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昨天和朋友在聊各个平台的「头部化」。实际上很多朋友是很容易混淆「头部程度」和「头部流动性」两个概念的。为此我做了一下类比,「头部程度」可以理解为「基尼系数」,「头部流动性」可以理解为「阶层流动性」,另外「时长*用户量*arpu」可以理解为「GDP」。以这个类比来说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了。抖音:「基尼系数」高,但「阶层流动性」很好的社会,整体「GDP」增速奇高,很像过去的美国。快手:「基尼系数」较低,「阶层流动性」也不错,整体「GDP」增速也很不错,很像某个社会主义国家。B站:「基尼系数」不低,「阶层流动性」很差,「GDP」增速目前还不错,但地寡人稀未来增长不确定很大,很像韩国。所以如果B站的「GDP」增速下来,搞不好就会变成「寄生虫」社会。进而也有朋友问我,怎么去理解社交媒体和社区的「基尼系数」和「阶层流动性」这两个概念。我们都知道「基尼系数」是用来表述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平均性」的指标,而「阶层流动性」则主要与「长期财富分配制度」和「阶层跃迁通道」有关。本质上,「头部化」这个问题就是在探讨,社交媒体和社区的「财富分配」问题。那么为了彻底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了解另外两个概念,什么是「社交货币」和「社交资产」。所谓「社交货币」,也就是人类之间,为了获取对方认同所储备的知识(信息)量,也叫谈资。具象表现出来的形式,基本上为「内容」,以不同媒介展示出来的「内容」可以是「公号文章」、「朋友圈动态」、「一条短视频」、「一首歌」、「一部电影」……;所谓「社交资产」,就是人类通过「社交货币」交易来的社会认同,具象出来包括社会身份、社交地位等形态(比如加V认证),也可以量化成粉丝量、点赞数……;需要明确的是「社交货币」最初是天然的获取的,也就是人自己获取的,不是由平台分配干预的,「社交资产」才是平台分配后的产物。每个人类所持有的「社交货币」是天然不同的,每个人获取「社交货币」的效率也是不同的,实际上这就是人类个体在获取信息和理解认知信息能力上的差异,你也可以把这个理解为,每个人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不同。同时由于人类的信任机制的特殊性,「社交资产」会改变「社交货币」的「汇率」(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