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产业资讯

其他

【联盟动态】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发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数据价值体系探究》

2020年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出台实现双碳目标的各项政策意见,推动绿色发展也被写入二十大报告。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深化金融数据要素应用。联盟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数据价值体系探究》报告编制工作,通过对双碳背景下的碳数据应用模式研究,构建基于碳数据的价值体系,有助于充分激发在双碳领域的数据要素潜能,提升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推动传统企业绿色转型,助力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碳数据要素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碳数据要素在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及销毁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了碳数据资产化形成的资产数据、运营数据、运维数据以及交易数据等。二是碳市场的全流程都有待数据的跟踪监测,一方面数据要素保障了碳交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实现了跨地区的认证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跨区域的生态补偿;另一方面碳市场最为核心的碳排放配额交易更有利于以数据要素为载体进行交易,实现碳价格发现功能。实现碳数据要素健康发展还面临挑战。一是碳数据采集质量有待提高。二是碳数据隐私保护能力有待提升。三是碳数据共享机制尚不完善。区块链技术赋能下的碳数据生态体系包括政府部门、园区、排控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区块链技术/服务提供商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所等七方参与者。区块链技术具有多方共识、链上信息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在碳数据要素的采集、溯源、共享、数据资产化、交易流通等过程中发挥作用。基于区块链技术制定一套可信且有效的数据要素管理和认证模式,解决双碳场景参与方众多、业务种类纷繁复杂的问题,为碳数据要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认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其中,密码学技术结合隐私计算等技术助力解决隐私保护问题,共识机制保障碳数据可信共享,时间戳奠定碳数据可信溯源基础,智能合约提升碳数据流转效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数据金融场景包括碳足迹溯源、碳金融产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企业管理、个人碳账户管理、碳业务智能监管、低碳城市建设等。本报告收录了浦发银行、微众银行、银联商务、蚂蚁集团、杭州云象等机构在碳普惠、节能减排、ESG管理等领域的碳数据实践案例,旨在为行业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应用经验。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双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全国碳市场启动后,随着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双碳发展环境也将不断优化,双碳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运用也将更加频繁。区块链技术通过建立碳足迹视图及现金流视图,为企业和机构提供高效、可信的资金管理、融资及第三方代理等服务,助力碳数据价值体系建设。本报告由建设银行、恒生电子牵头,微众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华泰证券、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交通银行、溪塔科技、中钞杭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银联商务、竞天公诚、蚂蚁集团、趣链科技、杭州云象等机构参与编写。《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数据价值体系探究》完整报告获取地址Tips:进入公众号↓↓↓在底部的对话框内输入关键词2305,发送后即可获取完整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数据价值体系探究》下载地址,具体操作方式如下。图示:第一步↓第二步↑本文来源:区块链专委会投稿邮箱:News@bfia.org.cn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金融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③】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移动支付创新应用

编者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守为民初心、切实履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贡献金融力量。为落实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开设专栏,以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为牵引,促进机构互学互鉴,加速推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本期,专栏与大家分享“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移动支付创新应用”案例。优秀案例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移动支付创新应用关键字:可信执行环境(TEE)、开放API、人工智能、大数据、乡村振兴、助力“三农”、手机POS应用背景为响应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解决传统智能POS在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难以覆盖部署的问题,中国银联以移动便捷收单为核心应用场景推出了手机POS创新应用。该产品具备商户在线开通、全支付受理等功能,具有部署成本低廉、易用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可支持小微商户通过下载APP使用个人手机受理手机闪付(卡码合一)、二维码支付、银行卡闪付等主流支付方式,大大提升了小微、三农商户开通部署全支付受理业务的效率,降低了商户入网的门槛和成本。应用创新在应用创新方面,手机POS充分运用手机硬件安全防护能力以及TEE(可信执行环境)、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特征识别、Token标记化等多种前沿金融科技,实现了POS内核在TEE内部的安全迁移及动态交易二维码的防窃取和防篡改,有效降低了支付隐私数据泄露和交易风险发生概率,并进一步拓展了银行卡和二维码支付受理场景。在风险防控方面,手机POS通过银联智能化风控能力、基于人工智能的见卡刷卡/轨迹感知和可信身份认证等金融安全技术来精准感知手机交易环境安全性、快速识别商户实人实证及实时监测风险商户,有效防范了“隔空盗刷”等业务风险,提升了POS交易风险技防能力,并为交易真实合法性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应用成效截至2021年底,手机POS已服务20余家全国性/区域性银行和主流第三方支付机构,共拓展24.34万家商户,完成111.86万笔交易笔数及24.84亿元交易金额,有效促进了金融服务渠道融合发展、加快了金融与民生互联互通、助力了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和普惠金融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天星数科科技有限公司(原小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END栏目编辑: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投稿邮箱:News@bfia.org.cn拓展阅读: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公示(2020年第一批)推荐阅读◆【金融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②】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普惠金融服务——“链捷贷”◆【金融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基于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融资服务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点击“阅读原文”拓展阅读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金融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②】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普惠金融服务——“链捷贷”

编者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守为民初心、切实履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贡献金融力量。为落实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开设专栏,以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为牵引,促进机构互学互鉴,加速推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本期,专栏与大家分享“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普惠金融服务——‘链捷贷’”应用案例。优秀案例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普惠金融服务——“链捷贷”关键字:大数据、区块链、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中小微企业应用背景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是一国经济发展重要的蓄水池。因其自身经营特点,融资呈现“金额小、期限短、时效性强”的特点。但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范性差、财务信息不透明、质押担保不足的情况,传统的银行融资服务很难有效覆盖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服务手段不足成为制约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农业银行探索出一条借助“互联网+”的新路——“链捷贷”。通过与优质核心企业信息系统对接,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对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创新的算法与模型进行智能化的信贷决策,批量、自动、便捷地向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集群提供融资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用创新“链捷贷”业务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嵌入产业链的底层,以“批量、批发”化信贷模式分散业务成本,以全局风险抵抗单个企业的局部风险,使小、散、碎片化的信贷成为了可能。通过对接核心企业供应链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数据,为小微企业核定融资额度,实现对企业风险的识别,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和服务成本。以互联网技术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整合,帮助银行真正实现了解客户,核实贷款交易背景,实时掌握贷款资金的动向,有效降低业务运作成本,贷后管理有了“着落”。同时互联网突破地域限制,使银行放心地异地贷款,为普惠金融服务奠定基础。其“小额”、“分散”、“精准”的贷款模式顺应了经济新业态的需要,满足了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使银行摆脱对线下财务报表、抵质押物的依赖,降低客户、业务增量成本。为进一步扩大银行资产业务、带动负债和中间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应用成效截至2021年9月末,农业银行已与蒙牛集团、比亚迪、山东浪潮等超过1300家核心企业展开合作,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超20000家,累计发放融资近2000亿元,开创了“小额度、多客户、批量化”的中小微信贷服务新模式。END本文来源: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栏目编辑: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投稿邮箱:News@bfia.org.cn拓展阅读:◆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公示(2020年第三批)◆数字化转型新实践:服务“三农”普惠发展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金融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基于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融资服务

编者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守为民初心、切实履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贡献金融力量。为落实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开设专栏,以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为牵引,促进机构互学互鉴,推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加速进展。本期,专栏与大家分享“基于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融资服务”应用案例。优秀案例基于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融资服务关键字:大数据、卫星遥感、农村金融、乡村振兴应用背景一直以来,农村地区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农户缺少有效抵押物或其他担保,银行内部农业数据较少,外部农业数据系统化程度偏低,无法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为有效改善上述现状,建行河北省分行联合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引入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等数据,并将卫星遥感引入农业领域,推出基于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融资服务,从金融科技角度提出“卫星+农业+金融”的解决方案,为农户提供更加契合生产经营的种植数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应用创新在应用创新方面,运用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构建三农融资服务系统,通过分析处理卫星遥感影像、农产品指导价格等行内外多维度数据,辅助银行进行贷前准入、授信审批、贷后管理,打造“生姜贷”“金银花贷”等特色贷款产品,可为农户和涉农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加方便、安全、精准的贷款服务,纾解农户和涉农企业融资难题,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在风险防控方面,遵循“用户授权、最小够用、全程防护”原则,充分评估潜在风险,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严防用户数据的泄露、篡改和滥用风险。数据采集时,通过隐私政策文件等方式明示用户数据采集和使用目的、方式以及范围,获取用户授权后方可采集。数据存储时,通过数据泛化等技术将原始信息进行脱敏,并与关联性较高的敏感信息进行安全隔离、分散存储,严控访问权限,降低数据泄露风险。数据传输时,采用加密通道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使用时,借助标记化等技术,在不归集、不共享原始数据前提下,仅向外提供脱敏后的计算结果。应用成效截至2021年末,平台快贷申请客户数4.3万人,申请笔数为4.5万笔,申请额度33.61亿元,支用客户3.2万户,贷款余额22.24亿元。在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拓宽融资新渠道等方面效果显著。END本文来源: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栏目编辑: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投稿邮箱:News@bfia.org.cn拓展阅读:河北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公示(第三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
其他

【会员动态】金融领域隐私计算平台间的互联互通技术实践与研究

背景介绍:随着隐私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服务厂商研发了自己的隐私计算平台,或服务于自有生态,或服务于金融机构,或服务于政府机构,将原本独立存在的数据孤岛连接了起来,实现了“数据的可用而不可见”。但是因为不同的隐私计算平台基于自有知识产权的算法原理和系统设计实现,且目前闭源的平台居多,平台之间原生无法完成信息的交互,将“数据孤岛”变成了“数据群岛”。以金融机构为例,作为数据的应用机构,往往面对着和不同的数据提供机构合作时,需要部署不同隐私计算平台的情况,存在着严重的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浪费,因此“互联互通”成为了隐私计算在金融领域应用正在面临的新挑战。为了解决金融领域隐私计算平台互通性的问题,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等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推动互联互通的标准建设,本文将从技术视角解读金融领域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的演进历程和未来展望。互联互通的定义隐私计算常用技术方案包括: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可信执行环境、同态加密等,不同的技术方案之间因为技术实现的底层原理和应用场景的不同,互通的技术难度较大,所以业界共识的“互联互通”一般而言,指的是同类技术方案之间的“互联互通”。隐私计算平台的互联互通指基于不同设计原理和功能实现的隐私计算平台之间协同完成某一项隐私计算任务的能力,具体指不同隐私计算平台间通过统一规范的系统接口、算法协议、操作流程等实现数据资源和计算能力的交互与协同,解决使用不同隐私计算平台的数据提供方和数据应用方之间的协作问题,实现资源与价值的跨平台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原则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关注跨平台协同能力基础环节的标准化,也保留个性化和可扩展性。对于通信协议、资源管理、任务调度、算法协同等互联互通的基础环节形成统一共识,提出标准化的技术规范;对于具体的算法实现和平台个性化服务功能等不同平台间的差异化设计支持自定义扩展。互联互通演进史随着隐私计算技术的演进,隐私计算平台互联互通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业务驱动不同厂商的隐私计算平台一对一对接大型的数据提供机构已有或已在研发自己的隐私计算平台,需要应用其数据的机构客户会被要求部署和使用数据提供方的隐私计算平台。大型的数据应用机构,如: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不可能对接一份外部数据就搭建一套对方提供的平台,这在金融机构内部的流程和业务对接都是不小的工作量,难以实施落地。另外,比如:银行总行和不同的省分机构、业务中心,可能分别部署了不同隐私计算厂商的平台,在银行内部的信息共享也会碰到互联互通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业务,对应的隐私计算厂商一对一来进行技术对接,这是一个互相适配的过程,同时需要一致的节点管理、资源管理,以及具体所采用算法的流程设计。在业务驱动下,以“通“为目的的一对一平台互通是可以实现的。双方挑选相对标准且双方都认可的算法,而不需要是一个包含自己很多独特优化特点的算法,以一方为主导进行对接,从业务推进上来讲,这是一种周期比较短、且可落地的实现方式。第二阶段厂商自定义自己的互通规范随着业务规模的发展,隐私计算厂商在服务金融客户的过程中会碰到更多的互通需求,同时也随着第一阶段的实际落地,厂商会定义自己的互通规范或者互通方法,明确如果要和自己的平台对接,需要采用什么样的通信协议、报文封装和加密算法,以及算法的流程如何实现和对接,形成一份互通文档,也包含一些方便对接的工具类或SDK包。但是由厂商自己声明的互通规范,无法形成行业标准和约束,需要有商业合作的推动、合作方的主动配合才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第三阶段形成行业统一的标准规范目前隐私计算平台的互联互通处在第三个阶段,隐私计算厂商连接了不同的“数据孤岛”,但是因为彼此之间无法直接互通,又形成了“数据群岛”,不同的隐私计算厂商同时在做互通对接,将彼此构建的数据生态打通,在数据的群岛之间又架设了无数的桥梁。图1:数据孤岛-数据群岛-重复互联数据群岛的形成有商业的原因,也有技术的原因,因为每个群岛存在自己的生态,也有为自己生态来定制化的自有算法或工程优化,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互联互通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系统对接的过程,可能会有一些技术上精巧的设计,但是最终目的是一个“通”字,所以需要的是一个统一的标准指引,让大家能够参考实现。目前金融行业的标准制定组织——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也在组织金融行业系列标准的起草和撰写,引导和推动隐私计算行业的良性发展。统一的标准,必定会带来一些硬性的定义,比如:通信的协议,报文的格式,如果这里都没有统一的定义,互通基本上是没办法落地的,当然这里必须要采用行业通用的实现方式,并且圈出建议隐私计算厂商实现的方式,这样让不同的隐私计算平台可以在统一的信道上完成“对话”。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必然需要不同的厂商来做改造和配合,但是这是一个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非常值得做的工作。标准的统一也不希望抹除所有的个性,比如:自研的加密组件、独特的算法实现,包含自己独有的知识产权,不期望公开的信息,这时就需要围绕“通”的目标,提供组件化的定义,允许组件内部是黑盒的方式,预先定义输入和输出,屏蔽内部的实现细节。互联互通的实现路径从隐私计算平台的系统架构视角由上到下,从技术落地的视角由易到难,隐私计算平台互联互通的实现方式分为三个层次:图2:互联互通实现层次第一层次管理系统互通管理系统互通指不同的隐私计算平台可以在应用层完成系统的管理功能互通,如:节点发现、资源管理等,完成在不同的平台之间业务层的互联互通。1)节点发现不同的隐私计算平台之间可以通过预先定义的节点发现协议进行彼此节点的互认,可以建立节点间的网络连接,确认彼此身份,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机构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暂停和结束等完整业务流程。2)资源管理不同的隐私计算平台之间通过资源管理接口的统一定义和对接,实现对金融领域数据资源的命名空间统一定义、唯一确定,为计算任务的执行完成输入数据资源的标准化定义。不同的隐私计算平台基于各自的算法原理和系统设计实现,平台之间原生无法完成信息的交互,因此需要首先约定不同隐私计算平台之间的通信规范,在此基础之上定义报文格式、参数内容等,才能完成后续的消息内容交互、协作指令执行等流程。第二层次算法协议互通不同的隐私计算平台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两个部分:1)核心算法的设计原理不同隐私计算技术服务厂商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不同的算法设计影响到数据计算的逻辑、数据交互的流程,正是算法的设计原理不同造成了不同的隐私计算平台之间无法互通。2)支撑算法运行的功能组件的差异化包括:通信模块、加密组件、资源管理、任务管理、模型管理、节点管理、授权管理等在内的诸多功能组件均是不同的技术服务厂商结合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场景应用而实现的,存在很大的差异化。从“互联互通“的架构设计角度上看,支撑算法运行的功能组件偏重于工程的实现,可以通过标准规范的方式进行逐步的统一,如:a.
2021年6月21日
其他

【会员动态】腾讯云金融虚拟营业厅应用展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面对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金融机构积极运用科技创新的理念及有效风控手段,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2020年疫情期间金融机构加大了对远程视频和生物认证等非接触类技术的应用,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新的业务办理模式,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推动国民经济的稳定与高速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实时音视频等技术的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金融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多,银行向智能化、轻型化转型的趋势已是不可避免,各家银行纷纷提出自己的转型方向并进行实践,开始升级网点形象,增加智能化设备,提升金融科技运用水平。银行也希望能通过移动端将自己的服务延伸到银行网点之外,打通线上线下场景,通过远程视频服务等形式,将原来客户必须要到银行网点办理的业务,通过远程视频银行的形式办理,从而给客户带来更有温度的银行服务。1线下网点
2021年4月29日
其他

【会员动态】金融领域隐私计算中可信第三方的研究

[摘要]互联网大数据价值的日益凸显与数据隐私保护诉求激增之间的矛盾促进了隐私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并且在银行、保险等金融科技领域取得了多场景应用探索的成果。本文分别从联合建模中去除可信第三方和匿踪查询中引入可信第三方两个方面来探讨可信第三方在隐私计算技术应用时的必要性。[关键字]
2021年4月28日
其他

【会员动态】重大突破!异构联邦学习系统首次实现互联互通

近日,微众银行AI团队和富数科技隐私计算团队联手破解了不同联邦学习平台之间互联的技术难题,在行业内第一次实现了异构联邦学习平台的数据与应用互通。这次互联互通实验,初步验证了正在制定中的联邦学习技术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的可行性,将进一步推动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快速应用,助力数据价值充分释放。科技创新过程中,数据过度采集、非法共享、随意滥用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隐私保护、数据安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联邦学习应运而生。利用分散化的多源数据,帮助不同参与方在不交换原始数据的前提下高效建模,开发数据价值的同时保护各方利益,在人工智能与数据之间架起一座安全的桥梁。随着联邦学习技术逐渐被业内认可,不同厂商纷纷推出具有行业特色的联邦学习平台。更多的技术产品在丰富市场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出于安全标准不统一以及具体技术实现细节的差异,不同联邦学习技术平台所托管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跨平台交互。联邦建模需求方面对用不同联邦学习技术平台托管的数据,更多的是望洋兴叹。随着企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加速,产业与科技、行业与行业的融合不断加深,跨行业数据需求大量催生。而不同联邦学习技术平台之间互联的阻碍,成为制约数据价值进一步释放的新壁垒。
2021年4月20日
其他

【会员动态】“北京中金国盛认证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2021年3月18日,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原北京中金国盛认证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名称变更的公告,原文如下:本文来源:中金国盛认证中心投稿邮箱:News@bfia.org.cn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
2021年3月19日
其他

【会员动态】为数字经济护航同盾发布《2020反欺诈年度报告》

近日,同盾科技旗下业务安全独立品牌小盾安全发布《2020反欺诈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旨通过对2020年全年国内外近千个域名、数千亿次的网络请求分析,以黑产作案工具、流程为切入点,结合监管治理动态对2020年典型欺诈场景和案例深入剖析,进一步探究未来风险演变趋势,并提出数字化风险防控建议,希望与业界一同探讨未来行业可能出现的变革以及作为从业人员如何从容应对挑战。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站在新的台阶上,我国要在大规模量的积累上,加快破解经济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更加聚焦高质量增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同盾科技旗下小盾安全反欺诈总监王颖表示,在经济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场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使服务更加数字化、虚拟化,线下业务加速向线上业务迁移,非接触式的网络欺诈日益严峻,欺诈风险始终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一大挑战。信息倒卖、盗卡盗刷、薅羊毛、电信诈骗等每年为数字经济带来超千亿经济损失。行业风险从传统网络安全向各类业务安全快速转移,企业将要面临更多来自外部的欺诈和未知威胁。《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以及巨头电商平台对下沉用户群的覆盖力度增强,各种营销活动层出不群(茅台秒杀、大额优惠券补贴、新手活动等),各大电商平台GMV屡创新高的同时,电商行业在全行业欺诈流量中占比21.7%。另外,15.2%的欺诈流量流向了出行行业,主要原因为OTA、二级代理商对于航司航班价格接口持续的查询和形形色色的抢票软件在12306网站衍生的巨大爬虫流量。直播刷量、游戏外挂也都是欺诈重灾区。根据小盾安全全网情报统计,安卓设备不论从黑产保有量还是活跃度都远超于iOS设备,其中安卓系统端,OPPO和华为机型使用次数较高。由于底层生态安全系统和价格因素的不同,且基于Android的开源特点,作弊工具的开发和刷机技术难度低,大部分黑产采用Android设备进行作弊。整体趋势从5月上旬开始,在设备端的攻击趋势开始持续陡增,一直持续至11月末,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为整个黑产相对意义上的蛰伏期。《报告》指出,风险演变趋势包括以下特征:
2021年2月22日
其他

【会员动态】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发布《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趋势与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龚光庆、史大鹏、张学星、吴蕃、张磊、左金柱、郭锐鹏、蔡为彬、谢超、卢业近年来,银行业面临着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深刻变化、“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金融业同业竞争加剧、非金融机构跨界竞争等压力,迫使银行调整经营发展策略,同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有的金融生态和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产生颠覆式冲击。为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银行业纷纷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重塑银行业生态体系和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编制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趋势与对策建议》研究报告,通过回顾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背景,分析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同时对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数字化选择的切入点、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最后基于以上的总结与分析,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同业参考。报告详情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背景虽然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共识,但目前业界对数字化银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更多的是从数字化银行特征、未来形态或数字化转型手段等方面进行描述,主要的观点有:●
2021年2月20日
其他

【会员动态】《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白皮书》发布:以深圳作为智慧城市典型的成功建设和运营经验,提出智慧城市的参考框架、评价模型等

近日,华为与分析师机构联合发布的《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白皮书》中对智慧城市的理念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深圳作为智慧城市典型的成功建设和运营经验,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参考框架、评价模型和技术方案架构。白皮书获取地址公众号内回复
2021年1月29日
其他

【会员动态】《2021中国灾备行业白皮书》亮点:数据复制技术拓展灾备市场边界

上海英方软件是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会员单位,坚持以白皮书形式,联合行业相关机构输出技术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为行业伙伴带来启发,在数字化进程的道路上,助力用户业务的增长。近日,上海英方软件发布了《2021中国灾备行业白皮书》,系统阐述了容灾备份、数据复制、云灾备等基础知识、法律法规、技术应用、经典场景和市场趋势等。白皮书获得行业内十几位专家和媒体人的倾情推荐。白皮书指出,在国家政策法规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利好因素下,灾备技术、产品和方案的内容形态和范畴不断发生变化,并极大地满足了行业的监管要求和用户需求。白皮书同时指出,数据复制技术的持续演进,已经加快了大数据、数据库、文件系统、块存储系统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助力用户的各类应用数据,实现采集、复制、同步、汇聚、分发、使用、灾备、归档等生命周期的管理,成功地将灾备边界拓展到大数据、智能运维等领域。白皮书用了较大篇幅介绍了金融领域的灾备技术应用、行业监管法规、用户痛点、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和代表案例等,为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用户提供了全面的建设思路和参考内容,其中还列举了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东方证券、安信证券、珠峰保险等详细项目内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心丹也在推荐语中写到:“这本白皮书的意义不仅限于某个知识点和特色案例有多好,而是通过白皮书,让更多的人关注金融信息化安全建设,并提高组织和个人在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移动支付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投稿会员:上海英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投稿邮箱:News@bfia.org.cn欢迎👏各会员单位积极投稿案例及成果发布等信息。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
2021年1月2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会员动态】《未来科技趋势白皮书》发布:101页详解5大关键技术(附PDF)

2020年,疫情震荡全球,经济波动剧烈,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希望通过把握未来科技“脉搏”,驱散经济下行阴影,实现组织升级迭代。逝者如斯,新的十年,哪些关键技术将重新塑造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近日,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发布《技术重构社会供应链——未来科技趋势白皮书》(文末提供PDF下载),向业界全面展示了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自主系统、下一代技术等五大关键技术领域的技术趋势研究,以及在零售、健康、物流、金融、城市等五大场景的技术赋能成果。其中,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自主系统、下一代计算,正在成为未来科技趋势的主要关键词,并积极将这5项技术与业务场景进行融合: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联邦学习等)将在机器学习、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从而加强AI的可信赖程度。物联网设备、5G通信技术、以及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将使物联网实现跨越式普及,数字孪生世界将成为可能。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安全保护在保证数据可信可靠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区块链的发展将构筑以互信合作商业模式为主的数智化供应链新模态,形成人与人之间完全信任、共享共建的新社会生态。自主系统(自动驾驶、高精地图、自主环境感知等)将进入高级自动化和自治时代,人脑、云脑、端脑与生物体、数字体、机械体融合共生,达到人机柔性智能融合。下一代计算(包括量子计算、云计算、异构计算等)具有多场景、安全、云边端协同一体化的特性,将成为数智化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以下为《技术重构社会供应链——未来科技趋势白皮书》的扩展解读。趋势一:“人工智能”三大重点技术走向“深水区”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此次白皮书中,主要分析了三项主流技术:机器学习机器视觉(视)自然语言处理(听、读、说)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人工的”智能,依靠人工帮助机器拓宽可学习的范围。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认为,虽然目前的方法尚未赋予机器完全的认知智能或决策智能,但已经在线上零售、金融风控、智慧城市等多个行业及应用场景产生了商业价值。京东集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器学习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又属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目前业界大数据、无人车、计算机视觉、智能供应链等工程项目均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其中,针对超大数据量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是关键步骤,同时也是既耗时又耗费GPU资源的工作,严重限制了深度学习各项应用的推进。对于这一痛点,京东提出了新颖的深度学习分布式优化理论和算法——特征回放算法(Features
2021年1月22日
其他

【会员动态】《未来金融白皮书》发布:金融行业数字化升级应抓住两个关键词

1月20日,腾讯云联合腾讯金融研究院发布《未来金融白皮书》,从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实际痛点出发,全景呈现对未来金融形态构建和数字化升级路径的洞察。这也是腾讯云首次以白皮书形式,系统性阐述金融行业数字化方法论。《未来金融白皮书》指出,受宏观环境、客户行为变化,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在后疫情时代普遍面临基础设施、组织结构以及业务连接等方面挑战,而新基建和新连接将成为化解发展痛点的关键抓手,能够助力金融机构打造连接产业端和消费端的未来金融新模式。一方面,金融机构借助金融新基建,能够构建具有瘦核心、微服务、全智能、自主可控的基础支撑能力,为庞大的市场需求提供更好的IT系统支撑和数据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基于新连接,形成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渠道。同时,结合5G、富媒体、泛在终端等,扩展线上交互的体验场景与方式,构建优质私域流量,实现业务的主动拓展。目前,腾讯云已经构建出涵盖专有云、金融专区、数据库、微服务治理、运维等在内的分布式基础云平台,移动中台、业务能力中心、数据中台、AI中台等解决方案,以及基于微信生态的微金融渠道、云景开放金融平台、云霖产业金融平台等渠道,为金融行业提供新基建和新连接的全面助力。近年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都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未来金融白皮书》以腾讯云多年来在行业的丰富实践为基础,旨在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思考模式和最佳范本,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向更深、更广发展。白皮书获取地址公众号内回复
2021年1月20日
其他

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公示(2020年第三批)

为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支持指导下,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组坚持“持牌经营、合法合规、权益保护、包容审慎”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创新监管安全管理、创新服务、信息披露和权益保护机制作用,在深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辅导的基础上,于2020年12月25日向社会公示第三批5个创新应用。本次公示创新应用主要聚焦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API等前沿技术,涵盖汽车、电力等多个行业应用场景,旨在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拓展金融服务场景、助力推进构建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机制作用,在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风险可控、充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助力“两区”建设,以更多更优质的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推动北京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公示(2020年第三批)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现对第三批5个拟纳入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创新应用(见下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各单位、个人于2020年12月25日至12月31日(5个工作日),以电子邮件、传真或信函方式将相关意见建议反馈给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小组。反馈时请注明联系方式,内容需与公示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相关。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9号
2020年12月26日
其他

中国人民银行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为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银发〔2019〕209号文印发),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探索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社会监督等柔性管理方式,努力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着力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国函〔2019〕16号),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营造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扫码关注我们
2019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