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博物馆

其他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编纂工作启动,各地代表与专家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编纂出版工作会议11月2日在京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0多名民族工作部门、文物管理工作部门、文博机构的代表与专家学者参会。上午的工作动员部署结束后,在充分领会大会精神的基础上,与会人员进行了分组讨论,就《图谱》编纂出版工作的意义、重要性、工作思路、操作执行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01《图谱》编纂对增强“五个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刘国庆(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委主任):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各省相关文博单位,就《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的编纂工作召开会议,体现了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的具体的工作举措。《图谱》展示的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发展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要把《图谱》对五个认同,特别是文化认同的作用写到《指南》的指导思想里边来。02《图谱》的编纂是以物证史,用文物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历史邵清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民族民俗组专家成员、研究馆员,《图谱》专家委员会成员):《图谱》编纂工作的基础工作已经做了几年,我参与了其中的工作指南,特别是编纂技术标准的制定。这个工作的主题是以物证史,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历史。未来工作要把握好“三关”,各地已有文物资源已经建立起了数据库,要做好选录工作,还要注重文物条目编写,达到文字表述科学,清晰优美。03要群策群力做传世文化精品史金波(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民族民俗组专家成员、研究馆员,《图谱》专家委员会成员):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文化工作,建国以后举全国之力完成了两件大事,一个是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出版,一个是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出版。此次《图谱》编纂是新时期民族文化事业的又一个重大工程,能够将全国少数民族文物精品展示出来,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同志们要群策群力、精雕细刻,力争做能够传世的文化精品。04《图谱》编纂工作意义重大宋兆麟(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图谱》专家委员会成员):编写《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这项工程,一方面是抢救民族文物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宣传中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大举措。因此《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的编纂工作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建议在时间周期上进一步慎重、更充分地进行研究,这个工程也会培养出一批专家。《图谱》编纂过程中,对文物的来源也要进行充分考虑。05编纂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高凯军(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图谱》专家委员会成员):编纂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物对客观、全面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面貌具有重要作用。编纂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批驳西方敌对势力的种种谬论,增进世界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全面了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06《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编纂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白杰(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编纂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处在两个100年交汇期,在2023年底完成这个任务,在“十四五”期间把这件事完成、做好,我们深感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中国民族博物馆前期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后续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希望民族文物、文博界通力合作,北京市相关机构和部门也将尽快组建工作机构,按照编纂委员会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做好相关工作,确保这项国家工程能够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07具体工作仍应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于志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图谱》编纂意义重大。在《图谱》具体工作方面,首先建议在专家队伍里纳入民族学和民族史研究专家,为历史上民族、宗教、文化的论述提供学理方面的概括和归纳。其次,应充分吸纳档案历史材料,更准确、有效、有质量地完成这一任务。第三,对于民族文物的认定,突出多元一体的语境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各民族历史文物的均衡性。第四,应把握好政策性原则性,把握好表述的清晰和准确性,做到全面认识,系统梳理,讲好政治,做好具体工作,新疆文博界和民族宗教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应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08每个民族最精彩的文物,都是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一部分。马文斗(云南省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图谱》专家委员会成员):各民族在相互依存中进步、达到共融共通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中最光彩夺目的部分,因此各民族不是单独发展的,而是不断地融入中华民族。就如习总书记所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每个民族最精彩的个体发展的文物,毋庸置疑一定是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一部分。在形成全国统一的体例以外,各省还应相应出台更为具体、精确的标准。09民委和文物部门应紧密携手、共同工作王廷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山东虽然是文物资源大省,但不是民族文物资源大省。山东有很多石窟寺和石刻,全省16个市中有15个市都有分布,这些能不能选入《图谱》需要专家进行认真的思考。另外,山东的汉画像石资源非常丰富,可以明显地看出汉朝以来山东地区与西域地区的频繁交往,画像石上能看到西域人的形象,但是这些人属于哪个民族还要专家进行研究。因此做好这项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民委和文物部门紧密携起手来共同工作。10近现代许多红色文物和民族文物反映了各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王希贤(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江西省的近现代文物里,红色文物较多,比如吉安地区、赣南地区,这里恰恰也是畲族比较多的地方。在大革命时期,各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其实就是民族间交往的很好阐释。这些文物之前可能就没有被划入民族文物,但是它也很有意义。以上提到的这些情况,都需要专家组具体指导。11“古代民族文物的选取需要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的共同努力”唐音(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我是学考古的,对文物最关心。这次《图谱》的编纂工作非常巨大,首先是文物的选取,《指南》中已经有明确的标准了。古代民族相对现在的56个民族,数量会更多,有些被历史湮灭了,有些被同化了,这方面的工作就比较复杂,学界也没有统一认识,需要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的专家们共同研究,难度很大。如何客观地把这些问题科学解决,是本次编纂工作的难题。12《图谱》编纂工作将促进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和专业建设相瑞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近现代历史文物组专家成员、研究馆员,《图谱》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的编纂是一个全国工程,意义重大。能够参与其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荣幸。通过编纂工作还可以促进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和专业建设,提升博物馆的研究水平。现在国家对于博物馆定级评估、科研工作非常重视,可以结合国家文物局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作为一个特殊科研项目立项。13《图谱》编纂工作是贯彻习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思想的具体的工程索南航旦(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研究员,《图谱》专家委员会成员):郭主任的讲话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这一次我们西藏来了三个人,一个是民委的副主任,另外还有文物局的博物馆处的处长,援藏干部。目前我国正在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编纂工作正是贯彻这一思想的具体、宏大的工程。我们将全力配合,立刻启动落实工作。14《图谱》编纂工作将有利于摸清文物家底、锻炼文博队伍田联刚(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图谱》编纂工作是全面系统、不留空白地对我们的民族文物进行一次历史性梳理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摸清文物背后的故事,搞清文物的历史背景、形成的过程及其存在的文化历史社会价值取向,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遴选好。我们应该把文物的普查、收集、遴选、编辑出版的过程,变成一个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过程。这个书出版以后,将有三个重大成果:首先是《图谱》;其次是大批的研究成果;第三,是培养了一大批这方面的人才队伍。15前几次文物普查为完成《图谱》工作奠定了基础王辉山(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对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这项工作很有信心。从国家层面来说,2008-2013年,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时候,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把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所有的不可移动文物做了很好的普查工作,各种材料都登记在案。第二,2013-2018年,又做了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也做了很好的梳理,所以编撰少数民族图谱已经有很好的基础。这些工作不是从头开始,而是在前两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进行遴选。16《图谱》编纂体现了全面化、体系化和脉络化特点贾建威
2020年11月2日
其他

2020·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入展作品评选结果揭晓

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0·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自2020年4月1日征稿以来,收到来自全国990名摄影师的1944组投稿作品,初评入围作品251组。2020年9月9日,终评环节结束,20组入展作品全部揭晓。“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于2016年创办以来,本年度已迎来第三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以珍藏和留存中华各民族历史记忆为宗旨,大力探索摄影在“深描”文化方面的功能与理念,有力彰显影像志作品作为人类记忆档案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以博物馆永久收藏的方式,为后世存留一个时代的见证。与往届参赛作品相比,本届作品普遍体现出创作者对影像记录广度的有力拓展与观察深度的进一步挖掘,体现出摄影师对文化主体的尊重及对真实性、整体性、深刻性记录原则的自觉追求,从而使影展成为中华各民族历史记忆的深刻载体,成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家园的情感凝剂!作为影展主办方,中国民族博物馆秉持专业和公正的精神,规范评审制度、严格评审流程,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了认真严谨的评选。2020年10月10日,入展作品将于“2020·北京国际摄影周”期间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2020·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展出。所有入展作品将同时荣获"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金收藏奖"。入展作品(20组)(顺序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列)1《萨满》作者程朝贵
2020年9月10日
其他

2020·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入围作品评选结果揭晓

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自2020年4月1日征稿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990位作者的1944组投稿作品,共计31390幅图片。
2020年9月1日
其他

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公开招标公告

项目概况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10号庄胜广场中央办公楼北翼13A层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0年9月2日14:00
2020年8月28日
其他

揭晓:中国民族博物馆第二届博物馆人类学研究·青年策展人项目(2020)入围名单

中国民族博物馆第二届博物馆人类学研究·青年策展人项目(2020)入围名单
2020年8月6日
其他

因为有爱——2020《爱的密码——民族纹饰展》开幕

2020年6月13日——7月19日,等你,一起来解锁爱的密语。
2020年6月13日
其他

中国民族博物馆首届“青年策展人”项目成果发布与评选结果揭晓

“博物馆人类学研究•青年策展人项目”是中国民族博物馆继2017年成功举办以“人类学视野下的博物馆收藏、展示与诠释”为主题的首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后,持续搭建国内博物馆人类学研究平台的举措之一。其以积极与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为主要途径,以推动博物馆人类学在国内的深入发展为宗旨,积极鼓励青年学子在民族地区开展富有深度的专题性田野调查工作,并参与进博物馆人类学学科建设,推动民族博物馆展览、研究的创新性发展。
2019年11月12日
其他

实践·经验·对话——2019“第二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议程发布

2017年,中国民族博物馆举办了首届国际性的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旨在促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与博物馆从业人员以人类学的视角与方法,关注并回应当前国内外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研讨会收获了诸多研究成果,出版《人类学视野下的博物馆收藏、展示与诠释:首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
2019年11月3日
其他

中国民族博物馆 博物馆人类学研究•青年策展人计划(2018) 入围项目揭晓

中国民族博物馆“博物馆人类学研究•青年策展人计划”自公布以来,引起了广泛反响。秉承客观公正原则,中国民族博物馆特组织馆内外专家组成评议小组,对所申报项目进行了认真评审;后经中国民族博物馆青年策展人计划管理小组讨论通过,共评出6名研究者及其提交项目入选2018年度“青年策展人计划”。现将名单公布如下:1王建明日本千叶大学
2018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