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参考
其他
封面故事:这艘“科学号”科考船真的很科学
科学号2010年开始建造,2012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依靠自主创新,科学号具备了全球航行能力,实现了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满足海洋科学研究多学科交叉,特别是深海大洋研究的需求目标。
其他
科学家这样做 | 罗会仟: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
伽利略全名伽利略·伽利雷,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的西海岸比萨城。伽利略不盲从先贤的教诲,创立了实验研究科学的基本范式,被誉为“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在文艺复兴后期,欧洲的科学和文艺气息已十分浓厚,而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科学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伽利略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在修道院和比萨大学获得了良好的教育。21岁时,伽利略因家境原因退学,但他仍坚持自学数学和物理等自然学科,25岁时,被比萨大学聘为数学教授,后长期在佛罗伦萨从事科学研究。伽利略在天文学和经典力学领域做出了奠基性的科学贡献,他开创了实验观测的基本方法,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实验”,从此拉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的大幕。在伽利略生活的年代,也是一个被教会思想统治的时代,人们对于天体运行的基本认识,都来自教会传授的神创知识体系。比如,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等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运转的,等等。人们普遍接受这些思想,并且几乎没人敢于质疑。然而,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把望远镜朝向深邃的太空进行观测的人,伽利略看到了许多宗教知识难以解释的现象。望远镜是1608年由荷兰的一位眼镜商发明的,此后他申请了发明专利,无意之间为伽利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1604年,欧洲南部的冬夜突然出现了一颗明亮的星,直到次年秋天才神秘消失(实际上是超新星爆发),这个事件引起了欧洲许多科学家的注意。开普勒依赖他的普通观测设备,确认新星在蛇夫座,但他没有办法看得更加清楚。1609年,在伽利略得知荷兰人发明望远镜后,仅凭有限的信息,他自己动手做出了一架望远镜。伽利略向当地的官员和贵族们展示了他制作的望远镜,并且他在给妹夫的信件里写道:“这仪器的效用,可使50英里以外的物体看起来就像在5英里以内那样。”伽利略自制的望远镜放大倍数要远远高于荷兰眼镜商的望远镜,但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去看地球上远处的物体,而是把望远镜指向了天空,那里有离我们更加遥远的天体。伽利略通过自己不断改进的望远镜,第一次看清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土星环、太阳黑子甚至是星云团。他发现了木星的四个卫星,后来被称为“伽利略卫星”。伽利略把他的天文观测的结果写成了两本书,即《星际使者》(1610年)和《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1613年),轰动了整个欧洲。因为他用客观的观测事实,直接验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而“地心说”则不攻自破。更重要的是,他的观测说明,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一点也不特殊,太阳系里的天体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太空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在伽利略所处的时期,物理学和哲学是不分家的,许多物理学定律都有着哲学的意味。当时,占据统治地位最久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他的著作《物理学》里面,他提出“体积相等的两个物体,较重的下落得较快”“凡运动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世界由土、水、气、火四大元素组成”“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等思想。两千多年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直到有了伽利略的实验检验。亚里士多德的论证很简单,“重物下落是物体的自然属性,物体越重,趋向自然位置的倾向性也就越大,所以下落速度也越大”。即“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伽利略认为,验证这个结论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同一高处同时释放一轻一重两个不同的物体,看下落的时间是否一样。这就是传说中的“比萨斜塔实验”。需要指出的是,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实验,实际上很可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伽利略的实验证据并非来自这个实验,而是他独特设计的“斜面落体实验”。所谓“斜面落体实验”,就是在一个斜面上放一个铜球,让它从高处滚落下来,通过测量斜面的距离和铜球滚落的时间,可以推算出它的速度。更换大小不同的铜球(质量不同),重复该实验,就可以找到质量和滚落速度的关系。这样一个在今天看似非常简单的实验,在当时却是十分困难的。首先是距离的测量,那时长度的单位标准很不一致,要想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非易事。伽利略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用一根棉线代表斜面总体长度,对折以后就是1/2长度,再对折就是1/4的长度,对折三次就是1/8的长度……,这样即使不知道长度的具体数值,也能依据它的倍数关系来做定量的研究(实际上就是英制长度单位的基本方法)。其次是时间的测量,要知道,伽利略做实验的时候并没有钟表这种计时器!钟表的发明,实际上依赖于后来伽利略对单摆的实验研究。伽利略创造性地发明了漏水计量时间的方法:在一个大水箱戳个小洞,称量该时间段所有漏出的水,它和时间是成正比的,最后得到不同过程的时间之比(和我国汉朝时期发明的漏壶、沙漏等计时器同理)。同样是在不知道绝对值的情形下,仅靠定量测量比值来研究物理规律。伽利略最终发现铜球滚下1/4距离所需要的时间正好是滚下全程时间的一半,也就是说铜球滚下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比例,而且和铜球的轻重本身并没有关系。通过斜面落体实验,伽利略大胆推测,如果斜面的坡度越来越大,最终就可以推广为90°斜面的自由落体。他认为,自由落体过程也是一样的,下落距离与时间平方成固定的正比关系,而和下落物体的质量无关,这就是“自由落体定律”。可以说,它是一个外推出来的结论。为什么伽利略不直接做自由落体的实验呢?原因很简单,采用漏水计时方法的精度是有限的,而自由落体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根本无法准确测量下落的时间。要想下落时间长一些,除非到很高的地方释放物体,这就有了后来传说的“比萨斜塔实验”。比萨斜塔的高度是54.5米,即使铜球从塔顶落下,所需的时间也仅为3秒左右。要想实现大小铜球“同时”释放以及判断是否“同时”落地,显然超出了当时的实验测量精度。事实上,该实验还需要考虑物体的形状、材质、空气的阻力等更多复杂的因素,比如一根羽毛和一个铁球,下落速度显然不同。直到后来,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真空环境下,演示了羽毛和铁球的下落速度基本相同,科学家甚至在原子尺度上,精确测量了单个铷原子和铯原子“下落”的时间,完成了现代版的“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这种将观测事实适当合理外推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是科学界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在天文学观测中,科学家要依赖极其有限的数据,去推测极其遥远的宇宙深处发生的事实。关于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还提出了著名的“思想实验”的方案,即不用实际开展实验测量,假想某些实验过程,就能发现现有结论中的悖论。让大小两个铜球在同一高度释放,假如小球下落慢、大球下落快,那么把两个球绑在一起的话,必然小球要拖慢大球的下落速率,于是下落速率应介于两者之间。可是问题在于:两个球绑在一起的质量大于其中任何一个球,若看成一个整体,那它们的下落速率应该大于其中任何一个,而不是介于两者之间。这前后两个矛盾,都是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思辨模式,却否定了“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论断。“思想实验”的存在,让后来的物理理论,必须服从基本的原理——自洽性和完备性。也就是说,在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下,采取的各种思想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都不能与该理论产生的结论相悖,否则该理论要么是其前提假设有错,要么是其结论有问题。伽利略不仅创造了近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奠定了物理学的基本思想——相对性原理。物理学规律究竟在什么环境下才可以成立?不同观测者得到的物理规律是一样的吗?或者说,物理学是不是一种依赖于观测者本身的学说?伽利略在两部“对话”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年)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1638年)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观点。伽利略认为,在河岸上的观测者,和在河中匀速行驶的船上的观测者,他们看到的物理规律并无不同。比如,同样是竖直上抛一个小球,无论是在岸上还是在船上,它必然会落到观测者手中,小球下落速度也是相同的(不考虑空气阻力)。如果把你封闭在一个匀速行驶的物体中,看不到窗外的景色,你无法确定该物体是不是在运动。换言之,匀速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物体的环境是等效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在运动则是相对的,它依赖于观测者和物体。伽利略的思想,明确给出了参照系和惯性的概念,同样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论断提出了挑战,更是为牛顿力学奠定了基础。事实上,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正是从相对性原理出发,在假设光速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了高速运动物体的基本规律,并且明确了在所有惯性系得出的物理规律(引力除外)都一样。而广义相对论,则在此基础上,更加大胆地提出了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即物理规律不随任何参考系而改变。从伽利略的“对话”,到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逐步深入认识相对性原理的过程,而并非是后者对前者的颠覆。(作者:罗会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文章节选自《科学
其他
科学家这样做 |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1994年,南仁东敢为人先,率先提出在中国建设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设想。从1994年到2006年的十多年间,他从数百个窝凼中选出了适合建造FAST的台址。从2007年立项到2016年“大望远镜”落成启用,他跑遍了工程现场的每个角落,即使在2015年4月他被确诊为癌症,乃至在逝世前几个月,他还在参加工程例会……▲南仁东(1945—2017)他就是被尊称为“中国天眼”之父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如今,这座被称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屹立在祖国大地上,而他却悄然离我们而去。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的生命在欣慰与遗憾中戛然而止,时年72岁。▲“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南仁东是FAST的最早提出者。1993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要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以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为首的中国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在中国境内建造直径500米、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而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不到30米。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1994年,当时年近50岁的南仁东开始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部分的推进工作。他大胆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的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一平方千米阵(SKA)的单元,并立即启动在贵州的选址工作。▲2003年10月,南仁东教授与国际专家在平塘大窝凼洼地考察经过多年的调研和论证,2007年7月,FAST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FAST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中科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FAST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2011年,FAST开工令下达,在5年半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有150多家国内一流企业相继投入到FAST的建设中。然而,工程的艰难程度远远超出想象:这么大的望远镜建设,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现场施工环境非常复杂。不仅如此,FAST的建设既是一个严密的科学工程,更是一个难度巨大的建设工程,工程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结构工程、电子学、测量与控制工程,甚至涉及岩土工程等各个领域,且工程从纸面设计到实际建造和运行,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南仁东通过自己的执着、坚持和勤奋,解决了许许多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将梦想中的空中楼阁变成了现实。从选址到2016年FAST正式建成,用了整整22年时间。整整22年,支撑南仁东的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是他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作为FAST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大窝凼变成一个现代机械美感与自然环境完美契合的工程奇迹,这是他心中最美丽的一道科学风景。作为FAST的造梦者,南仁东用自己不变的激情,带领着一众科学家,共同走过了22年漫长而又坎坷的逐梦之旅。从北京到贵州,从科研工作者到普通工人、农民,无数人为此付出了时间和汗水。▲南仁东在施工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讨论这22年,8000多个殚精竭虑的日子,南仁东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FAST口径高达500米,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或8个鸟巢。南仁东的想法是,要找一个天然的洼地,不用动用太多土方,且必须是一个远离大城市、射电干扰小的地方。他把目标锁定在了贵州天然的喀斯特地形地区,提出了利用喀斯特洼地建设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他选择的台址俗称“窝凼”——山洼被四面的山体环绕,正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十几年的台址勘察期间,南仁东身穿工服、头戴工帽,走遍了贵州数百个窝凼,工程最初阶段的艰难都无法用言语形容。2010年,FAST就经历了一场近乎灾难性的风险,即索网的疲劳问题。▲南仁东在大窝凼施工现场当时购买的十余根钢索结构进行疲劳实验,结果没有一例能满足FAST的使用要求。由此,南仁东便带领团队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当时,台址开挖工程已经开始,设备基础工程迫在眉睫,可由于索网的疲劳问题,反射面的结构形式却迟迟定不下来。南仁东顶着巨大的压力,天天与技术人员沟通,想方设法在工艺、材料等方面寻找解决途径。整个新钢索结构的研制工作接近两年,经历了近百次失败。几乎所有失败案例,南仁东都亲自过目,并与技术人员沟通改进措施。最后,科研团队终于研制出了满足FAST要求的钢索结构,解决了这一个对FAST最具颠覆性的技术风险。台址勘察期间,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制订正确的危岩治理方案,当时已65岁的南仁东和年轻人一起,在没有路的大山里攀爬。在去陡峭的山顶时,大家劝他在山下等着,看完结果向他汇报,他却坚持:“我要和你们一起上去,看看实际的情况。”南仁东在工作期间极为努力和细致。在审核危岩和崩塌体治理、支护方案时,不懂岩土工程的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对方案中的每一张图纸都仔细审核、反复计算,指出方案中的错误,提出了大量的宝贵意见。“南老师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南仁东的同事和学生们是这样评价他的,而最终建成的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为探索宇宙奥秘提供独特手段,为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发展和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有人曾这样评价南仁东的伟大成就:“22年时间里,他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缅怀南老,致敬科学精神!”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有人说,FAST成就了南仁东。但实际上,早在FAST之前,南仁东就已经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了。南仁东1945年出生在辽源市龙山区。1963年,他以高考平均98.6分(百分制)的优异成绩成为“吉林省理科状元”,并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高中时期的南仁东▲南仁东(左起第二)与高中同学合影1978年,他来到北京天文台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随后出访荷兰。1984年,南仁东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在这一领域的早期发展阶段,主持完成欧洲及全球网十余次观测,首次在国际上应用VLBI“快照”模式,取得丰富的天体物理成果。南仁东完成的VLBI混合成图达到当时国际最高动态范围水平,使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进行VLBI数据分析成为可能。20世纪90年代,南仁东到日本担任客座教授,帮助日本空间甚长基线干涉天文台项目解决卫星—地面VLBI的成图难题。因为多年的突出研究成果,以及在甚长基线干涉VLBI领域的工作成就,南仁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赞誉和认可,并于200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射电天文分部选为主席。从FAST项目开始至建成,南仁东一直任首席科学家,通过国内外同行间的合作,与时俱进地提出并完善科学目标。他主持编写了FAST立项建议书,确定了中性氢、脉冲星、分子谱线、VLBI和地外智慧文明搜寻等5大科学内容。FAST具有高灵敏度和大天区覆盖,有利于发现更多罕见品种的脉冲星,其中中性氢与脉冲星巡视被国际天文界评审为FAST两个最高优先级科学目标。2012年,FAST973项目正式启动,作为资深咨询专家,南仁东指导了FAST973项目“射电波段的前沿天体物理课题及FAST早期科学研究”的立项及组织实施,确立了FAST实现世界首个漂移扫描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的原创科学策略,提出了调试阶段全波段监测蟹状星云脉冲星的优先观测计划,建议将单波束和多波束接收机用于望远镜调整期及早期试观测(前者已投入试观测)。在长达14年的预研究和建设过程中,南仁东主持FAST科学目标建设,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模型试验,实现了三项自主创新:利用贵州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500米口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发明了500MPa耐疲劳拉索,突破了高效握拔力锚固技术、大跨度索网安装和精度控制等难题,提出通过“水环”和运动配重扩大焦舱的运动空间同时增加系统阻尼的设计。多年来,FAST的创新技术得到了各方认可,获得了各种奖励,如创新的索网技术成果获2015年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6年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南仁东的低调谦逊与淡泊名利几乎是人尽皆知。他的个人的荣誉几乎屈指可数,仅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获得了一些荣誉。2017年1月,南仁东获“CCTV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和“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荣誉称号,2017年5月获得“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这些已经是他能“拿得出手”的个人荣誉了。精益求精、真诚质朴的人格魅力南仁东一生经历坎坷,清华大学毕业时,不得不下乡接受再教育。在无线电厂时,他制作过收音机、电视机,还曾在工厂里做过工匠。但正是这些坎坷的人生经历,进一步丰富了他的知识积累、人生阅历及工艺技术储备。时代造就了南仁东精益求精和真诚质朴的品格,而这样的品格也成就了日后的“中国天眼”。南仁东对工程的设计有着精益求精的追求。2014年底,索驱动系统成功穿上了第一根索,但索上悬挂的窗帘机构的重量与之前的设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超重现象,会对馈源舱位置和姿态的控制精度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窗帘机构常年在高空中运行,上下高差达270米,可靠性非常差。南仁东强烈要求暂停安装,对窗帘机构的结构进一步优化,降低窗帘机构的重量,提高馈源舱位姿的控制精度。大年初六,春节假期未完,他就组织双方技术人员一起,一干就是三天,最终消除了所有的隐患。▲南仁东在办公室内(2009年5月拍摄)▲2014年7月,南仁东在FAST临时办公、住宿用房前留影南仁东的真诚质朴更是远近闻名。工程建设之初,由于经费紧缺,南仁东只能花上50个小时坐火车来往于北京和贵州之间。为了在贵州选到最佳的台址,南仁东在1994年到2006年间,走遍了数百个窝凼。当时,周边县里的人几乎都认识南仁东。同事对南仁东的评价是:“有时候脾气不算好,却不专横,重要的技术决策都愿意听下面技术人员的意见。”南仁东特别容易发现基层工作人员的技术闪光点,也鼓励大家发挥发散性思维。“FAST这样的工程,需要这样的智慧,”他常说。对于现场工人,南仁东有着天生的“偏爱”,这能让他回忆起下乡时的伙伴。有一次,他给来自云南的布朗族工人每人买了一身运动服,还常带些西瓜之类的东西到现场给这些工人。每次晚饭后,他都会到工人的工棚坐坐。让人很惊奇的是,南仁东的记忆力极好,几乎能记住每个工人的名字、工种、收入情况,还会知道一些他们家里的琐事。当第一次去大窝凼,爬到垭口的时候,南仁东遇到了放学的孩子们。他们单薄的衣衫、可爱的笑容,触动了南仁东的心。回到北京后,南仁东就给县上干部张智勇寄来一封信,里面装着500元,嘱咐他将钱资助给卡罗小学最贫困的孩子。南仁东连着寄了四五年,资助了七八个学生。南仁东看到了当地人生活的艰苦,了解当地孩子上学的不易,于是他出资捐助十余位孩子上学。在南仁东生前,甚至他去世后,仍有受资助的学生给他写信对他表示感谢。在贵州工程最紧张的时候,南仁东还抽出时间为高校义务做科普讲座。就是这样一位性格质朴的老人,同事们视他为朋友,学生们视他为偶像。20多年在贵州建设FAST的历程,让南仁东把贵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里有他的梦,有20多年为之奋斗的情。令他倍感欣慰的是,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终于在贵州落成,成了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虽然南仁东没能亲眼看到FAST产出重大创新成果,没能等到他应得的荣誉、奖励,但他毕生的事业已经成功!东瀛归来只为窝凼追星,仁者逸去不求人间红尘,南风永存!这首藏头诗是南仁东此生最好的写照。中科院原基础科学局局长李定曾在南仁东逝世后写道:南征北战,慎思且笃行,一纪寻觅,仁者无敌,大窝凼聚焦世界;东奔西走,谋定而后动,毕生追求,苍天有眼,中神通遥望星空。这是一阕饱含深情的悼念词,用极其洗练的词语概括了南仁东先生为FAST建设呕心沥血的奉献,以及南仁东先生的爱国情怀。斯人已逝,生者当如斯。我们当学习南仁东的创新精神、对科学技术的执着和坚守精神,以及他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我们还要学习他勤勉尽职、严谨的工作作风,继续他的梦想,早日让FAST这一科学利器取得突破性成果,以慰藉南仁东先生的在天之灵。(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文章节选自《科学
其他
科学家这样做 | 舒德干:达尔文——改变世界的伟大科学思想家
1809年,正值拉马克发表《动物学哲学》、为早期进化思想摇旗呐喊之际,查尔斯·达尔文呱呱坠地。1831年,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主修神学毕业,达尔文参加了为期五年的环球航行考察,从此他决心改弦易辙,放弃神学,献身科学。在尔后的人生中,他潜心实践,刻苦研究,笔耕不辍,以等身著作,先后成为当时十分有影响的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更重要的是,《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两部划时代巨著使达尔文成为改变全人类自然观和世界观的伟大科学思想家和哲学家。《物种起源》提出所有生命在自然选择持续驱动下共同构建了一棵“生命谱系树”,首次科学地解释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缘由:物种变异加选择,不断繁衍。这便契合了一句我国的古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类的由来》则断言人类只不过是生命大树上的一片小叶,人类的起源问世与上帝并无关联。威廉·李卜克内西认为,达尔文与马克思不约而同地发动了掀翻神创论千年传统的彻底革命,前者领衔于自然科学思想界革命,后者高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造反大旗:他们分别构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应用的两端”。2009年,全球隆重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美国著名进化论学者科因在《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一书中指出,达尔文为人类社会贡献了最伟大的科学思想。近五百年来,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不计其数,然而颠覆性的科学思想革命只有两次:一次由16世纪的哥白尼发端,他首次用数学推动地球环绕太阳旋转,结束了数千年来“地球中心论”的神学传说;另一次革命则更伟大,影响更深远,那就是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它颠覆了人类社会数千年的传统理念,将科学思维从神创论的桎梏下彻底解放出来。01青葱岁月:陶醉自然,人生彷徨1809年2月12日在科学史上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查尔斯·达尔文在英国斯茹兹伯利降生,历史性地宣告一个新的伟大天才的诞生。达尔文并非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数理奇才,他是另一类天才,是博物学天才,是悟性极高的科学思想天才。他从小便活泼好动,颇为顽皮。起初与小他一岁的妹妹凯瑟琳同校学习,成绩却远不如她。然而,他有一种不同于其他兄弟姐妹的秉性,就是对自然历史的强烈求知欲,在搜集贝壳、印鉴、邮票、矿物标本等方面兴趣尤浓。他从不满足于一般性的采集,而是沉醉于对自己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并进行思索,以寻求现象背后的机理。一次,他走在沿旧城墙从家到小学的路上,由于陷于对一件事情的沉思,不慎跌下城墙,幸亏城墙只有两米多高,才未造成严重后果。▲少年达尔文与妹妹对于旧式学校一些古板的教学,少年达尔文毫无兴趣,因为学校除了教古代语言之外,也就只再教一些古代历史和地理知识而已。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孩子。甚至有一次,父亲批评小达尔文,说了一句令他十分难堪的话:“你对正经事从不专心,只知道打猎、玩狗、逮老鼠,这样下去,你将来不仅要丢自己的脸,也要丢全家的脸。”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对达尔文秉性最好的描述。达尔文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说,在学校生活阶段,对他后来影响最大的是他广泛而浓烈的探索兴趣。凡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便如痴如醉;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和事物,他总有穷根究底的强烈愿望。他对小时候从私人教师那里学到的欧氏几何的严密逻辑推理和他的舅父给他讲解的晴雨表上游标的原理,始终记忆犹新。达尔文小时候读到一本《世界奇观》的书,便萌发了周游世界的愿望。大学毕业后,达尔文作为博物学家,参加了为期五年的贝格尔号环球航行,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1825年10月,达尔文只有16岁,中学课程尚未结业,父亲便将他送进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学医,以承祖业。由于课程枯燥无味,加上无法忍受当时无麻醉外科手术的恐惧,他决心中断学医。无奈,父亲便依从了他想成为一名乡村牧师的意愿。于是,1828年新春伊始,达尔文便迈进了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的大门。尽管课程设置没能引起他的兴趣,但达尔文最终还是获得了并不丢脸的成绩。这期间,他仍然不改初衷,继续爱好狩猎、郊游;他钟爱搜集甲虫标本,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有一天,他剥开一片老树皮,发现两只稀有甲虫,欣喜至极,便用两只手各抓住一只。接着,又发现第三只新种类,他便不顾一切地将右手里的一只放进嘴里。不料,调皮的甲虫分泌出令人难以忍受的辛辣汁液,使达尔文舌头发烫,只得将它吐掉了,结果第三只也逃掉了。02环球航行:命运转折,步入正轨在剑桥求学期间,对他日后影响最大的是他与指导教师亨斯洛教授的友谊。亨斯洛主讲植物学,同时还精通昆虫学、化学、矿物学和地质学。本来达尔文对地质学并无兴趣,可在亨斯洛的建议下,他在剑桥的最后一年却出人意料地选修了地质学,并随当时剑桥的地质学大师赛德威克(他还是“寒武纪”这个术语的命名者)到威尔士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野外地质实习。实习刚结束,亨斯洛便推荐达尔文以船长的高级陪侍和兼职博物学者的身份自费参加贝格尔号环球航行,由此改变了达尔文一生的事业和命运。历史就这样给他开了个善意的玩笑。达尔文原本研修神学,献身上帝,要做个虔诚的牧师,以抚慰芸芸众生苦涩的灵魂。不曾想,一次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却让他窥见了大自然不断演化的真谛,从而铸就了一个无神论的先锋斗士,并由此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人类千百年来拥有的“上帝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思想观念。在这漫长的五年中,他不仅仔细观察和研究了南美洲的地质和火山现象,解决了珊瑚岛的成因问题,成为当时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更重要的是他还搜集到大量生物变异发展和古生物演变的事实。无数活生生的物种可变的事实,二十多年后终于成为他建造进化学说的基石。好奇心、科学探秘的浓厚兴趣和成就快感常常成为科学家从事研究的巨大动力。用达尔文自己的话说,那时不遗余力地工作,渴望在浩瀚的自然科学领域有所发现、有所贡献。正是在此次环球航行途中,达尔文已萌发野心,渴望将来能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环球航行中的一个特殊站点,对达尔文而言至关重要,那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他在那里待了35天,考察了4个岛。他目睹了各个岛上的巨龟由于彼此地理隔离和生态环境的不同而演变成形态各异的类群。令达尔文念念不忘的还有丑陋的海鬣蜥与陆鬣蜥的奇特生活故事,以及对它们物种分异的猜测。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不同岛上的嘲鸫由于长期彼此隔离,已经分别演变成三个明显不同的物种。情况类似的还有来自南美大陆的芬雀,即大名鼎鼎的达尔文雀,它原本只吃地上的种子,后来由于食物竞争,被迫分别适应采食大小不同的种子、果实、仙人掌和肉虫,其喙部发生明显的分异而形成不同物种。受这些事实的启发,两年后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笔记中“偷偷地”草绘了第一张生命谱系演化树概念图。由此,他已经清楚地感悟到地球物种多样性的来龙去脉。此时,基督学院神学课程教给他的“万能上帝创造物种”和“物种一经创造便不再改变”教条已经开始动摇。所以,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达尔文写道,加拉帕戈斯群岛关于物种可变的所见所闻是他进化论思想的源头。今天,该群岛已经建立起达尔文基金会和达尔文研究站,供有兴趣的学者和青年人参观和研学。笔者十分幸运地获得一个免费机会,于2015年春节期间环绕群岛考察了8天,感触良多,收获颇丰。▲加拉帕戈斯群岛得名于巨龟▲笔者访问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达尔文基金会03从“而立”到“不惑”:成家立业,学术始成1836到1839年,从成家和立业这两件人生基业上看,这几年正是达尔文同时奠定人生幸福和事业辉煌基础的关键时期。1837年3月,英国鸟类学家古尔德指出,达尔文从加拉帕戈斯群岛采回的众多嘲鸫标本中,不同岛的标本差异很大,应该属于不同的物种。这对达尔文启发很大,使他对物种固定不变论进一步产生了根本性怀疑,并着手系统搜集物种演变的证据。至1837年7月,他便完成了第一本物种演变笔记;七个月后,他又完成了第二本,并形成了“生命演化树”思想,这也构成了进化论的核心理念。至此,他已基本上完成了由自然神学观到进化论自然观的转变。接着,在1838年10月,当达尔文读到马尔萨斯《人口论》时,激发他形成了“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有利变异必然有得以保留的趋势,并最终形成新物种”的想法。于是,以生存斗争为核心的自然选择学说思想就此萌生。又经过四年的缜密思考,他于1842年6月用铅笔将这一学说写成35页的概要,两年后再将它扩充成230页的完整理论。环球航行期间,达尔文健康严重受损,之后疾病折磨了他40多年,然而学术事业却如此顺利,这与他的美满婚姻密不可分。对待婚姻,青年达尔文既十分感性又极其理性。他从小就对长他9个月的表姐艾玛颇有好感,但对于是否结婚却十分谨慎。达尔文对“结婚”和“不结婚”的优缺点,做了极为严谨的、长长的比较列表论证,结论是:“结婚,结婚,结婚!证毕!”1838年11月,达尔文向表姐求婚成功,次年1月29日大婚。他们一共生育了10个子女。很可能是由于近亲婚配,一些子女夭折了,但也有几个男孩子很有成就,3人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十分重要的是,艾玛不愧是一个极好的人生伴侣,将一个大家庭照顾得有条有理,和睦有加,让达尔文终生得以心无旁骛,潜心科研。人们称艾玛是最伟大的“护士”,达尔文的盖世之功勋章应该有妻子一半!1839到1842年,夫妇两人留居伦敦,达尔文任伦敦地质学会秘书。其间,达尔文尽管健康状况不佳,但值得称颂的是,他仍然完成了关于珊瑚堡礁和环礁形成机理的创新性研究,其新理论超越同时代地质学家,至今仍广为学术界所接受。在伦敦这个科学思想活跃的大都市,达尔文结识了许多著名科学家和知名人士,对他科学思想的发展颇有助益,尤其是与当时最伟大的地质学家莱伊尔的频繁交往,使他受益匪浅。1842年,达尔文希望能逃离伦敦的喧嚣,一边静养病体,一边潜心享受自己的科学探秘。于是,在他父亲和岳父的慷慨资助下,达尔文在伦敦东南肯德郡一个叫党村的偏僻小村庄购买了一座很大的旧庄园党豪思。在这里,他与家人一住便是四十年,直至逝世。1998年笔者曾有幸拜访这座进化论圣殿,亲自感受伟人的心路历程。在党豪思,达尔文坚持科学实验,对家用植物和动物的人工选择进行深入观察,并在“思想之路”(后院供饭后散步的砂石路)开启激烈思考,最终令他著作等身。这期间,达尔文的健康状况没有太多改善,他一直受到剧烈颤抖和呕吐的折磨(这可能是他环球航行时不慎感染疾病所致)。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出版了三本地质学专著,即《珊瑚礁的构造与分布》(1842年)、《火山群岛的地质学研究》(1844年)、《南美洲地质学研究》(1846年)。▲笔者拜访达尔文故居党豪思,这里现已成为英国遗产博物馆从1846年10月起,达尔文的学术兴趣开始从地质学转向了生物学。他连续花了八年时间研究了一类结构极为复杂、形态十分特化的蔓足类甲壳动物,最后以两册巨著告终。在这项工作中,达尔文不仅描述研究了一些新类别,而且在其复杂构造中辨识出生物的同源关系。无疑,这对于他后来在《物种起源》中讨论自然分类原则颇有助益。04“天命年”知天命:《物种起源》改变世界从1854年9月起,达尔文开始整理有关物种变化的笔记,继续1844年那230页理论大纲的演绎工作。1856年初,在莱伊尔的劝告下,达尔文着手详细论证他的进化理论的著述。原计划的篇幅比1859年的《物种起源》要长三四倍。然而,一件不寻常的巧合事件使他不得不放弃原有计划。那是在1858年6月18日,达尔文收到了侨居马来群岛的华莱士先生寄给他的一篇题为“论变种与原型不断歧化的趋势”的论文。令人称奇的是,这篇论文与达尔文学说思想几乎完全一致。在莱伊尔和胡克等友人的安排下,达尔文与华莱士两人联名的论文于1858年7月1日在伦敦的林奈学会公开宣读发表,但这两位作者都不在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联合宣言,共同向神创论发起了新一轮的公开宣战。随即达尔文着手《物种起源》全书的写作。恰好在达尔文的天命之年,即1859年,第一版印1250册,发行当日便销售一空。次年初的第二版印3000册,也很快销完;1861年的第三版增加了“引言”部分,印2000册;1866年的第四版印1500册;1869年的第五版印2000册;1872年的第六版(最后一版)新增加了一章“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勇敢而得体地回应了社会上对进化论的各种批评和质疑,因而它也是最成熟的、在世界上译本最多、流传最广的版本。▲笔者主持翻译的《物种起源》第六版汉译本05“耳顺年代”耳聪目明:《人类的由来》惊世骇俗1860到1882年,在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达尔文仍然笔耕不辍。在1860年到1868年间完成《动物及植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巨著。在这期间,他还完成了其他一些较小但不无重要的著述,如1862年的《兰花受精》和论攀缘植物的长篇论文,以及其他六篇关于植物两形性和三形性的论文。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此后三年,达尔文已经“耳顺”了,1871年2月,他出版了另一划时代论著《人类的由来》。站在巨人肩膀上,达尔文详细比较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解剖学构造和胚胎发育学的同源特征,明确断言人类来源于低等动物,宣告与“上帝创世”假说彻底分道扬镳。1875年,《论食虫植物》出版。1876年秋,《植物的自花受精与异花受精》面世。1877年,出版了《同种花的不同形式》。1879年,翻译了克劳斯关于他祖父生平的小传。1880年,在他儿子弗朗克的协助下,达尔文出版了《植物的运动能力》。1881年,他最后一本小册子《可耕土壤的形成与蚯蚓的运动》脱稿付梓。1882年4月19日,科学史已牢牢记住了这个日子,这位曾以自己艰苦的科学实践改变了人们千百年来旧世界观的伟大思想家与世长辞了,享年73岁。他走了,身后留下巨大的思想和知识财富。达尔文在辞世前一年,给自己五年前的自传写了一个补记,其最后一段文字意味深长:“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的成功取决于我复杂的心理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热爱科学、善于思索、勤于观察和搜集资料、具有相当的发现能力和广博的常识。这些看起来的确令人奇怪,凭借这些极平常的能力,我居然在一些重要地方影响了科学家们的信仰。”06循达尔文足迹前行,任重道远达尔文进化论是解放人类思想和指引科学进步的灯塔,它不仅构成生物学的核心和灵魂,而且还助推“稳态宇宙观”接受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并发展为“演化宇宙观”。达尔文著作等身,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贡献有三:自然选择学说、生命树思想、人类源自低等动物猜想。然而,对什么是遗传学的本质内涵,各级各类生命谱系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生物演化的过渡类型为何缺失,寒武纪生命爆发是否真实存在,以及什么是人类由来的直接证据,达尔文都倍感困惑,他将进化实证的艰巨任务留给了后人。幸运的是,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研究破译了遗传学的奥秘,极大地丰富了进化论。近代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开始勾画各类生命树的面貌。一方面,一百多年来,古生物学进展迅速,各级各类演化过渡类型层出不穷。亚洲近百万年来的古人类化石,尤其是非洲近五百万年来近乎完整的人类演化序列,完美地验证了达尔文关于近代人类起源进化的猜想。另一方面,《人类的由来》一书结尾处留下另一个关于远古人类起源的大胆猜想:人体构造永远打上了源自低等生命的印记。说得直白一些,达尔文期盼古生物学家能够找到可靠的化石证据,确证到底是哪些低等生命创造了我们的身体构造。人体构造有八大系统共五十多个器官,能够完成有效新陈代谢的器官中,消化系统的口、呼吸系统的鳃裂、循环系统的心脏、运动支撑系统的脊椎、神经感官系统的头脑和眼,都是基础的基础。可喜的是,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发现的5.2亿年前的“天下第一鱼”昆明鱼目创造了人类远祖的“第一头/脑/眼”“第一脊椎”和“第一心脏”;他们发现年代稍早的古虫动物门首创了“第一鳃裂”。这两项发现皆作为标志性成果被录入多国大学教材,分别被评列入1999年和2001年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他们近年新发现5.35亿年前的有口无肛的微体动物皱囊虫,其形态学特征十分接近“第一口”,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外,他们还基于此提出了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新假说,发现众多高阶元过渡类群。假如达尔文在天有灵,目睹这些最早创造祖先基础器官的可靠化石证据,深层次解答“我从哪里来”,使他自己的科学猜想得以实证,定当含笑九泉。▲5.2亿年前人类远祖昆明鱼目和古虫动物门(作者:舒德干,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文章节选自《科学
其他
马世骏——从治蝗专家到生态巨匠
1991年春末,河北省丰润县至北京市的公路上,一辆双排座大卡车与一辆小轿车相撞,车祸导致小轿车内的司机和一位副研究员身受重伤,而另一位研究员不幸当场罹难!这位不幸遇难的科学家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时称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马世骏。一颗科学巨星划过天际,从此陨落。噩耗传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每一位职工都感到无比震惊与悲恸,国内外科学界无不为之扼腕叹息!马世骏的逝世,是中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在悼念及告别仪式上,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国际学术机构,以及国内科研院校、学术团体等发来唁电、唁函270余份,送来众多的挽联,表达他们沉痛的悼念与哀思。其中,有一副挽联这样写道:毕生改造环境,造福人类,踏遍青山,岂料祸殃意外,以身殉职;一心发展科学,振兴中华,驰骋五洲,瀛球桃李满园,为人师表。这是对马世骏一生的光辉写照。马世骏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著名科学家,在生态学、环境科学、昆虫学,以及生态工程建设、害虫综合治理与防治等很多领域贡献卓著。家境贫寒
其他
资源下载 | 2022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国培训会
培训者说2022年2月11—17日,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全国培训会(五六年级下册)直播及回放结束。为方便参培老师进一步学习、交流和研读,现将培训视频及原版课件资料免费提供给全国的科学教师。视频可以在线播放,课件可以下载。下载方式(共3种)01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02复制网址并在网页打开下载登录一课e研网下载:http://jkzx.esph.com.cn/kexue/px/0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网页版呈现(因资源较大,推荐使用网页版):手机版呈现:小学科学培训学时证明可以自行下载啦
其他
小学科学培训学时证明可以自行下载啦 | 2022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国培训会
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的直播及回放活动将于2月17日23:59结束,感谢全国科学老师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2022年2月18日起,所有人员均可通过“一课e研网”(http://cms.esph.com.cn/),查看本次培训活动的相关视频资源,下载课件等培训资料。(此时,通过“一课e研网”收看培训,将不能获得学时证明)目前我们已开通“学时证书自助查询平台”,供有需要的老师自行查询下载,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31日。方法一“学习证书自助查询平台”使用方式如下01登录以下网址:http://src17.esph.com.cn/ArsgZVI7hIauAK9p6Qxf/或.扫描二维码:02在弹出的输入框中输入报名时的手机号,如下图所示↓↓↓03电脑端用户鼠标右键“培训学时证明”图片,另存为到电脑指定位置,即完成培训学时证明下载;微信手机端用户长按图片点击保存到手机即可↓↓↓方法二0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02在弹出的输入框中输入报名时的手机号,如下图所示↓↓↓03电脑端用户鼠标右键“培训学时证明”图片,另存为到电脑指定位置,即完成培训学时证明下载;微信手机端用户长按图片点击保存到手机即可↓↓↓#温馨提示培训平台不支持个人学习进度查询,需要自行记录。我们后台都有详细的学时记录,请大家放心。如果没有查到学时证明,一般有以下原因:1.
其他
2.12教材培训评论区(八)
为了满足大家对2022年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会交流、评论和表达的需求,特开通此栏目。大家可以在下方对11-12日的培训进行评论。如果留言达到上限,则可顺次在备用评论区(第2-8篇文章)继续留言。希望大家踊跃发言,相互激荡。由于每篇文章只能展示100个留言,请各位老师不要刷屏、不要抄袭,高质量留言。展示留言达上限后,我们会动态更换精彩留言,也请您关注置顶评论提示。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其他
2.12教材培训评论区(一)
为了满足大家对2022年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会交流、评论和表达的需求,特开通此栏目。大家可以在下方对11-12日的培训进行评论。如果留言达到上限,则可顺次在备用评论区(第2-8篇文章)继续留言。希望大家踊跃发言,相互激荡。由于每篇文章只能展示100个留言,请各位老师不要刷屏、不要抄袭,高质量留言。展示留言达上限后,我们会动态更换精彩留言,也请您关注置顶评论提示。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其他
2.11教材培训评论区(八)
为了满足大家对2022年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会交流、评论和表达的需求,特开通此栏目。大家可以在下方对11-12日的培训进行评论。如果留言达到上限,则可顺次在备用评论区(第2-8篇文章)继续留言。希望大家踊跃发言,相互激荡。由于每篇文章只能展示100个留言,请各位老师不要刷屏、不要抄袭,高质量留言。展示留言达上限后,我们会动态更换精彩留言,也请您关注置顶评论提示。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其他
2.11教材培训评论区(一)
为了满足大家对2022年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会交流、评论和表达的需求,特开通此栏目。大家可以在下方对11-12日的培训进行评论。如果留言达到上限,则可顺次在备用评论区(第2-8篇文章)继续留言。希望大家踊跃发言,相互激荡。由于每篇文章只能展示100个留言,请各位老师不要刷屏、不要抄袭,高质量留言。展示留言达上限后,我们会动态更换精彩留言,也请您关注置顶评论提示。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其他
直播倒计时 | 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通知及日程,请扩散!
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已进入倒计时,请没有报名的老师抓紧报名。报名截止日后,将不能注册收看,无法获取学时证明。具体信息请查看通知↓↓↓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小学科学五年级已经使用新教材,六年级新教材也已在部分省份启动使用。为做好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六下新教材的培训工作,拟举办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现将会议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会议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学出版社·会议内容·会议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六年级下册共八个单元进行培训,届时将邀请五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编写者、试教团队等进行全方位教材解读、试教报告交流、研讨课观摩及主题研讨,会议期间还将安排科学家的专题报告。全部培训共计18学时。(会议具体日程详见附件)正式培训前,部分单元的研讨课将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一课e研网等平台进行展示,以方便参培教师提前熟悉教材基本情况,并带着问题参加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会议安排·会议时间直播时间:2022年2月11日至12日回放时间:2022年2月13日至17日会议形式培训期间(2022年2月11日至17日),所有报名参加培训的教师通过在线收看直播或回放的方式参与培训。报名方式请参加培训的老师即日起至2月15日17:00,登录以下网址:https://live.polyv.cn/watch/2768054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填写本人真实信息,即可报名观看。培训证书获取我们将收集参加培训人员2月11日至2月17日观看培训视频的学习时长,作为培训考核的依据。对于完成18学时学习的参培人员(如需要培训证书,请务必在报名阶段进行实名注册!),我们将在培训活动结束后生成数字培训证书。从2022年2月15日起,完成全部学习内容的参培人员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自助进行证书下载,下载截止日期为2022年3月31日。1.登录以下网址:http://src17.esph.com.cn/ArsgZVI7hIauAK9p6Qxf/2.扫描二维码:3.关注“教育科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点击右下方“i教科”菜单栏。视频及培训资料培训活动结束后,2022年2月18日起,所有人员均可通过“一课e研网”(http://cms.esph.com.cn/),查看本次培训活动的相关视频资源,下载课件等培训资料。此时,通过“一课e研网”收看培训,将不能获得学时证明。·注意事项·(一)此次大会采用线上形式,请参培教师务必在培训前完成报名,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并确保各项信息填报准确,以免影响收看和学时证书的领取。培训期间,采用本人手机号和验证码登录平台参加培训活动。(二)只有在2月11日至17日在指定平台收看直播或回放,完成18学时学习,方能获取学时证明。(三)报名截止时间为2022年2月15日17:00。关注“教科版科学”微信公众号,及时接收有关培训的最新资料和消息。·技术支持及客服·服务时间8:30~17:30联系人王老师:18519042275叶老师:17896085901附会议日程END↓↓↓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报名
其他
2022年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会奖品揭秘!
本文系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预备材料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将于2022年2月11—12日召开(具体请点击查看: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的通知),届时将邀请教材的编写者、试教团队等对五六年级下册教材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试教汇报交流、课例观摩及研讨,还将安排科学家的专题报告。为感谢全国各地老师们的积极参与,我们精心准备了教科社的优秀图书作为奖品,每个半天培训结束时,都将抽取10位幸运参培老师并公布获奖名单。▲点击视频查看奖品
其他
喻伯军、徐玉红: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
喻伯军,浙江省教研室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教科版《科学》教材副主编。徐玉红,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的文章,文中的插图、视频均来自于互联网,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作分享之用,所有相关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其他
2022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国培训研讨课视频来了!
本文系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预备材料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将于2022年2月11—12日召开,为方便参培教师更好地参与研讨课的点评、交流、讨论环节,现将两节研讨课的录像及配套课件资料提供给全国的广大教师观看、使用。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的通知五下“船的研究”单元“船的历史”复制网址并在浏览器中打开获取“船的历史”课件资料http://oss.esph.com.cn/TrainingVideoLibrary/2022/ppt/18.zip五下“生物与环境”单元“当环境改变了”复制网址并在浏览器中打开获取“当环境改变了”课件资料http://oss.esph.com.cn/TrainingVideoLibrary/2022/ppt/09.zipPS: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期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序。要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好内容,可以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或者把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哦!这样你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每一篇文章啦!通知↑↑↑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其他
教科版《科学》五六年级下册电子教材上线啦!
本文系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预备材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学出版社将联合举办2022年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教材的编写者、试教团队等对五六年级下册教材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试教汇报交流、课例观摩及研讨,还将安排科学家的专题报告。为方便参培教师提前熟悉教材的基本情况,
其他
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的通知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小学科学五年级已经使用新教材,六年级新教材也已在部分省份启动使用。为做好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六下新教材的培训工作,拟举办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现将会议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会议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学出版社·会议内容·会议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六年级下册共八个单元进行培训,届时将邀请五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编写者、试教团队等进行全方位教材解读、试教报告交流、研讨课观摩及主题研讨,会议期间还将安排科学家的专题报告。全部培训共计18学时。(会议具体日程详见附件)正式培训前,部分单元的研讨课将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一课e研网等平台进行展示,以方便参培教师提前熟悉教材基本情况,并带着问题参加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会议安排·会议时间直播时间:2022年2月11日至12日回放时间:2022年2月13日至17日会议形式培训期间(2022年2月11日至17日),所有报名参加培训的教师通过在线收看直播或回放的方式参与培训。报名方式请参加培训的老师即日起至2月15日17:00,登录以下网址:https://live.polyv.cn/watch/2768054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填写本人真实信息,即可报名观看。培训证书获取我们将收集参加培训人员2月11日至2月17日观看培训视频的学习时长,作为培训考核的依据。对于完成18学时学习的参培人员(如需要培训证书,请务必在报名阶段进行实名注册!),我们将在培训活动结束后生成数字培训证书。从2022年2月15日起,完成全部学习内容的参培人员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自助进行证书下载,下载截止日期为2022年3月31日。1.登录以下网址:http://src17.esph.com.cn/ArsgZVI7hIauAK9p6Qxf/2.扫描二维码:3.关注“教育科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点击右下方“i教科”菜单栏。视频及培训资料培训活动结束后,2022年2月18日起,所有人员均可通过“一课e研网”(http://cms.esph.com.cn/),查看本次培训活动的相关视频资源,下载课件等培训资料。此时,通过“一课e研网”收看培训,将不能获得学时证明。·注意事项·(一)此次大会采用线上形式,请参培教师务必在培训前完成报名,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并确保各项信息填报准确,以免影响收看和学时证书的领取。培训期间,采用本人手机号和验证码登录平台参加培训活动。(二)只有在2月11日至17日在指定平台收看直播或回放,完成18学时学习,方能获取学时证明。(三)报名截止时间为2022年2月15日17:00。关注“教科版科学”微信公众号,及时接收有关培训的最新资料和消息。·技术支持及客服·服务时间8:30~17:30联系人王老师:18519042275叶老师:17896085901附会议日程END↓↓↓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报名
其他
放大100倍的日常物体,你还认识吗?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一部法国纪录片《微观世界》,将微小尺寸里昆虫世界放大了无数倍,呈现在我们眼前。就连画外音也非常简短:黎明,在某个地方的一块草地上,这里隐藏着一个昆虫的世界……对于昆虫来说,最小的石块也可以变成山脉,最小的水坑也像海洋那样广大。在这里,时间以另外的方式流淌:一小时就是一天;一天就是一季;一季就是一生。为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应当学会安静地倾听它们的呢喃。在这个小世界里,有用后腿蹬着粪球的屎壳郎。序排队觅食的毛毛虫,看起来好似一条非常长的虫子。麻溜打包食物的蜘蛛,很适合在餐馆工作呀。勤劳的蚂蚁正在储备粮食,这粮仓够吃一年了吧!稍有不慎就会被雨滴误伤的七星瓢虫。放大昆虫世界,我们至少还能认得出来,可如果进入一个更为微小的微观世界,将那些陪伴在你身边的东西,如牙刷、耳屎、胶片等,放大数万倍甚至百万倍后,你还真不一定能认出来!#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借助于世界上最昂贵的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科学家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物品进行放大,最大放大倍数达到100万倍,通过呈现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细节和特征,揭示日常物品隐藏的秘密。
其他
硬核科普!人工模拟火箭发射,你见过吗?
火箭发射的画面不少人都见过但你见过“人工模拟火箭发射”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给网友露了一手真·人工模拟火箭发射视频中工作人员出镜扮演火箭各个部位形象展现了火箭发射的全过程1首先,10秒倒计时开始倒计时结束点火火箭起飞2接着,助推器分离一级火箭关机一二级火箭分离3然后,抛整流罩二级火箭关机、分离4接下来三级火箭一次关机二次点火、二次关机5最后,星箭分离卫星太阳翼展开6一切顺利宣布发射结果宣布现场当然少不了“抢镜”环节这一幕是不是有点眼熟?今年6月,北斗发射任务成功后指挥长冷静宣布结果此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名报道员激动“抢镜”让很多网友直呼猝不及防看一遍笑一遍
其他
肚脐眼里老是有黑乎乎的“泥”,能不能直接抠掉?
我们从小就被告之“不能抠肚脐眼,不然会闹肚子”,有的会被“恐吓”说肚脐眼通向身体内脏。那肚脐眼到底通向哪?又能不能抠呢?相信有许多人跟小科一样,对于神秘的肚脐有许多疑问,今天就让我们来解开这些疑惑。#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我们为什么会有肚脐眼?我们每个人都有肚脐眼,那你是否想过它是怎么来的?通常来说,肚脐眼是人出生后的第一道疤,它是医生剪断脐带后形成的,自此便不会再参与任何生理功能,虽然说是疤,倒也不难看。根据伤口的愈合方式,有些人的肚脐眼最终形状是内凹的,而有些则是外凸的,据统计,大约有90%人的肚脐眼都是内凹的。肚脐眼后面有什么?如果你只是好奇躲在肚脐眼后面的是什么,那就是网膜(脂肪)和小肠。但如果你试过抠肚脐眼,你会有一种奇特感觉,和皮肤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是因为在剪断脐带后,先前输送营养的这些血管会消失、变硬以及纤维化,最终变成韧带,1根连接到肝脏表面,2根连接到膀胱附近,所以一旦手的力道大了,就会有这种奇特的感觉。还有一种情况是,一般来说,脐带通过婴儿腹部的一个开口与妈妈连接在一起,这个开口在出生后会自动闭合,但也会有不完全闭合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闭合好,这会让内部的器官漏出,在肚脐后方形成一个凸起,这就是所说的脐疝,但这并不会危及生命。肚脐眼里老有脏东西?如果你的肚脐眼是内凹状的,毫不夸张地说,你的肚脐里藏着一片“草原”。里面会有棉绒、汗毛和死皮细胞等废弃物,之所以会有棉绒,这是胃部的汗毛在作怪,因为这些汗毛会把我们衣服上脱落的纤维引到肚脐眼里。除此之外,里面还居住着大量的细菌,因而会存在着感染的风险。科学家们曾展开一项研究,通过分析60名志愿者擦拭肚脐的棉棒样本,他们发现了2300多种细菌,据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平均每个肚脐有67种不同的类型。有一些微生物不仅肚脐眼里有,身体的其它部位也会出现,比如容易导致感染的葡萄球菌,它还会出现在鼻子、头发,甚至喉咙里。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在人类皮肤上从未见过的细菌,比如马里莫纳斯,以前只在海里见过。他们甚至还找到了厨师用来制作奶酪的细菌,还别说,真有人尝试用肚脐眼里的发现的这种细菌来制作奶酪。她在培养皿中培养肚脐里的细菌,然后加入牛奶中,果不其然,牛奶凝固成了奶酪,只不过这谁敢试吃?肚脐,抠还是不抠?肚脐中有非常多的细菌,但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大多数都是无害的,并且科学家们还发现,你身体上的细菌还可能会增强皮肤的防御系统。但是如果你从来不清洗肚脐,这些细菌就会无限制的繁殖,这对健康来说也是一个隐患。好的情况是,当某些细菌繁殖过多,它们只会散发出刺激性味道,类似于体臭。但如果严重的话,肚脐眼会被细菌感染,比如链球菌喉炎和酵母菌感染,这会导致肚脐眼瘙痒并发红,甚至于会有白色的分泌物出现。所以肚脐眼是需要清洁的,但是不能用“抠”的,很容易导致破皮,从而有腹腔感染的风险。正确的清洁方式是用棉签沾水轻轻一圈圈蹭肚脐,如果棉签脏了,就换一个干净的,或是一周用温水洗一次。你的肚脐眼是内凹的,还是外凸的呢?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的文章,文中的插图、视频均来自于互联网,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作分享之用,所有相关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其他
馋哭隔壁班!老师兑现承诺请全班同学吃烤串,这样的花式鼓励想不想拥有?
“要辣的要不辣的?”11月24日山东德州一所学校的课堂上欢呼声不断还飘出了烤串香气这是怎么回事?张老师说“孩子们都考出了理想的成绩我也兑现自己的承诺请大家吃烤串!”这份承诺是张老师在期中考试前对同学们许下的当兑现承诺的张老师带着烤串出现时全班都“炸”了50名学生,200支烤串每人奖励4串同学们领取着自己的烤串满脸笑容地享受着自己努力的“成果”也在分享中感谢老师的鼓励贴心地给老张师留了两串一次承诺的兑现肯定了彼此的努力也拉进了老师和学生们的距离可爱的老师们还为自己的学生们准备过哪些有创意、有趣的奖励呢?“你们看到我,是不是看到了一只炸鸡?”浙江绍兴的韩老师走进教室引起全班“哇”声一片全班同学望着老师两眼放光这是韩老师来兑现承诺了“你们现在看到我是不是好像看到了一只炸鸡”老师满脸笑容同学们也是欢笑不断每人一只炸鸡是韩老师在期中考试前承诺大家“考试如果进步很大”的奖励结果等到成绩出来班级取得了联考年段第一也是整个年段里进步最大的同学们享受着奖励露出开心的笑脸超甜奖励!但是……怎么拿走呢?为了表扬优秀学生和班里进步较大的同学浙江杭州的这位老师准备的礼物有点特别每人一根2米多长的甘蔗“甘蔗是甜的想告诉同学们努力的结果是甜的”对于这份特别的礼物老师也是希望同学们对平时很少见到的事物保持新鲜感同学们看到这份特殊的奖品第一反应是:一定超甜!接下来又发愁:这么长的奖品要怎么拿回家呢?家长们纷纷在班级群里分享了孩子拿回甘蔗的奇妙经历:“我家1米59的女孩步行一公里把甘蔗扛回家到家后,把它像旗帜一样立在大门口宣布自己进步了外公外婆也跟着乐开了花希望她初中三年节节高!”老师既是教书育人的园丁也是关爱学生的长辈穿了秋裤才有棒棒糖为了让同学们在天冷时穿上秋裤吉林四平的老师发起了糖“有没有穿秋裤的?来我这领棒棒糖一支”只说不行得把裤脚撸起来看看穿了秋裤的同学领了棒棒糖不忘对老师说声“谢谢”没穿秋裤的同学虽然没有领到棒棒糖奖励但老师并没有放过他们撸起裤腿看到光光的腿老师语气里满是心疼地说“多冷了,要穿秋裤啊”检查秋裤的老师让冬天变得暖暖的奶茶味道不错,想不想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高考:我也不远了山东淄博的这位老师上课时候带了一杯奶茶她笑盈盈地解释这是她作为班主任辛苦工作对自己的奖励老师尝了一口说“味道还行”“想不想喝?”可馋坏了同学们“想!”话锋一转“我觉得只有有理想有目标像我这么优秀的人才配得上这样的奶茶”“那你们有没有理想的目标?”全班同学齐声道“有!”其实老师早就为全班同学准备了奶茶她的循循引导是希望同学们树立理想目标在高考倒计时的196天里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实现理想老师们用心良苦用承诺、奖励、引导各种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陪伴他们健康成长在学生时代打好基础奔向理想中的远方内容来源
其他
直播预告 | 天地同步,首次“天宫课堂”9日下午开讲! 建议收藏直播链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下午15:40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授课项目附后),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中国航天员真诚邀请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预约观看:内容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其他
一线教师:磨课不是表演——以小学科学为例
导读国外教师大多没听说过“磨课”这个词,优质课赛课之前的“磨课”活动可以说是我国特有的教师培训形式。“磨课”有助于教师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改进教学设计,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从中外比较角度看“磨课”国外同行大多没听说过“磨课”这个词,他们经常对我国中小学常见的“磨课”活动感到惊诧。可以说,优质课赛课之前的“磨课”活动是我国特有的教师培训形式。通常参赛教师会现场执教一个从未教过的班级,上一堂精心准备的课。而此课通常并非参赛教师个人“作品”,而是由教师群体合作“打磨”而成,融入了该群体对相关学科教学的集体智慧。这种课一般都要换班试讲多次,而同教研组的听课教师会提出改进建议,参赛教师反复修改设计以利再战。近年来国际上对教师职业发展活动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方面,有两类活动效果显著:其一是能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的活动;其二是能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想法的活动。在社会组织方面,则需要建立并发展能以既有批判性、又有合作性的眼光来审视教学活动的专业共同体。相关研究表明,在强调个人主义、隐私权和自治的欧美国家,建立这样的共同体相当困难。欧美国家教师之间一般不质疑他人的教学实践,观点有分歧时一般不会公开地表达。而我国具有“集体主义”的传统文化底蕴,有利于建立这类兼具批判性与合作性的专业共同体。常见的优质课竞赛前的“磨课”活动即是专业共同体运作的典型形式。笔者曾以为,“赛课”与“磨课”活动赋予了教学某种表演性质,且将“课”作为独立于学生和课堂互动的事物,似乎不是一种有助教师专业发展的好途径。但深入到小学科学教育第一线,却发现大部分教师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在“磨课”的过程中大有收获。从“磨课”课例看教师收益以某小学科学课“宇宙”单元的一课的“磨课”为例,相关教师认为有如下收益:其一,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首次试讲,参赛教师将教室四面墙上贴上与实际方向一致的东西南北标识,太阳标识贴在东面。同时让部分学生手拉手、面朝外围成小圈模拟地球转动。一个学生在模拟地球自转时问:“是由南还是由北向东转呢?”教师怔住了。课后,听课教师举起地球仪进行比较,指出地球运动不是平面上的,如果要贴方向标识的话,“北”要贴在天花板上!参赛人恍然大悟。还有,当部分学生模拟地球运动时,后面的学生视线受阻,互动的积极性受挫。一些教师建议,模拟的学生改坐在地板上,后面的学生或许就可以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其二,将教师的关注点引向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次试讲时,学生讨论的话题是两个城市哪一个先迎来黎明。一个学生说:“我觉得每一个应该都是先迎来吧,因为每转到一边的时候,另外一边就不是太阳了,而另外的一边又变成太阳了,意思说它又先成为了第一个。它又转了一圈以后,反方向的那个又迎来了,但是最开始也是第一次,这也是第一次,感觉每一个应该都是最先迎来黎明。”授课教师觉得这个学生的表述比较模糊,未做反应。而教过小学科学课的校长却说这个学生的发言“是这节课里最精彩的部分”,“这个孩子已经超越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他的发言是这节课最精彩的发言。他已经认识到了循环,认识到了周而复始,这边是白天那边是晚上,那边是白天这边是晚上,这边再到了白天,那边又是晚上,那凭什么说谁先谁后呢?他已经是站在空间(太空)角度看问题了。”校长叮嘱教师要学会“听孩子们说话”。授课教师后来谈到,校长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能自发体会到循环的概念表示赞赏,甚至将此作为学生思维超出教学目标的证据,使她很受触动。在场的非参赛教师虽然只是“观课人”,但思维也相当活跃。他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自己的建议会被怎样对待?如果自己上这节课会有怎样的效果?小学科学教师对于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能力非常敏感,他们会尽量避开那些他们认为超出该年龄段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活动。此次“磨课”活动中不少教师都对五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表示担忧,他们认为相关的宇宙知识和模拟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太难了。通过个人的观察,我发现,“磨课”的确为教师提供了讨论教学细节的平台,有助于教学设计的不断优化,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磨课”现存的问题与改进建议“磨课”的成功经验能否向其他的课迁移?很多教师怀有这样的愿望:“磨课”之后,所有同科教师都能“照虎画猫”,从而促进整个学科教学的高质量“操作”。但现实中,一些思维定式对相关教学活动也存在着限制和阻碍。其一,必须执行的教学结构“潜规则”。第一次讲课时,授课教师以4个相关问题的讨论导入教学: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什么引起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一圈是多长时间?最后才落到该课主题“地球自转方向”。学生答后,教师还会追问其想法的根据,总共历时近9分钟时间。其他教师反复建议缩短导入时间,授课教师则强调她的目标是让学生用证据说话,如果不这样深入讨论,可能会引起学生认知上的问题。但第二次试讲时,授课教师妥协了。这一改变的驱动力是导入时间的“潜规则”——导入一般“不超过5分钟,最好在3分钟以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凯洛夫教学五步法”对中国教育的巨大影响。这种教学法把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阶段性的分解,但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对课堂时间安排并无强行要求,课堂结构也允许因课制宜。“导入时间要足够短”这种要求其实并不一定合理,它导致“磨课”时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构潜规则发生冲突时,教师只能在无奈中退让。其二,“磨课”的程式化趋向。随着听课人的建议不断被采纳,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渐趋缜密,也渐趋凝固,最后几乎不存在弹性空间了。尽管每次试讲面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但在第四次试讲后,师生互动就变得可以预测了。因为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包括步骤、时间分配、形式甚至语言组织都被打磨得很精细,走向了程式化。综上所述,“磨课”活动在我国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同时也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其一,在关注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和各类教学细节的同时,应把较多时间花在解读各种不同学生的思路上,防止“磨课”后的课堂结构日趋僵化。其二,应放弃打造“样板课”的幻想。在“磨课”中要强调学生永远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也要永远准备接受教学中的新事件带来的新挑战,与学生一起成长。其三,评课的教学专家应当更宽容一些,给教师更多的实践展示的空间,并且在教学方法上允许多种形式的探索。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的文章,文中的插图、视频均来自于互联网,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作分享之用,所有相关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感觉还不错,就点一下“在看”吧。
其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体育是造就好孩子的最佳途径
孩子为什么在暑假更容易胖?可能因为没有了平常在学校的锻炼没有了体育课没有了大课间也没有了课外体育活动……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振明做客北京市海淀区家庭教育大讲堂直播间,带来讲座“好孩子需要好体育”,为家长们更新体育观念,指导孩子健康运动,快乐成长。一起来看讲座内容精华——体育:造就好孩子的最佳途径为什么在暑假期间要和大家聊体育?因为体育是塑造好孩子的最佳途径——体育可以给孩子自力更生的精神和能力体育可以给予心灵的阳光体育可以给孩子们匀称矫健的身材与体能体育可以给予孩子们抗病耐寒暑的身体和意志家长们应该记住的一张图上图展示了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各阶段的敏感期。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现在身体弱点没关系,长大了就好了,但事实上,孩子的身体发展是有窗口期的。什么是窗口期?到时间打开了,过了时间关上了,这就叫窗口期,也叫最佳的发展期或敏感期。孩子的柔韧素质训练窗口期从5岁开始,12岁结束;灵敏素质从6岁开始,12岁结束;平衡训练的窗口期从8岁开始,12岁半结束;速度训练的窗口期从7岁开始,13岁结束;协调训练的窗口期从10岁开始,13岁结束。等到孩子小学毕业的时候,柔韧、灵敏、平衡、速度、协调窗口期就全部结束了,所以,家长们不妨现在就利用好孩子们身体素质发展的窗口期,帮助孩子们把柔韧、灵敏、平衡、速度、协调等能力快速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需要帮他们将耐力、力量给发展起来,多做俯卧撑、平板支撑、长跑等。如今,学校给孩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一共开设了1260节体育课。不仅要体育课里天天锻炼,把那些能够发展学生的走、跑、跳、投,支撑、攀爬、负重、踢打、滚动等活动细化到学校的每堂体育课里,还要让学生能够将锻炼延续到暑假里。不少学校都会为孩子们布置一些体育作业,请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督促学生每天锻炼,这样他们的身体才会强健,身体素质才会发展,才能成为一个灵巧、矫健的人。运动能促进神经元的产生和连接,每次肌肉的收缩会释放出蛋白质,进入大脑后,延伸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促使大脑神经元生长,并以新的方式彼此连接,运动使额叶体积增大。
其他
信息量大:31省份男女比例公布
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披露了人口等多方面的数据,其中包括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人口统计数据。男女性别比备受关注,《中国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显示,2020年年末,男性占比51.24%。乡村方面,“分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户规模(乡村)(2020年)”数据显示,31省份乡村男女性别比(女=100)均大于100,即31省份乡村全部男比女多。在城市和镇方面,部分省份女比男多,具体数据如下:平均预期寿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国经济网
其他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教材,30个核心要点看过来
近日,教育部制定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主要内容涉及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等5个领域30个核心要点,具体内容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领域及核心要点一起来看《指南》全文——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指南。一重要意义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利。良好的学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养成健康文明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自觉采纳和保持健康行为,为终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其他
郁波 | 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科学教材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年11月1日T07版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根本上在于发展教育,尤其是发展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科学教材对青少年科学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的养成、探究能力的提升、科学精神的树立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编好用好小学科学教材,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0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发布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决定,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
其他
古代天文图登上冬奥会奖牌?是时候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天文学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021年10月26日,在2022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这个日子,冬奥组委会官宣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奖牌设计。北京冬奥会金牌正反面新华社发,北京冬奥组委供图按照设计师的介绍,奖牌背面的图案灵感“取意古代天文图”,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答案应该是藏在奖牌背面这一圈圈的同心圆里。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新华社发,北京冬奥组委供图在奖牌的背面,五个同心圆环绕着奖牌中央的图案,而星点则错落分布其上。这种带着星点的同心圆,在真正的星空中也能看到,那就是星空摄影师时常拍摄的“星轨”。星空围绕着天极转动,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镜头里划过一道道圆弧,圆弧的圆心全都是同一点,那就是星空中的北天极。围绕北天极划出的星轨北京天文馆
其他
姜向阳: 六上 “工具与技术”教材分析
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教育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文章来源:小学科学教学登录教科版科学微信公众号“课例展播”栏目,观看更多持续更新课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相关资料
其他
研讨课:六上 不简单的杠杆(附教学点评)
2021年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关键问题专题研训暨全国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活动杭州市滨江区滨和小学祝海平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小学科学教研员、教科版教材编委徐春建对《不简单的杠杆》的教学点评来源:小学科学教学公众号登录教科版科学微信公众号(ID:ESPHscience)“课例展播”栏目,观看更多持续更新课例。您若喜欢,点个在看
其他
研讨课:六上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附教材分析及教学点评)
2021年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关键问题专题研训暨全国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活动宁波市实验小学叶彦炯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凌彬来源:小学科学教学公众号登录教科版科学微信公众号(ID:ESPHscience)“课例展播”栏目,观看更多持续更新课例。您若喜欢,点个在看
其他
研讨课:五上 身体的联络员 (附教材分析及教学点评)
2021年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关键问题专题研训暨全国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活动嘉兴市嘉善县大舜小学蒋迎浙江省特级教师、嘉兴市嘉善县实验学校谢小立教学点评及教科版五上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材分析文章来源:小学科学教学登录教科版科学微信公众号“课例展播”栏目,观看更多持续更新课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相关资料
其他
研讨课:五上 认识棱镜 (附教材分析及教学点评)
2021年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关键问题专题研训暨全国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活动舟山市定海区白泉小学王卓梅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长峙校区周燕娜老师的教学点评及教科版五上第一单元《光》教材分析文章来源:小学科学教学登录教科版科学微信公众号“课例展播”栏目,观看更多持续更新课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相关资料
其他
喻伯军: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五上、六上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2021年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关键问题专题研训暨全国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活动喻伯军老师专题讲座课件,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提取文章来源:小学科学教学
其他
听说还有老师没收到培训学时证明?手机收到这个短信一定注意……
近期有部分老师反映尚未收到五六年级上册远程培训的学时证明。经核实,由于邮箱拒收等原因,导致电子证书没有送达。我们已于11月1日向参培老师的注册手机号发送自行查询下载链接,请大家注意查收。收到这个短信可以放心打开啦↓↓↓没收到的老师,请确认有没有被分组到垃圾短信或广告屏蔽。学时证明查询和下载网址和二维码如下:http://src17.esph.com.cn/zhengshu/zhengshu.php
其他
神十三即将发射,王亚平将成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再次太空授课
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三号三名乘组人员名单公布!①航天员翟志刚曾搭乘神舟七号飞入太空,是“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②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空间站首位女航天员;③航天员叶光富是首次飞行,从空军飞行员选拔为航天员后,他带着飞天梦想坚持训练11年,终于问鼎苍穹。网友:太牛了!为3名航天员加油!翟志刚简历:翟志刚,男,汉族,籍贯黑龙江龙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中心飞行教员,安全飞行9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13年1月,入选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王亚平简历:王亚平,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567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叶光富简历:叶光富,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80年9月出生,1998年8月入伍,2002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作战训练股空战射击主任,安全飞行11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此次任务中,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王亚平将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制作:陈晓冰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圆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2013年5月22日,航天员王亚平(中)、聂海胜(右)、张晓光在模拟天宫一号组合体内进行太空授课训练。新华社发(朱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