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其他

数学类网课笔记评选大赛结果展示

在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数学老师纷纷化身网红主播,竭尽所能缩短空间带给我们的距离,为我们带来一节节特殊的数学网课。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效率,促进学习方法交流,增强榜样力量,开展朋辈学习,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举办了“中财数学类网课优秀学习笔记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和评比数学课程在线学习方法。在规定投稿时间内,我们收到了近150份的投稿。各位同学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上传了形式多样的精美笔记。有直接在PPT上做补充备注的有做双语笔记的有自己做课件的有自己做英文课件的还有画蜡笔小新的高年级没有数学课?不也有很多高年级学长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学弟学妹网课的关爱:
其他

教学探索 | 《高等数学》线上教学情况调研分析

《高等数学》一直是大一学生学习热情度最高的课程,具有数学课难,抽象,满堂灌的特点。传统教学方式非常依赖于黑板,通过板演,将整个逻辑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线下教学变成线上教学,教师变主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数学教学方式。线上教学已经实施三周,《高等数学》课题组对于线上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下面来听听教师,同学对线上教学情况的感悟。01《教师篇》王义东老师:网络教学感受与努力作为一个有30多年教龄的老师,在面对疫情时开始使用网络教学这种新兴事物。开始有些不知从哪里下手,毕竟从一开始到不久前一直依赖的就是板书与讲台,基本上PPT都非常少用。可是花了一番功夫从开始入门到现在的使用自如,真的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在疫情期间进行网络教学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也倒逼了我们大学教师群体的技术提升。从而可以使学生可以以更多的方式来学习知识,也可以随时的复习。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做到更好的统计与反馈,真正做到了教学的多媒体化,数字化。一开始,我探索了许多网络教学的选项。第一个就是教学群里说的选择已经成型的MOOC。可是这个第一个就被我自己所否决了,我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对于他们随时调整授课的节奏与难度,还要与学生沟通后在课上给他们有针对性的讲例题。所以选用其他机构做好的MOOC即不能因材施教,又不能体现出我对学生的负责,虽然我的工作量小很多,可是我绝对不会采用。第二个就是ppt录屏配音。虽然这个看上去是网络课程一般的做法,非常广泛的使用。但是,对于高等数学这门课来说,计算的过程尤其的重要。如果是用ppt的话,一行一行的出现计算过程就和学生实际算题的感觉非常不同,会丢失很多很多重要的信息。我要努力做到给学生一种就算在家也要和在课堂中几乎一样的上课体验,计算时候对于符号的书写和使用出现的次序,这种板书上才能体现的细节,就尤为重要。所以我选择了第三种,就是使用电子白板,像上课时一样,将演算和讲解的过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配以精心选择的例题、思考题和课下练习题让学生有最佳的上课体验。为了有清晰的板书,书写流畅。我特地为自己配备了平板电脑,并且结合了OneNote笔记软件和OBS录像软件,使自己的板书不仅清晰并且美观。为了有清楚的音频,我特地为自己配备了专业的录音声卡和领夹麦克风,并配备了专业的OBS消噪声音频插件。这样可以完全屏蔽掉居民区环境噪音对于视频的影响,可以让学生上课时思路不被外界的噪声所打断。为了学生在学习三维空间下的知识,我特地学习了GeoGebra的图形绘制工具,可以清晰的画出多种函数在三维空间下的关系,使得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理解更加清晰。为了克服平台转码慢上传难的问题,我每次课都要提前一周到两周录制完成并且上传,好让学生在上课时保证绝对可以看到当天的视频,不会被耽误课程。这个过程虽然漫长而艰辛,但是确实收获颇丰。作为一个大学教师,作为榜样更要不怕学习新的知识,要走在新媒体数字教学的前沿。每当看到学生按时的打卡签到,每当学生在下课后截屏和我在微信上讨论问题,每当给学生批改作业看到学生认真完成时,都有很大的成就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可以让学生即使在疫情期间被困于家中,依然还像坐在课堂之上,有老师于旁边陪伴。网络教学,对于我是一次学习与进步的机会。使我可以坐下来对于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有一个反刍甚至是升华的机会。但是对于我们这项职业,就好似一次产业升级,技术革命。我们有了更好的工具,更多的平台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更多的努力。王义东老师备课照片张俊飞老师:线上授课感受和授课努力:《高等数学》作为基础数学课,本身难度大,原有线下授课方式为PPT结合板书的教学模式,因为板书能够更好展示数学的运算过程,帮助高校的学生理解学习,较比单纯的PPT教学效果好很多。现在变为线上授课,开始感觉压力很大,应该教学效果不会很好,于是思考如何能够在线上复刻线下授课的方式,做了许多尝试和努力,比如,电脑PPT录屏+数位板的讲课方法,经过尝试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尝试了超星系统的白板功能,效果也是一般;尝试了选择优秀的Mooc或者公开源的线上《高等数学》课程,但是担心变为线下教学后比较难以和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衔接;最后选择了Ipad里利用Goodnotes软件和Ipad录屏功能,进行了录制课程,因为此方法类似于线下授课,既可以PPT展示也可以实现板书的效果,即利用手写笔和Goodnotes完成推导,现在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线上教学需要比线下教学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工作时间,首先就是备课,需要比线下授课更多的备课时间,因为需要准备更多的内容,其次就是录制课程,类似于线下授课的讲课,最后就是组织学生在上课时间正常上课,学生看视频听课学习,我全程答疑,以实现和学生实时的交流,还有课后的学生在学习通答疑和作业批改。基本上,线上授课时间是原来线下授课至少两倍时间。简单总结一下线上授课个人的一些感受:1.
其他

经验贴!这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4招解锁线上课丨云课师说

编者按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中央财经大学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启线上教学工作。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线上教学渐入佳境。每位老师在此期间都积极探索有效的线上教学方式,力争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远程学习体验。在此,教务处推出『云课师说』专栏,分享老师们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典型案例、思考感悟等等,以期共同促进在线教学质量的提高。线上课节奏难控怎么办?学生互动超尬怎么破?课程平台怎么选?传统课堂经验怎么迁移到线上课堂来?线上课程思政怎么搞?……接到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后,许多问题成为老师们的新挑战。作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我校《统计学》课程组团队的23位老师紧密协作,积极迎接线上教学的全新挑战。这支曾荣获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编写“北京市精品教材”,拥有35年资深教师/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学团队,经过近一个月的摸索、实践、总结,逐步形成了适应线上教学活动的新教法、新技术、新工具。《统计学》课程团队老师在进行线上教学一起来看看他们分享的专业经验!经验一:围绕学生需求,量身定制线上教学方案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在线学习效果,课程组团队结合之前录制慕课的经验,在正式开课前,与学生提前进行花式“云互动”,了解学生诉求。有的老师建立线上联络群与学生进行交流,有的通过问卷对学生的网络硬件软件条件、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前准备进行调查,还有老师提前模拟预演线上授课全过程,发布线上学习指导……在第一次线上课结束后,课程组通过问卷收集学生们的反馈意见,结合学生喜欢的线上授课方式、线上教学的课程量、线上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情况对课程进行改进。通过问卷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体验,课程组还结合《统计学》课程需要板书推演、开展分组讨论的特点,重点研发了一系列的“在线教学指南”,内容包括在线教学自检清单(点击查看详情)、在线教学板书实现方法、在线分组讨论的组织技巧、在线教学授课流程模版等。“在线教学指南”资料库经验二:加强团队合作,进行教学技术反哺式“传帮带”在线教学平台和各种智慧教学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是顺利开展在线教学的第一道挑战。课程组充分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先由部分青年骨干老师进行分工探索、再将经验向全课程组推广,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技术反哺式“传帮带”模式,使得整个课程组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取得很好的效果。课程组的关蓉、边雅静两位老师最早加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测试教师志愿者队伍,并带领六位青年教师自发组成技术测试团队,通过在线上教学平台建立模拟测试课程,对平台功能、课堂组织模式、操作技巧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青年教师通过实时汇报使用感受、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式,将线上教学的技术手段、模式方法分享给老教师,帮助他们克服技术屏障,及时形成线上授课的工作方案,实现传统课堂的有益经验与线上教学新模式的顺利对接。考虑到视频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青年教师还主动承担了上传视频、编辑题库等基础性工作,为老教师节省出大量时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设计等体现个性化授课的环节上。课程组测试团队探索、汇报线上教学平台功能经验三:开展教情调研,总结好经验、迭代好方法第一周在线教学活动结束后,课程组立即开展了面向组内所有老师的教情调研,总结老师们的备课投入情况、授课方式和互动方式的选择、存在的困难和疑惑等,对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研判。课程组第一周线上教学的备课时间情况课程组第一周线上教学的授课方式选择情况在了解到一些老师对于简单、好上手的直播平台和互动工具有迫切需求后,课程组在第二周又开展了“在线教学小工具”调研,请老师们推荐好用的在线教学软件,并且将调研结果共享给老师们。课程组开展“在线教学小工具”调研每次在线课结束后,老师们都在课程组的微信联络群里积极分享本次课的流程安排、心得与反思、学生反馈情况等。通过两周的总结,课程组已经逐步凝练出适用于《统计学》课程的三种线上教学模式:录播视频/慕课视频+学习通互动腾讯会议直播+学习通、问卷星互动腾讯课堂直播、互动供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授课特点、班级特点来灵活选择。同时,老师们还会在微信群里共享问题解决方案,针对线上教学难以实现板书的问题,很快就有老师总结出“触摸屏电脑+PPT标注工具”“平板电脑手写APP+投屏工具”等多种方案。课程组老师分享线上教学板书的实现方式经验四: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面对疫情危机,线上授课的同时如何兼顾价值引领?“课程思政”能不能也融入线上课堂?经过多次研讨,课程组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等社会热点问题,准备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与主题讨论,并组织学生参与“疫情之下,统计学可以发挥哪些作用”的专题互动,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卫健委网站数据体系建设的网络文章。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疫情,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课程组发布与疫情话题相关的主题讨论《统计学》课程组由统计与数学学院23位老师组成,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的雄厚师资力量,着力建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推动教学改革。课程组编写了“北京市精品教材”《统计学》,开设《有用的统计学》MOOC,获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在多年的建设过程中,课程组格外重视团队协作,逐步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传统,经由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指导,数位青年教师在北京市级、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其他

教学探索 | 数学公共课《线性代数》在线教学VS传统课堂的探讨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既是战疫情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展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隔屏不隔爱,未见人,先听声,老师和同学们,服从学校的一切安排,认真教、刻苦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讨和优化学习方法,这也使得我们,很想坐下来,讨论一下对于大学的数学课程来说,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于我们,于以后,进步,需要一点一滴。致谢:本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学校教务处、学院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01《线性代数》在线教学VS传统课堂的探讨一、传统教学的现状提到数学公共基础课《线性代数》课程,学生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枯燥、抽象、繁。传统的课堂基本属于“满堂灌”,在学生看来,数学课内容繁多,理论性太强,在有限的时间里听完课,缺乏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实例、解决问题的课程延伸,整个过程属于被动式的接受,加上数学课程本身的科目特点,学习兴趣就成了很大问题,由此,教学效果一直以来都在不断被讨论。二、在线教学的现状由于疫情的影响,可以说一直被争议的数学公共课线上教学就这么上线了,原本以为离不开粉笔板书的数学课教学,生生瑟瑟的开始了O2O模式教学。效果如何?比着传统课堂又如何?疫情之后,又该如何发展,教与学的需求是什么,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在思索。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在线教学是这样的:春已至,花已开,春风像舒适的摇篮,人们一触碰到它,便觉得拥有了快乐,心也是踏实安稳的。三、传统课堂VS在线教学的比较1、传统课堂较线上教学之优势2、传统课堂较线上教学之劣势四、传统课堂与在线教学的融合,势在必行从对教师和学生针对《线性代数》传统课堂与在线教学“教”与“学”的调查来看,从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学习自主性、教学实施等各个方面因素分析来讲,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各有优势,将二者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势在必行。如果将其优势互补,能够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集体教学的优势分别发挥出来并进行整合,逐步实现“翻转课堂”,从曾经的“一刀切”完善为“分层次教学”,相信教学效果会不断进步。1、课前准备阶段: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安排同学们提前观看录播视频,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通过相关背景知识、案例应用,使得传统课堂前,学生们能够对课堂内容有所接触,逐步实现翻转课堂的优势。2、课堂教学实施阶段:改变传统课堂一支粉笔讲数学的方式,逐步发展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探讨的模式,在课前准备基础之上,重在课堂上解答疑惑、重点突出、归纳总结、探讨应用、分析案例的模式,逐步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再惧怕数学课。3、课后延伸阶段: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接受、理解、掌握课堂内容的不同情况,课后的延伸学习,就需要借助于网络学习,建立习题库、讨论区,分层次教学,及时接收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及时记录,如果问题集中,可以集中答疑等。由于疫情的影响,一直被争议的公共课数学课就这么上线教学了,O2O的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今天的形势,也更是给数学教学推了一把助力,借助于线上教学的传统课堂,相信更有活力,混合式教学是“教”与“学”的必然所需要,实行线上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式教学,势在必行。五、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传统课堂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基本上重理论,目前的线上教学,在课堂延伸部分,做了很好的补充,《线性代数》的课程思政建设得以认真考虑和探索。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开始探索从代数的发展史,引出中国历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矩阵的计算变换内容中,挖掘线性代数给我们带来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行列式计算过程中,强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等。针对当前的疫情,我们还利用矩阵转换等,模拟了病毒原理等各个实例,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们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病毒,使得学生体会到线性代数在实际中的重要作用。(此图为矩阵转换得来的病毒模拟)02教师的“教”
其他

记 | 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统计与数学学院分会成立大会暨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统计与数学学院分会成立大会暨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签约仪式成功举行6月16日上午,细雨微蒙的初夏,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统计与数学学院分会暨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签约仪式在学院南路校区图书馆配楼二层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校友、用人单位代表、在校师生近200人齐聚中财园,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大会由统计与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全敏主持。(李全敏老师主持大会)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殷先军首先致辞,他指出学院校友会的成立和用人单位与学院集体签署实践实习基地是学院发展历程上的双喜临门,是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他回顾了学院发展历程和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以“朋友凋零江海空,弟兄离隔关山迥”
其他

记 | 统计与数学学院2019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统计与数学学院2019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仲夏的清晨明媚清爽,年轻的笑脸洋溢希望。6月21日,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沙河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金色大厅举行,231名毕业生迎来了自己隆重的毕业礼。统计与数学学院教师及毕业生家长们出席典礼,共同见证这一难忘的时刻。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全敏主持。(李全敏副书记主持)典礼在2019届毕业生纪念视频中拉开序幕,视频中呈现出的同学们就读大学期间的点滴引发了现场所有毕业生的集体追忆,带着不舍和希冀,毕业生们在视频中对母校、学院、老师以及同学表达了深深的眷恋和满满的感激。典礼现场,殷先军院长代表学院向全体毕业生致辞。殷老师用真挚朴实的语言追忆了同学们求学之路上的辛勤付出和收获,并对学生家长、专任教师、行政团队、学工队伍一并表达了深深的谢意。殷老师嘱咐毕业生们要脚踏实地,牢记使命与责任,他期待着大家以统数学院毕业生的身份,开启人生新的征程。(院长致辞)薛玉山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向毕业生们表达了最诚挚的祝贺,他对全体毕业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保持敬畏反思,二是找准定位方向,三是牢记责任担当。薛老师的讲话巧妙引用了许多数学专有名词,引发了毕业生的阵阵共鸣。(薛老师代表教师发言)来自2015级应用统计专业的刘金钊同学和来自2016级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南孟哲同学分别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和大家一起回顾了在中财统数学院求学时光中的迷茫、汗水、喜悦和成长。“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一路黔行,未来可期”,我们收获的是“中财人龙马担乾坤的胆识与魄力”。他们表达了能够成为中财统数人的自豪和对母校的祝福与感激,以及统数学子为复兴中华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刘金钊同学)(南孟哲同学)随后,学院对市级、校级优秀毕业生进行了表彰。张宝军、梁超2位老师为杨惠榕等8名市级优秀毕业生颁奖;边雅静、马儒刚、林木、李慧斌4位老师为罗知白等22名校级本科优秀毕业生颁奖;刘芳、王会娟2位老师为张之昊等6名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颁奖。(本科生校级优秀毕业生颁奖)(研究生校级优秀毕业生颁奖)毕业生向母校及父母感恩的环节,在2015级应用统计专业的王蕾同学的带领下,毕业生全体起立,向母校和家长深鞠一躬,对家长多年的养育之情、教导之恩表示了由衷的感谢。(感恩环节)由2015级经济统计专业本科毕业生高天辰带领全体毕业生宣誓。“忠诚、团结、求实、创新”是我们对祖国和母校的承诺,更是未来人生道路上我们将时刻铭记的行事准则。“祝母校七十周年生日快乐,我爱我的中财大”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祝福承载着赤子之心和学子之情在金厅上方久久回荡,萦绕不散。在新校友接收仪式上,统计与数学学院校友会秘书长王东旋校友代表校友会对全体毕业生表示了祝贺。他向全体毕业生介绍了校友会的组织构成,并且表达了学院校友会对于新校友到来的热烈期盼。“一日中财人,一生中财情”,希望同学们可以不断提高校友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统计与数学学院校友会强大有力的支撑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院长殷先军和学院校友会秘书长王东旋还为校友大使发放证书、佩戴校徽并赠送毕业礼物。(学院校友会秘书长王东旋致辞)2019届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分别为学院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感恩礼物:代表着“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的玉扣和象征着勃勃生机的盆栽、锦绣河山图,院长殷先军代表学院接受了毕业生的心意。玉扣、盆栽和河山图都表达了毕业生们对学院、老师深深的祈愿,祝福毕业生们鹏程万里,祝福学院桃李满园。(本科毕业生赠送礼物)(2016级学硕班赠送礼物)(2017级专硕班赠送礼物)伴随着歌颂梦想的音乐,典礼氛围在拨穗环节达到高潮。统计与数学学院副院长贾尚晖宣读了2019届全体毕业生学位授予名单,毕业生们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登台受礼,院长殷先军为毕业生正冠拨穗,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与同学们合影留念。(贾尚晖老师宣读授予学位名单)(本科生学位授予合影)(硕士生学位授予合影)(博士生学位授予合影)最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全敏再次表达了对毕业生们的真挚祝福和殷殷嘱托。值此,统计与数学学院2019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圆满结束。统计与数学学院新媒体中心2019年7月2日
其他

未来已来,育人先行 |第二届全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由北京大数据协会、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北京应用统计学会、北京大学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于5月24~25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过程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旨在厘清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内容建设的目标与路径,为中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正式发布了中国第一套“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教材”。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广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全国90多所高校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专业所在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和SAS/JMP、北京无忧创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1CTO)等公司高管共计20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01开幕式开幕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计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刘扬教授主持。北京大数据协会会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副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数据与统计科学研究院院长纪宏教授致辞。他以万有引力苹果落地的生动例子希冀本次会议所倡导的系列教材能够高质量的为中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人才培养服务。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瑶琪教授致欢迎辞。她表示,在当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人才短缺的现实背景下,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共同探讨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谓恰逢其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材编委会主任、教育部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房祥忠教授表示祝贺。他指出,系列教材的组织和编写过程十分不易,全国相关院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专家和学者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编委会将一如既往的尽全力合理调配资源为本套教材的编写工作提供好服务,打造数据科学领域的精品教材。02教材发布仪式“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教材发布仪式由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计学科评议组成员、编委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经管部常务副部长周勇教授主持。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秘书长、中国青年统计学家协会秘书长、编委会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阮敬教授介绍了教材背景。他介绍了自2017年在云南财经大学召开的第一届会议以来教材编委会及编写人员的主要工作,回顾了整套教材的策划、国内外调研、课程体系论证、教材编写大纲论证审定以及人员组织和相关出版工作的全过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乐坚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社长杨玲女士以及51CTO总裁熊平先生分别介绍了系列教材现状、出版过程和要求以及对课程主讲教师的具体要求。他们希望高校、出版社和技术服务平台能够共同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推波助澜。03专题报告编委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崔恒建教授和吉林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王德辉教授分别主持了第一批教材的专题报告。《数据科学导论》、《数据科学的概率基础》、《数据科学的统计基础》、《数据科学的编程基础》、《回归分析》、《机器学习》、《海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可视化》、《非结构化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概论》等十本教材的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分别介绍了各教材的编写理念、同类教材现状、教材编写目标、章节目、样章样节、先修课程等具体内容。第一批教材将于今年9月正式启用。04第二批教材启动仪式及专题报告长江学者、云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石磊教授和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刘莉教授主持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第二批教材启动仪式及专题报告。《分布式计算》、《数据科学的计算机基础》、《数据科学算法》、《自然语言处理》、《流数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超高维数据分析》、《深度学习》、《大数据预处理》、《数据科学产业实践》等十本第二批教材的主编及主要编写人员,分别介绍了教材编写的方案、理念和基本框架。05签约仪式纪宏教授同熊平先生共同签订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列教材线上课程发布的框架协议,旨在共同推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学科的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建设,发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列教材配套线上课程,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内容。此次研讨会是由高校、学术团体、行业协会、出版机构和企业共同打造的产、学、研、企融合的高端论坛,经过学科专家和业界专家多方充分论证并即将出版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列教材将是我国本专业的第一套“接地气”的教材,教材内容将与全球最新技术和最权威内容直接接轨,将极大的推进我国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相关人才培养的进程。参会嘉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