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包校的戏剧课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贯穿于一到十二年级的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它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索获得发现、进发出新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戏剧课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升语言能力,并为他们提供锻炼未来职场所需技能的机会。学生们通过演绎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从而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公众演讲能力、培养自己的深度思维和思辨能力。而在戏剧社团中,学生则能进一步自由地探索表演艺术的魅力。包校的“六点三刻戏剧社”就是一个由学生自创、老师支持,以表演为主的戏剧社团。戏剧社团的同学们近期分享了他们的新作《留(不)住的记忆》。“六点三刻戏剧社”于2018年3月成立,社名是每周晚上的活动时间,代表着社团的凝聚力。社团从即兴表演起家,并慢慢开始接触文本表演、戏剧理论等。社团的主要代表作《与我同在:双人情景剧与独白剧展演》、《留(不)住的记忆》和《难以置信:即兴表演夜》在校园内外广受好评。包校史上的第一部学生原创二幕剧作品《留(不)住的记忆》是包校史上第一部完全由学生创作的二幕剧作品,从剧本创作到表演、从导演到技术支持,完全由“六点三刻”的成员制作完成。剧本由12年级Irene创作,剧中的四首原创配乐由12年级的Yolanda作曲,由Kitty、Jason和Wilson演奏。故事讲述了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记忆学博士亚历山大研发出了能移除顾客部分记忆的新型疗法。四个内心饱含挣扎的角色找到她:一个爱慕了小提琴老师七年的少女,一个陷入单恋的少年,一个因曾经家暴妻子被罪恶感层层包裹的男人和一个无法开始第二段婚姻的女人。故事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忘记”能否解决问题,探索了四个主人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类挑战以及他们从中的收获,表达了他们对于“身份认同”的思辨性探索。“不惧展现脆弱的内心,只求自我成长和观众的共鸣”五个人物的创作源于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疑惑,剧作者Irene将十六岁少女对人生的探索和思考全都写入了剧本里。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她意识到:在学校演出过的戏剧作品中,青少年角色并不多,与其让学生去演大人,何不让学生去展现形象完整、有血有肉的同龄人。Irene表示:不管是表演、导演还是创作,她所能做的就是:不惧于展现脆弱的内心,以求得自己的成长和观众的共鸣。因此,她创作出了Charlotte和William这两个角色,展示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悲伤和焦虑并不是成人口中的“小题大作”或“无病呻吟”,而是真真切切对自己、对社会所抱有的疑惑和不安。作者希望通过风趣的对话和幽默的情节,让观众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线索。在对另一对主人公Derek和Amanda的创作中,作者对自己进行了挑战,她通过刻画一位有家暴史的男人,呈现了一种扭曲的逻辑和具有侵略性的行为模式,并探讨了家庭暴力对伴侣双方的影响。而看似一个平淡倾听者的Alexander,实则奠定了整个剧本科幻的基调。在Derek声声质问Alexander是否借“记忆去除”疗法来满足自己“扮演上帝”的虚荣心时,作者也以此探讨了科技应用与道德规范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