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欣然

其他

如何带宝宝理性就医

目前,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最为困惑的应该就是——宝宝生病了,究竟要不要看医生。其实这个困惑在之前也都会有,但是由于之前并非非常时期,犹豫着犹豫着往往也就带孩子去就医了,但是目前形势非常,所以这个纠结会更加严重。因此我们今天来谈一下,如何带宝宝理性就医。一、宝宝究竟怎么了,什么时候需要就医。一般来说,如果您家宝宝只是流鼻涕,咳嗽两声,有点低烧,有点拉肚子,那么,完全不需要冒着交叉感染的风险去就医,一般来说注意护理,等待自愈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您家宝宝出现了持续高热不退,反复高烧超过48-72小时都没有好转(请注意,3月龄以下婴儿出现发热就需要警惕严重感染,请及时就医),精神萎靡嗜睡或者烦躁不安(尤其是体温正常的时候出现这些症状),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特别是已经表现为呼吸的时候有鼻翼煽动、胸骨上窝凹陷、肋骨间隙凹陷这些情况),面色苍白或者青紫,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呕吐绿色胆汁甚至是鲜血,大便带有大量的鲜血或者脓血,6小时甚至更久无尿(同时也不接受经口补液也就是说没法喂进去口服补液盐水)的话,请及时就医,因为这些预示着宝宝很可能是重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值得冒着交叉感染的风险就医的。呼吸急促(增快)指:
2020年1月25日
其他

婴儿吃辅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孩子到了6个月要吃辅食,这一点已经被宝爸宝妈们一致认同了,但是,在我们准备开始动手给宝宝制作/购买辅食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宝宝吃辅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大家肯定会不假思索的说,辅食有营养、补充铁元素、预防贫血。但是,辅食的作用仅限于此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对于宝宝进食辅食,一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宝宝能量摄入与能量需求之间的平衡,也就是“吃饱肚子”,而另一方面则是习得口腔运动技能和建立恰当的进食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学会咀嚼,学会自主进食,学会餐桌礼仪等等等等。喂养行为的形成是一个“行为学习过程”,其取决于机体结构完整性和神经系统成熟度,受到个体气质、人际关系、环境因素和文化的影响。研究显示,2岁之前的喂养方式将影响人一生的进食模式,因此养成健康的进食习惯非常重要。因此,总的来说就是,婴儿吃辅食,一方面是为了补充随着自己生长发育,母乳中不能满足自己的那一部分营养成分,而另一部分则是为了让宝宝锻炼自己的口腔能力和在和成人一起进食的过程中了解到正确的餐桌礼仪和建立起健康的进食模式。如果我们还是一味的把宝宝吃了多少作为判断辅食添加是否成功的标准,反而错过了宝宝口腔能力的锻炼以及餐桌礼仪、进餐模式的培养的话,那么则未免失之偏颇了。
2018年9月30日
其他

孩子嗓子哑,就一定是喉炎吗?

由于喉炎是儿科比较常见的急重症,因此很多科普也会反复强调喉炎需要及时就医,这一方面是件好事,使得家长们对于这个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避免延误病情;但是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家长对于孩子嗓子哑这件事情的恐慌化。很多时候,孩子只要一有嗓子哑,就立马带孩子就医,这样一来既折腾孩子,又增加了孩子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仔细想想,这一切的症结无非在于一个问题——孩子嗓子哑,就一定能够诊断喉炎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孩子来说,感染、局部炎症、创伤、梗阻、肿瘤浸润、先天性异常这些都可以引起声音嘶哑,其中最常见的引起婴幼儿声音嘶哑的原因是病毒性的呼吸道感染,这里面的确包括了喉炎,但是并不仅仅限于喉炎,感冒、腮腺炎、麻疹等疾病同样可以引起声音嘶哑。因此,我们并不需要一听到孩子声音嘶哑就恐慌不已,一般来说,对于喉炎的孩子,还会具有其他特征性的表现,例如犬吠样咳嗽、吸气时出现喘鸣,这种喘鸣会在活动以及烦躁的时候加重,严重时可以出现吸气性的三凹征以及呼吸急促的表现。如果孩子除了声音嘶哑之外,还合并这里面的一些症状,则需要警惕喉炎,及时就医;但是如果孩子除了声音嘶哑之外,一般情况都很好,也没有典型合并症状,则不用太过紧张,注意呼吸道护理,积极观察病情变化即可。
2018年9月19日
其他

什么情况下,孩子需要补种乙肝疫苗?

昨天发了关于是否需要查乙肝抗体的文章之后,不出所料后台有不少妈妈在问孩子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补种乙肝疫苗,那么今天我们就本着uptodate的最新指南,列举一下需要补种乙肝疫苗的几种情况。1、未接种或者是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所有儿童和19岁以下青少年。2、未知或者不确定疫苗接种状态的儿童和青少年。3、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不规范的儿童和青少年,对于这一部分人群来说,除非进行了血清学的检查并且证实他们有充分的免疫应答,不然依旧建议补种乙肝疫苗。而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不规范体现在两剂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过短(第1剂和第2剂的接种间隔
2018年9月17日
其他

乙肝抗体一定需要查吗?

作为乙肝大国,目前中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在全世界排名中依旧属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得益于乙肝疫苗的普及,目前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并不算太高,不过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儿童乙肝病毒感染依旧是一个不容小觑的事情。因此,很多家长会在宝宝完成乙肝疫苗接种之后想要去给宝宝进行乙肝抗体的检查,来明确宝宝是否有对于乙肝病毒的抵抗力。那么,这种检查是否有必要呢?如果要进行的话又建议在什么月龄进行呢?根据uptodate的意见,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宝宝来说,并不是必须都进行乙肝抗体的检查,只有当宝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者宝妈乙肝病毒DNA阳性、乙肝e抗原阳性或者已知有慢性乙肝,又或者宝妈的乙肝情况不明的宝宝,才会建议在至少接种完成3剂乙肝疫苗之后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建议同时对于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都进行定量的检查。一般来说,这项检查建议在宝宝9-12月龄之间进行,但是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宝宝的疫苗接种延迟,导致没有在6月龄完成第3次乙肝疫苗接种的话,则建议在乙肝疫苗最后一剂接种后1-2个月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的定量检查,但是检查时间不建议早于9月龄,也不建议和乙肝疫苗最后一剂的接种时间间隔小于4周。那么,宝爸宝妈们可能会想,我们等宝宝大一些再去进行乙肝抗体的检查会不会更好呢?遗憾的是,并非如此,这是因为随着距离接种乙肝疫苗最后一剂的时间逐渐延长,乙肝表面抗体的水平也会逐渐下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宝宝对于乙肝病毒没有抵抗力。因此,如果我们进行检查的时间过晚的话,则很容易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接种。
2018年9月16日
其他

6、什么是地图舌

很多家长会突然发现自己家小朋友的舌头看上去怪怪的,好像是缺了一块儿舌苔的感觉,但是过上几天又自己好了,可是再过上几天别的地方又出现了“缺一块舌苔”的情况,这下子家长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这种境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需要怎么处理呢?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情况,叫做“地图舌”,也叫“良性移行性舌炎”,属于一种慢性的、复发性的疾病,表现呢就是舌头上出现粉红色-红色的轻度的凹陷性病变,这些病变还会伴有不规则的、隆起来的白色或者黄色的边界。这个病变其实是由于我们舌头上的丝状乳头去角化和剥脱而引起的,通常会发生在舌头的前2/3。一般来说,地图舌不会合并别的症状,也不会疼痛,同时虽然原因不明,但是根据统计来说地图舌的发病率来讲女孩会比男孩多。当孩子出现地图舌的时候,家长总会很担心,会想孩子是不是缺这缺那,但是事实上作为一种自愈性的疾病,地图舌并不是由于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而当孩子出现地图舌的时候,我们也并不需要额外去做什么。如果孩子年龄较大,对于地图舌存在不安的话,对孩子进行恰当的安慰就好啦。
2018年5月17日
其他

我们为什么要输液?

从小到大,我只在怀孕的时候因为严重的孕吐反应被捉进医院输过一周液体,而我娃,也只是在自己刚出生的时候因为高危儿入院输了三天液体。但是,对于别的一些孩子或者成人来说,输液的次数似乎就没有这么少了,身边很多孩子一发烧就会去输液,吐也会去输液,肺炎更是一定要输液;到了成人那里,还有更加神奇的说法——“开春输液调理一下,这一年身体比较好。”。那么,输液什么时候如此神奇?什么时候如此必须了呢?事实上,对于我们来说,需要输液的情景在生活中并不是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认为是少之又少,一般来说,在儿科,输液往往会用于以下情况:1、严重血容量不足的补液或者经口无法进食时候维持能量和水电解质的供应。如果孩子出现了休克、严重脱水(特别是意识不清的严重脱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迅速的静脉补液来维持循环;对于频繁严重呕吐同时伴随重度脱水的孩子或者说吞咽吸吮能力很差的早产儿/足月新生儿,他们所需要的液体量是无法依靠经口补充的,那也需要静脉补液来补充。2、开放静脉通路便于抢救危急重症。其实这一点和上一点是有类似的,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危急重症的孩子不一定需要补液,我们挂上点滴的目的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从点滴里面给药——比如惊厥持续状态的时候从点滴里面给镇静药这样。3、一些特殊药物的给予。有些药物如果口服给药,经过肝脏循环后会被灭活(也就是说吃进去的话药效会降低甚至无效),那么这些药物就更适合直接输液,避开肝脏循环使用。同时,比如说很多化疗药物也是需要静脉输液给药的,甚至有一些血管损伤比较大的化疗药物还会建议中心静脉置管给药。4、重症细菌感染。的确,如果孩子出现了严重细菌感染的话,医生会采取的治疗往往还是输液治疗,同时还会有各种对症支持治疗,并且会做一些检查去明确孩子是否并发了脓毒血症、败血症这些很严重的感染。但是,很多家长一看孩子高烧、咳嗽,医生一听诊说孩子是气管炎甚至是肺炎,这时候就自乱阵脚,觉得孩子得了“严重感染”,然后要么自己要求输液,要么医生要求输液,事实上,这是毫无依据的。首先,肺炎的病原体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真菌等等一大堆,而只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这些是有相应的药物治疗的,且药物各不相同,病毒性感染则没有使用抗菌药物指证,也没有特效药物。其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肺炎患儿中有90%并不需要静脉使用药物治疗,只有重度感染或者合并并发症比如脓胸、败血症这些的孩子才需要静脉用药。对于轻度的肺炎患儿的话(在家中区分轻重,我们主要观察孩子的呼吸情况,有无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脱水、不吃东西、退烧后依旧精神差、嗜睡这些,如果有的话,考虑存在重症肺炎,建议直接住院治疗。),绝大部分只需要口服药物治疗,并且定期复查就ok了。通过以上几条,家长们应该了解到输液的适应症,也了解到输液并不是必须的了吧?同时特别想要说的一点就是,有的时候我们会以“孩子不吃药”为原因要求输液,但是事实上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幼儿来说,这往往是家长和幼儿的一个角力过程,当我们温和而坚定的告知孩子需要吃药之后,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意志,一般都是会顺从的。如果还在以“孩子不吃药”、“孩子发烧太厉害”为理由给孩子打针输液的话,其实反而是增加了孩子的痛苦,也增加了孩子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2018年3月16日
其他

孩子不睡觉,真的就是不困吗?

如果要评选最让爸爸妈妈头痛的十大时刻,不消说,哄孩子睡觉必然会榜上有名。明明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可是孩子还是很兴奋,又跳又唱又叫,想着各种借口不呆在床上……这种情形想必爸爸妈妈们都不陌生吧,不过这真的意味着孩子不困吗?其实,真相往往并非如此。如果注意观察,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孩子在清醒了比较长时间(包括但并不限于晚上,对于一些不爱睡午觉的小朋友来说,中下午也是一个时段)的时候,会就像突然打开了一个新的频道一样,变得“特别的”活泼起来。看着“精力充沛”的小朋友,我们会觉得他们一定是不困,但是事实上恰恰相反,这些小朋友们已经困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正因如此,他们精神紧张,导致了过度的兴奋。而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无怪于小朋友很难被哄睡了。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小朋友每次在睡觉的时候都很兴奋,甚至有点烦躁,并且难以哄睡的话,一定要警惕过度困倦的可能性,可以考虑采取提前哄睡的方法,将哄睡时机逐渐提前,避开小朋友过度困倦的时间,以期达到更好的哄睡效果。而千万不要误以为“不困”,放任小朋友玩耍下去,直到断电睡着,这样的话往往会增加夜惊、夜哭的发生几率,同时也不利于睡眠质量。
2018年3月11日
其他

睡眠咨询真的能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吗?

事实上,作为一个正在学习IMPI睡眠咨询顾问课程的人,这个问题问的确实是相当的不合时宜——如果睡眠咨询不能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那么做睡眠咨询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意义何在,睡眠咨询顾问这个职业存在的意义又何在呢?但是,在很多时候,孩子的睡眠问题都并不仅仅是睡眠问题,不论是大运动发育、语言发育、身体的基本发育,还是家庭环境的变化,都会折射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之上,更不用说睡觉这种大事。因此,如果不去思考可能影响孩子睡觉的种种原因,就单纯想要依靠“睡眠训练”来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着实是太过于一厢情愿,也是太过于难为孩子了。即使一开始睡眠训练获得了成效,也往往会出现反复甚至反弹,在这种时候家长的心理上往往是亚历山大,再去重复睡眠训练的话,收效则也往往不如前次。对于一名被我们视为“睡眠困难户”的小朋友,在给他戴上“睡眠困难户”这顶大帽子,进行在我们眼里完完全全就是“为你好”的睡眠训练之前,我们一定要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1、孩子的“睡眠困难”,究竟真的是睡眠困难,还是因为他的月龄局限引起的呢?众所周知新生儿的睡眠是很不稳定的,而早产儿则睡眠不稳定的时间会持续的更长。2、孩子的“睡眠困难”是否因为过度困倦引起呢?即使是我们成人,在过度困倦的时候都会出现不正常的兴奋,而孩子也是同样,如果我们把这种兴奋认为是清醒状态,那么就会引起恶性循环,导致入睡越来越困难。3、孩子的“睡眠困难”是否其实预示着孩子的能力正在发育呢?譬如很多孩子在学习翻身的时候晚上往往会因为翻身而惊醒,这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坏事,只要我们在白天多帮助孩子翻身,孩子对于这个动作熟练之后,自然睡眠就会好转。4、孩子的“睡眠困难”是否由我们大人造成呢?很多时候由于我们大人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家的时候看到孩子就会非常亲昵,又是抱飞飞又是举高高,这样一来本来睡意满满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睡意全无,然后大人还给孩子扣上一个“不睡觉”的帽子,讲起来也真的是冤枉得很。再来很多时候孩子越是睡眠困难(权当是好了),大人在晚上越是焦虑,这种焦虑影响到孩子,孩子也会紧张起来,恶性循环一旦开始,只能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此外,对于孩子来说,更换保姆,更换居住地,家里大人的纠纷,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5、孩子的“睡眠困难”是否有疾病因素?严重湿疹会影响孩子的舒适度,自然会影响睡眠。胃食管反流、肠胀气、不宁腿综合征等也都会影响孩子睡眠,不仅如此,如果孩子有肢体障碍或者是其他障碍的话,也会影响睡眠。因此,在要给孩子做睡眠训练之前,如果有这方面怀疑,需要和专业医生进行咨询,避免误解了孩子,让孩子白白耐受疾病的痛苦。看了这么多,大家应该会发现睡眠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而调整睡眠也决不能一蹴而就,其实本来就我这么懒(这么久没更新都已经久到找我做儿保的妈妈当面催更的估计除了我也没谁了……)一人,挺懒的写这么多的,但是睡眠课程学得越久,就越觉得在国内睡眠咨询、睡眠课程这些似乎被我们理解的太过功利,从三月份开始,我会慢慢把自己学习睡眠课程的心得体会写到公众号里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对于大家能有所帮助,对于我自己也是个再思考再分析的提高过程。那么,三月份,我来啦:)
2018年3月1日
其他

抽血查流感靠谱吗?

最近流感横行,于是在线上咨询的时候也会遇到不少考虑流感的患者,绝大部分患者流感是通过鼻咽分泌物抗原检测确定的,但是也有少数患者的流感是通过查血确定的,那么,查血确定的流感,意义大吗?要说查血确定流感的意义大不大,那就先要看查的是什么项目,一般来说通过抽血检查的多是抗体而不是抗原,我见过的化验报告多数查的都是流感IgM抗体,有些医院单纯根据这个阳性就给患者下了流感的诊断,事实上,这是很不靠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以下两点:首先,IgM抗体虽然能够表明孩子存在近期感染,但是又不能说明孩子现在就存在活动性的感染,只有当IgM抗体存在了进行性升高的时候,才能认为目前处于感染的活动期。其次,IgM抗体的产生需要时间,而流感建议在发病48小时内积极用药,这样的话效果比较好,也就是说,等IgM阳性,很有可能会延误治疗。所以,当怀疑流感感染的时候,切记采取鼻咽分泌物做抗原检查,而不要因为觉得取鼻咽分泌物比较不舒服而选择抽血检查,那就真的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2018年1月17日
其他

如何来做一次清晰、有效的咨询

由于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均,很多宝妈会在宝宝生病的时候选择进行线上咨询。那么,如何来进行一次清晰顺畅的线上咨询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了,毕竟相对于面诊,线上咨询的劣势在于能够进行有效交流的次数有限,一般来说目前常见的咨询模式都是24小时内1次提问,2-3次追问这样,如何把这些提问和追问都有效的利用起来,就是我们在线上咨询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1、这次咨询,我希望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在进行线上咨询的时候,有些宝妈往往会出现“想说的太多反而无从说起”的情况,有些呢则会陷入“我要把这件事情从头详详细细说到尾”的纠结,其实,为什么咨询会限定提问字数,也是为了防止我们说的太过详细而难以找到重心。其实,在写咨询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自己究竟是因为什么问题才想要去进行这次的咨询,有了这个答案之后,我们就知道了自己的主线。2、这个最主要的问题的话,我有哪些细节想要补充?其实,对于宝妈咨询的问题,医生是最为希望得到细节性描述的。举例子来说,比如宝妈要咨询咳嗽的话,医生肯定是想要知道宝宝咳嗽的开始时间,可能的开始原因,咳嗽的性质,是否有检查和治疗,检查和治疗后的效果,目前的情况,以前有没有类似的疾病等等,如果我们一开始在咨询的时候就能够准确详细的提供这些信息,那么对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给出详尽有效的建议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说到这里,还需要唠叨一句——详细提供信息并不等于我们要说的很琐碎,比如“我家孩子从上周五开始咳嗽,上周日好了,这周一又开始咳嗽”和“孩子6天前咳嗽了2天,好了后这次又咳嗽了3天”相比,是不是后者要有条理一些呢?再比如,“孩子老咳嗽老咳嗽,一直都不好,白天晚上的咳嗽,晚上使劲咳嗽”和“孩子频繁咳嗽,晚上更厉害”相比,是不是后者更清晰呢?3、除了这个主要的问题,我还有哪些问题很担心呢?我们再拿咳嗽举例子,一般来说很多孩子在咳嗽的时候还会伴随流鼻涕呀,低烧呀这些问题,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同时也可以一并提出来,以利于医生综合判断病情并且给出建议。4、如果医生需要您补充信息的话,请一定按照医生的提问来详细补充。继续敲黑板!这一点特别特别的关键!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如果医生向您提问一些更加详细的信息,就意味着医生需要这些信息来进一步的判断孩子的病情。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尽量逐一完善这些信息,帮助医生更好的分析了解宝宝的情况。说了这么多,我们来举个例子吧。问:医生您好,我家宝宝1岁半,5天前开始咳嗽,逐渐加重,目前是呛咳,咳嗽的很频繁,晚上严重到不能平躺,咳嗽有一点黄痰,不是太好咳出来,除了咳嗽还有流黄脓鼻涕和打喷嚏,没发烧,目前精神饮食还不错。3天前我们去医院看病,化验单和药单放在附件里了,吃了2天药,都没有好转,所以想知道孩子可能是个什么情况,需要做什么检查和治疗。在这个例子里,提问的字数虽然不多,但是很好的涵盖了这位宝妈对于孩子目前状况的总结,宝宝一岁半,目前的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呛咳,晚上很厉害,影响到了睡觉,咳嗽的性质是有痰,但是痰不易咳出,此外还会有流鼻涕和打喷嚏,一般状态的话倒还不错,在治疗方面曾经吃过药物效果不佳,也有这次病程中做过化验的结果,这样一来医生就能够对于孩子的整体状态进行评估,也可以参考既往的化验和治疗,提出下一步的建议。
2017年12月7日
其他

看的病人多,就一定是个好医生吗?

医学的确是个经验性的学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会更倾向于找“老大夫”看病,觉得“他看过的病人多,经验丰富”。因此,当微信公众号蹦出来一位声称“看过20万儿科病例”的医生做育儿科普的时候,一开始大家应该都是很信任这位医生的。但是,这位医生似乎也很“信任”自己的“看过20万儿科病例”,而将自己的经验认为是可以确定的知识,未经调查就随随便便写一些很“神奇”的育儿理论,当然,拥趸还不少。说到这里,我想妈妈们应该已经知道这位医生是谁了,没错,这位就是前段时间因为“重磅|婴儿辅食不能加盐?儿科临床案例告诉你:很可能是误导!”红的一塌糊涂的“白熊医生”。在这篇文章出来之后,许许多多的公号都进行了驳斥,但是这位医生“我自岿然不动”,而在得到了业界“大牛”的“和稀泥”评价之后,更是灰常开心,自信满满。但是,不论是这位白熊医生莫名其妙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自信,还是那位业界大牛的和稀泥评价,都不能掩盖一个问题。这就是——并不是看的病人多,就一定是一个好医生。先来讲一个我毕业时候面试的故事。我毕业的时候是2008年,那个时候,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用药——肺表面活性物质已经在临床用了一段时间了。然后在我面试的时候,某医院的老儿科主任考了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我逐一作答,但是发现老人家的表情始终不是很满意,在这个时候,我突然灵光一闪,鼓起勇气问了老人家一句。“您是想问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候,沐舒坦的用量吗?”老人家点点头,我战战兢兢的把在《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看过,但是还真没太用过的沐舒坦的用量背了一遍。老人家很满意,这时候又问了我一句——“那么还有别的治疗吗?”于是一群评委在下面看着我眉飞色舞满脸跑眉毛的讲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用量……我能说我连价格都报出来了么……那么,在这个时候,我可以说,老主任一定比我经验丰富,但是在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候,老主任不一定比我熟练。再讲的一个故事是我出门诊时候的故事。那天半夜的时候,我正在出急诊夜班,遇到一个孩子,发烧8天,抗生素使用无效,眼睛红,口唇皲裂,身上散在红色皮疹,手指脚趾发肿。看过很多科普文章的妈妈们估计都会反应过来了吧——这看起来估计是个川崎病,还是个典型的。但是,这孩子也是在某医院看了好久的主任号,来我这边看夜诊当天白天也看过该医院的专家门诊,压根没人跟孩子家长提川崎病这个事儿。而在我这边看完急诊之后,孩子转天就被收入院,做超声心动确诊,用丙球的当天就顺利退烧。因此,职称,年资,甚至是看病人的数量,有的时候都比不上你对诊疗规范的牢记和对于孩子病情的逐条分析。我在看到白熊医生自称自己看了20余万患儿的时候,手特别闲的算过我在门诊大约看了多少患儿,答案是差不多9w6。对于这些患儿,讲真的由于时间和体力有限,我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百分之百的精心分析病情,但是,我可以说我并不会出“以点盖面”的错误,更不会得出“肌张力低的孩子里面有一个血钠低,所以他们的肌张力低都是不吃盐引起的”这样荒谬的结论——肌张力低这个事情离我们很远,但是咳嗽发烧离我们很近,这个结论和“因为这些肺炎的孩子里面有一个是细菌感染,因此所有孩子都是细菌感染,都需要吃抗生素。”有什么两样?医学,是一门认真的,需要时刻心存敬畏,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知识的学科。医学,需要总结提炼,但是绝不需要自以为是。在医学里,经验、年资,其实都需要让位给不停的学习和更新,想要做好医生,就永远不能躺在自己的经验和年资上睡大觉。还记得我自己在北大妇幼规培时候,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们每天论文不离手,从不缺席病例讨论,和我们讲起最新的认知来头头是道,每每想起这些,就觉得我何其有幸,在毕业后可以在如此学术、如此求真的地方学习两年,在这两年里,学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不停学习的理念。似乎有些跑题,那么我们最后做一下总结吧。衡量一名医生是否称职,年资、看病人的数量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这名医生是否有不断学习的理念,是否在做出每一个结论前充分推论,是否对于医学心存敬畏。毕竟,医疗是最没有办法糊弄,但其实也最好糊弄的一个学科了。
2017年11月29日
其他

“吃出来”的低钠血症?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昨天我破例勤快的抱着计算器按了半天,开心的向各位家长证明了其实娃1岁多不吃食盐也是ok的,结果今儿个早上就看到了一篇特别kuso的文章——《重磅|婴儿辅食不能加盐?儿科临床案例告诉你:很可能是误导!》哦呦,有案例啊!我为了不让我的文章误导大家,赶紧的点进去看了一下,您可别说,案例还挺吓人。看完这个图我心里那就哎呦我去我擦嘞闹不住菇神兽奔腾了……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这个病例摘要写的,简直是明摆着找查房大主任撕病历摔病历夹把手放在你鼻尖上骂啊……来,我们来看看这个病例摘要:“3、无产伤、窒息等高危病史,体检和头颅磁共振、抽血化验等并未发现有神经系统阳性证据4、其中一个外院查生化发现低钠血症,血钠128
2017年11月24日
其他

宝宝1岁以前不要吃盐, 那么1岁以后呢?

每一次在给一岁以前的宝宝做儿童保健的时候,我总会和家长们一再强调要记得不要给宝宝吃盐,不过这时候家长们一般都会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岁以后的话,宝宝要不要吃盐呢?要说这个,我们必须要先说的就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宝宝究竟需要多少钠这个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提供的数值,我们可以看到0-0.5岁婴儿每天钠的适宜摄入量是200mg,0.5岁到1岁婴儿为500mg,1-4岁幼儿为650mg(如果换算的话,1g钠大约可以换算为2.5g食盐)。但是,请注意,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把这些钠都完全换算成食盐来给宝宝吃掉——钠在我们所摄入的很多饮食中都存在,例如蔬菜水果、肉蛋鱼类、奶制品等等,因此我们在计算宝宝的钠摄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算上这一部分。下面,我们来看看常吃的食物里面每100g的含钠量吧,看完这些,估计你对于要不要给一岁以后的宝宝吃盐这个事情就更有个谱儿了。首先我们来看牛奶,牛奶中的含钠量大约是51mg/100g,如果宝宝每天饮用400ml牛奶,则差不多就能摄入200mg钠。鸡蛋里面的含钠量是104mg/100g,每天来一个默认40g的鸡蛋的话,轻松摄入41.6mg钠。再来说肉类,牛肉、猪肉、鸡肉这些的钠含量不是很高,大约是50mg/100g左右(各版数据来源存在误差,这是取的均值),那么一天吃掉40g肉的话,又可以获得20mg钠。不过,如果是海鱼、虾贝类的话,肉里面的含钠量可要多上不少了。最后来看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类里面含钠的量可为千差万别,常见的胡萝卜、芹菜、油菜、茼蒿、空心菜这些的含钠量都在50mg/100g以上,如果一天吃上100g,也能够从中至少摄取50mg的钠离子。如果吃紫菜、海带这些的话,摄取的钠离子会更多。水果类的话一般钠的含量都不是很高,大约都是10-20mg/100g左右,不过椰子的钠含量比较高,不建议天天食用。因此,宝宝每天单纯从这些未加工的食材里面摄取的钠已经差不多到了350mg左右。虽然看上去还有300mg的“缺口”(折合成食盐大约是0.75g食盐),但是我们要想到在1岁之后,宝宝还有可能会摄取各种零嘴,而不论是奶酪还是饼干等等零嘴,里面含钠量都是很高的,所以其实并不会差的太多。这么计算完之后,大家是不是对于一岁以后宝宝要不要吃盐心里有个谱儿了呢——其实,一岁以后,均衡饮食的话也差不多能够满足很多宝宝的钠的需求,没有必要特意添加食盐。如果偶尔吃一点也不会有什么坏处,但是如果打算让宝宝每天开始吃盐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必要,反而容易让宝宝口味过重,加重今后患上高血压的风险。
2017年11月22日
其他

婴儿哭闹,不要第一时间考虑肠绞痛。

其实,我以前也蛮习惯把小月龄宝宝的无诱因,莫名其妙的哭闹很快就归咎于“肠绞痛”,但是当看了一些文献之后,发现其实“肠绞痛”这个锅,也不是那么好背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肠绞痛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反复发作的过度哭闹或者烦躁;2、一周发生超过三天;3、每天持续超过3个小时;4、生后3周内开始出现,持续到3-4月龄;5、婴儿纳奶好,生长发育正常;6、无其他并发症状;7、医生对婴儿进行体检未见异常。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想要考虑宝宝是肠绞痛的话,一定是宝宝处于一个反复的而且并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发作状态下才可以的,因此如果宝宝第一次哭闹就直接考虑肠绞痛的话,就有可能会因为这个“帽子”而反过来耽误了正常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一般来说,当宝宝出现哭闹的时候,我们需要从这么几个方面来寻找可能引起宝宝哭闹的原因:1、
2017年10月20日
其他

伊可新还是纯维生素D?宝宝的营养补充剂你选哪一个?

当宝宝出生之后,宝爸宝妈就开始了无穷无尽的烧脑之旅——给宝宝打什么疫苗,穿什么衣服,用什么尿不湿,护肤品护臀膏怎么选,而更为重要的营养补充剂如何挑选,更是让爸爸妈妈们纠结不已。目前,孩子一定要坚持补充维生素D这一点已经在爸爸妈妈间形成了共识,但是关于维生素A补充的这个问题,却让很多爸爸妈妈纠结不已,而放到营养补充剂上,则基本上就是给孩子吃伊可新还是吃纯维生素D的问题了。按照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要求来讲,0-6月龄宝宝建议每天摄入维生素A的量是1000iu(约合300u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2000iu(约合600ug);7-12月龄建议每天摄入维生素A的量是1165iu(约合350u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2000iu(约合600ug);1-3岁宝宝建议每天摄入维生素A的量是1033iu(约合310u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2333iu(约合700ug)。而伊可新里面维生素A的含量则是:绿葫芦(1岁以下):1500iu(约合450ug);粉葫芦(1岁以上):2000iu(约合600ug)。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服用伊可新的话,每天从营养补充剂中得到的维生素A的量会超过建议量,但是依旧小于最高摄入量,是一个安全范围。不过,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孩子从饮食之中得到的维生素A,一般来说如果妈妈饮食营养均衡或者有吃膳食营养补充剂的话,母乳里面维生素A的含量是670±200ug/l,而每一种配方奶中的维生素A含量高低不同,需要家长自行计算。因此,我们可以推论一下,如果一名5个月婴儿,母乳喂养,每天奶量700ml左右的话,在妈妈营养均衡的情况下婴儿从母乳中的得到的维生素A的量则为469±140ug,可以满足婴儿的维生素A需求;如果婴儿8月龄,母乳喂养,奶量600ml+辅食的话,则单纯从母乳里面获得的维生素A的量为402±120ug,已经能够满足自身维生素A的需求,再加上饮食里面从蛋类、动物内脏、蔬果中获取的维生素A,更不需要担心维生素A的缺乏。这两种情况下其实都不需要特殊补充维生素A,可以单纯使用维生素D。不过,我们的推论都是建立在母亲和孩子饮食均衡的前提之下,因此,如果母亲严格素食且没有补充营养补充剂;或者是孩子是配方奶喂养,奶粉的维生素A含量偏低,未添加辅食或者是辅食种类不够丰富的话,建议适量补充维生素A,以免引起维生素A缺乏,并出现相关症状。-我是贴心的总结分割线-一般来说,在妈妈饮食均衡的前提下,母乳儿缺乏维生素A的情况并不多见,伊可新并不是必须补充。奶粉儿则需要计算奶粉中维生素A含量之后再具体分析。但是,如果每天给宝宝补充伊可新的话,其实考虑到伊可新剂型设计会有一定量的浪费,宝宝从饮食中和伊可新里面摄入的维生素A总量也并不会太多,“每天吃伊可新最后引起维生素A中毒”更是不存在的事情——要知道维生素A慢性中毒的话,至少每天要摄入50000iu(至少30多粒伊可新),且连续坚持吃6个月以上才可以。所以,在保证宝宝和乳母饮食均衡的情况下,母乳儿并不是必须补充维生素A,但是如果补充伊可新,也并不用太过担心安全性的问题。
2017年10月16日
其他

孩子的夹腿综合征是个啥?你真的有必要为了这个而担心吗?

我一直认为,传统的文化是一种“存人灭性”的文化。先别把这句话局限化,在这里我所指的“性”,是个性的意思。传统文化用一系列的限制让我们认为强调自己的个性是不对的,关注自己的感受是不正确的,在这种文化里,自己的感受,需要都被无限缩小化甚至是污名化,剩下的则是一个按照“道德规范”塑造出来的“正常人”。而在这些被缩小化和被污名化的东西里,被污名化最为严重的,就是狭义的“性”。事实上,“性”对于人类的繁衍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一重要的事情在传统文化里面一直是被回避的,而如果仅仅出于愉悦自己而进行的个人性行为,则更会被认为是过失而被攻讦,如果是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则家长往往会紧张不已,觉得孩子要么是生病了,要么是学坏了。而在孩子里,出现最多的就是“夹腿综合征”这个事儿。所谓夹腿综合征,其实就是孩子通过夹紧双腿来摩擦外阴/外生殖器,从而获得快感的一个过程,常见于1-3岁的幼儿,不过最早出现的年龄也有早到6个月的。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突然表现为双腿的伸直夹紧,伴有或者不伴有摩擦,面部表情比较紧张,有的孩子还会满头大汗,两眼发直,持续几分钟之后孩子就会缓解下来。这种行为有时候一天数次,有时候很久也不会出现一次。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特别搞笑的事情,那就是我为了“夹腿综合征”查找资料的时候,在uptodate始终找不到对应的英文说法,无奈就去请教了北大医学部毕业的一位妇产科博士,然后他也表示并未听过这个词儿的英文对应名称,换句话说,“夹腿综合征”其实又是一个有我国特色的“综合征”。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我们对于“夹腿综合征”的紧张其实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我们对于“性”这件事情的羞愧感和污名化。孩子事实上并不懂得夹腿这个动作存在“性”的意味,只是单纯的想要利用这种方式来使自己愉悦,达到放松,但是我们家长却会紧张不已。换句话说,对于孩子来说,夹腿这件事情其实和吮吸手指,吃安抚奶嘴,抚摸安抚物的意义是类似的,都是用来安抚自己,使自己平静下来,帮助自己能够抵抗压力,而家长对于这件事情如临大敌,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压力,进而使得孩子为了缓解这些压力而更加频繁的夹腿,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对于“夹腿综合征”,家长们最常见的担心会有这么一些。1、孩子会不会最后形成习惯,动不动就要夹腿?绝大部分的孩子夹腿的频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这是因为随着孩子长大,能够吸引他们的事情越来越多,而自我排解压力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因此大部分孩子在长大之后随着其他活动的增加,夹腿就会减少。不过,有时候孩子在遇到一些新的或者是比较大的压力的时候,可能还会出现夹腿增加的情况,这就需要家长及时排查压力,来帮助孩子调整了。2、孩子在外面也会夹腿,这样很尴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对于“隐私”这个问题还没有太明确的认知。家长需要告诉孩子的仅仅是“这是隐私的事情,你可以在自己卧室做,但是不要在别的地方进行。”就可以了,而不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或者是语言,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错误的事情。3、孩子夹腿的时候,我需不需要分散他的注意力来终止这个行为?关于这个问题,事实上并没有太一致的答案,有些家长会比较喜欢当时给孩子玩具或者是和孩子互动来终止这一行为,但是这又有可能会让孩子认为“我这样做可以引起家长的注意”,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强化。因此,要不要当时分散孩子注意力,终止行为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总结以上说的这些,其实无非这么几条:1、“夹腿综合征”不是病,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之所以出现夹腿求得快感这一行为,只不过是因为孩子想用这种方法来安抚自己,等到年龄增长,孩子找到更多的安抚方法之后,“夹腿综合征”的出现也就会越来越少。2、因此,如果想减少这一情况,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减少孩子的压力,更不要用呵斥等方式增加孩子的压力,这样只能适得其反。3、如果孩子夹腿比较频繁,或者是在公共场合也有的话,告诉孩子关于“隐私”的概念,告诉孩子可以进行这一活动的场合。4、如果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则需要警惕孩子是否受到性侵犯或者性虐待:频繁而且强烈的自慰,甚至已经出现了局部损伤依旧不停止,或者是坚持当众自慰。孩子在自慰或者玩耍的时候会模仿成人的性行为。孩子的情绪突然出现异常反转——安静内向的孩子变的暴躁易怒;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孩子对于某人出现了突然的害怕和回避,我们也需要警惕。在中国,即使是高速发达的现在,对于性,我们依旧本能的保持一种“闭口不提”的态度,并且下意识的认为性是一件污秽的事情,这也就使得孩子们在探索和了解“性”的道路上很难和家长开诚布公的交流,也就造成了孩子性知识的匮乏,因此,对于“性”这个问题,是时候开始正视并且和孩子聊一聊了。
2017年9月28日
其他

在孩子使用含氟牙膏之前,我们来聊聊这些。

每次在儿保的时候,都会有家长问孩子刷牙的问题,但当每次得知孩子需要用含氟牙膏刷牙的时候,家长们又都会非常担心,害怕自家孩子氟中毒。那么,什么是氟中毒?你家孩子氟中毒的风险有多大?给孩子刷牙究竟能不能用含氟牙膏?我们来一个一个讲起来。首先,先来讲一个我们老特爱说,但是其实并不一定懂的事情——氟中毒。氟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元素,氧化性很强,且有剧毒。如果人体短时间内摄入了大量的氟化物,则会引起急性中毒,如果经常接触氟化物的话,则容易引起氟中毒。作为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疾病,氟中毒早期表现是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慢慢的由于氟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上,则会引起氟斑牙或者氟骨症。但是(敲黑板,此处有重点!),一定不要自己个儿或者娃一不爱吃饭就去瞎琢磨是不是氟中毒,自己吓唬自己要不得!而且,氟还是人类生命活动中有益而且必需的一种元素,对于保护牙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抛开剂量谈安全就是耍流氓,只要在安全剂量使用氟,就是安全有益的。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谈氟色变呢?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很多地区是高氟地区,以前很多人因为摄入了过量的氟,而患上了氟斑牙或者氟骨症,因此,很多人谈氟色变也就可以理解了。不过,要说高氟地区的人们为什么就一定能够摄入过量的氟,我们就得看看国内氟中毒的三大原因。在国内,氟中毒的三大原因为饮水型、燃煤型和饮茶型;其中,饮水型氟中毒是我国氟中毒最主要的类型——华北、西北、东北以及黄淮海平原地区很多地下水含氟量都比较高,如果饮用未经处理的这些水的话,当然摄入的氟的含量就会偏多,长此以往就有可能会引起氟中毒。第二种氟中毒的原因就是燃煤型——如果燃烧的煤是高氟煤,并且煤烟接触到食物的话,氟就可能会沉积到食物上——例如南方一些山区经常在室内烘干玉米、辣椒等等,那么这些氟就会随着烟尘沉降下来,长期吃这些食物自然也会摄入过量的氟。因此,在这些地区,会更加关注煤烟的排放。最后一种氟中毒的原因是饮茶型氟中毒,因为西藏、新疆、内蒙、青海以及四川北部的居民,特别是牧民有喝砖茶的习惯,而砖茶的原料——茶的老叶和根茎里面氟的含量很高,因此长期饮茶也会使得氟摄入过量——爱喝绿茶的大家不要担心,因为绿茶用的是嫩叶,所以里面氟的含量并不高。看了这些,其实大家也能得出一些信息了吧,那就是氟中毒多见的,其实是那些没有自来水,取暖措施差,饮茶习惯差的地区,讲的再直白一些,其实大多都是老少边穷地区。在一定意义上讲,穷成了氟的帮凶。而作为我们这些喝着自来水,冬天烤着暖气,夏天吹着空调,喝绿茶都嫌不够嫩的人,这些氟中毒的高危因素你会有么?我国自来水标准中,每升自来水里面含有的氟化物不能超过1.0mg,这个量是很安全的,因此大可不必担心氟中毒这个事情。那么,婴儿每天可以摄入氟的安全量又是多少呢?uptodate的数据显示,0-6个月的婴儿每天的摄入氟的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也就是说即使吃到这个量也是很安全的)是每天0.7mg;7-12个月则是每天0.9mg;1-3岁是每天1.3mg;4-8岁是每天2.2mg;8岁以上的话就是每天10mg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其实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如果是母乳的小朋友,基本不需要考虑氟的摄取量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如果是喝奶粉的小朋友,那么可能就要纠结一下要不要用自来水冲奶粉啦,爸爸妈妈们可以在查过自己生活地区的自来水氟含量之后再做判断,如果很纠结的话,那就用纯净水冲奶好啦(两点需要注意,一,一定不要用矿泉水冲奶;二,还是母乳好。)好的,叨叨了这么多,最后我们来书归正题,讲一下牙膏和氟中毒的关系(没错跑题真的都要跑到姥姥家去了……)1、正如刚才列举的数据所显示的那样,除了老少边穷地区,其实目前氟中毒的风险并不大。2、如果你害怕氟中毒,那么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生活地区的水的含氟量,在喝茶的时候也需要注意自己的饮茶习惯,最好不要喝久煮的砖茶。3、最后说到无辜的牙膏——事实上,含氟牙膏起到的作用是在牙齿表面和钙结合,形成一层致密的矿物质保护层,起到防龋齿的作用。而在牙齿表面的氟是不会对身体有影响的——也就是说,你只要不把牙膏给娃当糖吃了,就不会对娃有影响。那么,肯定有爸爸妈妈问,我家娃每次刷牙都啃牙刷,那吃进去怎么办?所以,我们在刷牙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战略战术——首先,对于不听话的小娃娃采取膝对膝的刷牙法,3岁以下一次只用大米粒大小的牙膏,而且牙膏不要一下子就全都涂在牙刷上,而是涂抹在手背上,一点一点蘸来刷牙齿,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牙膏被吃下去。而刷完之后不要漱口,因为这么大孩子不会吐水,漱口之后反而会把这些氟都吞到肚子里。事实上,刷牙之后把这些牙膏保留在牙齿上是对牙齿很好的保护,当然你要是想擦掉也随你高兴啦。对于3岁以上的娃,牙膏的用量可以增加到豌豆大小,但是这个时候一定要一再告知孩子需要漱口后将漱口水完全吐出,并且让孩子一再练习这个技能。此外,一开头我们就说了,抛开剂量讲毒性就是耍流氓,下面,我们还要来说一下米粒大小和豌豆大小的牙膏里面有多少的氟。我们以950ppm的牙膏为例子吧,美国牙科协会认为米粒大小/一抹的牙膏的重量大约是0.1g,那么里面就含有0.095mg的氟化物,一天刷两次的话即使孩子完全吃下去也不过是摄入了0.19mg的氟化物而已,参看上面的安全量,再看看刷牙的规范,你还怕啥?再来说豌豆大小的牙膏,美国牙科协会认为这么大的牙膏大约是0.25g,那么里面含有0.238mg的氟化物,一天刷两次且完全吃下去的话会吃进去0.476mg的氟化物,继续来说,看看安全量,看看刷牙规范,你还怕啥?因此,再次强调,如果生活在高氟地区,且饮用水氟严重超标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安装净化器等方式减少生活中氟的摄入量。如果饮用水氟正常范围的话,那就不用担心。但是,不论如何,一定要坚持给孩子用含氟牙膏按照规范刷牙,坚持给孩子涂氟,窝沟封闭,你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孩子的未来。让孩子以后能够敢于开怀大笑,是我们身为父母的职责之一。
2017年8月26日
其他

玩蹦床安全吗?

确实,各种“儿童乐园”里面都会有蹦床,不过自从有一次我家小妞在蹦床上摔了一下,差点被另外一个小朋友踩到之后,我就没再让她玩蹦床了,而且对于蹦床的安全性也产生了森森的怀疑,刚好在澳大利亚的育儿网站看到了这么一篇相关的安全知识,转过来供大家参考。蹦床的安全措施:1、只允许6岁以上的孩子玩蹦床。2、当孩子玩蹦床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在旁监管。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严重伤害。3、当有孩子玩蹦床的时候,看好小孩子,以免发生伤害。4、确保蹦床的框架和弹簧是被覆盖好的,那些四周安装了安全网的蹦床更为安全。5、定期对蹦床的框架和垫子、弹簧、网、支架进行检查,确保这些部件完好。6、确保蹦床周围2.5m的范围内是柔软的、安全的,这是为了防止孩子突然出现摔落。家长也可以将蹦床放在地上的坑里,同时确保蹦床周围没有危险。7、同时,确保蹦床上方有足够的空间,这样能够避免孩子在跳跃的时候撞上树或者电线。同时,在孩子玩蹦床的时候,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这些注意事项,来避免孩子受伤:1、在玩蹦床的时候,跳到垫子的中央。2、一次只允许一个孩子玩蹦床。3、光着脚而不是穿鞋在蹦床上跳。4、只有蹦床的垫子是干燥、清洁的情况下才玩蹦床。5、不要在蹦床上试图翻跟头,这可能会造成颈部以及脊柱的损伤。参考链接:http://raisingchildren.net.au/articles/trampoline_safety.html/context/580
2017年7月11日
其他

孩子老便秘,乳果糖能长期吃吗?

随着人们食物精细化,摄入的膳食纤维的量相应也会不足,尤其是孩子们。于是,便秘这件事情在孩子中也多了起来,而严重便秘导致排便困难,肛裂,排便疼痛的也并不少见,很多孩子还陷入了便秘-肛裂-排便疼-恐惧排便-憋便-大便更加干硬-再次肛裂的恶性循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想要让他们能够踏踏实实的大便,就必须打破这个循环,而打破这个循环的关键,就是让大便不再干硬。目前,在国内用于小宝宝的“泻药”最常见的就是乳果糖,如果是2岁以上的宝宝还可以用聚乙二醇散剂,但是在用这些药的时候,爸爸妈妈们总会担心,会不会孩子对于药物产生依赖,导致用药就拉,停药就反弹呢?因为爸爸妈妈们往往有这种担心,所以导致了在用药方面经常是用上两三天,大便好一些就停药,结果刚一停药大便就又恢复了干硬,这下子爸爸妈妈们就认为自己的担心是真实的,孰不知,这真的是因为用药不当,疗程不足而引起的反复。其实,乳果糖是一种通过保留肠道水分以及经过细菌分解产生乳酸等物质来刺激肠道蠕动、软化大便的物质,同时乳果糖还是一种益生元,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繁殖,这样一来,肠道内环境更加健康,肠道蠕动增强,大便软化,宝宝自然排便就会轻松起来。一般来说,在口服乳果糖的同时,家长还需要给孩子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注意水分摄入,这样调整饮食,才能够确保大便的性状较软,易于排出。那么,乳果糖要吃多久呢?能不能大便一好转就能停呢?事实上我们并不建议这么用药,这是因为如果一见好就停药的话,往往孩子还没有消除对于排便的恐惧感,那么只要排便有一点不适,那就很可能再次拒绝排便,进而再次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综上,我们来总结一下对于便秘孩子的治疗,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饮食调节和药物干预,使得宝宝排便不干硬,不困难,一般会建议用药数周-数月(具体请遵医嘱),并且根据孩子的情况动态调整,用药的目的是让孩子排便不费力,并且淡化掉孩子对于排便的不良印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对孩子的便秘进行治疗,而不是治标不治本。
2017年7月1日
其他

抽搐,惊厥,抖动,究竟应该怎么区别?

在孩子发烧的时候,家长最怕的莫过于孩子抽搐了,这种抽搐被叫做"热性惊厥",目前认为是和个体差异相关,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不过就单单是抽搐时候那个样子就已经足够吓人的了。很多家长在孩子抽过一次之后就会忧心忡忡,每次孩子发烧的时候只要一出现哆嗦就会怕孩子是在抽搐,那么,什么是抽搐,什么是惊厥,什么是抖动呢?我们今天来大概的聊一下。其实抽搐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大的概念,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并不仅仅是惊厥的这种抽才会被我们说成是抽搐。对于比较宽泛的概念来说我们会认为低血钙引起的手脚搐溺也是一种抽搐,所以说抽搐其实可以被认为概括了惊厥,也可以被认为是在描述每一次的惊厥的表现。那么,来说一下一般常见的惊厥是什么样子的吧,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热性惊厥,往往会表现为癫痫中的强直-阵挛性发作,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口唇发青,四肢抽动,身体发紧,也有伴有大小便失禁的表现,这种发作的时候特点是对称性的,当时呼唤孩子,孩子不能答应,在发作终止后孩子意识是清楚的。不过,如果发热抽搐的时候孩子表现出的抽搐并不对称,例如左半边肢体抽动但是右半边肢体不动这样,就一定需要警惕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需要及时就医。再来说抖动,事实上抖动往往是在体温上升期出现的,属于骨骼肌战栗发热的表现,俗称寒颤,这个时候孩子一般手脚冰凉,对于抖动明显的孩子家长往往会比较紧张,害怕孩子是在“抽”,不过这个时候家长呼叫孩子,孩子是能够正确应答的,说明没有意识的问题,而惊厥发作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有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的表现,所以这是两个的根本区别。而同时,抖动的孩子在家长轻柔的握住孩子肢体的时候,肢体的抖动往往能够终止或者明显缓解,但是对于处于惊厥中的孩子来说,家长无法用外力终止孩子肢体的抽动。
2017年6月28日
其他

今天咱们来聊聊上火吧

讲真的,在国内,“上火”和“着凉”两个词儿的使用频率都是蛮高的,一般来说,孩子一生病,在大人眼里不是着凉,就是上火,如果再加上“积食”,基本上儿科常见病的民间病因就可以完美涵盖了,那么,这个病是上火,那个病也是上火,上火究竟是什么?这火上在了哪里呢?要说这些,那我就得先操持起来自己当年的行当,先来解释一下“上火”究竟是怎么个事情,以下解释基本上是七绕八拐,如果觉得自己有看着看着睡着风险的读者,请先自行寻觅沙发躺下,以免一会儿直接出溜地上……在中医来说,“火”的来源有两大方面,一类是外邪,也就是从外面侵袭进来的,比如说“六淫”里面的暑邪、燥邪、火邪;另一类是内因,一般来说常见的情况大多有“阴阳失衡”或者是外感之后引起,多见肝火、心火、肺火,还有脾胃湿热等等——好吧讲真,我已经快把自己写睡着了。那么这么多“火”在一旁对着孩子虎视眈眈,家长自然会对“上火”这个事儿提心吊胆,提心吊胆段级低一点的家长就是各种喂水,段级再高一点就是各种清火宝去火茶,段级再高一点的话,这些东西哪里够,一定要定期吃清火的中药来调理,比如威名赫赫的猴枣散保婴丹什么的,简直是家里常备,还能完美分辨港版大陆版各种不同,简直是技能点get满满。但是,下面就是神转折时间——这个上火,真的就是“火”在作怪吗?真的必须要各种清火吗?上火的这些症状,究竟都是个啥呢?首先是饶舌时间,“火”在中医里面是“阳”邪,有生发向上的特点,而且大家想想自己家烧水,如果烧的时间长一些,是不是水就会烧干了?所以,“火”还有伤津液的作用,所以孩子就往往会表现为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大便干结之类的症状。此外,如果是肝火、心火、肺火、脾胃湿热什么的,还会有相应器官的表现,比如肝火就容易生气,心火就容易烦,肺火就容易咳嗽,脾胃湿热就不吃饭什么的。听起来确实没毛病是不?完美概括了一小屁孩特别容易出现的种种情况,所以么,孩子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迅速配合菜水果水大法,吃清火药大法,推拿针灸大法甚至放血大法,这火一下去了,在“上火教教众”的思路里,症状应该也就没有了。可是,偏偏就有那么一些孩子,不管怎么“清火”,症状都还在,对于这种顽固的“火娃”,估计家长们也是束手无策,孰不知,这恰恰是因为“上火”这个事儿和以前说过的“着凉”这个事情一样,本身就是虚无缥缈的,偶尔的有效事实上也就是一种巧合,所以才会出现药吃了不少,“火”依旧还在的状态。那么,我们还是来逐一分析一下孩子的各个症状,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首先是最常见的“口干舌燥”,口渴是缺水没毛病,但是使劲给孩子特别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灌水,那就真的是大大的“有毛病”了。这是因为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来说,母乳/配方奶就能够满足他的液体需求量,大量喝水一方面会影响孩子吃奶,另一方面短时间大量摄入水分会加重孩子的身体负担,极端情况下还会引起水中毒。而对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来说,虽然可以适量喝水,但是喝多了同样会引起孩子的不适,对于喝水,建议孩子小口频繁的喝,要比每次都咕咚咕咚豪饮其实有效的多。再来说“口舌生疮”,这个在西医里面一般来说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口腔溃疡,另一种则是口唇疱疹。第一种情况目前病因并不明确,属于可以自愈的疾病,而中医常用的“冰硼散”和“锡类散”里面都有一些毒性物质,所以并不建议给孩子使用。而至于口唇疱疹,这些往往都是由于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只要注意不要继发感染,都可以自愈。下面要说的是大便干结,大便干结这个事儿其实以前在公众号里面也写过,就是“便秘”,这种情况往往见于孩子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不足的情况,的确在给孩子吃了有泻药作用的“清火药”之后,大便干结就可以改善,但是这种改善却是暂时性的,停药之后又会反复,而如果长期用药的话,又会干扰肠道正常的排便功能,在停药之后引起严重的便秘。所以,对于“便秘”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全谷物、蔬菜,并且可以吃一些山梨醇含量高的水果(苹果、梨、桃子、西梅之类)来调整大便。说完了外火,来说内火,“内火重”的孩子往往是以“脾气大”著称的,但是事实上吃中药调脾气,这事儿似乎只有在《红楼梦》里面看到过。试想一下,如果宝妈自己长期不受家里人理解,每天都想摔锅砸碗,这时候有人递过来一碗清火宝,您真能一口下去一笑泯恩仇么?如果咱们大人觉得这个事儿挺扯淡,那就别去和孩子扯了成不?那么,孩子“脾气大”又会是什么问题呢?一般来说,学步期的孩子“脾气大”往往和孩子自身的表达能力不足有关,所以宝妈可以多练习“共情”,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孩子可以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之后,脾气也就没有那么大了。还有一部分孩子“脾气大”,一不如意就哭天抢地躺下打滚,这种往往是因为孩子通过这个行为已经尝到了甜头——在哭闹打滚之后自己一开始被否定的要求又被肯定,那么孩子就会不断的用这种方式来寻求同意,所以针对这种孩子,坚定规则可要比清火药有用的多。还有一些孩子频繁咳嗽,也会被视为“火大”,但是事实上这部分孩子往往可能是因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而引起的咳嗽,如果一味的“清火”,更容易延误病情。最后,来说脾胃湿热,国人对于吃饭这个事儿非常重视,我前段时间也关于孩子不吃饭写了一个系列的文章(在历史文章里面可以查看,我这个懒人还没做目录……),所以对于那些不吃饭的孩子,国人真的是很习惯给孩子冠上不同的疾病——不是脾胃湿热,就是脾胃虚弱,要么积食,要么胃寒,但是事实上,却往往很少有人去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想,孩子不吃饭究竟是因为不饿,还是不喜欢目前吃饭的方式——似乎对于我们来说,用疾病来解释一个问题,总要比用我们带养方式不当来解释一个问题更容易令人接受。anyway,关于“上火”这个简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借口”,我们今儿个就讲到这里,睡着没睡着的米娜桑,我们明儿个再聊吧。
2017年5月23日
其他

用个西药怕这怕那,为啥到了中成药就啥都不怕?

讲真的,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最怕的莫过于遇到不遵医嘱的病人/家属,可是最让人无奈的是,这些病人/家属往往对于为什么不遵医嘱有着不少的原因。来举个栗子,细菌性痢疾的孩子,家长硬是不给吃抗生素,孩子硬扛两天之后高热脱水,来医院输液了,问起家长为什么不给孩子吃抗生素,家长回答:“看说明书上那么多副作用,害怕。”再来举个栗子,严重湿疹的孩子,家长依旧是硬就不给孩子规律使用激素药膏,结果孩子湿疹反反复复,受了不少罪,问起家长为什么不给孩子用激素,依旧是那句话——“看说明书上那么多副作用,害怕。”没错,西药的说明书一般来说都是蚊头小字(别说为啥不用蝇头小字这个词儿,您自己个捉个苍蝇比划比划,那脑袋得比说明书的正文大不老少呢。),还得是密密麻麻的好几面儿,基本上还没看完就已经把人看晕了,尤其是里面的什么不良反应、副作用之类的内容,基本上是谁看谁头晕,越看越害怕。于是,就在这种“害怕”之下,很多人都选择了远离西药,不过,这病还在这儿呢,还得治啊,怎么办啊,于是大家灵机一动,想到了中成药。一般来说,打开中成药的盒子,看看说明书不少人就会觉得清爽,首先,字体够大,其次,字数够少,再来一点就是,里面关于不良反应副作用啥的,写的少之又少,不少药物干脆就是四个字——尚未明确。鉴于大家很多人都奉行不明确就是不存在这个“原则”,所以这里面的“尚未明确”往往会被理解为“没有不良反应,没有毒副作用”,于是吃起中成药来那叫一个干脆利索,孰不知在“尚未明确”后面,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相比于严格执行各期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的西药来说,中成药很少会去进行这样系统的研究、总结,于是这就意味着很多中成药在服用后有可能对人体造成的损伤被“视而不见”或者说被有意或者无意的淡化,于是乎以前传下来的老理儿——是药三分毒到了现在莫名其妙的就变成了“国粹中药无毒无副作用”,这画风转换如此迅猛,谁信呐?您把自己吹得百般好,您咋不上天呐?除此之外,中成药还让人受不了的一点是——不知道是成心还是故意,你真的没办法拿着一张中成药的说明书详细算出来这瓶口服液里面每一种草药的量究竟是多少,为什么我会特别纠结这个问题呢?是因为当年在门诊的时候,有个娃拿着健XX口服液当饮料,一口气闷了一瓶,这药里面有杏仁,家长生怕孩子中毒,于是着急忙慌带孩子来了医院,结果我把这说明书从头翻到尾,硬是算不出来杏仁的含量——这时候回想一下西药说明书,立刻觉得幸福感满满,不说别的,至少您吃错药之后能知道自己吃进去了多少不是?东扯西扯说了这么多,事实上想说的道理并不多——在吃一个药之前,务必请明确这个药的作用、副作用、不良反应,同时明确自己吃进去了多少药物,如果这些都无法明确的话,这药还真的是不吃为好。
2017年5月21日
其他

hs-CRP和CRP(超敏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

近些年来,很多医院逐渐开展了hs-CRP的检验,于是很多家长们会发现,当孩子发烧咳嗽去医院查血的时候,血常规单子上往往会有一项“超敏C反应蛋白”,也就是hs-CRP,那么,hs-CRP和我们以前经常用的CRP会有什么区别呢?这个“超敏C反应蛋白”又是什么呢?事实上,超敏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是同一种物质,差距只是在“超敏”上,换句话说,hs-CRP所能检测出来的CRP的浓度更低,敏感性更高,仅仅是很低浓度的CRP水平变化就可以被检测出来。那么,看完这些,估计有人会说,这么看来,超敏CRP肯定是优于CRP的,因为它敏感性强啊,但是,来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在临床应用上更具有优势,可不是单纯依靠敏感性就可以的。我们都知道,CRP是一个比较常用的判断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的指标,但是一般来说仅仅依靠CRP的小幅度升高并不能断定细菌感染,往往在CRP明显升高之后才会考虑细菌感染,所以,在判断孩子是否有细菌感染的时候,并不需要用到这么敏感的hs-CRP,反而是相对来说比较粗糙一些的CRP就已经足够了——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PCT(降钙素原)在判断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方面更加准确。那么,hs-CRP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一般来说目前hs-CRP大多用于预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也能够对于预后进行预测并且评价疗效,所以,对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常规性检测hs-CRP的行动,实在是杀鸡用牛刀,浪费之至了。
2017年5月17日
其他

宝宝不吃饭(10)来做个总结吧!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絮絮叨叨的聊宝宝不吃饭这个问题,不少家长会恍然大悟,其实宝宝不吃饭,并不一定就是宝宝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宝宝不吃饭反而是由家长在引导方面的欠缺所造成的,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宝宝不吃饭,究竟都有哪些情况,需要如何面对吧。首先,当家长认为宝宝不吃饭的时候,我们最需要进行的是对于孩子生长发育情况的评估,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同时也出现了下滑的话,那就需要及时的干预,调整孩子饮食结构,来保证充足热卡和营养的摄入。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并没有下滑的话,我们就可以先稍稍松一口气了,接下来我们需要的是来判断孩子的食量究竟是不是符合这个年龄段的推荐食量范围,如果是的话,那么“宝宝不吃饭”这个事情其实也并不存在,我们也就压根不需要担心。那么,如果孩子食量确实偏小的话,我们就要开始分析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不吃饭”,有些孩子偏爱喝奶,那么如果是因为奶量过多引起的饭量下降,我们就需要相应减少奶量;如果是因为在吃饭前没有节制的喝奶引起饥饿感不足的话,我们就需要控制喝奶的时间。但是,有些孩子并不喜欢大量的喝奶,但同时也不喜欢吃饭,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先分析孩子是不喜欢吃“饭”,还是不喜欢“吃”饭。对于不喜欢吃“饭”的孩子,他们有些是对于食物性状的接受度差,那么就要根据孩子本身的情况来调整食物性状,但是切记要逐渐加粗食物的性状来锻炼咀嚼;那么,如果是那些对于没有吃过的食物接受度差的孩子,我们则需要多次尝试,鼓励孩子。对于不喜欢“吃”饭的孩子,很多情况下是和家长强迫喂食有关的,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注意培养孩子主动进食的积极性,让孩子懂得,吃饭是自己的事情;但是,还有一类孩子也不容忽视,他们存在有喂养敏感,对于这类孩子,一味强调他们的“主动性”就没有那么有用了,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多给这些孩子进行面部以及口腔的抚触,来帮助他们减轻敏感程度。的确,吃饭是我们的一种本能,但是如何让这种本能更好的发挥,依旧不能脱离家长的用心。
2017年5月14日
其他

宝宝不吃饭(9)宝宝不吃饭,因为喂养敏感

一开始我们所说的宝宝不吃饭的各种原因,基本上还都是源于生活习惯或者辅食添加时候性状递进欠佳引起的,但是事实上还有一种情况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喂养敏感引起的“不爱吃饭”。喂养敏感的宝宝,并不仅仅在吃辅食的时候会表现出拒绝进食的情况,事实上有时在吃奶瓶的时候也会表现出拒食,在国内很多时候这种孩子会被我们误认为是“厌奶”,但是其实并非如此。所以,如果宝爸宝妈们发现孩子不仅仅是对于辅食、勺子这些东西反感、抗拒,对于奶嘴、喝奶也会比较抗拒,而且还会经常有干呕、呕吐这些的话,那就要警惕喂养敏感这个问题了。喂养敏感在原因方面一般会考虑有病理性因素和带养因素两方面,病理性因素多见于一出生就住院的早产儿和足月儿,其中使用呼吸机、胃管等时间比较长的早产儿更为常见。这是因为这些孩子往往需要很多口腔操作,这些操作给孩子带来了种种不适,所以孩子对于要碰触自己口腔的东西就会带有很强的戒备心理,也很难接受。带养因素则往往是和大人在喂养的时候许多小细节相关,比如在喂奶的时候奶嘴流速过快,使得孩子老被呛到,或者喂辅食的时候勺子使用比较粗暴,例如喂食的时候勺子不是“平进平出”而是向斜上方拉出来,反复的磕碰孩子牙龈之类的情况,都会使得孩子对于“吃”、“喂食”这种事情产生反感,进而将“进食”和不愉快、不舒服联系起来。那么,对于这些喂养敏感的孩子,我们需要怎么办呢?首先,我们需要温柔的坚持给宝宝进行脸颊、牙龈、口腔的按摩,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这能够帮助宝宝习惯对于这些部位的刺激,进而对于勺子、食物、奶嘴没有那么反感。其次,在饮食方面不要强迫孩子,也不要让孩子感到家人的焦虑情绪,可以将勺子、碗这些物品当成玩具让孩子来玩,进而逐渐让孩子习惯这些。再次,在喂食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可能造成孩子不舒服的行为,比方说勺子,我们就需要坚持“平进平出”,勺子放在孩子口腔的前二分之一,等待孩子自己将勺子里面的辅食吃掉。同时,也要注意鼓励孩子自己进食。最后,对于喂养敏感的孩子来说,每添加一种新的辅食都是一次挑战,所以家人一定要有耐心,多次给予,不要催促孩子,让孩子慢慢接受这种辅食。
2017年5月13日
其他

宝宝不吃饭(8)宝宝不吃饭,因为宝宝不觉得饿

前段时间儿保,我遇到了一对对于自家娃吃饭问题很担心的家长。根据家长的描述,娃基本上就是处于“光合作用”的状态,一天只吃一点点饭,也不喝奶,听上去,娃是不是基本是要辟谷成功飞升上仙的样子?我们往往会想,这样的娃,肯定很瘦吧?讲真的,在还没看到娃,只看到家长的主诉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当娃进来的时候,我就直接懵了,完全不瘦,娃小脸肉嘟嘟的,四肢虽然不是米其林但是也不瘦——这怎么看怎么不像啥都不吃的啊!等到和家长开始详细聊孩子吃东西情况之后,我就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没错,孩子每天正餐是只吃“一点点”,但是孩子的零食,那在醒着的时候就没断过啊!我们来详细看看这个小朋友每天的饮食活动吧——早起喝奶,喝完了过半小时吃早饭,不爱吃,于是不吃,然后家长带着孩子出门去玩,包里鼓鼓囊囊的全是零食,什么小面包、水果切块之类的,隔几分钟抽冷子给娃嘴里塞一块,然后到了中午,依旧不吃饭,然后午觉,醒来继续零食不限量不断顿,然后晚上继续不吃饭……不知道大家看了孩子这个生活节奏什么感觉,反正就我个人感觉,这孩子的胃真的是挺累的,一天从早到晚就没有空闲的时候,而这也就注定了宝宝不会爱吃饭——因为宝宝压根就没感觉到饿。在这个状态下,宝宝的胃部几乎没有排空的机会,所以也就无法向自己的大脑传递自己“饿了”或者“饱了”的信号,在大人看来这能够防止宝宝“饿肚子”,但是同时这也使得宝宝完全不知道“饿”是什么。事实上,“饿”、“饱”、“冷”、“热”这些自然而然的感受,本来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接纳的常规,但是在现在,由于家长对于孩子过度的保护,使得孩子对这些本来是常识的感觉茫然无知,也无法对这些感觉产生正常的反应,这种爱事实上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定时进食是很有意义的,零食可以在两餐之间做一个补充,但是一定不要持续给予,要让孩子自己感到饥饿和饱腹,这样孩子才能自己决定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吃多少,成为一名小吃货。
2017年5月12日
其他

宝宝不吃饭(7)宝宝不吃饭,因为自己没有主动性

前天说过了,宝宝不吃饭,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喂的太多,然后后台就会接到这样的问题——那么,不到一岁的孩子,不喂怎么吃饭呢?听起来,这个问题真的是没毛病,娃都不到1岁,吃饭这个事情对娃来说会不会太难了呢?那么这么难,我们就别难为孩子了,不就是喂饭吗,喂着喂着慢慢长大了就会自己吃了。大人也就辛苦个一两年,有个什么的啊!嗯,听起来,这真的是简单温馨爱意满满的完美解决方法呀,听着听着,我们的眼前不由得浮现一副“完美画面”,孩子本来是坐在餐椅里等着妈妈喂饭,然后突然出现三个大字——“一年后”,然后画风突变,孩子自己坐在餐桌上大口大口扒饭,妈妈在一旁看得笑意盈盈。确实,画面感非常强是不是,可是,请清醒清醒吧,小朋友吃饭这个事儿可不像毛毛虫变蝴蝶,到了时间就能自己发生规定好了的变化,如果家长没有注重自主进食的引导,那么很可能小朋友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依旧不会自主进食——幼儿园孩子还需要老师喂饭的例子,应该在我们身边不少见吧?而对于这种不自主吃饭,对于吃饭没有丝毫主动性的孩子,往往在饭量上也会出现两极分化。一种呢,是“适应”了家人这种填鸭般的喂养,整体进食的分量还算不错;而另一种则是因为这种喂养剥夺了自己的主动权,所以厌烦甚至抗拒吃饭。也许很多家长都想不明白,吃饭这个事情,大人来喂,又省事又干净,有什么值得抗拒的呢?一般来说,这样想的家长,我都会建议他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自己是被喂食的宝宝,连吃什么,吃多快,吃多少都不能决定的话,会觉得开心吗?会非常服从吗?想到这里,估计答案就已经出现了吧,而这种缺乏主动性的感觉,也是使得孩子不喜欢吃饭的原因之一。在孩子的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逐渐的习得生活的各种技能,掌握生活之中的主动性,只有宝宝觉得自己对于这些事情能够主动地去决定,他才会对这些事情充满兴趣,吃饭这个事情也毫不例外。那么,我们怎样来让宝宝对于吃饭这个事情恢复主动性呢?那就需要家长有意识的放手,把事情的主导权交给宝宝,重视手指食物的引入,鼓励宝宝自己学习使用勺子等餐具,吃多少,吃不吃这些事情都由宝宝自己决定。在尝试把主动性交还孩子的初期,很多孩子因为被家长决定过多,会已经产生了惰性,拒绝自己动手,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和坚定,不断的向前“轻推”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而不要一看孩子不做,就急不可待的代劳。既然一开始是家长有意无意的限制了孩子的翅膀,那么让孩子再次张开翅膀就是家长的责任了。最后,再次重申——一定不要认为孩子能够突然自己学会吃饭,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技能,所以让孩子不断的练习,同时在练习中决定自己吃什么,怎么吃是很重要的,把吃饭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步一步来,不断地鼓励孩子,才能使孩子觉得吃饭是一件自己掌握主动权的事情,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2017年5月11日
其他

宝宝不吃饭(6)宝宝不吃饭,因为家长喂得太多

在儿保的时候,我会听到很多家长(特别是奶奶姥姥)抱怨自家孩子就是不吃饭,“不管怎么喂都不吃饭,追着喂也不行,玩着玩具喂也不行,看着电视喂也不行。”然后,我一般都会弱弱的问一句,“那您要是不喂,让他自己吃呢?”这时候,根据我的经验,我往往都会收到老人家的“卫生球”一枚,里面满含着“你们这群小年轻懂个啥”的深厚感情,接下来老人家就该痛心疾首了,“不喂哪行啊,他自己也不吃,再不喂还不得饿着啊!”没错,这其实就是中国家长的一种传统思路,我们会认为孩子连喂的饭都不吃,那么如果放手给他,他是肯定不会吃的,这样一来的话就会饿到孩子,而在我们的思维里,孩子被饿到,是最大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如果家长们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假设成孩子来想想的话,自问一下,如果是自己是个孩子的话,真的会饿到自己吗?真的会明明已经饥肠辘辘了但是却执拗的一口饭都不吃吗?我想,这下子答案估计应该就是否定的了吧?的确,也有过非常极端情况下孩子会出现拒食的状态,但是那是非常非常极端的情况,并不是一个常见的事情,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并不会饿着自己。但是,很多家长可能会说:“道理我都知道,可是看着他不吃饭,喂都不吃,我心里着急啊!”确实,喂饭孩子都不吃让家长既没有成就感又怕孩子吃不饱,但是您知道吗,在喂饭的时候,这些习惯可是会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呦。1、单纯自己喂,拒绝孩子尝试自主进食。孩子刚开始学着自己吃饭的时候,基本上一顿饭下来,饭桌周围脏的简直是惨绝人寰,于是,有些爱干净的家长就干脆利索的“叫停”了孩子的自主尝试,开始改为全部喂饭。这样一来,确实孩子吃顿饭干净多了,但是孩子的自主积极性却被大大的挫败了,有些孩子还会不死心的去尝试抓餐具或者食物,但是有些孩子后期就完全丧失了自主进食的动力,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吃饭是一件“被强迫、被控制”的事情,所以吃饭对他们就没有了相应的吸引力。的确,孩子在一开始锻炼自主进食能力的时候会吃的比较脏,但是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容忍孩子,鼓励孩子,而不是因为“怕脏”而限制孩子,只有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之后才能吃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干净。同时,有很多家长生怕孩子自主进食的时候食量无法保证,那么家长可以在一旁辅助喂食,但是切记一定要以孩子的自主进食为主,有意识的逐渐减少辅助喂食的量,切记不要喧宾夺主,吃饭的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孩子的手里。2、喂饭的时候,很多小细节要注意。我曾经看过一个家长录制的给孩子喂饭的视频,视频里面孩子坐在餐椅里,家长端着一碗粥靠在孩子嘴边使劲往孩子嘴里一口接一口的“倒”粥,倒了一会儿,放下粥碗,从一旁的盘子里用勺子勺了一口菜,直接杵到孩子嘴里,然后勺子斜向上抽了出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喂饭的过程吧,在整个过程里,我敢说孩子是很不舒服的。为什么呢?首先先说吃粥的时候,整个的节奏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填鸭”,孩子还没来得及对嘴里的粥进行咀嚼,下一口粥就源源不断的接了上来,孩子只能被动吞咽,这样一来咀嚼功能得不到锻炼,粥里面的淀粉也无法初步消化,这些粥到了胃里进行深度消化的时候,胃肠的负担就会偏重,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再来说喂菜,一般来说我们建议喂食的时候勺子要平进平出,这样不容易磕碰到牙齿或者牙龈引起不适,而勺子最好只在口腔的1/2左右就可以了,放的太深容易引起孩子恶心不适。把勺子放进去之后,很多家长会选择倾斜勺子,让孩子被动的用牙齿把勺子里的食物“刮下来”,但是事实上,推荐的是勺子保持水平,让孩子自己来把勺子上的食物依靠口腔和舌头的配合“卷下来”,这样一来孩子口腔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不会因为勺子磕碰牙齿或者牙龈引起不适。除此之外,其实喂饭的时候还有很多容易引起孩子反感的小细节,比方说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从嘴角塞饭进去,不跟着孩子节奏,一味的往孩子嘴里塞饭等等,这些细节如果不注意的话,孩子很可能因为这些不适而直接拒食。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关于喂食方面,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首先,不提倡喂食!不提倡喂食!不提倡喂食!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把吃饭这个事情交给孩子,吃多少,怎么吃由孩子来决定,这才是正确的吃饭的打开方式。其次,如果真的要喂食,请注意各种细节:1、即使喂食,也同时要注意孩子自主进食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逐渐减少喂食的份额,慢慢转换为孩子自主进食。2、喂食的时候不强迫,不引逗,不要依靠电视、玩具这些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达到多吃的目的,请记住,吃饭是个很严肃认真的事情,不要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分心。3、喂食时候动作要轻柔,让孩子看着喂食过程,勺子平进平出,保持在口腔的前1/2,不要用勺子刮碰口腔或者牙齿、牙龈,这样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不适。
2017年5月9日
其他

宝宝不吃饭(5)宝宝不吃饭,因为不接受新食物

很多妈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家宝宝可能只吃某几种习惯了的食物。对于没有尝试过的食物丝毫不感兴趣,即使妈妈使尽浑身解数,小家伙可能也只是冷静的看一看,用手捏一捏,拿到面前闻一闻,然后顺手一甩,妈妈的心血就直接piaji一声到了地上,这时候往往妈妈的心里已经万兽奔腾,可是偏偏还得按捺住自己的情绪,默念着“亲生的亲生的”……没错,对于妈妈来说,自己辛苦半天,满心欢喜的劳动成果被小朋友这么嫌弃确实是挺难过的,但是转回身来想想,作为大人我们同样会有自己不吃的东西,会有自己不接受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孩子什么都接受呢?这么想想,是不是就会觉得好一些了呢?不过,这个是心理上的一种共情,但是在行为方面我们还是需要慢慢的来为宝宝纠正不接受新食物这件事情的。这是因为如果摄入的食物种类太少,那么势必宝宝的营养就无法均衡,这样的话就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以及生长发育,这种结果,想来妈妈们是肯定不希望看到的啦。那么,对于不接受新食物的宝宝,我们需要怎么做呢?首先,在心态方面,我们需要放松自己,宝宝很容易就能够感受到家长的焦虑、紧张的情绪,同时也会被这种情绪所感染,所以,只有家长首先放松下来,宝宝才能放松下来。其次,宝宝不接受新的食物确实对于妈妈来说充满挫败感,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要强迫给予,同时也不代表着我们要停止给予——我们要频繁的给宝宝少量这种食物,大约至少尝试10-15次,但是,不要强迫宝宝去接受这种食物。我们在给予食物之后,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等待并且观察宝宝的反应,当宝宝开始慢慢去接触这种食物,并且开始逐渐尝试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给予宝宝赞扬鼓励,这样宝宝会觉得很开心,也更加乐意去尝试。同时,我们也可以试着将这种食物用宝宝喜欢的食物来改变口味,或者给食物做造型,也都会更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但是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宝宝来说,确保食物安全是最重要的。总之,当宝宝对于某种食物不能接纳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为孩子提供频繁的去尝试接触这种食物的条件,并且尝试各种让这种食物变得比较好接受的方法,而不要去强迫孩子接受某种食物,只有慢慢而不懈的努力,才能得来一个爱吃饭不挑食的宝宝。
2017年5月8日
其他

宝宝不吃饭(4)宝宝不吃饭,因为不喜欢食物的性状

有的时候,面对宝宝不吃饭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宝宝其实并不是“不吃饭”,而是对于某一种性状的食物拒绝,那么,这种情况下又应该怎么拆招呢?对于小家伙拒绝某一种性状的食物,“软硬不吃”这个事情,其实,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就是,小家伙究竟是“不吃软的”,还是“不吃硬的”呢?1、小家伙明确表示出对于软烂的食物不感兴趣,但是会选择啃咬咀嚼硬的食物。如果小家伙出现了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事实上需要恭喜宝爸宝妈,因为这意味着小家伙的咀嚼能力已经得到了进步,那种软烂的食物已经进不了小家伙的法眼了,宝宝自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想要来咀嚼更加硬实的东西来锻炼自己,只不过爸爸妈妈暂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及时的满足小家伙的需求。一般来说,这种情况非常好解决——既然小家伙不喜欢软烂的食物,那么我们就将食物做的再硬一点,颗粒再大一点,小家伙发现自己的咀嚼能力又可以得到挑战,自然而然就会喜欢吃饭了。2、小家伙明确的拒绝吃硬一些的食物,但是软烂的食物却并不拒绝。这种情况其实在国内非常常见,究其原因不外乎家人觉得孩子“年纪小”、“还没长牙”、“牙长得少”、以及“其实也没啥原因但是我就是害怕这孩子嚼不动。”,于是可能孩子都快1岁了,依旧在给孩子吃糊糊,精细的话每种食物都要辅食机打碎再喂给孩子吃。通过这种行为,确实我们不难感受家长对于孩子浓浓的爱,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只是一味的爱而不重视孩子自己能力的培养的话,这种爱,轻而易举就变成了害。要解释这个,先来回想一下大人是怎么吃东西的——我们用牙齿努力咀嚼主食,蔬菜水果,肉类,将它们咬碎嚼烂之后再吞咽下去,最后交给胃肠道消化吸收。而我们的孩子,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也需要同样来进行这件事情。他会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咬嚼食物,而只有对食物进行了充分的咀嚼,胃肠道才能更好的消化吸收食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给孩子提供辅食的时候我们需要由细到粗,只有这样逐步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才能逐渐加强并且接近成人的咀嚼模式。可是,如果在一开始我们太过于担心怀疑孩子的能力,从而用各种厨房机械来取代孩子咀嚼的话,孩子就会失去了锻炼自己咀嚼能力的机会。更为麻烦的是,对于孩子学习咀嚼这件事情来说,同样存在着一个敏感期,错过了咀嚼敏感期的孩子,如果想再次开始训练孩子咀嚼能力,难度比顺应孩子各个时期来做这件事情要高上许多。所以,对于孩子只吃软烂的食物而不吃硬的食物这件事情,年龄越大的孩子处理起来越难。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没有纠正的方法,事实上方法也很简单,首先,成人必须意识到锻炼孩子咀嚼的意义——咀嚼能够帮助磨碎食物,同时唾液内的酶类对于食物内的一些成分进行初步消化,而咀嚼本身能够锻炼口腔肌肉和上下颌,对于孩子的面部美观以及发音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由此可知,咀嚼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在意识到咀嚼的重要性之后,下一步就是对于孩子的咀嚼能力进行渐进式的锻炼,在这种锻炼中由于我们会使得孩子离开自己的“安全区”,所以很有可能会遇到孩子的反抗,因此,策略性的让孩子比较情愿的锻炼自己的咀嚼能力就比较重要。一般来说,锻炼孩子咀嚼能力最好从孩子喜爱的食物开始,而且不要一下子将食物的性状递进过多,以免引起孩子拒食,最好是逐渐递进,在递进的同时如果孩子确实无法接受这种性状,可以适当倒退一些,巩固几天后再次递进——孩子的学习往往是波浪式前进的,出现几次暂时的倒退是正常的,只要最后的结果较以前获得了进步就可以了。
2017年5月7日
其他

宝宝不吃饭(3)宝宝不吃饭,因为喝配方奶/纯牛奶太多

对于宝宝喝奶这个事情,家长们一般来说都是持非常赞成的态度的,因为“喝奶有营养啊,你看外国人喝奶,人家就长得高长得壮。”,所以许多国内的孩子时不时的就来一大瓶子配方奶/纯牛奶,看着孩子咕咚咕咚喝下去,家里人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为什么要特指配方奶/纯牛奶,是因为如果是母乳的宝宝不爱吃辅食的话,主要要从喂养方式上来考虑,而不是直接考虑“吃妈妈奶吃的不吃饭”,更有甚者会直接要求断奶,“断了奶就吃饭了”,结果奶断了,饭不吃,得,这下子傻眼了。所以母乳宝宝不吃辅食这个问题,会另写文章讨论。)但是,孩子这么咕咚咕咚咕咚咕,新的问题就来了,咕咚咕咚喝下去的配方奶/纯牛奶里面含有的营养物质和热量在肚子里一坐镇,这下子宝宝就不饿了,这不饿了之后,自然而然也就不想吃饭了。那么,有的家长就会想,我们不吃饭,可是我们喝奶呀,奶里也有营养,饭不吃就不吃了吧。这个想法乍一听真的没毛病,可是仔细想想,毛病多了去了。这是因为,我们人体每天必须的东西,除了能量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单单喝奶的话,长期下来就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对于幼儿来说,如果每天摄入的奶量超过750ml的话,长期这样饮用牛奶,就有出现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所以,其实在添加辅食之后,孩子的奶量是有范围要求的,6个月-1岁每天600-800ml即可,1岁以后每天360-500ml,同时要记得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质的吸收。同时,孩子喝奶的时间也需要进行统筹安排,一般来说在吃饭前1小时左右就不要喝奶了,以免影响孩子的饥饿感,进而影响吃饭。
2017年5月6日
其他

宝宝不吃饭(2)宝宝是真的不吃饭,还是被觉得“不吃饭”呢?

昨天讲了孩子如果既不吃饭又存在生长曲线下降的情况的话,就需要及时就诊,进行饮食和生活方面的调整,那么,对于那些“不吃饭”但是生长曲线一直处于正常趋势的宝宝,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宝宝是真的不吃饭,还是被家长觉得“不吃饭”。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是因为由于在我们国家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次的灾荒饥馑,所以我们的爷爷奶奶们对于“饥饿”有着一种迷之恐惧,这种恐惧一直围绕着他们,直到现在……于是,只要孩子吃的少一点,他们都会觉得孩子吃不饱,而“羊大为美”,在中国的审美观里孩子就一定是要胖成米其林才能衬托出年丰人富的感觉来。因此,在中国家庭的饮食审美里面,孩子一定是要一口接一口使劲儿吃,吃的小肚子鼓鼓的才算“吃饱了”,对于那些吃几口就不吃了的孩子,家长往往会觉得孩子“不吃饭”,“吃的少”。那么,先来看看香港卫生署的建议吧,同为黄种人,饮食习惯类似的香港会建议孩子吃多少呢?1、宝宝7-8个月这个时候宝宝的奶量建议保持在600-800ml,辅食的话一天1-2餐,每餐0.5碗粥(1碗的容量是250-300ml);0.5-1勺肉(1勺的容量大约是20g生肉/煮熟的菜/水果);1-2勺蔬菜;1勺水果;期间可以添加1-2次小点心,可以是少许小饼干、水果之类,但是量不要太多。2、宝宝9-11个月这个时候宝宝的奶量会逐渐慢慢下降,但是要记得还是需要保持在600ml以上。辅食的顿数和每顿吃的量也会逐渐增加,在这个年龄段,宝宝辅食一天需要吃3餐,每餐0.5-1碗粥(要记得粥要逐渐的稠起来,也要吃面食等,重视食物性状的递进),1勺肉,2勺菜,2勺水果;期间可以添加1-2次小点心,可以是小饼干、水果条、蔬菜条之类,切记量不要太多。3、1-2岁宝宝在这个年龄段里,宝宝的辅食已经转变成了“主食”,而奶量也会随之降到360-500ml,这时候孩子需要一天吃3餐和2次小点心,总量的话每天需要摄入1-2碗饭,4-8勺蔬菜,0.25-0.5碗水果粒,2-4勺肉蛋类。4、2岁以上这个时候的宝宝对于自己吃什么,吃多少已经可以明确清楚的表述了,而且由于之前喂养的差异,现在宝宝的食量会有很明显的差异,不过,只要在之前已经养成了合理的进食习惯,宝宝是肯定不会饿到自己的。以上就是宝宝一天大概的食量,在对照之后,你如果还是觉得宝宝吃的少的话,咱们明天再来讲,宝宝真的吃的少,那要怎么办。
2017年5月5日
其他

宝宝不吃饭(1)什么情况下的宝宝不吃饭最成问题?

前言:在做儿童保健的过程中,孩子不吃饭这件事儿大约是困扰家长最多的事情了。以前我也有写过几篇关于孩子不吃饭怎么办以及孩子为什么不爱吃饭的文章,但是,从今天开始,我打算用一段时间开始连续性的写一些关于孩子不吃饭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我会逐步来分析如果孩子不吃饭,什么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什么情况需要紧急处理,我们怎么来判断孩子是真的不吃饭还是被认为不吃饭,如果孩子对食物没有兴趣,我们需要怎么做,希望这一系列的文章能够帮助在孩子吃喝上困扰无比的家长们。今天,我们来讲的是宝宝不吃饭里面最为极端,也最需要积极处理的一个问题。(1)、如果宝宝不吃饭,那么什么情况最需要及时就医?对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说,孩子吃饭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尤其是在现在,一家人面对着一位,最多两位小祖宗的时候,小家伙多吃个一口两口,家里人都得开心半天,要是小祖宗今天这顿饭少吃了一两口,家里的气压立马转低,恨不得十八般武艺都拿出来哄孩子继续吃吃吃。但是,在物质极度丰富的今天,孩子吃饭这件事情真的需要我们如此紧张吗?一般来说,我们要确定需不需要对于孩子吃饭这个事情非常紧张,我首先会建议家长来看一下孩子的生长曲线。说到这里,先来说一下什么叫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是在坐标轴上按照孩子的月龄和身高或者体重做出来的一条曲线,能够反应孩子的生长发育趋势。我想大家肯定都知道孩子生长发育都会有标准值,也都会拿自己孩子的数值和标准来比对,超过标准就很高兴,低于标准就会不免焦虑。但是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生长曲线要比每一个独立的时间点的标准来的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生长曲线代表的是孩子的生长发育趋势,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一直都呈正常的增长的话,即使孩子每个点的数值都不是很高,也说明孩子的生长发育正常。但是,如果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突然出现了严重的向下偏离的话,即使数值还在标准之内,也要迅速对于孩子的饮食等方面做出评估调整,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可真的是有可能“不吃饭”或者“没吃饱”。所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觉得宝宝不吃饭,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在我们认为宝宝不吃饭的时候,最好把宝宝各个时间段的生长发育数据都收集起来,给宝宝做生长曲线。如果宝宝虽然“不吃饭”,但是生长曲线并没有明显的向下偏离,那么家长暂时不需要非常焦虑,可以按照后面逐渐会讲到的各种因素来分析并且调整。但是如果宝宝“不吃饭”的同时伴随了生长曲线明显的向下偏离,那就一定需要记录好孩子每天的饮食,及时带孩子到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分析孩子不吃饭的原因,并且积极进行干预。今天,咱们讲了孩子不吃饭的话,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那么,明天咱们来讲,孩子是真的不吃饭,还是在家长眼里吃的不够多,以及正常的孩子一天大约吃多少,敬请到时收看呦。
2017年5月4日
其他

关于小阴唇粘连这点事儿

在儿保过程中,我时常会看到小阴唇粘连的女宝宝,每每当我告知家长小朋友有小阴唇粘连的时候,家长经常都会非常惊异——我们孩子每天都洗屁股的,也很干净,怎么会有这个问题呢?事实上,小阴唇粘连在婴儿中很常见,而在1-2岁的小幼儿中也会有3%的发病率,的确有些孩子的小阴唇粘连会和局部的卫生情况或者感染有关,但是很多孩子仅仅是因为雌激素水平偏低而引起的粘连。临床表现方面,小阴唇粘连的女宝宝往往没有什么临床症状,很多宝宝都是在儿童保健的时候第一次发现有小阴唇粘连这个问题。小阴唇粘连的程度可轻可重,有些宝宝仅仅一小部分粘连,尿道口和阴道口能够基本上完全暴露;有些宝宝则几乎完全粘连,仅仅留下一个很小的口来排出尿液。虽然大部分的小阴唇粘连的女宝宝都没有什么临床症状,但是也会有一部分的女宝宝会由小阴唇粘连引起排尿困难,阴道异常分泌物,反复的尿路感染或者阴道感染,所以,如果女宝宝存在小阴唇粘连特别是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家长就需要密切注意女宝宝的排尿情况,以及局部分泌物等的情况。那么,既然小阴唇粘连可以引起继发的感染,家长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措施呢?一般来说,如果粘连不严重且并不影响排尿的话,不需要特殊处理,一般来说在青春前期孩子雌激素分泌增加后粘连就能够自行分离。但是如果粘连严重,引起了排尿异常或者引起反复泌尿系感染的话,会建议首先采用外用雌激素软膏局部外涂治疗。雌激素软膏少量的外部应用是安全的,不良反应很少,但是同样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使用凡士林软膏涂抹在小阴唇粘连处来促进局部分离,每天用棉签蘸取少许凡士林软膏涂抹在阴唇粘连线上,涂抹的时候注意给局部一个向下轻轻压迫的力量,有些不严重的小阴唇粘连在涂抹一段时间后也会逐渐好转。在小阴唇粘连分离之后,依旧需要局部使用凡士林软膏来保护,一般来说会建议在分离之后继续涂抹凡士林软膏6-12个月。但是,如果孩子在使用雌激素软膏后小阴唇粘连依旧没有得到好转,而且粘连较严重的话,有可能需要外科医生评估后进行外科分离,在分离治疗完成后,还需要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进行护理。
2017年4月29日
其他

关于流口水这个事儿

在婴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流口水似乎是一件反反复复的事情,很多宝宝还会因为大量的流口水而引起了讨厌的口水疹。一般来说,宝宝3-6个月的时候,也就是准备出牙的时候流口水会变得更加凶,而等到牙齿萌出之后,流口水又会略略缓解。事实上,口水并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对于宝宝来说,口水对于宝宝的吞咽消化、口腔卫生等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口水能够软化固体食物使得宝宝更容易吞咽和咀嚼,还可以帮助消化淀粉类食物,除此之外,口水还能够保持宝宝口腔湿润,冲刷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稀释口腔细菌产生的酸,保护宝宝的牙齿。一般来说,宝宝流口水是个自然而然的情况,但是,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的话,那就需要及时就诊了。1、宝宝发烧、头痛、流口水、嗓子疼。这种情况下宝宝一般都存在上呼吸道的感染,这种感染有可能由细菌引起,也有可能由病毒引起,所以需要带宝宝就诊来对症和对因治疗。2、宝宝流口水,同时嗓子里有疱疹。这种情况下宝宝大多是由肠道病毒或者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炎或者手足口病,建议家长带宝宝就诊评估情况。3、宝宝流口水,同时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的时候发出如同小狗吠叫一样的声音,而当哭闹或者说话的时候声音明显嘶哑。这种情况意味着宝宝出现了喉头水肿,这一般是由喉炎引起的,属于急症,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同时最好安抚宝宝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因为过于激动也会增加身体耗氧量,加重身体负担。4、宝宝脸色发紫,无法发出哭闹的声音,试图咳嗽但是无法咳出声,大一点的孩子还会有抓住自己颈部的动作。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宝宝出现了气道阻塞,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紧急干预,在平时熟悉并且模拟海姆立克法是很有用的,在这个时候,一个家长紧急对孩子进行海姆立克法,一个家长拨打120求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突然出现了意识丧失,则需要迅速进行心肺复苏,但是,在孩子意识清楚的时候,使用海姆立克法解除气道阻塞是最重要的。(不论是海姆立克法还是心肺复苏,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视频进行学习。)5、宝宝失去意识,肢体抽动,同时伴有吐沫。这种情况意味着宝宝出现了惊厥发作。在惊厥发作的时候,保证宝宝处于安全的环境中,不要试图强行按压他的肢体,这往往会造成继发的损伤;此外,如果宝宝吐沫以及呕吐严重,可以试着让他侧躺——当然首先是需要保证安全。对于持续惊厥3-5分钟以上不能自行缓解的话,家长需要求助120。同时,建议家长带宝宝就诊以确定惊厥的原因。
2017年4月27日
其他

听了那么多的“舌系带”,今天咱们来说说“唇系带”吧。

讲真的,在育儿界,舌系带一直是个蛮“网红”的词儿,各位宝爸宝妈出于对娃吃奶的能力以及以后说话能力的纠结,不住的在关注“舌系带”,但是除了“舌系带”,还有个“唇系带”你知道吗?要讲唇系带,首先就得先说清楚唇系带在哪里,这也并不难,大家只要对着镜子往上翻上嘴唇,就会在牙龈和嘴唇中间看见一条粘膜组成的带子,如果你没看见,那就说明你翻得不够狠,使劲翻,翻到看见为止。没错,我们大人想看到唇系带一般都得使劲翻嘴唇,但是小家伙们可就不是这样了,
2017年4月25日
其他

这是一篇关于尿尿和便便的文章

自从小宝宝出生之后,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们的心,就连臭臭的尿尿和便便也不例外,以前我也曾经写过一些关于宝宝尿尿便便的文章,但是都不是很全面,刚巧这几天看了一篇国外的科普文章,里面对于宝宝尿尿便便做了比较详细的总结,所以拿来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是正文分割线——对于小婴儿来说,尿尿和便便除了是排泄物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意义,那就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尿尿和便便能够直观的反应宝宝身体的情况,每一次给孩子更换尿布的时候,你也就能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一个了解。小宝宝(特别是新生儿)每天都会有很多次的尿尿和便便,有些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没有尿尿,但是只要他在自己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尿就是正常的,这也意味着并不需要一看到刚出生的新生儿没有排尿就一定要求给孩子喝水——等一等,鼓励孩子去吸吮妈妈的乳头对于孩子来说更有意义。而新生儿第一次排出的便便将会是一种深绿色,像焦油一样粘稠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孩子在妈妈子宫内吞下的羊水等物质所形成的,胎便的排出有快有慢,如果排出太晚的话有可能会引起新生儿黄疸程度加重,所以鼓励孩子吸吮妈妈的乳头,频繁摄入母乳对于促进胎便排出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总结——当娃刚生出来的时候,最需要帮助娃做的事情就是吸吮,不停的吸吮!)因为小宝宝肾脏功能还没有那么完善,所以在一开始每天他都会排很多次尿,这证明了他摄入了充足的水分。当宝宝逐渐长大的时候,他的肾脏浓缩、重新吸收水分的能力也逐渐增强,这意味着排尿次数会逐渐减少,但是一般来说,宝宝每天至少会有6-8次排尿。当宝宝很小的时候,他并不能控制自己的排便,所以当你给宝宝换尿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他很有可能会在你把旧的尿布摘下来的时候“给你惊喜”。每一次给宝宝换尿布的时候,你都需要对宝宝的尿量以及尿的颜色进行检查,这能够向你提示很多宝宝健康方面的问题。尿布上常常会有浅粉色或者橙色的污渍,这一般是由尿液和某些物质产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对于新生儿,有可能会是尿酸盐结晶),并不需要特殊注意。如果宝宝的尿液出现浓缩,显得很黄甚至颜色发棕的话,那就提示宝宝可能存在脱水或者喂养不足。如果尿布上的污渍是红色的或者咖啡色,这可能意味着宝宝存在血尿(对于刚出生的女宝宝则要注意鉴别假月经),那么你就需要带宝宝去看医生,别忘了把尿布也带上。如果宝宝穿着一次性的纸尿裤的话,那么靠纸尿裤的重量来估算尿量可要比看尿裤内层的潮湿度要准确的多,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一次性纸尿裤的内表面会有一些小晶体——别紧张,它们来自尿裤的内部,而非来自宝宝。那么,在便便方面,不同于尿尿,它的次数和量都要更有“个性”。有些宝宝每天都要大便很多次,有些宝宝则相反,吃母乳的新生儿一天可以大便十多次,而有些大宝宝则可能一周只大便1-2次。很多小宝宝会在吃奶期间或者吃奶后不久就拉便便,这是正常的,由“结肠反射”引起。宝宝大便的方式、性状等等都会受到宝宝饮食的影响。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一般比较软,有些是稀糊状,通常是橙黄色的便便,但有的时候也会是绿色的。这些便便会随着宝宝月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但是总体来说都会比较软。与之相反,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则一般会比较硬,颜色上大多是偏深的黄色。当宝宝更换配方奶的时候,大便的状态也会随之变化。等到宝宝开始吃辅食之后,大便会变得更加坚硬成型,有时候大便里面还会出现食物残渣,这都是正常的。便秘是一种宝宝常见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宝宝的大便很硬而且干燥,很难排出,如果宝宝持续便秘或者出现了便血的话,就需要带宝宝及时就医。不过并不是每次宝宝解大便很使劲就代表他存在便秘,如果在他努力之后,排出来的便便是软的,那就不需要担心。但是,如果宝宝经常大便干硬且不易排出,很可能就需要一方面调整饮食,一方面服用大便软化剂了。腹泻也是一种宝宝常见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宝宝的大便会比平时的更加稀烂,有些宝宝在腹泻的同时可能还存在呕吐。当宝宝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方面保证宝宝液体摄入来预防脱水,一方面观察宝宝情况,及时就医。大便发白是一种不太常见的情况,如果宝宝的大便是浅灰色、白色或者很浅的黄色的,同时宝宝还有黄疸的话,那么很可能意味着宝宝存在肝脏方面的疾病,那么就需要及时就医。参考链接:http://raisingchildren.net.au/articles/poos_and_wees_what_to_expect.html/context/429
2017年3月30日
其他

关于水痘,先来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吧。

1、什么是水痘?水痘是由一种被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病毒所引起的感染,这种感染后会在皮肤上形成有着水泡的红色皮疹。而这种病毒可以在人体内长期存在,在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还会引起“带状疱疹”。事实上,在水痘疫苗普及之前,水痘比现在要常见得多,根据统计,在疫苗出现之前,大于90%的人在十五岁之前就已经感染了水痘。2、应该接种水痘疫苗的人群有哪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接种水痘疫苗,在美国建议孩子在12-15个月的时候接种第一针,4-6岁时接种第二针,这是为了能够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两次接种的话,他就依旧有患上水痘的风险。如果是没有接种过疫苗同时也没有患过水痘的成年人,那么同样需要接种疫苗,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a、从事医疗或者儿童保育工作b、接触免疫力低下人群(例如癌症或者艾滋病感染者)c、正处于群居生活d、小于45岁的女性那么,同样有一些人是不适合接种水痘疫苗的,他们是:a、某些存在免疫缺陷的儿童b、怀孕期或者准备怀孕的妇女c、患有水痘的儿童或者成人3、水痘的症状是什么呢?当患有水痘的时候,首先前驱症状大多是发热、感觉恶心、喉咙痛,食欲不佳。之后水痘的皮疹就会出现,这些皮疹一开始只是些红包,然后上面出现水泡,之后水泡破溃,并且结痂——这些皮损会同时在身上存在。而在结痂脱落之前,都有传播水痘的可能。在这个时候,如果患者接触到了没有得过水痘而且也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那么他很有可能被传染。4、如果我的孩子患有水痘,他需要治疗吗?事实上,大部分健康儿童在患有水痘的时候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他们可以自愈。当然,如果出现发热等不适的时候你可以给孩子口服对症的药物以缓解不适。但是,需要记住的是,你不能给18岁以下的孩子服用阿司匹林——这是因为在儿童中使用阿司匹林有引起“瑞氏综合征”这一严重药物反应的风险。5、如果我接触了患有水痘的人,我需要怎么做?如果你并没有患过水痘或者接种过水痘疫苗,那你需要迅速和医生联系来补种水痘疫苗,一般来说在接触过水痘病人的5-7天内接种水痘疫苗依旧可以起到预防作用。但是,对于不能接种水痘疫苗的人群来说,也有别的方法来预防感染——关于这点,请当面咨询医生,由医生对你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采取措施。
2017年2月16日
其他

孩子吃饭,究竟是谁的事?

中国孩子,尤其是婴幼儿,可能算的上是世界上最“不爱吃饭”的一批孩子了。每天儿保的时候,我都会听到一家或者几家的家长在愤愤的“控诉”孩子不爱吃饭,每顿饭都要喂,甚至喂都不吃,得追着哄着看着电视才吃。于是我就会进一步的问,那么,有试过让孩子自己吃饭吗?一般到这个时候,控诉的劲头就更大了——有试过啊,怎么没有?给他勺子他就乱甩,搞得哪里都是,脏死了。然后么吃了几口就扔勺子,下地去玩了。又脏又吃不了多少,我们就给喂了,干净,还能多吃一些。我一看原来还是有过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做的意识的,于是再追问,那么,扔了勺子不吃之后,有没有试过这一顿就不给吃了,也不给零食,一直等到下一顿呢?这时候,家人的话风必然就转成心疼孩子了——哎呦他那么小,怎么舍得让他饿啊,肯定是要追着喂饱的嘛。再说了,就算不给他吃,我想他下一顿也是不会吃很多的!于是,这问题的原因就昭然若揭了。孩子真的是“不爱吃饭”吗?并非如此。归根结底,孩子根本就没有获得过主导“吃饭”这件事情的权力,也未曾因为“不吃饭”而感受过饿的感觉,甚至说得严重一些,孩子压根就没有权力来自己懂得什么是“饱”,什么是“饿”,吃饭变成了家人对孩子的一种控制,在这种状态下吃饭,自然是没有什么兴趣可言的,更不要说吃的开心愉快了。或许家长们会说,我这也是为了孩子好,我怕他饿到,怕他因为吃不饱而影响身高体重智力发育等等等等。这话乍一听上去无比的政治正确,但是仔细一想却又漏洞百出,如果一个孩子连什么是“饿”什么是“饱”都需要家长来告知,岂不是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吗?连动物都有“觅食”的本能,孩子却连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都被剥夺了,连决定自己吃还是不吃,吃多少的权力都被剥夺,这种对自己生活毫无控制的状态,又会对孩子“好”到哪里去呢?事实上,尝到过“饿”的滋味的孩子,知道自己不吃饭就意味着下一段时间需要挨饿的孩子,一般来说吃饭都会比较认真,而且,孩子并不会故意饿着自己,他不吃,就是因为那个时间段他的肚子并不饿。所以,如果家长真的想让孩子主动的吃饭,喜欢上吃饭的话,请尽量做到这几条。1、让孩子掌握吃饭的主动权,积极放手鼓励孩子自己使用餐具进食,而不是每次都家长代劳,最后导致孩子丧失自己吃饭的积极性。2、不去强迫孩子吃多少,如果孩子这一次吃饭因为贪玩而吃得很少的话,和孩子讲清楚,在下一次吃饭之前没有零食可以吃,但是下一次吃饭,他想吃多少食物就可以吃多少。3、在吃饭的时候,永远不要有别的东西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咀嚼也是一个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容易使得孩子延迟收到“饱”的信号,进而导致过度喂养。孩子吃饭,是整个家庭的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孩子自己的事,所以各位家长,请把吃饭这件事交还给孩子自己吧!
2017年2月11日
其他

喉炎,一个孩子可以不得,但是家长必须懂得的病

前几天在公众号的留言里一位妈妈问我,自家孩子咳嗽、嗓子哑,还有一点憋气,这种情况可不可以吃点咳嗽药对症,在看到这个留言之后,我建议妈妈积极去医院就诊,因为担心孩子有喉炎的可能,结果,第二天妈妈的留言证实了孩子的确是喉炎。那位妈妈很奇怪,为什么我没有看到孩子依旧说对了孩子的诊断,而且又为什么那么坚决明确的要求孩子去医院就诊,要解释这些,咱们就得从什么是喉炎谈起。作为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喉炎的标志性表现是吸气性喘鸣、咳嗽、声嘶,而之所以会有这些症状,是因为在喉炎的时候,喉部和声门下的气道出现了炎症。(说人话就是当孩子得喉炎的时候,舌根部再往下主气管以上的地方发炎了,然后这个地方的组织因为炎症引起了局部的肿胀,然后这一部分就变得狭窄,然后进而引起吸气不畅——吸气性喘鸣,声嘶;而咳嗽,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症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喉炎的患者咳嗽是有特征性的,俗称为“犬吠样咳嗽”,听起来像小狗叫一样,一朝听到,永难忘记……)那么,为什么我会对喉炎这个疾病非常警惕呢?这是因为虽然一般来说喉炎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如感冒一样吃药七天好,不吃药一周好似的。),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喉炎同时有可能引起明显的上气道阻塞、呼吸窘迫,极少数患者可能死亡。说到这里,家长们肯定明白为什么我会这么警惕喉炎了吧,这是因为喉炎发病急骤,且有可能引起较严重的后果,需要及时对症处理,不宜在家自行观察,以免延误病情。在病因方面,喉炎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常见流感、副流感病毒,也可以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但是喉炎也有可能发生继发的细菌感染——也就是说,不要认为孩子喉炎就一定是病毒感染,如果有确切的细菌感染的依据的话,一定要遵医嘱足疗程的使用,不要自行停药,以免造成感染反复。一般来说,喉炎最常见于6-36个月的孩子,6岁以上的儿童比较少见。男孩喉炎的发病率要高于女孩,比例大约是1.4:1。高危因素方面,如果孩子父母以前发作过喉炎的话,孩子要更容易得喉炎;而父母抽烟则并不会增加孩子得喉炎的风险。(这不是提倡孩子父母抽烟!吸烟有害健康知道不!)发病时间方面,喉炎一般多发于秋季或者触动,这也是和这个时间段刚好是副流感、流感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高发期相关。诊断方面,喉炎是一个“临床诊断”,一般来说根据孩子的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喘鸣、声音嘶哑以及听诊时听到的喉传导音就可以诊断了。而病原方面,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病毒的病原学检查,但是如果没有这种条件的话,血常规对于治疗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治疗方面,首先要给孩子的是对症治疗,一般来说轻症的孩子单纯给予局部的激素雾化就可以使得呼吸道的阻塞得到缓解,但是如果是中重度的喉炎的话,那就需要给予孩子口服或者静脉的激素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不要过于焦虑“激素的副作用”,因为事实上激素引起各种副作用的前提是长期使用,而对于喉炎来说一般都是短期3-5天使用,所以大可不必焦虑,而且如果为了焦虑激素副作用而自行停药的话,对孩子疾病的治疗更为不利。此外,如果考虑孩子存在细菌感染的话,也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但是,如果考虑孩子是病毒感染的话,那抗生素可就没有必要了。好了,关于喉炎就讲到这里吧,这个常见又比较急的病,宝爸宝妈们可要记住啦!
2017年1月5日
其他

被滥用的雾化

雾化,顾名思义就是把药物做成“雾”(可以理解为很细微的微粒),然后由患者吸入后对呼吸道的疾病进行靶向治疗,它的优点有药物使用的总量低,局部药浓度高,起效迅速,全身不良反应少等。
2016年12月15日
其他

感冒药为什么能“治感冒”?

事实上,这真的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只不过最近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日益增加,所以不得不再旧题重谈。要谈这个,首先得说什么是“感冒”。事实上,严格地说来医学上并没有“感冒”这个临床诊断,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感冒”指的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系列上呼吸道症状,比方说发热,咳嗽,流鼻涕,头疼,头晕,乏力等等。在大家的认识里,生病了就要吃药,感冒了自然要吃感冒药,但是,感冒药真的能够“治感冒
2016年12月14日
其他

烫伤,你真的要用偏方处理吗?

首先得说,这篇科普是我“带有个人恩怨”写的,原因是昨天转发朋友圈科普鸡蛋清退烧不靠谱文章的时候,有人在底下留言说:“但是鸡蛋清治烫伤好使啊!我家娃烫伤后用冷水冲完皮肤迅速就红了,用蛋清一直给他擦拭,然后就不红了,也没起泡。”当我有理有据给TA分析完事实上再多用冷水冲几分钟其实能更迅速带走皮肤上过多的热量之后,人家傲娇的来了一句——你可真较劲……WTF?好吧,于是我今天一天都很不爽,决定写篇文章来好好分析烫伤为什么皮肤会红,以及烫伤究竟要不要用那些奇葩的偏方比如涂酱油抹牙膏抹蛋清等等等等——当然我是不会转给TA看的,哼!╭(╯^╰)╮要说烫伤,首先咱们必须讲清楚烫伤的分级,因为这对于指导家长判断孩子的病情严重程度,要不要及时就医有很重要的意义,严重烫伤一定要及时就医,切记切记!烫伤的程度,一般分为三度。1.一度伤烫伤只损伤皮肤表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疱、疼痛明显。2.二度伤烫伤已经引起了真皮损伤,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疱。3.三度伤烫伤引起皮下组织例如脂肪、肌肉、骨骼的损伤,局部皮肤可能发白或者发焦。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只是小面积的一度烫伤,那么可以在家里自行观察,如果是二度或者三度烫伤或者大面积的一度烫伤,那么都建议带孩子前往医院诊治。那么,这并不是指在你把孩子送往医院之前就没什么需要做的,事实上,烫伤初期的处理是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及时快速的带走局部的过多的热量,而在处理手段上,我们可以通过将烫伤部位放在流动的凉的自来水下面充分的冲洗来达到这一目的——但是切记不要把冰块放在烫伤部位上,这有可能会增加局部的疼痛以及烧伤的深度。同时也不要摩擦烫伤的部位,以防增加局部的损伤。同时也并不建议浸泡伤口,以防发生继发感染。(说人话就是把烫伤的地方放水龙头底下一直冲是ok的,但是放在盆子里泡着就不太ok了。)如果烫伤的部位被衣服包裹着的话,你需要将衣服也用冷水打湿,然后尽可能的去除这些衣物,如果衣服太紧的话,别心疼衣服,干脆利落的剪掉这些衣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试图脱掉紧紧包裹在烫伤部位的衣服,以防使得局部再次受到损伤。然后,如果烫伤的局部没有渗出的话,盖上一块干净的无菌纱布,然后继续观察就可以了,如果伤处清洁,没有异味,逐渐好转则没有问题,反之需要及时就医。如果烫伤的局部出现了渗出,那么意味着这很可能是二度甚至更严重的烫伤,你在用干净的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的同时,一定要记得及时带孩子就医。而且,在美国儿科学会编写的《育儿百科》里面明确声明:“不要随意将黄油、动物油或者其他调味粉等涂在病灶上,所有民间流传的偏方实际上都有可能导致损伤进一步加重。”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奇怪的“偏方”里面的成分并没有杀菌,而烫伤的时候皮肤已经受损,屏障保护功能受到损伤,在接触到这些被细菌污染的成分之后很有可能继发局部感染;其二是很多奇怪的偏方并不易于清洗,使用后很容易影响医生对于局部伤情的判断,而清洗的时候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事实上,因为烫伤是由于局部存在了过多的热量引起的,所以只要将这些热量去除,就可以避免烫伤的加重,所以在出现烫伤的时候,及时降温,避免伤情加重,要比各种各样拍拍脑袋就冒出来的偏方大全有用多啦!
2016年12月1日
其他

家有足月小样儿——这一次,我既是医生,更是家长

我家小妞现在三岁多,我刚知道怀孕那年,是2012年。刚知道怀孕的时候如同所有的准妈妈一样开心,哪怕是怀孕还没到两个月就开始旷日持久惨绝人寰的孕吐——当时真的不是吃才吐,而是不分时间场合的吐,看到吃的吐,吃一点点吐,甚至有时候想到什么吃的也会吐……吐得最厉害的时候食管被胃酸烧伤,咳出来的痰里面都是血……于是在孕早期,我非但没有长体重,反而轻了好几斤,所以当怀孕十三周(我记得大约是那个时候,就是中期唐筛的时候)我做B超显示娃的大小比实际孕周小9天的时候,全家都掉以轻心,认为和我那段时间摄入不足有关,除了让我多吃之外并没有多想。但是,我一边努力进食(当然还是一边吃一边吐),娃却没有如同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追赶到正常大小,而是越来越小,到了娃33周的时候,已经比实际孕周小了4周。什么意思,就是说我家33周的娃,当时的大小只相当于30周的娃。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我已经开始各种查阅“宫内发育迟缓”的文献,甚至有人打趣我可以考虑写一篇关于“宫内发育迟缓”的综述,但是事实上,每一次看这些文献中提出的“宫内发育迟缓”的患儿出生时夭折率、畸形率等等数据,讲真的,我都简直是忍不住要哭。以前,这些东西都是我跟病人家属谈话时候说起的,现在,我变成病人家属,自己来看这些东西,那种五味杂陈惶恐不安的心情——我这时候才知道以前我自诩自己理解病人家属的话是多么浅薄。也同样是在33周的时候,我被收住院静脉点滴氨基酸,以图能让娃多吸收点营养,多长大一点。点滴持续了一周,期间左手背青了3次——氨基酸一输就是一上午,而且对血管有一定的伤害性。但是,34周的时候B超显示,我家娃比实际孕周小了4周。当时我拿到B超单子的时候站在医生办公室,冲着我的主管医生哭到发抖,这时候主任来了,说建议我去做产前诊断,来看孩子有没有什么先天异常。产前诊断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羊膜腔穿刺术,一种是经皮脐血管穿刺术,前一种一般在孕16-22周时做,而后一种一般在孕16周之后做。羊膜腔穿刺术是在B超引导下抽取羊水来检查羊水里面的脱落细胞,来协助确定孩子有没有染色体异常,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而对于我这种大孕周的孕妇来说,就需要做经皮脐血管穿刺术,也就是在B超引导下从脐带里抽血来进行检查染色体,相对来说危险性就比较大了,有可能引起流产或者死胎,而且这个检查一般需要1-2周才能出结果,换句话说,就算结果存在异常,我家娃那时候也接近足月,再说不要,也真的是不可能的。于是我BH了一把,没有做产前检查,而是去北大妇儿医院做了一次B超。那位B超医生很奇怪为什么我这个孕周跑来她这里做B超,我就絮絮叨叨跟她讲了我孕期的这些事情,她很认真的听着,没有不耐烦,然后仔仔细细的帮我做检查,最后她认真的告诉我:“我能看到查到的地方,你家宝宝都是正常的。”或许,这是我孕期得到的,最大的安慰。然后我也算是破罐子破摔,没有再琢磨那些有的没的,在家里安安静静养胎,当然期间我比别人去产检的次数要多,而B超也是做了一大摞……那段时间,我觉得我和别的孕妇差别最大的就是,她们会盼望孩子漂亮,个子大,聪明,我那时候对我家小妞的盼望就是不要有太大的问题,唇腭裂没问题,轻一些的心脏病没问题,多指没问题,你只要健健康康的足月的生出来,哪怕没那么健康,比较健康就可以了,你只要负责努力活着来到我面前,剩下的事情都有我操心就好。临近预产期,别的孕妇都多运动想早日“卸货”,我每天却控制运动量,只期望她能在我肚子里多长一天,哪怕多长个10g也是好的。最后,小妞晚于预产期1天出生了。出生当天,我儿科的同事一早就做好了准备,小妞顺利出生之后就被抱到开放暖台上清理呼吸道,当我看见她小小的身子被抱在空中,她使劲挥舞着四肢,还发出响亮的哭声的时候,这压了我十个月的石头才算落了地。是的,虽然只有2200g,但是她足月,没有残疾,心脏没有问题,哭声很好,活力很好。然后小妞就被带到儿科观察了三天,血糖正常,经口吸吮有力,反应好,于是在她出生后第4天,我终于把她接回了家。再之后,就是熊孩子如何成长的越来越熊的故事了……之所以想写这些,其实也是因为这几天突然看了大J小D的故事,虽然我家小妞是足月儿,但是同属高危儿(好吧我知道危险等级上明显不能比好吧。),所以那种煎熬我真的心有戚戚,即使到了娃3岁多的今天,回想那段时间依旧觉得不堪回首,那种煎熬和无措,回忆起来就是噩梦。不过,说起来我家小妞属于宫内发育迟缓里面预后很好的那种——因为我孕期体检血压血糖都完全正常,小妞之所以偏小是因为我供能装置出了问题——分娩后助产士给我看了我的胎盘,只有正常胎盘的一半大小,而脐带也很细,所以小妞在宫内属于营养跟不上状态,反倒是出生以后长势迅猛,头一个月每天长50g,到了满月的时候小脸已经和包子似得了。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出现了宫内发育迟缓的孕妇都可以掉以轻心,这是因为还有很多种危险的情况会引起宫内发育迟缓,只有除外了这些问题,才能够稍稍的松一口气。1、孕妇血压异常。高血压的孕妇,不论是孕前就有高血压还是怀孕后才出现的高血压,只要血压没有得到控制,那么血管就会处于痉挛的状态,影响对孩子营养和氧的供应,更有甚者在血压很高的情况下会导致脐带供血中断——我有一位同学就是因为这种情况不得不在孩子才30周的时候就做了紧急剖腹产,还好最后母子平安。这种情况下,孕妇一定要严格的控制血压,并且注意孩子的胎动,注意自己有没有头晕头痛,尿少,下肢肿等情况,如果有异常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不要耽搁。2、孕妇有心脏问题,或者严重贫血、营养不良等。这些情况都能影响孩子的供血和供氧,同样会引起宫内发育迟缓,所以孕前全面的产检是很重要的,而贫血和营养不良也要积极纠正,不然的话不仅有可能引起孩子宫内发育迟缓,导致分娩足月小样儿,还有可能引起胎儿铁储备不足,导致孩子出生之后贫血发生时间早,程度重。3、孕期感染。孕期尤其是孕早期如果孕妇被特定的病毒比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的话,不仅有可能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还有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流产等,所以备孕期以及孕早期最好做好防护,避免感染。4、胎儿自身问题。这也是产前诊断所要检查的问题,如果孩子有染色体异常的话,往往会出现宫内发育的异常,而且这种情况下宫内发育异常出现的一般比较早;除此之外,有些遗传性疾病也会引起宫内发育异常——所以在怀孕之前夫妻双方做孕前检查是很重要的。作为过来人,以及儿科医生,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宫内发育迟缓,我有这么几点想建议准妈妈:1、积极检查原因,规律产检。正如上面所说的,孕期的高血压、贫血、营养不良以及本身的心脏问题等都有可能引起宫内发育迟缓,那么在怀孕初期一定要做好一般情况的检查,做到心里有数,而定期规律的产检更是必不可少,以便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如果发现存在宫内发育迟缓,越早做产前诊断,越安全。我就是因为孩子孕周太大才选择不去做产前诊断的,事实上,孕16-22周做羊膜腔穿刺术虽然也是有创检查,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而且能够比较早的了解到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家长也好安心。3、宫内发育迟缓的孩子死胎率高,一定要密切注意胎动。在孕后期,我已经差不多掌握孩子胎动的规律了,所以只要孩子按照规律活动就不太担心,但是如果孩子活动比平时明显减少,或者很躁动不安,那就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警惕胎儿窘迫的存在。4、分娩后。因为宫内发育迟缓的孩子出现低体温、低血糖、低血钙以及喂养困难等问题的可能性大,所以在分娩前准妈妈最好和自己的产科医生交流,如果医生觉得有必要的话孩子最好转儿科观察几天,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安全。此外,因为这些孩子发生发育落后的几率也要大于正常孩子,所以在出生后爸爸妈妈更要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多让孩子接触外界刺激,促进发育。(这可不是说要让太多人来探望孩子哦,相反,家里人越少,孩子发生感染的几率越低。)
2016年11月17日
其他

婴儿便秘怎么办?

便秘是不少宝爸宝妈都苦恼不已的事情,不过在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来聊聊什么样的情况需要被定义为“便秘”。一般来说,当一名健康婴儿在成功排出软便之前哭闹超过十分钟就可以被认为孩子存在便秘——也就是说如果母乳喂养的孩子仅仅是便次减少,但是排便前并没有不适,而且大便依旧是糊状的话,这种情况宝爸宝妈们并不需要担心,因为这很大可能是孩子出现了“攒肚”而不是便秘。那么,如果确认一名婴儿出现了便秘的话,首先当然是给予饮食调整,一般来说,还没有添加辅食的婴儿出现便秘的话可以给予含有山梨糖醇的果汁,例如苹果汁、李子汁和梨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100%的纯果汁,而不是我们所习惯的“煮水果的水”。而给予的量的话,一般4个月左右的婴儿一天建议的量是2-4盎司,也就是约50-100ml左右。如果婴儿已经添加辅食的情况下,那么出现便秘的时候就可以添加含有山梨糖醇的果泥,比如苹果泥,李子泥,梨泥,同时还需要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可以增加豌豆泥,西梅干,西梅泥等等,一般来说,一天婴儿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该保持在5g以上,适当的用粗粮来代替精制食物的话,就可以比较容易满足这一点。此外,婴儿添加辅食的时候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用辅食完全替代某一顿奶,进而导致液体摄入量的不足,这样也会加重便秘,举例来说,一名10kg重的婴儿,一天至少要摄入960ml的液体,如果摄入液体过少,就会使得便秘的程度加重。不过,如果在满足了这些条件之后婴儿依旧有顽固的便秘的话,首先还是需要进行相关检查来除外有无肠道发育或者功能的异常,如果没有的话,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2016年11月7日
其他

雾化,真的有你想象的那么神奇吗?

讲真,每一种治疗方式似乎都有一大群的拥趸,雾化也不例外。在门诊,经常有家长来要求:“医生,我家孩子感冒/咳嗽/嗓子疼,给我们做个雾化吧!”,似乎雾化就是万应灵丹,不论孩子呼吸道有什么症状,做几次雾化自然就好了。那么,雾化有这么神奇吗?那就需要从雾化的作用机理来说起了,所谓雾化,顾名思义就是将药剂通过特殊的处理变成很细微的雾状微粒,然后通过呼吸让微粒直接进入气管和肺内吸收,雾化的优点在于用药量少,起效直接,没有首过效应(也就是说这些药物不经过肝脏,不会被肝脏灭活减效)。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不错呢,但是,正因为雾化的机理,使得在雾化之中使用的药物种类并不多,也并不能“包治百病”。一般来说,雾化多用于喉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喘息型),而使用的药物大多是激素以及支气管扩张剂(在这里家长完全没必要“提激素色变”,正如前面所说的,在雾化里面所使用的激素是很小量的,一般短期使用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不过在做雾化的时候家长也要做好对孩子的防护,比如说在做雾化前脸上不要涂抹油脂或者油性大的面霜,以免造成局部激素吸收,做完雾化给孩子喝一点水或者漱口。),作用就是直接作用于气管、支气管以及毛细支气管,来缓解局部的水肿和痉挛,进而缓解症状。由此可见,如果孩子仅仅是个感冒/咽炎或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做雾化是没有太大作用的,不过这个时候,家长也有办法来缓解孩子呼吸道干涩引起的不适,那就是湿化气道。具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比较简单,就是在孩子面前摆放一杯热水,让孩子缓缓的吸入水蒸气,不过这种方法家长一定要小心安全,避免烫伤;另一种方法是在浴室里打开花洒放热水,使得浴室充满水蒸气(当然不要太热哦),然后抱孩子到浴室里面呼吸潮湿的空气,这样也能增加气道内的湿度,使得孩子感到舒适。
2016年10月29日
其他

抽筋可不都是缺钙

抽筋这个事儿,说起来不算是大事,但是有些时候真的是挺危险的。比如游泳的时候要是万一抽起筋来,如果和我一样是浅水区靠边游还行,要是深水区,那可就危险了。或者吧,不说危险,小朋友腿抽筋哭唧唧的,爸爸妈妈也心疼不是?最近到了秋冬天,小朋友抽筋的越来越多,很多爸爸妈妈都很奇怪,我家小朋友没少晒太阳喝牛奶吃维生素D,为啥还会抽筋呢?事实上,对于生长发育迅速的孩子,缺钙引起的腿部抽筋确实比较常见,但是寒冷以及姿势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小孩儿,晚上爱踹被子,经常晚上腿脚都露在外面,这样寒冷刺激就使得肌肉容易出现痉挛;同时如果孩子老是长时间的趴着睡,脚面压在床上的话,这也会引起肌肉的痉挛。所以,作为父母,在秋冬季不妨给孩子穿上睡衣睡裤,睡觉的时候不要让孩子老是趴着,早上起床以后多给孩子按摩按摩小腿肚子,都可以有效的缓解腿部抽筋的发生。
2016年10月26日
其他

来聊个两毛钱的母乳性腹泻吧!

我一直觉得,之所以父母们对于新生儿的一切问题都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是因为他们都已经忘记了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当孩子吐奶的时候父母很惊慌,当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父母很惊慌,而当孩子拉稀一拉就是好几个月的时候,父母更是惊慌。没错,就单单是腹泻,孩子既不脱水也没影响生长发育,就这种情况下爹妈往往也受不了,不是带着娃,就是带着娃的便便,或者带着娃和便便,一趟一趟的穿梭于家和医院之间。每次来医院都少不了化验检查,于是一个一个便常规都没有异常,这时候医生说了,孩子这叫“母乳性腹泻”。这下子父母可纠结了,孩子天天这么拉,原来是母乳在作怪,可是人家都说母乳喂养好,怎么到自己家就这样了呢?孰不知,母乳性腹泻在亚洲孩子里,那可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亚洲人体内乳糖酶的缺乏——为啥只有伊利在国内卖舒化milk?这是因为外国银的乳糖酶比中国人多了去了,牛奶里面那点乳糖基本上都会被消化干净,不会因为残留的乳糖在小肠发酵而引起排气增多,腹泻等。虽然事实上亚洲人在婴儿期的乳糖酶分泌量在整个一生中其实还要算是巅峰——这也是为了适应婴儿期只能摄入乳制品这一饮食特点而进化形成的,但是,即使这样这些“巅峰状态”的乳糖酶依旧不能够完全消化母乳里面所含有的大量乳糖,所以还是会有一部分乳糖残余在小肠里面,然后发酵,然后使得婴儿排气增加,并且大便稀溏,有的还会发绿,或者有较多泡沫。但是,需要父母们认识到的是,母乳性腹泻并不会因为大便的稀溏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这是因为母乳里面含有大量的乳糖,即使有一部分没有被吸收,依旧是很大部分都得到了充分吸收,这些乳糖进入孩子体内之后就能够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促进脑部发育,促进钙质吸收。所以,对于母乳性腹泻,只要做好了孩子臀部的护理,避免红屁股,事实上就可以不去干预了,但是要是家长实在纠结的话呢,也可以自行为孩子添加外源性的乳糖酶来帮助消化吸收多余的乳糖。
2016年10月19日
其他

咱们来聊聊惊厥为啥要止抽可好?

最近,估计妈妈们的朋友圈已经被“发烧抽风不要撬嘴”之类的文章刷屏了吧,没错,孩子如果突然出现惊厥(也就是俗称的抽风),估计搁谁那里都得紧张得一塌糊涂,就连我一同事,孩子热性惊厥的时候都忍不住往孩子嘴里塞手指,更别提没学过医的寻常父母了,不过,本着刨根问底的原则,咱们还是来讨论一下究竟为啥惊厥的时候要止抽吧。热性惊厥,指的是孩子在发热的时候脑部出现异常放电而导致的抽搐发作,一般表现是强直-阵挛发作,具体的表现是双眼的凝视或者斜视,口周发青,有的孩子还伴随吐沫,身体僵直,之后出现肢体的抽动,有的严重的孩子还会出现大小便的失禁,一般来说持续两三分钟就能自行缓解。单单是描述,这阵仗就已经足够吓人的了,不过单纯看起来吓人可并不会让医生也如此重视,其实,之所以惊厥属于急症,需要及时处理都还是缘于“口周发青”这个表现。那么,为什么孩子在惊厥发作的时候会“口周发青”呢?那是因为在孩子全身肌肉强直的时候,孩子喉部的肌肉也同样处于强直状态,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孩子无法进行有效的呼吸,身体处于缺氧状态,血液里面携带的氧气迅速消耗而又得不到补充,于是在皮肤较薄且血液供应丰富的位置首先表现出来青紫,如果缺氧时间长,程度严重的话,则有的孩子还会表现为面色青紫。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大脑同样处于缺氧状态,而大脑对于缺氧的耐受又较差,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大家都很重视惊厥的及时对症解痉处理——换成大俗话来说就是怕孩子“抽傻了”。但是呢,一般来说孩子热性惊厥持续时间大概有个一两分钟就能自行恢复正常,这种情况下家长自然不需要惊慌失措;而门诊还会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孩子虽然还处于阵挛状态——就是四肢还在抖动,但是口周并没有发青,那么这种情况下其实也并没有存在缺氧,也不用太过慌张。同样,所说的后一种情况也适用于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儿,虽然孩子确实处于持续发作状态,但是如果没有缺氧的表现的话,事实上也并不需要太过于积极的给予镇静剂止抽。但是,这并不是说在孩子惊厥发作的时候家长只要看着就好——虽然吧我估计没一个家长能做到这一点,事实上,我们还是能做不少事情来帮助孩子的。1、注意保持环境的安全。当孩子发作惊厥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身处的周围环境,将可能伤到孩子的东西充分移除,然后将孩子放置在平且硬的地方,比如硬板床,实在不成地上铺个毯子也可以,但是不要让孩子躺在太柔软的地方,这是因为太柔软的地方无法充分支撑孩子的颈椎,反而影响气道的打开。2、注意保持孩子气道开放和通畅。这一点是在惊厥发作的护理中很重要的,因为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大家之所以重视惊厥发作,就是为了避免孩子因惊厥造成长期缺氧而引发脑损伤。目前指南建议孩子惊厥发作的时候让孩子侧躺,同样是为了使得孩子气道充分打开。同时,如果孩子出现吐沫的话,侧躺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些分泌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3、注意孩子肌张力的情况。一般来说,惊厥的孩子在发作的时候肌张力都会偏高,然后在抽搐缓解的时候肌张力会慢慢减弱直到正常或者弱于正常,换句话说家长可以轻柔的用手抚摸孩子内收的肢体,如果过了两三分钟还是觉得偏紧的话,最好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当然路上也要注意保持孩子气道的开放和呼吸的通畅。说了这么多,估计家长们也发现了,在孩子抽搐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呼吸道的通畅,同时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并不建议咋孩子抽搐的时候往嘴里塞那些有的没的——比如手指头,比如勺子,比如筷子……一方面是因为真没什么用,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反而有可能因此损伤到孩子的口腔,引发更大的麻烦——我今年年初抢救过一名病人,就是在抽搐的时候妈妈用手抠孩子口腔,结果口腔出血后流入气管,引起了孩子更长时间的缺氧,所幸在气管插管后吸出了血块,但是却毋庸置疑的延长了孩子大脑缺氧的时间……所以,如果孩子出现惊厥发作,家长可以做的无非是首先评估孩子有无缺氧,其次,如果缺氧的话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缺氧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及时就医,此外的那些措施,就不要再折腾了。
2016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