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清华讲坛

其他

梁启超:为学为何?(内附直播预告及福利)

你为什么进学校?看到这个问题的你,或许心中瞬间萌生出了答案,或许同样陷入思考——是啊,我为什么进学校?百年以前,面对一众师生,梁启超也提出了这一问题。如果我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1922年,应苏州学生联合会的要求,梁启超先生做了一场题为《为学与做人》的演讲,阐述了其关于教育目标的理念——教育应教人不惑、不忧、不惧。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尽管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关于教育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人。回溯梁启超的思想,我们仍然能够从中探寻到具有启发性的真知灼见。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形成梁启超关于学校教育的思想萌芽于1891年入学万木草堂时期,从1897年执教时务学堂至1903年美洲大陆之行期间基本成型,此后其教育思想继续发展,直到1920年回归学校教育后逐渐成熟。梁启超结束从政生涯后,将主要精力放在教育领域。1920年,梁启超游历欧美归国,见到了欧洲先进文明带来飞速的社会进步,同时也震撼于世界大战带来的毁灭性影响,梁启超的教育观出现了新的发展。较之努力学好具体学科,梁启超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所以教育家教人做人,不是简单教他学做一个单独的人罢了,而是要教他在社会上能够胜任任何一种身份,例如父母、儿女、丈夫、妻子、伙计等,乃至国民。”这是梁启超首次提出“学做现代人”的教育宗旨。
2023年9月10日
其他

汪晖独家专访:研究鲁迅的意义

鲁迅有哪些复杂性?他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他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跟随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双聘教授汪晖老师一起走进鲁迅的思想世界。本期内容00:59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数字经济,解构与链接——人文清华讲坛江小涓演讲实录

5G等数字技术带来的数字发展能否扭转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11月20日晚,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在“人文清华”讲坛表示,中国在世界十大数字经济指数最高的国家中名列第九,贡献了全球创新网络专利的15%,我们的数字经济消费并未见顶,凭借先进数字技术、巨大人口数量、庞大制造基础、企业活力等优势,中国数字经济将全面发力。数字技术将改变经济运行模式,被解构后的世界依靠数字技术重新链接,数字化消费、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网链、数字化资源配置、数字化全球产业和创新合作,在中国都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线上线下近百万观众跟随江小涓教授一起感受了数字经济的新浪潮。江小涓,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1989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2004-2011年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2011-2018年任国务院副秘书长,2018年3月起任现职。长期研究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公共政策问题,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包括三次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及第五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以下为演讲实录,约1.3万字。(全文读完约18分钟)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数字经济,解构与链接》,这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中国经济增速过去十年持续下降,数字经济能不能为中国经济增加一些积极因素,使我们的经济能够更长时期稳定、健康地发展?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平均增长速度是9.7%,很高,但是从2008年以后持续十年增速减缓。从国际发展经验看,我们现阶段有一些很难改变的因素,会使经济增速减缓。传统服务业是相对低效率的产业,我们传统服务业比重上升后会使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在上升,前30年我们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竞争力已经开始减弱。还有人口结构变化,以前我们劳动力比重很高,现在开始下降,人口抚养比在上升。这些因素使中国经济增速发生了变化。但从国际经验看,也是非常规律性的变化。二战以后,有很多表现不错的经济体在高速增长20年、30年之后速度都会回落。我们40年的高速度已经创造了增长的奇迹,所以这种下行如果从一般先行国家的经验看,应该还会再下一个台阶之后才相对稳定下来。但幸运的是,我们是在数字时代进入这样的发展阶段,数字技术会给经济带来很多增长机会,所以我们希望看一看借助数字经济的力量能不能突破先行者的规律,让我们的经济再在中高速的平台上健康稳定地发展,再往前走一段。中国数字经济将全面发力一般把数字经济分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数字产业化就是数字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没有数字技术就没有这些产品,例如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讯业、软件服务业、互联网业等,都是有了数字技术之后才有了这些产业。产业数字化指的是产业原本就存在,但是利用数字技术后,带来了产出的增长和效率的提升,如果没有数字技术,就没有这些。这两部分中产业数字化占大部分,大概占数字经济的4/5或者3/4,所以大家有时候会看到很不一样的数据。有朋友问我美国数字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几,中国怎么达到百分之三十多,那是因为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可能美国统计的只是数字产业化的部分。过去十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很快,数字经济产值从9.5万亿涨到了35.8万亿,占GDP的比重从20.3%上升到了36.2%,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GDP,所以它的比重才会上升。中国数字经济已经进入世界十大数字经济指数最高的国家的行列,名列第九,我们前后都是发达国家。这个位置比我们GDP、人均GDP、社会发展指数、创新的全球排序都要更高一些,所以中国是数字经济相对发展比较快的经济体。但现在有一种疑问,即中国数字经济还有多大的潜力?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很多业界的人提出一个口号:中国数字经济要进入下半场,要从数字消费转向数字生产。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对中国数字消费下一步的潜力信心不足。它既有现实情况的支撑,也有一些数据的支持。从现实来看,一些大的数字平台供应商感觉到再继续扩大消费者的数量、提高消费者网络购物的比例、数字社交的时间等,非常困难。2018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数超过了11亿,但2019年整整一年的时间,活跃用户数几乎没有增长,都是保持在11.38亿-11.39亿这样的位置上。在2020年疫情期间,往上跳了一下,但是6月份疫情缓解之后,活跃用户数又下行了一点,我们就14亿人,除了很小的和很老的之外,可以想象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在中国达到顶点了。我们人均上移动互联网的时长也有停滞的趋势,2018年年底人均上网时长已经接近6小时,2018年年底到2019年年初这个数字几乎没有变化,2019年4月达到了6小时,人均每日上网6小时是全球的顶点,天花板的数据,达到这个数基本就在全球前三位了。互联网的人数乘以平均上网时长,就是国民线上总时间,所有网上消费都要在这个时间段里进行,从我们做经济研究的人来看,这相当于互联网消费市场规模的边界,当这个市场规模已经给定的时候,就是存量的竞争了,因为不可能靠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APP让消费者有更多时间上网,这个时候要看你的APP就得把别人的APP减掉,存量的竞争非常激烈,非常不容易,所以才出现互联网上半场数字消费见顶的说法。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呢?我本人并不同意。凭借新通讯技术的发展、我们巨大的人口数量、庞大的制造业基础、那么多有活力的企业,我相信下一步中国数字经济包括数字消费在内会全面发力,会展示更好的增长空间。数字化消费:创造重量级新消费分别看一看数字化消费、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网链和数字全球化四个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国民上网总时长已经给定,我们的消费增长空间在哪里?在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消费互联网正在发生一个质的变化,从以前连接信息,我们知道在哪买什么东西、有什么价格,变成了新的链接,可以链接行为、活动,这种链接需要的通讯能力是此前很难满足的。举几个最常见的例子。例如互联网教育。到目前为止,所谓的慕课就是远端上课,和现场教学还是不能比,理想的教学需要多点互动,任何一个同学可以和老师有互动,同学之间可以有互动,可以有一些分组讨论,在以前通讯技术之下,现场教学可以做的在互联网空间做不了。有了5G技术之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除了传送数字、文字信息之外,可以实现音乐、体育的教学。以前在网上上体育课非常麻烦,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职业教育的实训操作设备,在互联网上进行几乎完全现场感觉的教学,和以前慕课的远程上课完全不一样。现在互联网医疗基本是远程会诊,低级别医院的医生把疑难病人检查的情况,如X光片、化验结果等通过视频展示给水平高的医生,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给出诊断和治疗建议。真正有了5G技术,有了新的智能化设备之后,才可以开始真正的远端医疗,高水平的医生可以在远端给病人做检查,因为医术是手艺活,他的经验和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他可以非常真实地给远端病人做检查,有些手术很罕见,需要经验的积累,未来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物联网、网联设备、智能化的设备在远端为病人做手术。可以想像手术这种远端操作对通讯技术的要求多高,例如不小心碰破了血管,远端医生要立刻作出止血的动作,设备必须没有任何延滞地完成这个动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只有在非常完备、没有时延的高质量的通讯技术的保证下,这种带动作的远程精细操作才能完成。智能体育是我本人最想推荐的一种新的互联网数字化消费形态。在疫情中间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就是健身房,它是人活动量很大的高密度高风险场所,所以疫情开始之后,首先关掉的一批和最晚开张的一批都是健身房。但是年轻人需要健身,有特定的锻炼要求,很多学生也需要上体育课,此时,智能体育的作用开始显现。也有很简单的方式,每个学生买一条带有传带、记录动作信息的跳绳,只要99元,老师说四点上体育课,今天是跳绳,所有同学可以在自家的客厅、院子里跳绳,运动方式就上传到老师的手机上。如果感到很无趣,老师可以组织活动,可以开展小组比赛、班级比赛、校级比赛,同学自己跳绳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怎么跳,这是智能平台运作的体育方式。而智能骑行是比较终端的智能运动方式,买一台智能骑行设备,里面有很多骑行场景是事先设定的,骑行时戴着头盔、眼镜,例如上下坡等骑行感受,和真实路段完全一致,如果一个人骑没有意思,可以和大家一起骑,但并不需要大家聚在一起,可以在各自家里连到智能平台上,然后选一条赛道比赛,骑行不好,转弯技术不好,就会摔出赛道,退出比赛,所以非常真实。这些年来很多年轻人,喜欢玩游戏打电竞,数字时代生产、生活都在线上,让年轻人离开线上娱乐方式也不可能完全做到,新的游戏方式结合了数字、电子的乐趣,把真实的体感和体育运动连在一起,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体感机器人格斗是新款智能体育设备,可以通过场景视觉引导身体核心肌群运动,让人在家玩游戏时就能锻炼肌肉,把电子游戏的乐趣和身体运动完美结合到了一起。未来会有很多这样电竞的形态出现。新的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还会提供更多的消费形态。自动驾驶汽车,是网联汽车,在世界很多城市,包括北京已经有限地上线试运营了。这些汽车在有的人看来是汽车革命、出行革命,而我们做数字经济的人看上去,完全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场景,现在一部手机随着我们到处移动都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消费的机遇,当一台无人驾驶车随着我们移动时,它能够提供的学习、工作、社交、健身、娱乐等场景其实是我们现在很难想象的。所以新的产品会带来更多的新的消费场景和机遇。我相信未来十年期间,在新技术指引下,新的百亿级、千亿级数字消费的机会完全可以实现。数字化生产:数字经济的新蓝海数字化生产现在还是一片蓝海。现在讲产业互联网数字化的全景生产,我们的案例只有几百个,真正对制造过程、生产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案例还是非常有限。数字化生产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智能互联,实现和消费链、供应链智能互联,而且可以把消费者和服务者的平台智能互联,还可以实现社会资源智能匹配。我们讲一下案例。以前互联网连的是信息,现在物联网连的是物体,它的动态、旋转、热量、速度,依托于传感器工业软件和网络通讯设备,全面应用于生产领域,而且会向整个产业链延伸。例如汽车智能生产线使用的六轴自动化手臂,每一条轴都有多台物联网相连,可以测它非常多的动态信息,它在运转中的状态就可以被感知,以前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只有当产品出问题或者设备不能运转之后才知道生产线出了问题。而在智能生产过程中,通过非常多的网联设备可以实时感知它的运行状态,而且完全可以做到在线修复和远端停机、开机。多台机械化设备,通过物联网连接以后协同作业,我们研究制造业的学者觉得那个场面非常美丽,把它叫做“数字制造之美”。在汽车智能生产线上,没有人,物物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每个工具之间,是多点互联,相互识别,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组织的效率。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2020年11月22日
其他

“80后”建筑史学家郭黛姮:骘古鉴今,营造中国(内附讲座预告、领票攻略及福利)

新清华学堂赠票活动关于圆明园,你有什么问题希望向郭黛姮先生求教?欢迎关注“人文清华讲坛”微信公众号并积极留言。我们将选取精彩留言进行抽奖,抽取50位赠送入场票(仅限讲坛当日现场领取)
2020年10月12日
其他

《千年一寺看佛光》“人文清华”讲坛直播实录

1937年7月5日,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确定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代,打破了此前日本人关于中国已无唐代木建筑的谬论,让这座中国古代建筑第一瑰宝重新走入世人视野。83年后的同一天,7月5日,由清华大学与山西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人文清华”讲坛特别节目《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第四场收官之作《千年一寺看佛光》隆重开讲,梁思成再传弟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馆长刘畅带领大家走进千年古寺,追忆先贤,重回宏伟大唐。“人文清华”讲坛制片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小琴教授与刘畅老师、中日嘉宾隔空探讨了古建筑与现代人的关系。节目嘉宾,梁思成的弟子、著名古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先生明确指出花钱盖怪房子不是中国建筑应该有的发展方向,鼓励建筑师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更好地进行创新性转化。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教授、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赵曙光专程到节目现场看望制作团队。截至7月9日,近200万网友在云端一起欣赏了这座中国古代建筑第一瑰宝。以下为直播实录,约1.6万字。(全文读完约21分钟,敲黑板划重点,要认真记笔记哦~)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清华大学与山西省文物局主办的“人文清华”讲坛特别节目《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的直播现场,这是第四站,《千年一寺看佛光》。我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琴,也是“人文清华”讲坛的制片人。今天是7月5号,1937年的这一天,也是跟此刻差不多接近黄昏的时分,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和纪玉堂四位中国营造学社成员在这里确证佛光寺东大殿是一座唐代建筑,这也是梁林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在此之前,日本学者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古建筑调查,宣称中国全境内一千岁以上的木建筑物一个也没有。而营造学社自成立之后,走遍了十余个省,勘查了千余座建筑遗迹,所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建于辽代,公元984年,在当时也不到一千年。但是他们一直怀着“国内殿宇必有唐构的信念”苦苦寻找,终于在五台山佛光寺得偿所愿。
2020年7月9日
其他

阎学通:如何看待普京总统任期归零

道义现实主义理论与其他国际关系理论相比的优势之处在于,它不但能解释为什么国际社会会前进,同时也能解释其他国际关系理论目前难以解释的问题——为什么国际社会会倒退。
2020年4月28日
其他

“人文清华”云讲坛丨张明楷公开课《利弊得失:特殊情境下的法益衡量》周四直播!

疫情期间信息繁杂,如何定义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在国内销售有出口资质却无国内批号的口罩算不算犯罪?紧急状况下的不恰当行为应否处罚,如何处罚?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抗疫之时,都有很多特殊情境,需要进行法益衡量。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如何权衡才能做出符合法律精神的判断?4月23日19点,“人文清华云讲坛”第六场,著名法学家、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明楷深入解析《利弊得失:特殊情境下的法益衡量》。央视频、新华网、网易、凤凰网、腾讯新闻、搜狐教育、学堂在线、一点资讯等媒体以及人文清华在B站、抖音、今日头条和微博的官方账号,清华大学在B站、抖音、快手和微博的官方账号将同时面向全社会进行课程直播。此前,“人文清华云讲坛”前五场公开课已分别于3月19日、3月26日、4月2日、4月9日、4月16日盛大直播,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讲授《各国防疫反映的国际关系》,礼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彭林教授讲授《“国家元气全在风俗”》,人类学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景军教授讲授《新型传染病预警的社会构成》,影视理论评论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讲授《向死而生:传染病灾难电影分析》,科学史家、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讲授《瘟疫之年:重新认识牛顿》,四百多万网友在云端听课,积极互动。疫情之中,弦歌不辍。每周一位清华大学著名学者,以深度思考看复杂社会,建构认识世界的多元视角。“人文清华云讲坛”课程体系每场公开课颁发专属听课证提前领取,关注预告,做好听课准备每周线上直播带你领悟大师思想,宅家上清华直播课后第一时间发布视频实录、新闻要点帮你划重点随后的演讲实录带你全面复习知识,温故而知新错过精彩课程的不要伤心,照样有福利,可以补课打卡课余时光,推送大师深度访谈课外延展阅读带你碰撞思想火花课程结束,完成六次打卡即可顺利毕业颁发结业证书“人文清华云讲坛”带你领悟新知,刷新视角,开启一段云端清华求学之旅。听课证领取攻略每场公开课都将颁发专属听课证。课程结束时,集齐6张“人文清华云讲坛”电子听课证并上传图片,打卡6堂直播课,即可获得“人文清华云讲坛”电子结业证。相关上传链接,将在所有课程结束时发布。张明楷教授专场听课证抢先领补课攻略如果你错过了某节课程,不必遗憾,扫描听课证二维码后,点击补课,即可随时随地云端补课!4月23日直播地址B站网易凤凰网腾讯新闻学堂在线头条欢迎关注“人文清华讲坛”微信公众号并积极留言提问演讲嘉宾将对精彩问题进行回答
2020年4月20日
其他

阎学通:新冠疫情不会对世界格局产生根本影响

阎学通教授指出,传统安全是国家对国家构成的威胁,通常的理解就是军事威胁,即军队之间的对抗;而非传统安全是指非国家的行为体或非人的力量对国家构成的威胁,例如疾病、金融危机、恐怖主义等。
2020年4月10日
其他

“人文清华”云讲坛丨倒计时啦!景军公开课《新型传染病预警的社会构成》周四直播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疾病相伴相搏的历史。对于现代人来说,流行病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当新型传染病从多源头袭来,是否有多源头的预警途径,为预防和战胜传染病提供社会化的支持?
2020年3月30日
其他

“人文清华”云讲坛丨听课攻略来啦!彭林公开课“国家元气全在风俗”明晚开讲

此前,“人文清华云讲坛”首场公开课已于3月19日盛大直播,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登坛讲授《各国防疫反映的国际关系》,近百万网友在云端听课,积极互动。
2020年3月25日
其他

各国防疫反映的国际关系——人文清华云讲坛阎学通演讲实录

新冠疫情已然成为一场全球大考,只要有人没考完,谁都出不了考场。看到“西方式自由”“群体免疫”等答案,不少人纳闷:怎么抄作业都不会?事实上,高分作业不是想抄就能抄,防控方式也因国家而异。3月19日19点,“人文清华云讲坛”首场隆重开讲,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登坛讲授《各国防疫反映的国际关系》,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没有领导国的世界,在尚未达成全球治理的情况下,没有国家或国际组织能领导全球防疫,防疫各自为政,各国国情差异决定了这场考试没有统一答案。阎学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199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2008年被美国《外交政策》评为世界百名知识分子,2014-2019年连续入选爱思维尔高被引学者名单。其部分著作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波斯文或阿尔巴尼亚文。以下为演讲实录,约1万字。(全文读完约13分钟)观众们,大家好!今天晚上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疫情下的国际关系。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各国防疫反映的国际关系》。很多人发现在疫情下国际合作不太顺畅。传统上认为,疾病是非传统安全问题,这种非传统安全的问题往往都是非零和问题,因为它对所有国家的老百姓或者政府官员的威胁是无差别的。既然大家面临共同的威胁,怎么反而难以国际合作呢?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最近,特别是中美之间的不合作引发关注。我们今天就讲一讲,疫情所反映出来的国际社会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进行合作的原因是什么。国际社会是无政府体系很多人往往是从国内社会体系的角度观察国际社会。国内社会是大家生活的客观社会,多数情况下,不管是在自己国家还是在别的国家,你都发现那个国家有个政府,在这个政府的领导、控制下,人们进行交流,发生关系。因此人们往往用国内社会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概念来理解国际社会,而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体系。国际社会是一个无政府体系,不像国家有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政府。所有的主权国家拥有自己的主权,自主决定想干什么和不想干什么。各国没有这样绝对权威的政府就会出问题。不管是中国、英国还是美国,如疫情来了,大家都会问政府是什么政策,怎么组织全体人民共同抗疫。国际社会没有这样的政府、没有一个组织拥有权力组织全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抗疫。各国防疫各自为政这个视频里大家在汽车站排队,有人打了一个喷嚏,其他的人做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采取的策略不一样。为了阻止人传人,有的在死人身上喷药;有的往空气中喷药;有的往自己身上喷药。这个视频告诉我们各国在防疫面前采取的策略和政策是不一样的。因为没有一个统一领导、没有顶层设计,就不可能出现统一的抗疫政策。我们中国实行对武汉进行封城之后,进而在全国要求隔离,但是不封国,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断绝所有的国际航班。很多国家采取的措施跟我们相反,比如越南、印度,它们不是内部封闭起来,内部只封闭了一两个村子,对外则封国,印度宣布任何外国人不能进入印度,把许多国际航班都停了。菲律宾也一样,除了菲律宾人任何人不得进入。各国政策都在调整,英国最开始表示不治理,采取了一个恐吓的方法,“政府不管,每个人做好准备,你们的亲属有可能死”,把人吓回家里去了,所有的居民自行隔离,用这样一个策略威慑他们。英国的国民现在请愿说不能这样,政府得做点什么,政府说你们要求我隔离,那好我开始采取隔离政策。可见各国在这次防疫中采取的是各自为政的措施。为什么能做到各自为政?显然主权使其有了各自为政的可能。当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实行全国紧急状态,没有一个州敢说不停课。但是国际社会就不同,一个国家说“我就不停课,我就不封国”,任谁也阻止不了。这就是主权体系。为什么愿意各自为政?因为每个国家面临的疫情不一样。前一阶段,中国采取隔离的政策比较早,原因是在我们这儿爆发得早。有的国家前期不采取这样的措施,因为那儿没发现疫情,等后期发现了才采取措施。迄今并非所有国家都采取封闭隔离的政策,仍然有很多国家不封闭。每个国家的防疫措施最终效果如何,主要根据死亡人数判断。各国关心的防疫措施的重点也在此,即以本国死亡人数的多少来决定国家采取什么政策。世卫组织无力领导全球防疫既然防疫的权力是各国拥有,防疫的措施是各国决定,防疫效果是每个国家制定政策的出发点。那为什么大家还要组织一个世界卫生组织?谭德塞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总干事,他能组织协调和领导全球抗疫吗?所有人都知道,他领导不了。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是全球防疫最大、最权威的国际机构。为什么这个机构不能发挥这样的领导作用呢?这是因为国际组织和国家性质不同。国际体系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行为体,国际组织和国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行为体,国家拥有主权,国际组织没有主权,国际组织不能任意决定想干什么和不干什么。国际组织是由成员国聚到一起讨论之后进行表决达成决议的,而后国际组织落实集体决议。国际组织中基本是大国的共同意见成为国际组织的决议。也就是说,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的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形成一种平衡,这种平衡的意见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决议,然后执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没有权力决定政策,他不能决定全世界应该封城还是不能封城。前一阵谭德塞呼吁各国不要过度反应,不要禁止国际旅行,但没人理他。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总干事,他只有执行该机构成员国决议的权力,他没有决定这个组织制定什么政策的权力,他的身份像是秘书。其实不仅仅是世卫组织的总干事是秘书,联合国秘书长也是秘书。国际组织在全球防疫上拥有的权力远远小于主权国家,对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防疫政策都无权进行干涉。国际组织分两种,一种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就属于这一类。还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比如国际奥委会。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不是由国家组成,而是由非政府的团体参加,比如有中国奥委会、有美国奥委会。无论是政府间国际组织还是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总的来讲都是协调机构,协调成员国的意见,而不能自行决定,这些组织的决定权是有限的权力,如果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联合提出今年的奥运会必须推迟,国际奥委会想坚持也做不到。五常不参加奥运会,奥运会怎么举办?国际组织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国际组织的数量增长了三百多倍。但是国际组织多,反而意味着国际组织的作用有限。很多人误以为建立了国际组织就能解决全球治理问题,其实不然。国际组织没有能力解决全球治理问题,全球治理现在是倒退的趋势,国际组织越来越多,全球治理反而停滞不前。这些组织中的成员国,特别是这些组织中的大国,是不是有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的政策取向,决定了国际组织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防疫面前,各国特别是大国,利益是不同的,在防疫面前大国之间的利益有冲突。因为防疫都是先保护本国的居民,其他国家有多少人感染,有多高的死亡率跟自己没有关系。这就出现了各扫门前雪的现象,把雪扫到别人门前了,于是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国际组织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全球治理能力的提升,没有大国之间的合作,特别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双边合作,全球治理是很难进行的。没有一个国家能领导全球防疫是不是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从来不可能出现领导呢?不是的。有的时候能形成国际领导,有的时候不能形成国际领导。领导和追随者是共生的。领导者得有追随者。国内领导吸引国内的追随者,靠的是合法权力,即有权命令别人做事,别人在其权力下不得不做。在所有的国家里,国家的暴力工具通常被政府垄断,政府以暴力为权力基础,当任何人不服从政府领导时,用暴力工具迫使他们服从。典型的例子是,你违章了,警察过来罚款,你要不给,警察就要利用他手中的暴力工具制服你,你必须接受罚款。但对国际领导来讲,靠的不是合法权力,靠的是实力和权威。实力就是指做事情的能力,多数情况下意味着一国比他国的力量强大,有能力给追随者好处,对不追随的给予惩罚。权威是指一个国家使他国对其信服,大家觉得它有道理,愿意跟着它走。比如欧洲这个区域是法国和德国提供了一个联合领导。这两个国家在欧盟中拥有的实力比其他成员国大,德国默克尔执政那么多年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权威,被欧盟成员接受,她被认为是相对较好的领导,所以多数欧盟国家愿意追随德国的政策。但是,英国脱欧,不接受德国的领导,所以德国跟英国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但是德国和其他国家在欧盟内部形成了客观上的领导国和被领导国之间的关系。全球性领导要建立在实力、意愿和关系的基础上。三者每一个都是必要条件,缺一不可。第一个条件,要有实力。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然后有帮助别人的能力。什么样的实力能够做全球性领导?一般是指一极格局中的主导国,比如冷战之后出现了一超多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综合实力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国防开支相当于后面十几个国家的总和。美国以前搞军事同盟,为其他国家的安全提供保障,以前美国有这个实力,别的国家没有这个实力。而当今世界,无论按汇率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都是中美两国的总和占了世界比重的40%左右。如果两国给世界提供一个合作的联合领导,是可以的。问题在于中美之间没有这样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没有意愿合作提供一个联合领导。单方面情愿是合作不起来的,得双方都愿意才行。双方中又没有任何一方具有单方面提供全球性领导的实力,所以当今世界面临一个没有世界领导国的形势。这次防疫,能找到一个国家有领导全球防疫的实力吗?通常实力是指物质力量,哪个国家有足够大的物质力量帮助70亿人防疫?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不说别的,仅仅是要使全球70亿人马上都有口罩就做不到。第二个条件是意愿,得愿意为当领导付出代价,即帮助比自己弱的国家。在国内体系里,人们都想当领导,因为当领导不需要付出代价。在国际体系中则不是每个国家都天然愿意提供国际领导?比如找一个太平洋岛国来领导全世界的防疫,各国都说接受其领导。但这个国家知道在国际上当领导是有代价的,要付出,要提供公共产品。这个小国会说,第一我没有实力提供公共产品,第二即使我有力量,我凭什么给别国提供公共产品呢?特朗普现在就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他说凭什么让别国搭美国的便车。他非常明确地说当世界警察的代价太大,对美国是得不偿失,表示不愿意干这个事。比如美国现在就不再愿意给自己的盟友无偿提供军事安全保障,要盟友交钱才肯提供。美国跟盟友的关系变成镖局和顾客的关系了,你花钱我就给你当保镖。北约峰会闹得这么凶,和特朗普这个策略有关。他要求欧盟成员自己多增加军费,不能都指望美国。美国给世界提供领导的意愿没了。任何一个国家有实力没意愿,也不可能当领导。简单而言,在国际社会上当领导就得多花钱,所以在国际社会当领导是有条件的。为什么大国愿意提供公共产品呢?是因为大国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好处大于提供公共产品的代价。以十字路口为例,十字路口如果不修红绿灯,每天会发生一起车祸。假如一个大公司每天要在这儿过300辆车,概率可能就是每天有一辆车遇上车祸。小公司一天从这里过一辆车,概率可能是一年赶上一次,甚至一次都赶不上。对大公司而言,是一年出365次车祸合算还是修一个红绿灯合算?365次车祸的修车钱比修红绿灯还贵,于是它就愿意修红绿灯。而小公司,车祸概率低,所以绝不去花钱修红绿灯。以此为例,可见大国之所以能够产生当领导的意愿,是因为当国际领导也得有好处,当领导没有明显的好处就不会有人愿意当国际领导。第三要看其他国家是否愿意接受你的领导,人家不愿意接受,没有追随者,还是形不成领导。比如美国实力比朝鲜、伊朗强大得多,美国想领导它们,但朝鲜、伊朗都不接受。这次防疫,没有国家、也没有国际组织有实力为全世界防疫提供保障,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愿意去接受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国际组织的领导进行防疫。这就是为什么这次防疫出现了没有领导的局面。一个国家怎么能够让其他国家愿意接受其领导呢?国际的领导是靠实力或者权威,或者实力加权威,在实力基础上有的权威强,有的权威弱。比如二战期间形成两大阵营,纳粹德国提供的领导,其追随者就少,美英苏三国提供的领导,其追随者就多。假设当时美国和德国实力相似,但当时美国有权威,而德国没有权威。形成全球性领导的三条路径让别的国家愿意追随你,想成为你的追随者,有三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领导国以身作则的样板作用。比如领导国主动遵守国际规范,别的国家会想,遵守规范的国家变得强大,自己遵守了也能变得强大了。就像班里考分高的那个同学的学习方法往往成为别的同学模仿的样板。领导国是成功者,成功者在国际上做的事容易被大家效仿,形成主动追随。这就是靠权威领导。一国没要求他国追随,但他国觉得该国做得好,主动追随它,这是实现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的最好路径。第二条路径是奖励。领导国告之他国,你要跟我走我给你奖励,让人自愿选择是否跟随,这叫做自愿追随。主动追随是思想观念认识上的,追随者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自愿追随不是,是好处明摆在那儿,是领导国承诺的。第三条路径是惩罚,虽然不好,但是也能起作用。领导国对他国说,你不按我说的办,付出的代价比按听我的还要大,你听我的损失小点。最典型的例子是伊拉克,伊拉克1990年吞并科威特,美国说你这是侵犯别人的国家主权,违背了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宪章。老布什发动战争惩罚了伊拉克。伊拉克没办法,从科威特撤军,美国帮助科威特重建了国家,而且规定不允许伊拉克的空军在自己领空上飞行,设立了禁飞区。可见惩罚也可以使得对方被迫服从。今天在防疫面前,我们看不到任何国际组织、任何国家能通过这三条路径建立这样的关系。现在联合国会员国有194个,别说是全部成员都接受一国或一个国际组织的领导,哪怕是50%的国家接受,都可以算是全球性领导。但是,现在我们看不到任何国际组织、任何国家能提供这样的领导。国际领导力衡量标准很多人问国际领导力怎么提升,每个国家的国际领导力的大与小不是以该国物质实力为标准的。比如,美国的物质实力在特朗普上台之前和特朗普执政6个月之后,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变化,当时也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但是2017年头6个月里,美国的领导力却大幅下降。美国领导力下降不是国为其物质力量弱化了,而是因为它自己违背国际规定,不履行自己做出的国际承诺,退出一些国际条约,这导致别的国家不愿再追随它了,追随者少了,追随者的意愿下降了,追随者的力量小了。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领导力既要看有多少国家追随它,还要看追随者的实力大小。如果追随者的实力很大说明该国领导力很强。双方实力差距小,仍愿意接受该国的领导,可见该国领导力很强。领导那些大国,不是用力量迫使对方追随,靠的是权威,靠的是该国做事情的正确性和道义性。这就是道义现实主义理论提出的国际领导的王道型领导。当一个国家的友好国家普遍都是实力比较强的国家,这个国家的领导力就较大,有时十个小的追随者的力量总和都赶不上一个实力强的追随者。一个国家有实力强的追随者,通常对世界的影响力远远大于那些只拥有较多弱小追随者的国家。在防疫问题上,目前还没有全球性的国际领导。既然领导都不存在,所以也就不存在领导力衡量的问题。全球化在继续,全球治理在倒退当前的情况是全球化仍在继续,但是全球治理停滞不前,甚至退化。全球化本身是双刃剑,即好事坏事同时发展。比如在全球化过程中,到全世界旅游变得自由了,与此同时全球旅游也使疾病加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如今,全球化的负作用还在继续扩大,没有停止。如果大家认为全球化停滞了,那是全球化的有益方面开始受到阻碍。全球治理是指治理全球化的负面作用,比如治理污染、气候变暖、物种灭绝、恐怖主义等。没有负面作用的全球化就不需要全球治理了。目前是疾病全球化,但防疫的全球治理进行不了。在防疫的全球治理上不仅停滞不前,甚至某种程度还在倒退。比如美国现在已经提出,今后所有的医疗商品不再搞全球产业链,全部在美国国内生产,以避免出现疫情的时候无法保证医疗资源的充分供给。现在全球治理实际是个倒退趋势,这次疫情已经表现得很清楚。没有领导能进行合作吗?没有领导的国际合作是存在的。国家之间是平等的,在无领导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合作。比如东盟没有领导国,十个国家之间也能合作。但是没有领导的多边国际合作是低水平的合作,这就是为什么东盟无法发展成欧盟那样高水平的合作。在没有领导的条件下进行的低水平合作,所合作的经常是不重要的事情,在重要事情上合作不起来。实质性的合作需要国际领导。那么有领导进行国际合作就是好事吗?不一定。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在德国领导下进行的合作并不是好事。跨国恐怖主义分子在伊斯兰国领导下进行合作也不是好事。有领导的国际合作对人类来讲是好事还是坏事,取决于这个领导国。领导国组织国际合作干好事就是好事,领导国组织国际合作干坏事还不如没有这样的国际领导。因此,没有国际合作的形势不一定比有国际合作差。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了国际领导进行的国际合作一定是好事,也有可能是个灾难。对合作的价值判断要依据合作的具体内容来决定。根据道义现实主义,领导的类型有四种:王道、霸权、昏庸、强权。四种不同领导带来国际秩序的不同变化,如果是王道型的国际领导,那么国际体系就稳定,战争少。如果是霸权型领导,有一些战争,但是体系总体稳定,战争是有限的,不会打得昏天黑地。在昏庸的国际领导下,整个体系动荡不定,谁也判断不了,不确定性很大。在强权领导下,战争连绵不断。因此领导的性质不同,领导国给国际社会、给世界带来的结果也不同,有好有坏。如果一个国际领导有实力,主要依靠权威进行领导,即让大家自愿跟随,这样的领导带来的国际秩序相对较好,如果是靠实力强迫别国服从,带来的国际秩序,就有可能不好。不讲信誉正成为今后国际秩序的特点一个国际领导怎么能够形成权威让大家愿意接受其领导呢?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国际战略信誉。国际战略信誉是他国对一国遵守规范的认识,就是这个国家不仅参与制定国际规范而且能够遵守。比如,今天美国的盟友都在批评美国,自由贸易的规范是美国主导下建立的,美国自己开始反对自由贸易了。不遵守已有的国际规范就会使战略信誉下降。战略信誉高,领导力就强,战略信誉低,领导力就弱,所以战略信誉和国际领导的领导力成正比。战略信誉是长期行为的结果,人们认为一个人可信,不是看他干了一次好事,而是根据他过去长期的行为来判断他是否讲信誉。同样,一个国家的战略信誉不是靠干一两次好事建立的,而是经过做许多好事积累起来的。战略信誉的增长是缓慢的过程,但是战略信誉下降则是跳水式的,干一次不好的事,声誉就掉下来了。战略信誉的形成和衰败的两个机制不同,带来的结果和速度也不一样。世界并不总是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比如中国历史上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把统一视为进步,它是历史进程,把分裂视为倒退,它也是历史进程。历史是有时候前进、有时候倒退。我们今天看到的国际社会,与后冷战时期(1992年-2016年)比,发展趋势是倒退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不遵守国际规范,不履行自己的承诺。国际秩序出现严重的不确定性,就是国际秩序从相对稳定向越来越不稳定的方向发展。大国对其他国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靠样板作用,样板作用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美国现在就是一个负面的样板作用,很多国家在效仿美国,你不遵守条约我也不遵守,你不履行承诺我也不履行,你在外交发言中随便抹黑别国我也随便抹黑,你说话不负责任我说话也不负责任。不讲信誉正成为今后国际秩序的特点。在美国现任政府不那么遵守国际组织规则、不断退群、开始搞脱钩战略的情况下,全球互联网不是越来越紧密,而是正在呈现一个碎片化的趋势。现在是主权的观念在回归,主权的规范在重新制定,越来越强调主权,而不是越来越让渡主权,这是国际秩序现在的发展趋势。各自为政在未来会越来越突出很多人问这次的疫情对世界有什么影响,会不会改变国际格局,会不会改变国际体系,会不会改变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我认为,疫情对这些事情都会有影响,但没有本质性影响。疫情是个“显微镜”,帮助我们看清了一些看不清的问题,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清国际关系的本质。看清了国际领导得建立在实力、意愿、关系三个条件之上,缺一不可。看清世界现在没有全球性领导,有全球性领导就不存在各自为政的防疫政策,没有领导也就没有领导力。疫情还帮助我们看清了全球治理是倒退趋势,没有向前发展,看清了全球化负面作用正在继续发展,而且有扩展之势。世界现在进入了没有领导国的世界。不仅仅是今天的防疫各国得靠自己,而且今后越来越多的事情得靠自己。大家会发现,今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缩短其国际产业链,不让产业链太长,因为产业链越长、节点越多,依赖性就越强,严重的依赖性会造成国家的脆弱性。防疫反映出来的各国为政,恐怕代表了今后十年甚至二十的趋势,各国之间今后会更加强调主权,更加各行其政。谢谢大家!网友互动1.中国防疫模式不是每个国家都可复制网友:别的国家面对疫情时可以通过复制我国的方式来应对,达到和我国一样的效果吗?阎学通: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任何国家随便复制别国的防疫措施其结果不一定是合理的。因为每个国家面临的疫情不同,有的国家大有的国家小,有的感染人多,有的感染人少,所以采取的措施不一样。这次越南是比较成功的例子,越南一上来就停止了和疫情严重国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之后对很少的村庄进行了封锁,现在越南是零死亡。越南没有复制任何国家防疫的方法,取得的效果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是成功的。A国采取的措施在A国产生了的效果,并不意味着在A国采取的措施拿到B国会有同样的效果。所以目前看,我自己认为,没有领导的全球防疫很有可能比全球统一设计的防疫效果还要好。因为这次疫情大家都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整个防疫过程是不断地了解情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的过程。各国对自己的情况最了解,因此各行其政也许更符合实际情况。2.中国提高影响力主要靠两点网友:疫情过后是否中国将极大地提升影响力?阎学通:中国在疫情之后能否提高影响力,我觉得主要靠两点。第一点是我们自己防疫的效果好于他国,以及我们帮助别的国家防疫使别的国家受益多,他国受益越多中国地位就越高,受益越少地位就越难提高。自己搞好了可改善我们的形象,人家会说你有本事。你帮了别人,别人受益会说你好。这样才能使领导力上升。第二点是经济。如果防疫之后中国经济遭到的损失比别的国家小,各国都抗疫,都面临疫情,都上不了班,都停工。在都停工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遭受的损失和打击一年下来小于别的国家,特别是小于同等经济规模的国家,那么国际地位就上升。如果遭受的损失打击比别的国家还大,地位就提高不了。3.能否吸取经验教训,决定了我们能否抓住机遇网友:当前疫情给中国提供什么机遇?阎学通:我们中国有个说法,“变坏事为好事”。我们要想把这次疫情变成机遇,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反思疫情前期我们工作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怎么能够改善,把这些不足改善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样给我们提供的机会就能利用上了,把防疫成果巩固下去。道理是一样的,当疫情对别的国家的经济都构成冲击的时候,我们要思考怎么能够在疫情冲击下把经济发展得比别的国家好。机遇是什么?如果说从相对受益的角度考虑,这次疫情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害处,那么我国地位的提高取决于疫情给我国造成的伤害小于别国遭受的疫情伤害,这就是我们的机遇。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不是机遇。自3月19日起,“人文清华云讲坛”将连续推出大型直播公开课,继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之后,礼学家彭林、人类学家景军、影视评论家尹鸿、科学史家吴国盛、法学家张明楷等学者将相继开坛授课。每周一位清华大学著名学者,以深度思考看复杂社会,建构认识世界的多元视角。每周四19点,央视频、凤凰网、搜狐教育、腾讯新闻、学堂在线、一点资讯等媒体以及人文清华在B站、抖音、今日头条和微博的官方帐号将同时面向全社会进行课程直播。下期预告点击阅读原文收看直播回放
2020年3月21日
其他

“人文清华”云讲坛|阎学通公开课《各国防疫反映的国际关系》直播倒计时

3月19日19点,“人文清华云讲坛”首场隆重开讲,将由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讲授《各国防疫反映的国际关系》,各国防疫招数不同,有强控,有“佛系”,疫情期间国际关系有何动向,如何透过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现象,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阎学通教授将通过深入浅出的阐释,带领大家一起透视疫情下的国际风云。央视频、凤凰网、搜狐教育、腾讯新闻、学堂在线、一点资讯以及人文清华在B站、抖音、今日头条和微博的官方帐号将同时面向全社会进行课程直播。疫情之中,弦歌不辍。继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之后,礼学家彭林、人类学家景军、影视评论家尹鸿、科学史家吴国盛、法学家张明楷等学者也将相继登上“人文清华云讲坛”开坛授课。每周一位清华大学著名学者,以深度思考看复杂社会,建构认识世界的多元视角。每场公开课,将颁发专属听课证,集齐6张听课证,就可以获得“人文清华云讲坛”结业证书。学知识重要,构建观察世界的多维视角和知识体系更重要。“人文清华云讲坛”大型直播公开课及系列深度访谈,传授新知,刷新视角,重构知识体系,培育“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让清华的人文之光,穿透校园,烛照中国。嘉宾简介:阎学通
2020年3月18日
其他

弦歌不辍 “人文清华讲坛”云端开讲

疫情之中,弦歌不辍,3月19日起,人文清华将连续推出“云讲坛”大型直播公开课,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礼学家彭林、人类学家景军、影视评论家尹鸿、科学史家吴国盛、法学家张明楷等学者将相继开坛授课。每周一位清华大学著名学者,以深度思考看复杂社会,建构认识世界的多元视角。每周四19点,央视频、凤凰网、搜狐教育、学堂在线以及人文清华在微博、抖音、B站和今日头条的官方帐号将同时面向全社会进行课程直播。3月19日19点,人文清华云讲坛第一课,将由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讲授《各国防疫反映的国际关系》,各国防疫招数不同,有强控,有“佛系”,疫情期间国际关系有何动向,如何透过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现象,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阎学通教授将通过深入浅出的阐释,带领大家一起透视疫情下的国际风云。除大型直播公开课外,人文清华云讲坛还将同步推出对人文、社会学科著名学者的深度访谈,结合社会热点,思考社会问题,探究改进之途,体现清华学者对中国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呈现多学科视角,建构认识世界的更多维度,带领观众上溯理论源头,重构知识体系。学知识重要,构建观察世界的多维视角和知识体系更重要。人文清华云讲坛大型直播公开课及系列深度访谈,传授新知,刷新视角,重构知识体系,培育“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让清华的人文之光,穿透校园,烛照中国。
2020年3月1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算法商务阶段到来了吗?管理学家陈国青为你深度解读(内附讲座预告、领票攻略及福利)

他曾放弃国外知名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邀约,毅然回国。他潜心开发多个研究中国企业管理问题的哈佛案例,为世界管理学带来中国视角。他曾获中国管理学界最高荣誉——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他连任两届国际模糊系统协会副主席,是中国内地第二位获得IFSA
2019年6月9日
其他

管理学家陈国青:什么是大数据?(内附讲座预告、领票攻略及福利)

人文清华讲坛陈国青专场宣传片在大数据成为热词的当下,你真的知道什么是大数据吗?一起听听著名管理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C讲席教授陈国青谈如何理解大数据。大数据虽然是近年来的热词,但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时代演化的产物。当信息技术发展到云计算、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基础研究方法到各个学科,人们普遍感受到大数据的迫近。如今大数据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RFID、传感器、手机、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每时每刻都在搜集信息,每个人都是数据的接收者,也是数据的生产者。大数据从特定的领域进入社会生活,是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融合产生的质变。陈国青教授一直致力于数据研究,关注信息变化对管理的影响。近些年来,陈国青教授在大数据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2015年开始,他同时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专家指导组组长,率领国内同行一起探索大数据前沿问题。大数据的数据特征小文(对大数据感到头疼的文科生)我做作业用的数据可以被称为大数据吗?嗯?当然不可以了。你做作业哪用得到那么多数据……小理(对大数据狂热的理科生)小文只要足够多就是大数据了吗?不是啊,你没看过陈老师的书吗?大数据作为数据的一种,具有鲜明的4V特征。它是大规模的,也是丰富多样的。小理据陈国青教授介绍,大数据的数据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概括,比如4V:volume(容量)、variety(种类)、velocity(速度)、value(价值)。第一,大数据意味着超规模(Volume)。大数据的规模从一般意义上讲具有大规模、海量的含义,但是没有绝对的量纲标准,而是和领域及其问题相关。超规模是指超出了原有领域和问题的大规模。比如企业大数据,与之前不同的一个地方在于,此时的数据规模常常超越了企业本身传统的内部数据边界,而是延伸到了企业外部,成为一种社会化的企业数据。每个人作为终端使用者,既是数据的使用者,又是数据的创造者。第二,大数据意味着多样性(Variety)。富媒体(Rich
2019年6月7日
其他

中美贸易战 | 阎学通:美国发动贸易战是想推翻国际贸易秩序

7月6日起,美国将对中国34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冲突爆发在即。为什么特朗普敢于执意发动贸易战?其核心目的究竟是什么?贸易战是否会扩散到其他领域?当前国际秩序是进步还是倒退?
2018年7月4日
其他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红点奖是商业机构来骗中国人钱(内附领票攻略及福利)

他是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是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的创始人。他创立“事理学”,坚持实事求是,用设计改变生活。他倡导“服务设计”,把设计从工业上升到社会,又立足设计,把目光投向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
2018年4月7日
其他

法学家崔建远: 据理力争 助力《合同法》出台

从2016年4月19日起,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系列活动列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并按该课程要求举办,请在读本科生提前领票,凭票并携带学生IC卡刷卡入场,入场时间为每次演讲当日18:30。
2017年12月9日
其他

独家专访 | 魏祥:清华园成了我和妈妈的家 我对安静做科研比较有兴趣

11点的时候,去食堂给魏祥打饭,有课了就找个附近的教室一起吃。夏瑞云规律的生活全部围绕着魏祥打转,“学校给提供的单人宿舍真的太好了,两间房间我和魏祥两个人住很方便,我照顾他也方便。”
2017年12月7日
其他

人文清华讲坛 | 李稻葵专场——中国经济:新时代 新思维(演讲全文)

这张夜晚灯光图反映了江苏和安徽用电量的差异。这两个省紧挨着,情况完全不一样。江苏省是全国人均GDP最高的省份之一,人均GDP是安徽省的2倍以上;安徽省人均GDP全国倒数第六,这就是中国经济,不平衡。
2017年11月6日
其他

清华教授阎学通:做预测就是成人的游戏

来看看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教授为我们讲述
2017年9月27日
其他

洞朗对峙或许是个转折点,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印边界问题

印度不参加“一带一路”只是一种表象,从中折射出中印关系不能不面对的现实,即由边界问题导致的安全溢出效应,在现阶段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印关系的整体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局。
2017年8月14日
其他

人文清华讲坛 | 阎学通专场:未来世界谁主沉浮

阎学通教授创建的道义现实主义理论体系被西方学者所肯定。他带领的清华国际关系研究院创造性地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跟现代的科学方法结合,用以研究当代国际关系,被称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清华学派,也叫清华路径。
2017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