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作者|玄宁邮箱|wangzhaoyang@pingwest.com进入2023年,ChatGPT着实让人类感受了一把被AI支配的恐惧。它超强的上下文理解,泛化,学习和推理能力,以逼近人类互动体验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所有人耳目一新。哪怕它和它的同类竞品纷纷暴露出诸多的问题,依然难阻人们每天惊呼一次“奇点”来临,日日担心自己的工作被取代,纷纷转述比尔盖茨,纳德拉和黄仁勋们对ChatGPT的赞赏。各路人马也纷纷行动起来,最新的是马斯克,在批评了自己参与创办但早已没有股份的OpenAI旗下ChatGPT的安全问题后,随即传出他自己正在计划组队开发ChatGPT的替代品。一切都飞快的发展着,这个沉寂了一段时间的行业终于又被焦虑和聒噪笼罩,这给人一种错觉:仿佛这场关于ChatGPT的竞争就要在一夜之间决出胜负。图源:Unsplash而在这些焦躁里,那些本该更清晰指向这场竞争真正本质的特征——ChatGPT的千亿参数,每一次调用的可观费用,OpenAI坐的多年冷板凳等等——也被用于了制造短期恐慌。这些或主动或无意的讨论事实上都在纠结于ChatGPT里“chat”的部分——对商业模式,对可能改变的人类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以及对错失新投资或是投机机会的恐慌。这些焦虑对想把水搅浑而入局的人以及煽动人工智能威胁论的人们来说是喜闻乐见的,但对于真正理性看待这场技术竞争是无益的。某种意义上,与其说ChatGPT证明了某一条AI研究路线的成功,倒不如说它更大的意义是证明了AI这些年不断收敛但依然存在多种选择的各类路线里,最终真的是会走出一条路的:也就是,它第一次证明了这场技术革命真的会到来。而当我们真的把它当作一场技术革命来看时,就会明白这是一场将持续很久的复杂系统的比拼,也才有可能寻找到真正具备竞争能力的中国参与者,会明白这场新的技术浪潮的竞争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让Chat的归Chat,GPT的归GPT“ChatGPT是AI的iPhone时刻。”英伟达创始人及CEO黄仁勋在近期的一次演讲里形容。“iPhone时刻”的说法随之变得十分流行,它代表了今天对ChatGPT的热闹讨论里非常流行的思考方式——人们与AI终于找到了最佳交互界面,从此一切新技术都可以用来替代旧应用。而这也成了很多中国的焦虑者参与ChatGPT“创业潮”的通行证。但这种“iPhone时刻”的说法,有道理,但无益处。与黄仁勋类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微软现在的CEO纳德拉也对ChatGPT做了与黄仁勋“互文”般的表达:比尔盖茨把它的意义比作互联网的诞生,纳德拉说它堪比工业革命。但对这几家公司在最近这波浪潮里的角色稍加分析,就会明白,通过投资OpenAI而占尽ChatGPT红利的微软,和因为ChatGPT而再次进入新的“收税”模式的英伟达,如此表达的另一层含义,是希望这场技术革命最终建立在它们自己的商业帝国之上。至少现在来看,iPhone时刻还只是他们的,并不是我们的。因此跟着这样的思路去讨论是偷懒的且无益的,尤其是作为ChatGPT没有率先诞生在中国这个事已成事实的今天,它只会让人们继续关注被他人定义的“Chat”的部分,着急的去跟着iPhone做应用,最终给iPhone添砖加瓦;它也会让人们陷入窘迫而难以静下来,无暇真正了解我们自己“GPT”部分的进展。在大模型上,一些从业者早已对“iPhone”时刻足够警惕,对建立在它人底座上的模式创新已有充足反思和警惕,并已付诸了行动。OpenAI在2020年发布了1750亿参数的GPT3,根据公开资料,那之后中国公司和机构发布的超过千亿参数规模的大模型包括百度发布的Ernie(文心),华为发布的盘古大模型,和阿里巴巴发布的M6大模型等。2021年,百度基于其已有的ERNIE模型框架,发布了百亿参数的对话大模型PLATO-XL,到了最新发布的ER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