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其他
患者住院期间自杀,家属起诉医院赔偿80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以案说法,精神患者就诊注意事项。案情简介患者何某因“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失眠十年,加重3天”到甲医院(某精神病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被收入院治疗。现病史记载患者状况为:心烦、焦虑不安、失眠、低欲望、自我评价低,有自杀想法,非常痛苦不安,到处就医,曾经到市内及外地医院就诊,诊断及治疗不详细,治疗效果尚可。近三天来因在外地做事,考虑问题较多,渐渐出现兴趣减退,不愿出门和别人交流,甚至觉得生活无意义,有轻生念头,自行要求住院治疗。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力完整,检查合作,生活自理;未发现明显的感觉、知觉障碍;自诉头脑中胡思乱想负面信息,不能自控;情感低落,情绪不稳定,意志能力、近记忆力明显减退;自知力完整。住院20天后,患者亲属发现房门反锁,护士开门后发现患者何某在卫生间用电视闭路线拴在挂钩上自缢,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认为院方存在过错造成患者死亡,起诉要求甲医院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共计82万余元。法院审理一审法院应患者亲属申请,先后委托四家司法鉴定机构对甲医院的诊疗护理行为及带有安全隐患的病房进行过错鉴定、因果关系鉴定以及过错与损害后果的参与度进行鉴定。其中三家司法鉴定机构以无精神鉴定资质、超出其业务范围为由不予受理。乙司法鉴定中心受理后出具了司法鉴定意见书,鉴定意见认为:医方对患者流露出的自杀意愿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未与其进行广泛的交谈、沟通,未予密切观察,未消除其病房内能够实施自杀行为的安全隐患,履行执业谨慎注意义务不充分,诊疗行为欠规范;患者为抑郁症患者,系自杀的高危人群,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该病区无医护办公室,该患为二级护理,患者的监护、看护、管理由家属完全负责,上述情况,医方应反复详细向患者家属告知,确定家属已知情,并引起家属高度重视,根据病历显示,仅向患者本人履行告知一次,并未向家属告知其有较大的自杀可能,而引起家属足够的注意,相关医师履行告知义务不具体、详细、全面、充分,诊疗行为欠规范;患者疾病本身并无生命危险,其异常心理状态如能得到及时有效纠正,其自杀行为、死亡后果完全可以避免,其自缢行为及死亡后果与诊疗过错行为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考虑到其自杀意愿为自身疾病因素,与诊疗过错行为无关,综合分析认为患者自缢死亡后果的形成,是自身疾病因素与过错诊疗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过错诊疗行为的原因力与自身疾病为等同因素。一审法院认为,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判决甲医院赔偿患方亲属35万余元。患方不服提起上诉,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法律解析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偏见,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近年来因精神类患者院内外自杀的事件引发的医疗纠纷也是愈来愈多,精神障碍患者纠纷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否认自身存在精神疾病,或认为药物是“毒药”等原因而拒绝服药,甚至出现私藏药物的行为,由此导致了大量的患者将所藏药物一次性吞服致死的现象。二是对生活低欲望、消极负面,认为生活没有意义,从而导致自杀情形的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精神障碍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告知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第三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制定治疗方案,并向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目的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后果。”本案中医疗机构的主要过错原因是未尽到注意、告知义务,且未消除其病房内能够实施自杀行为的安全隐患。本案中患者何某为抑郁症患者,系自杀的高危人群,终身自杀率高达6%-15%,且该患者长期有自杀想法并有自杀意愿的表露,有较大的自杀可能性,对此类患者医疗机构应当严密监护,并告知患者家属24小时留陪,不离视线,而医疗机构显然没有对患者流露出的自杀意愿引起足够的注意。通过患者的住院病历记载,患者为二级护理,该医疗机构实行开放式管理,该病区无医护办公室,患者的监护、看护、管理由家属完全负责。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履行对象应当是患者的家属而非患者本人。患者何某所患疾病为精神科的功能性疾病,疾病本身并无生命危险,如果其异常心理状态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相关医务人员及家属能够引起高度注意,也许今天就是另一番故事。《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进行认定,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患者个体差异、当地的医疗水平、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资质等因素。在本案中医方虽然存在诸多违反医疗法律法规方面的过错,但患者生前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判断力,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所负责,其患病自杀行为虽值得同情,但其死亡后果是其自身主观意志所决定,其死亡原因不能完全归责于医院的诊疗行为,因此,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认定过错诊疗行为与自身疾病因素在其死亡后果中的参与度为等同因素,并判决院方承担50%的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对于精神疾病的患者而言,其在入住精神病专科医院时就已经与医疗机构建立起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医疗机构不但有诊疗的义务,更有负责看护的义务。目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主要依赖服用药物治疗,大部分精神病专科医院都有完善的评估、护理体系,不同类型的患者接受不同程度的约束,从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自杀事件的发生。本案也旨在警示相关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守医疗核心制度,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筑牢医疗安全底线,对患者、对医务人员自身,其实都是一种周全的保护。本文来源:医法汇本文作者:医法汇团队责任编辑:六六
其他
崩溃大哭、过度恐慌......新型肺炎疫情下,心理干预必不可少!
当前在任何的紧急状态下,恐慌和疫情会造成同样的损害,我也一直在号召大家,绝对不能恐慌,有疫情了,慌了,再相信一些谣言,由此所引起的后果不比疫情本身造成的后果差。
2020年1月28日
其他
刚刚,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肺炎紧急心理干预指导原则!
心态: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过度亢奋,拒绝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等。
2020年1月27日
其他
实锤了!剖宫产与后代患自闭症、多动症风险增加有关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近期的一项meta研究表明,择期和紧急剖宫产与ADHD和ASD的发生率增加相关。剖宫产能有效减轻分娩时孕妇的疼痛感,一定程度降低难产概率,更好保护孕妇和胎儿,这也成为很多孕妇分娩时的首选。在过去的30年里,世界范围内的剖宫产率增长了3倍多,从1990年的6%增长到2015年的21%[1]。由于剖宫产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因此了解分娩方式对儿童发展的长期影响变得日益重要,其中剖腹产是否会导致后代神经发育和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近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研究所精神病学研究中心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JAMA
2019年9月23日
其他
抑郁症偷走的快乐,它来帮你找回!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赛诺菲与施维雅在抑郁症领域就维度新(阿戈美拉汀片)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9月3日,中国上海
2019年9月3日
其他
Science:这些精神伤害竟能遗传6代?连爸妈离婚都算……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不要小看精神伤害,那就像躲在角落的毒蛇,正在伺机而动。近日,顶级期刊Science用一张相当让人抑郁的研究图片作为封面,发表了一项新成果——我们遭遇的精神伤害
2019年7月29日
其他
强迫症患者的潜在影像学标志被发现!| 学术前沿
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强迫症患者小脑执行网络种子点与顶下小叶之间降低的功能连接与强迫症状严重度呈正相关;而情感网络小脑种子点与舌回之间降低的功能连接与强迫症患者的病程呈显著负相关
2019年4月19日
其他
抑郁治疗又现新方向:居然是把人“冷冻”一下?
Rymaszewska等学者就发表了研究,指出WBC是对于焦虑和抑郁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抗抑郁辅助疗法[3],近期在欧洲精神病学协会(EPA)2019年大会上,WBC疗法再次被介绍,报道者Julia
2019年4月15日
其他
哀悼!日本著名声优因“主动脉夹层”猝死,去世前几秒其行为让人感动!
心包填塞可为两个不同机制引起。最常见为位于心包腔内的升主动脉段,因假腔壁较薄,血液成分漏出进入心包腔,可在数分钟内积聚大量心包积液导致心包填塞。少见的是撕裂的主动脉直接破入心包腔,迅速导致心包填塞。
2017年11月19日
其他
骆艳丽:在综合医院建一个“奢侈”的精神科
“综合医院精神科患者有综合医院的特点,可能重性精神疾病很少,但相对来说,轻性的、有自知力的、自己主动来看病的占绝大多数。”骆艳丽说,躯体症状障碍正是她的研究特色,也是最需要“会诊联络”的症状。
2016年12月29日
其他
50年,老教授和她的心身医学之路
她说起一个卫校的护士学生,还没毕业就出现了精神障碍,送到吴文源那里,在那个没有《精神卫生法》的年代,一纸“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书,就可能断送这个孩子未来的人生,她会被学校退学,而且几乎不可能找到工作。
2016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