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研究所TDLI

其他

CUSPEA学者何小刚:缅怀CUSPEA恩师李政道先生

缅怀CUSPEA恩师李政道先生惊悉李政道先生于2024年8月4日凌晨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深感悲痛!李先生是国际上极具威望的物理学家,1957年因提出宇称不守恒和杨振宁先生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为人类了解自然规律开启了崭新的时代.
2024年8月11日
其他

悼念李政道先生作品征集函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2024年8月10日
其他

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将于8月25日举行

深切缅怀|李政道先生与上海交大的跨世纪情缘3、【讣告】沉痛悼念李政道先生4、四十年前的一次会面,影响了几十万中国科研人员
2024年8月9日
其他

沉痛悼念 深切缅怀|李政道先生与上海交大的跨世纪情缘

供图)1957年,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普平(Pupin)物理实验室接受美国《粒子物理》杂志采访,这是现实中的李政道还是镜子中的李政道?(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2024年8月6日
其他

【讣告】沉痛悼念李政道先生

讣告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李政道先生,于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2时33分,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岁。作为开创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大师之一,李政道先生在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严谨治学,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力寻突破,不断攀登科学高峰,求实求真,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持久而明确的贡献。作为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李政道先生怀着炽热的祖国情和浓烈的报国愿,用他杰出科学家的卓越眼光,围绕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极力助推中国高能物理发展;促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建立,设立CUSPEA(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建言设置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制度,设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提议建立李政道研究所,推动中国基础研究聚焦根本性科学问题。他为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倡导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智慧使者,李政道先生躬亲实践,与中国多位顶级艺术家合作,将科学思想融入艺术创作,留下诸多内涵丰富、意蕴隽永的传世佳作,并设立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不断推动科学与艺术互融的创新文化形式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李政道先生心通天宇,情系华夏,用近百年的物理人生谱写出不朽的传奇华章。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和为祖国科学明天的无私奉献,将永载科学史册;他淡泊名利、笃行致远的科学精神,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与学子不懈奋斗,铸就中国科技新的辉煌。李政道先生的逝世是全球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政道先生!李政道先生永垂不朽!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2024年8月5日
2024年8月5日
其他

四十年前的一次会面,影响了几十万中国科研人员

为了理清思绪,中年人拿起笔,在酒店提供的便笺纸上一条一条地书写:(一)、(二)、(三)、(四)……
2024年5月31日
其他

【Talent Hiring】诚邀依托李政道研究所申报国家海外优青项目

of桃(táo)李(lǐ)荫(yīn)翳(yì)家(jiā)安(ān)其(qí)所(suǒ)
2024年1月25日
其他

【Talent Hiring】诚邀依托李政道研究所申报国家海外优青项目

JoinUs诚邀海内外英才依托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申报2023年国家海外优青项目项目简介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3年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申请条件0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02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03具有博士学位04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05从事物理学、天文学相关研究,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06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待遇保障国家优青(海外)项目入选者将获得为期3年、共100-300万元的国拨经费资助,此外还将享受学校层面配套支持01薪酬待遇: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02科研条件:提供一流的科研平台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03住房条件:提供全装修的过渡性人才公寓及具有竞争力的住房补贴04医疗教育:依托交大附属医院及附属学校,同时与浦东新区在医疗、基础教育领域加深合作,为人才引进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子女教育资源李政道研究所简介李政道研究所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建议,经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在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于2016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旨在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机构。遵照李先生的建言,李所聚焦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从事物理和天文方面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拓展科学知识的边界,寻找宇宙中极大和极小间的关联,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深刻的相互作用规律。李所利用天然的极端环境、人工创造的极端条件、使用极端探测手段,探索和调控极端新奇物态,采用大科学研究范式,在天文与天体物理、粒子与核物理、量子基础科学三大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秉持“天问”精神,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学术声誉不断提升,为未来高质量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力争创造“桃李荫翳家安其所”的文化氛围,成为“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的人才圣地!研究所建设了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室天体物理、拓扑超导量子物理三大实验平台,这三大平台与位于四川锦屏、青海冷湖、中国南海的三大前进探测基地共同对自然界中的极端物态进行探测研究,以期在暗能量与暗物质的本质、宇宙产生与演化、新奇量子物态等方面做出重要发现。2021年12月14日,国内高校算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在李政道研究所建成并投入使用,每秒运算可达6千万亿次,为极端物态物理研究的理论和数值模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1年底,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核心区位的李政道研究所大楼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全体师生员工整建制入驻张江。李所园区占地41亩,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大楼由南楼(共5层)、北楼(共6层)、球体中庭组成,以玻璃球体相连南北两楼,通透、明亮,酝酿着科学与艺术的碰撞火花。与此同时,在浦东新区的大力支持下,“李所湾”亲水平台、贯穿园区内外4.5公里的健步道、科学家公寓等正在建设中,研究所将着力为科研人员提供一流的科研办公条件与环境研究方向01天文与天体物理02粒子物理与核物理03量子基础科学四大平台01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平台02实验室天体物理实验平台03拓扑超导量子物理实验平台04科学计算平台科研基地(与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共建)01粒子天体物理与宇宙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3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4上海市粒子物理和宇宙学重点实验室联系方式有意向者请于2023年2月10日前将个人简历发送至tdli_hr@sjtu.edu.cn简历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教育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论文、项目、专利和奖励情况等),邮件主题请标注“2023申报海外优青”,研究所将竭诚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申报服务联系人:付老师、李老师联系电话:+86-21-68693100通讯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盛荣路520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李政道研究所诚邀全球优秀青年学者加盟!探索自然极限拓展认知疆界TDLI
2023年1月12日
其他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2023年研究生招生夏令营活动通知

✦学科简介✦✦李政道研究所以上海交通大学为承建和托管单位,旨在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的研究机构,目前已整建制入驻张江科学城,主要开展粒子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理论与实验前沿研究。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发展,李政道研究所已汇聚来自6大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近百人,其中既有海外学术大师,也有具备良好学术背景与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学者。李政道研究所和物理与天文学院密切合作,建设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室天体物理、拓扑超导计算三个前沿科学基础研究实验平台以及公共计算平台,并共同与国内外其他单位开展密切合作,深度参与PandaX、EHT、LHAASO、JUNO、ATLAS、Muon
2022年5月8日
其他

《物理评论快报》以“编辑推荐”发表PandaX实验组暗物质探测最新科研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PandaX合作组成员刘江来、周宁、崔祥仪等和李政道学者葛韶锋、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合作,在《物理评论快报》以“编辑推荐”论文发表了PandaX-II二期实验寻找宇宙线加速轻暗物质的结果【PRL
2022年4月30日
其他

【祝贺】李政道研究所多名学者入选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近日,爱思唯尔(Elsevier)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张杰所长专访】与全球顶尖校长对话

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院士应邀接受香港城市大学对全球顶尖高等教育专家的专访。主要内容为中国的一流大学校长对大学思想、大学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张杰所长在2006-2017年任上海交大校长期间,带领学校发展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经历。播出时间2022年4月22日(上集)2022年4月29日(下集)观看地址https://www.cityu.edu.hk/cityvod/cat/university/beyondBoundaries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推荐阅读1.【人民日报】张杰: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和信心(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2.【文汇报】专访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院士3.
2022年4月2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科研进展】单分子的超快原子分辨成像

(2022)]。实验中利用四束飞秒激光脉冲相干地操控分子使得分子在特定时间处于相同的取向(类似获得分子“晶体”),同时利用接近光速(0.99
2022年4月9日
其他

诺奖得主,探秘宇宙!十年,交大+大师=____?

今年是上海交通大学“大师讲坛”创办十周年。在2022年4月8日建校126周年这一时刻,上海交通大学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了“大师讲坛”十周年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为活动开幕致辞,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学敏主持开幕式,林忠钦与徐学敏共同为“十年·大师回眸”云上影展揭幕。此次活动由李政道研究所邀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Adam
2022年4月8日
其他

【科研成果】黑洞周围的麻花甜甜圈会跳舞吗?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2-01620-3Images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Work Together to Weather the Trying Times

张杰院士组建”超豪华“师资团队开讲高级思维研修课程,开启全新的人才培养实验●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共克时艰 李所应当

各位同学,现在我们大家都处于非常艰难的时刻。但若干年后的你们,再回首这段独特而难忘的日子时,今天的艰难与坎坷,我相信,将化作你们这一生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2022年3月15日
其他

李政道学者徐东莲:做宇宙的收信人

!“公开课”播出时间中文版:新闻综合频道3月8日17:00英文版:ICS上海外语频道3月12日晚8:00转载自公众号:上海外语频道ICS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其它精彩公开课!
2022年3月8日
其他

Director Zhang: TDLI to drive China's Development

本文译自《专访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院士:这里应该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地方》
2022年3月4日
其他

张杰院士组建”超豪华“师资团队开讲高级思维研修课程,开启全新的人才培养实验

文章来源于文汇app,作者姜澎大学应该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去的一个学期,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前任校长张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破题:他带领自己所在的前沿科研团队,投身本科教学一线,为上海交大的本科生开设了一门高级思维研修课程。这门连续18周的课程,师资阵容用“超豪华”来形容毫不为过,但教学难度与科研活动的难度同样也超高。面对一批平时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学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好学生”到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蜕变?在张杰看来,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归根结底是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研究型大学必须在加快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有更深入的思考、有新的求解和突破。在上海交大开讲的研修课程,就像一次实验,却为当前的高校带来诸多启示。一场学术报告会,成为“见证奇迹的时刻”随着为期18周的高级思维研修课程画上句号,包括张杰本人在内,都很期待课程的成效。日前,他为首批完成课程的26名本科生组织了一场学术报告会。张杰开玩笑地称之为“见证奇迹的时刻”:26名大三学生分10组展示了10个科学报告。报告会现场部分导师和学生合影学生们对科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对研究结果的流畅表述,包括在面对现场评审教授提出的一连串的质疑时给出的淡定回应——可以说,表现着实令人惊喜。有参与现场评审的教授直言,“这些大三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思考,视角和思维的深度真是太出乎意料了!”更有三项成果,一些评审教授认为“可以直接写成论文发表在高等级的物理杂志上。”回过头来看,高“产出”和高“投入”密不可分。这门堪称上海交大师资阵容“最奢华”的本科课程:授课内容由张杰与意大利罗马大学的Atzeni教授这两位顶尖科学家共同设计,他们都是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最重要国际奖项“泰勒奖章”获得者。再看教学进程,由张杰授课并导读该门课程所涉及的重要科学文献,由9位青年教师担任课堂讨论的小组导师,另有12位研究生助教带领本科生开展讨论课。随着课程进入研讨阶段,张杰与这些青年教师共同担任前沿研究课题的指导老师。据说,整个教师团队为这门持续18周的课程,至少开了14次研讨会。很多时候,讨论内容甚至具体到“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出的对某些问题的兴趣,以及对某些问题思考的不足”,导师则定期讨论自己所指导小组的学生情况,针对每一位学生,教学团队都会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破解“钱学森之问”,大学教育要从“思维能力”切入张杰领衔讲授的这门高级思维研修课程,是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方法的试点。致远学院自10年前成立之日起就承担着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时任上海交大校长的张杰,也是学院的创院院长。如今他回归教学科研,身体力行地将自己多年来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思考付诸实践。在张杰看来,教育固然有其知识传承的功能,但这并非教育的全部,研究型大学教育的价值更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或教会学生思考什么问题,而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尤其是中国的研究型大学要破解“钱学森之问”,就需要聚焦培养学生“正确思维方式”,否则很可能的结果是:教育投入越多,教师和学生越努力,创新思维就被磨灭得越多,拔尖创新人才就越难以出现。“在最短的时间内引领学生掌握这门课的核心物理概念,然后通过导读、研讨和对前沿物理问题的探索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即通过物理学的简化和近似、数学的抽象与逻辑,实现从学习基础知识到研究前沿问题的转变,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科研的转变”——这是这门课程的目标。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通过掌握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出并识别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开启真正的研究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张杰告诉记者,这一课程从《激光聚变物理》这一专业课程切入,在国外,这一般是一门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对于大学本科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最初的“畏惧”到经过18周、四个阶段的研修后,学生们开始意识到:只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他们可以高质量地研读任何课程、并进入到该领域的前沿研究。而且,从这门课程习得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可用于其他学科乃至在生活中,都能让人受益。打破思维定式:不仅没标准答案,连问题在哪都须自己找报告会上10个与激光聚变最前沿研究相关的课题,都出自这些大三本科生与导师的研讨,而他们在上课之前都未接触过相关内容。对大三的本科学生来说,从零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前沿研究领域固然艰难,但更难的是要改变“学习目标就是寻找正确答案”的思维习惯。这门研修课程不仅没有“标准答案”,连问题在哪里都必须自己找。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和科学文献阅读完成之后,从诸多的科学问题中选择自己认为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通过与指导教师多次研讨,开展研究并最终形成科学报告。“这门课程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改变了思维定式,从接受知识到学会研究、检验问题,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大三学生魏振宇说,为了完成这么课程的研究课题,他所在小组的三名学生准备了两个多月。其间,发现研究过程出现了方向性错误,重新推翻再从头开始,直到报告会当天凌晨两点多才完成报告展示PPT。“包括这次学术报告会,在现场被评审老师不断质疑,有一种被逼到墙角,要‘裂开’的感觉”,但当评审老师后来“复盘”整个过程,并表示是自己弄错了、研究结果并没有问题时,魏振宇感慨,这也许就是科学研究的态度。“即便报告会结束,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没有结束,学习和探索将仍然继续。”魏振宇说。能考高分能解题却没有发挥聪明才智,“应试思维”必须扭转我们的大学有一批最优秀的本科生,如何更早地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思想,让这些“好学生”中更早地脱颖而出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型大学承担的重要责任。张杰告诉记者,在给这些对激光聚变领域几乎一无所知的本科生上课时他也发现,没有专业的限制、没有了对固定答案的追求,这些学生发现问题的视野更广,提出的很多问题中有一些是很新、很前沿的科学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也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互相激发”。对不少全程参与的青年教师来说,这门课程也让他们受益良多。导师组的青年导师之一吴栋说,过去,他给学生上课时总认为应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但这次授课直接从最核心的物理概念开始,学生其实一开始就被“逼”上了一个山峰,经历了一些痛苦,但是两三次课程过后,可以发现,学生确实潜力无限,而他们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热情以及学习的主动性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在后续指导学生讨论课的时候,他们的思考同样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我们很多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一直都以考出高分为目标,他们学会了解题,但聪明才智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约束。激发创新思维,就必须改变他们原先的应试思维。这门高级研修课可说是一种前瞻性的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现任致远学院院长徐学敏说,这门研修课程师资的“豪华”阵容虽难以复制,但是这种授课模式却可以给更多大学教师提供思考和借鉴,值得不断推广。在结束四小时报告会之后的当晚,张杰邀请全体老师与这些本科生一起晚餐,还邀请每位同学喝了一杯啤酒,并宣读了20多位老师认真讨论后给10组学术报告的评分。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科研的快乐不仅在得到成果时,也在与“同行”的交流之中。而这也是张杰在英国工作时就形成的传统,每次实验成功,由他邀请大家到酒馆里举行庆祝。END
2022年3月2日
其他

原子尺度下实时观察量子材料中光诱导的维度变换

当一小块冰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到空气中,它会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融化成一滩水;从微观的视角看,此相变过程中原来三维周期性排列的水分子逐渐转变成无序的水分子集合。假设我们利用激光能使得类似的相变过程加速一万亿倍,是否可能获得其他类型的原子分布,比如将三维有序的原子分布转换为三维无序但是二维有序的分布?层状材料中电荷密度波示意图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和向导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在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下自主研发的兆伏特超快电子衍射系统,在原子尺度实时观察到电荷密度波材料1T-TiSe₂在光激发下由三维有序的原子分布转换为三维无序但是二维有序的现象,该工作以“Light-induced
2022年2月22日
其他

【人民日报】张杰: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和信心(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作者:吴月辉2003年,张杰在做实验中2021年,张杰(前右)和他带领的超快电子衍射团队在实验室中合影人物名片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激光聚变物理与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研究中做出重要学术成就。2006年,48岁的张杰就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在任职上海交大校长的10年间,他与同事们一起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与科研团队研制了超短脉冲高能电子衍射与成像装置,实现了亚毫埃级的结构变化解析能力,并将超快电子衍射的时间分辨率提高到优于50飞秒,刷新了世界纪录。2021年,张杰获得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育才、科研、管理,一直以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杰的人生轨迹在这3种频道间不断切换,且都做得有声有色……“人生的第一个物理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我学到很多”年少时,张杰一家生活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从小,他就对科学萌生了兴趣。有段时间,父亲没有工作,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的收入维持生活。“为了帮妈妈减轻负担,爸爸提议让我和他一起来对‘懒鸡’的品种进行改良。”张杰说。“懒鸡”个头大,饭量大,下的蛋也大。之所以被称为“懒鸡”,是因为它下蛋不积极。怎么才能让“懒鸡”变勤快?为此,父子俩钻研起来……父子俩先试着将孵蛋箱放在热炕上加热,结果不理想;于是,又一起翻书查阅资料,然后悄悄用报纸把母亲装缝纫机的包装纸箱改造成了简易的保温箱,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后弯曲程度不同的特点,制成了孵蛋用的“控温器”。有了保温箱和控温器,张杰和父亲原本以为,成功孵出小鸡应该没啥问题了,没想到还是失败了,原因是控温器的温度响应曲线标定不够准确。张杰说:“人生的第一个物理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我学到很多。”孵小鸡失败后,父亲又带着张杰做过不少小实验,培养了张杰探究未知的浓厚兴趣。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煮饺子,就引起了张杰极大的兴趣。“妈妈告诉我,煮饺子时,锅里的水一旦开始沸腾,就要加一点凉水,这样饺子才不会破。”张杰说,为了解开谜题,他不断观察、实验、思考,最后终于明白,原来这其中蕴含着气压、沸点、动能与势能等物理奥秘。童年时期的这些经历,在张杰心底埋下了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伴随着时间慢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完成‘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正是我们团队所追求的”1985年,张杰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王天眷和张道中老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并选定“更短波长激光的产生”作为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激光是20世纪以来人类的一个重大发明。很长一段时期,大多数激光的波长都处于可见波段。张杰说:“如果能够在更短波长上实现受激辐射,使其成为X射线激光,就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贡献。”张杰立志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在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张杰远赴海外继续深造。最终,他与同事们通过长达8年的研究,先后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将饱和X射线输出的最短波长从22纳米推进到5.8纳米。1999年,张杰回到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做研究。为了节省费用,张杰常常从所里的库房淘一些还可以使用的旧设备和旧零件。虽然条件有限,但张杰和同事魏志义仅用了9个月时间,就建造出我国第一台太瓦级飞秒激光装置“极光一号”以及一批物理实验诊断设备。在自主研制科研装置和设备的同时,张杰还带领团队在高能量密度物理和激光聚变物理领域不断探索,张杰说:“20多年前我就设想了‘双锥对撞点火’这一新型激光聚变方案的雏形。从理论上说,这个方案有不少优越性,但要在大型激光装置上实验验证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却非常不容易。”直到2018年,在大型激光装置上的验证实验才具有了初步条件。从2018年至今,张杰带领团队已做7轮实验,张杰说:“这期间,我们通过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发展了精确可控的强流超短脉冲高能电子束,并将其应用于一系列重要的前沿科学探索中。例如,研制了超短脉冲高能电子衍射与成像装置,实现了亚毫埃级的结构变化解析能力,并将超快电子衍射的时间分辨率提高到优于50飞秒,刷新了世界纪录。”目前,张杰联合研究团队正在为第八轮实验做准备,并计划到2026年完成一共18轮大型实验。张杰坦言,达到最终的目标有极大的难度,“但完成‘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正是我们团队所追求的;我们联合研究团队的科研精神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论做科研还是做行政管理,我都会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与情感”2006年,48岁的张杰就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在任职交大校长的10年间,他与同事们一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张杰还抽出大量时间进行授课与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张杰倡导,大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上课时他总是融合不同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引导学生们“跨界”思考。比如,能否用植物光合作用来解释早期人类的聚集地问题,能否用热力学第二定律阐释人类文明发展与能量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样新颖独特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很受触动。很多学生活动中,都能看到张杰的身影。有一次,学生拍摄微电影,他非常高兴地客串了一把;学校建立赛艇水道时,他也兴致勃勃地给赛艇队做舵手。有时,他还会忽然出现在正在合影的学生背后,偷偷比手势,高兴得像个孩子……2018年,张杰卸任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家、老师、行政领导,这一路走来,问及张杰更享受哪个角色?他说:“无论做科研还是做行政管理,我都会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与情感。”在张杰看来,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和信心。“任何难题的突破都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去探索,在到达终点之前,科学家必须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心和毅力,才有可能在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和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道路上有所贡献。”原文链接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Talent Hiring】海外优青,与“李”同行丨李政道研究所诚邀您的加盟!

科研基地(与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共建)粒子天体物理与宇宙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粒子物理和宇宙学重点实验室
2022年2月13日
其他

【科研进展】利用激光等离子体实现核同质异能态的超快泵浦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团队的陈黎明教授,与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的符长波教授合作,将激光等离子体应用于核物理研究。他们利用激光等离子体极高的等离子体密度的特点,通过激光和近固体密度大氪(Kr)团簇的非线性共振加热高密度MeV能量的电子束,首次实现了高密度快速振荡的电子在数十飞秒内库伦激发83Kr原子核,对应2.34×1015p/s的超高峰值效率激发核同质异能态83mKr3。其泵浦效率高于传统加速器约5个量级,从而克服了传统激发方式较低密度的弱点。该工作成为短寿命核同质异能素超快激发的首次实验验证,开启了激光“等离子体激发器”这种全新的核激发方式,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核激发与核合成的研究与应用。该研究成果以“Femtosecond
2022年2月7日
其他

【科研进展】张卫平团队实现激光干涉仪的量子超越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及李政道研究所张卫平教授团队在量子精密测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激光干涉仪的量子超越。该团队利用其发展的量子关联干涉技术与激光干涉仪巧妙结合,构建一种新型嵌套式量子干涉仪,突破目前干涉技术极限,发展了相位高灵敏量子精密测量新方法。该方法重要的创新在于既兼容了现有激光干涉仪的优点,又融合了光量子关联增强的量子优势,同时还具备对环境损耗的高度容忍,为开拓真正有应用价值的量子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SU(2)-in-SU(1,1)
2022年2月1日
其他

【科研进展】原子尺度下实时观察超快熔化及负膨胀现象

熔化过程(如冰变为水)是自然界中非常常见的现象,经典热力学理论可以在长时间尺度和宏观空间尺度上较好地描述传统熔化过程中内能、熵、热容等热力学量的变化。然而对于超短脉冲激光激发下的超快熔化过程,在飞秒(10⁻¹⁵秒)的时间尺度和埃(10⁻¹⁰米)的空间尺度实时观察熔化过程中原子的分布和原子间关联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则需要超高的时空分辨能力。近期,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院士和物理与天文学院、李政道研究所特聘教授向导领导的实验组与西南交通大学罗胜年教授计算团队合作,利用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资助下研制的兆伏特超快电子衍射装置,在原子尺度实时研究了金属铝薄膜在高能量密度激光激发下的超快熔化过程,并发现高温过热液态中金属团簇的最近邻原子间距存在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负膨胀现象。该工作以“Ultrafast
2022年1月26日
其他

诚邀天下英才依托李政道研究所申报国家海外优青项目

汇聚来自5大洲、16个国家的全职科研人员共62位,其中李政道讲席教授7位,李政道学者(长聘教轨副教授)16位,博士后研究员39位;另外,研究所已聘请兼职研究员15位,长期访问学者28位
2021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