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资源

其他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调研组在浙江调研国家能源资源基地建设工作

6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邢光福率队在浙江省调研国家能源资源基地建设有关工作,并在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座谈会,听取浙江省三处基地培育情况介绍,深入交换建设意见。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远景,浙江省地质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根红出席座谈会。6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邢光福率队在浙江省调研国家能源资源基地建设有关工作。调研组详细介绍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家能源资源基地建设意义及有关要求,并充分肯定了浙江省“十四五”以来取得的地质找矿成果和为建设国家能源资源基地作出的努力。希望双方能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资源特色,探究省部共建萤石国家大型能源资源基地,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创立央地企和谐联动的省部合作新机制,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6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邢光福率队在浙江省调研国家能源资源基地建设有关工作。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远景出席座谈会。陈远景对邢光福一行来浙江调研表示欢迎,向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长期以来对浙江地勘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他希望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浙江地勘工作,充分发挥浙江在前期研究成果、队伍活力和企业积极性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在能源资源勘查、科技创新等方面紧密合作,积极发挥专家作用,携手推进浙江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努力在国家能源资源基地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厅地勘处、矿保处,省地质院科教处、地调所、省第七地质大队等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来源:厅地勘处、省地质院
2023年6月17日
其他

2023年度全省自然资源执法培训班在杭州举行

6月5日至9日,2023年度全省自然资源执法培训班分两期在杭州市桐庐县举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自然资源专职副总督察许小忠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培训班邀请了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省人民检察院等相关业务专家和教授,就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破坏自然资源犯罪案件分析、自然资源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典型案例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许小忠充分肯定了2022年以来自然资源执法领域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全省自然资源执法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主题教育与自然资源执法工作,坚持“党中央精神、国家立场、全责对等、严起来”工作理念,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较真碰硬,打击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许小忠要求,全省自然资源执法部门要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年初印发的执法工作要点,继续做好自然资源各项执法工作任务,全面推进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攻坚行动,扎实做好卫片执法工作,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推进“天巡地查”场景应用,以“零容忍”的态度、“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整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6月5日至9日,2023年度全省自然资源执法培训班分两期在杭州市桐庐县举行。全省各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综合执法部门相关业务骨干,厅执法局、省应急中心、省测科院共计240余人参加。来源:厅执法局、厅服务中心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张佳在临海调研

6月7日至8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张佳带队赴临海市调研,实地走访临海市桃渚镇下江山村土地整治和杜桥镇岸头村“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地块,听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协同机制试点、不动产登记、林业碳汇试点等工作情况汇报,交流探讨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6月7日至8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张佳在临海市调研。张佳充分肯定了临海市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不动产登记等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她强调,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开展全域生态碳汇资源摸底,深化碳汇试点样地全过程监测等工作,助力打造林业碳汇精品工程,拓宽“两山”转化新路径。要强化责任担当,夯实调查监测数据底板,深挖调查监测成果价值,开展多角度研判、多维度应用,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更有力支撑。要深化全链协同机制,做好与乡镇、农业、水利等外部联动,与耕保、生态、执法等内部协同,形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协同机制试点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成果。要稳步推进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持之以恒“抓队伍、强农村、夯基础”,实现确权登记提质、增效。6月7日至8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张佳在临海市调研。来源:厅调查处、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临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闵建平在杭州开展“六个一”调研服务活动

6月9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闵建平带队赴杭州市临安区、余杭区开展“六个一”调研服务活动。6月9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闵建平在杭州市临安区、余杭区开展“六个一”调研服务活动。闵建平一行实地踏勘了临安区昌化镇后葛村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余杭区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等项目现场,调研走访了良渚新城自然资源所,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深入了解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6月9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闵建平在杭州市临安区、余杭区开展“六个一”调研服务活动。闵建平充分肯定当地在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自然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他指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测群防,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跨部门协同配合,全力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稳定。自然资源所是整个自然资源系统最基层的组织,是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关键一环”,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基层所窗口作用;要加强上下联动,进一步强化省厅、市局、分局和所之间各条线工作的无缝衔接;要抓好廉政建设,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条弦,强化廉政教育,打造清廉队伍,守好廉政底线,确保清廉执法、清廉行政。来源:厅测绘处、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全省自然资源重点工作调度会在杭州召开

4月23日,全省自然资源重点工作调度会在杭州市召开,总结一季度工作完成情况,部署推进二季度重点工作,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陈龙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浩主持会议。4月23日,全省自然资源重点工作调度会在杭州市召开。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陈龙出席会议并讲话。4月23日,全省自然资源重点工作调度会在杭州市召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浩主持会议。会议指出,一季度,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深入推进自然资源“两保两提两争先”行动,出台实施耕地保护二十条新政,加快推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落地见效,有序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会议强调,要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努力推动自然资源系统走好“第一方阵”,切实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落到实处,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抓好自然资源重点工作推进落实的真招实招,以实干实绩彰显自然资源担当。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更实举措狠抓落实,以更大力度建强堡垒,以更严基调正风肃纪,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要牢记“国之大者”,全面贯彻落实“耕地保护二十条新政”,深入开展全省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攻坚行动,建立“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监管模式,全力打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努力实现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目标。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矿保障,科学合理加快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执行,统筹兼顾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上下联动加快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动各领域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开工,推进“存量换增量、地下换地上、资金技术换空间”,进一步实现优地优用。要严守“三条底线”,规范有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建立完善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严格规范重点业务流程,努力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规范。要坚持“干字当头”,深入推进自然资源改革创新工作,持续迭代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全力做好国土变更调查、测绘地理信息等基础工作,全域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全面“严起来”的主基调,持续保持自然资源执法督察高压态势。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铁的担当,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抓好安全生产,地毯式开展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力攻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4月23日,全省自然资源重点工作调度会在杭州市召开。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省自然资源厅领导,厅机关各处(室、局)、直属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问

3月12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在“部长通道”,就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等社会各界关切的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1谈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了粮食安全,强调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请问,自然资源部在接下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谢谢您。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谢谢你的提问。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中午好。自然资源部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重构性组建的部门,我们的工作职责是“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一直都非常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前几天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耕地面积和产量不能再减少了。自然资源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们今年首先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要稳住总量。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这个要保持到2035年不变。我们在接下来的审核、审批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要将上述目标逐级分解下达,落实到图斑和地块。第二要优化布局。今年我们将通过采取耕地经济奖惩的措施,促使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这样可以有效遏制“北粮南运”势头进一步加剧。第三要压实责任。在耕地保护上,各级党委政府负有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负有监管责任,接下来我们将共同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按照党中央要求,每年进行考核,突破耕地红线的实行一票否决,从而落实党政同责、终身追责的要求。要做好这三件事,我们还要把握好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严控增量。不论是建设占用耕地,还是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我们都必须严格管控。确实需要占用的,建设占用的必须落实“占补平衡”,农业结构调整占用的要做到“进出平衡”。第二个环节是盘活存量。要从源头上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唯一的出路就是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用地。我们将采取措施,促进“增存挂钩”,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水平,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大幅度提升。第三个环节是严格执法。要敢于亮剑,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行为。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冻结违法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补充耕地指标,让违法占用的耕地得到补充,这样才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耕地面积不能再减少了。”同时,我们还将积极配合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立法,用严密的法治来促进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耕地总量持续减少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净增加,但这个基础还不是很稳固,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有社会各界包括媒体界的支持监督,18亿亩耕地红线一定能够守住,中国人的饭碗也一定能够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谢谢。2谈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东方卫视记者:我们都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矿产是工业的粮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请问,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自然资源部接下来有哪些部署和安排?谢谢。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要求进一步提升战略性资源的供应保障水平。当前,我国一些主要矿产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新能源、新材料矿产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国内矿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确保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今年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我们已经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实施方案,重点围绕紧缺和战略性矿产,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希望能够巩固和新增一批战略性矿产资源接续基地,从而真正实现增储上产。二是进一步完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矿产勘探开发相关政策。我们将陆续出台一些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或者吸引社会资本能够投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比如,我们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就是要适应我国共生矿、伴生矿比较多的特点,进一步取消探矿权矿种限制。同时,要放开探矿权二级市场,允许探矿权流转,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矿业企业投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当中,找好矿、找大矿。我们在政策制订方面要进一步调整矿业权出让收益的征收方式。过去采矿权出让时一次性征收出让收益,我们希望调整为按照矿山生产的真正销售收入按年收取。这样既能保证国家资源资产权益不受损失,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有效降低企业负担,促进矿业市场繁荣。三是进一步强化矿产勘探的科技支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向地球深部进军,加快启动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加强基础研究,创新找矿理论,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二是在技术和装备方面,能够突破“卡脖子”问题,推动高精尖勘探开发装备国产化,进而能够更好地支撑国内找矿。谢谢。3谈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光明日报记者:今天是植树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曾经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通过哪些重大的举措来推动这项工作?谢谢。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谢谢你的提问。今天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这也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重要的法定节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都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坚定决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过去几年,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作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工作。比如,我们在世界上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生态红线保护制度;推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在重要流域和重点区域组织实施了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在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方面,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了“双缩减”。应该说,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下一步,我们还将立足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保护优先,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家都知道,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5个国家公园去年已经正式设立。我们将根据国家公园的布局方案,今年着重推进黄河口、秦岭、若尔盖、羌塘、亚洲象等新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同时,要加快推进国家公园法的立法,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让我们的自然保护地能够有更好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二是要坚持系统治理,继续部署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去年,“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象,同时也贡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方案。今年,我们还要进一步在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再部署一批山水工程,也就是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这是今年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好的。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实施好海岸线、海岸带的保护和修复,重点解决滨海湿地退化、海岸线退缩、外来物种入侵等重大问题。此外,我们还将启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工程。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进一步提升我国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谢谢大家。来源:自然资源部
2023年3月12日
其他

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在金华召开

3月10日,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在金华市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22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研究部署了2023年任务。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闵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3月10日,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在金华市召开。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闵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全国和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部署,奋力谱写浙江测绘地理信息新篇章。今后五年要牢牢把握“两支撑,一提升”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定位,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革新、产品更新、服务创新,统筹推进全省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一体化更新、集成化支撑、智慧化服务。2023年要扎实开展“两保两提两争先”行动,持续提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能力,全面提升地理信息服务和监管水平。3月10日,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在金华市召开。会上,杭州市、衢州市、台州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发言。厅测绘处、地信处,省测科院,11个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期间,闵建平还调研相关测绘行业单位。他强调,测绘企业要瞄准新型业务拓展事业发展方向,基于自身优势争取更多尖端项目,在新的领域加强技术创新攻关,注重加大人才培养和廉政建设力度。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要常态化梳理测绘企业需求清单,针对性解决企业难题,助力企业发展。来源:厅测绘处、地信处,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主播说海况 | 植树节将至,你知道海底“种树”吗?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植树节是为了倡导人们种植树木鼓励人们爱护树木提醒人们重视树木通常我们认为的植树都是在陆地上其实海底也可以“种树”珊瑚礁被称为“海底的热带雨林”就像陆地上的森林可以聚集鸟、兽、昆虫等许多动物在海底珊瑚礁为大约25%的海洋物种提供了家园有很多鱼类、藻类都依附珊瑚礁生活然而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影响全球多数珊瑚礁发生了严重退化为了保护珊瑚人类开始“种”珊瑚有研究表明珊瑚礁生态修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像植树造林一样将人工培育的珊瑚苗种安放在合适的海域中从而促进珊瑚资源快速恢复虽然“种”珊瑚是专业科研人员和海洋工作者做的事但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减少海洋中的塑料污染等行动来配合珊瑚保护让我们一起保护珊瑚!保护海洋环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未来一周的海况如何——未来一周我省海域有1次大风浪过程1本周日到下周一也就是3月12-13日,受冷空气影响,我省海域将有偏北风7-8级阵风9级,并伴有3.0-4.0米的大到巨浪过程。周六我省五个滨海旅游区海况良好适宜海上垂钓和旅游周日浪高有所增大五个滨海旅游区海况偏差不适宜海上出行来源: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在浙江学习考察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工作

3月8日至9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云州一行来浙江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专题学习考察。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远景陪同。3月8日至9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云州一行来浙江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专题学习考察。会上,陈远景介绍了浙江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试点、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成效、“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计划等工作情况。参会人员就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风险隐患精细化预警、“驻县进乡”技术支撑等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余云州表示,浙江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精细化和信息化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同为沿海省份,强降雨频发,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压力大,在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工作上面临相似“省情”。浙江的经验具有高度的借鉴意义,两省应继续加强业务合作,共同探索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模式成果。期间,余云州实地参观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的2019年“利奇马”超强台风灾后重建纪念馆,现场调研龙岗镇东塔村后山自然村泥石流避让搬迁点和鱼跳村鱼跳潘新鸿等屋后泥石流工程治理点。3月8日至9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云州一行来浙江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专题学习考察。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民族复兴的领路人 亿万人民的主心骨

这是人民的选择——2023年3月10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响彻人民大会堂,亿万人民心潮激荡。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意志、人民意志、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这是庄严的时刻——国徽高悬,熠熠生辉。习近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宣读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掌声如潮,誓言如山。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14亿多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勇毅前行!(一)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增加到4.2万公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覆盖10.5亿人……一个个数字,映照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新时代以来,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历史的如椽之笔,已把峥嵘岁月刻写在人心深处。这是脱贫攻坚战中“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是改革大潮中“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非凡魄力,是抗疫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厚情怀,是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顽强意志,是管党治党“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在历史检验、实践考验、斗争历练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展现了卓越领导才能、崇高人格风范、赤诚为民情怀。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无愧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无愧为民族复兴的领路人、亿万人民的主心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见证着思想的伟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共产党瓦吉瓦(很好),习近平总书记卡沙沙(谢谢)”“成就来之不易,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我们的制胜法宝”……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到广袤的神州大地,激荡着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与普遍共识:“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我们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根本保证。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实践路径;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等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明方向、强信心、聚共识,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这是2022年9月23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全省耕地保护工作会议在兰溪召开

3月7日至8日,全省耕地保护工作会议在兰溪市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22年耕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部署了2023年重点工作。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家银出席并讲话,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潘俊国主持会议。3月7日至8日,全省耕地保护工作会议在兰溪市召开。会议指出,2022年全省耕地保护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全面推广耕地保护五级“田长制”,建立“耕地智保”应用场景,构建了“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新格局;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净流入,有力保障了全省重大项目的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农村回迁安置和耕地“非农化”问题处置两场攻坚战取得胜利。会议强调,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是“国之大者”。面对持续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扛起耕地保护的大旗,统筹协调好耕地保护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关系,切实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要坚持“严”字当头,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坚持“早”字当头,不断完善“人防+技防”新机制;坚持“好”字当头,积极推进耕地垦造;坚持“优”字当头,加快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坚持“创”字当头,推动山坡与平原农用地布局优化试点破题;坚持“保”字当头,切实做好征收拆迁和回迁安置;坚持“活”字当头,持续做好耕地保护宣传工作。会议要求,全省耕地保护条线要切实转变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共同做好耕地保护各项工作。思想上要知责思进,奋发有为;行动上要点滴精进,集腋成裘;作风上要时刻警醒,廉洁自律。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陈远景在象山调研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3月7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远景带队赴象山县调研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实地考察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就矿业权设置、项目难题破解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3月7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远景带队赴象山县调研矿产资源管理工作。陈远景对宁波市象山县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要在高处谋划布局,科学论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部省矿产资源管理相关政策的最新要求,研究细化当地政策措施。要多渠道多方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矿产资源保障,主动出击,积极向上争取更多支持。要在新办矿山时,加强与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的协同联动,合力做实做细各项工作。来源:厅矿业权处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自然资源政策百问丨什么是海域、海岛?

近阶段,一系列部、省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促进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建设,助力浙江经济稳进提质。即日起,“浙江自然资源”开设“自然资源政策百问”栏目,以问答形式对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宣传,帮助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动态,准确把握政策要求,推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更好地落地落实落细。来源:厅海域海岛处
2023年3月1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浙江出台方案,开启打造国土空间整体智治省域样板新征程

近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先行省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划部署2023年至2025年全省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重点工作。去年年中,自然资源部明确支持浙江建设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先行省。今年年初,省委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提出“要强力推进改革攻坚,加快打造高质效改革先行省”。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省自然资源厅坚持改革引领、数据赋能、整体协同、安全可控的原则,统筹谋划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先行省建设纲要,明确重点任务,全面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国土空间整体智治省域样板,全域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为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空间支撑。《方案》明确了先行省建设目标,按照“半年出成果、一年大变样、三年新飞跃”的要求,充分运用部省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建设完善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到2025年,实现空间底座智慧赋能、监测网络链接畅通、应用场景运行高效、数据网络安全可控等全面先行,形成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基本建成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先行省。《方案》构建了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1+5+4+X”整体框架,即打造“1”个空间大脑,贯通部、省、市、县、乡“5”个层级,构建空间规划、空间保护、空间利用、空间安全“4”大应用,拓展X个场景。《方案》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夯实以“一库一图一箱”为核心的空间大脑智能底座,攻坚空间感知、监测判断、分析评价、预测预警、战略目标管理五大能力,推进与领域大脑协同运行,打造国土空间治理改革的动力源和能力集;二是建成标准统一、链接畅通的国土空间规划监测网,打通空间治理业务链条、汇聚国土空间数据网络、延伸国土空间指标监测,为国土空间精准管控与系统调控提供空间技术支撑;三是深化空间治理“浙江方案”,建立健全以“多规合一”为引领、耕地等空间高水平保护为优先序、空间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空间安全为保障的应用体系,覆盖耕地智保、浙地智管、浙地智用、地灾智治等X个多跨场景,强化“生于平台、长于平台”的应用机制;四是构建全方位工作保障体系,促进空间治理体制机制重塑、业务流程再造、标准规范健全,落实全方位、多层级、一体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现空间治理方式变革和能力提升。《方案》要求各单位落实省级统筹、分级负责、上下贯通、条抓块统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同时,强化部省协作,推动部省在数据、指标、算法、模型等方面的共建共享与协同联动;推动多方参与,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方共商、共建、共享、共惠的国土空间治理格局,营造良好的数字治理生态。来源:厅改革处、厅信息中心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张佳在浙江省自然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调研变更调查省级核查工作

3月6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张佳带队赴省自然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省级核查工作情况汇报,与会人员就如何创新优化变更调查省级核查方式进行深入讨论。3月6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张佳带队赴省自然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调研。张佳充分肯定了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省级核查工作。她表示,国土变更调查省级核查工作是保障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可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省级核查工作组织有力,严格核查标准,守住了我省变更调查质量底线。面对国家提出要快速出数、全面反映自然资源各项管理工作成效的新要求,面临业务协同任务更重、时间更紧、质量要求更高的新形势,省级核查工作要围绕快速、高效、优质和稳队伍四个目标,跳出全库核查、手工核查、年底集中核查的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助推日常变更常态化核查等工作;工作团队要主动思考,积极调研,研究创新省级核查方式,为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底图。3月6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张佳带队赴省自然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调研。来源:厅调查处、省自然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2023年3月8日
其他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浙江学习考察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等工作

近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带队赴浙江省学习考察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和实景三维建设等工作,并进行座谈交流。受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龙委托,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浩、闵建平陪同。近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带队赴浙江省学习考察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等工作,并进行座谈交流。会上,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介绍了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工作情况。扈万泰表示,浙江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很多工作都走在前列,尤其是在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浙江省自然资源厅通过制度重塑、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将机构改革以来的物理整合转变为自然资源业务的化学融合,有效促进了自然资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这次考察,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受益匪浅,感谢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的支持与指导。接下来,希望围绕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继续加强与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的合作交流,共同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期间,扈万泰一行在杭州市小河公园考察,实地体验杭州工业遗产保护和滨水空间治理成果。近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带队赴浙江省学习考察,实地走访杭州市小河公园,体验杭州工业遗产保护和滨水空间治理成果。来源: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厅信息中心
2023年3月7日
其他

产业如何落地?临安出了本“小橙书”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答案注:因后续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本问答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准。来源: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
2023年3月7日
其他

杭州出台要素保障措施 助力打好经济翻身仗

日前,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强化创新
2023年3月7日
其他

宁波推出要素保障措施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出助力宁波经济稳进提质15条措施,重点围绕“保障项目规划空间”“补充耕地指标支持和奖励”“实现要素统筹集约”“优化审批服务”等创新举措,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坚实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加快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更大力度保障项目规划空间。宁波将出台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编制技术导则,全面推进11个先行示范片区整治工作,持续推进乡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9个、省级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3个。同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地方基础设施、民生、重大产业等项目,将得到优先保障。对于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上报国务院方案的建设项目、近期开工急需的规划空间,也将通过预支的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予以全额保障。加强补充耕地指标支持和奖励,进一步实现要素统筹集约。宁波将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指标,做到“能申请尽申请”;全额保障重点建设项目林地定额;力争完成“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25个、面积7万亩,并拿出“真金白银”对示范工程予以奖励。“我们将开展市级土地整治和市级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示范工程评选,分别选出3个示范工程,对土地整治示范工程最高奖励200万元,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示范工程按照核定工程投资额的30%进行奖补,最高奖励能达到500万元。”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宁波还要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个,支持江北、镇海、余姚、慈溪四地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对翠屏山区域废弃矿山进行系统修复;继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完成宁波市(北仑)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启动宁波市(象山)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除此之外,将持续优化审批服务,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实行“标准地”出让的工业项目和带方案出让的工程建设项目,企业拿地后经规划设计方案公示无异议,即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供应建设用地6万亩,出让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35%;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82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万亩,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来源: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3月6日
其他

自然资源部在浙江开展岁末年初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督导检查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等领导同志批示要求,确保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稳定,2月28日至3月4日,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二级巡视员王宝伟带队赴浙江省开展岁末年初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督导检查。2月28日至3月4日,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二级巡视员王宝伟带队赴浙江省开展岁末年初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督导检查。2月28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邱建平主持召开汇报会,向督导检查组全面汇报相关工作情况,并进行交流。2月28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邱建平主持召开汇报会,向督导检查组全面汇报相关工作情况。督导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省自然资源系统在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监管特别是安全生产数字化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督导检查组强调,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吸取内蒙古阿拉善煤矿坍塌事故教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安全”“大应急”理念;进一步加强责任担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查问题,促整改,见实效。期间,督导检查组深入湖州、舟山等地,与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地勘、测绘单位及矿山企业进行了座谈和现场检查。
2023年3月6日
其他

2022年度《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目录》发布

近日,由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编制的2022年度《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目录》公开发布。2022年度《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目录》发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省级各类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覆盖情况,内容涵盖测绘基准成果、基础测绘成果、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地图产品五方面,较去年新增了0.3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成果情况和标准地图服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详实易读。来源:厅地信处
2023年3月6日
其他

省自然资源厅获优秀!2022年度浙江省政府绩效考评情况公布

2022年,浙江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稳进提质组合拳,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冲击和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2023年3月5日
其他

“浙”自然荐读丨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丽水一体化保护修复瓯江流域自然生境

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会上,“中国山水工程”获评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十年旗舰项目”,并于
2023年3月5日
其他

主播说海况 | 第10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一起关注海洋野生动植物保护!

地球上的居民并不仅仅只有人类正是因为有了野生动植物与我们为伴我们人类才不会感到孤独才能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奇妙今年的3月3日是第10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除了陆地上的野生动植物海水之下也有许多可爱的动植物和我们共享蓝色星球根据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海洋动物共有21种纳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近年来过度捕捞
2023年3月4日
其他

“浙”自然荐读丨一地创新 多元共享 扎实推进实景三维杭州建设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自然资源厅首批三维立体一张图试点,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先行先试,已初步建成地上、地表、地下三位一体的杭州市域三维实景底图。2022年以来,杭州市全面贯通应用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并基于三维立体一张图,打造了一系列实用、管用、好用的市级特色场景,持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构建一张“三维底图”,实现地上地表地下“三位一体”实景三维能够真实、立体、时序化地反映人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是城市发展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2021年以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在市域三维实景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已初步整合、构建以基础地质、管线及地下空间为代表的地下三维空间,以全市域1.6万平方公里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表模型及数字正射影像为代表的地表三维空间,以覆盖全市建成区和重点建设区域2210平方公里的0.03米倾斜摄影、覆盖全市的142万幢建筑白模及4500套分户模型为代表的地上三维空间。根据数据特点,将目前杭州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三维实景模型分为地形级、景观级、实体级三种尺度,分类分级开展数据标准制定、数据治理及入库展示。基于全市三维实景底图,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充分融合人口、企业、经济、交通、设施等30个部门的81类社会经济信息,夯实全市权威、唯一和通用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重点开展二三维数据融合一体化建设,形成三维立体的杭州“空间智治”一张图。二打造一批“数字场景”,实现空间治理“四角俱全”(一)面向高水平治理,“一张底图”促发展一是“一张底图”编规划。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打造规划编制统筹场景,已将全市288个2020-2023年计划编制的项目纳入通道并进行管理,构建“申请、立项、批准、编制、审查、入库”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将规划突破底线、打架等问题消弭在编制中。二是“一张底图”落项目。基于一张底图,将“十四五”期间要实施的624个省级以上重点项目与全市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支撑37个项目避开底线、560个项目优化“三线”、27个项目不予落图,从规划审批协同层面助力社会有效投资更快更好落地。三是“一张底图”管风貌。在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城市发展重点区块的项目报批中,基于杭州市构建的立体三维底图底座,支持建设方案的三维比对,审查方案在周边景观控制、退线控制等方面是否符合管控要求,对过高建筑进行“降层”,对城市天际线进行优化,有效支撑相关方案审核及优化调整。四是“一张底图”助确权。目前,杭州市实现以三维建模可视化方式完整表达地下构筑物的权属关系,明确地表、地上、地下邻接关系,相关技术突破已在杭州西站雨棚分层发展、德胜地下管廊发证中得到应用,开创三维确权登记发证新起点,推动城市开发管理立体化,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二)面向高质量发展,“一张底图”管空间基于“空间智治”一张图,杭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发“土地码”,作为唯一空间识别码,贯穿“一块地”全生命周期,实现从“做地—批地—管地”的过程闭环。对于做地,通过土地赋码全过程监管,及时预警到期做地项目,统筹全市做地主体加快收储进度。对于批地,重构业务协同,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可开工、竣工即可领证,并实现不动产登记零材料、零等候、零次跑“三零发证”。对于管地,打通发展改革、建设、经信等多部门数据,实现工业“三块地”全部矢量上图、动态呈现,做到监测、预警、处置、消化全闭环线上管理。针对土地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杭州市先后推出数智征收、数智优储、工业“三块地”等场景,以“土地码”为媒介,应用于“土地收储、土地报批、土地征收、赋码上云、按码供地、码上服务、见码发证”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各阶段。通过“一码关联,凭码共享”,助推项目“零材料、零次跑、零见面”审批和快速规范服务,打造空间治理“闭环”,助力科学布局产业发展空间。(三)面向高标准保护,“一张底图”守红线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贯通“耕地智保”“天巡地查”场景,利用三维技术进行选点方案模拟,实现铁塔探头利用最优化、耕地覆盖最大化、监控盲区最小化,以“技防”辅助田长“人防”,牢牢守护耕地“红线”。对于夯实地质安全“底线”,杭州市在临安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全域统筹推进地质风险监测、预警和避险指挥环节,动态维护全域地质风险一张图,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识别、精准预警和高效处置。三制定一系列“标准规范”,优化底图服务“共建共享”依托立体三维一张图,杭州市“空间智治”一张底图面向全市协同共享,打造分级服务模式。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保密要求,为各类主体提供专项通道数据、支撑不同平台建设运转。目前已针对不同服务诉求,推出基础版、政务版和公众版3种数据及平台应用形式。其中,基础版数据面向专业用户,政务版数据面向政务用户,公众版数据面向社会公众。基于前期的探索实践,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参与制定全国实景三维相关行业规范标准,被列入自然资源部行业标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数据规范(试行)》全国试点城市。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地方规范及用户调研的基础上,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已制定《杭州市工程勘探地质数据汇交规定》《城市规划三维模型汇交标准》等标准规范,为全市夯实城市治理数据基础、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支撑。2023年伊始,杭州市大力推动规划编制攻坚和强化要素保障工作。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持续深入推进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的贯通应用,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上统筹各类空间开发保护需求,强化“3+X”底线刚性管控,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扩大“土地码”协同审批效能,提升杭州市域空间智治水平,持续为助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提供杭州标准、杭州智慧、杭州方案。来源: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作者:叶智宣、张迪校、张园玉
2023年2月26日
其他

主播说海况 | 《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正式实施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我国海岸带范围内广泛分布着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资源十分丰富海洋碳汇发展空间潜力巨大但在目前海洋碳汇作为全新蓝海经济价值并没有被广泛了解和认可海洋碳汇资源也亟待推广和开发近期,由自然资源部批准发布的《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其中明确将海洋碳汇定义为“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未来一周的海况如何——未来一周我省海域有2次大风浪过程1第一次在本周末也就是2月25-26日,受冷空气影响,我省海域将有东北风7-8级阵风9级,并伴有3.0-4.0米的大到巨浪过程。2第二次在下周三到下周四也就是3月1-2日,受弱冷空气影响,我省海域将有东北风6级阵风7-8级,并伴有1.4-2.2米的中浪过程。周六(2月25日)我省五个滨海旅游区的海况偏差周日(2月26日)南麂列岛风景名胜区依旧不适宜海上垂钓和旅游其他四个滨海旅游区海况较差都不太适宜海上出行来源: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2023年2月25日
其他

张占海在浙江开展省部共建地理信息新型研发机构专题调研

2月15日至17日,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大洋协会理事长张占海率队赴浙江就“省部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专题调研。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龙,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闵建平陪同调研。2月15日至17日,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占海率队赴浙江就“省部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专题调研。期间,张占海先后赴之江实验室、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等地开展调研,详细了解浙江省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有关政策和措施,了解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典型案例,实地调研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并开展座谈交流。2月15日至17日,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占海率队赴浙江就“省部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专题调研。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龙等陪同调研。张占海充分肯定浙江在培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探索。他指出,新型研发机构在夯实战略科技基石、推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省部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是落实中央有关要求,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和创新要素配置,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张占海要求,省部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要参考学习总结之江实验室先进经验,聚焦人、财、物等关键要素,科学谋划、高效推进,尽早明确机构性质、职能定位、经费来源、政策保障等,以创建国家级实验室为目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和人才高地,以更强的科研技术力量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浙江要聚焦省部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在大力支持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国地理信息人才、技术、数据、产业等方面优势,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协同发力,塑造我国地理信息领域高质量发展新优势。2月15日至17日,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占海率队赴浙江就“省部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专题调研。来源:厅地信处,湖州市、德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2月24日
其他

醉美自然·看“浙”里丨一群深耕溇港文化的乡村造梦师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多数人记住了“只合住湖州”,却忽略了“太湖分港流”的溇港。因溇而生,因港而兴的溇港文化,在沉淀了千年以后,随着太湖溇港申遗成功而享誉世界。作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的义皋村,被誉为“溇港文化带里的明珠”,距离义皋村不到2公里的伍浦村也因“古伍浦溇”而得名。两个古村落用悠久的历史书写了溇港文化的厚重底蕴。2021年,在地方乡镇和规划师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精心遴选组成了首批110支驻镇村规划师团队。随后,这些驻镇村规划师团队奔赴各自结对的114个乡镇(街道),为当地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长期专业服务。来自湖州华耕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周剑飞便有了新的身份——吴兴区织里镇驻镇村规划师。他用自己丰富的规划经验,为义皋和伍浦带来了新变化。义皋—伍浦村的生态本底较好,人居环境美,产业基础牢固,但依然面临文化底蕴展示路径不明、村景文旅融合不足、农地质量有待提升的现状。周剑飞带领他的规划设计团队,制定了规划思路和方法:以“全域设计”为技术手段,优化国土空间配置,塑造一个“水、田、村、文、景”融合共生的乡村魅力空间。周剑飞表示,该规划是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适应乡村规划管理和乡村治理的一个创新探索。期间,规划编制人员会同村民代表定期召开会议,商量规划哪些村民参与度高的项目等。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分阶段召集相关部门,对规划方案予以技术支撑,确保各规划要素的空间落实。义皋—伍浦村规划设计团队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村庄整体形成了“一带两片五组团”的空间结构。建设了高标准农田,稳步推进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实施了生态修复,推动农用地整理,提升耕地数量和质量,适度推进农房集聚。锚固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导入未来乡村场景,用数字赋能打造新时代沉浸式的智慧乡村。重点做好义皋古村以及两条重要溇港的保护,划定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范围,谋划四条展示路径,植入新型业态,探寻“两山”转化的特色路径,积极打造全天候全龄段沉浸式乡村文旅典范。现在,走进溇港景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韵味扑面而来:一条碧绿“丝带”穿村而过,其上点缀着几座石制古桥,沿岸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旁,是成片的粉墙黛瓦……这不仅源自义皋—伍浦村绵延千年的历史底蕴,更得益于驻镇村规划师的指导。依托太湖溇港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伍浦—义皋村量身定制的“接地气”规划,正在让美好蓝图的愿景深入人心。来源:厅空间规划局、厅信息中心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打破时间、空间阻隔,浙江办理不动产登记跨境业务四千余件

记者日前从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近年来,浙江省努力打通不动产登记跨境业务的堵点问题,实现了不动产登记“跨境办”。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均可为身处海外的侨胞、经商务工人员、留学生等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据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共办理不动产登记跨境业务4000余件。如何方便身处海外的人员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一直是浙江省着力解决的民生问题。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提高“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运用人脸识别、数字认证、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在线支付、电子证照等技术,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App,通过“不动产智治”应用场景,为身处海外的群众提供不动产登记业务“线上申请、信息共享、联网审核、线上缴费、电子证照”全流程全环节一网通办。同时,针对因数据材料久远而导致获取共享困难或老年群体线上操作困难等不宜采用“网办”“掌办”形式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情况,浙江省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提供“远程视频认证﹢国内代办”服务,解决跨境办理不动产登记难题。其中,温州市利用远程视频、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技术,通过为侨服务“全球通”平台,与海外联络站连线,采取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参与视频委托的方式,确认相关委托事项、电子签署见证文件、完成保全证据流程后,再由国内受委托人继续办理后续业务。丽水市青田县不动产登记部门协同县公证处,将二手房转移登记等涉及权属变动的登记事项,通过微信视频委托公证的方式,为买卖双方办理登记业务。通过多措并举,浙江省不动产登记业务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阻隔,实现了跨境“不见面”办理,提升了群众获得感。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2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张玉鑫,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如海,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顾浩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2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近日,国务院批复由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共同编制的《规划》,为示范区规划、建设、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据。《规划》是国内首个跨省域共同编制报国务院审批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印发后,首个由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国土空间规划;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首个由国务院批复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为其他地区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对深化“多规合一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潘俊国在金华、台州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

2月15日至17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潘俊国带队赴金华市、台州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2月15日至17日,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潘俊国带队赴金华市、台州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潘俊国一行实地踏勘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临海青岭至温岭大溪岭段项目现场等,并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两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关于2023年单独选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保障计划情况汇报,深入讨论存在问题和困难,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2月15日至17日,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潘俊国带队赴金华市、台州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潘俊国肯定了金华市、台州市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方面取得的成效。他强调,围绕国家战略导向、产业发展方向和资源要素流向相结合的要求,两市筛选出了一批跨区域跨流域跨周期、投资规模大、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重大项目,作为2023年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重点和集中攻坚目标。要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谋深谋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明确环节时序、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要重视组件质量,严格按照用地标准进行规划设计,防止项目用地规模超建设标准、搭车用地等问题发生。要建立重大项目用地“分级分类”保障机制,重点保障“千项万亿”项目和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等。要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群众利益底线,用足用好省自然资源厅新出台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30条政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厅用途管制处、省自然资源征收中心,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耕地保护“浙”里行丨耕地保护“人防+技防”实效如何?杭州实施问题倒查机制

日前,杭州市田长办根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相关文件精神,印发今年一号文件,建立并实施全省首个新增违法占用耕地问题倒查机制。文件从倒查对象、倒查内容、倒查程序、结果应用等多方面作出了规定,对于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一律倒查田长履职情况、一律倒查巡查员巡查情况、一律倒查铁塔探头监管情况,并强化以绩效倒逼实效的结果应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实效。杭州余杭区永安村永久基本农田。去年以来,杭州在全市域范围铺开“田长制”,全面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田长责任体系。当前,杭州共有5000余名村级田长、耕地保护巡查员,利用“耕地智保”场景在“浙政钉APP”开展常态化巡查和问题现场核查;2860个铁塔探头投入应用,发现问题及时预警,促进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早发现、早认定、早处置。“人防+技防”应用以来,杭州市2022年度的卫片违法占用耕地宗数和面积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双下降。杭州市临安区将耕地保护与“田长制”推广落在田间地头。倒查机制,是针对村级田长和巡查员“未发现”、铁塔探头“未预警”的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进行的事后“追问”。倒查内容来源于国家卫片、省卫片、市卫片及专项整治、耕地督察、重大信访发现并确认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图斑。通过基层自查和逐级审核,各地找到日常巡查和探头监控中还存在的“漏洞”,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提高履职意识,提升监管实效加上“压舱石”。根据规定,杭州市田长办将各地落实“倒查”机制情况纳入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同时要求各地将村级巡查履职情况和巡查员考核劳务报酬相挂钩,将铁塔预警发现率、准确率等监管实效情况与每年度铁塔探头服务费用支付相挂钩。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东单元“千亩方”项目喜获丰收。“我们将以绩效倒逼实效,使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倒查机制,杭州将对村级田长、巡查员的不规范履职情况予以警示提醒和自查改进,优化提升铁塔探头监管功能,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来源: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省田长办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浙江完成原林权登记资料清查移交

近日,记者从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浙江积极推动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业务优化协同,全面完成原林权登记资料清查移交,有序推进数据整合,规范林权登记日常办理,2022年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1.3万多宗。截至目前,已向自然资源部汇交林权登记数据349.8万条、林权单元数1168万条。按照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快推进林权登记资料移交、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的要求,浙江加强林权登记和林业管理工作衔接,切实履行林权类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协同推进数据移交工作。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联合推进电子数据和纸质档案移交。其中,电子数据以总对总的方式,由省林业局移交省自然资源厅后,分发各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纸质档案以县(市、区)为单位,由林业主管部门对存量登记数据进行核实和补充完善后移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做好林权存量数据初始建库。浙江按照“继承历史,不变不换,变时完善”的原则,开展林权存量登记数据分析、转换、挂接、建库,保持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根据《浙江省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和《浙江省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按照“一个平台、五大系统、八大数据库”的设计框架,充分利用已有建设成果,升级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林权功能,防止重复建设。此外,建立健全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浙江采取线下沟通、线上共享等方式,推动自然资源与林业部门高效协同,进一步提升林权登记的规范化、便利化服务水平。“完成原林权登记资料清查移交,进一步夯实了全省林权登记工作基础。”浙江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做好林权数据共享、权属落界、明晰产权等工作,保障林权正常流转,维护林农、林企合法权益。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浙江省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工程建设总体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2月14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在杭州市组织召开《浙江省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线上评审会,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李建成到会。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闵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2月14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在杭州市组织召开《浙江省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线上评审会,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闵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评审会上,专家组听取了省测科院作的总体方案汇报和武汉大学作的技术要点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与讨论,一致认为方案技术路线严谨、技术方法先进,能够为全国数字高程基准建设提供“浙江样板”,同意通过评审,建议加快启动工程实施。闵建平强调,浙江省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工程建设要着眼于当前测绘地理信息的转型升级和测绘基准现代化需要、着眼于高效支撑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和高精度位置服务需要,加强理论和成果创新,让浙江的方案和经验能够走在全国前列,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各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和省测科院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2月14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在杭州市组织召开《浙江省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线上评审会。来源:厅测绘处、省测科院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江苏省工作组在浙江开展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行动互查抽查工作

根据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统一安排,2月14日,江苏省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组在浙江省开展专项行动互查抽查工作。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张佳,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娟,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邱建平出席会议。2月14日,江苏省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组在浙江省开展专项行动互查抽查工作。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张佳出席会议。2月14日,江苏省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组在浙江省开展专项行动互查抽查工作。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娟出席会议。2月14日,江苏省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组在浙江省开展专项行动互查抽查工作。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邱建平出席会议。张佳从省情矿情、打击“洗洞”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和下步工作打算等三方面作情况介绍。她表示,自然资源部等七部门部署专项整治行动后,浙江省快速行动,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席会议(工作专班),协同开展先期摸底、矿硐排查工作等。落实县级相关部门“七查七看”排查主体责任,对金矿“洗洞”环境污染排查情况、违法购买运输民爆物品和氰化钠排查情况、氰化钠生产、经营企业违法行为以及金矿及其尾矿库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违法收购和销售金矿矿产品排查情况和非法采选金矿用电行为排查情况等进行全面联合排查。共排查点位127处,查明金矿矿硐84个,封堵金矿矿硐60个,100%完成废弃金矿硐封堵任务。全省未发现“洗洞”盗采金矿及相关问题线索。在集中整治阶段,制定矿硐封堵“一井一案”对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完成全部封堵整治工作。积极开展金矿有效矿业权督察和部门联合执法,压实责任,强化考核,初步建立浙江省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长效监管机制,织密县、乡、村三级监管网格,将有必要的废弃矿洞纳入“天网监测系统”监管,形成常态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监管体系。2月14日,江苏省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组在浙江省开展专项行动互查抽查工作。检查组认真听取了我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汇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自2月15日起,江苏省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组将前往诸暨市、东阳市和遂昌县等市县开展互查抽查工作。省联席会议联络员,厅用途管制处、生态修复处、矿业权处、矿保处、总督察办、执法局负责人,以及省联席会议办公室专班成员参加会议。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浙江省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座谈会在绍兴召开

2月14日,浙江省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座谈会在绍兴市召开。会议解读了最新政策,交流了工作进展,分析了具体问题,提出了目标任务。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盛乐山出席会议并讲话。2月14日,浙江省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座谈会在绍兴市召开。会议指出,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但要正视目前面临的问题,补齐短板,特别是在资金筹措、政策创新、规划衔接方面仍需深化加强。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牢牢把握“三个三”原则,高质量推进试点工作。要突出“目标、问题、效果”三个导向;要抓好项目谋划、项目实施、项目监管三个关键环节;要守住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群众利益三条底线。会议强调,各试点项目所在县(市、区)要根据省领导的指示要求,抓紧把工作专班建设好,开展常态化调查研究、常态化分析研判、常态化协调服务。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握好政策节奏,有力有序,稳妥推进,努力做到让城市满意、乡村满意、政府满意、企业满意、老百姓满意。会上,首批33个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的10个设区市、31个县(市、区)自然资源部门代表作交流发言。厅空间规划局、生态修复处负责人,省土地综合整治专班相关成员参加会议。来源: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专班,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四千岛”新传

台州大陈岛浙江是全国海岛最多的省份,海岛数量占全国40%多。一直以来,浙江高度重视海岛管理工作,始终把建设“美丽海岛”作为实施“八八战略”、创建生态省、践行海上“两山”理念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海岛生态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实现浙江“岛绿、滩洁、岸美”的海上绿水青山。小海岛,蕴藏大能量。在共同富裕“赶考”路上,浙江海岛不断有机“更新”,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成为浙江在共富路上不断创造奇迹的“秘籍”之一。摸清海岛“家底”海岛,顾名思义是指“被海水围绕的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将其界定为“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包括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其中无居民海岛是指“不属于居民户籍管理的住址登记地的海岛”。浙江有多少海岛?无居民海岛和有居民海岛数量分别几何?对于海岛的管理,很重要的一点是先要摸清底子。20世纪90年代,浙江开展了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工作,获取了海岛底数,后续又陆续开展了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无居民海岛调查甄别统计、海岛地名普查等工作。根据海岛地名普查结果编制的《浙江省海岛保护规划(2017-2022年)》显示,浙江省海岛总数4350个,其中无居民海岛4128个,有居民海岛222个。这么雄厚的“家底”,使得浙江当之无愧稳坐“全国海岛数量第一”这把交椅。原来与世隔绝的无居民海岛,因为“家底”被摸清,也逐渐跟世人“亲近”起来。分类精细“打理”2018年9月,浙江省政府批准实施《浙江省海岛保护规划(2017-2022年)》(简称《规划》),提出对全省海岛实行分类分区管理。《规划》明确,将全省222个有居民海岛划分为综合利用岛、港口物流岛、临港工业岛、清洁能源岛、滨海旅游岛、现代渔业岛、海洋科教岛、海洋生态岛8类,分别提出了海岛功能定位、保护和管理要求。按照海岛保护优先的原则,浙江将4128个无居民海岛分为特殊保护类和一般保护类,其中特殊保护类划分为国家权益海岛、自然保护区内海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内海岛、其他重要保护海岛4个三级类;一般保护类划分为保留类海岛和限制开发类海岛2个三级类,并对每类海岛提出了保护和管理措施要求。目前,作为《规划》的迭代升级版本,正在编制的《浙江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融合现有海岸线保护利用规划、海岛保护规划等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共富背景下浙江海岛区域保护与利用的空间布局。擦亮生态“底色”海岛生态环境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浙江高度重视对海岛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省级“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国家、省级项目积极开展海岛生态修复,先后开展了舟山本岛、洞头岛、花岙岛、大陈岛、泗礁岛、枸杞岛、江岩岛、茅埏岛、茅坦岛、梅山岛等十余个海岛的生态修复,有效解决了一批影响海岛海洋环境面貌的突出问题,整治成果已逐步转化为生态优势和发展效益。截至目前,浙江海岛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海岛景观、自然岸线、沙滩、滨海湿地等得到有效保护,全省建立了18个省级以上海洋类自然保护地,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7个,有2700多个无居民海岛列入生态红线海岛名录。南麂列岛是中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南北麂列岛等区域根据《国家公园总体布局方案》列入国家公园创建名单。此外,浙江还高度重视涉及海洋权益和国家主权的重要岛屿保护工作。自2017年起,浙江对省域内的7个领海基点建立了年度领海基点监视监测机制,积极开展相关维护、巡查等工作,初步建立了领海基点海岛常态化监视监测体系。“无人岛”有人管据了解,浙江海岛主要分布在舟山、宁波、台州、温州等地。而“无居民海岛”,其实一直有人管。这里所说的“管”,其实就是海洋管理部门为了改变历史上存在的无人海岛粗放型开发行为,提高生态门槛,把保护放在比开发更重要的位置上。2007年7月底,《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无居民海岛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把无居民海岛的“规划和保护”提到了重要位置,绷紧“无居民海岛管理”这根弦。2010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实施后,浙江率先作为,2013年省政府出台《浙江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这是《海岛保护法》实施以来,全国范围内首个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活动的政府规章,它在《海岛保护法》的框架下,对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公开出让、二级市场流转等首次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此后,浙江以“一法一规章”为核心,围绕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申请审批和招拍挂出让、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登记等开展了一系列制度设定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作了多次修订完善。2022年12月,浙江印发《省无居民海岛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对无居民海岛的管理职责分工,对浙江省辖无居民海岛规划编制、名称管理、保护与生态修复、开发利用、生物和非生物样本采集审批、不动产登记、使用金减免、项目用岛监管等自然资源系统内部管理规则作了细化规定。岛绿、滩净、水清、物丰……这是浙江“四千海岛”的生动写照。在奔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浙江将散落的海岛串珠成链、协同发展,推动海岛产业跃迁升级,共同绘就一幅全新的蓝色发展图景。来源:省海科院、厅海域海岛处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地质文化进村,引发“地质﹢”效应——聚焦浙江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的模式与特色

2018年11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命名浙江省嵊州市通源乡白雁坑村为“地质文化村”。作为我国首个被正式命名的地质文化村,地质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序幕在白雁坑开启。“地质文化村建设可以丰富地质遗迹保护方式,充实乡村文化内涵,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村研学旅游发展。在此过程中,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可以说是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陈远景表示。目前,浙江省有三星级地质文化村(镇)5个、挂牌筹建地质文化村(镇)3个。地质文化村,源起白雁坑全国千村万落各有特色,地质文化村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又为何源起于白雁坑?“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地质文化村就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浙江厅一级调研员孙乐玲回忆说。2013年,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基于嵊州市通源乡建设地质公园条件不足,而自身又具有独特资源环境优势的情况,提出将地质环境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实施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这项工程以通源乡白雁坑村为重点,并将白雁坑正式定名为‘地质文化村’。同时,确定了地质为魂、保护为基、生态为要、民富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及有物可看、有品可尝、有文可读、有声可听的‘四有四可’建设标准。”孙乐玲说。大山深处的白雁坑,森林茂密,环境优美,村庄紧邻绍兴市最高峰西白山主峰。亿万年来,火山喷发、地壳运动、山体崩塌形成了白雁坑独特的地质地貌条件。不仅如此,它还位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核心区,地质文化特色鲜明。2014年,通源乡地质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启动,地质文化村建设拉开序幕。2016年,该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白雁坑村地质文化村基本建成。作为项目实施主体,通源乡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摸着石头过河的通源,在创建地质文化村的实践中也积累一些经验——首先,要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土地、生态、环境等要素,强化国土空间资源综合利用。在谋划地质文化村建设时做到“多规合一”,注重村庄风貌的保护,保障村庄建设长远发展。其次,要牢牢把握地质文化村建设理念,紧扣“四有四可”的建设标准,相辅相成,坚持体系化打造。同时,要坚持“乡土化用材”和群众参与,避免边建设边破坏,实现生态保护与村庄建设相统一,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发动村民参与共建共享。最后,要形成和持续提高品牌效应,把村庄特色挖掘出来,把地质与文化等各种元素整合起来。通过打造地质文化村,让广大村民得实惠,项目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白雁坑村这个‘浙江样本’,为推动全省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了典型示范,对其他正在创建中的地质文化村(镇)也具有借鉴意义。”孙乐玲表示。白雁坑村地质文化﹢,改变乡村面貌培育发展与地质有关的优势产业,走出一条地质遗迹有效保护、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成为浙江省创建地质文化村(镇)的基本模式。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白雁坑村,得益于地质文化村建设,村庄变美了,村民变富了。在地质文化村建设项目推动下,嵊州市在白雁坑及附近区域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对白雁坑村实施了村庄综合整治,道路交通、电力、污水处理、饮用水提标等工程。地质文化村的“金名片”,让这个273户的山村改头换面。“2014年-2021年,村里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民宿从2家发展到21家,农副产品销售额从数百万元增加到千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从不足万元提高至5万元以上。”白雁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斯伯荣说。金村,一个隐藏于浙东深山的小村庄,曾经因地理条件限制,人多地少、山多田少,发展落后,被戏称为“光棍村”。2018年,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金村与白雁坑村一道,成为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示范点。浙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金村以“地质﹢综合服务”型建设为定位,采取“上级补助、对口帮扶、村民投工”的形式建设地质文化村。2019年3月,金村开门迎客,2020年游客量破万,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到近3万元。“我先后去过金村10多次,村民都认识我了。”原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王孔忠表示,地质文化村建设,成为金村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收入的新路径。施家庄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方前镇,面积3.57平方公里,因三面临崖,地貌特征独特,被称为“悬崖村”。这个地质文化村目前处于挂牌筹建阶段,聚焦“地质﹢生态旅游”型地质文化村建设目标,着力打造地质研学样板村、地质文化助推低收入农户全面奔小康示范村、地质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标杆村。自2021年以来,施家庄村已建成观景平台、停车场、露营基地、房车营地等旅游设施,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产业日趋成熟。该村从原来几近与世隔绝的落后村庄,如今蜕变为“网红村”。施家庄地质文化村建设进展自评报告显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促进了该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2021年-2022年6月,施家庄村共新增7家民宿,接待游客数量达3.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80万元,农产品销售约90万元,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白雁坑村中的百年香榧树做地学产品,传播地质文化致力于地质文化传播,着力建设地质文化产品体系,体现了浙江创建地质文化村(镇)的初衷。从2020年起,原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地质矿产研究所副所长张建芳参与了浙江省地质文化村标准与示范项目。他介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发掘乡村特色地质资源,以“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为目标,策划设计了一批地质文化长廊、研学路线等科普形式,开发了一批地质文化村(镇)Logo、导游手册等地质文化产品,挖掘了乡村地质文化内涵,初步形成了有景可游、有物可看、有品可尝、有文可读、有声可听的地质文化产品体系。参与仙居金村地质文化村项目的王孔忠,曾策划了“金村的前世今生”主题故事。在他的策划和设计下,金村开发了2条地质研学路线、23块科普解说牌、4条地质科普小径等科普形式,开发了《小蜜儿畅游金村地质文化村》科普书、宣传视频等科普产品,建成了地学文化长廊、地质文化公园等科普场所。2022年8月,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全国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名单,湖州市安吉县报福地质文化镇被授予三星级地质文化村(镇),是浙江省首个以镇为单位创建入选的对象。据悉,报福镇共有32处地质遗迹点,该镇以“山海有约,安居报福”为地质文化主题,设计了地质文化镇标志碑、科普解说牌等展示系统,开发了地质文化镇科普导游手册、研学路线折页等宣传品,以及白茶采摘、农耕乐等乡村旅游项目。2022年9月,全国科普日期间,多数地质文化村(镇)开展了地学科普活动。在报福地质文化镇,活动参加者不仅能在地质文化陈列室了解报福的海陆变迁、火山喷发、构造提升等地质过程,还能到野外考察了石浪群、峡谷、小壶口、火山岩柱状节理等地质遗迹,深切感受、体验到报福镇独特的地质文化魅力。金村地质文化村抓好“五个一”,讲好地质故事“浙江创建地质文化村(镇)获得了很多经验,但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不足,更要明确今后创建的思路和对策。”陈远景说。陈远景认为,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质资源挖掘和科学解读深度不够;二是地方政府对地质文化村(镇)建设重短期成效,轻长期发展;三是部分地质文化村(镇)的后续建设资金、技术支撑和保障条件不足,运营发展模式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对此,陈远景表示,浙江厅将会同省地质学会,结合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和全省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具体要做好“五个一”重点工作:一是建立一套省级管理制度,规范和指导全省地质文化村(镇)建设;二是建立一本省级动态建设名录,形成保持一定数量的拟建村(镇)储备库;三是打造一个数字化管理平台,动态掌握地质文化村(镇)规划建设和发展运营情况;四是推送一批地质文化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地质文化产品,推进地质文化传播;五是建立一支地质文化传播团队,形成科普专家“下得去、干得好”的地质文化传播长效机制,真正把地质文化进村(镇)落到实处。浙江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方兴未艾,稳步推进。到2025年,浙江省计划建设地质文化村(镇)20个,进一步构建地质文化传播平台,促进地质文化产业发展。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怎么干”述评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1月11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及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重点任务,强调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定位,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奋力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为推动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细落实,《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2023年怎么看怎么干”专栏,深刻论述自然资源工作新定位,系统阐释2023年八项重点工作,以期全系统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再出发,在新征程“赶考”中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发展奔腾向前,改革永不停歇。行至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的关键节点,更要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我们的动力从哪里来?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深化用地审批“放管服”改革,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规范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加快推动矿产资源法、耕地保护法等修法立法工作……新的一年开启时,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吹响了改革号角——“围绕增强事业发展的动力,着力推动重大改革”。眼下,“自然资源号”改革航船已经扬帆起锚。持续攻坚“啃硬”,让改革有动力市场有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更好激发市场活力,要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当下,我们正逐渐步入存量时代。我国人均资源量少的国情没有改变,资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各主体间利益错综复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迫切需要处理好规划管控、用途转换、收益分配、历史遗留用地处理等问题。这也是改革向深水区迈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实施增量安排与消化存量挂钩机制,大力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引导鼓励各地加大存量盘活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城乡建设用地较为粗放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有相当规模低效用地亟待提质增效,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地亟待推动供地“增量递减、存量递增”和用地“规模集聚、效益递增”,尤其是一些高度城市化地区。面对新形势、新问题,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提出了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以数据换空间等“换”字口诀。从“换”字出发,2023年,将全面加强自然资源节约工作,尤其是面向人口净流入、新增空间有限、产业发展矛盾突出、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城市,扩大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深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同时,继续完善增存挂钩机制,改进挂钩方式。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之一,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蹚过的深水区。2023年,对于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将坚持“审慎稳妥推进、守住底线红线、节约集约用地、同地同权同责”的工作原则,启动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并统筹指导各地稳妥推进。针对备受关注的入市收益分配问题,自然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规范管理,做好入市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与使用、入市土地抵押管理办法等政策配套,维护好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努力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理顺央地权责关系,让资源配置更高效权益有保障“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保护就会落空。”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提出了“所有权人职责由中央直接行使还是地方政府行使”的命题。机构改革以来,自然资源部全力推进这一命题落地,着力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机制。2022年,自然资源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34个试点市(地、州、盟、国家公园)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探索建立“统一行使、分类实施、分级代理、权责对等”的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印发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自然资源清单,组织地方编制代理履行所有者职责的自然资源清单,初步划清中央和地方行权履职边界,明确了省级和市(地)级政府代理履行所有者职责的范围和职责内容。试点地区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报备,并按照实施方案稳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23年,试点工作步入“深化提升阶段”,自然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完成委托代理机制试点任务。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完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清单制度;探索创新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以及地方代理行使所有者职责的方式方法;深入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和管理制度创新;探索开展对地方政府代理履行所有者职责情况的评价考核和监督,进一步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深入探索建立资产清查统计核算制度;充分发挥部际协调机制、专家、工作专班作用,深入推进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加快构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体制机制。新的一年,自然资源部门还将不断深化改革基础性工作,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确权登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导向上相互协同、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施成效上相得益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恰当的央地权责关系,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可以使资源配置更为高效、权益更有保障、“放管服”改革成色更足。2023年,自然资源部还将继续推动用地审批改革,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在“放”的基础上,加大“管”的力度,确保用地审批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让国土空间治理更高效,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更强。统筹保护、利用与治理,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2022年岁末,《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传来好消息:“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中国山水工程’将所有生态系统视为‘生命共同体’,通过不懈努力恢复了中国数百万公顷的土地。”简短有力的颁奖词,生动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给中国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十三五”期间,24个省份实施25个山水工程试点,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约200万公顷。进入“十四五”,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294亿元资金支持开展两批19个山水工程项目。在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的同时,我们也须正视不足:一些地方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贯彻不到位,对自然地理格局的尊重和顺应还有差距,存在重人工修复轻自然恢复、重前期建设轻后期管护等问题,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工作难度较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们要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等工作。2023年,自然资源部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推动出台统筹和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源头保护和全过程全链条修复治理相结合、生态修复治理与自然资源再开发再利用相结合的相关政策,促进资源、资产、生态管理政策统筹和工作融合,着重提升工程实施的科学性、系统性。在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飞鸟翔集、水草交汇的大片滩涂湿地,勾勒出和谐美丽的自然画卷。这里将建设中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黄河口国家公园,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陆海统筹优化海洋空间格局,海岸带是重心所在。2023年,自然资源部将研究制定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政策,进一步明确项目用海占用自然岸线的条件和要求,强化自然岸线的保护和整治修复。织密法治之网,筑牢自然资源改革根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总是相伴而生。过去一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自然资源部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立法工作,用法治为美丽中国护航。新的一年,自然资源部将继续坚持以法治保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原则贯穿自然资源管理全过程,聚焦立法、执法、审批、监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促进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确保自然资源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矿产资源,事关国家资源安全大局。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围绕改革矿业权出让方式、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建立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等,不断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2023年,自然资源部将全力配合立法机关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法》修改,及时将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充分发挥法治对这一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对于耕地保护这个“国之大者”,法治护航更是不可或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让耕地保护“长牙齿”的硬措施法治化。2022年11月,《耕地保护法(送审稿)》已正式上报。2023年,自然资源部将全力配合立法机关加快推进《耕地保护法》立法审查工作,并推动建立严格完善的“三位一体”耕地保护制度。有恒产者有恒心。在关系千家万户的不动产登记领域,立法需求同样迫切。随着改革的深入,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与行政法规、规章效力层次较低的矛盾日益凸显,各地在深入推进改革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也亟待立法总结提炼。2022年10月30日,自然资源部将《不动产登记法(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2023年,自然资源部将进一步加快相关工作,以更好保护人民群众依法申请登记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保护合法财产权益的更高需求。以法治方式推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另一个重点。当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依然存在空间发展失衡与无序开发、耕地和生态空间遭破坏等种种问题。自然资源部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推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用法治手段保护国家公园原真性和完整性,自然资源部积极推进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有关制度建设,支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起草形成国家公园法并已正式上报。2023年,自然资源部将继续配合立法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做好相关工作。此外,针对生态修复领域专项立法仍为空白的现状,自然资源部正在开展生态修复法立法研究,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蓝图已绘就,推进重大改革持续深化,仍需跋山涉水,久久为功。迈步新征程,我们有信心将改革进行到底,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来源:自然资源部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这个比赛不来参加下吗?

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浙江省第七届世界地球日儿童书画公益大赛正式启动↓↓↓活动简介今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为倡导全社会保护地球环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决定组织开展浙江省第七届世界地球日儿童书画公益大赛,面向全省少年儿童征集书法、绘画作品,旨在通过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和灵动的双手描绘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更好地引导社会公众珍惜自然资源,推动绿色发展,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征集范围此次大赛征集范围为14周岁以下(包括14周岁)少年儿童的原创书画作品,规格不限。活动奖励比赛将分绘画类和书法类两个类别进行评选,并设置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证书将于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期间正式公布,获奖作品将在“浙江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政务号、央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多元化展览展示。投稿邮箱参赛作品请发至电子信箱sjdqrshds@163.com,来稿请认真填写《第54个“世界地球日”儿童书画作品登记表》(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并与作品打包,注明作者姓名及联系方式。投稿须知投稿者需保证参赛作品不会侵犯其他任何第三方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名誉权及其他任何合法权益,如产生上述与第三人争议,由本人自行解决,与主办方无关。一经来稿,视为同意授权大赛主办方对参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等内容无偿进行摘要、汇编、出版、发行以及将上述内容用于其主办的报纸、官方微信等自有媒体平台的公益宣传,并在线下科普公益活动中无偿使用。截稿时间2023年3月31日联系电话0571-88877239往期回顾第六届大赛绘画类获奖作品摘选一等奖王若萻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积极主动促发展,金华要素保障出新政

来源: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徐文光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调研

2月10日上午,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赴省自然资源厅调研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工作。省政府副秘书长周日星陪同调研。2月10日上午,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赴省自然资源厅调研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会上,省自然资源厅汇报了自然资源管理、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工作情况,宁波市政府、嘉善县政府分别汇报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情况,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探讨。2月10日上午,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赴省自然资源厅调研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龙汇报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情况。会议指出,实施十大工程是新一届政府的一个核心抓手,配套实施“8+4”经济政策,既是打造现代政府、整体政府的重大集成创新,也是我省未来几年赢得主动、实现“两个先行”的关键之举。省政府高度重视,把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列为十大工程之一,作为优化生产力布局、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的一个重要抓手,去年底出台了政策意见,召开了全省现场会,起步早、基础好,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会议要求,下一步,要按照一个专班推进、一套机制管理、一个平台调度的“三个一”模式,通盘布局专班架构、工作机制、平台晾晒等,准确把握“周盘点、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的工作节奏,着重做好思路谋划、业务指导、项目管理等工作,确保规定动作到点、到位。要精准吃透自然资源部试点精神和政策要求,精细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精心指导试点项目,准确把握“动机要纯、方向要正、措施要实、坚决不碰红线、不触底线”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好政策红利,确保自选动作精准、精细。要压紧压实过程管理责任,严格管控时间计划、关键节点和工程质量,按照“锚定5年、谋准3年、扎实干好每1年”总要求,把全省5年的实施任务分解到年度和季度,落实到具体项目,排好分年分季分月计划,做到阶段目标任务清晰。要建立严密高效的闭环管理机制,常态化调查研究、常态化分析研判、常态化协调服务,群策群力实现化学反应,多跨协同合力推进。要注重资源要素、扶持资金集中优化配置,广泛凝聚各功能组织的共识和合力,打造统筹整合联动、跨界打通融合、扁平一体高效的工作团队,不断提高运转效率,辐射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行稳致远。会议指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统领,事关全省未来十五年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工作。省政府高度重视,省自然资源厅牵头努力、各成员单位协同发力,高站位推动、高标准编制、高质量完成了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去年底已按时上报国务院审批。会议强调,下一步,要加强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指导,准确把握“站位高、落点实,底数清、特色明,节奏快、质量好”的工作要求,既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平台打造,又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反映地方特色,既承接运用好省级规划明确的控制性指标、规划实施政策路径,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加快完成规划编制审批工作。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导约束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高质量完成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要围绕理念、思路、方法、机制、工具、手段,深入研究省域空间治理现代化课题,进一步严密体系架构,通过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综合整治,优化调整全省域生产力布局,实现公共资源的分级配置和公共服务的优化布局,加快推进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强支撑、强保障。省自然资源厅领导、省级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等参会。2月10日上午,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赴省自然资源厅调研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省自然资源厅出台30条措施,助推全省经济发展稳进提质

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出台30条措施,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助推全省经济发展稳进提质。来听浙江之声记者吴迪的报道。围绕经济稳进提质政策体系,我省已出台了好几轮要素保障政策,仔细研究今年出台的这30条措施,不难发现,涉及用地要素的内容占比最多,比如全年保障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2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万亩,盘活的存量用地,优先支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单列保障性住房供地计划等。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副处长施爱强说:“土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一个承载作用,你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也好,产业项目也好,包括房地产也好,最终要落到土地上才能搞建设。通过指标的引导,各种项目能够加快落地,那企业有信心把好项目、大项目落在浙江。”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全省自然资源执法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

2月9日下午,全省自然资源执法工作会议在宁波市召开,会议总结交流2022年度执法工作情况,分析执法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部署2023年执法重点工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自然资源专职副总督察许小忠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2022年自然资源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对当前自然资源执法工作的新形势、新挑战,特别是在促进经济稳进提质与守牢法律底线、保护耕地红线等方面,各地要积极应对、主动担当,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会议强调,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执法工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实事求是、践行宗旨意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觉担当自然资源执法职责使命,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硬的职业素养、更深的为民情怀,为推动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推进“两个先行”保驾护航。会议要求,坚持“严起来”总基调,围绕“早、严、重、整、稳、清”全面布局2023年自然资源执法工作,提升执法工作效能。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工作机制,强化源头防范系统治理;围绕执法重点,守牢法律底线、问责底线、职责底线;以零容忍的态度、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整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依法依规、稳妥处置,加强作风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执法队伍。2月9日下午,全省自然资源执法工作会议在宁波市召开。会上,11个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执法工作分管领导作交流发言。各市执法机构和执法队负责人,厅法规处、执法局、总督办,省应急中心、省测科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打赢新一轮找矿突破攻坚战——“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怎么干”述评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1月11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及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重点任务,强调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定位,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奋力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为推动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细落实,《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2023年怎么看怎么干”专栏,深刻论述自然资源工作新定位,系统阐释2023年八项重点工作,以期全系统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再出发,在新征程“赶考”中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矿产资源是“工业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乃“国之大者”。“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了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新时代以来,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环境和安全环境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今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强调:围绕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打赢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这场攻坚战,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聚焦战略性矿产统筹谋划能源矿产资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矿产资源需求量维持高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资源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将更加明显,紧缺矿产保供压力大。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冲突、区域争端频发,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能源资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产资源消费国,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形势一旦出现变化,必然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能源矿产资源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21年11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时提出“要确保能源矿产安全”,矿产安全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2022年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2023年,自然资源等部门将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守住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底线。立足当下谋长远,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突出我国紧缺战略性矿产,以重要含油气盆地和重点成矿区带为重点,根据地质工作程度区分基础调查区、重点调查区、重点勘查区、重要矿山深部等“四区”,分类施策实施勘查找矿。在区域上,油气资源将按照“稳定东部、强化中部、加快西部、拓展海域”的思路进行部署;固体矿产将在东部攻深找盲、稳定资源供应,在西部重点突破、新增资源基地。在矿种上,将着重加大油气、铀、铁、铜、铝、锂、钴、镍等紧缺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力度,加大氦气、铟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中央地方企业联动构建新机制找矿突破非一时之功、一级之责、一域之事,需要按照“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市场主体找矿突破”原则,构建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中央、地方、企业协调联动新机制。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既要政府主动提供勘查区块,又要调动矿业权人加大勘查力度提交资源储量。为此,2023年自然资源部门将加大油气等矿产矿业权出让力度,开展“十四五”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摸清油气资源家底;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圈定的最小预测区加强研究分析,分批提供区块出让建议,加大出让力度;进一步扩大锂、钴、镍等新能源矿产区块来源;探索建立紧缺矿产已设采矿权深部和周边勘查机制,鼓励“就矿找矿”;多途径、差别化保障采矿用地合理需求。矿业权人是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各矿业企业纷纷调整发展路径,布局新能源、资源深加工领域,但多年的矿业低迷也导致了商业性矿产勘查乏力。为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自然资源部将研究制定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运行机制等制度性文件,完善鼓励矿产勘查开采的政策措施,加大区块出让力度,引导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矿产勘查开采领域,激发市场活力,从而大幅增加商业性矿产勘查和开发的经济体量。同时,自然资源部还将积极配合修订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办法,重点解决企业负担过重问题。2023年,自然资源部继续加大对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全国地勘队伍和科研单位作用,成立找矿行动组织实施机构,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指导组,为找矿行动实施提供重大技术咨询,为勘查一线提供现场技术指导。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地质找矿“国家队”,统筹部署全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组织实施中央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矿产调查。2023年,该局将以形成大型能源资源基地为主线,聚焦紧缺战略性矿产,瞄准新疆、西藏、贵州、云南等工作基础好、资源潜力大、短期易突破的地区,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重点围绕羌塘、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等重要含油气盆地,整合力量集中攻关,实现新区新层系新领域油气重大突破;重点围绕冈底斯—藏南、昆仑—阿尔金等成矿区带,加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实现找矿突破。地方承担着辖区内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重点勘查区资源潜力评价和重要矿山深部找矿预测任务。近几个月,各省(区、市)相继出台地方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抓手,引导要素集聚,推动实现增储提产。新疆正以打造战略性矿产安全保障核心区为目标,划定了环准噶尔、环塔里木、阿尔泰、东天山、西昆仑等“两环八带”10个勘查开发区;辽宁将以煤层气、铁、金、硼、铜、钼、萤石等作为主攻矿种,划定30个重点勘查区,部署8个矿产资源勘查重大工程;贵州新一轮找矿行动已完成重要成矿区带的比选、论证,未来3年将重点实施寻找与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相关矿产的找矿行动;青海将加大盐湖资源勘查开发力度,重点开展柴达木盆地西部深层卤水钾锂盐勘查,深层卤水资源可利用性研究,锂、铍、铜、镍、晶质石墨、萤石等国家战略性矿产勘查等。以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勘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如何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关系、最大限度降低地质找矿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有了坚定的回答: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全行业推进绿色勘查,在探寻金山银山的同时留住绿水青山。2023年,自然资源部门将统筹矿产勘查开发和生态保护,大力推进绿色勘查。——研究完善绿色勘查开发、矿产地储备管理要求。统筹协调战略性矿产找矿部署与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内战略性矿产勘查开采差别化管理政策实施。——推进《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的贯彻实施,创新并推广应用一批适用于绿色勘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工艺,落实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主体责任,最大限度降低地质找矿对生态环境的扰动。——不断完善绿色勘查标准规范体系,鼓励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绿色勘查水平。敢担当,更要善作为。以绿色勘查实现找矿突破,最强有力的引擎是科技创新。当前,我国矿产勘查已从浅部转向深部,从寻找露头矿转到覆盖区找矿,从低山区转到中高山—深切割区,找矿难度增大,更需依托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新区找矿主要聚焦在高海拔、深切割、浅覆盖的西部地区,亟须成矿理论指明找矿方向和快速评价技术圈定靶区;老区找矿以东部重点勘查区和矿山为主,需要“空—地—井”立体勘查技术和一体化数据处理平台以及矿体精准定位方法。航空重力梯度等快速评价技术和高性能传感器等技术装备尚存在“卡脖子”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已部署有关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将着重解决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和利用中的“卡脖子”科技问题,从理论、方法、技术、装备上建成矿产资源勘查和综合利用的科技创新链条,为找矿行动提供科技支撑。未来也将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过程中加强矿产勘查领域布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自然资源部门将勇担“严守资源安全底线”的历史重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打赢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这场事关国家安全、发展稳定大局的历史性战役。来源:自然资源部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以土地政策创新持续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怎么干”述评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1月11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及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重点任务,强调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定位,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奋力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为推动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细落实,《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2023年怎么看怎么干”专栏,深刻论述自然资源工作新定位,系统阐释2023年八项重点工作,以期全系统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再出发,在新征程“赶考”中交出新的优异答卷。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继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部署后,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进一步细化,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强音。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农村最宝贵的发展资本,土地管理政策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制度支撑。今年的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政策作出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以“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为乡村振兴持续有力输入内生性、精准性“源动力”。擘画蓝图,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去年新居故人家,大道添车马。稻田上,东篱下,山水美如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晚一首歌曲慰藉乡愁,勾勒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要描绘好这幅画,就要科学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乡村地区全面振兴。同时,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在坚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首要是绘就乡村的“五彩蓝图”,村庄规划肩负重要使命,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详细规划,是乡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2023年,自然资源部门将继续加强村庄规划引领,坚持县域统筹,加快促进形成县域内乡村产业集中布局的空间格局。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特有的功能,也兼具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维度空间需求。2023年,自然资源部门将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提升等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系统支撑。部层面,将进一步完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通知》,推动加快实施不同尺度、不同模式试点工作。实施指南、验收规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等一批技术文件也将充实进“政策包”“工具箱”。同时,自然资源部门还将通过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研究探索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占用生态空间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多元化市场化激励机制等工作,持续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政策,保障乡村发展用地需求乡村振兴是全方面、多层次的,涉及方方面面,既要补上“三农”短板,更要给予“三农”政策倾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乡村特色产业体系,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加快补短板、促发展,土地要素保障是基础。2023年,自然资源部将继续做好乡村建设用地计划保障,调整优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继续专项安排每个脱贫县每年计划指标600亩。同时,为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将继续落实国家单列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专项用于符合有关要求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要让“一方水土能养育一方产业”。不同乡村自然禀赋存在差异,乡村产业发展也面临多元产业融合和土地复合利用等新情况,这都需要农村土地政策的持续创新和规范。为此,自然资源部今年将适时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回头看,启动政策实施阶段性评估,梳理分析地方生动实践,总结推广典型案例,研究建立正负面清单制度,依法探索更加灵活的用地方式,并优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同时,自然资源部门将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一方面,用足用好现有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结合地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支持设施农业用地需求。另一方面,及时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政策和设施农业用地监管系统。在自然资源部指导下,各地将进一步细化管理规定,明确用地标准、上图入库、监督管理等要求,简化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助力设施农业发展。“钱从哪来”“人往哪去”“怎样能持续”,是乡村振兴需要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解题的关键路径是显化农村土地资产,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撬动资金转移支付助力乡村振兴。增减挂钩通过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显化农村土地资产和级差收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今年自然资源部将系统总结增减挂钩近20年实施成效,适时调整增减挂钩工作定位,将其全面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农用地转用统一管理,并完善节余指标交易机制,出台增减挂钩管理方式改革文件,为推动城乡融合和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当然,保障乡村发展用地,并不意味着要在农村实行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解决乡村发展“用地难”,首先要靠内部挖潜。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始终是主基调、主途径。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对整治验收后腾退的建设用地,在保障试点乡镇农民安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用地的前提下,重点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自然资源部将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也为乡村产业发展、返乡创业创新提供土地支撑。明晰产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有恒产者有恒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神圣财产权利,是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根本体现,也是农民进退有据的重要保障。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就是要厘清这些产权关系,明晰相关权利人、权责内容、权利边界等,彰显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23年,自然资源部门将稳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农村不动产登记工作。其中,将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推进登记成果应用;以“登记成果汇交国家级信息平台、颁证到户、建立日常更新机制”为标准,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登记,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有序衔接,特别是结合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做好变更登记,确保工作连续稳定。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规范土地征收行为,自然资源部还将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政策,及时修订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适时出台规范征地管理文件;出台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规程,指导各地依法做好区片价标准调整提高工作;强化征地实施监管,配合征地审批权委托改革,建立完善“制度+技术”监管体系,完善全国征地信息共享平台、区片价公开专栏的查询功能,依法做好征地信息公开工作。林权登记是林业产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林农、林企是乡村振兴的主体,通过林权登记保护林农、林企的合法权益,支撑林业改革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2023年,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然是重要任务,要进一步巩固拓展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试点成果,适时出台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指导意见,以整省推进和省级试点相结合的方式,有序推进清理规范工作,加快推进林权登记数据整合移交,加强林权登记与合同管理的衔接和共享,强化林权登记业务培训,持续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全面保障林农、林企的合法权益。田野孕育无限希望,乡村期待大美明天。把广袤乡村建设成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然资源部门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亿万农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进。来源:自然资源部
2023年2月9日
其他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绍兴市出台16条要素保障举措

2月7日,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经济稳进提质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在要素保障方面,《通知》提出,支持通过预支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全额保障急需开工各类建设项目所需的规划空间。全市将确保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000亩以上,全力保障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项目用地指标需求。对符合国家统筹补充耕地指标的重大项目,按照“能申请尽申请”原则,全力争取国家统筹补充耕地指标。充分利用跨市补充耕地指标异地调剂政策,加大山海协作结对县(市、区)“点对点”调剂争取力度。《通知》还提出,要加快推进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首批4个试点项目,全年完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8个。高质量实施生态文明项目,全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全年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8个。全年实现补充耕地9000亩以上、“旱改水”4000亩以上。在创新探索方面,《通知》提出,支持各地新供单一工业用地中,在工业建筑面积占比不低于50%的基础上,兼容仓储、物流、研发、办公、商业等混合用途,出让年限按照不同用途分别确定。对未完成开发投资总额25%以上的出让土地,可探索实行预告登记转让制度。在优化服务方面,绍兴市将开展2023年版“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局领导联系制度,进一步健全“提前介入、容缺受理、并联审查、即改即报”用地报批机制。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企业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开设不动产登记“企业专窗”“周末专窗”,实现企业项目“交地即交证”。此外,《通知》要求单列保障性住房供地计划,通过适当降低竞买保证金比例,允许分期缴纳出让金,采取“一地一策”方式妥善处理出险的房地产企业等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来源: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2月9日
其他

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浙江最新发布30条举措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高效实施“8+4”经济政策体系、推动经济尽快回归稳进提质正常轨道的决策部署,1月30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经济稳进提质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出了30条具体措施。此次举措有哪些亮点?近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就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经济稳进提质召开新闻通气会,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用地指标投放“能早则早”“应保尽保”为加大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力度,《通知》中提到,2023年1月底前按2022年存量盘活挂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60%预安排,6月底前全额下达2023年盘活挂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全年保障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2万亩(含“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重大项目用地指标3000亩)。允许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中的示范类制造业项目,预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通过用地指标投放‘能早则早’‘应保尽保’,加大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力度。一方面,指标尽量靠前下达,支持各地加快推进重大急需项目落地。今年1月底前按2022年核定的存量盘活挂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60%预先安排2023年度盘活挂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月底前再进行核定全额下达2023年盘活挂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副处长施爱强说。“另一方面,加大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力度。”施爱强表示,近年来,省级统筹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的做法逐步完善,成效明显。这项政策也深受地方欢迎,对推动全省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据了解,2023年,为支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浙江将加大对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保障力度,按照“集中资源办大事”原则,在原来安排的1.5万亩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再增加5000亩,2023年度省重大产业项目(包括“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省级补助用地指标达到2万亩。“同时,我们还将省重大产业项目预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范围扩大至示范类制造业项目,也就是说,对特别重大、引领类和示范类制造业这三类项目,如地方用地指标确有不足急需用地的,可申请提前预支使用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奖励计划指标。”施爱强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继续倾斜支持山区26县用地浙江山区26县与全省的发展水平有差距,如果没有山区的富裕,就谈不上全省共同富裕。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实施,给浙江省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在山区26县,难点在山区26县,突破点也在山区26县。近年来,为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发发展动力,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充分发挥空间治理和资源要素保障作用,在用地指标方面提出了倾斜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措施。《通知》中提到,山区26县重大项目急需开工建设,预安排用地指标量不足的,可申请增加预安排用地指标。优先支持山区26县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保障范围。“今年,我们继续倾斜支持山区26县用地,一是支持急需开工重大项目用地。山区26县重大项目急需开工建设,预安排用地指标量不足的,可向我厅申请增加预安排用地指标;二是支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我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政策对山区26县省重大产业项目实行单列评价,即山区26县在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时,对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强度、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等4个指标按0.7修正系数下调,降低项目准入门槛。”施爱强说。人民网浙江频道从新闻通气会上获悉,《通知》中提到的实施山区26县民生工程扶持三年行动是此次新政的一大亮点。“为加快补齐26县民生短板,今年起,我们决定实施山区26县民生工程扶持三年行动,支持每县每年可申报1至2个民生工程项目,按照省地双方各50%落实用地计划指标,年度共安排2000亩左右,其中,每县每年最高限额100亩。”施爱强表示,这一条是以往政策中没有的。此外,《通知》中还提到,山区26县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收缴补助标准调整为耕地数量指标15万元/亩,水田指标15万元/亩,粮食产能指标每亩每百公斤3万元。对此,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宋迎新作出解释。“以往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收缴中的大部分来自山区26县,如丽水、衢州等欠发达地区,实际上这些地区既牺牲了资源权,又牺牲了发展权,还为全省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基于这样的考虑,今年我们提高了山区26县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收缴补助标准,旨在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宋迎新说。加强补充耕地指标支持加大垦造耕地落实占补平衡新闻通气会上,《通知》中第六条提到的“加强补充耕地指标支持”广受关注。“长久以来,耕地占补平衡是制约我省要素保障的一个难题,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更是突破瓶颈的关键。因此,今年我们提出了对符合国家统筹补充耕地指标的重大项目,做到‘能申请尽申请’。”宋迎新说。此外,她表示,在以往的政策中,只允许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申请使用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但鉴于目前释放内需潜力、恢复提振经济的现实之需,2023年申请范围扩大,对年内开工的省重大教育、科研、医疗等公共设施项目,可申请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此外,目前仍存在部分地区补充耕地矛盾特别突出的情况,对此,浙江将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保障比例提高至40%。“耕地占补平衡存在区域的不平衡。有的地区资源丰富如衢州、丽水等地,有的区域后备资源十分稀缺,如杭州、宁波等地。”宋迎新表示,针对这个问题,浙江将加快跨市补充耕地指标异地调剂,通过山海协作结对县(市、区)允许“点对点”调剂,从而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的难题。为持续强化自然资源保育,《通知》中还提到,要加大垦造耕地落实占补平衡。“我们将开展‘百大精品’造地工程,全年新增垦造耕地6万亩。”宋迎新表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后备资源缺乏、占补平衡的困境,以及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浙江将通过改革创新,开展山坡农用地(非林地)与平原林地置换工作,“一是为了拓展补充耕地渠道,二是改变当前林地下山、耕地上山等布局散乱的局面,促进机械化、现代化农业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值得关注的是,《通知》还提出要全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我省一些农村地区,用地布局散乱、低效错配的情况仍然存在,农村人均建设用地,远大于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如何进一步盘活农村建设用地,优化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支持乡村振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副处长严桥来表示,根据往年实施情况,2023年将继续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全年产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2万亩。针对《通知》中第八条“强化重大项目用海保障”,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海域海岛管理处副处长张霞表示,目前,30条提及的浙江三澳核电厂二期、三门核电三期、金七门核电、小洋山北作业区用海均已上报自然资源部,后续将持续做好对接服务,争取项目尽快获批。在审批服务方面,该通知提出,开展2023年版“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取消标准农田占补平衡制度;统筹归并规划选址、耕地保护暨占用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踏勘、节地评价、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等论证,提高工作效率;简化用地预审审查。此外,该通知还提出允许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容缺受理。对重大项目暂未批准使用林地许可、暂未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等,在可预见的情况下,允许容缺受理,先行开展用地审查,相关审批手续须在用地批准前完成。来源:人民网杭州点击查看《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加强自然要素保障促进经济稳进提质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23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