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花开淡墨香

其他

蒋华良:钟灵毓秀,积德裕后——深切悼念谢毓元院士

昨日一天沉浸在悲痛之中,我们敬爱的老所长谢毓元先生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因在北京学习,未能去送他老人家一程,实感遗憾!今日特写此文,回忆一些往事以及我了解的谢先生,以示哀悼!
2021年3月29日
其他

[纪念]蒋华良:一些与嵇先生相处的零星回忆

一些与嵇先生相处的零星回忆自1992年至2010年,我在嵇先生身边学习工作18个年头,亲历了嵇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他身上有许多高尚的品德和精神,我至今没有学到,我将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和体会。谨以这篇《一些与嵇先生相处的零星回忆》纪念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蒋华良我第一次见到嵇先生是1986年夏天,当时我还在南京大学化学系读书,嵇先生参加游效曾院士博士生的答辩并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记得当时博士生的论文是关于有机化合物核磁共振谱的量子化学计算。在我的印象中,嵇先生是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他怎么也懂量子化学?后来了解到,嵇先生不但精通量子化学,还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药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以及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再后来,从陈凯先院士那里了解到,嵇先生是在60岁高龄时开始学习量子化学的,他曾看到嵇先生学习量子化学的笔记,工工整整地记满了复杂的数理方程。我在大学学的是有机化学专业,因对理论化学比较感兴趣,自学了量子化学等课程。在认识嵇先生前,报考吉林大学唐敖庆先生的研究生一直是我大学时的志向。自从见到嵇先生后,对嵇先生的为人以及他从事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了解,我产生了新的想法——哪一天跟嵇先生读研究生就好了,有机化学和量子化学都能用上。我也一直为这一天准备着。阴差阳错,我没有能跟嵇先生攻读硕士学位,而是到华东师范大学跟潘道暟教授和周伟良教授学习量子化学。1990年10月,全国第三届量子化学会议在济南召开,我在会上见到嵇先生和陈凯先院士,第一次与两位老师面对面交流。在会议的空隙,我的硕士导师周伟良教授引荐我认识了嵇先生,表达了想跟随嵇先生攻读博士学位的意愿。令我高兴的是嵇先生一口答应:“欢迎你到药物所攻读博士学位,具体的事宜与陈凯先同志谈,他刚从法国留学回来,在药物的量子化学计算和构-效关系研究方面很有造诣,你可以跟他做论文”。会上,陈凯先院士作了大会邀请报告,报告非常精彩,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这一报告也是我进入药物设计领域的入门课。会议结束那天,又在周伟良教授的引荐下,我与陈老师见面交流,再次表达了到药物所攻读博士学位的意愿,陈老师说:“嵇先生已经与他商量过此事了,欢迎我到药物所深造”。我当时非常感动,想不到嵇先生这样一位大家,办事竟如此认真负责。这次与嵇先生的见面交流,是我走上药物研究的起点。1992年秋天,我顺利考入药物所,跟随两位老师攻读博士学位。与我一起考取嵇先生和陈老师博士生的还有来自复旦大学的石根斌。开学伊始,嵇先生将我们叫到他的办公室,布置了博士论文题目。给石根斌的题目是“生物大分子溶液构象的多维核磁共振测定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给我的题目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这两个课题均是九十年代药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学科。1993年10月,完成课程学习后,我去北京进行青蒿素类似物构-效关系和凝血酶与抑制剂相互作用理论计算,经过数月的努力,我完成了计算任务,回所向嵇先生汇报工作。他对我的计算结果非常满意,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并嘱咐我将计算结果整理成文发表。我当时没有写英语论文的经验,于是请教嵇先生。他指导我说先多看人家的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语法、句型和惯用法,然后再落笔自己写。在嵇先生和陈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3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药理学报》、《中国化学(英文版)》和《Journal
2018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