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

其他

无限感恩!家里五代积德行善的老中医无私提供的秘方【山楂大枣莱菔丸(养胃丸)】同修们吃完后欢喜无量!

温馨提示:此【山楂大枣莱菔丸(养胃丸)】经本平台义工以及众多家人使用后确认效果极好,特此推荐,请大家放心请购。尊敬的世界各地家人,今天我们之所以要为大众推荐这个【山楂大枣莱菔丸】。是因为已经有很多家人们吃过了,都很欢喜。是一位有修为的老人家提供的纯素食古法制作!他家几代人积德行善!真心的希望世间人人都能够健康常伴,福慧增长,幸福吉祥。山楂大枣来福丸、适合以下人群食疗调养:●脾胃虚弱●体型瘦弱或肥胖●身体虚弱容易感冒●偏食●饮食不规律●湿气重●舌边有齿痕●大便不成形或者偶尔便秘●睡眠质量差●食欲不振●气血两亏等。山楂大枣莱福丸很平和,孕妇、老人、小孩、皆可常年服用,老少皆宜健脾胃,祛湿气。培补气血,能使皮肤光泽细腻,故廖希雍曰:服至百日,轻身耐老!看到这些家人们吃过之后的留言反馈,我们真的是无比的高兴。能遇到这么好的产品,真的是大家的福报,让我们共同感恩这位老中医的无私奉献。但愿大众都能够身心安康,吉祥如意!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即可请购食用方法:直接食用,每日2次,每次2粒,早上7-9点空腹食用,晚上5-7点食用老师皆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下方客服微信
2月23日 下午 7:53
其他

南怀瑾先生:有人一学佛就变得神经兮兮,只因不解佛法真谛

【怀师箴言】许多人不学佛还好,一学佛包你变得神经兮兮,怪模怪样,原本做得好好的生意都会垮掉,搞得鸡飞狗跳。为什么呢?因为不解佛法真谛,只执迷于盘腿打坐为是,一会儿要空啊!一会要放下啊,根本没有时间精神照顾事业。真正学佛,只要见地和方法正确,益处绝对多多,若是学佛反招不顺,除了因果报应或魔考的理由外,也要检查自己的观念行为是否偏差。思想不是真正的心,像眼病引起的虚空之花一样,是假的,是幻的,是停留不住的,是空的。用这虚幻不实的思惟,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来测度分辨佛的境界,“犹如空华,复结空果”。我们修道,如果以妄想心去修的话,都如以虚幻的空花,去期待虚幻的空果成熟。“辗转妄想,无有是处。”注意!佛骂我们了,一般众生学佛,都是以妄想心来学佛,修来修去,转来转去,始终还在妄想中,在轮回中,“无有是处”,没有一样对。“辗转妄想,无有是处。”这八个字骂得很严重,千万记住,佛在骂我们呀!以妄想来搞妄想,妄想越来越多,尤其是宗教徒要注意,不要掉入“辗转妄想”的陷阱,最后搞得神经兮兮的,甚至精神失常,很严重!很可怕!……求之不得,贪之不足,所以产生嗔恨,见不得别人比你好,也因为智慧不明了,自己的心结解不开,佛学称为结使,小乘佛法归纳为九十八个结使。修行就是去除这些结使,把这些结使一个一个解开来,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经过修行,变成非常慈悲,或是一个愚笨的人,经过修行,变得聪明开通。但是,很多人学佛的结果,变得越来越笨,脾气越来越大;信了教以后,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变得神经兮兮,古里古怪,几乎每个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再说,宗教徒彼此之间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嫉妒的心理,你的学问比他好,他会嫉妒;你的事业比他好,他会嫉妒;你长得比他好,他会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保证吵架,女人在小地方很仔细,比较爱吃醋。有些人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其实,这就是嫉妒心理的反面,你为什么要有所差别?能平等对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从这个地方检查自己,不是说我去学了一个法,又会打坐,又会念咒,又会结手印,这就可以修成佛了。——《圆觉经略说》大乘菩萨道,法门无量誓愿学,以救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之心,修学一切法门,不管正道也好,魔道也好,都深入参研探究;不管恩亲好友也好,冤家债主也好,都全心全力帮助。“普门遍入大乘力”这个“遍”字至关紧要,遍则无一漏失之处,功德圆满之意。……只想自己盘腿修行成道者多,愿为救度众生入苦海者少;结果尽管修了一辈子,功德难以圆满。目前佛教不振,归结就在于我们佛教徒未能“普门遍入”,功德不圆满之故。尤其有一个怪现象,许多人不学佛还好,一学佛包你变得神经兮兮,怪模怪样,原本做得好好的生意都会垮掉,搞得鸡飞狗跳。为什么呢?因为不解佛法真谛,只执迷于盘腿打坐为是,一会儿要空啊!一会要放下啊,根本没有时间精神照顾事业。真正学佛,只要见地和方法正确,益处绝对多多,若是学佛反招不顺,除了因果报应或魔考的理由外,也要检查自己的观念行为是否偏差。佛法是活活泼泼积极入世的,要“普门遍入”,要修大乘之力。大乘之力来自大愿大行,普贤行愿品讲的正是这个。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中以牛车喻大乘;鹿车、羊车次之,喻中、小乘,此些教诲难道还不够明白吗?禅宗祖师们时常警策我们放下、放下,放下个什么?——“我执”而已。你若看不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此当做逃避现实的借口,什么事都不管了,那也只好任你去自欺自误,怨不得了谁!所以学佛首要不可无智,须多生累劫深入各行各业遍学一切智慧,做到“智行普修功德力”,由智起行,大慈大悲利益法界有情,圆满菩提功德。修功德千万要靠智慧观照,不要滥用慈悲,因为有时爱之适足于害之,同时也应以《金刚经》的“不住相布施”为善行的归趋,并且更要注意,别又以怕犯了滥用慈悲之误为借口,来粉饰自己的自私自利。真正的智慧假若缺乏八万四千细行所挖掘出来的妙功德水来长养,是生发不起来的。你们天天在这里持咒观想,念念期证菩提,何不问问自己,活了二三十岁、四五十岁,到底做了几件好事?——《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15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生活环境太舒服,弄不好会害了孩子一生

孔子这里讲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由此我们回过来看东西两方面的文化,人类的历史中凡是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都是从艰苦中站起来的。而自艰苦中站出来的人,才懂得世故人情。所以对一个人的成就来说,有时候年轻多吃一点苦头,多受一点曲折艰难,是件好事。我经常感觉这二十多年在台湾长大的这些青年们,大学毕业了,乃至研究所也毕业了,这二十多年中,从幼稚园一直到研究所,连一步路都不要走。在这么好的环境中长大,学位是拿到了,但因为太幸福了,人就完蛋了,除了能念些书,又能够做些什么呢?人情世故不懂。真正要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老实说,我们这老一代,比他们都行。为什么?我们经历过这一时代的大乱,今日的年轻人看都没有看到过。逃难、饿饭、国破家亡的痛苦,更没有经历过;也许说在电影上看过,但那是坐在冷气里的沙发上看的。学问是要体验来的。所以孔子的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这句话有关于教育,也有关于个人修养。真爱一个人,如爱自己的孩子,不能溺爱,太宠爱了就害了他。要使他劳,这个劳并不一定使他去劳动,要使他知道人生的困苦艰难。前天一位富有的朋友,他有个孩子很好,很乖,他说预备将孩子送到南部一家工厂做工,我非常赞成。在我们看来,像他这样的家庭,无论怎样好的教育,生活环境是太舒服了,弄不好会害了这孩子的一生。教育和《孙子兵法》一样,“置之死地而后生”,硬要想办法使他受苦,使他知道困苦艰难。以这种道理,就能理解“爱之,能勿劳乎”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人生。——《论语别裁》我的经验告诉你们,对孩子们不要这样溺爱,举一个小的例子给你们听。中国商业发展到今天,在历史上有名的大商人,一个是晋商,山西的票号很有名,第二个是安徽的徽商,扬州是安徽徽商的天下。从古代到现在,徽商对文化、工商业发展的贡献,可说是第一位。你们没有研究,也没有看过这类书籍,中国有十大商帮。讲到做生意,徽商是第一,晋商第二,宁波是近代的,江南有龙游商帮,广东有广东商帮等,这十大商帮大大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徽朋友告诉我,安徽人很辛苦啊,对自己出身很感慨。你们注意听,重点在这里——“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古代的孩子是这样,父母对孩子用心培养,忍心把十二、三岁的孩子送出来当学徒,绝没有像我们现在父母对孩子这样溺爱。我们当年也是这样。像我十九岁离开家,十年后抗战胜利才短期回家,以后再没有回去过啊!也没有靠兄弟父母朋友的帮忙,都是自己站起来的。一个孩子要自立,只要希望他有一口饭吃,不要做坏事,出来做什么事业是他的本事与命运。……我也是十八九岁自己混出来的,我不是伟人,你看那些伟人们都是自己站起来的,没有什么教育,都是自学出来的。我再一次跟你们讲,不要只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在讲爱的教育,中国古文有一句话,“恩里生害”,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恩情,可是“恩里生害”,爱孩子爱得太多了,反过来是害他不能自立了,站不起来了。——《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相生克。如姜太公流传下来的道家经典《阴符经》里面说“恩生于害”这句话,举例来说,像父亲打儿子,儿子挨打很痛,这是“害”,但目的在把孩子教育成人,这就是“恩生于害”。领导人对部下亦是如此。这句话的意义很深。中国乡下人有句老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得过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领导的人,对这点特别要注意。一个人的失败,往往失败在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身上。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恩与害,往往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恩生于害”这句话很重要。而它的原理,亦即来自生克的法则,生人者也克人,恩与害,两个对立相存,没有绝对的一方。——《易经杂说》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14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被误解的“人情世故”

不管是为政或做事,是要靠人生经验的累积。而人生经验累积成什么东西呢?简单的四个字——“人情世故”。中国文化一直在讲人情,所谓“人情”,不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提着一只火腿,前街送到后巷,左邻送到右舍,在外面送来送去地转了个把月,说不定又转回来物归原主了。这只是情礼的象征,中国文化所讲的“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性情。人情这两个字,现在解释起来,包括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问都在内,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世故”就是透彻了解事物,懂得过去、现在、未来。“故”就是事情,“世故”就是世界上这些事情,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但现在反用了以后,所谓这家伙太“世故”,就是“滑头”的别名;“人情”则变成拍马屁的代用词了。就这样把中国文化完全搞错了,尤其是外国人写的更不对。——《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问:我个人没什么工作经验,还在念书,我一直有一个困惑的问题,总觉得中国人好像事事讲人情。“情、理、法”,情摆在第一位,这种情形在少数两个人相处还好,但扩大到整个社会,一个国家政策的推行,就产生了阻碍,比如法律常常为人情所扭曲,是不是中国的民族性就是这样,有何解决的办法?南师答:中国人讲人情,很重要,但不是一般你所了解的这个人情,中国人所谓“人情世故”,是指了解人的情绪思想的常律及其变化,而懂得应对得当。不是说,专走后门,弄一根火腿,前街送到后巷,后巷转了半天,还是转到我的手里,把这样叫人情,完全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的人情世故,人有情绪,有他的需求,凡事联想到他人的需要,推己及人,相互谅解,互通有无,这个叫人情。譬如说,我有个朋友,彼此交情好得很,有一度他要求我为他办什么。我就告诉他,这件事绝不可以这么做,他误会了,跟我不交朋友,那我们交情就到这里为止。公谊私情,必须要分得很清楚,应该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这也便是人情世故。你不要看了仁义、道德、人情等名相给唬住了,为什么孔子提倡仁义道德、提倡孝道,这是告诉你,这个民族性偏差到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路上去的太多了。几千年来如此,现在还是一样。释迦牟尼为什么在印度提倡众生平等,印度最有阶级歧视,最不平等,所以他高呼众生平等。你知道吗?西方人为什么提倡自由,因为当时中古时代的欧洲最没有自由。你们要是懂得这个,你们可悟到人生的道理。最近常在报纸上看到外国学生的文章,说中国人讲人情,那是讽刺!这里的人还赞成说这个外国人写得好。这不是一笔混账吗?自己的文化都不懂。外国人批评说人情便是拿红包,请你吃一餐,坐坐咖啡馆,弄个火腿,过年时用绳子吊起来,前街送到后巷,我拿到送给他,他拿到再送给别人,别人拿到再送给我,转了一圈又一圈,那不是人情啊!不过,话说回来,送东西也对啊!礼记上讲“礼尚往来”,这个人情是:你来看我,我也去看你;你来过电话,我必须回个电话,这是讲“礼”啊!不是应酬啊!因为万一你来找我有事,我去看你也许能够帮上你的忙。(选自南怀瑾学术研究会公号“南怀瑾讲中国式管理”)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欲学儒家的明心见性,这段应该熟读熟记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这是孟子传给我们的修养工夫,欲学儒家的明心见性,他在这里全都说了,说得非常切实。第一要体会“平旦之气”,大家要特别注意。孟子这里说“苟得其养”,就是养气。儒家说“养气”,道家说“炼气”,佛家说“修气”;儒家说“存心养性”,佛家说“明心见性”,道家说“修心炼性”。对于心性之学,非常奇怪,三家的见解都相同。修气也好,养气也好,炼气也好,怎么修?怎么炼?怎么养呢?要经常保持自己心境的宁静,所谓没有妄想,把呼吸自然之气,修养到不来不去“息”的境界,那么生命永远年轻,自己就在成长;失去了养气的境界,生命就衰老死亡。孔子也讲到这个道理,他说:“操则存”,“操”就是修持,念念都在定慧中,把握住这个境界就成长;“舍则亡”,放弃了,散乱了,就完了。这个境界的修养工夫,要“出入无时”,不被时间拘束,也不受空间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在静定中,这是要看内心的修养,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如空空洞洞,这空空洞洞就是一个方向,要“一切不管,放下就是”。孟子说,孔子这几句话,就是由养气到达养心的境界。这一段非常重要,是孟子讲学问修养的精华,应该熟读熟记。——《孟子旁通(下)》(告子篇)东方出版社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12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安顿晚年的最好方式

我们中国从前一些读书人,到了晚年退休在家,写字、作诗、填词,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好像时间不够用。而现在的人,退休下来,或者是老伴不在身边了,儿女长大飞了,感到非常空虚落寞。有一位某大学教授,在六十岁后,就有这样的感觉,他又不信仰任何宗教,我劝他作诗。他说不会,我说可以速成,保证一个星期以后就会作,不过是易学难精。后来果然他对作诗有了兴趣。如今已七十多岁,居然出了一本诗集,现在可够他打发余年的了。所以中国这个作诗的修养很有用。而且不会见人就发牢骚,有牢骚也发在诗上面,在白纸上写下了黑字,自己看看,就把牢骚发完了,心中还能有所得。音乐和诗歌,用现代话来说,即是艺术与文学的糅合。过去的知识分子,对艺术与文学这方面的修养非常重视。自汉唐以后,路线渐狭,由乐府而变成了诗词。人生如果没有一点文学修养的境界,是很痛苦的。尤其是从事社会工作、政治工作的人,精神上相当寂寞。后世的人,没有这种修养,多半走上宗教的路子。但纯粹的宗教,那种拘束也令人不好受的。所以只有文学、艺术与音乐的境界比较适合。但音乐的领域,对于到了晚年的人,声乐和吹奏的乐器就不合用了,只有用手来演奏的乐器,像弹琴、鼓瑟才适合。因此,后来在中国演变而成的诗词,它有音乐的意境,而又不需要引吭高歌,可以低吟慢哦,浸沉于音乐的意境,陶醉于文学的天地。最近发现许多年纪大的朋友退休了,儿子也长大飞出去了,自己没事做,一天到晚无所适从,打牌又凑不齐人。所以我常劝人还是走中国文化的旧路子,从事于文学与艺术的修养,会有安顿处。几千年来,垂暮的读书人,一天到晚忙不完,因为学养是永无止境的。像写毛笔字,这个毛笔字写下来,一辈子都毕不了业,一定要说谁写好了很难评断。而且有些人写好了,不一定能成为书法家,只能说他会写字,写得好,但对书法——写字的方法不一定懂。有些人的字写得并不好,可是拿起他的字一看,就知道学过书法的。诗词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几千年来的老人,写写毛笔字、作作诗、填填词,好像一辈子都忙不完。而且在他们的心理上,还有一个希望在支持他们这样做,他们还希望自己写的字、作的诗词永远流传下来。一个人尽管活到八九十岁,但年龄终归有极限的,他们觉得自己写的字、作的诗词能流传下来,因而使自己的名声流传后世,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是永久性的。因此他们的人生,活得非常快乐,始终满怀着希望进取之心。以我自己来说,也差不多进到晚年的境界,可是我发现中年以上,四五十岁的朋友们,有许多心情都很落寞,原因就是精神修养上有所缺乏。——《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女性生命的重点是这条经脉,大家不要以为是笑话

中间环腰的这个叫带脉,女性要特别注重的是带脉。……我说带脉对女性重要,大家听起来以为是笑话,学医的修道的都要注意,因为女性的生命能在上身。刚才讲的阴阳相反,旧时母亲和祖母她们那个长头发,要坐在梳妆台梳个把钟头再盘起来,上肢并不觉得累。可是你叫男性学女性两手伸直拿报纸,半个钟头不准掉下来,他绝对受不了;女性就没有关系,受得住。男性的生命能在下半身,你叫他立正站一两个钟头站得住,你叫女性立正站一个钟头,那要她的命!女性站不住的。所以你看男人走路,是膝盖头在动的走。年纪大的男人,膝盖头不大弯得动,走路就不是那么灵便了。女性走路是臀部摇动走的,这是两性的不同。所以中医望、闻、问、
2023年9月10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人生最难做到的是忘情

现在讲“默而得之”,默默然在那里打坐,这是一个外形啊,这个道究竟是哪个成的?“而性成之者得之”,成道也是自性,所以性成无上道。这一句话在佛经里经常用,出在哪里呢?老实讲,出在东方文化《易经》里,“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打坐得定那个定,是所定的一个境界,而能定的是谁呢?能定的是自性的功能,自性到达了如如不动。所以中国《易经》的形容,“成性存存”,这等于佛学的如如不动。“道义之门”则是道的境界。所以说“默而得之,而性成之者得之”,所以得道、成道的是谁?还是自己自性的作用。“知而忘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得了道以后还起不起用呢?还入不入世呢?当然更入世了,那个入世是“知而忘情”,智慧更多,是般若的境界。般若有文字般若、境界般若,得了道的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你说我们现在没有得道的人,整天脑子想得都失眠了,那得了道的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岂不是要十个脑袋来失眠吗?不会的,因为“知而忘情”,一知便休,思想智慧在他的心境界里像浮云一样,像香烟一样,飘过来就没有了,不留情。我们大家都是忘不了情,想到自己那个孩子在美国留学,又没有买栋房子给他,怎么办啊?唉!三十岁还不结婚,又找不到对象,跑来说老师啊拜托你,你这里女学生多,介绍一个。我说我素来不做媒啊,我也不想吃太阳饼,这是个人的自由啊!所以哪个人对儿女忘情了?都没有忘情。太上忘情就得道了,忘情很难,情比欲还难忘掉,情空不了,哪能够得道啊!“知而忘情”,忘情不是绝情,绝情是小乘罗汉,菩萨的大慈大悲是多情到极点,但是“知而忘情”,慈悲过了,念头留都不留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行。——《列子臆说》东方出版社道家“太上”的名称,初见于《老子》。其实殷商以前就有“太上”这个名词了。中国文学上有句“太上忘情”。固然,人生最痛苦最难做到的是忘情,人之所以活着,大都靠着人情的维系。人是感情的动物,古人说:“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有你我就有感情,有感情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痛苦。因情受苦,忘情更难。然而“太上忘情”,并非无情,而是大慈大悲,无偏无私的大情,譬如天地生育万物,平等无差,不求回报。——《老子他说(初续合集)》东方出版社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9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安顿晚年的最好方式

我们中国从前一些读书人,到了晚年退休在家,写字、作诗、填词,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好像时间不够用。而现在的人,退休下来,或者是老伴不在身边了,儿女长大飞了,感到非常空虚落寞。有一位某大学教授,在六十岁后,就有这样的感觉,他又不信仰任何宗教,我劝他作诗。他说不会,我说可以速成,保证一个星期以后就会作,不过是易学难精。后来果然他对作诗有了兴趣。如今已七十多岁,居然出了一本诗集,现在可够他打发余年的了。所以中国这个作诗的修养很有用。而且不会见人就发牢骚,有牢骚也发在诗上面,在白纸上写下了黑字,自己看看,就把牢骚发完了,心中还能有所得。音乐和诗歌,用现代话来说,即是艺术与文学的糅合。过去的知识分子,对艺术与文学这方面的修养非常重视。自汉唐以后,路线渐狭,由乐府而变成了诗词。人生如果没有一点文学修养的境界,是很痛苦的。尤其是从事社会工作、政治工作的人,精神上相当寂寞。后世的人,没有这种修养,多半走上宗教的路子。但纯粹的宗教,那种拘束也令人不好受的。所以只有文学、艺术与音乐的境界比较适合。但音乐的领域,对于到了晚年的人,声乐和吹奏的乐器就不合用了,只有用手来演奏的乐器,像弹琴、鼓瑟才适合。因此,后来在中国演变而成的诗词,它有音乐的意境,而又不需要引吭高歌,可以低吟慢哦,浸沉于音乐的意境,陶醉于文学的天地。最近发现许多年纪大的朋友退休了,儿子也长大飞出去了,自己没事做,一天到晚无所适从,打牌又凑不齐人。所以我常劝人还是走中国文化的旧路子,从事于文学与艺术的修养,会有安顿处。几千年来,垂暮的读书人,一天到晚忙不完,因为学养是永无止境的。像写毛笔字,这个毛笔字写下来,一辈子都毕不了业,一定要说谁写好了很难评断。而且有些人写好了,不一定能成为书法家,只能说他会写字,写得好,但对书法——写字的方法不一定懂。有些人的字写得并不好,可是拿起他的字一看,就知道学过书法的。诗词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几千年来的老人,写写毛笔字、作作诗、填填词,好像一辈子都忙不完。而且在他们的心理上,还有一个希望在支持他们这样做,他们还希望自己写的字、作的诗词永远流传下来。一个人尽管活到八九十岁,但年龄终归有极限的,他们觉得自己写的字、作的诗词能流传下来,因而使自己的名声流传后世,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是永久性的。因此他们的人生,活得非常快乐,始终满怀着希望进取之心。以我自己来说,也差不多进到晚年的境界,可是我发现中年以上,四五十岁的朋友们,有许多心情都很落寞,原因就是精神修养上有所缺乏。——《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8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心理上转一分,智慧就会开一分,这是很呆板的

每一个人都有心理上、感情上的痴,利害上的痴,生命上的痴等等,无一而不痴。没有智慧嘛!这些根会在哪里发现呢?行为上没发现,梦中都会发现的。梦中会有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自己永远在贪瞋痴中。行为如果转变不了,要想转变气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认为气脉转变就是得了道,那也是荒唐。听了多少人气脉通了,可是现在都到黑茫茫的那个地方去了。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愿方面没有动摇,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想谈证果。老实说,一个人真做了一件善行,这一天盘个腿打坐看看,马上就不同,气脉马上就不一样,心境马上就扩大了,这个是绝对不能欺骗自己的事。不要说真正善的行为,或内在的善心,今天如果真把贪瞋痴慢疑这些毛病解决了一点,那个境界就不同一点。所以我们坐起来不能空,心境空不了,就得找找看,看今天自己的病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今天上座不能空?你的心念在贪瞋痴慢疑当中,一定有个东西挂在那个地方。这是阿赖耶识的问题,不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如果没有检查这个,光是打打坐求一点空,求一点工夫,没有用的,奉劝你不要学道,你会把自己给害了的。我们以心理学的立场检查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自己的心行中,有哪一个念头是真正的善?假如是一个真正严格检查自己心性的修行人,可以查查看,在一天之中,又有哪一个念头是真正的至善?多数不过是糊里糊涂过日子而已。不要说行为中有善事,连至善的念头都没有起来过。你说,我在念佛啊!那是无心念,一边念佛,一边六根还到处乱动。即使你能念佛念到专一,那只能说是修持法门而已,并没有真正生起善的福德资粮,有这样严格。所以大家随便讲禅宗,其他什么宗,一分功德没有生起,你想进步一分,做不到的,不可能!如果心理上转了一分,生起一分善境界,智慧就会跳进一步,这是很呆板的。所以一些老年朋友,用功用了这么多年,都不上路,你不要光想以打坐修定求进步,善根没有起来,善功德根本没有培养过,如何进步呢?所以“善已生令增长”,自己检查出来自己真有某一点善业,已经生根发芽了,要使它增长;至于还没有生起的,“未生令生”。——《如何修证佛法》东方出版社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7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这两句话,我一辈子当咒子念的

ynmx87派南怀瑾先生:如何才能真不动心?南怀瑾先生:科技文明越发达,不知名的病痛也越多,怎么来的?南怀瑾先生:人类为什么永远有战争?南怀瑾《禅学讲习班》全集22集目录南懷瑾先生
2023年9月6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为什么上天那么折磨你?

凡是人才,大则对于人类、国家、社会有贡献,小则是一个好的校长、单位主管乃至于家庭中的家长,他们大概的出身、经历,都离不开这个原则。上天要给他担负一个重大责任的话,一定先使他经过一段非常艰难困苦的磨炼。“行拂乱其所为”,凡是所做的事,所有的行动行为,不管大事小事,样样都被客观的外来因素,搅得乱七八糟,不能成事,样样失败。甚而,你走在路上,看见一个孩子跌跤,你好心去把他扶起来,孩子的母亲却从门里跳出来,一把抓住你领口,给你两记耳光,说你踢倒了她的孩子,说不定还扭你上派出所,要你赔偿医药费。像姜太公未遇文王之前,卖面粉会遇台风,把面吹散;卖盐巴会突来一阵大雨,盐都被淋化流失,就是如此倒霉。这就是说,一个有大志、做大事,能担当的人,“动心忍性”之难。心念动处,受不了的横逆之来,发一下脾气也不可以......修养改过来,忍不住的也要忍,这就是佛学中所讲的菩萨道——“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天下人所忍受不了的事,要能忍得下;天下人所不能做、不敢做、不肯做,所吃不了的苦,要能做得到,吃得下,这就是菩萨道。地藏王菩萨下地狱就是这个精神,下到地狱中去救人,要等到地狱空了,那时才出地狱追求成佛。把自己坏的行为、脾气,统统改得过来,这是“动心忍性”。所以孟子说,历史上舜、傅说等等,这些人物,因为受过那么大的艰难困苦,才能够担当那么大的责任。研究历史可以发现,凡少年得志,如楚霸王项羽之类,公子哥儿出身的,几乎没有不失败的;成功者只有百分之五,失败的占百分之九十五。越是艰难困苦中出来的,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艰难困苦是一种最大的、最好的教育。所以“动心忍性”四个字,成为后世中国文化讲修养最重要的中心思想之一。人要在得意时“动心忍性”,对得意之事,看得很平淡;在失意时,也要“动心忍性”,无所谓失意,看得很平凡。我在《论语别裁》中曾经指出,一般人“得意忘形”是要不得的,但有些人还可以做到得意而不忘形;最难修养到的是失意不忘形。有许多人平常修养很好,一到失意时,人的样子都变了,自卑感等等心理上的毛病都来了。所以要做到“贫贱不能移,失意不忘形”,那就是“动心忍性”,是“儒行”。所以,一个知识分子的修养,成功不过如此,失败也不过如此,我还是我。为什么历史上这些划时代的人物,都吃过很大的苦头?似乎是上天有一种力量,故意在磨炼他,使他本来做不到的,要磨炼得能做到;使他本来不够、不能的地方,得以够,得以能;给他最坏的环境,造就他将来做最伟大的事业。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其中之一临到身上时,不能“动心忍性”,经不起磨练,没有坚强的意志站起来,而自杀的,精神分裂的,消沉的,都下去了。千千万万的人,能够成功的,能够创造划时代事业的,没有几个,其余的都是渣子。我常劝人不必算命,在我们这一代的人,已经注定了八个字:“生于忧患,死于忧患”。我们这一代的人,有如建房子时下面的土地,为了历史的承先启后,靠我们来奠基。屋基墙柱下的泥土很难为,要坚硬、牢固,才能承受上面的重量,松了软了就不行,后代的文化要背起来,否则就被压下去了。——《孟子旁通(下)》(告子篇)东方出版社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5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科技文明越发达,不知名的病痛也越多,怎么来的?

佛法标榜“了生脱死”,医治生老病死的病。事实上,佛法在世间,一般信佛、学佛的人照样生老病死,原因就是人始终没有医好自己的心病。有悭贪心理的人,立即会被一个智慧高、定力深或者定慧等持的人一眼看穿。不仅是人,一切众生乃至动物如有悭贪心理,很容易被看出来,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心理会转变生理,心有悭贪的结,他的表情、神气,在生命的四大上就呈现出来,一望而知。所以无量众生悭贪不止,就已经在累积病情。提一件小事,有一天香港有个朋友打电话来,这个朋友一家人做了很多好事,全家五六口挤在一个小房间。我们这里的同学到香港,他都尽量不让同学花钱住旅馆,招待到他家住,连我的儿子从美国回来经过香港,他也把他拖去住。后来我的孩子写信告诉我,很感谢香港那位朋友盛情招待,可是回去病了一个月。夏天香港很热,那位朋友又舍不得装冷气,有一点钱宁可做好事,一家人挤在一起,把房间让给客人住,结果我的孩子说他痛苦极了,热出病来了。昨天夜里,那位朋友打电话来说:“老师!挨了您的骂,我下狠心啦!买了一台冷气。”我说:“好啊!你装冷气可别当土包子啊!把冷气开得非穿棉袄才过瘾,你那个小房间我虽然没看到,但是同学回来都跟我提过,只要开到凉快就好啦!”他说:“我知道,我知道,我还舍不得电呢!”他这种舍不得是节省,不是悭吝。为什么告诉你们这件事?很多人有电风扇,夜里贪凉吹一整夜,告诉他不要这样,会受寒啊!结果不听,天天到这里来拿药吃,再不然头也痛,身上刮痧刮得红一块、紫一块的,你告诉他这样会生病,他还是要贪凉。什么叫贪心?你不要认为我不贪钱、也不贪名、不贪利就是不贪,你错了,我们的心理行为随时都在犯贪。贪凉得了病又舍不得看医生,一方面舍不得,一方面倔强。有时候我拿药逼着他还得拜托他吃,拜托不了,我骂起来,他怕了,只好吃药。实际上我这里一包药成本也是好几百元,他不知道,当便饭吃,那你夜里不要贪凉吹风吹一夜好不好呢?他不干。所以众生处处犯悭贪的毛病。回想我们小时候,哪里有什么电风扇。天气热得要命,顶多穿条短裤,套件汗衫。有些老太太们上身脱得光光的,两个大奶子像口袋一样挂在肚皮上,反正老了,倚老卖老,我们看见也不觉得怎么样,对老太太一样恭敬,老太太搬把椅子坐在弄堂,过道风一吹,手上的扇子一摇,不时喝口茶或吃口绿豆汤,那种享受劲儿,好像到了色界天天顶上啦!那样的日子我们也过了,而且过得很好。现在有电风扇又有冷气,还觉得这样受不了,那样不舒服。物质文明越发达,人类悭贪的心理越严重,不知名的病痛也越来越多,怎么来的?心理悭贪来的。所以《药师经》提悭贪和布施这些道理,有什么关系呢?其中意义很深,能在心理上解脱得开就是内布施。譬如夏天出出汗也蛮舒服嘛!从生理卫生和养生之道来看,夏天应该出汗,一个人夏天不流点汗,毛病都积存在体内无法排出。冬天则讲究时髦,暖气开得像夏天一样,要穿夏天的衣服才舒服。在美国、加拿大这些地方,由冷暖气引起而医不好的病特别多。再讲一件事,有一个年纪大的老学生,是坐在办公室上班的,膀子酸,抬不起来,各医院都检查遍了,没有毛病,只有一点风湿,风湿药吃了也医不好。有一天跑来看我,向我诉苦,连字都不能写,痛苦极了。我问他看医生没有?他说中西医都看过啦!我说:“你的办公桌很大,桌上有玻璃板。”他说:“对啊!老师没有去看过,怎么都知道?”我说:“知道,因为你的两只手抗议了嘛!”他说:“这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他我以前也学时髦,办公桌上摆块玻璃板,夏天两手肘一放,很凉快,几天以后打坐,这个地方气脉通不过,我就知道问题出在玻璃板上。我叫他们把玻璃板统统拿掉不准用,也不准用尼龙、塑料,改用厚纸板,上面铺一层布就好了。办事的同学舍不得,说一块厚玻璃板要一千多块钱,换新的垫板又要花钱。我说花钱就花钱,那样气就通了嘛!我告诉那位膀子酸痛的老同学,把办公桌上的玻璃板拿掉,也用不着吃药,过一阵子就好了。结果照我的办法做了,不药而愈。为什么?因为手放在凉冰冰的玻璃板上办一天公,他贪图享受,玻璃板下面垫一块布,绿油油的多神气啊!又有专人伺候泡茶,当主管的虽然不是一呼百诺,那种气派也很够味,可惜两手受不了,这个道理何在呢?讲病因病症是如此,讲原理则归咎于心理悭贪。所以科学文明愈进步,大家又不晓得求心理解脱,一味过着物质的机械的生活,悭贪愈厉害,疾病愈多。又如灯光也要越亮越好,所以眼睛的病也多了。那么,这与布施有什么关系呢?内布施就是解脱、放下,一切外境都能够摆开。外布施是把自己的财物,一切的好东西给别人用,他要用拿去用,众生悭贪嘛!满他的愿。所以《药师经》要讲悭贪的道理。——《药师经的济世观》东方出版社(本文转自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公号)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南怀瑾先生:人类为什么永远有战争?

“知足者富”,到什么程度才算有钱?恐怕世界上的人定不出一个标准。有了一千万,心想再多五百万多好,这就是不知足。我经常发现,也许是穷人的发现,任何人所住的房子,永远是少了一间,穿衣服永远觉得少一件,虽然衣橱里有很多高贵的衣服,要穿的时候,总觉得少一套非常满意的;严格地说起来,真正的财富,是“知足者富”。如果一个人三天没有饭吃,捡到一个馒头,一半还发了霉,啃一口没有发霉的一边,喝一口水咽下去,那个比什么财富都好。人到了那个时候,才懂得人生,才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财富。不知足就是永远跟着欲望跑,而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人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从哲学的观点看,有时候觉得人生非常可笑,很多非常虚假的东西。像名叫张三或李四的,只是一个代号,可是他名叫张三以后,你要骂一声“张三混蛋”,那他非要与你打架不可。事实上,那个虚名,与他本身毫不相干,连人的身体也是不相干的,人最后死的时候,身体也不会跟着走啊!利也同样是假的,不过一般人不了解,只想到没有钱如何吃饭!拿这个理由来孜孜为利。古人有两句名诗:“名利本为浮世重,世间能有几人抛。”名利在世界上是最严重的,世界上能有几个人抛去不顾呢?“名与身孰亲”,他要我们了解名就是假的,比起身体来,当然爱自己的身体。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最好不要出名,你出名我杀了你;那你宁可不出名,因为还是身体重要。“身与货孰多”,身体与物品比较,你手里拿了五百万钞票,遇到强盗,用刀逼着你说:“把你的钱放下给我,不给我就杀了你。”这时你一定放下那五百万元,因为身体重要。人对于生命当然看得更重要。说到人的生命,一个当帝王的,天下都属于自己的,但是与自己生命相比的话,没有了生命,有天下又有何用?如果现在有人说,现在的天下还是属于汉高祖的,那汉高祖做鬼也会打你两个耳光,说,不要骗我了,与我根本不相干了嘛!可是活在人世间的人看不开,偏偏看重连城之璧玉。蔺相如见秦昭王拼命护璧,因为那块璧的价值,可以买到现在法国、德国连起来那么大的土地。“天下由来轻两臂”,这是庄子用老子的重点加以发挥。天下固然重,权位固然重,如果没有生命的话,权位有什么用?天下有什么用?可是,就实际情形看来,还是天下重要,所谓“世间何故重连城”,人世间为了财富,为了虚名,忙碌一生,连命都拼进去,这又何苦来哉?!老子更进一步告诉我们,懂了这个道理——生命的重要,那么,“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你对一样东西爱得发疯了,最后你所爱的丢得更多,就是“爱别离苦”,这是佛说的“八苦”之一。“多藏必厚亡”,你藏的东西不管多么多,最后都是为别人所藏。报纸上曾有两则新闻,说宜兰有一个人,一辈子讨饭,死了以后,在床下找出五六十万元来,这正是“多藏必厚亡”。同样的,美国有一个人也是如此,平常讨饭过日子,死的时候遗留了一百多万。这样的人生,不知道他是否也算看得很透;也许上帝的意旨要他这么做,真是不可思议啊!因此老子教我们了解一个人生的道理,人生什么才是福气。“知足不辱”,真正的福气没有标准,福气只有一个自我的标准,自我的满足。今天天气很热,一杯冰淇淋下肚,凉面半碗,然后坐在树荫底下,把上身衣服脱光了,一把扇子摇两下,好舒服!那个时候比冷气、电风扇什么的都痛快。那是人生知足的享受,所以要把握现实。现实的享受就是真享受,如果坐在这里,脑子什么都不想,人很清醒,既无欢喜也无痛苦,就是定境最舒服的享受。不知足,是说人的欲望永远没有停止,不会满足,所以永远在烦恼痛苦中。老子所讲的“辱”,与佛家讲的“烦恼”是同一个意义。“知止不殆”,人生在恰到好处时,要晓得刹车止步,如果不刹车止步,车子滚下坡,整个完了。人生的历程就是这样,要在恰到好处时知止。所以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这句话意味无穷,所以知止才不会有危险。这是告诉我们知止、知足的重要,也不要被虚名所骗,更不要被情感得失蒙骗自己,这样才可以长久。当文化衰弱了,社会就变乱,思想的错误造成了战争。人类永远在战争中,历史上很少有二三十年的太平,不是东边冒火,就是西边冒烟。人类整个的历史,都常在战乱中。“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类最大的罪恶就是想占有,英雄要占有天下,也就是占有权力;男人想占有女人,女人想占有男人;人想占有钱,钱反正不说话,随你们办,这就是“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要人类社会真正和平,必须人人反省,人人都能够知足。虽然老子写了五千言,孔子和释迦牟尼佛,以及几千年来的圣人,还有黄帝等几个上古的圣人,都在教化人应该知足,可是人就是不知足。——《老子他说(初续合集)》东方出版社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3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此法救了很多高血压病人,有人说不宜外传,我还是公开讲了

现在的人,吃得好,生活紧张,中年以后多半患高血压症。如果不太注意它,心理放轻松,血压自然会降低;否则,越注意自己的血压,心理越紧张,血压就越高。这就是“志壹则动气”的道理。——《孟子与公孙丑》我当年学道时,有一个年轻的和尚朋友,教我一个外道法子——顽空修法。一边念佛号,一边观想自己的身子往下沉,一直向下沉。这个虽然是外道法,但这个方法救了很多高血压的人,以及神经快要爆炸的人。我们打坐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血压反而弄高了,因为在用心,都向上走,可用这个法子对治。……另外有一个方法,对于高血压、老年人、有病的人或失眠的人都有好处。上座,心里头什么都不想,只念一个“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如何修证佛法》在杭州灵隐寺旁的一间小庙,我同一个和尚交情很好。有一次,我问他有没有好办法,可使念佛或者打坐容易入定?和尚说:有啊,但是我不能教你,因为当年学的时候,在师父面前跪着发过誓,这个法不能讲的。我说那跟外道有何不同?他连忙说,不是不是,不能讲是因为你根器好,教你这种法,怕耽误了你。这位和尚太爱护我了,这些话等于替我戴高帽子。我说算了,你别把我看得那么高,我这个人人小、眼小、鼻小、心更小,成不了大事,你就将这个小法教给我;况且大由小做起,积小自然成大,何必藐视小法呢?最后这位和尚朋友拗不过我,只好脸色一正,很严重地说,这叫顽空定,虽能得定,但等于冥顽不灵一样,类似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跟外道所学的无想定,不能随便教人,现在既然你这么讲,教你无妨。于是慎重地上香供养,我也跟着在佛前顶礼磕头。然后要我坐在佛前盘腿而坐,我说这干嘛?他说打坐念佛。怎么个念佛呢?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声音在体内由头顶往下沉,每个字音稍稍拉长。南——,念南时声音开始感觉下沉,身体放松;无——,更下沉,更放松;如此,阿——弥——陀——,接连下来,到了陀声音差不多降至腹部。然后,佛——(以两唇轻而松作呼音),有如放长气一样,由腹部放下去。这一放,放到地下,放到十八层地狱,放到地藏王菩萨那里,一路直透下方世界,无比虚空之处。我一听,认为有理,便依法行事,照念不误,不消一会儿,便达忘我之境。此法虽是顽空定,当时这位和尚认为不可以传人,但后来我倒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尤其有益于现代人常患的高血压症。现在他人已涅槃,我就代他转做功德,告诉大家作为助道法。依此法修行,万一念到佛字时,觉得声音和气沉下去又溢回来,那便重新再来,反复练习,直至意识澄清平静,然后再以一般方式念佛。——《定慧初修》把头脑忘掉,使心下沉,并不是沉到身体的某一部分上停住下来,而是把它放下去,放到地心以下去,放到下面无量虚空去,然后就可以定住不变了。……心境放松,不守静,不守定,不守空,不要用心去修,就是这样修下去。把身体放松,用意向下沉,沉到地心以下去。身体先调和了,百脉皆通了,自然可以得定,身心都放下,就没有障碍了。——《习禅录影》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2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封神榜》别有深意,比起西方科幻电影,眼光远大得多

有一部明代的神话小说《封神榜》,影响了我国民间的风气六七百年之久,内容是写周武王革命,推翻殷商纣王的战争,其中神话非常之多。也许在现代的青年看来,认为写得不够好,因为那还是明代的白话文体,民国早年的青年,都非常喜欢看。小说中描写,天上的神,都下凡来帮武王的忙。除了像关公这个后世汉代成的神没有份之外(现在有人说,关公当了玉皇大帝),道教的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乃至于佛教的准提、文殊、普贤、观音菩萨、孔雀明王等等,都出来帮武王。连儒家的也有来帮忙的,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劫数,所以都出来了。周武王革命成功以后,天下太平,凡是战死的人,包括三教的人,都来等姜太公封神。最后把所有的神都封完了,却忘了自己,等想到自己时,所有的位置都满了,没有办法,只好封自己为社稷坛的坛主,当土地公,做最小最小的神。所以民间有句歇后语:姜太公封神——好处都给了别人。实际上,这部小说,说明了道家的精神,“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道家的人生原则,功成了,也有名了,赶快退下来,这也是天地自然的法则。例如一棵木瓜树,长大以后,结出木瓜来,摘下来吃,味道很甜。树老了再也长不出木瓜,就成为枯木,砍下当柴烧,变成灰而四散,就是功成,名遂,身退的自然法则,万物也都离不开这个法则。姜太公封神,也是这个法则,功成而不居,一切佛、菩萨、神仙,都要靠他封,由他发一张文凭才能去当什么神,而他并没有为自己留一个好位置。大家看这部小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看出它的精神。姜太公那么大的功劳,万古以来盖世功勋,比谁的功劳都大;可是,他只记下了别人的功劳,而忘记了自己,这就是姜太公的伟大处。再看《封神榜》上叙述姜太公的坐骑,就是他专用的交通工具,很妙。在小说中,各人的坐骑都介绍了,如哪咤三太子,就是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儿子,金咤、木咤,哪咤是老三,削肉还母,析骨还父后,用莲花把他的尸首拼起来,复活了不能走路,就脚踏风火轮,比谁都跑得快。好像上古时代,中国就发明了摩托车。这些地方,如果仅把它当作神话看,意味就仅此而已。进一步看,就发现中国古代的科学幻想,非常之高明合理,许多幻想,都在千年之后,见诸实现。比起今日那些西方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来,眼光远大得多。再看姜太公的坐骑,叫作四不象,既不像老虎,又不像狮子,什么都不像,又什么都像,麒、麟、狮、象、豹各自的长处它都有。这又是哲学的意味,象征一个人的修养学问,要想做到四不象那样高明,是最难的,只有姜太公做到了。这也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器”,做什么就是什么。假如说,倒霉的人要供奉一位“倒霉祖师”,那就是姜太公,他从出生直到七十九岁,都在倒霉之中。穷得没有饭吃,去卖面粉,突然来一阵龙卷风,把他的面粉吹得无影无踪。后来改卖豆豉,这是黄豆煮熟了用盐渍过的东西,却突然会长出嫩芽来。又卖咸鱼,也会变成臭腐的生鱼。以致老太婆守了他一辈子,挨了一辈子的饿,再也守不住了,只好跟他闹离婚,另谋生路去。他离婚以后,一个人孤苦伶仃,就到渭水河边去钓鱼了。人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仍然不改变他的作风,绝对不用歪歪曲曲的手段,仍然是讲道德,守直道,用的鱼钩是直的。所以后世也有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不愿者回头走。这也是中国文化中,读书人的一种人生哲学。他最后钓上了一个周文王,这时姜太公已经八十岁了,而周文王比他年纪更大,已经九十多岁了。周文王是由于祖宗托梦给他,所谓“飞熊入梦”,他醒后用卜卦详梦,卦中指出有姜太公这样一个圣人,找他帮助自己,天下可以得到太平。结果在渭水河边把姜太公找到了,请他当自己的老师,于是请姜太公坐上车子,周文王自己推车。九十多岁的人了,推车是相当辛苦吃力的。推了一阵以后,姜太公问他推了多远,周文王说八百零八步,姜太公说:你推了这样远,已很辛苦了,也就够了,才没有让文王再推下去。回去以后,周文王请他当军师,把三军部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一切都归他管。于是他帮助周朝革命,把纣王打垮,建立了周朝八百零八年的天下。到孟子的时代,周朝已经有七百年的历史了。这是虚构的小说,没有读过的人,不妨读一遍。它的文字,是明代的古老白话文,读起来也许文艺的评价不高,但是用智慧去读,就可以看透其中所涵蕴的科学与哲学的道理。每一件事物,都别有含意,真是意味深长。如果读出来其中的味道了,就会看了又想再看。——《孟子旁通》(下·告子篇)东方出版社(本文转自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公号)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9月1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科技文明越发达,不知名的病痛也越多,怎么来的?

佛法标榜“了生脱死”,医治生老病死的病。事实上,佛法在世间,一般信佛、学佛的人照样生老病死,原因就是人始终没有医好自己的心病。有悭贪心理的人,立即会被一个智慧高、定力深或者定慧等持的人一眼看穿。不仅是人,一切众生乃至动物如有悭贪心理,很容易被看出来,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心理会转变生理,心有悭贪的结,他的表情、神气,在生命的四大上就呈现出来,一望而知。所以无量众生悭贪不止,就已经在累积病情。提一件小事,有一天香港有个朋友打电话来,这个朋友一家人做了很多好事,全家五六口挤在一个小房间。我们这里的同学到香港,他都尽量不让同学花钱住旅馆,招待到他家住,连我的儿子从美国回来经过香港,他也把他拖去住。后来我的孩子写信告诉我,很感谢香港那位朋友盛情招待,可是回去病了一个月。夏天香港很热,那位朋友又舍不得装冷气,有一点钱宁可做好事,一家人挤在一起,把房间让给客人住,结果我的孩子说他痛苦极了,热出病来了。昨天夜里,那位朋友打电话来说:“老师!挨了您的骂,我下狠心啦!买了一台冷气。”我说:“好啊!你装冷气可别当土包子啊!把冷气开得非穿棉袄才过瘾,你那个小房间我虽然没看到,但是同学回来都跟我提过,只要开到凉快就好啦!”他说:“我知道,我知道,我还舍不得电呢!”他这种舍不得是节省,不是悭吝。为什么告诉你们这件事?很多人有电风扇,夜里贪凉吹一整夜,告诉他不要这样,会受寒啊!结果不听,天天到这里来拿药吃,再不然头也痛,身上刮痧刮得红一块、紫一块的,你告诉他这样会生病,他还是要贪凉。什么叫贪心?你不要认为我不贪钱、也不贪名、不贪利就是不贪,你错了,我们的心理行为随时都在犯贪。贪凉得了病又舍不得看医生,一方面舍不得,一方面倔强。有时候我拿药逼着他还得拜托他吃,拜托不了,我骂起来,他怕了,只好吃药。实际上我这里一包药成本也是好几百元,他不知道,当便饭吃,那你夜里不要贪凉吹风吹一夜好不好呢?他不干。所以众生处处犯悭贪的毛病。回想我们小时候,哪里有什么电风扇。天气热得要命,顶多穿条短裤,套件汗衫。有些老太太们上身脱得光光的,两个大奶子像口袋一样挂在肚皮上,反正老了,倚老卖老,我们看见也不觉得怎么样,对老太太一样恭敬,老太太搬把椅子坐在弄堂,过道风一吹,手上的扇子一摇,不时喝口茶或吃口绿豆汤,那种享受劲儿,好像到了色界天天顶上啦!那样的日子我们也过了,而且过得很好。现在有电风扇又有冷气,还觉得这样受不了,那样不舒服。物质文明越发达,人类悭贪的心理越严重,不知名的病痛也越来越多,怎么来的?心理悭贪来的。所以《药师经》提悭贪和布施这些道理,有什么关系呢?其中意义很深,能在心理上解脱得开就是内布施。譬如夏天出出汗也蛮舒服嘛!从生理卫生和养生之道来看,夏天应该出汗,一个人夏天不流点汗,毛病都积存在体内无法排出。冬天则讲究时髦,暖气开得像夏天一样,要穿夏天的衣服才舒服。在美国、加拿大这些地方,由冷暖气引起而医不好的病特别多。再讲一件事,有一个年纪大的老学生,是坐在办公室上班的,膀子酸,抬不起来,各医院都检查遍了,没有毛病,只有一点风湿,风湿药吃了也医不好。有一天跑来看我,向我诉苦,连字都不能写,痛苦极了。我问他看医生没有?他说中西医都看过啦!我说:“你的办公桌很大,桌上有玻璃板。”他说:“对啊!老师没有去看过,怎么都知道?”我说:“知道,因为你的两只手抗议了嘛!”他说:“这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他我以前也学时髦,办公桌上摆块玻璃板,夏天两手肘一放,很凉快,几天以后打坐,这个地方气脉通不过,我就知道问题出在玻璃板上。我叫他们把玻璃板统统拿掉不准用,也不准用尼龙、塑料,改用厚纸板,上面铺一层布就好了。办事的同学舍不得,说一块厚玻璃板要一千多块钱,换新的垫板又要花钱。我说花钱就花钱,那样气就通了嘛!我告诉那位膀子酸痛的老同学,把办公桌上的玻璃板拿掉,也用不着吃药,过一阵子就好了。结果照我的办法做了,不药而愈。为什么?因为手放在凉冰冰的玻璃板上办一天公,他贪图享受,玻璃板下面垫一块布,绿油油的多神气啊!又有专人伺候泡茶,当主管的虽然不是一呼百诺,那种气派也很够味,可惜两手受不了,这个道理何在呢?讲病因病症是如此,讲原理则归咎于心理悭贪。所以科学文明愈进步,大家又不晓得求心理解脱,一味过着物质的机械的生活,悭贪愈厉害,疾病愈多。又如灯光也要越亮越好,所以眼睛的病也多了。那么,这与布施有什么关系呢?内布施就是解脱、放下,一切外境都能够摆开。外布施是把自己的财物,一切的好东西给别人用,他要用拿去用,众生悭贪嘛!满他的愿。所以《药师经》要讲悭贪的道理。——《药师经的济世观》东方出版社(本文转自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公号)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如何才能真不动心?

昨天一个朋友来看我,说他看到我的《孟子•尽心章》那篇文章,连着看了三遍,感慨很多。他说:“你的看法我很赞成,这样来讲对极啦!从前有些人讲不动心,好像是要把心压着不让它动,那是不对的。不动心是要能做到临事不动心,才是真不动心。”事实上,到了利害关头,这个事业可做不可做?很难下决心。真正的定力,是要在这个时候能不动心,如果能够做到,那么打坐那个不动心,在佛学上讲已是小乘之道,不算什么了。要知道处世之间,危险与安乐,不动心非常难,难得很。另外一个现象,一般而言,大家看活人的文章,不如看死人的文章来得有兴趣。这也是《易经》的道理,“人情重死而轻生,重远而轻近”,远来的和尚好念经,那是必然的。曹丕在他的文章里,就提到“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这两句话。譬如最近美国一个学禅的来了,他原本在美国名气就很大,但经我们把他一捧,“美国的禅宗大师来弘道啦”,中山堂便有千把人来躬逢其盛。如果要我去讲,不会有两百人来听的。要是我到外国去,那就又不同啦!所以要做事业,人情的道理大家要懂,如果这个道理不懂,就不要谈事业。前面说过,人情多半是“重远而轻近,重古而轻今”。古人总归是好的,现在我不行,死了以后我就吃香了。像拿破仑啊、楚霸王啊,死了以后就有人崇拜。所以大家要了解人情及群众的心理。人情是什么呢?除了饮食男女之外,权力欲也是很大的,不仅是想当领袖的人才有,权力欲人人都有。男的想领导女的,女的想领导男的,外边不能领导,回家关起门来当皇帝。先生回家了对太太说:“倒杯茶来!”太太呢?“鞋子太乱了,老公请你摆一摆……”这就是权力欲,人都喜欢指挥人,要想人没有权力欲,那就要学佛家啦!到了佛家“无我”的境界就差不多了。一个人只要有“我”,便都想指挥人,都想控制人,只要“我”在,就要希望你听我的。这个里边自己就要称量称量你的“我”有多大?盖不盖得住?如果你的“我”像小蛋糕一样大,那趁早算啦!盖不住的!这个道理就很妙了。所以权力欲要控制,不仅当领袖的人要控制自己的权力欲,人人都要控制自己的权力欲。因为人有“我”的观念,“我”的喜恶,所以有这个潜意识的权力欲。权力欲的倾向,就是喜欢大家“听我的意见”,“我的衣服漂亮不漂亮?”“哎哟!你的衣服真好、真合身。”这就是权力欲,希望你恭维我一下。要想没有这一种心理,非到达佛家“无我”的境界不行。佛家的话“欲除烦恼须无我”,要到无我的境界,才没有烦恼;“各有前因莫羡人”,那是一种出世的思想。真正想做一番治世、入世的事业,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我看历史上很少有真正成功的人,多数是失败的。做事业的人要真想成功,千万要有出世的精神。所以说,“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人到了这个境界,或者可以说权力欲比较淡。——《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30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全集22集目录

目录: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集:我一生很认真也是最后一次的讲习,从最基本的讲起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2集:我亲自给你们示范,姿势一定要对,不然身体反而容易出问题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3集:没有几个人能说得出来它的内涵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4集:我既然答应了就要卖命,为你们就这样走了也蛮好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5集:我在这里选人,你们做到这几个字才能通过,多好的机会啊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6集:这个金色头陀了不起,浑身都是光,得了佛的真传修行最高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7集:在我看来这是天下第一奇书,可惜能看懂的不多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8集:有时间就做几下,这两种方法学好了出去教人能成“大师”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9集:我有个老毛病,拼命“喂”你们有用的,生怕你们“吃不饱”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0集:静坐时间(略)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1集:不讲清楚真误了你们,真做工夫重点在这个字不在呼吸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2集:到了这个时候才算对自己的起心动念有绝对的把握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3集:有个力量支持着我的生命,因为我是应劫而来,不能不来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4集:我额外送你们一招,每天固定时间这样做,比什么医药都好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5集:我经常提到这一段做重要的参考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6集:是我错了,只能换一个更亲切的方法,之前对你们希望太高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7集:为了吸引你们我“添油加醋”地讲,并不是让你们听着玩的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8集:我凭什么那么大年纪天天能做很多事?这是最大的营养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9集:这样做错了身体越来越坏、脾气越来越大、业力越来越重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20集:开过刀动过手术体内脉络会切断很多,除非工夫到了重新打通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21集:我这辈子为他做了一次辩护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22集:我叫自己“二愣子”,一辈子做这个事,没有保留教给你们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29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22集:我叫自己“二愣子”,一辈子做这个事,没有保留教给你们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22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21集:我这辈子为他做了一次辩护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17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27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9集:这样做错了身体越来越坏、脾气越来越大、业力越来越重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19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25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7集:为了吸引你们我“添油加醋”地讲,并不是让你们听着玩的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16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6集:是我错了,只能换一个更亲切的方法,之前对你们希望太高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16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22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4集:我额外送你们一招,每天固定时间这样做,比什么医药都好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14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20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3集:有个力量支持着我的生命,因为我是应劫而来,不能不来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13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19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2集:到了这个时候才算对自己的起心动念有绝对的把握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11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18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1集:不讲清楚真误了你们,真做工夫重点在这个字不在呼吸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11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17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9集:我有个老毛病,拼命“喂”你们有用的,生怕你们“吃不饱”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七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8集:有时间就做几下,这两种方法学好了出去教人能成“大师”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七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7集:在我看来这是天下第一奇书,可惜能看懂的不多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七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14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6集:这个金色头陀了不起,浑身都是光,得了佛的真传修行最高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六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13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5集:我在这里选人,你们做到这几个字才能通过,多好的机会啊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五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12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4集:我既然答应了就要卖命,为你们就这样走了也蛮好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二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11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3集:没有几个人能说得出来它的内涵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二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10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2集:我亲自给你们示范,姿势一定要对,不然身体反而容易出问题

【2009年9月“禅学讲习班”第二集。这是南师主持的最后一次禅七。南师说是自己一生很认真的一次讲习,如今有机缘聆听当时南师对平生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和教诲,甚为难得!】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9日
其他

南怀瑾《禅学讲习班》第1集:我一生很认真也是最后一次的讲习,从最基本的讲起

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8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世界上这种人最难找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是南北朝梁武帝的时代。有人问达摩祖师,你到中国来做什么?他说我要找一个不受人欺的人,不受别人骗的人。很简单,其实这一句话就是话头。明朝的时候有一个人讲一句话,讲得很有道理,你们听听看,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这句话很严重,任何一个人,包括这些教主、大师们都在内,包括这些英雄、帝王、豪杰都在内,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做了三件事就走路了,自欺,骗自己,欺人,骗人家,被人欺,受人家骗。任何一个人只做了这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人生哪个不是在骗自己?——《南禅七日》我读古人笔记,看到明代有一个人,对于买卖古董的看法,说了特别高明的三句话,他说:“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自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我当时看了,拍案叫绝。岂只是买卖古董,即使是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谁又不是如此。人不自欺,几乎是活得没有人味。我们从生到死,今天、明天、大后天,随时随地,总觉得前途无量、后途无穷才有希望,才有意思。其实,那些无量、无穷的希望,都只是“意识”思想形态上的自我意境而已,可以自我陶醉,不可以自我满足(讲到这里特别声明,不要误会了人生,就心灰意懒。你明白了大学之道,才知道做人的意义)。声明在先,你再来看看南宋才人辛稼轩的词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我在少年某一阶段,正是前途如锦的时候,最喜欢读它。也许和他深有同感,便早自抽身不做“自欺”的事了。人因为有“自欺”,才会“欺人”,最后当然要“被人欺”。换言之,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后自然可被人爱。也可以说,人要自尊,才能尊人,这样才能使人尊你。那么,曾子所说的“诚意,毋自欺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你必须要先注意一个“毋”字,这个字,在古代是和“弗”“勿”“莫”通用的,等于现代语的“不可”“不要”。“毋自欺”,就是不要自己骗自己。“意识”,是“心”起分别理想作用的先锋。它旋转跳跃变化得非常快速,而且最容易作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肯定或否定。它就在我们脑子里盘据活动,发挥思想、理想、幻想等等成千成万的作用。但它本身是把握不住,想过了用过了便溜了。它把好坏交给我们的“知性”去判断。它把种种影像收集归纳以后,又交给了“心”来安排收藏。要使“意识”净化,除非你真要做到“内明”反省的学问,随时留意它的活动,使它能“知止而定,定而后安,安而后静,静而后虑”,才能得到真正的“诚意”境界。这里的“诚”字,是包括专一、安定、无私、明净的意义。所以子思著《中庸》,便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者,自成也”。同样是发挥“诚意”的内涵。这是“内明”之学的精髓所在。同样的,我们平常生活中对人处事,也是这个“意识”的作用最为重要。但你如果对“内明”学养不到家,那被“意识”所“自欺”,或“欺人”“受人欺”是势所必然,事所难免。因此,孔子特别指出外用方面就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才好。换言之,在外用方面,孔子是教我们对人对事的原则,不可随便任意妄为,不可认为必然如此,不可固执己见,不可认为非我不可,这都属于“意识”不自欺的警觉。因此,曾子开头便说:“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譬如说,人人都会埋怨被别人骗了,其实,人不自骗,谁又能够骗了你呢?相传禅宗的初祖达摩大师初到中原,将要入山面壁的时候,有人问他:大师啊!你来中国的目的是做什么?达摩大师便对他说:我要找一个不受人欺的人。达摩大师才是真大师,人能先不自欺,才能不受人欺。(小心,也许我正在自欺,而且又欺了大家。)——《原本大学微言》东方出版社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7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

据心理学的研究,人对于自己的过错,很容易发现。每个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己晓得不晓得呢?绝对晓得,但是人类有个毛病,尤其不是真有修养的人,对这个毛病改不过来。这毛病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第二秒钟就找出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完全是对的,越想自己越没有错,尤其是事业稍有成就的人,这个毛病一犯,是毫无办法的。所以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这八个字很难。“执德不弘”,执就是抓住,譬如信仰就是抓住某一思想为中心。德是广义的,包括道德之德,真理。我们普通每一个人都有这种德,譬如看见别人做好事,心里一定肃然起敬,看见人家有好画,心里也很欣赏,读书时感到书中的道理很对,也很开心。但是我们照着做了没有?没有,这就是“执德不弘”。我们没有这样远大,我们也服从真理,看见好人好事也很钦佩,但是自己做起来,没有那么积极,不能发挥。“信道不笃”的道并不只是宗教的道,包括一切真理。我们人生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是这个道理,但到处理事情的时候,自己的个性、脾气一来,就不管道理了,这就是“信道不笃”,不踏实。上面这八个字,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老实讲,不但是普通人如此,有许多宗教徒也如此,他们对信仰应该是坚定,但据经验看来,有时候只好对他们付之一笑,常常发觉他们都是“执德不弘,信道不笃”。他不见得对那个宗教真正有认识、有信仰,像这种人教他得意也不可以,“焉能为有”,他得意就会得意忘形,忘记了自己。让他失意也不可以,“焉能为亡”,他又会失意忘形。换句话说,自己没有建立一个人生观,自己没有中心思想,受环境的转变。有的人没事做时,会很痛苦,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中心思想的修养。如果自己有中心思想而退休闲居,就没有关系,否则的话,闲居时就很可怜,这情形就是子张这个话,“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张认为要做到“执德能弘,信道能笃”,自己有中心思想才可以。能处有处无,坦然自在。——《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本文转载自:南怀瑾东方讲堂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6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这四句话,把病和身都讲透了

“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为慧。”维摩居士告诉大家,要这样去看这个身体:只要有肉身的存在,就一定随时有病。肉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类组合,依现代医学观点,是由九大系统组合。坐久了想站起来,坐得难过了就是病,是坐病。站久了有站病。打坐久了腿发麻也算是病,你把腿放了,觉得舒服,又成放的病,放久了又想盘起来。给你躺下来,躺久了你又受不了。这就是“身不离病”。接下来他说“病不离身”,两对四个字好像是一样的,其实有两层意义。前面一句说有肉身就有病,但是如果你工夫到了,不一定要打坐,只要方便智慧观察透了,由慧而得的定境,能空掉肉身,也就是受阴、行阴得解脱,病就沾不上了。因为病就是业报,病魔是限于一个范围的,没有了肉体之身,病魔就魔不上了。我们没看过虚空会生病,它空的,沾不住。所以要注这“身不离病,病不离身”八个字,它有两层意义不要轻易看过去了。再进一步的第三层意义“是病是身”,我们凡夫众生有这个身体存在,这生命本身是业报之身,就是个病态的存在,病就是身。下一句难懂了,“非新非故”,我们所有生的病,比如今天感冒了,不是今天得的,无始以来就有感冒在里头,不是新来的。但是这个病也不是过去都有的,非故,是刚刚来的。这个文字就是这样说的,但我一直提醒大家,《维摩诘经》文字看来容易,其实是最难懂的,跟《楞严经》一样,文字翻译得太高明了。这“非新非故”,用白话翻译是这个病跟身体的关系不新也不旧。昨天感冒,今天好了,真好了吗?没有,病根就在。只要此身还在,你的病根就在。再进一步,身的病根在哪里?在心。此念未空,只要贪瞋痴慢疑悔这些根本业力未空,此病就还在。你现在觉得没病没痛,其实还在病中,“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如果能够离开这个病态的生命,就归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涅盘清净,法身道体,清净圆明。所以千万要注意这几句话,透彻到极点。这就是禅了,要参了。懂了这个才是真的般若智慧。——《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5日
其他

99%的人不知道“家和万事兴”的前半句!

我们都知道家和万事兴,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的前段是: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父亲脾气好,有担当,爱妻子儿女,爱护这个家,那么母亲就会内心平静,情绪稳定。这样的母亲带出来的孩子就会很有安全感,会幸福的成长,快乐得像个小太阳,而这样的家庭才和谐美好。家庭和谐、美好了,自然也就万事顺遂,兴旺发达。父亲的担当和爱护,影响着一个家庭的运气和走势。犹太人曾说:所谓“父亲,”不是因为生下孩子,而是因为教育孩子,所以被称之为“父亲。”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精心呵护,父亲的陪伴和关爱。可是你知道吗?对于孩子而言。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一场幸福的婚姻,受益最大的人是孩子,一场不幸的婚姻,孩子是最孤独的买单者。一个家庭,如果想要万事顺遂、力争上游,那么就更应该:父爱则母静,母静而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才能万事兴。一个家庭,如果人人都利己主义、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可以很快看到:父懒则苦,母哭而子惧,子惧则家衰,家衰则万事败。正所谓:老无德,父无能,妻受罪、子受苦。很多人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谁能想到,即便是真的输了,那也是输在生产线上。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婚姻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婚姻也不是儿戏。拥有一个情绪稳定的伴侣,谈何容易。如果,父亲足够疼爱孩子,呵护妈妈,那么这个家庭会一直温馨和睦,万事顺遂。女儿因为拥有这样的爸爸,不会被一块糖带走;儿子因为拥有这样的爸爸,将来面对社会、生活投放的压力,会更有信心和自信去承受和征服。End.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5日
其他

南怀瑾先生:善于适应环境,把握时代的脉动

现在讲“爱的教育”,可是爱孩子太多了,反而害他不能自立南怀瑾先生:未来10年,这5大能力孩子至少要会一个,才不会被淘汰南懷瑾先生:
2023年8月4日
其他

得知被判死刑,他露出微笑,转过身寻找妻子的镜头,却看哭了记者...

1948年9月30日上午,地下党员王孝和被国民党特刑庭判处死刑,押往刑场。他却没有一丝的惊惶与不安,英俊的脸上写满了坦然与沉着;带着让世人震撼的微笑,怀着纯粹的思想从容走向死地。英雄心,儿女情,有那么一瞬间,王孝和转过头去寻找家人的身影,无不让人动容。他挂念着怀有身孕的妻子忻玉瑛,由于是秘密执行,妻子并不知道丈夫即将赴死。王孝和牺牲得很壮烈,奉献了年轻的生命,留下年轻的妻子和遗腹女。记者冯文冈用相机定格了一位英雄生命最后时刻的英俊容颜,为之流下了热泪。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都会透过这黑白的影像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在那些峥嵘岁月里,有人曾经为了信仰而慷慨赴死。王孝和,老家在浙江鄞县福明乡松下漕村。1924年3月8日出生于上海虹口师善里四号底楼。父亲王福定在上海太古轮船公司的船上当伙夫;母亲忻美岳,以替人洗衣服补贴家庭。家中原有兄弟姐妹8人,王孝和排行老二。王孝和的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幼年夭折,大哥和三弟患脑膜炎病逝,最小的弟弟被人贩子拐走。家中只剩下王孝和与四弟、五弟三个孩子。童年时的王孝和在宁波旅沪同乡会所办的小学读书。1937年“八·一三”战事爆发,上海的虹口、闸北等地战火纷飞。王孝和兄弟三个跟着母亲逃难到宁波东钱湖旁边的陶公山外婆家,王孝和插班入曹家学堂继续求读。王孝和的外婆家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忻玉瑛的外婆家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忻玉瑛比王孝和小4岁,长得乖巧漂亮。王孝和的母亲和外婆都看中了这个小姑娘,两家大人就给他们订了娃娃亲。1938年底,王孝和在鄞县陶公山曹家学堂毕业。翌年春天,母子四人又回到上海。1939年,王孝和考入法租界马斯南路的“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并获得助学金。1941年5月,王孝和通过同学许统权介绍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一个老实本分,家境贫寒的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翌年春天,王孝和的父亲失业了。迫于生计,他每天天不亮挑着一担煤球从大世界到浦东,累弯了腰,直到天黑才赚回一包苞米粉。王孝和的母亲帮人洗衣服,把手也洗烂了,身体不好,耳朵也聋了。王孝和心中不忍,决定不再读书,寻找职业,维持家庭生计。1943年1月,王孝和进了杨树浦发电厂,在发电管理室当抄表员。王孝和在宁波乡下的未婚妻忻玉瑛,也长大成人了。按照当地风俗,订了婚的女孩儿到了15岁,男方就要送聘礼。忻玉瑛家人,一直没有收到聘礼,也没有男方的消息。王孝和不知道听谁传言,说未婚妻在乡下既信佛又嗜赌。他写了信给自己的表妹,要她转达退婚的意愿。信的意思是:个人的终身大事不能是全凭父母做主,就如同一盘菜,不喜欢吃硬要吃下去,也会吐出来。旧社会,姑娘家被夫家退婚,是很不光彩的,会被外人闲言碎语说个不停,以后更难嫁。1946年春,已经18岁的忻玉瑛随母亲来到上海找王孝和。母女二人暂住在忻玉瑛的姑妈家中,在“大世界”对面的一个弄堂里。忻玉瑛的母亲先将王孝和的母亲请到这里,请她说明原由。而孩子的事情做母亲的也难知道,更难做主。最后商议好,第二天让王孝和自己来与忻玉瑛说清楚。王孝和第二天上午,王孝和睡在床上,迟迟不肯起来,家人催了几次,硬要他起来。他无奈,就让弟弟妙富陪同,来到了忻玉瑛姑妈家楼下,他不肯上去,要弟弟上去告诉一声他来了。忻玉瑛走下来,第一次看到了成年后的王孝和。见他穿一件土黄色灯芯绒茄克衫,显得很精神。他见到忻月英,一身乡下姑娘打扮,留着短头发,穿着粗布衣,朴实可爱,见人还带着几分羞怯。王孝和领着她出了门,从大世界走到跑马厅。一路上,问了她一些问题,问她上没上学,信不信佛;平常做什么等等。忻月英说自己没有读过书,不信佛,在乡下平常帮母亲织布。忻玉瑛很腼腆,什么也没问他,只是跟着他走。不知不觉到了吃饭时间,王孝和领着她去了远东饭店吃了一顿中饭。下午,王孝和要去上班了,他将忻玉瑛送到她姑妈家,还偏要送到楼上,又将姑妈家的传呼电话号记下来。忻玉瑛第二天,王孝和约了忻月英和她母亲出去吃饭。以后的几天里,几乎天天打电话找忻玉瑛。忻玉瑛在乡下没有使用过电话,不会接听,他就一定要喊她接听,还说听听就会的。忻玉瑛姑妈家人多,房子小,住着很不方便,母女俩准备回宁波去了。王孝和不愿意忻玉瑛离开,就让她住到自己家里。他们家的房子更小,在云南路旧里弄一间狭窄的后厢房,爬上又窄又陡的扶梯来到楼上,一个只有五六个平方米大的房间。难以想象这么小的房间要住五六个人,放了一张床,就没有下脚的地方了。到了晚上,王孝和的母亲与忻玉瑛睡在床上,他们就睡在地上,地上也没有多大的地方,甚至钻到床底下睡。生活条件很苦,王孝和与忻玉瑛的感情却越来越好。过了两个多月,他们准备结婚了。1946年5月,两个人在离发电厂较近的隆昌路一间前楼租了一间房子,结了婚。那时真是一贫如洗,租房子的钱是向亲戚朋友借的,王孝和当新郎时的西装也是向邻居借的。因为结了婚没有多余的钱,房间里除了床,什么也没有添置。开始连饭桌都没有,用几块砖头垒起来,放一块木板当桌子用。后来还是杨树浦发电厂几个同事凑钱,买了一张八仙桌,四把椅子送过来。婚后,王孝和总会带一些工友来他们租住的家,而且都是夜晚来的。他们来了就弄一副麻将牌摆着,看上去是在搓麻将。王孝和对妻子说:“阿瑛,你到外面去,如果有陌生人来了,你就敲三下门。”她问:“搓麻将为什么还这么偷偷摸摸的?”他说
2023年8月4日
其他

南懷瑾先生 : 为什么说双腿至关重要?怎么坐才对身体好?

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3日
其他

他从医院带走上万个“被堕胎的婴尸”,养了100个孩子,15年后成为传奇......

“任何生命都是有灵魂的。”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人在默默的坚持,给我们爱的力量……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但很少有人能以全然无私的精神去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越南庆和省(Khánh
2023年8月3日
其他

南懷瑾先生 : 转化无始以来的习气就是修行

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2日
其他

《罗刹海市》刀郎想讲的,应该是轮回里的“大话题”

快捷通道,打开手机,点击音频,闭上眼睛,放松。。。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山楂大枣莱菔丸
2023年8月2日
其他

南懷瑾先生 : 密宗有个方法,对病人尤其重要,可以引动生命的力量

“开其兑”,一个人活着时,拼命消耗自己的生命,九窍漏洞统统地打开;“济其事”,整天忙忙碌碌,一辈子为人世间事务忙。这样一来这个人就“终身不救”,救不了啦!消耗到完了为止。“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一个人真正要恢复自己的本来,发展自己的生命,就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消耗在后天的世事之中。我们这个身体的生命,像个干电池一样,充电并不多却消耗得很快,一下子就干涸了。“见小”是如何减少耗用,“曰明”是保养得好,慢慢就变成了一个大的光明。要用得吝啬一点,减省一点,才能保持这个身体的长远存在。……“治人事天,莫若啬”,这里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节省,说话也要节省,废话少说,乃至不说。不做浪费的事,集中意志做正当的事,这是对精神的节省,对生命的节省。一个人修道,欲求长生不老,方法很简单,就是不浪费生命,少说废话,少做不必做的事,办事干净利落,简单明了。——《老子他说(续集)》在这一节里,老子又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名言,便是“用之不勤”。相反地说,用得太勤,便是多用、常用、久用。这样一来,就会违反“绵绵若存”的绵密的妙用了。那么,怎样才是“用之不勤”的道理?且让我们借用临济义玄禅师的一首诗偈,作为深入的说明。“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所谓沿流不止,是说我们的思想情绪、知觉感觉,素来都是随波逐流,被外境牵引着顺流而去,自己无法把握中止。如果能虚怀若谷,对境无心,只有反求诸己,自心反观自心,照见心绪的波动起灭处,不增不减,不迎不拒而不着任何阻力或助力,一派纯真似的,那么,便稍有一点像是虚灵不昧的真照用了。总之,“道”,本来便是离名离相的一个东西,用文字语言来说它,是这样是那样都不对。修它不对,不修它也不对。但是在“绵绵若存”,沿流不止的功用上,却必须要随时随地照用同时,一点大意不得。好比有一把极其锋利的宝剑,拿一根毫毛,捱着它的锋刃吹一口气,这根毫毛立刻就可截断。虽然说它的锋刃快利,无以复加,但无论如何,一涉动用,必有些微的磨损,即非本相,何况久用、勤用、常用、多用,那当然会使利剑变成了钝铁。所以说,即便是吹毛可断的利剑,也要一用便加修整。随时保养,才能使它万古常新,“绵绵若存”。这就是“用之不勤”的最好说明。——《老子他说》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1日
其他

一夜之间,几乎全世界都在寻找这个中国人!

End.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2023年8月1日
其他

南懷瑾先生 : 密宗有个方法,对病人尤其重要,可以引动生命的力量


2023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