为广大读者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又一便捷渠道;通过综合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打印等高科技手段,“大系”项目组与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四川省安岳石窟研究院一起,实现了大足石刻245窟、安岳石刻紫竹观音及整体石窟的数字化建模、1:1立体化重现及其多媒体虚拟互动;通过5G、VR、AI、云计算、动作捕捉等现代科学技术,探索超高清电子图像“化身千亿”的目标。在这一领域,四川美术学院则积极进行科技艺术探索,着力构建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科技、观念相结合的新美学。林俊廷以宋代名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图像基础,应用语音识别、拾音器等技术,实现了人画互动、古今互动;周波则利用数字媒体技术,遵循原作构图、设色和用笔,再现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的《青绿山水图卷》,让四季景色、花鸟虫鱼在画面中流动,实现了中国古代绘画感官经验的多维度转变与融合。中国历代绘画拥有不可胜数的图像艺术元素,具有无限广阔的传统文化基因活化空间。我们将继续与同道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以更大程度地满足公众需求,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