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

其他

林清玄:人到中年应该拥有的心境

晴窗一扇登山界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又美丽又哀愁的故事。传说有一位青年登山家,有一次登山的时候,不小心跌落在冰河之中;数十年之后,他的妻子到那一带攀登,偶然在冰河里找到已经被封冻了几十年的丈夫。这位被埋在冰天雪地里的青年,还保持着他年轻时代的容颜,而他的妻子因为在尘世里,已经是两鬓飞霜年华老去了。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整个胸腔都震动起来,它是那么简短、那么有力地说出了人处在时间和空间之中确定是渺小的,有许多机缘巧遇正如同在数十年后相遇在冰河的夫妻。许多年前,有一部电影叫《失去的地平线》,那里是没有时空的,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一天,一位青年在登山时迷路了,闯入了失去的地平线,并且在那里爱上一位美丽的少女。少女向往着人间的爱情,青年也急于要带少女回到自己的家乡,两人不顾大家的反对,越过了地平线的谷口,穿过冰雪封冻的大地,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人间。不意在青年回头的那一刻,少女已经是满头银发,皱纹满布,风烛残年了。故事便在幽雅的音乐和纯白的雪地中揭开了哀伤的结局。本来,生活在失去的地平线的这对恋侣,他们的爱情是真诚的,也都有创造将来的勇气,他们为什么不能有圆满的结局呢?问题发生在时空,一个处在流动的时空,一个处在不变的时空,在他们相遇的一刹那,时空拉远,就不免跌进了哀伤的迷雾中。最近,台北在公演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改编的舞台剧,我少年时代几次读《游园惊梦》,只认为它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年岁稍长,重读这篇小说,竟品出浓浓的无可奈何。经过了数十年的改变,它不只是一个年华逝去的妇人对风华万种的少女时代的回忆,而是对时空流转之后人力所不能为的忧伤。时空在不可抗拒的地方流动,到最后竟使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间”和“空间”这两道为人生织锦的梭子,它们的穿梭来去竟如此无情。在希腊神话里,有一座不死不老的神仙们所居住的山,山口有一个大的关卡,把守这道关卡的就是“时间之神”,它把时间的流变挡在山外,使得那些神仙可以永葆青春,可以和山和太阳和月亮一样永恒不朽。作为凡人的我们,没有神仙一样的运气,每天抬起头来,眼睁睁地看见墙上挂钟嘀嘀嗒嗒走动匆匆的脚步,即使坐在阳台上沉思,也可以看到日升、月落、风过、星沉,从远远的天外流过。有一天,我们偶遇到少年游伴,发现他略有几根白发,而我们的心情也微近中年了。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院子里的紫丁香花开了,可是一趟旅行回来,花瓣却落了满地。有一天,我们看到家前的旧屋被拆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却盖起一栋崭新的大楼。有一天⋯⋯我们终于察觉,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移是如此地无情和霸道,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中国的民间童话里也时常描写这样的情景,有一个人在偶然的机缘下到了天上,或者游了龙宫,十几天以后他回到人间,发现人事全非,手足无措;因为“天上一日,世上一年”,他游玩了十数天,世上已过了十几年,十年的变化有多么大呢?它可以大到你回到故乡,却找不到自家的大门,认不得自己的亲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很能表达这种心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数十年的离乡,甚至可以让主客易势呢!佛家说的“色相是幻,人间无常”实在是参透了时空的真实,让我们看清一朵蓓蕾很快地盛开,而不久它又要凋落了。《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该书的自序里有短短的一段话:“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我常对于别人说“某甲现在若干岁”感到奇怪,若干,是积起来而可以保存的意思,而现在他的岁积存在什么地方呢?可以拿出来数吗?可见以往的我已经完全改变消失,不仅是这样,我写到这一句,这一句以前的时间已经很快改变消失,这是最令人心痛的。)正是道出了一个大小说家对时空的哀痛。古来中国的伟大小说,只要我们留心,它讲的几乎全有一个深刻的时空问题,《红楼梦》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最后也走到时空的死角;《水浒传》的英雄豪杰重义轻生,最后下场凄凉;《三国演义》的大主题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金瓶梅》是色与相的梦幻湮灭;《镜花缘》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聊斋志异》是神鬼怪力,全是虚空;《西厢记》是情感的失散流离;《老残游记》更明显地道出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几乎无一例外地,说出了人处在时空里的渺小,可惜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否则一定会发现中国民间思想对时空的递变有很敏感的触觉。西方有一句谚语:“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正道出了时空和人生的矛盾,我们觉得快乐时,偏不能永远,留恋着不走的,永远是那令人厌烦的东西⋯⋯这就是在人生边缘上不时捉弄我们的时间和空间。柏拉图写过一首两行的短诗:你看着星吗,我的星星?我愿为天空,得以无数的眼看你。人可以用多么美的句子、多么美的小说来写人生,可惜我们不能是天空,不能是那永恒的星星,只有看着消逝的星星感伤的份儿。有许多人回忆过去的快乐,恨不能与旧人重逢,恨不能年华停伫,事实上,却是天涯远隔,是韶光飞逝,即使真有一天与故人相会,心情也像在冰雪封冻的极地,不免被时空的箭射中而哀伤不已吧!日本近代诗人和泉式部有一首有名的短诗:心里怀念着人,见了泽上的萤火,也疑是从自己身体出来的梦游的魂。我喜欢这首诗的意境,尤其“萤火”一喻,我们怀念的人何尝不是夏夜的萤火忽明忽灭,或者在黑暗的空中一转就远去了,连自己梦游的魂也赶不上,真是对时空无情极深的感伤了。说到时空无边无尽的无情,它到终极会把一切善恶、美丑、雅俗、正邪、优劣都洗涤干净,再有情的人也丝毫无力挽救。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因此而失望颓丧、优柔不前呢?是不是就坐等着时空的变化呢?我觉得大可不必,人的生命虽然渺小短暂,但它像一扇晴窗,是由自己小的心眼里来照见大的世界。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情爱就有情爱,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只是既然是晴窗,就要有进有出,曾拥有的幸福,在失去时窗还是晴的;曾被打击的重伤,也有能力平复;努力维持着窗的晶明,如此任时空的梭子如百鸟之翔在眼前乱飞,也能有一种自在的心情,不致心乱神迷。有的人种花是为了图利,有的人种花是为了无聊,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要真爱花才去种花—只有用“爱”去换“时空”才不吃亏,也只有心如晴窗的人才有真正的爱,更只有爱花的人才能种出最美的花。
4月13日 下午 8:01
其他

阅读这些东西,会让你丧失领悟生活真相的能力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快乐的二原则欢迎您关注留言哟~文学1/17我所理解的文学,就是把真实感受到的东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很简单,是吗?然而,这并不容易。难就难在感受原是非语言、前语言的东西,却要把它转换成语言。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并没有进行这种转换,而只是在使用一些现成的语言,所以并不是在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到的东西。在这里,我姑且假定他们是拥有这种东西的。2/17哲学与文学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形式,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哲学之进入文学作品的权利是不容置疑的,问题仅在进入的方式。一般来说,哲学应该以文学的方式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它在作品中最好隐而不露,无迹可寻,却又似乎无处不在。作品的血肉之躯整个儿是文学的,而哲学是它的心灵。哲学所提供的只是一种深度,而不是一种观点。卡夫卡的作品肯定是有哲学的深度的,但我们在其中找不到哪怕一个明确的哲学观点。哲学与文学的最差的结合是,给文学作品贴上哲学的标签,或者给哲学学说戴上文学的面具。说到底,哲学与文学的区分也不是那么重要,一切伟大的作品必定是一个精神性的整体。3/17有两种写作。一种是经典性的,大体使用规范化的语言,但并不排除在此范围内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永远是文学的主流。另一种是试验性的,尤其是在语言上进行试验,故意打破现有的语言规范,力图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它永远是支流,但其成功者则不断被吸收到主流中去,影响着主流的流向。4/17我知道自己属于前者。我在文学上没有野心,写作于我不过是一种记录思想和感受的个人活动。就此而论,现有的语言已经足够,问题只在如何更加娴熟自如地运用它。但我对后者怀着钦佩之心,因为在我看来,唯有这种语言革新事业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创作。5/17创作是一种试验,一种冒险,是对新的未知的表达方式的探索。真正的创作犹如投入一场前途未卜的热恋兼战争,所恋所战的对象均是形式,生命力在其上孤注一掷,在这场形式之恋形式之战中经受生死存亡的考验。6/17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文人并不创作。对于中国的文人来说,写作如同琴棋诗画一样是—种嗜好和消遣。或者,如他们自己谦称的那样是“笔耕”,——“笔耕”是一个确切的词,令人想起精神的老圃日复—日地在一块小小的自家的园地上辛勤耕耘,做着重复的劳动,以此自娱。所以,中国的文人诚然能出产一些风味小品,但缺少大作品。7/17写作作为—种生存方式,可以是闲适的逍遥,也可以是紧张的寻求。前者写自己已有而合意的东西,后者写自己没有而渴望的东西。按照席勒的说法,前者为素朴诗人,属于古代,后者为感伤诗人,属于近代。然而,就个人而言,毋宁说前者属于中年以后,后者属于青年期。人类由素朴走向感伤,个人却由感伤回归素朴。东方是世界的古代,同时又是老成的民族,多素朴诗人。西方是世界的近代,同时又是青春的民族,多感伤诗人。8/17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会永远消失。他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他之后一定还会有许多人拣到。想到这一点,他感到很放心。9/17有一年我到云南大理,坐在洱海的岸上,看白云在蓝天缓缓移动,白帆在蓝湖缓缓移动,心中异常宁静。这景色和这感觉千古如斯,毫不独特,却很好。那时就想,刻意求独特,其实也是一种文人的做作。10/17散文最讲究味。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想把它说出来。散文无论叙事、抒情、议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来。说不出一个味,就不配叫散文。譬如说,游记写得无味,就只好算旅游指南。再也没有比无味的散文和有学问的诗更让我厌烦的了。11/17散文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文体,你用不着特意去写,只要你不是写诗和小说,不是写论文,写出来的就是散文。我们差不多可以这样来定义散文,说它什么都是,因而什么也不是,或者说它是一种人人都能写的东西,因而没有人是专门写散文的。12/17当然,这不等于说人人都能写好的散文。如同在别的领域一样,自由比法则更是一种考验,享用自由比遵守法则更需要真本事。一块空地,没有布景和道具,没有规定动作,让你即兴表演,你的水平一目了然。13/17散文贵在以本色示人,最忌涂脂抹粉。真实的前提则是要有真东西——有真情实感才有抒情的真实,有真才实学才有议论的真实。那些被淘汰的诗人跑到散文中来矫揉造作,那些不入流的学者跑到散文中来装腔作势,都是误会了散文的性质。14/17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15/17人年轻时很难平淡,譬如正走在上山的路上,多的是野心和幻想。直到攀上绝顶,领略过了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才会生出一种散淡的心境,不想再匆匆赶往某个目标,也不必再担心错过什么,下山就从容多了。所以,好的散文大抵出在中年之后,无非是散淡人写的散淡文。16/17散文的心境是一种孤寂、宁静、闲适的心境,有足够的光阴去回忆和遐想。好的散文总是散发出懒洋洋的气息。在我看来,独卧冬日向阳的山坡,或与好友炉边夜话,都是最适宜于散文诞生的情境。现代人却活得过于匆忙了,所以,现代缺乏好的散文。17/17从诗到散文再到论文是进化,但谁知道是否同时也是一种退化呢?流行的小散文模式:小故事+小情调+小哲理。给人一点儿廉价的小感动,一点儿模糊的小感悟。这种东西是害人的,它们使读者对生活的感觉和理解趋于肤浅,丧失了领悟生活的真相和实质的能力。读者:高昂,网名go
1月7日 下午 8:01
其他

一个人可以获得的最快乐、最好的享受是......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灵魂如何不缺席欢迎您关注留言哟~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节录)一个看过许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许多地方的旅行家,若有人问他,他在各处发现人们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他或许会回答∶他们有懒惰的倾向。有些人会觉得,如果他说他们全是怯懦的,他就说得更正确也更符合事实了。他们躲藏在习俗和舆论背后。从根本上说,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巧合,能把如此极其纷繁的许多元素又凑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像他现在所是的个体。他明白这一点,可是他把它像亏心事一样地隐瞒着——为什么呢?因为惧怕邻人,邻人要维护习俗,用习俗包裹自己。然而,是什么东西迫使一个人惧怕邻人,随大流地思考和行动,而不是快快乐乐地做他自己呢?在少数人也许是羞愧。在大多数人则是贪图安逸,惰性,一句话,便是那位旅行家所谈到的懒惰的倾向。这位旅行家言之有理:人们的懒惰甚于怯懦,他们恰恰最惧怕绝对的真诚和坦白可能加于他们的负担。唯有艺术家痛恨这样草率地因袭俗套,人云亦云,而能揭示每个人的那个秘密和那件亏心事,揭示每个人都是一个一次性的奇迹这样一个命题,他们敢于向我们指出,每个人直到他每块肌肉的运动都是他自己,只是他自己,而且,只要这样严格地贯彻他的唯一性,他就是美而可观的,就像大自然的每个作品一样新奇而令人难以置信,绝对不会使人厌倦。当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蔑视人类时,他是在蔑视他们的懒惰:由于他们自己的原因,他们显得如同工厂的产品,千篇一律,不配来往和垂教。不想沦为芸芸众生的人只需做一件事,便是对自己不再懒散;他应听从他的良知的呼唤:“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所想、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有两种很不相同的欢快。真正的思想家永远使人欢欣鼓舞,不管他所表达的是他的严肃还是他的玩笑,是他的人性的洞见还是他的神性的宽容;没有阴郁的表情,颤抖的双手,噙泪的眼睛,而是明确而单纯,勇敢而有力,也许带一些强硬的骑士风度,但始终是作为一个胜利者。而使人最深刻最发自内心地欢欣鼓舞的事情就是,看见一位得胜的神站在被他打败的所有巨怪旁边。反之,在平庸的作家和刻板的思想家那里,人们有时候也能读到一种欢快,可是它只会使我们这样的人觉得可怜,譬如说,就像我对大卫·施特劳斯的欢快所感觉到的。拥有这样一种欢快的同时代人,令我们异常惭愧,因为他们在后代那里丢尽了我们和我们的时代的脸。这种乐天派完全看不见苦难和巨怪,而他们作为思想家本应看见它们并与之斗争的;所以他们的欢快令人不快,因为它是骗人的,它企图诱使人们相信在这里赢得了一场胜利。归根到底,哪里有胜利,那里才有欢快;而这一点既适用于真正思想家的作品,也适用于一切艺术作品。即使内容也许始终可怕严肃,恰如人生问题之真相,但只有当半吊子思想家和半吊子艺术家在作品上散布自身缺点的阴云时,作品才会使人感觉压抑,受到折磨;相反,一个人可以获得的最快乐、最好的享受,莫过于接近那样的胜利者了,由于他们思考过最深刻的道理,所以必然喜爱最生气勃勃的事物,终于作为智者皈依于美。他们真正在言说,他们不语无伦次,也不人云亦云;他们真正在活动,在生活,不像别人习以为常的那样,幽灵似地带着面具过日子。所以,与他们接近,我们真正感到亲切而自然,我们要像歌德那样欢喊:“生气勃勃的事物何其辉煌珍贵!与之相处令人感到何其踏实,何其真实,何其实在!”我们知道这一切,有时我们还异常震惊于所有这令人眩晕的焦虑和匆忙,我们生命的这整个梦魇状态,仿佛是在觉醒的前夕,而愈是临近觉醒,梦境就愈激荡不安。但是,我们同时也感到,我们是太衰弱了,难以承受那个深刻反省的时刻,我们不是整个自然为了自救而寻求的那种人。毋宁说,我们只是偶尔把头露出水面,看见了我们深溺在怎样的水流中。而且,连这稍纵即逝的上浮和觉醒,我们也并非靠自己的力量做到的,我们必须被举起——谁是那举起我们的力量呢?是那些真诚的人,那些不复是动物的人,即哲学家、艺术家和圣人;当他们出现时,通过他们的出现,从不跳跃的自然完成了它唯一的一次跳跃,并且是一次快乐的跳跃,因为它第一回感到自己到达了目的地,亦即这样一个地方,它在这里发现,它无须再想着目标,它已经把生命和生成的游戏玩得尽善尽美。它在这一认识中得以神化,它的面庞上笼罩着被称作“美”的温柔的黄昏倦态。此刻它以这神化的表情所表达的,正是对于存在的伟大解释;而终有一死者所能怀抱的最高愿望便是屏息凝神地倾听这个解释。这里我已经临近那个问题的解答,即是否可能通过经常性的自我活动而同叔本华型的人的伟大理想相联系。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上述新的义务不是单独个人的义务,毋宁说人们藉之而同属于一个有力的团体了,这个团体不是靠外部的形式和法则,而是靠一种基本思想凝聚起来的。这个基本思想就是文化,不过这只是就文化向我们中的每个人提出这一任务而言:在我们中间和我们之外,促进哲学家、艺术家和圣徒的产生,藉此而致力于自然的完成。因为就像自然需要哲学家一样,它也需要艺术家,为了一种形而上的目标,即为了它的真正的自我神化,藉此它终于把自己设立为纯粹的、完成了的形成物,一种它在自己生成的动荡中从未得以清晰地看见的东西——所以也是为了它的自我认识。歌德曾经意味深长地提醒我们,对于自然来说,它的一切尝试有多大效果,全要看艺术家在多大程度上终于猜出了它的结结巴巴的话语,在半途上截住它,替它表达出了它的尝试的真正意图。有一回他如此宣告:“我常常说,并且仍将不断重申,世界争执和人类争执的causa
2023年10月4日
其他

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孤独的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苏格拉底之死欢迎您关注留言哟~精选问答
2023年10月2日
其他

性的羞耻心意味着什么?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周国平说庄子5欢迎您关注留言哟~01两性之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差异是一个明显的事实,否认这种差异是愚蠢的,试图论证在这种差异中哪一性更优秀则是无聊的。正确的做法是把两性的差异本身当作价值,用它来增进共同的幸福。02女性为阴,男性为阳。于是,人们常把敏感、细腻、温柔等阴柔气质归于女性,把豪爽、粗犷、坚毅等阳刚气质归于男性。我怀疑这很可能是受了语言的暗示。事实上,女人也可以是刚强的,男人也可以是温柔的,而只要自然而然,都不失为美。03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性的羞耻心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性的羞耻心不只意味着禁忌和掩饰,它更来自对于差异的敏感、兴奋和好奇。在个体发育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性的羞耻心的萌发是与个人心灵生活的丰富化过程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的。04海涅在一首诗里说:“我要是克制了邪恶的欲念,那真是一件崇高的事情;可是我要是克制不了,我还有一些无比的欢欣。”这个原来的痴情少年现在变得多么玩世不恭啊。你知道相反的情形是什么吗?就是:克制了欲念,感到压抑和吃亏;克制不了,又感到良心不安。一个男人如果不再痴情,他在男女关系上大体上就只有玩世不恭和麻木不仁这两种选择。当然,最佳状态是痴情依旧,因而不生邪念,也无须克制了。05如果你喜欢的一个女人没有选择你,而是选择了另一个男人,你所感到的嫉妒有三种情形:第一,如果你觉得那个情敌比你优秀,嫉妒便伴随着自卑,你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自己的弱点而痛苦。第二,如果你觉得自己与那个情敌不相上下,嫉妒便伴随着委屈,你会强烈地感到自己落入了不公平的境地。第三,如果你觉得那个情敌比你差,嫉妒便伴随着蔑视,你会因为这个女人的鉴赏力而降低对她的评价。06女人对于男人,男人对于女人,都不要轻言看透。你所看透的,至多是某几个男人或某几个女人,他们的缺点别有来源,不该加罪于性别。07有一种无稽之谈,说什么两性之间存在着永恒的斗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的信念与此相反。我相信,男人和女人都最真切地需要对方,只有在和平的联盟中才能缔造共同的幸福。08凡是身心健康的男女,我的意思是说,凡是不用一种不自然的观念来压抑自己的男女,在和异性接触时都会有一种和同性接触所没有的愉快感受,在和某些异性接触时这种感受还会比较强烈,成为特别的好感,这乃是一个基于性别生理差异的必然倾向,这个倾向不会因为一个人已经有了情人或结了婚而完全改变。9我尝自问:大千世界,有许多可爱的女人,生活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坚守着与某一个女人组成的这个小小的家,究竟有什么理由?我给自己一条条列举出来,觉得都不成其为充足理由。我终于明白了:恋家不需要理由。只要你在这个家里感到自由自在,没有压抑感和强迫感,摩擦和烦恼当然免不了,但都能够自然地化解,那么,这就证明你的生活状态是基本对头的,你是适合于过有家的生活的。10夫妇之间,亲子之间,情太深了,怕的不是死,而是永不再聚的失散,以至于真希望有来世或者天国。佛教说诸法因缘生,教导我们看破无常,不要执著。可是,千世万世只能成就一次的佳缘,不管是遇合的,还是修来的,叫人怎么看得破。读者:高昂,网名go
2023年10月1日
其他

恶有恶报最应该这样理解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苦难的意义欢迎您关注留言哟~心灵现实对于理想的实现不能做机械的理解,好像非要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似的。现实不限于物质现实和社会现实,心灵现实也是一种现实。尤其是人生理想,它的实现方式只能是变成心灵现实,即一个美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由之所决定的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除此之外,你还能想象出人生理想的别的实现方式吗?物质理想(譬如产品的极大丰富)和社会理想(譬如消灭阶级)的实现要用外在的可见事实来证明,精神理想的实现方式只能是内在的心灵境界。理想,信仰,真理,爱,善,这些精神价值永远不会以一种看得见的形态存在,它们实现的场所只能是人的内心世界。正是在这无形之域,有的人生活在光明之中,有的人生活在黑暗之中。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心灵也是一种现实,甚至是惟一真实的现实,这个观点可以在佛教对心的论述中找到根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们往往把这里的报应理解得非常实际,似乎善报即世俗的福和乐,恶报即世俗的祸和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善人遭祸受灾或恶人升官发财的事情决不罕见,于是一些人就大惑不解,斥之为谎言,另一些人则为了自我安慰,便把报应的实现推迟到死后。如果把报应理解为世俗性质的苦乐祸福,那么,它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否兑现,实在是很渺茫的。不过,我依然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应该按照一种完全不同的含义来理解。我相信报应就在现世,而真正的报应是:对于好人和恶人来说,由于内在精神品质的不同,即使相同的外在遭遇也具有迥然不同的。善者并不因为他的善而能免受人世之苦难,但能因此使苦难具有一种证实、洗礼、净化的精神价值,就像恶者因其恶而使降临在他们头上的苦难具有一种诅咒、浩劫、毁灭的惩罚性质一样。与此同理,同样的身外之福,例如财产,对善者可以助成知足、慷慨、仁慈的心情,对恶者却是烦恼、绳索和负担。总之,世俗的祸福,在善者都可转化为一种精神价值,在恶者都会成为一种惩罚。善者播下的是精神的种子,收获的也是精神的果实,这就已是善报了。恶者枉活一世,未尝体会过任何一种美好的精神价值,这也已是恶报了。光明并不直接惩罚不接受它的人,拒绝光明,停留在黑暗中,这本身即是惩罚。一切最高的奖励和惩罚都不是外加的,而是行为本身给行为者造成的精神后果。高尚是对高尚者的最高奖励,卑劣是对卑劣者的最大惩罚。上帝的真正宠儿不是那些得到上帝的额外恩赐的人,而是最大限度实现了人性的美好可能性的人。当人性的光华在你的身上闪耀,使你感受到做人的自豪之时,这光华和自豪便已是给你的报酬,你确实会觉得一切外在的遭际并非很重要的了。不管世道如何,世上善良人总归是多数,他们心中最基本的做人准则是任何世风也摧毁不了。这准则是人心中不熄的光明,凡感觉到这光明的人都知道它的珍贵,因为它是人的尊严的来源,倘若它熄灭了,人就不复是人了。世上的确有那样的恶人,心中的光几乎或已经完全熄灭,处世做事不再讲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他们不相信基督教的末日审判之说,也可能逃脱尘世上的法律审判,但是,活着而感受不到一丝一毫做人的光荣,你不能说这不是最严厉的惩罚。光,真理,善,一切美好的价值,它们的存在原不是为了惩罚什么人,而是为了造福于人,使人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光照进人的心,心被精神之光照亮了,人就有了一个灵魂。有的人拒绝光,心始终是黑暗的,活了一世而未尝有灵魂。用不着上帝来另加审判,这本身即已是最可怕的惩罚了。人类的那些最基本的价值,例如正义、自由、和平、爱、诚信,是不能用经验来证明和证伪的。它们本身就是目的,就像高尚和谐的生活本身就值得人类追求一样,因此我们不可用它们会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评价它们,当然更不可用违背它们会造成什么具体的恶果检验它们了。读者:高昂,网名go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李银河:一个女人可不可以爱两个男人?

“有些人(包括审查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并不是认为一个人不应当同时爱上两个人,而仅仅是认为一个女人不应当同时爱上两个男人。”一个女人可不可以爱两个男人?文/李银河很早以前,有过一个电影,叫《周渔的火车》。该片的导演透露了该片难产的苦衷:本来情节设计是女主角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审查时没有通过,结果改成她在不同时段分别爱上这两个男人,片子才通过了审查。时值21世纪,这件事却让我找到了生活在慈禧太后时代的感觉。一个女人没有可能同时爱上两个男人吗?是生理上的不可能?是心理上的不可能?是道德上的不可能?还是没有这个权利?一个男人有没有可能同时爱上两个女人呢?有人争辩说,人在恋爱时有排他性。这是完全可能的。无论生理还是心理,爱情的对象一般来说比较单一。但是,同时爱上两个人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用证伪理论的逻辑,天鹅虽说绝大多数是白色的,但是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天鹅是白色的”这个论断就被证伪了。同理,这世界上几十亿和已经过世的成千上万亿的人当中,只要有一个人有过同时爱上两个人的经历,“一个人不会同时爱上两个人”这一论断就被证伪了。人的个体差异那么大,我不信就没有这样一只同时爱上两个人的“黑天鹅”。说到道德,我总要引用一句哲人的名言:“道德因地理而异。”翻过一道山梁,道德的就变成不道德的,反之亦然。在食人族的部落,吃人并不违反道德。一个人爱上两个人怎么就会不道德呢?她主观上如果没有玩弄或欺骗这两个男人的意思,怎么就会不道德呢?爱只是人的一种感觉,如果一种感觉也会不道德,那也太苛求、太压抑了。这种要求就像要求人不能同时爱上萝卜和白菜一样。虽说一般人都是“萝卜白菜各有各爱”,但是偏偏有一个人萝卜白菜都爱上了,难道她的道德就不如那些只爱一样的高尚了?要是说到权利,那她就更加理直气壮了: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公民,她当然有权利爱上两个人。如果她比较保守,她可以只表达对一个人的爱,而把对另一个人的爱藏在心里;如果她比较前卫,也不妨把对两个人的爱全都表达出来。无论如何,同时爱上两个人的权利她肯定是有的。别人不得干涉,也无法干涉。有些人(包括审查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并不是认为一个人不应当同时爱上两个人,而仅仅是认为一个女人不应当同时爱上两个男人。在纳妾合法的旧时代,中国男人很容易接受一个男人同时爱上两个女人的情况,中国离婚古训“七出”之条中有一条就是不许女人“嫉妒”,如果丈夫纳了妾,元配夫人是不可以“妒”的,一“妒”就要准备被“出”掉。看来,一个男人同时爱上两个、甚至三个、四个人都是“自然”的、“道德”的。可是在那些脑海某个角落打下过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中国男人,一旦看到某个女人居然能同时爱上两个男人,就会感到很受伤,好像这个女人僭越了某种不成文法,大大地不成体统。电影审查zhi度是大力提倡□□□□的时代的遗留物。在那个时代,一部电影的放映要闹到政治局讨论的程度,它的政治倾向、艺术情调、道德标准会引起全国性的大讨论、大批判,当事人有时要弄到判刑坐牢、受行政处分的程度,因此一度造成了全国只有八个戏能通过审查上演的可悲局面。现在,审查的标准放宽了一些,但是问题还是不小,《周渔的火车》就是明证。2013年
2022年10月6日
其他

梁晓声: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以上两句话,是狄更斯小说《双城记》的开篇语。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此不赘述。狄氏将“好”写在前,将“坏”写在后,意味着他首先是在肯定那样一个时代。在此借用一下他的句式来说: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会找乐子的人,生活要有趣得多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爱情的生命与婚姻无关欢迎您关注留言哟~文:爱默生想想看吧!在纽约的街道上,我已经好久没有听到有人吹口哨了!这并不是我一个人有感想。有一天,我去找朋友比尔·亚瑟谈天,他是著名的《展望》杂志的总编。“你是否注意到走在麦迪逊大街上竟没有一个吹口哨的人?”他问我。他是在南部的肯塔基州长大的。他说,他记得他小时候的人比起现在的人会找乐子,生活有趣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你也如此,你该如何把过去的那种想吹口哨的心情找回来,成为你此刻的生活态度呢?你该如何找回内心深处那种自然的、毫不做作的乐趣?我最近听说,有一个有狗的精神科医师,正在进行一项“积极心理”的计划。每次当他要描述自己希望获得的结果时,他都是要谈到他的狗。他说:“每天下班回家,我的狗总是很高兴地来迎接我,又叫又跳,非常高兴。这和我白天在医院里所看到的病人忧伤、沮丧的脸,恰好相反。我的狗知道如何享受生活,这也应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当然我不是建议大家像狗一样到处又跑又跳。我知道有些人如果表露出过分的快乐,会让人感到滑稽。我常常怀疑,这样的人的快乐是装出来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有少数人是发自内心感到高兴的。这便是关键所在。所谓真正的乐趣并不是表面上的,或是随处可见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你是因为你的处境和你所做的事感到无比的幸福。你如果暗中注意这种人,就可以发现他们总是在唱歌或吹口哨。让我重复一次,今天我真的感到快乐,我想我可以说出感到快乐的原因。昨天是个晴朗的星期天,下午我和太太露丝还有小女儿丽莎一起散步。我们在一起很快乐,玩得很开心。我们走过第五大街上的莱特大厦和汉姆博物馆时,丽莎说:“看,多美啊!”丽莎一说,我便抬头看一次。这时,我才真正了解了伟大的建筑以及注入到这个建筑中的人生乐趣。这正是关键所在。当你觉得心情愉快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快乐的神情,同时会欣赏万物,心中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心理学家亨林克博士说,当他看到病人沮丧时,他会要他沿着街道疾走一阵。“快快地走,绕着大街走十圈。”林克博士说,“这样走的话,可以锻炼大脑的活动中心,使你的血液从情绪中心流泻出去;而当你走回来后,你会变得比较理性,而且比较能接受积极思想。”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你能否享受生活有关系。当你精神振奋、心境开阔、容光焕发时,生命便也呈现出新的意义。适量的运动及休息,是心情愉快的必要因素。我读过的一篇文章说:有些科学家最近对他们所谓的“大剂量催眠剂”做过实验。他们让那些易疲倦和上了年纪的人服用这些药物,帮助他们休息。结果发现,这些人的生理功能增强、寿命延长、疾病消失了。当然,他们也焕发了新的活力,找到了生命的乐趣。所以,要获得人生更大的乐趣,首先要感觉正确。而要想使自己的感觉正确,必须要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插图:本文插图原作为个人收藏,想购买相关画作及了解其他更多画作信息,欢迎加入"蓝袜子艺术赏析群"。在"赏析群"里,喜欢艺术的朋友们一起欣赏画作,分享日常,每晚9点还有无底价0元拍卖活动,如果您喜欢艺术,添加下方蓝袜子微信,并回复“入群”,一起过有艺术的生活。加蓝袜子微信哦~今日推荐好书▼点击书封即可下单专享签名本↑内容简介:2020年初,郭红与先生周国平带着儿子叩叩前往美国,探望读大学的女儿啾啾,却因为疫情滞留在美国长岛。在异乡长岛,作者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万物家园,人在其中,尽情感受自然与自我,生活本然的一面也随之浮现。像面对初识的人一样去了解新的居所,像写文章一样寻找三餐的灵感,以艺术家的态度琢磨如何给女儿修剪头发,又像孩子一样贪恋公园里的水仙,想偷挖两棵带回家……郭红用灵动细腻的文字记录了长岛的日常,呈现出生活的热气与诗意。人生充满未知与无奈,但我们都可以专注面对一餐饭、一件事、身边人,安置好自我。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优质文章荐读越是这样做,越会有人爱你你在爱时最孤独抵御诱惑最好的方式是......成熟女性对男人们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致独处的你:能够享受孤独的人拥有很高的精神能量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爱|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拥有这些特质的人,更容易遇到灵魂伴侣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宽容之心有两个方面欢迎您关注留言哟~真爱要素1真正富有人道精神的人,所拥有的不是那种浅薄的仁慈,也不是那种空洞的博爱,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上的丰富。因为丰富,所以能体验一切人间悲欢。也因为丰富,所以对情感的敏锐感应不会流于病态纤巧。他细腻而不柔弱,有力而不冷漠,这是一颗博大至深的心灵。2爱情的质量取决于相爱者的灵魂的质量。真正高质量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富有个性的人之间。3对于灵魂的相知来说,最重要的是两颗灵魂本身的丰富以及由此产生的互相吸引,而决非彼此的熟稔乃至明察秋毫。4爱的给予既不是谦卑的奉献,也不是傲慢的施舍,它是出于内在的丰盈的自然而然的流溢,因而是超越于道德和功利的考虑的。尼采说得好:“凡出于爱心所为,皆与善恶无关。”爱心如同光源,爱者的幸福就在于光照万物。爱心又如同甘泉,爱者的幸福就在于泽被大地。丰盈的爱心使人像神一样博大,所以,《圣经》里说:“神就是爱。”5你说你爱你的妻子,可是,如果你不是把她当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来爱,那么你的爱还是比较有限。你爱她的美丽、温柔、贤惠、聪明,当然都对,但这些品质在别的女人身上也能找到。惟独她的生命,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她,却是在普天下的女人身上也无法重组或再生的,一旦失去,便是不可挽回地失去了。6多么纯粹和热烈的爱,只要是人间的真实的爱,就必然具有人间性,沾染了人间的烟火味。不但亲子之爱,而且一切人间之爱,包括恋人的情爱,佳侣的恩爱,人间性都是必有的性质。如果罗密欧与朱丽叶真能喜结良缘,日久相伴,两人一定也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摩擦。我们都生活在现象之中,都只能通过现象来体悟本质,没有人直接生活在爱的本质之中。如果有谁把自己的生活当作爱的本质展示给人们看,不用说,那肯定是在做秀,而且做得很不高明。7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如果爱妄图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走向反面。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8在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这样一个伴侣,我和她互相视为命根子,真正感到谁也缺不了谁。我自问是一个很有自我的人,能够欣赏孤独、寂寞、独处的妙趣,但我就是不能没有这样一个伴侣,如果没有,孤独、寂寞、独处就会失去妙趣,我会感到自己孤零零地生活在无边的荒漠中。9我曾经无数次地想,在无限时空的一个短暂时间和一个狭小空间,我们一家三口——准确地说,我们这三个灵魂——极其偶然地相遇,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家,相濡以沫,彼此相爱。我无比地爱这个家,爱我的妻子和孩子。可是,和我相遇的完全可能是别的灵魂,我完全可能和别的女人结婚,有别的孩子。那么,在那种情况下,我就会不爱我的家,不爱我的妻子和孩子了吗?当然不是,我仍然会爱。这难道不是说明,这一个实现了的具体的小爱只是无数个可能的小爱的一个代表,进一步说,只是普遍的生命之爱和灵魂之爱的一个代表?我正是首先通过爱我的亲人来爱一切生命和灵魂的。人间若有大爱,就只能首先以小爱的形式存在,只能从小爱中发端和升华。一个人真正从小爱中领悟了爱的实质,他就已经进入到大爱的境界中了。同样,凡是鄙弃小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和大爱无缘,一切爱的姿态和言论都只是表演而已。10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朗读者:高昂,网名go
2022年3月28日
其他

如何做到灵魂无烦恼?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幸福的婚姻为什么稀少欢迎您关注留言哟~问:经济的“矮子”和灵魂的“巨人”(探索者)老是在一个人身上斗争、挣扎、相互拉扯,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既要弯下腰去讨生活(矮子),灵魂(巨人)又要站起来,形成极大反差,有时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哪个?生活在困境中的精神追求者,被金钱“踩在脚下”,一文不值,被视为无能、失败、一无是处…心灵的冲击搏斗痛苦曾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动摇,困惑和迷茫。同时由于经济限制,如同被局限在一个“容器里”困于原地。一个人的价值与成功仅用金钱的多少去衡量,是无能?如何打破这个“容器”,是否还能打破?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果不能打破是不是无能的失败的?周国平:这个朋友,我很佩服你,而且我特别欣赏你,从你的表述里面,我可以知道你是一个很有精神能量的人,我相信人和人之间这种精神能量的大小差别非常大,一个精神能量小的人他不会太多这样的冲突,但是一个精神能量大的人,他很可能会和社会环境,和社会里流行的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冲突,但是我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因为这样的人可能会成为悲剧性的人,但也可能得到成功,那成功就是大成功了。所以真正要说起来,我觉得是,宁可要这种伟大的成功,不要平庸的成功,但是伟大的成功包含着失败的可能,祝你好运吧!问:作为一个四十六七岁,进入职场二十六七年的中年的我,现在却愈来愈厌倦职场生活,虽说薪资待遇相当不错,但我脑子里一直设想着,再坚持三五年,只要具备基本的生活保障所需要的经济能力,希望辞职在家,过简单的乡村自然生活,静静的看看大自然,读读书,偶尔外出旅行一下,太多时间还是喜欢独处。这样一种想法,是不是出于懒惰,不思进取,贪图安逸?还是说比较正常?我很困惑,希望得到周老师的指导,谢谢!周国平:我很欣赏你这种想法,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懒惰,懒惰是什么,懒惰是自己没有生活目标,没有自己的追求,是得过且过混日子,但其实你对生活的价值评判,你生活的那种理想、途径,是很明确的,像这样一种比较简单的乡村生活,一种和自然融合的生活,我觉得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活状态,所以我一点都不认为你不正常,我觉得你很正常。如果我是你的话,如果我真的也是厌倦了这种职场的生活,我也会做这样的选择。问:请问周老师,怎么样才能做到灵魂无烦恼?周国平:这个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的。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快乐主义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给幸福,给快乐下的定义就是身体的无病痛和灵魂的无烦恼。你的问题在于,你说烦恼是无穷无尽的,怎么办?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你不可能做到灵魂的绝对无烦恼,而且如果说灵魂里面没有任何痛苦、冲突、烦恼的话,这个灵魂还是灵魂吗?我就很怀疑了。实际上有烦恼是必然的,但是怎么样让灵魂尽可能摆脱一些可以摆脱的烦恼,这是我们要做的,我想人生的烦恼,或者说灵魂的烦恼,无非是有两类,一类烦恼就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像这样一种烦恼,就是我们不要给自己造成烦恼,这一点其实佛教是很强调的,佛教认为很多烦恼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造成的,用佛教的说法就是贪嗔痴,贪就是过度的欲望,嗔就是负面的情绪,痴就是错误的观念。这是一类烦恼,所以要从根植上去想明白人生的道理,不要给自己造成烦恼。另外一种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烦恼、痛苦,比如说老、病、死,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对于自己无法支配的必然会有的这些痛苦,怎么样超脱一点,你不超脱就会有烦恼,超脱一点,知道这些东西自己没有办法支配,就不要较劲了,无非是这样。但是我强调一点,你想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并不等于就没有烦恼了,大烦恼小烦恼还是会不断的,但是如果你学了哲学,或者你有了宗教的话,起码你就有了一个立足点,你就会去正确的面对这些烦恼,解决这些烦恼。一个女孩子很委屈地告诉我,有一天她在街上遇到一个人,说自己的钱丢了,举目无亲,请求她借给自己100元吃饭,并留下她的手机号,说改天还给她。见到那个人很可怜,本性善良的她就掏了钱,但那人从此杳无音信。后来才明白自己被骗了,她说周老师,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该继续坚持善良还是置之不理?周国平:我们知道,善良的人往往容易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用自己的善良去猜想别人的心肠,善良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轻信,太容易相信别人。当今社会的环境确实很复杂,尤其对孩子和少年来说,是一个比较险恶的环境。所以我想,第一你要坚持善良,不要因为社会的这种复杂、这种冷漠,让自己善良的心也变得冷漠起来,这个情况是很容易发生的。第二你对这个社会环境必须有一个警惕心,你可以相信大多数人在本性上是善良的,但要清楚世界上并不都是善良的人。肯定有一部分人已经变坏了,他们会利用人们的善良,比如你遇到的装作可怜的样子出现,对这种情况要有警惕,否则你还会再次受骗。插图:本文插图原作为个人收藏,想购买相关画作及了解其他更多画作信息,欢迎加入"蓝袜子艺术赏析群"。在"赏析群"里,喜欢艺术的朋友们一起欣赏画作,分享日常,每晚9点还有无底价0元拍卖活动,如果您喜欢艺术,添加下方蓝袜子微信,并回复“入群”,一起过有艺术的生活。加蓝袜子微信哦~优质文章荐读越是这样做,越会有人爱你你在爱时最孤独抵御诱惑最好的方式是......成熟女性对男人们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致独处的你:能够享受孤独的人拥有很高的精神能量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爱|
2022年3月27日
其他

亲密关系中最忌讳的一件事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幸福的婚姻为什么稀少欢迎您关注留言哟~在黑暗中并肩行走人们常常说,人与人之间,尤其相爱的人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此透明,心心相印。史怀泽却在《我的青少年时代》中说,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无权对别人提出这种要求。“不仅存在着肉体上的羞耻,而且还存在着精神上的羞耻,我们应该尊重它。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脱掉它。”如同对于上帝的神秘一样,对于他人灵魂的神秘,我们同样不能像看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那样去阅读和认识,而只能给予爱和信任。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个事实。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读着这些精彩无比的议论,我无言而折服,它们使我瞥见了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深度。凡是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心生活的人,必然会深知一切精神事物的神秘性并对之充满敬畏之情,史怀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看来,一切生命现象都是世界某种神秘的精神本质的显现,由此他提出了敬畏一切生命的主张。在一切生命现象中,尤以人的心灵生活最接近世界的这种精神本质。因而,他认为对于敬畏世界之神秘本质的人来说,“敬畏他人的精神本质”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以互相理解为人际关系的鹄的,其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人的心灵生活的神秘性。按照这一思路,人们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开索取理解。至少在性爱中,索取理解似乎成了一种最正当的行为,而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则成了最严厉的谴责,有时候还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后通牒。另一方面,人们又非常踊跃地要求理解别人,甚至以此名义强迫别人袒露内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绝,便斥以缺乏信任。朗读者:高昂,网名go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你在爱时最孤独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人生应力求两个简单欢迎您关注留言哟~人生因孤独而丰盛1/17你与你的亲人、友人、熟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们在你的周围成长和衰老。可是,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独中成长和衰老的,你的每一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你必须独自承担岁月在你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刻痕。2/17和别人混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类。但解除孤独毕竟只能靠相爱相知的人,其余的人扰乱了孤独,反而使人更感孤独,犹如一种官能,因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3/17学会孤独,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去学会深刻。当然前提是:如果孤独是可以学会的话。4/17心灵的孤独与性格的孤僻是两回事。孤僻属于弱者,孤独属于强者。两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为惧怕受到伤害,后者是因为精神上的超群卓绝。孤独是因为内容独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却并无独特的内容,只是因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发生障碍。5/17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而又不陷于孤独,这怎么可能呢?然而,尽管注定孤独,仍然会感觉到孤独的可怕和难以忍受。上帝给了他一个与众不同的灵魂,却又赋予他与普通人一样的对于人间温暖的需要,这正是悲剧性之所在。6/17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在内在丰盈的衬照下,方见人生的缺憾。反之,不谙孤独也许正意味着内在的贫乏。7/17孤独与创造,孰为因果?也许是互为因果。一个疏于交往的人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人专注于创造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孤魂。8/17孤独者必不合时宜。然而,一切都可以成为时髦,包括孤独。9/17凡人群聚集之处,必有孤独。我怀着我的孤独,离开人群,来到郊外。我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原来,孤独也是一种爱。10/17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当我独自在田野里徘徊时,那些花朵、小草、树木、河流之所以能给我以慰藉,正是因为我隐约预感到,我可能会和另一个同样爱它们的灵魂相遇。11/17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得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如果爱妄图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走向反面。12/17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13/17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个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终归比没有好。至于精神上的幸福,这只能靠你自己——永远如此。只要你心中的那个美好的天地完好无损,那块新大陆常新,就没有人能夺走你的幸福。14/17在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这样一个伴侣,我和她互相视为命根子,真正感到谁也缺不了谁。我自问是一个很有自我的人,能够欣赏孤独、寂寞、独处的妙趣,但我就是不能没有这样一个伴侣,如果没有,孤独、寂寞、独处就会失去妙趣,我会感到自己孤零零地生活在无边的荒漠中。15/17我把我的孤独丢失在路上了。许多热心人围着我,要帮我寻找。我等着他们走开。如果他们不走开,我怎么能找回我的孤独呢?如果找不回我的孤独,我又怎么来见你呢?16/17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17/17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朗读者:高昂,网名go
2021年10月1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不读这类书的人,太过平庸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如果只读我的一本书欢迎您关注留言哟~自己的书单问:您能给我开一个书单吗?您所认为的经典之作。周国平:书单是很难开的,因为读书是个人的精神生活,一定有个人的选择,我喜欢的书未必契合你。当然会有一些基本的经典,比如从源头上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一个观点,世界上有四个最伟大的精神导师,其中三个都诞生在公元前五世纪,就是孔子、苏格拉底、释迦摩尼,另外一个比他们晚五百年,就是耶稣。人类两千多年的精神文化,这四个人是源头。讲到读书,有一点很有意思,这四个导师都不写作,没有留下文字,但是他们的学生或者信徒对他们的言论做了整理,我觉得是一定要读的。这就是孔子的《论语》,柏拉图写的直接反映苏格拉底思想的几篇对话,比如《审判》、《菲多》、《克力同》,一些基本的佛经,比如金刚经、心经、佛祖遗教经,《圣经·新约》中耶稣的言论。我不是基督徒,但是我喜欢看《圣经》,耶稣的很多言论充满人生的智慧。读书不要给自己划界线,这本书是宗教书,那本书是哲学书,第三本书是文学书,不要有这个界线,好书里面都有智慧。问:孔子、释迦摩尼、耶稣、苏格拉底,他们都述而不作,为什么呢?周国平:一个最简单的回答是,因为他们都不是作家。成为作家的前提是对文字之美有特殊的爱好,对于这四位精神导师来说,这种爱好似乎太奢侈了。孔子是吹鼓手,苏格拉底是雕刻匠,耶稣是木匠,释迦摩尼虽然贵为王子,但古印度一个小国的王子和一个地主也差不多。当然,这么说多少带调侃的意思。也许真正的原因是,这四位都是相关精神传统的始祖,即最早的悟道者,当务之急是传道,要招收弟子和信徒,而在书籍稀缺、没有阅读风气的古代,言传身带就是最有效的方式。问:好的作品里有光,自己想说但就是说的没那么清楚。您看的书多,各学科的经典有哪些,哪个大师的好?周国平:“好的作品里有光”,说得好。光来自真理,灵魂是光的传导体。我相信人和人之间是有某种灵魂的亲缘关系的,而读书就是你跨越时空去寻找和辨认那些与你的灵魂有亲缘关系的大师。你的灵魂亲人和你有相同的光谱,读他们的作品,你已经有但模糊的东西变清晰了,你借此而发现了自己,这是读书的最大收获和最大快乐。在这个意义上,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家,西方哲学有蒙田、帕斯卡、休谟、尼采,文学有歌德、托尔斯泰,中国哲学有庄子,文学有李白、苏东坡。历史著作,我最喜欢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和司马迁的《史记》。问:您主张要有比较高的阅读标准,请您推荐几本书。周国平:我一直觉得推荐书是一件难事,因为不存在一个适合每一个人的书单。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个人差异非常大,我喜欢的书你不一定读得进去。真正爱读书的人都知道,读什么书必须自己来选择。你真正爱读书了以后,一定会有你自己的书单,别人的书单对你是不起作用的。首先你要爱读书,按照别人开的书单读书的人一定是不爱读书的人。我只能提醒一点,就是一定要读好书,至于什么样的书对你更合适,这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有了非好书不读这样一个标准以后,你迟早会找到适合于你的书的。共同的是要有高标准,读精神含量、知识含量高的书,不要读平庸的书。如果读不进好书,只读平庸的书,我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你这个人太平庸了。我们不要做平庸的人,起点高才走得远。问:您说书单没有意义,又说读那些平庸的书没有意义,要直接奔向大师。可是,没有书单的话,您怎么鉴定平庸的书,又怎么知道谁是大师?周国平:对,大师是比较出来的,和平庸的书比较,优秀的书就比较出来了,和一般优秀的书比较,大师就比较出来了。我说书单没有意义,是因为这个比较必须你自己来做。可是,你要做比较,还得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从哪里来?所以我说应该先读一批公认的大师的书,把底子打好。否则的话,你把时间都花在读平庸的书上面了,还不知道那是平庸的书。问:有一本书《麦田的守望者》,这本书被西方吹得比较高,但我觉得里面的语言并不怎么高,不能推荐给学生。您认为呢?周国平:我认为塞林格是很棒的作家,他用当时青年人中流行的俗语俚语写小说,使人耳目一新,在美国有开先河的作用。从内容来说,《麦田的守望者》还是有精神含量的,书名本身有一个象征的含义,就是孩子们在麦田上玩,周围是悬崖,他要保护孩子们,不让他们掉下去,这个含义是很正面、很积极的。问:您了解过克里希那穆提吗?他的哲学观点令人毁三观又充满信服力:如真理是无路之国,到达彼岸不需也不能靠任何修炼、体系。读他书二十本,快走火入魔。该否读下去?周国平:坦率地说,我不太喜欢克里希那穆提,我有他的书,曾经试图阅读,但读不下去,感觉中是老生常谈和惊人之语的混合,比较凌乱,缺乏内在的统一。他的思想不是宗教,不是哲学,我弄不清是什么。尼采也反对体系,但是,读尼采的书,你能感受到内在的统一,尼采也常有惊人之语,但你能感受到来历和根据,是从他的总体思想中生长出来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之见,也许是偏见。就你而论,既然已经读了二十本,也就应该打住了。一头扎进某个人的作品中,缺乏横向比较,是容易走火入魔。你说呢?如何寻找和守护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周老师特邀名家,解读五本爱情经典,可以扫描下图中二维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收听~今日好书推荐《人生哲思录》如果你只想读我的一本书,就读这本吧。这本书是我这么多年来的一个哲思精华总集,分为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四大主题,每个大主题下又分若干中级主题和小主题,谈生死、谈人生的苦与乐、谈两性、谈爱与美、谈孤独与艺术等等,逐级分类,条理很清晰。这本书的好处,一个是荟集了我的作品中的所有精华,可谓一网打尽,另一个是分类详尽,脉络清晰,可谓一目了然。你拿在手里,闲时可以随意翻阅,也可以按主题一一检索,方便的很。这本最新版的《人生哲思录》,与之前的版本相比,变动累计修订了8万字,增加了一些我这些年的思考和感悟。👇🏻点击下图,即可购买👇🏻优质文章荐读越是这样做,越会有人爱你如何学习寂寞?这类人生的酒,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成熟女性对男人们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致独处的你:能够享受孤独的人拥有很高的精神能量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爱|
2021年10月1日
其他

抵御诱惑最好的方式是......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正确理解言必信,行必果欢迎您关注留言哟~#01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我把这类享受称作对生命本身的享受。
2021年9月30日
其他

越是这样做,越会有人爱你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读苏东坡欢迎您关注留言哟~对女性说1、对女孩说女孩当然渴望有人爱,但是,你不要把力气使在讨男人欢心上,而要使在让自己可爱上。可爱应该是有内涵的,包括教养、气质、才华等,那样的可爱才有持久的魅力。你要做到即使没有人爱,仍能活得精彩和快乐,而越是这样,就越会有人爱你。你不要把你的青春看作是对一个男人的等待,而要看作是你自己的成长。只要你成长得好,天下有的是男人,到时候就不是他们挑选你,而是你挑选他们了。2、择偶第一要看人品某女倾诉烦恼,她说,某男非常喜欢她,激情洋溢,她因此感到甜蜜,但又极其自我中心,很不尊重她,她因此感到痛苦。她问我:是否应该接受这个男人做丈夫?我的回答是:是否尊重你,乃至是否尊重一切人,反映了人品和教养,是长久起作用的因素,而激情只是短暂起作用的因素。所以,如果你想寻找的是一个可以长久共同生活的人,就要三思。事实上,据我观察,不少女性婚后不幸福,原因就在被一时的激情俘虏,看不清人品的长久作用。3、次好的选择某女难觅精神知己,决心独身。我对她如是说: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个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终归比没有好;至于精神上的丰富和幸福,只能靠你自己,无人能夺走你内心的宝藏。确实有一些女子做了这个选择,找一个疼自己的男人结婚,精神交流虽少,但能和睦相处。这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可以算得上次好。真实的爱情1、亲人,友人,路人,仇人情人为何会分手?我的回答是:因为变不成亲人。当然,变不成亲人,也还可以变成友人,这往往发生在两个通晓人性而又珍惜情谊的人之间。比较可悲的是变成路人,从此不通音讯,曾经的情谊烟消云散,不留痕迹。最坏的是变成仇人,确证了两人或其中一人档次太低,把本应美好的记忆彻底毁掉,反而成了痛苦和耻辱的记忆。夫妻为何会离异?我的回答是:因为没有了亲人的感觉。如果亲人的感觉还在,即使其中一方移情别恋,也一定会万分踌躇,难下离异的决心。相反,如果双方已不是亲人的感觉,而是友人的感觉,离异就会是一个理性的决定。当然,如果双方已成路人甚至仇人,不离异就太荒谬了。2、永远不要怨恨两人因为相爱在一起,不管时间久暂,都是美好的。有朝一日分手了,请不要互相怨恨,而应该感谢对方给了你一段美好的时光。有人说,到头来发现,对方其实并不真爱自己,只是利用和欺骗了自己。我说,即使如此,你也不要怨恨,而应该蔑视。怨恨仍是强烈的感情,人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节省感情,蔑视就是不动感情,不把感情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3、爱是心的能力爱是心的能力,一个人必须有健康的心,才能爱。心的健康,第一是善良,有同情心,冷漠的心没有爱生长的温度;第二是宽广,有包容心,狭窄的心没有爱生长的空间。爱者的首要功夫是修心。你不可只在你所爱的某个具体对象身上下表面的功夫,那样的爱格调太低,气象太小,源泉会枯竭。你要使自己既具备爱的能力,也具备被爱的价值,而如果你所爱的人也如此,你们之间就会有高品质的爱。珍惜和放下1、珍惜和放下人在世间的一切遭遇都是因缘。因缘,就是若干偶然的因素凑到了一起,使你遇上了这个人、这件事。你遇上了某个异性,结亲成家,生儿育女,这也是因缘。倘若琴瑟和谐,儿女姣好,那就是好因缘。好因缘不易得,你当珍惜。但是,是因缘就有变数,你心里同时要能够放下。对一切好因缘都应如此,遇上了,第一要珍惜,第二要能够放下,珍惜是因为它好,放下是因为它只是因缘。2、多情和无情我是多情的,入世很深,顾家,爱妻子和孩子,珍惜友情,渴望自己也被爱,有时陶醉,有时委屈,心在情中颠簸。我也是无情的,随时有出世的心情,和眼前的一切拉开距离,把人间情感视为身外之物,知道自己是虚无中的一个孤独的存在。我的多情和无情并不打架。因为多情,我的无情包含了忧伤,因为无情,我的多情学会了宽容。3、让你的灵魂优秀无论你的爱情是否美满,你都要记住你是一个独立的灵魂。倘若爱情美满,你的灵魂的优秀会使这美满的爱情具备很高的品质。倘若爱情不美满,你的灵魂的优秀会使你的整体生活仍然具备很高的品质。你无法确保你的爱情遭遇幸运,但你始终可以努力让你的灵魂优秀。朗读者:高昂,网名go
2021年9月22日
其他

如何学习寂寞?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想要生活变得简单,请读一读加缪欢迎您关注留言哟~朝霞(节录)周国平译尼采习俗和美——为习俗着想,我们不该对下述事实沉默:在每个一开始就诚心诚意地完全服从它的人身上,攻击器官和防卫器官(肉体的与精神的)都萎缩了,而这即意味着他逐渐变美了!因为每种器官及其相应意向的运用是会使人丑陋并且越来越丑的。所以,老狒狒比小狒狒丑,而雌性小狒狒最酷似人:因而最美。——循此我们就可以推知女人美丽的根源了!同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丰硕成熟。秋天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寒,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于是,由于动作与感觉受到由此及彼和由彼及此的训练,其间有了一种因袭的联想,我们心中便会产生一种相似的情感。在这种理解别人情感的本领方面,我们一生甚有成就,只要我们与人相遇,几乎总在不由自主地练习这种本领:尤其请观察一下女人的面部表情,如何不停地模仿和反映她所感觉到的四周情景,时而颤动,时而闪光。不过,最能说明问题的是音乐,我们在迅速而细致地领悟情感和发生同感方面都是音乐大师。倘若音乐是情感的模仿之模仿,那么,尽管那情感遥远而不确定,音乐仍然常常足以使我们分享这种情感,以致我们毫无来由地悲伤起来,完全象个傻瓜,纯粹因为我们听到了音律,这音律以某种方式使我们想起悲伤者的声音和动作,甚或他的习惯的声音和动作。据说有一个丹麦国王,他因一个歌者的音乐而沉浸在战斗的激情中,一跃而起,杀死了他的朝廷里的五个宫人。当时并无战争,并无敌人,毋宁说一切都相反,可是由情感回溯原因的力量如此强大,足以胜过了眼前印象和理智。然而,这几乎总是音乐的效果(假如它正在发生作用),而且无需举出如此荒诞的事例便可认识这一点:音乐使我们陷入的那种情感状态,几乎永远与我们对眼前实际境况的印象,与明了这实际境况及其原因的理智相矛盾的。我们若问,为何我们对别人情感的模仿会变得如此熟练,那么,答案无疑就是:人,一切造物中最怯懦的造物,由于他那细腻而脆弱的天性,他的怯懦便成了教师,教会他发生同感,迅速领悟别人(以及动物)的情感。在漫长的数千年间,他在一切陌生的和活泼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危险;他如此一瞥,就立刻按照面貌和姿势形成一个印象,认定在这面貌和姿势背后隐藏着凶恶的意图。一切动作和线条都蕴含着意图,人甚至把这种看法应用到了无生命事物的本性上——陷入了幻觉,以为根本没有无生命事物。我相信,在观赏天空、草地、岩石、森林、暴风雨、晨辰、海洋、风景、春色之时,我们称作自然情感的一切,其源盖出于此,——若不是在远古时代,人们按照背后的隐义看待这一切,受到了恐惧的训练,我们现在就不会有对于自然的快感,正像若没有恐惧这理解之教师,我们也不会有对人和动物的快感。所以,快感、惊喜感以及滑稽感都是同感的晚生子,恐惧的小妹妹。——迅速理解的能力——它因此是以迅速伪装的能力为基础的——在骄傲自负的人和民族身上大为削弱,因为他们较少恐惧;相反,种种理解和自我伪装在怯懦的民族中真是如鱼得水,这里也是模仿的艺术和较高的才智的温床。——当我从我在这里主张的这种同感论出发,思考如今正得宠并且被圣化的神秘过程论,按照此论,凭借一种神秘的过程,同情便把两颗灵魂合为一体,一个人便可以直接理解另一个人;当我想到,像叔本华这样明晰的头脑也爱好这种痴人说梦的、毫无价值的玩意儿,这种爱好又传播到了其他明晰或半明晰的头脑中,我就不胜惊诧和怜悯之至了。我们对不可理解的荒唐多么感兴趣!当一个正常人听从他的秘密的知性愿望之时,又多么近于是个疯子!
2021年9月19日
其他

人生在世,有两种幸福

on,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广播电视台职业播音20余年,专注于纪录片解说。听到他更多声音,公众号:声境界,ID:tyreader
2021年9月14日
其他

中年的意义

内容来源:凤凰网读书(ifengbook)《中年的意义》(节选)大卫·班布里基不该这样才对。我应该能抵抗这种趋势。38岁时,面对我将成为中年人的接下来的那十年,虽然我极速冲向那个阶段,但我揶揄它,嘲笑它。甚至对于这个人生阶段的名称(中年),我也感觉很陌生,像是骂人的话,而不是我会经历的真实现象。中年,听起来就像只会影响我们的父母,而不会影响我们的东西。没人告诉我中年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或是可能发生什么事,所以我猜这不过是一场骗局,是一个编出来逼人提早变老的故事。我38岁时觉得自己很年轻,到40岁生日时还是自认为年轻——中年这种陈词滥调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对吧?但我现在42岁了,时光的确呼啸飞逝,我对最近流行的音乐不屑一顾,我挺个啤酒肚,这里痛那里痛。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正在经历中年;除了这个丢脸的事实之外,中年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名词太难定义。一般来说,没办法确定中年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一人生时期是暧昧得烦人,还是明确得恼人?是心智的状态,还是生来就预设好的生命阶段?也许中年开始于我们觉得80岁不再远得恐怖,而是近得吓人的时候。或是我们必须在矛盾之中做出选择的时候——要么接受人生将无可避免地越来越糟,要么就准备不断欺骗自己,事情会变得比以前更美好。最重要的是,我不晓得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害怕中年。如果问医师什么是中年,他们大概会说起更年期。如果问社会学家,他们可能提到空巢期和容忍青少年。如果问经济学家,他会解释生涯高峰、女性二次就业,还有为老年所做的准备。如果问朋友,他可能会告诉你,中年是他看着镜子发现自己变得和父母一模一样的那一刻。可是在这些定义里,哪一种真的能定义中年吗?毕竟,男人没有更年期——至少和女人的更年期不同。而且现在有很多中年人要照顾年幼的子女、成年子女、新伴侣的子女,当然,也可能完全没有子女。此外,许多人的事业巅峰不是发生在中年,而许多母亲早在中年之前就回到职场。简而言之,人们的生活彼此间差异太大,这些常见的定义似乎都无法具体回答我们想解释的现象。中年发福很正常,不是吗?
2021年9月12日
其他

生活中最可怕的痛苦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坦荡面对不义之事欢迎您关注留言哟~#01人皆有与人共享快乐的需要。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快乐的时候,如果这快乐没有人共享,你就会感到一种欠缺。譬如说,你独自享用一顿美餐,无论这美餐多么丰盛,你也会觉得有点凄凉而乏味。如果餐桌旁还坐着你的亲朋好友,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同样,你看到了一种极美丽的景色,如果唯有你一人看到,而且不准你告诉任何人,这不寻常的经历不但不能使你满足,甚至会成为你的内心痛苦。
2021年9月9日
其他

这类人生的酒,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每个人都有那种奇妙的瞬时的感觉,可是大部分人抓不住,日常琐屑生活的潮流把他们冲向前去了,他们来不及、顾不上去回味和体验。有些人抓住了,但不能赋予形式,表达不出来。只有少数人既能抓住,又能赋予形式。
2021年9月8日
其他

你为什么总是不快乐?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物质贫瘠,如何过的幸福?欢迎您关注留言哟~文:克里斯多夫·孟有许多理论谈到我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并进入这具我们称之为人的身体。神话、哲学、宗教和科学,都有各自的解释和逻辑形式,来支持自己的假设,我们可以自由地摒弃某种解释而赞成另外一种。基本底线是:你有着人类的身体,随之而来的是你会有很多做人的体验。无论你的远祖是从树上爬下来的,还是直接就在这个星球上现身的,有证据显示,他们在洞穴中栖身,为了取暖而生火并穿动物皮毛,为了更容易生存而发明工具,并力图让生活过得更舒适些。为什么?因为生而为人,就有大量的不舒服。虽然其他动物都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人类却似乎从未掌握窍门,我们还是继续焦躁不安地前进,从未真正找到那个点,可以让我们说:“咻!总算搞定了!我们现在可以放松了。”身体、情绪,可能还有精神上的不适,似乎是我们命中注定的。人类只要存在,痛苦便是既定事实,至少我们的历史到目前为止都是如此,动物界也一直如此。但随着痛苦而来的,是似乎做人才特有的倾向,其中的两种是:我们倾向于受苦,还倾向于指责某人某事造成了我们的痛苦和受苦。首先,我想简短地界定痛苦和受苦的区别。我对痛苦的定义是:在身体或情绪/感觉的层面上,任何基本形式的不适都是痛苦。受苦是对痛苦的情绪反应,原因是我们拒绝接受不舒服的感觉。受苦是平静接受的反面。当你拒绝不舒服的感觉时,通常你会想到两件事:给为什么会经验这个状态找一个解释:“为什么”后面还暗含了“谁”或“什么”,以及你如何让痛苦停止。理性的头脑是无法跳出因果的界限去思考的。如果你胃痛,那一定是别的东西引起的——也许是你吃了什么。如果你头痛,那最初的起因必定是某种外部事物影响。如果你伤心,肯定是某个事件造成的。即便是DNA,也被视为是身体、情绪或心理倾向的外在发源点,此外还有其他引起痛苦体验的触发点。这样,每当痛苦在我们的觉知中浮现,“它为什么在这里,我如何搞定它?”问这样的问题就成了我们的默认立场。这很好地说明了,在关系中感到诸多不适时,为什么你会责备你的伴侣。你目睹伴侣的行为时,发觉自己不开心,你很可能认为,那个行为一定是你不开心的起因。毕竟,你之前明确告诉了对方你的好恶,但你的伴侣居然还在那里,用你讨厌的方式讲话做事,这不是故意气你吗!这就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你伴侣的行为+你恼火了=这是你伴侣的错!同理,二加二等于四。伴侣停止了那种行为+你感觉好些=瞧瞧,这不就是伴侣的错吗!你刚刚用科学和数学的方式证明了,你的伴侣可能是你不快乐的起因。因为事实很清楚,你愤怒是有道理的,你坚决要求伴侣改变也是有道理的。所以,针对之前提出的问题“它为什么在这里,我如何搞定它”,答案似乎很简单:痛苦在这里,是因为我的伴侣使它在我体内出现,我的伴侣要是道歉,然后改变自己,我的痛苦就解决了。当然,这样的恼火和不适,你过去也感受过,但总是其他人引起的;现在,你的伴侣让你的感受更加深刻,甚至超过了你从孩提时代就有的感受——那时,你的妈妈或爸爸做了什么,让你感觉到自己没人爱、没人要,或者不重要。不过,假使不适感其实不是任何人的错,会怎么样呢?不是你伴侣的错,不是你爸妈的错,也不是政府的错……如果无须责备任何人,因为没人能给他人造成痛苦,会怎么样呢?这我搞不清。如果有人走过来,用锤子敲我的头,怎么办?我得说,是这人让我疼的!如果有人能伤害我的身体,他们为什么就不能伤害我的情绪呢?目前,我们只关注情绪不适。成年——我这一生作为丈夫、父亲、儿子、咨询师,在我的所有关系中——我从未见证过任何人,是我情绪不适的起因。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离谱,可是,万一你经验到痛苦,只是因为你是人,而痛苦是人类旅程的一部分,会怎么样呢?也许,无论旅程有多长,痛苦或许不会全程与你如影相随,但迄今为止,痛苦似乎是所有人的共同之处。我们不仅仅都感到痛苦,事实上,我们感受到的痛苦是一模一样的!也许你对孤独的反应与我不同,也许你用不同的字眼来描述这种感觉,但孤独就是孤独,不是吗?虽然人们通常认为,孤独是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出现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情况是孤独感的实际原因。也许,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感觉这个主题,这有助于我们从强迫症中解放出来,不再玩所谓的指责游戏。作者:克里斯多夫·孟,加拿大心理学家、演说家。选自《亲密关系续篇:无拘无束的关系》
2021年9月7日
其他

最高级的幸福:生命单纯,精神优秀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物质贫瘠,如何过的幸福?欢迎您关注留言哟~什么是幸福问:想问您对幸福的诠释?目的是为了感受到。周国平:幸福是一个大题目,我只能简单地说一下。我认为幸福就是让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有一个好的状态,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精神,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优秀。生命的单纯让你享受到人生那些平凡的幸福,比如健康和平安,爱情、亲情和友情。精神的优秀让你享受到人生那些高层次的幸福,比如阅读、创造和亊业。问:你幸福并快乐吗?周国平:我想把幸福和快乐这两个概念做一个区分。快乐一般是指某个欲望得到满足或者某个愿望得到实现时的情绪状态,与此相对应,痛苦就是指欲望或者愿望遭受挫折时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有快乐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还有既非快乐也非痛苦处于中间状态的时候,我同样如此。和快乐相比,幸福是一个大词汇,人们常常用它来表达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总体评价,就是在总体上对自己的人生是否滿意。如果这样理解,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对于人生的两个重要方面,事业和家庭,我是比较满意的。问:自我和无我之间应该怎么平衡?自己快乐更加重要,还是让别人快乐更加重要呢?周国平:无我是一个佛教的概念,也叫无自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一个不变的永恒的本质,从人来说,就是没有一个不死的灵魂。你把无我理解成利他主义了。自己快乐重要,还是让别人快乐更重要?我觉得最好是把两者统一起来。如果让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感到很痛苦,我想别人是不会快乐的。真正说起来,一个人基础的东西还是自己快乐,我说的自己快乐并不是利己主义,而是说你自己热爱生命,享受生命,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这是一个基础的东西,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一个悲观主义者,一个苦行僧,我想他是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的。问:幸福中也包括一些磨难,是吗?周国平:对,一个人真正幸福并不是说你运气多么好,能得到许多好东西。我觉得真正重要的是对人生的体验丰富,其中必定包括对不幸和苦难的体验,而且你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们。说到底,人生的外部遭遇都会随风飘去,在我看来都是形成内在体验的素材,真正的收获是你的内在体验。问:有命运这回事吗?年龄越大逐渐相信有命运,有人很小就丧母,有人从小吃不饱,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您怎么看?周国平:一个人的外在遭遇,有一些是自己完全不能支配的,我们称之为命运。你说的出身的贫富,亲人的早逝,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家庭,并不能决定他一生的经历,穷人的孩子有出息,富家子弟境况悲惨,这样的事多的是。这就说明,给一生的遭遇算总账,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人自己能够支配的,所谓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就是这个意思。说到底,一个人是不是优秀,比家庭出身重要得多。所以,不妨说,命运包含两种因素,对于自己不可支配的,就认命,对于自己可以支配的,就努力,这才是正确的态度。问:我认为好人不一定幸福。定义一个好人是因为道德上的优秀,属于主观方面,而幸福往往包含外界因素,属于主客观方面,所以做好人是幸福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好人不一定幸福。老师您怎么看?周国平:我同意。第一,道德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一个坏人我们可以说他是不可能幸福的,因为他失去了做人最重要的幸福感,包括光明磊落、自豪、人生意义的体悟等。第二,道德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幸福必须有外在的善作为补充,包括基本的财富、社会的认可、比较好的运气等,有了这些,人生才是完善的。一个好人,一辈子穷困潦倒,你当然不能说他是幸福的。问: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一直做好事的人,突然得癌症,难道就不幸福了吗?得了癌症也坦然接受,心态是积极的、阳光的,就是幸福的。所以,人是可以选择一直幸福的,您觉得对吗?周国平:我基本同意。就人生的总体评价来说,人到最后都是走向死亡,所以不能看最后,应该看死亡之前人生的品质。这是其一。一个心态好的人遇到了不幸,不幸对他的杀伤力会小得多,实际上是减少了在幸福方面的损失。这是其二。问:幸福和不幸福都只是关乎自我的感受,为什么大部分人会去在乎别人的看法,和别人去攀比幸福?周国平:我也觉得奇怪,原因可能有二。第一是不自信,之所以不自信,又是因为对自己缺乏认识,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最适合于自己,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第二是不会独立思考,在价值观的问题上没有确立自己的标准,所以就随大流,去和别人攀比。本文节选自周国平老师新书《人生答案之书》配图:插画师
2021年9月6日
其他

你在困境中最应该拥有的一种智慧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兴趣与事业能够平衡吗?欢迎您关注留言哟~命运与猜谜游戏在史铁生的创作中,命运问题是一贯的主题。这也许和他的经历有关。许多年前,脊髓上那个没来由的小小肿物使他年纪轻轻就成了终身残疾,决定了他一生一世的命运。从那时开始,他就一直在向命运发问。命运之所以成为问题,往往始于突降的苦难。当此之时,人首先感到的是不公平。世上生灵无数,为何这厄运偏偏落在我的头上?别人依然健康,为何我却要残疾?别人依然快乐,为何我却要受苦?在震惊和悲愤之中,问题直逼那主宰一切人之命运的上帝,苦难者誓向上帝讨个说法。然而,上帝之为上帝,就在于他是不需要提出理由的,他为所欲为,用不着给你一个说法。面对上帝的沉默,苦难者也沉默下来了。弱小的个人对于强大的命运,在它到来之前不可预卜,在它到来之时不可抗拒,在它到来之后不可摆脱,那么,除了忍受,还能怎样呢?但史铁生对于命运的态度并不如此消极,他承认自己有宿命的色彩,可是这宿命不是“认命”,而是“知命”,“知命运的力量之强大,而与之对话,领悟它的深意”。抗命不可能,认命又不甘心,“知命”便是在这两难的困境中生出的一种智慧。所谓“知命”,就是跳出一己命运之狭小范围,不再孜孜于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讨个说法,而是把人间整幅变幻的命运之图当作自己的认知对象,以猜测上帝所设的命运之谜为乐事。做一个猜谜者,这是史铁生以及一切智者历尽苦难而终于找到的自救之途。作为猜谜者,个人不再仅仅是苦难的承受者,他同时也成了一个快乐的游戏者,而上帝也由我们命运的神秘主宰变成了我们在这场游戏中的对手和伙伴。曾有一位评论家对史铁生的作品做了一番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断言由瘫痪引起的性自卑是他的全部创作的真正秘密之所在。对于这一番分析,史铁生相当豁达地写了一段话:“只是这些搞心理分析的人太可怕了!我担心这样发展下去人还有什么谜可猜呢?而无谜可猜的世界才真正是一个可怕的世界呢!好在上帝比我们智商高,他将永远提供给我们新谜语,我们一起来做这游戏,世界就恰当了。开开玩笑,否则我说什么呢?老窝已给人家掏了去。”读这段话时,我不由得对史铁生充满敬意,知道他已经上升到了足够的高度,作为一个以上帝为对手和伙伴的大猜谜者,他无须再去计较那些涉及他本人的小谜底的对错。史铁生之走向猜谜,残疾是最初的激因。但是,他没有停留于此。人生困境之形成,身体的残疾既非充分条件,亦非必要条件。凭他的敏于感受和精于思索,即使没有残疾,他也必能发现人生固有的困境,从而成为一个猜谜者。正如他所说,诗人面对的是上帝布下的迷阵,之所以要猜斯芬克司之谜是为了在天定的困境中得救。这使人想起尼采的话:“倘若人不也是诗人,猜谜者,偶然的拯救者,我如何能忍受做人!”猜谜何以就能得救,就能忍受做人了呢?因为它使一个人获得了一种看世界的新的眼光和角度,以一种自由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困境,把困境变成了游戏的场所。通过猜谜游戏,猜谜者与自己的命运、也与一切命运拉开了一个距离,藉此与命运达成了和解。那时候,他不再是一个为自己的不幸而哀叹的伤感角色,也不再是一个站在人生的困境中抗议和嚎叫的悲剧英雄,他已从生命的悲剧走进了宇宙的喜剧之中。这就好比大病之后的复元,在经历了绝望的挣扎之后,他大难不死,竟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上的健康。在史铁生的作品中,我们便能鲜明地感觉到这种精神上的健康,而绝少上述那位评论家所渲染的阴郁心理。那位评论家是从史铁生的身体的残疾推导出他必然会有阴郁心理的,我愿把这看作心理学和逻辑皆不具备哲学资格的一个具体证据。命运的一个最不可思议的特点就是,一方面,它好像是纯粹的偶然性,另一方面,这纯粹的偶然性却成了个人不可违抗的必然性。一个极偶然极微小的差异或变化,很可能会导致天壤之别的不同命运。命运意味着一个人在尘世的全部祸福,对于个人至关重要,却被上帝极其漫不经心、不负责任地决定了。由个人的眼光看,这不能不说是荒谬的。为了驱除荒谬感,我们很容易走入一种思路,便是竭力给自己分配到的这一份命运寻找一个原因,一种解释,例如,倘若遭到了不幸,我们便把这不幸解释成上帝对我们的惩罚(“因果报应”之类)或考验(“天降大任”之类)。在这种宿命论即道德化的解释中,上帝被看作一位公正的法官或英明的首领,他的分配永远是公平合理的或深谋远虑的。通过这样的解释,我们否认了命运的偶然性,从而使它变得似乎合理而易于接受了。这一思路基本上是停留在为一己的命运讨个说法上,并且自以为讨到了,于是感到安心。命运之解释还可以有另一种思路,便是承认命运的偶然性,而不妨揣摩一下上帝在分配人的命运时何以如此漫不经心的缘由。史铁生的《小说三篇》之三《脚本构思》堪称此种揣摩的一个杰作。人生境遇的荒谬原来是根源于上帝自身境遇的荒谬,关于这荒谬的境遇,史铁生提供了一种极其巧妙的说法:上帝是无所不能的,独独不能做梦,因为唯有在愿望不能达到时才有梦可做,而不能做梦却又说明上帝不是无所不能。为了摆脱这个困境,上帝便令万物入梦,藉此而自己也参与了一个如梦的游戏。上帝因全能而无梦,因无梦而苦闷,因苦闷而被逼成了一个艺术家,偶然性便是他的自娱的游戏,是他玩牌之前的洗牌,是他的即兴的演奏,是他为自己编导的永恒的戏剧。这基本上是对世界的一种审美的解释,通过这样的解释,我们在宇宙大戏剧的总体背景上接受了一切偶然性,而不必孜孜于为每一个具体的偶然性寻找一个牵强的解释了。当一个人用这样的审美眼光去看命运变幻之谜时,他自己也必然成了一个艺术家。这时他不会再特别在乎自己分配到了一份什么命运,而是对上帝分配命运的过程格外好奇。他并不去深究上帝给某一角色分配某种命运有何道德的用意,因为他知道上帝不是道德家,上帝如此分配纯属心血来潮。于是令他感兴趣的便是去捕捉上帝在分配命运时的种种动作,尤其是导致此种分配的那些极随意也极关键的动作,并且分析倘若这些动作发生了改变,命运的分配会出现怎样不同的情形,如此等等。他想要把上帝发出的这副牌以及被上帝洗掉的那些牌一一复原,把上帝的游戏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在这研究中获得了一种超越于个人命运的游戏者心态。周国平新书《人生答案之书》读者见面会来了2021年8月29日16:00-18:00
2021年8月28日
其他

最好的母亲往往是平凡的

周国平:2021年8月18日凌晨,我的母亲胡新芳在梦中仙逝,享年104岁。今天,我和家人及亲朋好友在上海为母亲举行送行仪式,以下是我给母亲的送行词。给母亲送行姆妈,亲爱的母亲,今天,您的儿女、晚辈和亲朋好友聚集在这里,为您送行。在您漫长的一生中,您很少离家出行,至多只是从这一个儿女的家,去另一个儿女的家。而现在,您真正是出远门了,踏上了永不归来的遥远的路途。您的离去令我们万分悲痛,但是,您如此高寿,陪伴我们的岁月如此悠长,而您走得如此平静,这又是让我们深感欣慰的。姆妈,您的一生是平凡的。在我的记忆中,当我们兄弟姐妹都还年幼年少的时候,出现在我眼前的始终是一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母亲形象,您总是勤勉而无声地操劳着。我知道,您当然也有过花样年华,有过自己的职业,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您就退职了,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就成了您全部的事业。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容易的事。但是,我们从未听见您谈论其中的辛苦,在您看来,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家里子女多,爸爸每个月把不多的工资交给您,一家的生计安排就落到了您的肩上。您很会安排,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还想方设法要让孩子们高兴。我一直记得,每年中秋,我们家是买不起月饼的,您就一定会自制一批月饼,后来我吃到了各种高档月饼,都远不如您做的香酥可口。我们家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有着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可贵的东西,就是和睦安宁、其乐融融的氛围。无论生活多么清苦,您和爸爸始终相亲相爱,我们从未看见过你们吵架。你们待人友善,邻里关系融洽,从来不东家长西家短。你们为人本分,都是老实人,压根儿不知道世界上有勾心斗角这种事。你们安于节俭过日子,视为理所当然。这种无形的家风,是我们早年最好的家教。爱,善良,老实做人,俭朴,是你们留给我们的最宝贵遗产。岁月飞逝,转眼间,我们周家已是祖孙四代,您的儿女这一代也垂垂老矣。爸爸离开得早,围绕着您,这个大家庭依然其乐融融。姆妈,您有一个多么值得骄傲的晚年。您生性安静,不生是非,您的周围是一片祥和的气氛。您身体健康,无病无痛,几十年不去医院,一点儿不让儿女操心。百岁生日宴那天,合家欢聚,您吃得那么开心,笑得那么灿烂。近两年您的身体明显衰弱了,但仍然不生病,能吃能睡,而最后,您是在睡梦中安详离世的。中国语言中有一些描述生命完满终结的词,用在您身上恰如其分。您真正是无疾而终,真正是寿终正寝,真正是仙逝。姆妈,您真的很了不起,这是上天给您的福分,也是您给儿孙辈的福分。我相信,您一定是去了一个美好的仙境,在那里,您已然与爸爸团聚。姆妈,亲爱的母亲,安息吧。2000年,我曾为母亲写过一篇文章,那时候母亲八十三岁。用什么报答母爱母亲八十三岁了,依然一头乌发,身板挺直,步伐健稳,人都说看上去也就七十来岁。父亲去世已满十年,自那以后,她时常离开上海的家,到北京居住一些日子。不过,母亲不是住在我这里,而是住在我妹妹那里。住在我这里,她一定会觉得寂寞,因为她只能看见这个儿子整日坐在书本或电脑前,难得有一点别的动静。母亲也是安静的性格,但终归需要有人跟她唠唠家常,我偏是最不善此道,每每大而化之,不能使她满足。母亲节即将来临,《家庭博览》杂志向我约稿,我便想到为她写一点文字,假如她读到了,就算是我痛改前非,认真地跟她唠了一回家常罢。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一生平平淡淡,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当然,这个印象不完全准确,在家务中老去的她也曾有过如花的少女时代。很久以前,我在一本家庭像册里看见过她早年的照片,秀发玉容,一派清纯。她出生在上海一个职员的家里,家景小康,住在钱家塘,即后来的陕西路一带,是旧上海一个比较富裕的街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母亲还年轻,喜欢对我们追忆钱家塘的日子。她当年与同街区的一些女友结为姐妹,姐妹中有一人日后成了电影明星,像册里有好几张这位周曼华小姐亲笔签名的明星照。看着照片上的这个漂亮女人,少年的我暗自激动,仿佛隐约感觉到了母亲从前的青春梦想。曾几何时,那本家庭像册失落了,母亲也不再提起钱家塘的日子。在我眼里,母亲作为家庭主妇的定位习惯成自然,无可置疑。她也许是一个有些偏心的母亲,喜欢带我上街,买某一样小食品让我单独享用,叮嘱我不要告诉别的子女。可是,渐渐长大的儿子身上忽然发生了一种变化,不肯和她一同上街了,即使上街也偏要离她一小截距离,不让人看出母子关系。那大约是青春期的心理逆反现象,但当时却惹得她十分伤心,多次责备我看不起她。再往后,这些小插曲也在岁月中淡漠了,唯一不变的是一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母亲形象。后来,我到北京上大学,然后去广西工作,然后考研究生重返北京,远离了上海的家,与母亲见面少了,在我脑中定格的始终是这个形象。最近十年来,因为母亲时常来北京居住,我与她见面又多了。当然,已入耄耋之年的她早就无须围着锅台转了,她的孩子们也都已经有了一把年纪。望着她皱纹密布的面庞,有时候我会心中一惊,吃惊她一生的行状过于简单。她结婚前是有职业的,自从有了第一个孩子,便退职回家,把五个孩子拉扯大成了她一生的全部事业。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作为由她拉扯大的儿子,我很想做一些能够使她欣慰的事,也算一种报答。她知道我写书,有点小名气,但从未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直到不久前,我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当我的女儿在她面前活泼地戏耍时,我才看见她笑得格外欢。自那以后,她的心情一直很好。我知道,她不只是喜欢小生命,也是庆幸她的儿子终于获得了天伦之乐。在她看来,这是比写书和出名重要得多的。母亲毕竟是母亲,她当然是对的。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母亲往往比儿子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倘若普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平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平就有了保障。写于2000年2月
2021年8月22日
其他

如何优雅地分手?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灵魂沟通的前提是共享沉默欢迎您关注留言哟~文:萨古鲁你需要明白,此刻,你所说的“我自己”就是一个巨大的记忆体。你的身体呈现为这个样子,仅仅是因为它所携带的基因记忆。
2021年7月20日
其他

一段关系是否有安全感,源自这几个方面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职业和兴趣分离是常态欢迎您关注留言哟~一段关系是否有安全感,来源自这几个方面1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2在精神的、形而上的层面上,爱情是为自己的孤独寻找一个守护者。在世俗的、形而下的层面上,爱情又是由性欲发动的对异性的爱慕。现实中的爱情是这两种冲动的混合,表现为在异性世界里寻找那个守护者。在异性世界里寻找是必然的,找到谁则是偶然的。当一个人不只是把另一个人作为一个异性来爱慕,而且认定她(他)就是那个守护者之时,这就已经是爱情而不仅仅是情欲了。爱情与情欲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包含了这一至关重要的认定。3爱情既是在异性世界中的探险,带来发现的惊喜,也是在某一异性身边的定居,带来家园的安宁。但探险不是猎奇,定居也不是占有。毋宁说,好的爱情是双方以自由为最高赠礼的洒脱,以及决不滥用这一份自由的珍惜。4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如果爱妄图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走向反面。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5从茫茫宇宙的角度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爱的理由。人人都是孤儿,所以人人都渴望有人爱,都想要有人疼。我们并非只在年幼时需要来自父母的疼爱,即使在年长时从爱侣那里,年老时从晚辈那里,孤儿寻找父母的隐秘渴望都始终伴随着我们,我们仍然期待着父母式的疼爱。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到与我们一起暂时居住在这颗星球上的任何人,包括我们的亲人,都是宇宙中的孤儿,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大悲悯,由此而生出一种博大的爱心。我相信,爱心最深厚的基础是在这种大悲悯之中,而不是在别的地方。譬如说性爱,当然是离不开性欲的冲动或旨趣的相投的,但是,假如你没有那种把你的爱侣当做一个孤儿来疼爱的心情,我敢断定你的爱情还是比较自私的。6交往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它是马丁·布伯所说的那种“我与你”的相遇,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7以大爱之心珍惜人生中一切美好的相遇,珍惜已经得到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在每一个小爱中实现大爱的境界。8看两人是否相爱,一个可靠尺度是看他们是否互相玩味和欣赏。两个相爱者之间必定是常常互相玩味的,而且是不由自主地要玩,越玩越觉得有味。如果有一天觉得索然无味,毫无玩兴,爱就荡然无存了。9
2021年7月14日
其他

杨绛: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

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那么,这个由造化小儿操纵的人世,这个累我们受委屈、受苦难的人世就是必要的了。为什么有必要呢?有一个明显的理由。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
2021年6月19日
其他

致独处的你:能够享受孤独的人拥有很高的精神能量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寻找对的人可能出错欢迎您关注留言哟~孤独中的痛和快乐问:常说人的本质是孤独的,那么人在孤独中如何感受幸福?周国平:人的本质既是孤独的又是合群的。孤独这个概念,可以有三种理解。一种是形而上层面的孤独,就是说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是没有根据的,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是谁。在无限的时空里,人的存在很渺小,因此感到孤独。我觉得这种孤独只能去面对,不要逃避,这正是一个人哲学意识觉醒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变得深刻。另一种是精神层面的孤独,就是你比较优秀,走得比较高,不被人理解。我觉得作为一个优秀者,这种孤独理应承受,其中有一种自我肯定和自信。这两种孤独,无论深刻还是优秀,都会让你痛并快乐。还有一种是普通的孤独,就是缺乏人间的温暖,这种孤独无幸福可言,是人的合群天性没有得到满足,只能靠实际的爱情、亲情、友情来解除。问:您如何理解灵魂深处的孤独?周国平:一个人的灵魂只要足够深刻,就会发现那藏在灵魂深处的东西就是孤独。你会发现,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限的,你面对的是无限的虚空。这是一种大孤独感。当一个人经历重大苦难的时候,这种大孤独感就会突现出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死亡,每一个人只能自己去面对和承受死亡,在这个时候,父母、儿女都帮不了你。就此而言,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问:我向来认为潜意识中孤独的素养是高贵的,而刻意求孤独却是无比贫贱,但我想问它依旧是潜意识的产物吗?周国平:孤独感可以是潜意识中的,也可以是自己意识到的,但这与高贵与否无关。真正要问的是它是否真实。有的人是会扮演孤独的,在别人面前扮演,显示曲高和寡,是做作;在自己面前扮演,享受顾影自怜,也是做作。真实的孤独感绝不会贴上高贵的标签,所感到的是忧伤乃至绝望。问:喜欢独处的人与浮躁的虚华世界格格不入,年轻人这样有希望吗?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配偶?周国平:其实我也是一个性格内向、喜欢独处的人。我一直认为,性格没有好坏,好坏在于使用,要用好自己的性格。比如说,性格内向,不爱交往,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和思考,让自己朝内在丰富和深刻的方向发展。说到底,年轻人今后有没有希望,不是取决于性格,而是取决于实力。至于如何选择适合于你的配偶,我觉得最好是活泼而有内涵,活泼可以和你互补,有内涵则能够理解和欣赏你。当然,能不能找到这样的人,就要碰运气了。问: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应该都会存在一些迷茫与感受到孤独,面对这些迷茫与孤独,您是怎样看待和解决的?周国平:是的,迷茫和孤独是人生不同时期必然会有的情绪感受,分两种情形。一种是形而下的,由具体的情境造成,比如因为事业方向的不确定而感到迷茫,因为缺少人间的爱和友情而感到孤独。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境遇的改变,这种迷茫和孤独应该能逐渐解除。另一种是形而上的,发生时往往似乎没有来由,实质上是因为突然发现了人生的无意义和人生总体目标的缺如而感到迷茫,因为突然感觉到自己在茫茫宇宙中的生存没有根据而感到孤独。我本人认为,这种时刻是思考人生的重要契机,要抓住这个契机,它会带你进入哲学和宗教,使你变得深刻。问:您说“孤独源于爱”,我不同意,我觉得孤独源于无聊。周国平:无聊和孤独是两码事。孤独是内心有很强烈的精神能量,没有地方去施展,积压在心里,没有接受者。不管是通过爱情还是写作来接受,反正这种能量是需要有人接受的,需要把它释放出去,如果没有人去接受它,这个时候你感到的就是孤独。无聊是你内在的精神能量比较微弱,你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干什么你都没有兴趣,这个时候你就无聊了。爱也是一种精神能量,如果这种能量充足但无人接受,你就会感到孤独,所以我说“孤独源于爱”。问:我今天早起来这里听讲座,和我同住一屋的人都在睡觉,头天晚上玩到两点才回来,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当我坐在这里的时候,虽然周围都是陌生人,一个都不认识,但是我感觉到我并不孤独,反而很幸福。我想问您,幸福和孤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周国平:这充分说明孤独是一种属于灵魂的感受,和灵魂迥异的熟人在一起也会感到孤独,和灵魂相通的陌生人在一起也会感到不孤独,反而感到幸福。这是一种情况,是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的灵魂的感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灵魂的感受。在我的词汇里,孤独是一个褒义词,是一个美丽的词。一个人在人群中可能感到孤独,在独处的时候却可能感到充实。如果你有丰富的内心生活,你在独处时会感到充实,会觉得孤独是一种享受。一个人能够享受孤独,我认为这是很高的层次,很多人所谓感到孤独其实不是孤独,而是孤单,甚至是无聊,一个人呆着就觉得无聊,所以要赶快逃跑,赶紧去找别人。周国平老师招收亲授弟子啦这些年,不断有人表示,想要跟周国平老师近距离学习。经慎重思考,他终于同意招收“弟子”了。多年以来,他从未高踞象牙塔中,相反,一直在讲着每个人都听得懂的哲学。他的思想,始于困惑,走向通透,他是从爱和痛苦中走出来的哲学家。他把哲学和智慧,融进了人间烟火,深受读者喜爱。这是周国平老师第一次招收“亲授弟子”,设有报名、面试、录取三个环节,宁缺毋滥,名额有限。有缘的朋友请咨询美树老师。(注:下图二维码即美树老师微信)今日推荐书籍《幸福之路》周老师重磅推荐~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幸福之路》+《哲学问题》套装
2021年6月19日
其他

叔本华:人们在匆忙中爱,却在悠闲时憎恨

人类每一种完美,都与一种本身势将形成的缺点联在一起,但是,如果我们说每一缺点都与某种完美联在一起,也是对的。因此,我们时常发现,如果我们对某人发生误解,那是因为当我们开始认识他时,把他的缺点和与这些缺点联在一起的完美混在一起。我们似乎觉得谨慎小心的人是懦夫;节俭的人是守财奴;浪费者是慷慨大方;粗鲁者是直爽诚恳;而鲁莽者是带着非常自信而工作的人,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凡是活在人类世界中的人,都会一再地感觉到,道德的低落和心智的无能,是彼此密切相关的,好像是从一个地方产生出来似的。不过,我已经详细地告诉过大家,情形并非如此。为什么看来如此,那只是由于一个事实,即我们时常发现两者在一起,而环境也需要我们拿两者之一的经常出现来加以解释,因此,我们很容易看到,两者不得不出现在一起。同时,我们不要否认,两者彼此互利。一个没有智慧的人,易于表示出自己的不义、卑鄙和恶毒,可是,一个聪明的人,则知道如何掩饰这些性质。相反的,内心的邪恶是如何地常常使人看不到真理,看不到自己智慧所把握的真理!然而,任何人都不应说大话,正如每个人,甚至最伟大的天才,在某一知识范围内,都有其非常确定的限度。因而与本质上邪恶而愚笨的人类大众本源相同,同样,每个人,在本性上,也都有某种绝对邪恶的一面。即使最好的性格,不,即使最高尚的性格,有时候,也会因隔离的堕落腐败的特性而使我们感到吃惊,好像它和人类是密切相关似的。而且残酷——就是要在那种情形下发现的。因为,正由于他身上具有这种东西,具有这种邪恶原则,他才必然地成为人。基于同样理由,一般世界,也是我对它的明白反映所表现出来的情形。但是,尽管如此,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许多人在看到别人和自己的实际情形一样时,会觉得可怕。为道德上某种邪恶心理,不但要使他所喜爱者看透一切遮盖物,而且要揭去伪装、欺骗、虚伪、借口、虚假和诈欺的面幕,这面幕是遍布在一切事物之上的!要显示出这世界的真正坦诚是多么地少!而在一切道德的外衣后面,在最内在的深处,是如何地常常隐藏着不义邪恶!正因为这个理由,才使许多好人与禽兽为伍。因为,如果没有狗类可以让人类毫无不信地看着它们忠诚的脸面,一个人怎能摆脱人类无穷的假装、虚伪和恶毒呢?因为,我们文明世界除了一大伪装以外,还有什么东西呢?在文明世界里,你可以遇到武士、僧侣、士兵、学问家、律师、传教士、哲学家以及其他各种各样人物,但是,他们并非真正像他们所伪装的那样;他们只是我们的假面具,通常,在这些假面具之后,都是些赚钱的人。我想,有人戴上法律的面具,只便于自己可以给另一人一顿痛殴,另一个人则以同样意向选择爱国者的假面具和大众福利的假面具,第三个人则选择宗教或教义为假面具。人们往往戴上哲学甚或慈善事业及其他种种名义的假面具,来追求各种目的。女人的选择范围比较小,通常,她们是利用道德、谦恭和家庭生活的假面具。因此,有很多一般性的假面具,未带任何特殊。我们到处可以看到这种面具,在这种面具中,人们所喜欢的是正直的行为、诚实、礼貌、真挚的同情心和微笑的友谊。我已经说过,通常,所有这些面具,只是某些工商业或投机买卖的伪装。在这方面,只有商人才形成坦诚阶级。他们是惟一把自己本来面目表露出来的人,所以,他们来来去去,根本没有任何面具,因而社会地位也低。一个人在一生中应该及早知道,自己所处的世界原是一个伪装的世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不会了解和忍受许多事情,甚至对这些事情完全感到迷惑。这就是“邪恶”所喜欢的东西,在同样职业的那些人手中,甚至最珍贵和最伟大的东西也受到忽视,对真理和伟大能力的憎恨、学者们在自己领域内的无知、真正货物几乎经常受到轻视只成为特殊需要。所以,即使年轻人,也应该及早告诉他,使他知道,在这个伪装的世界里,苹果是腊制的、鲜花是丝制的、鱼是纸板制的,一切东西——是的,一切东西——都是玩具和没有价值之物,他可能看到的两个从事交易的人,一个拿假货来卖,而另一个用伪钞来付价款。在我们本性中的无限自私以外,每个人心胸中多少都有一些憎恨、愤怒、忌妒、怨恨和恶毒积在一起,就像毒蛇牙齿上的毒液一样,并且,只等待发泄自己的机会,然后,像不受羁束的魔鬼一样,咆哮狂怒。如果一个人没有大机会逃避,最后他会利用最小机会之助,并且借想像力使最小的机会渐渐成为大机会。因为,不管它多么小,都足以引起他的愤怒。然后,他会尽其所能地把它扩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这种情形,这里,这种突然的爆发,在“对某件事上发泄自己的烦恼”的名义下,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也许看到了,如果这种突然的爆发没有遇阻碍,那么,爆发的主体,一定会感到对它们比较好些。所谓发怒并非没有快乐,这是一个真理,甚至亚里士多德也描写这个真理,亚里士多德并从荷马书中引出一段话,荷马告诉我们,发怒比蜜糖还要甜。但是,不仅在发怒中如此——在憎恨中也是如此,憎恶与发怒的关系,就像慢性病与急性病间的关系,一个人可以恣意憎恨而获得最大的快乐:既然憎恨是最久的快乐,人们在匆忙中爱,却在悠闲时憎恨。人们不满意这种说法,因为他们觉得这击中了他们的要害,但高宾诺的说法是很对的,因为人是惟一使别人遭受痛苦而不带其他目的的动物,人使别人痛苦,没有旁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别人痛苦。其他动物,除了满足自己饥饿或在悍斗中以外,决不会如此的。如果有人说,老虎杀死的比吃掉的多,那么,我们可以说,老虎杀死它的牺牲者,只是为了吃它,如果它不能吃它,没有一个动物,只为折磨而折磨另一动物,但人却如此,正是这种情形,构成人类性格中的残忍特质,这种残忍特质比纯粹兽性更坏。我曾经在广泛意义下说到过这个问题,但是,甚至在微小事物上,这种情形也是很明显,每个读者都有机会看到这种情形。例如,如果两条小狗在一起玩耍——看到这种情形是多么令人愉快,多么可爱——如果有个三四岁的小孩加入它们,小孩一定会用鞭子或棍子打它们,因此,即使在那种小小年纪,就表现出自己是喜欢嘲弄别人,喜欢使用诡计,这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可以归溯于同一来源。例如,如果一个人表示讨厌别人的打扰或其他小小的不便,不会有人因这种表示就不带来骚扰或不便的。一个人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对任何微小的不幸灾祸表示憎恶。相反的,在另一方面,他也应小心,不要对任何琐事表示喜乐,因为,如果他这样做,人们的行为就像狱卒一样,当狱卒发现囚犯辛辛苦苦驯服一只蜘蛛.而以看着它来取乐时,立刻把它踏在脚底下。这就是为什么所有动物都害怕看到人类甚至害怕看到人类足迹的理由!并不是它们的本能欺骗它们,因为,只有人类才打猎,打猎对他没有什么用,不过也没有什么害。因此,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内心都藏有一头野兽,只等待机会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或者说,如果别人对他有所妨碍的话,还要杀害别人。一切战争和战斗欲望,都是由此而来。如果要减轻这种趋势并在某种程度以内对它加以控制的话,便要充分地运用智慧。如果高兴的话,可以称此为人性的根本邪恶。不过,我认为,人生不断痛苦地煎熬,想在别人身上产生痛苦以减轻自己痛苦的,就是生活意志。但是,在这种方式之下,一个人便渐渐在自己身上显出真正的残忍和恶毒。我们也可以说,根据康德的看法,物质只通过扩展和收缩两种对立势力而存在,同样,人类社会也只通过憎恨、愤怒和恐惧等对立势力而存在。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有一个时候,本性的恶毒,会使我们从事谋杀行为,如果不会带来太大恐惧的话。并且,如果愤怒不是早已存在于他心中,那么这种恐惧会使一个人成为孩子们取笑的对象。但是,人性中最坏的特点是对别人的不幸遭遇幸灾乐祸,这是一种非常接近残忍的感情,也是从残忍中产生出来的。说真的,只是从实际中产生的理论。一般看来,关于这点,我们可以说,它占住了本为怜悯应占的地位——怜悯是这种感情的反面,也是所有真正正义和慈悲的根源。END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超优质的读书号【正反读书】这里有大家思想、热点评论还有不定期的赠书活动哟~有趣的灵魂在等你长按扫码关注杭州女子失踪案:与人相守,要看一个人的品行最低处周国平: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毛姆:恋爱时,人们应该控制交往次数商务合作请联系:阿树(zhidao8782)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爱|
2021年6月17日
其他

男人身上最令人反感的特质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只有亲身经才能知道爱情是什么?欢迎您关注留言哟做什么样的男人?做什么样的男人?我从来不考虑这种问题。我心目中从来没有一个指导和规范我的所谓男子汉形象。我只做我自己。我爱写作,我只考虑怎样好好写我想写的作品。我爱女人,我只考虑怎样好好爱那一个与我共命运的好女人。这便是我作为男人所考虑的全部问题。好男人是可以有非常不同的个性和形象的。如果一定要我提出一个标准,那么,我只能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人生、包括对爱情有一种根本的严肃性。海涅在一首诗里说:“我要是克制了邪恶的欲念,那真是一件崇高的事情;可是我要是克制不了,我还有一些无比的欢欣。”这个原来的痴情少年后来变得多么玩世不恭啊。你知道相反的情形是什么吗?就是:克制了欲念,感到压抑和吃亏;克制不了,又感到良心不安。一个男人如果不再痴情,他在男女关系上大体上就只有玩世不恭和麻木不仁这两种选择。本质的男人我不善谈男人,正因为我是男人。男人的兴趣和观察总是放在女人身上的。男人不由自主地把女人当作一个性别来评价,他从某个女人那里吃了甜头或苦头,就会迅速上升到抽象的层面,说女性多么可爱或多么可恶。相反,如果他欣赏或者痛恨某个男人,他往往能够个别地对待,一般不会因此对男性这一性别下论断。男人谈男人还有一种尴尬。如果他赞美男人,当然有自诩之嫌。如果他攻击男人呢,嫌疑就更大了,难道他不会是通过攻击除他之外的一切男人来抬高自己,并且向女人献媚邀宠吗?所以,我知道自己是在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为了对付这个难题,我不得不耍一点儿苏格拉底式的小手腕,间接地来接近目标。男人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如果直接问这个问题,也许不易回答。可是,我常常听见人们这样议论他们看不起的男人:“某某真不像一个男人!”可见人们对于男人应该怎样是有一个概念的,而问题的答案也就在其中了。什么样的男人会遭人如此小瞧呢?一般有这样一些特点,例如窝囊、怯懦、琐碎。一个窝囊的男人,活在世上一事无成,一个怯懦的男人,面对危难惊慌失措,一个琐碎的男人,眼中尽是鸡毛蒜皮,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无论男人女人见了都会觉得他真不像一个男人。现在答案清楚了。看来,男人应该不窝囊,有奋斗的精神和自立的能力,不怯懦,有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勇气,不琐碎,有开阔的胸怀和眼光。进取,坚毅,大度,这才像一个男人。无论男人女人都会同意这个结论。女人愿意嫁这样的男人,因为这样的男人能够承担责任,靠得住,让她心里踏实。男人愿意和这样的男人来往,因为和这样的男人打交道比较痛快,不婆婆妈妈。我是否同意这个结论呢?当然同意。我也认为,男人身上应该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他能够承受人生的压力和挑战,坚定地站立在世界上属于他的那个位置上。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就此而言,男人身上的这种力量正是人生的本质所要求于男人的。因此,我把这种力量看做与人生的本质相对应的男人的本质,而把拥有这种力量的男人称作本质的男人。当我们接触这样的男人时,我们确实会感到接触到了某种本质的东西,不虚不假,实实在在。女人当然也可以是很有力量的,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并不要求女人一定如此。不妨说,女人更加具有现象的特征,她善于给人生营造一种美丽、轻松、快乐的外表。我不认为这样说是对女人的贬低,如果人生的本质直露无遗,而不是展现为丰富多彩的现象,人生未免太可怕也太单调了。最后我要补充一点:看一个男人是否有力量,不能只看外在的表现。真正的力量是不张扬的。有与世无争的进取,内在的坚毅,质朴无华的大度。同样,也有外强中干的成功人士,色厉内荏的呼风唤雨之辈,铢两必较的慈善家。不过,鉴别并非难事,只要不被虚荣蒙蔽眼睛,很少有女人会上那种虚张声势的男人的当。商务合作请联系:阿树(zhidao8782)邮箱:guohong0045@139.com朗读者:高昂,网名go
2021年5月12日
其他

成为这两种人便不会陷入琐屑的烦恼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只有亲身经才能知道爱情是什么?欢迎您关注留言哟精神现象01偏才或有强的感情,或有强的理智,或有强的意志。全才三者俱强,因而要忍受最强烈的内部冲突,但也因此有最深刻的体验和最高的成就。最强的本能受到最深的潜抑,从而有最耀眼的升华。例如歌德。02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世界美好的开端:性本能成熟的时刻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回答一个青年人的问题欢迎您关注留言哟两性关系与人性柏拉图是古希腊最大的哲学家,也是最早从哲学上去分析爱情的一个哲学家。他有一篇对话叫做《会饮》,在这本书里面,他并没有否认爱情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有肉欲的方面,有身体的方面;另一方面有精神的方面。当然,他认为精神方面是更崇高的,爱情的目标应该是从肉欲的爱、身体的爱上升到精神的爱,但是他不否认有肉欲的爱,只是认为不应停留在肉欲的爱。爱情包含性欲,但比性欲多,那多出的部分就是爱情的特殊本质,那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如果说爱情的第一步是生理需要的话,第二步就是审美情感。从生理需要来说,性欲是指向整个异性世界的,没有特定的对象,在理论上无论哪一个异性都可以满足你的这种需要。可是,实际上你必有选择,你会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异性特别感兴趣,觉得他或她有魅力。也就是说,他或她使你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美感。在这个时候,性吸引就由生理层面进入了心理层面,生理需要上升成了审美情感。这种审美的情感,我觉得是很可贵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在青春期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仿佛突然有一个世界打开了,在你面前出现了一个美妙的异性世界。在那个时候,你会开始注意异性的美,女孩子注意哪个男孩子多么帅,男孩子注意哪个女孩子多么靓,互相开始被吸引,对异性的美非常敏感了。而在这个时候,你的心里面真是会发生一个变化,真觉得世界太美好了,生活太美好了,人生对你充满了诱惑力。正是在性本能开始成熟的时候,会伴随着这种强烈的美感。对于这种情况,就在我刚才提到的柏拉图的《会饮》中,苏格拉底有一个解释,他说这叫做“在美中孕育”。意思是说,性本能是自然之道,为了传宗接代,但是你不会随便找一个人干这件事,只要办得到,你一定要找一个你看得顺眼的人、你觉得美的人干这件事,你要让这件事具有美感。当然,这么多的异性,你不会觉得个个都是美人,这个范围已经比性欲的可能对象大大缩小了。不过,你眼中也不会只有一个美人,你看得顺眼、愿意与之干这件事的人完全可能不止一个,这个范围还是比爱情要大,究竟大多少就是因人而异的了。也就是说,某个异性使你产生了美感,对你有了吸引力,这还不等于你已经爱上了他。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主客观的限制,你也就是审美一下罢了,未必能走到爱情这一步。但是,我相信审美是必要的一步,在多数情况下,爱情是从审美开始的。如果看着都不顺眼,不“来电”,很难想象以后会爱上那个人。从审美情感再朝前发展,下一步就到了我称之为道德情感的阶段。我所说的道德情感是广义的,不是指我们通常说的道德品质之类,而是指一种精神上的认同和默契。在彼此产生好感或者说美感之后,随着了解的加深,双方互相之间,或者一方对另一方,可能觉得这个人不过如此,甚至感到很大的失望,那么感情就不会朝前发展。也可能会热烈一段时间,但因为缺乏精神一致的基础,比如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有很大差异,最终仍是分手。能够发展成真正的爱情的,一定是在心灵层面上也相知相爱,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从欣赏美的形体上升到了欣赏美的心灵和行为。用比较严格的标准来衡量,应该说,仅仅停留在爱美的外貌,这还不能算是爱情。两个人看对方的外貌都觉得顺眼,相处久了,却发现话不投机,就迟早有一天会觉得对方看起来也不顺眼。人毕竟是一种精神性的动物,道不同就不相谋,更不必说要在一起生活甚至生活一辈子了。如果说生理基础导致两性相吸,到了审美情感阶段是两情相悦,那么,到了道德情感阶段,就应该说是两心契合、心心相印了。从道德情感再前进一步,应该是宗教情感了。两个人到了好得不得了的时候,就感觉好像在一次一次的轮回中一直在互相寻找,现在终于找到了,不但是一见倾心,而且是终生依恋,生生死死永远分不开。爱情到了生死相依这个程度,就真有一点宗教色彩了,就类似于一种宗教情感了,仿佛相信两人之间有一种命定的姻缘一样。按照我的看法,世界上不存在命定的姻缘,谁和谁之间命中注定一定要结合的,没有这样的事。每个人可能会有最适合于他的一定类型的人,这个范围也许很小,但不会只有一个,非某一个人不可。当然,若干最适合于自己的人分散和隐藏在茫茫人海中,从中遇到一个也是难事,遇到了就很自然地会产生命定姻缘的感觉。用宗教的眼光来看,是要求爱情有一种宗教性的。你看西方的基督教婚姻,结婚时要到教堂里去举行仪式,在上帝面前宣誓,你是不是愿意这个女人做你的妻子,你是不是愿意这个男人做你的丈夫,你宣誓愿意,就意味着对妻子或丈夫永远负责任了。其实中国以前也是这样的,要拜天地,在天地面前确认你们之间的相爱关系。按照任何民族古老的传统,婚姻这件事情是神圣的,不仅仅关系到两个人,还关系到人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人类的延续。当然,这个意义上的宗教性和我上面说的生死相依之情不是一回事。不过,爱情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我觉得是应该有一种神圣感的。从两性相吸的生理需要,到两情相悦的审美情感,再到心心相印的道德情感,最后到生死相依的宗教情感,这是我对爱情本质做的一个理论分析。商务合作请联系:阿树(zhidao8782)邮箱:guohong0045@139.com朗读者:高昂,网名go
2021年5月10日
其他

没有这两个要素,就不是好的性爱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在世俗中活出自我欢迎您关注留言哟问:你曾经说过爱情不风流,爱情是最严肃的,台湾的李敖认为爱情是纯快乐的东西,爱是不谈则已,谈到的话,除了快乐,是不应该涉及到其他的,好像与你的爱情观是有很大不同。你认为在处理爱情的问题上,我们都应该小心翼翼,还是以一种不计得失的达观态度反而更好?周国平:爱情是既快乐又严肃的。李敖所说的那种男女关系,只有快乐,没有严肃,我认为那只是风流韵事。当然,风流韵事也不坏,只要双方都快乐就行。我赞赏对爱情持不计得失、不计成败的达观态度,不过,你首先要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对方是真爱你还是只想跟你玩玩。在这一点上发生了误解,你迟早会达观不下去的。问:有人认为爱是不计回报的,有一句谚语说:“因爱而爱是神,因被爱而爱是人。”您怎样看呢?难道不嫉妒,不要求,完全的付出,才叫做真爱吗?周国平:这个标准太高了。人毕竟是人,不是神。我相信,不论是谁,不论他(她)多么痴情或多么崇高,如果他的爱长期没有回报,始终不被爱,他的爱是坚持不下去的。问:我是一个敏感而脆弱的人,在爱情中容易被触动,也容易受伤害。希望您能告诉我,如何才能忘却受伤害的记忆,同时学会麻木而不那么容易被触动,从而找到真实的爱和快乐。周国平:忘却和麻木与找到真实的爱是两回事,在真实的爱中必定包含痛苦。脆弱往往是由太依赖别人造成的,如果你足够自爱自立,你就既有了承受不幸的能力,也有了争取幸福的能力。问:周老师好,您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追求什么状态,才能减少烦恼?周国平:人在世界上生活,应该力求两个简单,一个是物质生活的简单,一个是人际关系的简单。有了这两个简单,你的心就会是宁静的。人为什么会烦恼?就是因为在这两个方面都太复杂了,物质生活上是财富的无穷追逐,人际关系上是利益的不尽纠葛,结果烦恼不断。两性之间也是这样,应该单纯一点,真正作为生命互相对待,才会有真爱。如果复杂,掺进许多利益的计算,爱就一定变质。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把人和动物做一个比较。动物的两性关系是很单纯的,诚然也会有争夺配偶的斗争,但绝对不会有金钱、财产、地位、权力等因素夹杂在其中,只有人才会这样。结果怎么样?我揣测人的性快乐很可能不如动物,因为不纯粹。当然,在两性关系中,人可以也应该有高于动物的方面,就是精神上的互相吸引和欣赏,我们把这叫做爱情。可是,如果没有生命单纯的前提,利益至上,这个更高的方面就无从谈起。所以,我认为,好的性爱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纯粹身体的吸引和快乐,一个是纯粹心灵的共鸣和愉悦,而利益的介入对两者都是破坏。提问:周老师你好,您说人生最宝贵的一个是生命,还一个是精神。在西方的有一句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就是说西方的价值观就是自由比爱情和生命来得更重要,因为在西方很多国家没有死刑这种说法,人是不是失去自由比失去生命更加重要,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现在我们中国人普遍更多追求对一些物质化的东西,价值观上有一些改变,像现在很多人经常谈论住多大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然后你是有多少财富,可能感觉现在整个社会都有一种浮躁的心态,尤其像我们这个年龄段更加受到世俗东西的影响,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周国平:我先说第二个问题,我是觉得对于价值观的迷失,过于看重外在的、物质的东西,对内在的、精神的东西往往是很忽略的,这是我们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在这里面也有客观环境的问题,包括整个生存的压力,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误导都有这个问题,那怎么办呢?我想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改变不了社会的状况,但是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价值观是可以支配的,是有主动权的,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跟着社会的大流走,别人在争取什么,你也在抢什么?现在往往是这样。价值观受社会和他人的支配,自己放弃了自己对价值观的主动权,这就很可悲,所以我觉得要提醒每个人认识到这一点,你对自己的价值观是有主动权的,你可以支配的,你支配自己的价值观就支配了自己的幸福,所以在这个限度内你是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你现在活得不幸福,你价值观出了问题是活该,你自己放弃了这个权利,我是这样看的。你开始提的那个问题是裴多菲的一首诗,是中国诗人白莽翻译的,这个不矛盾,生命、爱情和自由,诗人写诗你就不能认真的追究,你要真的从哲学上去谈的话,生命、爱情和幸福本身是统一,一个生命如果不自由的话,生命的价值就没法实现,自由是生命价值实现的一个前提。当然,这里面就牵扯到我为了自由我可以牺牲我的生命,但是这实际上归根结底是为了让生命的价值得到实现,重视生命的价值未必光是说要活命,而是要活的有质量,自由是一个条件。商务合作请联系:阿树(zhidao8782)邮箱:guohong0045@139.com特别推荐《傅雷家书》每一封信都是一份文化的遗产,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傅雷家书》
2021年5月8日
其他

情感成熟的人有以下几个特征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婚姻中双方性格不同怎么办?欢迎大家关注留言呦~节省感情在某一类人身上不值得浪费任何感情,哪伯是愤怒的感情。我把这一点确立为一个原则,叫做:节省感情。两人因为相爱在一起,不管时间久暂,都是美好的。有朝一日分手了,请不要互相怨恨,而应该感谢对方给了你一段美好的时光。有人说,到头来发现,对方其实并不真爱自己,只是利用和欺骗了自己。我说,即使如此,你也不要怨恨,而应该蔑视。怨恨仍是强烈的感情,人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节省感情,蔑视就是不动感情,不把感情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珍惜和放下人在世间的一切遭遇都是因缘。因缘,就是若干偶然的因素凑到了一起,使你遇上了这个人、这件事。你遇上了某个异性,结亲成家,生儿育女,这也是因缘。倘若琴瑟和谐,儿女姣好,那就是好因缘。好因缘不易得,你当珍惜。但是,是因缘就有变数,你心里同时要能够放下。对一切好因缘都应如此,遇上了,第一要珍惜,第二要能够放下,珍惜是因为它好,放下是因为它只是因缘。及时表达你的爱和善意我们活在世上,人人都有对爱和善意的需要。今天你出门,不必有奇遇,只要一路遇到的是友好的微笑,你就会觉得这一天十分美好。如果你知道世上有许多人喜欢你,肯定你,善待你,你就会觉得人生十分美好,这个世界十分美好。即使你是一个内心很独立的人,情形仍是如此,没有人独立到了不需要来自同类的爱和善意的地步。那么,我们就应该经常想到,我们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他们都有这同样的需要。这赋予了我们一种责任:对于我们周围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是否美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爱他们、善待他们,并且把爱和善意表达出来。当亲友中某个人去世时,我们往往会后悔,有些一直想对他说的话再也没有机会说了。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我们随时面临着太迟的可能性。因此,你心中不但要有爱和善意,而且要及时地表达,让那个与之相关的人和你共享。让你的灵魂优秀无论你的爱情是否美满,你都要记住你是一个独立的灵魂。倘若爱情美满,你的灵魂的优秀会使这美满的爱情具备很高的品质。倘若爱情不美满,你的灵魂的优秀会使你的整体生活仍然具备很高的品质。你无法确保你的爱情遭遇幸运,但你始终可以努力让你的灵魂优秀。自爱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怨恨到别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加人以损伤。受惠于一个自怨自艾的人,还有比这更不舒服的事吗?只爱自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不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谦卑的奉献。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承受不幸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在岁月的流转中,人生的一切祸福都是过眼烟云。在历史的长河中,灾难和重建乃是寻常经历。身陷任何一种绝境,只要还活着,就必须把绝境也当做一种生活,接受它的一切痛苦,也不拒绝它仍然可能有的任何微小的快乐。身处绝境之中,最忌讳的是把绝境与正常生活进行对比,认为它不是生活,这样会一天也忍受不下去。如果要作对比,干脆放大尺度,把自己的苦难放到宇宙的天平上去称一称。面对宇宙,一个生命连同它的痛苦皆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一个不能承受的人,即使暂时没有遭遇不幸,因为他的内在的脆弱,他身上就好像已经埋着不幸的种子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不幸总是难免的,
2021年3月10日
其他

多少糊涂父母输在了这几件小事上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婚姻中双方性格不同怎么办?欢迎大家关注留言呦~如何做父母?01对聪明的大人说的话: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有一些人执意要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在他们眼中,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切都要大人教,而大人在孩子身上则学不到任何东西。恕我直言,在我眼中,他们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大人。在失去想象力的大人眼里,孩子的想象力也成了罪过。02有一些正经的父母,自己十分无趣,看见孩子调皮就加以责罚,听见孩子的有趣话语也无动于衷,我真为他们的孩子感到冤枉。在干旱的沙漠中,孩子的智性花朵过早地枯萎了。在沉寂的闷屋中,孩子的灵性笑声过早地喑哑了。如果一个孩子天赋正常却不会幽默,责任一定在大人。03溺爱是动物性的爱,那是最容易的,难的是使亲子之爱获得一种精神性的品格。所谓做孩子的朋友,就是不把孩子当作宠物或工具,而是视为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朋友式的讨论和交流的氛围。正是在这种氛围里,孩子便能够逐渐养成基于爱和自信的独立精神,从而健康地成长。04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05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具体怎么做,我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要点有三。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06一切重大的哲学问题,比如生死问题,都是没有终极答案的,更不可能有所谓标准答案。这样的问题要想一辈子,想本身就会有收获,本身就是觉悟和修炼的过程。孩子一旦开始想这类问题,你不要急于让孩子想通,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宁可让他知道,你也还没有想通呢,想不通是正常的,咱们一起慢慢想吧。让孩子从小对人生最重大也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保持勇于面对的和开放的心态,这将有助于在他的灵魂中生长起一种根本的诚实。孩子心灵中的忧伤,头脑中的困惑,只要大人能以自然的态度对待,善于引导,而不是去压抑和扭曲它们,都会是精神的种子,日后忧伤必将开出艺术的花朵,困惑必将结出智慧的果实。07我们习惯于把情绪分为正面和负面,似乎烦恼、寂寞、无聊是纯粹负面的情绪,必须加以防止。我们总是强调对人生要有乐观和进取的态度,似乎悲观和守静是纯粹消极的态度,必须予以否定。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尤其如此。我的看法不同。在我看来,正是一些被断为消极和负面的心情,可能是属于灵魂的。所以,当孩子出现这类心情时,不必大惊小怪,反而应该视为正面价值。我相信,有这类心情的孩子,心灵会更丰富、深刻。其实,哪个孩子没有呢,区别在多少,更在大人是否珍惜和理解。当然,凡事有一个度,孩子太深沉了也不好。不过,正因为是孩子,就不会太深沉,旺盛的生命力自然会在生命的欢乐和忧愁之间造成适当的平衡。08如果说,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做父母的是宝贵财富,那么,对于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浑然无知,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失在时光中了。为孩子保住这一份财富,这只能是父母的责任。孩子长大后,把一份他的孩提时代的完整记录交到他的手上,他会多么欣喜啊。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天下父母能够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有比这更贵重的了。读者:高昂,网名go
2021年3月9日
其他

做人做得好就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夫妻不吵架的两种可能欢迎大家关注留言呦~做一个高贵的人做人不但要善良,而且要高贵。善良是有同情心,高贵就是意识到做人的尊严,并且在行为中体现出做人的尊严。我认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是善良和高贵,一个心地善良、灵魂高贵的人,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有道德的人。灵魂高贵者的特点是自尊和尊重他人,而且正是在对他人的尊重中,最真实自然地体现出了他的自尊。自尊绝非唯我独尊,恰恰相反,高贵的人待人一定是平等的,他在自己身上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因此很自然地把别人也看成有尊严的人。他把自己当人看,所以也把别人当人看。那些不把别人当人的人,暴露出的正是也没有把自己当人。高贵曾经是人类一个特别重要的价值,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讲高贵。欧洲长期的贵族制度当然有种种弊病,但也有功劳,就是培育了高贵的仪态和风度。法国大革命时期,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都上了断头台,王后在上断头台的那一刻,不小心踩了刽子手的脚,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声优雅的道歉:“对不起,先生。”不管人们对她生前的行为有怎样的非议,我们看到,她在临死前证明了做人的尊严。我们现在很少说高贵这个词了,或者滥用这个词,在房地产广告上用得最多,好像住豪华别墅就是高贵,就是至尊。当然,这是伪高贵。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在于尊敬和发扬自己身上的神性。那些精神性薄弱的人,灵魂没有被光照亮的人,他没有内在的东西,就必定把外在的东西看得很重,就会用财产、权力、地位为自己估价,也为他人估价,以为这些东西就代表高贵。一个流行的说法,身价多少万多少亿,觉得很了不起,庸俗到了极点,也可笑到了极点。尊严无价,只有无尊严者才会用金钱、用物质的东西为自己定价。今天有很多人真是不把尊严当回事,为了金钱、权力出卖自己的尊严,又依仗金钱、权力凌辱他人的尊严。一个人有没有做人的尊严,是处处体现出来的。开一辆宝马,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横冲直撞,飙车,如入无人之境,把人撞伤撞死。我觉得开车特别能显示一个人的品德,你是不是尊重行人,是不是尊重别的开车的人,发生剐蹭时你的态度,可以清楚地看到你的人品和教养。比如说下雨的时候,我在路上走,路很窄,路上有积水,这个时候我就注意观察。有的车经过你身边的时候,就放慢速度,生怕把积水溅到你身上,这时候我就对自己说,车里坐着一个有灵魂的人。有的车开足马力驶过去了,溅你一身水,这时候我就对自己说,车里面坐着一个没有灵魂的家伙。他目中无人,不把你当人,也就是不把自己当人,此时此刻他就的确不是人,他对别人身上和自己身上的那个“人”毫无概念。我认为“精神贵族”是一个褒义词,人应该做精神贵族,做灵魂高贵的人。灵魂、精神属性本来就是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你要让它在你身上也高贵,不能让它蒙羞。即使你在社会上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做人有尊严,你就是上帝喜欢的人,换一种说法,你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有一个最高评判者,他会把你归到优秀者的阵营。相反,你在社会上多么吃得开,做人很下作,你就只是一个有权有势有钱的精神贱民,你的人生是失败的,上帝算总账的时候会把你打入另册。从幸福观的角度看,做人做得好是人生的最高幸福。这一点,尤其是完善主义那一派所强调的。苏格拉底把照料灵魂视为人生的主要使命,认为德行就是幸福,意识到自己一生过正义生活的人是最幸福的。儒家也有类似看法,把立德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本身就有自足的价值,是幸福感的源泉。当然,基督教就更强调灵魂的修炼了。《约翰福音》里说:光明来到人世,人们宁爱黑暗不爱光明,这本身即是审判。也就是说,拒绝光明,灵魂始终在黑暗中,一生未尝享受过做人的快乐,这本身就已经是最严重的惩罚。那么相反,灵魂被照亮,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这本身就是奖赏,就是幸福。其实,当我们把道德建立在做人的尊严基础之上,就已经进入信仰的领域了,这个道德本身就具有信仰的性质了。什么是信仰?无非是相信人身上是有神性的,不可亵渎它,要有做人的尊严,或者按照佛教的说法,人身上是有佛性的,不可埋没它,要有做人的觉悟。无论什么宗教,最后都落脚到开发内心的光明,在这个基础上处世做人,殊途而同归。朗读者:高昂,网名go
2021年3月7日
其他

你的趣味决定了你的精神级别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人欢迎大家关注留言呦~文化文化有两个必备的要素,一是传统,二是思考。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文明之对于不同的人,往往进入其不同的心理层次。进入意识层次,只是学问;进入无意识层次,才是教养。时尚和文明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蒙昧人,惟有扎根在人类精神传统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知识和心灵是两回事。若想知道一个人的精神级别,不要看他研究什么,而要看他喜欢什么。一个人在精神素质上的缺陷往往会通过他的趣味暴露出来。趣味是最难掩饰的,因为它已经扎根在无意识之中,总是在不经意中流露。先秦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黄金时代,皆大师辈出,诞生了光照两千多年的精神宝库。可是,若要比GDP,那个时候哪里比得过今天!由此可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在财富和文化之间,完全不存在正比例关系。我甚至敢断言,在某种意义上倒是存在反比例关系,因为一个时代倘若把财富当作首要价值来追求,文化的平庸是必然的趋势。在市场经济迅速推进的条件下,文化的一大部分被消费趣味支配,出现平庸化趋势,这种情况不足为奇。如果一个民族在文化传统方面有深厚的精神底蕴,它就仍能够使其文化的核心不受损害,在世俗化潮流中引领精神文化的向上发展。但是,如果传统本身具有强烈的实用品格,缺少抵挡世俗化潮流的精神资源,文化整体的状况就堪忧了。这正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过去的时代出伟人,今天的时代出偶像。伟人功垂千秋,偶像昙花一现。这是媒体时代的悲哀。东方和西方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说不完的老话题了。我的直觉是,在这个问题上的一切极端之论都是可疑的。需要的是一种平常心,一种不假思索就喜欢和接纳一切好东西的健康本能。在此前提下,才能用一种开阔的人类眼光来看待东西方文化之异同。我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常识与智慧、矫情与狭隘心理相结合的具体例证。一切关于东西方文化之优劣的谈论都是非文化、伪文化性质的。民族文化与其说是一个文化概念,不如说是一个政治概念。在我眼里,只存在一个统一的世界文化宝库,凡是进入这个宝库的文化财富在本质上是没有国籍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必定是共通的,是属于全人类的。那些仅仅属于东方或者仅仅属于西方的东西,哪怕是好东西,至多也只有次要的价值。智慧无国籍。无论东西方,都有过一些彻悟人生底蕴的智者,他们的思想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这方面,谈不上东西方优劣的比较。为了疗治现代文明的弊病而求诸东方文化,乃断章取义之论。正确的提法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各民族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人们常常叹息,中国为何产生不了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作曲家、大科学家等等。据我看,原因很可能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对纯粹的精神性事业不重视、不支持。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的前提是把精神价值本身看得至高无上,在我们的氛围中,这样的创造者不易产生,即使产生了也是孤单的,很容易夭折。中国要真正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大国,就必须改变文化的实用品格。一个民族拥有一批以纯粹精神创造为乐的人,并且以拥有这样一批人为荣,在这样的民族中最有希望产生出世界级的文化伟人。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伟大的建树,归根到底取决于心智生活的总体水平。拥有心智生活的人越多,从其中产生出世界历史性的文化伟人的机会就越大。作为英国人,毛姆生下来便是基督徒,而基督徒是把天主教视为异教的。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他完全可能生在德国南方,成为一个天主教徒,那样他就要因为并非自己的过错而作为异教徒受惩罚了。这未免太荒谬。这样一想,他从此不信教了。我认为,在这个最简单的思路中,包含了国际主义的最深刻的理由。看任何事物,必须跳出这个事物,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有广阔的视野,才看得清它的全貌。看民族文化也是如此。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上看本民族文化,必定分不清精华和糟粕。只有站在世界和人性的立场上,才能看清本民族文化中哪些是具有普世价值的精华,哪些是违背人性的糟粕。常常有人举着爱国的尺子评判人,但这把尺子自身也需要受到评判。中国文化传统最缺少两个东西:形而上学与个人主义。对于我们来说,皇帝和祖宗就是上帝,个人微不足道。在西方,一头是上帝,一头是个人,社会在中间,其功能是为两头服务。中国文化却是为了中间牺牲两头,上帝、个人都可以不要,唯求社会稳定。儒家思想中,我最赞赏的是对个人道德修养和操守的重视,把自我完善看作人生最高目标。做一个好人,这本身就是价值,就是目的,至于别人是否知道,会不会表扬你,在社会上能否得到好报,都不重要。道家思想中,我最赞赏的是对个人精神自由的重视,把自我实现看作人生最高目标。人活在世上,要超脱功利和习俗,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在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这二者尤其可贵。有一些东西,比如自由、民主、人权,业已成为普世价值,不管你怎样朝它们叫嚷,都无济于事了。好的知识分子文化与好的大众文化之间的距离,远远小于好的知识分子文化与坏的知识分子文化之间的距离。仅仅有学历或者某个领域的知识,还不能算知识分子。什么是知识分子?一个人真正品尝到了智力生活的快乐,从此养成了智力活动的习惯,一辈子也改不掉了,让他不学习不思考他就难受,这样的人才叫知识分子。文化和学术是社会的财富,但具体的文化创造和学术研究过程却是非常个人化的,一切精神杰作都是个人在寂寞中独立劳作的产物。世上任何时候总是有真正爱文化的人,他之从事文化乃是性情所驱,不得不然。所以,不管市声如何喧嚣,人心如何浮躁,他仍能心静如恒。当我们围绕某一个主题读书和写作时,我们便称之为学术。我们的主题越是固定不变,以至于不再读与这个主题无关的书和不再写与这个主题无关的文章,我们就越是纯粹的学者。牛顿说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这话说得既自豪又谦虚,他以这种方式表达了一位巨人对于被自己超过了的前辈的尊敬。倘若这话从一个寄生在巨人身上的侏儒口中说出,就只能令人啼笑皆非了。一切精神的创造,一切灵魂的珍宝,到头来都是毁于没有灵魂的东西之手:老鼠、蛀虫、水、火、地震、战争、空气、时间……甲骨文,金文,竹简,羊皮纸,普通纸,电脑……书写越来越方便了,于是文字泛滥,写出的字也就越来越没有价值了。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基督都不留文字,却招来了最多的文字。突然产生一个感觉:历史又漫长又短暂,孔子(和一切历史人物)距今天又远又近。读者:高昂,网名go
2021年3月5日
其他

接受一个男人做丈夫的最重要条件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传统不是因循守旧欢迎大家关注留言呦~对女性说1、对女孩说女孩当然渴望有人爱,但是,你不要把力气使在讨男人欢心上,而要使在让自己可爱上。可爱应该是有内涵的,包括教养、气质、才华等,那样的可爱才有持久的魅力。你要做到即使没有人爱,仍能活得精彩和快乐,而越是这样,就越会有人爱你。你不要把你的青春看作是对一个男人的等待,而要看作是你自己的成长。只要你成长得好,天下有的是男人,到时候就不是他们挑选你,而是你挑选他们了。2、择偶第一要看人品某女倾诉烦恼,她说,某男非常喜欢她,激情洋溢,她因此感到甜蜜,但又极其自我中心,很不尊重她,她因此感到痛苦。她问我:是否应该接受这个男人做丈夫?我的回答是:是否尊重你,乃至是否尊重一切人,反映了人品和教养,是长久起作用的因素,而激情只是短暂起作用的因素。所以,如果你想寻找的是一个可以长久共同生活的人,就要三思。事实上,据我观察,不少女性婚后不幸福,原因就在被一时的激情俘虏,看不清人品的长久作用。3、次好的选择某女难觅精神知己,决心独身。我对她如是说: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个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终归比没有好;至于精神上的丰富和幸福,只能靠你自己,无人能夺走你内心的宝藏。确实有一些女子做了这个选择,找一个疼自己的男人结婚,精神交流虽少,但能和睦相处。这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可以算得上次好。
2021年2月25日
其他

你的生命健康与否,就看这两点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主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欢迎大家关注留言呦~中国最有灵魂的作家我简要地说一说我心目中铁生的价值,这个价值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他是中国当代最有灵魂的作家。我从一种相当普遍的说法谈起。铁生爱想问题,作品有精神深度,这好像是大家都承认的。他何以能如此?常常听人说,是因为残疾,他被困在轮椅上,除了想问题做不了别的了。这样解读铁生实在太肤浅了。我要问一句:中国残疾人多的是,像他这样想问题的还有谁?再补充问一句:不残疾而像他想得这么深的又还有谁?可见事情的实质和残疾不残疾无关。铁生双腿残疾,后来还双肾衰竭,他有一个太糟糕的身体。然而,无论见其人,还是读其文,我相信人们都会有一个感觉:铁生的生命真是太健康了。健康的生命,第一元气充沛,富有活力,单纯,开朗,第二善于同感,富有同情心,平等,善良。铁生就是这样,身体的疾患没有给他的生命带来一丝悲苦和阴郁,这样的一个生命,岂不正因为身体的疾患而更证明了它的超级健康?由此可见,肉体和生命是两回事。这个与肉体有别的生命,我称之为内在生命,通常的名称叫灵魂。我想说的是,铁生之所以是铁生,如果要找原因,乃是因为他有一个品质极好的灵魂,而这很可能是上天给的。这个灵魂投进某个凡胎,来到人世间历练,不管那个凡胎的体质和遭遇如何,它的卓越品质是一定会显现出来的。当然,人人都有一个灵魂,但是,人与人之间灵魂的强度是有区别的。铁生有一个强大的灵魂。灵魂强大的征兆是什么?是灵魂中的困惑和为之寻求解答的勇气。一个灵魂来到人世间,处在灵与肉、生与死、爱与孤独、自我与世界、沉沦与超越的矛盾之中,怎么会没有困惑呢。有灵魂者必有问题。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说到底都是要在人的基本困境中寻求拯救之道。铁生去世前不久,在我参与的一次访谈中,铁生说:“写作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开始写作时往往带有模仿的意思,等你写到一定程度了,你就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写作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铁生的写作生活的一个本质特征。这意味着,对于他来说,写作与灵魂生活是完全合一的。大多数作家是没有自己的问题的,写作与灵魂生活不搭界,因此一辈子处在模仿阶段,一辈子是一个习作者。铁生爱想问题,想得很深,他想的是人生的大问题。他想这些问题,残疾只是一个触因,他很快就超越一己的遭遇而悟到了人生的根本困境,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对之进行思考。一个人能够真切地把人类共同的问题完完全全感受为他自己的问题,这确证了灵魂的强大。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铁生的那种无师自通的哲学悟性,那种浑然天成的宗教情怀,几乎是一个例外。我在这里谈的是铁生作品的精神价值。关于文学价值,那是另一个话题,我仅提示两点,可以借用他强调并且实践的两个概念来概括。一是印象,文学是写印象的,不是写记忆的,他以此使文学的根基从外在生活回归为丰富的内在生活的真实。二是务虚,文学是务虚的,不是务实的,他以此使文学的使命从反映现实回归为广阔的可能世界的研究。这两点都是对长久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理论的颠覆。他的识见正暗合现代哲学从实在论向现象学的转折,以及现代文学艺术中的相应趋势。多么草根的铁生,其实又是多么现代。最后,我想说出一个我自己真心认为、但无须别人赞同的看法:铁生是中国当代唯一可以称作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倘若没有铁生,中国当代文学将是另一种面貌,会有重大缺陷。在这个灵魂缺席的时代,我们有铁生,我们真幸运!(本文为1月4日在中国作协“史铁生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1年2月24日
其他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所谓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怀疑人生。随着学习的继续深入,大多数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这其实是才是一个很合理的过程——在经历消沉和重新定位之后,才终于对自己的能力有较为准确的认识。
2020年12月22日
其他

做不到这几点的男人不要嫁

我就发现一点,凡是看重钱的人,他无论挣钱还是花钱都是痛苦的,他都不开心。挣钱的时候,他心里紧张啊,焦虑啊,花钱的时候,他心里又舍不得啊,计算啊,钱给他带来的全是烦恼。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对抗焦虑的秘密武器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今日主题:我们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点击下方视频,周老师会告诉你答案
2020年12月5日
其他

“离婚冷静期”通过的原因:法律里的婚姻从来与爱情无关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今日主题:我们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点击下方视频,周老师会告诉你答案原标题:为什么被普遍反对的“离婚冷静期”最终还是通过了授权自公众号:耿向顺(ID:gengxiangshun520)1就在5月份,“离婚冷静期”这个新名词一直在在引起大家的热议。其实“离婚冷静期”这个词不是今年才提出的,早在2018年修改民法典草案中有关婚姻家庭部分的草案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只是在最新才决议通过。所谓“离婚冷静期”,是指的如果夫妻双方想离婚,需要设立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不想离婚了,都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如果没人撤回申请,就可以离婚。这个,追究“离婚冷静期”出现的原因,按提出专家代表的说法是:现在离婚的人越来越多,设置离婚冷静期,是为了防止人们因为一时不和、一时冲动而草率离婚,能有效抑制社会逐年上涨的高离婚率,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有利。乍一看,这说得没错啊,确实可能会存在夫妻双方因为各种矛盾,一时赌气和冲动而离婚,如果太草率离婚了,对双方及家庭成员对都是一种伤害,设置离婚冷静期,好像真的有利于家庭幸福。实际上,仔细想了一下,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个“离婚冷静期”其实设置得很不冷静。如果真的是为了人民好,其实全没有必要设立这个“离婚冷静期”。虽说这个“离婚冷静期”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也客观存在的:离婚冷静期的存在,是为了避免夫妻双方一时冲动而离婚,造成家庭的遗憾和伤害。但是,因为一时冲动而离婚的人,其实是少数,绝大多数夫妻决定要离婚,都并不会是因为一时冲动才离婚的,而是蓄谋已久,积累了太久的矛盾、不和,已经全面爆发的地步,走到了山穷水尽无法挽留的地步,才会选择离婚的。况且,一个已经破碎的家庭、一段婚姻、一段感情的伤痕,很难会因为短短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而愈合。就算离了婚,万一双方后悔了,还可以复婚,离婚冷静期就像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设置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还要让两个势同水火或宛如陌生人的人维持婚姻关系,多做做法律上的一家人一个月甚至更久,除了浪费时间、折磨彼此和带来不快,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更可怕的一点是,只要有一方不同意离婚,都可以撤回离婚申请,那其实离婚这件事在不少人身上,可能会成为拉锯战,循环往复,一直无法离成功,耗费人们的时间和青春,无法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感情、婚姻,这才是真正阻碍了人们的幸福生活,成了人们追逐幸福、和谐生活的绊脚石。虽然规定了: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有家暴等恶劣情况的离婚不设置冷静期;离婚冷静期只适用于协议离婚而非诉讼离婚。但实际上可能也没什么用。一般来说,被家暴的人、被胁迫的弱势一方,是不太敢告诉别人TA是被胁迫、被家暴的,如果说了,等待ta的可能是更为严重的报复和毒打。而这个防止冲动离婚、构建和谐幸福家庭的说法,就想像是“这都是为你好”一样凭空臆想,强行塞给别人,让人觉得反感,也会让人痛苦。这个离婚冷静期的设置,确实会减低离婚成功率,而不能降低离婚率和想离婚的人数。结果反而可能会因为其使得离婚更难了,导致更多人不想结婚,适得其反。相比于【离婚冷静期】,人们更其实需要【结婚冷静期】。有了这个离婚冷静期之后,离婚需要申请、受理、冷静期、审查、登记(发证)五个步骤,且只要有一方在冷静期内撤回了申请,就不能离了,离婚变得非常困难了,人们结婚才更需要冷静了。我认为,婚姻自由,既是指的结婚自由,也是指的离婚自由。如果离婚要冷静期,那结婚其实也要冷静期才合理。至于夫妻双方要离婚的时候,要不要设置结婚冷静期,设多长时间,怎么约定,应该由每对夫妻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商议决定,而不是由法律替他们做决定。1“离婚冷静期”通过消息一出,网上炸开了锅,这一次观点出奇地一致:绝大多数人都是反对的。可依然高票通过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婚姻的本质说起了。翻看所有关于婚姻的法律法规,竟然没有关于“爱情”,通篇都在说“财产”“子女”“义务与责任”,也就是说法律上的婚姻的本质,并不是两人爱情的产物、相爱的结果,而是两个人、两个人背后家庭之间财产、生育、社会责任义务、社会关系的结合。有句话叫婚姻是爱情的的坟墓,其实说得并不错,法律上的婚姻是和爱情没有直接关系的,只是在社会文化中大家这么认为而已,不少人结婚其实并没有爱情,都是搭伙过日子、创造财富罢了,可以理解为是合伙创业。两个人结婚组成家庭,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在财富生产方面能实现1+1>2的的作用,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强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而家庭方式的最小单元组成了小整体,相互连接形成紧密的社会亲戚网络,相互有亲情牵挂或利益牵连,凝结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这对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极大减轻了治理难度,减少了混乱、争端等恶劣事故发生的机会。现在社会发展了,物质、文化都富裕,生存和基础的生活已经不是问题,人们的生存发展空间较大,都在追逐更高层次的生活了,比如精神层次、生活自由层次等;再加上房价、子女教育成本特别高,对于很多人来讲,其实不结婚、离婚,自己也能很好的生活,甚至更好的生活,于是很多人选择单身、不婚、离婚。在将来很多年后,可能人们不再需要婚姻、不再需要家庭、生育也不需要再和婚姻绑定。但对于国家、社会而言,则不一样。如果把婚姻比作一个市场,需要强制立规定【低门槛进入,高门槛出】,那么证明这个市场肯定是不健康的,里面大部分个体是亏损的或生活得比较吃力的。那,在这样一个不健康的市场里,最大受益的人是谁?最有可能的是想把大家留在牌桌上的庄家。过多的人离婚、单身,意味着房子不是刚需,育儿教育不是刚需,社会生产力总体降低、消费力降低、生育率降低,社会稳定性减弱,治理难度增大,对国家发展和治理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强制设置这个离婚冷静期,又能带来多少作用呢?这个离婚冷静期的设置,确实会减低离婚成功率,而不能降低离婚率和减少想离婚的人数。临时止疼药,治标不治本,还可能引起更恶劣的反弹。人们恐婚、离婚、恐生,都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与收入不匹配的高昂房价、物价、教育成本、生活成本,屡屡发生的家庭暴力,不和谐不幸福的婚姻生活发生几率大,结婚有时候不但不会改善个人生活质量,还会增大个人的生活压力,再加上高昂的离婚成本,才是人们恐婚、恐生的真正原因。作者简介:耿向顺,青年公益人,知名教育/公益/职场领域自媒体作者,获得2019年十大影响力职场大V,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等荣誉,从事乡村教育发展、品牌传播、青年发展领域的工作,累计撰写各类稿件稿上百万字。公众号:耿向顺
2020年12月4日
其他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一定有这样的感受

我们都受益于这三种教育文/卢梭我们生来柔弱,所以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无助,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愚顽,所以需要理智。我们出生时所缺乏的一切,我们长大成人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教育的馈赠!我们的这种教育,或是源自自然,或是源自人,或是源自事物。我们的身体与能力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经验,则是事物的教育。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于这三种教育。就个体而言,如果这三种教育相互冲突,那么这个学生就会受到坏的影响,而且将永远不合他的心意;如果这三种教育协调一致,那么他就会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安宁。这样的人,才算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目前来说,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事物的教育只能部分地由我们决定,而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掌控的。即便如此,这种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假设的,因为,谁能够对孩子周围所有人的言行都加以控制呢?学会生活,做人在自然秩序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就是获得人性。因此,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就不会忽视这一目标及其相关要求。事实上,我的学生打算做军人,还是做教士,或者是做律师,我都没有什么意见。在他的父母为他选择一种职业之前,大自然会让他先成为一个人。生活,这就是我教给他的本事。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可能既不是文官,也不是军人或牧师,但他将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都能很快学会。命运无法让他改变地位,他将始终处在他的位置上。我们真正研究的对象是人及其环境。在我看来,我们中间谁最能经得起生活中的安乐与忧患,谁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更多地在于实行而非口训。当我们开始生活时,我们就开始接受教育了。我们的教育始于我们自己,我们的第一位教师就是我们的保姆。古人也常用“教育”(Education)这个词来表达另一层含义,即“养育”(Nurture)。瓦罗说过:“助产士接生,乳母哺育,塾师启蒙,教师教导。”因此,教育、训练和教导是三件事情,它们的目的也像保姆、塾师和教师的一样,各不相同。但是,这些差异并不应全被接受,儿童只应该接受一种目的的引导。学会自我保护人们往往只想着如何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成人后怎样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他承受命运的打击;教育他勇敢地面对富贵与贫穷;教育他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生活于冰岛的冰天雪地里与马耳他岛的灼热岩石上。你保护他不致死亡只是枉费心机,他终归是要死的。虽然他的死并不是由你的悉心照料造成的,但是你花费的一番苦心还是可能会被误解。所以,不应教他如何避免死亡,而应教他如何生活:活着,并不仅仅意味着呼吸,还意味着行动,意味着充分运用我们的感官、精神和才能,运用能让我们感觉到自身存在的每一个部分。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活的岁数最大的人,而是对生命最有感受的人。一个人可能活了100岁,但他可能从未真正生活过,这样,他还不如在年轻的时候就走进坟墓呢!我们的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我们的一切习俗都充斥着奴役、强制与压迫。文明人生而为奴,死时亦为奴:他一出生就被束缚于襁褓中,他一死就被钉在棺椁中。终其一生,人都被各种制度囚禁。适当的磨炼当一位母亲不是不关心孩子,而是过度关心孩子时,她就会从另一条相反的道路偏离自然。她往往会把孩子变成自己的偶像。她本来是为了不让孩子感觉到自身的娇弱,却把孩子养得越来越娇弱。她希望孩子免受自然法则的危害,使之远离各种各样的痛苦体验,但她并未意识到,由于她想让孩子少受一些微不足道的折磨,孩子的未来将因此埋下各种各样的灾祸与危机。她没有想到这样的好心之举是多么残酷,它使得孩子幼年的娇弱延续下去,以致在成年后无法承受种种劳苦。观察自然,跟着它所指示的道路前进。它在持续不断地锻炼着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困难磨炼着孩子,它将很快教会孩子什么是痛苦与失败。由于你想改变自然的法则,结果却毁了孩子,让你对孩子的照料无法取得成效,你难道不明白这一点吗?孩子在室外受到自然给予的锻炼,这在你看来是倍加危险的。但恰恰相反,这可以避免危险。经验告诉我们,娇生惯养的孩子更有可能遭遇不幸。只要我们不使他们做超过其能力的事情,让他们使用体力跟怜惜他们的体力比起来,前者的危险更小一些。因此,要训练他们经得起终有一天必须面对的磨难,要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承受严酷的气温、气候与环境,能够忍受饥饿、干渴与疲劳。把他们浸在冥河里吧!在他们的身体习惯尚未形成之前,你可以毫无危险地使他们养成你想要他们具有的习惯。一旦习惯建立起来,任何的改变都会十分危险。一个孩子可以忍受一个大人不能忍受的变化,因为孩子的肌体是柔软而有韧性的,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使之趋于任何方向。而成人的肌体则比较僵硬,只有诉诸暴力才能改变他们已经形成的行为模式。所以,我们可以在孩子的生命和健康不受危害的情况下,把他培养得十分健壮。即便有一些危险,也不必犹豫。因为,人的一生会充满各种危险,除了面对它们之外,还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读者:高昂,网名go
2020年11月11日
其他

好情缘的魔力:最偶然的相遇决定了最深刻的命运

精选问答在这世界上,谁和谁的相遇不是偶然的呢?分歧在于对偶然的评价。在茫茫人海里,两个个体相遇的几率只是千千万万分之一,而这两个个体终于极其偶然地相遇了。我们是应该因此而珍惜这个相遇呢,还是因此而轻视它们?假如偶然是应该蔑视的,则首先要遭到蔑视的是生命本身,因为在宇宙永恒的生成变化中,每一个生命诞生的几率几乎等于零。然而,倘若一个偶然诞生的生命竟能成就不朽的功业,岂不更证明了这个生命的伟大?同样,世上并无命定的情缘,凡缘皆属偶然,好的情缘的魔力岂不恰恰在于,最偶然的相遇却唤起了最深刻的命运之感?问:老师好,有人讨论过一个问题,就是多向的性与专一的爱能否两全。一方面有专一的爱情,我们两人互相非常爱,你最爱我,我最爱你,另一方面呢,照顾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可以有那种多向的动情,多向的性兴趣,可以有几个性伙伴,你可以跟不同的人发生关系,但是同时我们之间互相是最爱的。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周国平: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哲学家都讨论过,譬如英国哲学家罗素。他认为能做到,他说实际上人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爱的本能,一种是嫉妒的本能,爱的本能是更光明的,更正面的。嫉妒本能是比较负面的,所以我们应该为了那个爱的本能去克制我们的嫉妒本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实际上你可能对很多异性发生好感,如果你们两人相爱,你对别人发生好感,她就会嫉妒,那么,我们互相都克制我们的嫉妒本能吧,我们互相特别爱,但是我们谁也不要管谁,每人都有自由去跟别的异性进行交往,都可以和别的异性上床。他是这样主张的,他有一本书叫做《婚姻革命》,就是谈这个问题的。但是,这在实践上能不能行得通呢,反正据我所知,罗素自己就离了四次婚,结了五次婚,看来他也没做成功,他也不能做到两个人一贯的专一的互相相爱,同时每个人都自由,他也做不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种嫉妒本能实在是很难克制的。问:周老师好,您认为一个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才能算作人生的重大的成就,我现在的事业刚起色,但几乎每周都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家人对此也对我也有很多抱怨,您觉得我该怎么办呢?周国平:法国哲学家蒙田说:一个人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我觉得他说得很对。一个人事业再辉煌,在社会上成就再大,如果不能和家人和睦相处,甚至完全没有时间和家人相处,家不成其为一个家,我认为你的人生就是有根本缺陷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说:怀有野心的人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妻子和朋友身上的,他不得不把全部时间奉献给他的敌人。说得真好,的确有这样的人,把全部时间用来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却舍不得花一点时间来陪家人,还自吹是为了事业而牺牲家庭生活。在生活中,每当有亲人去世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追悔,谴责自己没有好好珍惜相处的时光。可是,事实上,相遇是缘,分离却是命,再亲的亲人也是时时刻刻在走向分离,因为总会有人先走,只能陪一程。所以,不要事后追悔,现在就要珍惜。杨绛几年前写过一本书叫《我们仨》,她在书里说,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是“我们仨”,就是她、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这三个灵魂在这个世界上相遇了。她和钱先生都是大学者、大作家,但她并不认为这算多大的成就,最大的成就是有这一个好家。那么,钱先生和钱瑗在同一年去世,这就是最大的痛苦,她在书中不断地叹息,我们仨失散了,永远地失散了。我很理解她的感受。如果你有一个好家,最悲哀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总有一天会失散,而且再也没有另一个世界让你们重逢了。所以,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每时每刻。人很容易被日常生活消磨得麻木,对生命不敏感,有必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忽略和错过了人生中那些最珍贵的价值。提问:周教授,您说婚姻就是把另一个人变成最新的人,那您在琐碎的婚姻中如何呵护爱人,把她变成新人?周国平:其实我也做的不太好,我太太经常会埋怨我。爱情的时候都是很浪漫的,一旦进入婚姻以后,确实日常生活是非常琐碎的,那个时候怎么办?因为这个琐碎的日常生活,长期的相处,会让两个人互相之间慢慢的就没有了新鲜感,没有审美感,激情一定不会长期保留,所以我在这里面,我自己提醒自己的一点就是,一个就要看到,两个人结婚以后,爱情肯定是要转变形态,不可能再是一种浪漫式的爱情了,迟早要变成我称之为亲情式的爱情,就像亲人一样,亲人一定要面对很多琐事的事情,这个就很自然了。另外我强调,光是琐碎的日常生活,慢慢就会觉得也没有意思的,但是我觉得有一点亲情,两个人结婚以后互相之间还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多少还能保持一点新鲜感,所以我就强调不能亲密无间,应该亲密有间,有距离,所以有的人觉得两个人结婚以后就变成一个人了,我说第一这是不可能的,总归还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第二是不可取的,这还有什么意思?在一起就像右手握着左手一样,一点感觉都没有了,没有意思,其实婚姻能够长期保持,而且仍然具有高质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仍然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仍然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这个特别重要。所以我是强调这一点的,老在一起生活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互相不尊重了,结婚以后要有距离,互相之间还是要有自己的空间。周国平老师视频号更新啦~本期的主题是:男孩不能错过哪些事?大家快去关注评论啦~商务合作请联系:阿树(zhidao8782)邮箱:guohong0045@139.com
2020年11月10日
其他

缺少这两样,财富再多你也不会真正幸福

从人生观角度谈财富观,实际上它是幸福观的一个方面,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崇尚财富,无论是国家安排它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还是每一个人安排自己的人生,财富都成了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成了这个时代的中心。
2020年11月9日
其他

把平凡生活过好的人素质差不了

2020.10.11读者:高昂,网名go
2020年11月7日
其他

美好生活的三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配图:安德烈·德兰周国平老师视频号更新啦~本期的主题是:男孩不能错过哪些事?大家快去关注评论啦~商务合作请联系:阿树(zhidao8782)邮箱:guohong0045@139.com
2020年11月6日
其他

美是最大的财富

三、转载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对周国平的评论;
2020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