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得了新冠
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抗熵增定律。我是一个医生,近期有感染新冠的经历,如实的写下一点心得和体会,也许能够给有缘人提供一些借鉴。首先说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染性极其强。我们楼一共住了10个人,无一幸免。查过科普资料,这个病毒在常温下可以存活3~4个小时,和一般的病毒类似,它喜欢潮湿阴冷的环境,在低温的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我反复的复盘,分析源头,应该是在做集体核酸的时候,前面的人出现了感染,导致我们其中的一位员工被感染了。然后他又陆续传给了我们9个人。我们的感染应该都是通过气溶胶空气飞沫传播的。第二,说说病毒导致的症状,我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过16年,对于发烧嗓子疼,咳嗽等等症状,非常熟悉。在与普通感冒和流感相比较后,从我个人的感觉上,要比普通流感导致的症状重很多。我自己的症状是:最早全身酸痛无力,发热,继而咽干咽痒咽痛,咳痰,咳嗽,鼻子不舒服,胸闷气短,出虚汗,胃口下降,后来味觉嗅觉下降甚至是消失。总之,一辈子感冒的症状,全都整合到一块了。现行国家传染病防治法,把流感归为丙类传染病,而新冠病毒系列现在仍然沿用最初的乙类传染病的归类,我个人的理解:从疾病特点角度说,奥密克戎的传染性、病毒的致病毒力,人群易感性都高于普通流感。口,鼻,咽,喉,主气管,是奥密克戎病毒攻击主要部位。这些部位,在医学解剖上统称为上呼吸道。针对奥密克戎感染,我认可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修改为急性传染性上呼吸道炎性综合征更为合适。病毒要进入人体细胞需要结合受体。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奥密克戎为什么不攻击肺部呢?是因为肺部肺泡的受体蛋白和奥密克戎不能有效的结合。病毒引起我们症状的数据如下:1,在我们的固定环境内,总周期大概15天,共有10人接触,全部中招,感染率100%。感染后,全部采用原地居住自我隔离治疗。2,第一例出现症状和最后一例阳性患者,最长间隔为一周。3,出现最多的症状是发烧,咽痛,8个人都有,完全的没有任何症状的1人。4,10人的年龄段在12-46岁区间,其中两名为12岁的未成年人,均出现了39.5度以上的高热。5,出现咳嗽咳痰症状的为6人,出现味觉下降或消失的为3人。6,两周后,全部抗原阳性转阴,核酸检测阴性,即使是转阴,但是仍然存在咳嗽、咳痰症状者4人,味觉嗅觉至今未完全恢复的1人。7,期间治疗的药品,10个人使用过的有连花清瘟胶囊,感冒冲剂,三九感冒灵,板蓝根,芬必得,布洛芬,退烧泰诺林,金嗓子喉片,vc片,利咽解毒颗粒,润喉片,螺旋霉素,阿莫西林等一些简单的常用抗生素,复方甘草片,咳特灵胶囊,扑尔敏片,盐酸氨溴索片,金水宝胶囊等。以上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有效的杀灭病毒,只是简单的对症治疗,所谓对症治疗就是发烧退烧,痛疼就止疼,咳嗽就止咳,说白了最多减轻一些痛苦而已。因为没有医学研究能够证明,这些对症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我无法确定这些药物在人体对抗奥密克戎的过程中,起到了帮助作用。我个人的体会是这些药,对于奥密克戎感染没有任何疗效,从心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安慰剂。相反的期间,对其中一名12岁的儿童,进行了尽量少用药的原则性治疗,高烧到39.5度以上,才服用退烧药,加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除了4次服用退烧药,再没有应用其他药物,而最终的结果是,他恢复的最好。人体高热状态,可以有效消灭体内的奥密克戎病毒。这个观点我支持。乱用药物是否加重病情存疑,我本人脾胃虚寒,服用2天连花清瘟,发现胃口更差,出现腹泻,味觉下降明显,这个药对脾胃虚寒的人,有可能有反作用。我觉得卧床休息多喝水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实上,休息好喝水多的,胃口好的,恢复的较快。再一个就说一下疫苗防护的问题,我们10个人,都是打过三针加强免疫的,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我觉得之前打过的疫苗对于防护奥密克戎这个病毒来说,应该是没有太多作用,之前打过的疫苗,没有在体内制造出针对奥密克戎的这种变异毒株的抗体,严格的说,现在的奥密克戎病毒和之前的没有变异过的原始毒株应该是两个病毒,就像爷爷和孙子一定是两个人。我并不否认之前打疫苗的功效和作用,在第1代2代等等原始毒株的时候,我们全民免疫接种疫苗是正确的,而现在应该开发,针对奥密克戎这种特殊变异毒株的疫苗。逻辑就这么简单,病毒变了疫苗也要变。再说两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要发动群众的力量,要做好用户教育,让健康的正确的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大家培养成培养出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卫生的防疫习惯。每个人都要认真学习防疫知识,每个人都是防疫士兵。不需要封控,不需要用大炮打蚊子,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上班,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也自觉的维护周围环境的卫生。大道至简,中华民族是智慧的,上古时代就有大禹治水疏导引之,靠堵截和防洪壁垒,最后可能是更为严重的决堤和灾难。当然有一点非常重要:实事求是,让信息畅通。千万不要数据造假!病毒不可怕,那可怕的是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愿世界和平,充满仁爱和慈悲。
2022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