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论坛杂志社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7期目录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省名栏目)党的自我革命理论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李景源/5哲学研究专题:非洲马克思主义研究非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界限、理论逻辑及历史地位/郑祥福/18马克思主义对泛非主义的创造性重构何以可能/林子赛/32经济研究专题:数字化新动能与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用机理、关键环节与现实困境/朱巧玲
8月9日 上午 10:50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目录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省名栏目)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论纲/钟君/5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理论创新(笔谈)/宋建晓
7月11日 下午 9:36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目录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省名栏目)重思马克思“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经典论断/刘同舫
6月3日 下午 9:16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目录

张家淑/18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生态补偿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王秀伟/30经济研究论重新定义货币供给量的必要性/李翀/45数据分类分级制度与数据要素市场化:作用机制、现实困境和推进策略/史丹
5月6日 上午 9:13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目录

贺海峰/42哲学研究奠基与心理因果/梅剑华/59“真实—创造”中的“二律背反”——隐蔽在卢卡奇思想中的维柯/郑飞/71文学研究身体美学的他者导向与环境伦理学的建构——从生命多样性谈起/王晓华
4月6日 上午 11:23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目录

本刊专稿德里达“新国际”及其中国话语/陆扬/5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省名栏目)把握与运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五种分配方式/高建昆
2月29日 下午 9:05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目录

本刊专稿无形的社会织物:都市社会统治组织——列斐伏尔《都市革命》解读/张一兵/5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省名栏目)抽象劳动概念的当代论争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范式革命/谢亚洲
1月26日 下午 10:08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2期目录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省名栏目)专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熔铸与汇通:面向未来的文明建构/管宁/5文化产业与文化研究(省名栏目)何以最抚凡人心?——城市“烟火气”场景的要素、价值与治理/李康化
1月7日 下午 7:39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1期目录

107历史研究视野、视角与方法:全球地方史的三种治史路径/王静/123近代西方对中国历史知识的呈现与认知——以传教士编纂的英汉双语词典为视角/王晓霞
2023年12月4日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0期目录

王运钊/5文化产业与文化研究(省名栏目)专题:人文地理学视域下的城市空间与人文意象江南文化的内涵嬗变与江南形态的历史演进/刘士林/18数字技术时代城市文化发展动力机制的转轨——以深圳为中心/傅才武
2023年11月2日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9期目录

吕昂/109历史研究“对世界而知有国家”——清末梁启超“国民”论述再思/王锐/117社会探讨专题:数字技术对青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再造焦虑”:数字技术嵌入下青年群体的饮食管理与身体实践/涂炯
2023年9月30日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8期目录

李嘉伟/5文化产业与文化研究(福建省名栏目)专题:数字文化生产与认同实践“智能+”时代AIGC赋能的数字文化生产模式创新研究/解学芳
2023年8月27日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7期目录

119文学研究专题研讨:比较诗学与文明互鉴文学赖以存在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新解/
2023年8月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王胜利、梁苗苗│数据要素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机理、问题与对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总第373期)王胜利,经济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梁苗苗,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助力市场主体经济自由权的平等化,推动市场空间扩大化,促进生产和消费主体交换直接化,催生数据要素及其产品市场化,在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也面临着数据要素产权制度、交易制度和数据要素设施基础不完善,数据要素生成和交易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作用,要建立健全数据要素产权制度,加强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数据要素交易、管理、监管以及安全制度,构建高标准数据及其赋能产品市场体系。关键词:数据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体系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这为我们深化要素市场,特别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指明了方向。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本质是一种具有非竞争性和部分可排他性的、需要与其他资源协同发挥生产力促进作用、规模收益不确定的生产要素”。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素,而且通过赋能劳动、资本等要素,数据正在快速融入社会生产、分配、流通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带来强劲动力”,特别是在“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数据要素对于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数据要素制度和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数据要素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用机理市场是“商品占有者的全部商品关系的总和”,其中“关系的主体即交换者,他们处在同一规定中……交换行为本身即媒介作用……他们的客体则表现为等价物,相等的东西”。因此,市场是包含市场主体地位关系、交换关系及客体关系在内的关系体系。同时,市场又表现为物理或地域空间。马克思指出:“市场有一个外部的地理界限。”其中生产扩大是市场扩大的根本,交通运输是市场突破界限、不断扩大的重要基础。“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表现在遵循全国“统一”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等制度的市场关系,而且表现在不断拓展的统一市场空间范围。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不仅可以使市场主体、客体数据信息对称化,市场关系更密切,为统一大市场提供新保障,而且可以拓展市场空间,为形成大市场提供新支撑、新动能,从而在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数据要素助力市场主体经济自由权的平等化,为统一大市场提供新保障马克思认为,市场主体平等自由的交换首先要求交易主体对其商品具有明晰的财产占有权。对此,马克思指出,交换双方“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但是,仅有明晰的、静态的财产权对市场主体是不够的,市场主体还要有经济自由权,即“对市场主体的营利动机、意志及其行为的客观化应当受到国家的尊重与保护并排除公权力恣意侵犯的一种能力或资格”,只有这样,各个市场主体才能自由地将商品所有权转移给另一个市场主体,以实现实际价值的等价交换。影响市场主体经济自由权的,不仅有尊重和保护经济主体营利动机及行为的法律制度,还有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动机和行为决策的数据信息。在实际生活中,垄断、制度性因素以及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引起的不确定性都可能造成经济自由权的不平等。只有政府制定了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市场主体能够及时得到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才能保障市场主体获得更为平等的经济自由权。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首先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提供数字基础。比如,数据要素可以使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政策措施信息更快、更准、更全面地流动,从而使相关数据信息更趋对称,这有利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加快制定和完善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主体经济自由权的平等化。其次,数据要素可以使市场主体更全面、及时地了解客体信息及其相关权益,实现对客体的信息对称化,减少不确定性,为市场主体经济自主权实际平等提供信息保障。比如在保险市场,数据要素可以弱化信息不对称,降低公司的赔付成本,保护公司的正当权益,实现公司在交易中事实公平。最后,监管机构可以及时、高速、精准地获取市场主体双方及其客体的数据信息,从而能够准确地认定和监管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因此,数字要素可为搭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信用体系提供有力的数字保障。(二)数据要素推动市场空间范围扩大化,为统一大市场提供新引擎马克思认为:“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际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在商品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发展有利于市场空间的扩大,这是因为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缩短了商品流通时间,用时间消除市场空间障碍,从而开拓了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扩大市场范围的交通和通信等现代技术不断涌现。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借助互联网平台,数据要素的交易能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轻易完成。比如网络购物、“云教育”“云会展”“云招聘”等,从而使交易突破了流通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市场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缝衔接”,实现了对市场空间和时间界限最根本的突破,由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造新引擎、新动力。(三)数据要素促进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交换直接化,为统一大市场提供新支撑马克思指出,在商品交换中,“一切只是由商品的形式转化而产生的流通费用,都不会把价值追加到商品上”,如买卖费用、货币费用等都是为了流通而必须牺牲的费用,因此,这些会影响到生产者的利润和消费者的支出成本。数据要素可以缩短流通时间,加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取消流通主体,促进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建立直接交换关系,实现消费由生产者直接生产的可能。这是因为数据要素保障了生产者对于消费者信息更全面、准确、及时的把握,使生产者能够根据消费者数据决定产品品种和数量,同时也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全面了解生产者产品信息。因此,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建立直接交换关系,无须经过中间商,取消了中间商的中间环节利润分成(当然,实现物品实际流通的物流仍然是必要的,但这与中间商是不同的),从而增加企业利润和消费者的福利。目前,“O2O”、新零售等销售模式的变化都体现了新零售模式中数据要素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中,生产者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数据,因为掌握了消费者数据就掌握了消费者。如阿里犀牛工厂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推出的
2023年7月15日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目录

128中国传统司法“官无悔判”之辨证——兼论清代地方司法治理实践中的“信谳”追求/邱玉强
2023年7月2日
其他

《福建论坛》2023年第5期目录

——以“碳票”交易为例/黄婷、杨建州/92共享视域下包容性增长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果关系与实现路径/柴毅、吴雪凤/101中国产业数字化对供应链结构的影响
2023年6月9日
其他

《福建论坛》2023年第4期目录

——以恩克鲁玛泛非主义向非洲马克思主义的转变为视角/郑祥福、吴文炳/5文化产业与文化研究(福建省名栏目)建构基于文化价值坐标的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范式/魏鹏举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福建论坛》2023年第3期目录

历史研究概念形塑:中共革命语境中的“调查研究”/许江、王建华/75全面抗战时期中共“总理遗教”话语的演进/秦勤/88社会探讨“数字技术与城乡社会发展”研究专题数字乡村建设中的社会资本赋能机制
2023年5月7日
其他

《福建论坛》2023年第2期目录

104反清与仕进:辛亥鼎革之际山乡士子的命运殊途与汇流/王康/120哲学研究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总体性/李世杰
2023年4月22日
其他

《福建论坛》2023年第1期目录

132“国家统一的必经之途”——20世纪20年代《台湾民报》对“民族自决”论的思考新探/
2023年4月16日
其他

《福建论坛》2022年第12期目录

115创业政策是否激励大众创业意愿与行为?——基于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调查数据的分析/黄安胜、刘亚/128整合照料型医养结合何以可能?——一个供需博弈分析/史晓丹、余泥含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刘鹏、王坤│“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福建论坛》2022年第4期(总第359期)刘鹏,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坤,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精神屏障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系统的灵魂,事关党的执政安全和国家的政治稳定。然而,“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为四大风险:话语权或“削弱”或“旁落”风险、价值认同“被消解”风险、传播阵地“被抢占”风险、西方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少年”风险。应对“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需要从技术和社会两条路径入手,一方面加强对算法推荐的技术规训,遏制“算法利维坦”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重视民众的利益关切,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积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设与创新,以此筑牢国家安全的精神屏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关键词:后真相;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挑战;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2)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成伯清│自我、中介与社会:作为情感机器的互联网

自我、中介与社会:作为情感机器的互联网《福建论坛》2021年第10期(总第353期)成伯清,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重新塑造着社会本体和自我意象。个体化的进程导致了日益孤独的现实,社交媒体虽然能够轻易地建立联系,但并未改变人际关系的疏离。互联网作为情感机器促成了线上集体欢腾和狂欢,但虚拟世界短暂的情绪波动取代持续深层的现实情感联系,势必加剧个体亲密性圈层的塌陷和中介性联系的缺失。自我与社会之间情感纽带的瓦解,是互联网时代一个突出的效应,极大影响到当代个体的自我观念与交往策略。关键词:互联网;情感机器;自我;社会;中介中图分类号:C9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1)10-0187-1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20AZD090)。部分内容和观点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刊发。
其他

王宁│数字化时代的生产性消费与剥削形式——从剩余价值剥削到外部性剥削

数字化时代的生产性消费与剥削形式——从剩余价值剥削到外部性剥削《福建论坛》2021年第10期(总第353期)王宁,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异军突起,学者们围绕平台公司的价值来源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一派学者主张沿用剩余价值剥削理论来解释平台资本对产消者的剥削(“剩余价值剥削论”)。但另外一派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平台资本对产消者的剩余价值剥削,无法充分解释平台公司的价值来源。他们主张从更广的视角来分析平台公司的价值来源(“价值的社会创造论”)。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不足,因此提出第三种理论立场,即“外部性剥削论”。在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公司的剥削,从对员工的剩余价值剥削,扩展到了对消费者行为的外部性剥削。关键词:剩余价值剥削;外部性剥削;社交媒体;平台;产消者中图分类号:
其他

陈友华、曹云鹤│“躺平”:兴起、形成机制与社会后果

“躺平”:兴起、形成机制与社会后果《福建论坛》2021年第9期(总第352期)陈友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云鹤,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继“内卷”之后,“躺平”成为网络媒体新晋年度热词,引发网民热议。“躺平主义”流行,不仅反映出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面对激烈竞争时普遍产生的社会阶层流动的焦虑,也意味着当一个社会从剧烈变迁到相对稳定状态过渡时,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将发生转向。“躺平”包括“无奈式躺平”和“回归式躺平”两种类型,前者源于社会进步空间过少,后者则是因为不想参与过度内卷。此外,梳理了“躺平文化”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形塑过程,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躺平”的形成机制及可能带来的双面性社会后果,并讨论个体和社会应如何理性面对“躺平”。关键词:“躺平”;社会心态;形成机制;社会后果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1)09-0181-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公共政策及其机制研究”(17ZDA120)。
其他

《福建论坛》二〇二一年第一期目录

138西学中用:熊希龄财政思想与实践研究/刘巍/149社会探讨“三大体系”构建专题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学“三大体系”构建——以郑杭生学术历程为例/杨发祥、胡高强
其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总目录

三、本刊发表的署名文章均为作者研究成果,文责自负,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来稿请勿一稿多投,拟录用稿件本刊有编辑修改权,如不同意修改请特别声明。
其他

刘志阳、邱振宇、王思婧│经济研究│社会创业的经济学分析和转型比较——基于乡村振兴的实践

AJK线。第一,当政府转移支付较少时,乡村人口的最高支付价格仍然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则乡村人口仍然被排除在市场交易之外,意味着政府扶贫工作无效;第二,当政府转移支付较大时,乡村人口的最高可支付价格(P
其他

程恩富│​研究国家经济自主性的力作——评舒展教授《双重维度下的国家经济自主性研究》

《双重维度》通过对1998-2016年间我国的经济自主能力的变化进行综合测算,从而得出该时期国家经济自主性的变化状态和未来趋势,可为国家自觉利用国际规则和国内政策,增强国家经济自主性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