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莲

其他

虚云老和尚: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即无一切法。

一九四六年在香港东莲觉苑讲机缘难得,开示有愧。各位善知识,本人此次来广州之因缘,是张发奎将军,及罗卓英主席,超荐大战及内战之阵亡将士殉难同胞,故本人来广州作一水陆法会;承香港佛教同人之约,本人亦欲与港地之护法旧弟子相见,故来港一行。今日得与诸位共处一堂,机缘颇为难得。若说到开示法要,本人感到十分惭愧,原因一为言语不通,彼此隔阂;二为自己尚不能开示自己,何敢开示他人?故只能说与诸位随便谈谈。佛法常闻,港人之福。吾辈佛教徒当知佛法难闻,但港方常有各大法师在各佛教场所讲解经论,是诚不可谓非香港人之福。讲经法师多,明教理者亦多,重要是教人不可着于外相。如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而不能成佛,全由尘劳烦恼之所迷惑。佛陀福德智慧圆满,是不迷常住真心。常即不变,住即不动,真即不假,此不变不动不假、能觉悟了知一切法者,名常住真心。起惑作业,无量痛苦。众生因迷住真心故,起惑作业,纷纷扰扰,此纷扰中即有无量痛苦在。如《大乘起信论》云:“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粗即可见诸事实之粗相。目前世间之现象,是贪瞋痴及杀盗淫种种恶业充满。由此恶业,引起流转受报,致有众生相续、世间相续(轮回)。推此轮回之因,为心对外境迷执(无明)而起。如能觉悟,返妄归真,即能息除流转轮回之苦,何以有贪瞋痴,即能起杀盗淫种种恶业?人各净心,世安民乐。如一家庭父母养有子女数人,父母对之必加爱护。有爱即有贪,贪其所爱者,常得快乐及美好之享受。如贪求而不得,则瞋心随起,瞋心炽盛,则起争斗。小者则家与家争,大者则国与国争,战事爆发矣。故欲世界安宁人民和乐,必须各净其心。贪瞋痴犹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须良医开示妙药。佛即一切众生心病的良医,一切佛法是妙药之单方。众生心病有多种,故治心病之法门亦多。佛学必须注意实行。如能信医服药,自必药到病除。但信医之药方而不依方服药,故虽有良医妙药,以不服故,病亦依然。故学佛而欲修净自心者,必须注重于实行。复有不得不注意者,佛为治各种不同心病,故设有多种法门。如治瞋心重者教修慈悲观,治散乱心重者教修止观,治业障重者教修念佛观。一切如来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不可思议,不得于此中有所偏轻偏重。不离本宗,专心信赖。只能选择何法门与本人最相应,即以此一法为正,余法为副,专门修学,行住坐卧,不离本宗。如念佛则随时随地不忘念佛,试观经中有:“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与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其功德正等无异。”皆为勉励众生专心信赖所宗,作如是说。设学佛者,无有主宰,不专心修学,结果必一无所得。努力破除一切妄想。又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学佛修行,本非向外寻求,目的只为除去自己业障,使不致流转生死。若了生死,无须行持。故经云:“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即无一切法。”此心即指妄想,其经中意,如无病即不须药。又学佛者最要具足自信心,《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意谓人人如能自信,具有佛性,当来成佛,必努力解除一切客尘妄想。有如演戏,人生若梦。自信自身本来是佛故,一切烦恼,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颠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执着,应当放下,所谓万法皆空,一无所得。《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何以一切世间有为法是如幻无实?此以喻明之,犹如演剧,台上鼓乐奏时,戏子则扮演男女老少种种角色,演出喜怒哀乐等情节;台上之天子,威风凛凛,及至台后问之,则彼必答曰:“戏也。”台上之杀人凶犯,惊怖忧愁,及至台后问之,彼亦曰:“戏也。”设能觉了,何有苦乐?演戏时情节逼真,下台后则一无所得,众生亦复如是。烦恼未了时,荣华富贵,喜怒哀乐,般般出现。人人本来是佛,犹如戏子本身。烦恼流转时,犹如扮演剧中人,设能觉了世间原是剧场,则处天堂亦不为乐,在地狱亦不为苦。男本非男,女本非女,本来清净,佛性一如。世人不觉,常在梦中分别是我是他,是亲是怨,迷惑不息。其有出家者,虽离亲戚眷属,但又分别此是我居之寺院,是师,是徒,是同窗,是法友,亦属执迷。返妄归真,自利利他。故在家者被俗情迷,出家者亦有法友法眷之迷,皆未得真觉。如能脱离一切迷惑,返妄归真,方可成佛。故六祖大师听人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处,顿然有所觉悟。此八字,如从言语上解当不可得,必须心内领会。佛教真理,虽不可以言说论表,但若全废言说,则又有所不能,理必依文字方能引见义故。今之学佛者,应研习一切教理,而以行持为根本,宣扬佛法,使佛法灯灯相续。“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希望一切学佛者,皆以此二语,以为自利利他之标准可也。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12月31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

今承众位居士邀请,略谈佛学。论到此事,老衲抱愧万分,盖缘自己毫无实行,虽然浮谈浅说,无非古人剩语,与我本没交涉。想我佛为一大事因缘降世,垂训八万四千法门,总皆对病开方,果若无病,药何用施?倘有一病未愈,则不可不服其药。其方在我华夏最灵验者,莫过于宗律教净,以及诵持密咒。以上数方,在此土各光耀一时,目下兴盛见称者,无越江浙,于台贤慈恩,东西密教,大展风光。诸法虽胜妙,唯于宗律二法,多不注意。嗟兹末法,究竟不是法末,实是人末。因甚人末?盖谈禅说佛者,多讲佛学,不肯学佛,轻视佛行,不明因果,破佛律仪,故有如此现象。大概目下之弊病,莫非由此。既然如是,你我真为生死学佛之人,不可不仔细,慎勿暴弃。法门虽多,门门都是了生死的,故《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以二十五圣各专一门,故云一门深入。若一圣贪习多门,犹恐不得圆通,故持六十二忆恒河沙法王子名,不及受持一观音名号也。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但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若专参禅,此法实超诸法,如拈花微笑,遇缘明心者,屈指难数,实为佛示教外之旨,非凡情之所能解。假若当下未能直下明心之人,只要力参一句话头,莫将心待悟,空心坐忘,及贪玄妙公案神通等;扫尽知见,抱住一话头,离心意识外,一念未生前,直下看将去,久久不退,休管悟不悟。单以这个疑情现前,自有打成一片,动静一如的时候。触发机缘,坐断命根,瓜熟蒂落,始信与佛不异。沩山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岂欺我哉!每见时流不识宗旨,谬取邪信,以诸狂禅邪定,讥毁禅宗,不识好恶,便谓禅宗如是。焉知从古至今,成佛作祖,如麻似粟,独推宗下,超越余学。若论今时,非但禅门,此外获实益作狮吼者,犹罕见之,其余诸法,亦不无弊病。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工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工,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虚云一介山野之夫,智识浅薄,因承列位厚意邀来,略叙行持损益云尔。今朝九月正十九,共念观音塞却口。大士修从耳门入,眼鼻身意失所守。失所守,绝所有,切忌有无处藏身,当下观心自在否?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8月21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名言皆虚,当处无生;无生之理,随缘应现

上堂法语黄梅时节,阴晴无常,我辈用功,亦复如是,古人目之如隔日疟。若是真实究竟,此道岂有今朝来日!专要一念万年,方能相应。且道相应个甚么?如若未然,看取黄梅时节,阴晴无常,还有此等名目否?虚空尚且假名,妙理谁来安号?名言皆虚,当处无生。无生之理,随缘应现。故所以一切尘中一切尘,一切心中一切心,一切心中一切尘,一切尘刹亦复然。会得随缘应化,顺理度时;如其不然,即午吃饭是谁下口?参!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8月14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认定这个躯壳子是具死尸,还有什么放不下?

用功虽说难,但摸到路头又很易。什么是初用心的易呢?没有什么巧,放下来便是。放下个什么?便是放下一切无明烦恼。怎样才可以放下呢?我们也送过往生的,你试骂那死尸几句,他也不动气;打他几棒,他也不还手。平日好打无明的也不打了;平日好名利的也不了;平日诸多习染的也没了。什么也不分别了,什么也放下了。诸位同参呀!我们这个躯壳子,一口气不来,就是一具死尸。我们所以放不下,只因将它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爱憎取舍。若认定这个躯壳子是具死尸,不去宝贵他,根本不把他看作是我,还有什么放不下?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8月3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

一九四二年一月十七日在重庆慈云寺开示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后,须照佛门遗教修持。要晓得世间万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起贪瞋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触,凡所图谋,大都为一己谋利乐,为眷属积资财,终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结果,一息不来,却与自己丝毫无关,与蜂之酿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为,造了许多业障,其所结之恶果,则挥之不去,又与蚕之自缚何异!到了最后镬汤炉炭,自堕三途。所以大家要细想,要照佛言教,宜吃长素,否则暂先吃花素,尤不可为自己杀生。杀他之命,以益自己之命,于心何忍?试观杀鸡捉杀之时,彼必飞逃喔叫,只因我强彼弱,无力抵抗,含冤忍受,积怨于心,报复于后。以较现在武力强大之国,用其凶器,毁灭弱小民族,其理正同。诸位既属佛子,凡悖理之事,不可妄作。佛法本来没甚稀奇,但能循心顺理,思过半矣!许多人见我年纪虚长几旬,见面时每有探讨神通之情绪,以为世外人能知过去未来,每问战事何日结束,世界何日太平。其实神通一层,不但天魔外道有之,即在鬼、畜俱有五通,此是性中本具,不必注意。我们学佛人,当明心见性,解脱生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浅言之,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但不可损人利己,更宜损己利人。果能切实去做,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一切自知自见,自不枉今日归依也。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意旨,兹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询问,而佛首明诸法所生,惟心所现。因阿难尊者见佛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心生爱乐,佛问其将何所见?阿难尊者白佛言:“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佛问:“心目何在?”阿难尊者白佛言:“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见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佛告:心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若一切无着,亦无是处。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应知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而一切众生不成菩萨,皆由客尘烦恼所误。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是为十二处,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为十八界。另地、水、火、风为四大,再加空大、见大、识大为七大,合为二十五数。由二十五位贤圣分别自陈宿因,入道途径。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美色,而不爱乐。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自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衣俗衣,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晚上做梦,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后来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做梦,亦不外念佛等等。至葱蒜五辛,不可进食,为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进,自能渐次成就。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不过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进益,以达等觉妙觉。而三界七趣,无非幻妄所现,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诸佛之妙明觉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憍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二十五位圣贤因地,虽有不同,修悟并无优劣。不过现在时机,发心初学,似以第二十四之大势至菩萨,及第二十五之观世音菩萨,二种用功方法或更相宜。观世音菩萨于阿弥陀佛退位时,补佛位。而大势至菩萨,则候观世音菩萨退位时,补佛位。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圆通,吾人学习,应念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因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至于观世音菩萨,则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若遇男子乐持五戒,则于彼前,现男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则于彼前,现女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如是或现天人,或现声闻、缘觉以至佛身,所谓三十二应,以及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经无量劫,度无量众生,众生无尽,悲愿无尽,诸位善体斯意可也。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7月7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鸡足山天柱峰重建楞严宝塔安顶请说法执如意云:今日省主席龙公,不忘灵山咐嘱,拥护法门,发起重修鸡足山楞严宝塔,功德圆满安顶,特请山僧祝愿,吉祥如意。浮图再造,多宝独露。大佛顶楞严王,充满乾坤。释迦现大慈威,妙转法轮,道场严净,三变净土。缁素云集,何异十方分身;风鸣万窍,如来宣说楞严。鸟噪千林,宝塔铃声赞妙。古今一际,凡圣同源。体用一如,因果一法。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也。更看巍巍宝顶,高踞七级之颠;灿灿金光,遍照普天之下。直使有眼者见,有耳者闻,有心者知,有口者说,乃至童子嬉戏,散心念佛,以及合郡官绅士庶,男女老幼,施食施财,搬砖运土,凡于此塔,举一念,拾一钱,用一力者,皆在如来授记中,不特人天胜福而已。诸仁者还信么?良久云:佛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7月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虚云老和尚:少壮当努力,莫待老衰时

年月日时一年复一年,形容渐渐迁。骨髓徐枯竭,眉毛看渐穿。幻身如聚沬,四大岂能坚。五欲蔽三界,何时见性天。一月复一月,光阴似消雪。无常有限分,法性无生灭。漆桶忽尔破,天龙生欢悦。鹤巢鹏不居,鹪鹩住蚊睫。一日复一日,切莫较得失。取舍忘分别,一切总非实。处处要圆融,时时宜朴实。一气走到家,端坐空王室。一时复一时,步步向前移。相逢各一笑,谁与尔拖尸。兀兀常不倦,时时念在兹。少壮当努力,莫待老衰时。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6月29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扶起倒地阿难

佛诞日,适佛殿阿难尊者像扑倒,众新戒设斋请上堂师垂问云:“昨日阿难尊者,贪著三昧正受,不顾三界众生,被山僧一柱杖,仆在露柱上,众中还有扶得他起么?出来露个爪牙看!”僧问:“阿难既称罗汉,因甚立地仆倒?”师云:“站久成劳。”进云:“使学人扶起也无?”师云:“不是弄潮人,休入洪波里。”问云:“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还是事出偶然,还是伎俩有尽?”师云:“病在膏肓,良医拱手。”进云:“有问有答,盖是酬机。与么则是知音,不用频频举。”师云:“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情。”问:“拈起柱杖魔胆丧,人天普利事如何?”师云:“目前无阇黎,此间无老僧。”进云:“如何是明明德?”师云:“自误犹自可。”进云:“如何是在新民?”师云:“误他事更多。”僧各礼拜。师乃云:“问如云兴,答似瓶泻。于理无益,徒增戏论。所以道,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谁知天已晓,自手执夜明。水不洗水,金不铺金。大众适来地雷复,因甚变作地泽临?汝若不会,问取倒地阿难看!”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6月24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小参法语卓柱杖云:唤作柱杖则触,不唤作柱杖则背,即此触背二字,便是生死根本。触即是逐境生情,则有我人是非;背即是违背己灵,则违佛祖圣道。如此对待,便落坑堑,开口动舌,非有即无,知解不清,焉得解脱?汝等参禅,必要话头亲切,顿发疑情,看他是个其么道理?一句分明,盖天盖地。若道有无不立,又是矫乱外道。到这里毕竟有个出身处,于此透得,才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却。经云:纵经尘点劫,不如一日修无漏业。且道如何是无漏业?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6月19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用功夫须勇猛精进,如丧考妣

民国三十六年冬,禅七中,我(灵源老和尚)上方丈请开示。师公问我:“你用什么工夫?”我说:“亦念佛,亦参禅,禅净双修。”问:“你既念佛,如何能参禅呢?”我说:“我念佛时,意中含有是谁念佛的疑情,虽在念佛,亦即是参禅也。”问:“有妄想也无?”答:“正念提起时,妄念亦常常在后面跟着发生。正念放下时,妄念也无,清净自在。”师公说:“此清净自在,是懒惰懈怠,冷水泡石头,修上一千年,都是空过。必定要提起正念,勇猛参究,看出念佛的究竟是谁,才能破参。你须精进的用功才是。”问:“闻说师公在终南山入定十八天,是有心入呢,无心入呢?”答:“有心入定,必不能定。无心入定,如泥木偶像。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问:“我要学师公入定,请师公传授。”答:“非看话头不可。”问:“如何叫话头呢?”答:“‘话’即是妄想,自己与自己说话。在妄想未起处,观照着,看如何是本来面目,名看话头。妄想已起之时,仍旧提起正念,则邪念自灭。若随着妄想转,打坐无益。若提起正念,正念不恳切,话头无力,妄念必起。故用功夫须勇猛精进,如丧考妣。古德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守一场,不受一翻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几句话,每次打七师公都要说的)若无妄想,亦无话头,空心静坐,冷水泡石头,坐到无量劫亦无益处。参禅不参则已,既决心参,就要勇猛精进。如一人与万人敌,直前毋退,放松不得。念佛亦是如此,持咒亦是如此,生死心切,一天紧似一天,功夫便有进步。”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6月18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万劫获此身,燃眉急须护

赠何镜天宽仁居士争名攘利处,秦关楚汉骛。一枕熟黄粱,梦回空无与。斯世几英雄?倏忽卧草露!况诸不遂者,空把光阴误。失足成千古,如来难救度。好趁宿愿深,快将生死顾。佛言如皎月,照破无明路。叮咛信愿者,时时勤觉悟。万劫获此身,燃眉急须护。法法皆我心,我心绝外务。生亦不曾来,灭亦不曾去。生灭幻去来,如如体常住。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5月29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禅宗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

光绪二十七年(1901)秋,法忍老人有赴终南之举。先命月霞法师去营办道场,余(戒尘法师)与复成上座随侍月公住终南。适有虚云上座在山结茅自居,因与之相谈禅理,口若悬河,机语不让。虚曰:“汝此强辩,阎罗老子未放你在,孽镜台前不怕人多口!须知古时人障轻,可重见处,不问功夫。故六祖云: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今之人习染深厚,知见多端,纵有一知半解,皆识心边事。须从真实功夫朴实用去,一日彻底掀翻,从死中得活,方为真实受用。纵得小小受用,生死之际,依然不能作主。纵悟门已入,智不入微,道难胜习,舍报之际,必为业牵。须以绵密功夫,坐断微细妄想,历境验心,不随境转,一旦悬崖撒手,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方为自在人。此亦不过是小歇场,还有后事在。”余曰:“我亦亲近德公、修公、大老、赤山来,自谓道契无生,更有谁耶?”虚曰:“汝所谓道契无生者,作么生契耶?”余曰:“若人识得心原无念,则知生自妄生,灭自妄灭,生灭灭尽处,自契无生。”虚曰:“此是古人的,如何是你的无生?”余无语。虚曰:“汝乃学语之流,口头禅而已,只骗瞎眼汉。不信你我同坐一时,始见真实功夫。”虚一坐七日,余则妄念波腾,加以八识田中有漏种子发现,到此全不得力,半日亦坐不住,自愧向来所学之禅不济事。待其起定而问之曰:“汝在定中,为有知耶?为无知耶?若有知者,不名为定;若言无知,自是枯定。所谓死水不藏龙。”虚曰:“须知禅宗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悟心地。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静。以疑情不断故,不是无知;以无妄想故,不是有知。又虽无妄想之知,乃至针杪堕地皆知之,但以疑情力故,不起分别;虽不分别,以有疑情不断故,不是枯定;虽不是枯定,乃是功用路途中事,非为究竟。又此七日,只是觉得一弹指顷;一落分别,便起定也。须以此疑情,疑至极处,一日因缘时至,打破疑团,摩着自家鼻孔,方为道契无生。”是年山中请月公法师讲《楞严》,余与虚兄皆在座听讲。一日,虚兄复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力赞念佛宗旨。余与之辨驳日:“《楞严》宗旨,文殊只选观音耳根圆通,如何偏赞念佛,岂不违背经义乎?”彼此相辩者数日。月公闻之,呵止乃已。(摘自释戒尘《关中寐语·我与虚云上座》)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5月19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若得理益,证实相般若;若得事益,证文字般若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5月16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现于二六时中,究竟几时在动而不随动去?几时在静而不被静转?

《虚云老人论禅书》原载《海潮音》第十年第四期,应是1929年前后虚云老和尚写给他的弟子修圆法师的一封开示参话头的书信字谕佛曦修圆贤契知悉:昨接来函云,染疾吐红,令人惶虑。想数年来,所有滇缁在外,十去八九,水土不合耶?屡呼早回,各宜忖之。每嗟法门颓落,知识罕闻。然学者如牛毛,成就者犹如兔角。盖自不具眼耳,失于善调故尔。所以古德云:要人看话头,必须通身放下,如死人一般,单单提此一念参将去,起疑情。疑个甚么?既名话头,早落话尾。须知真话头,要向一念未萌前究,是个甚么道理?从此下手追究,不分动静,念念不间,名叫疑情。疑来疑去,打成一片,回光一照,此能疑者是谁?久之久之,瓜熟蒂落,忽然摩(摸)着娘生鼻孔,不从外得。故永祖云:“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如此行去,有甚么难?病从何起?所谓狂心者,即是从前杂毒;不知宗门下一字不着,佛魔齐斩。所言动静者,初心学者,不可不究。行住、殿堂、务作、迎送、语笑、屎尿等名动,坐卧怡默名静。如斯微细揣摩,我现于二六时中,究竟几时在动而不随动去?几时在静而不被静转?对一切境,生心不生心?果能如前审察,于动不随动去,即能惺惺寂寂;于静不被静转,即是寂寂惺惺。此不过欲汝初心觉悟,于动静不要偏枯,定然动静一如,事理圆融。正所谓廿七祖云:“入息不居阴界,出息不涉众缘。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不可思议,切不可寻语言,随人舌根转,弄尽精魂,毫无实益——坐上蒲团,瞌睡昏沉;放下腿来,闲谈杂话;遇着境声(缘),毫无主宰。苦哉,各宜慎重!付来药一包,此药可用土罐煎,交白糖,连楂(渣)服食最好。如其再吐,可食小便。生漆不可多用,用多损多益少。其药共参生漆,裹作一包。食下若好,信到再又付来可也。代吾于法普首座和尚处致意顶礼。债人
2020年5月2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明师是法身父母,恩德超过生身父母

民国三十五年(1946),老人寿辰日,自然亦不能例外。所不同的,是日下午,老人秘密传法。因老人每感宗门衰落,后起乏人,是以在日常,便很细心的观察,谁人能作法门龙象,荷担如来家业,所谓续佛慧命,继祖心灯,使正法久住世界,利济后昆。经三年来之暗中审察,认为能受此“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之旨,已有六人。故事先把法牒写好,到了下午,便由侍者个别暗中传命,至丈室楼上佛前,每次二人。老人命受法人穿袍、搭衣、展具,礼佛三拜后,跪在佛前。之后,将传法由来、源流,开示大意,略述于后:禅宗一法,古来祖师,实重亲证,以心印心。例如,某禅人已经悟道,自不知已证何程度,便去请问大善知识,为作证明。将己实证说出,由明眼知识引证。如释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八万人天,茫然无知,惟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以为禅宗初祖,乃至唐朝六祖,全重实证,不重外形。不过,末法的今天,若是执定非悟不传,那末,宗门一法,我想早已断绝。是以后来大德,渐开方便之门,认为此人具法器之才,能严守戒律,扶持佛法,接引后昆,真心为佛门做事,便传法嗣,使其安心拥护道场。这样一来,所以有今日宗门衰落,全由后人滥传法嗣的现象。今日我传法给你们,因见你们平日真心为常住,道心亦很不错。若能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前程不可限量。由于你们都很年轻,而不以公开方式,而暗中传法,并不是像外道有什么秘密法,不给旁人知道;主要是常住人多,假如公开,恐怕人人要求传给他们,便成滥传法了。有几位菩萨,好几次私来我房,跪在地上,要求我传法,我都不答允。当时我和惟贤二人跪着,静听开示源流之后,老人命我们合掌,将法卷开了。把历代祖师传至老人的法卷上所写,念给我们听,并加一一解释清楚之后,才将法卷交给我们。再礼佛三拜、礼谢老人,这样便成了老人门下的法徒。我是传曹洞正宗第四十八代圣扬复华禅人。表信偈曰:复还本有真空体,华开见佛觐心皇。圣智圆明常不昧,扬和梅绽遍界香。这是法牒上老人自做的一首偈。回想那时,年方十九,而老人则另具慧眼器重,为授莂记。虽心内暗自荣幸,却至今十三四年,从未向人说过我是老人法徒。自觉德学全无,尤其对佛门事业,毫无建树,仍然故我,是以不向人说,以免有辱师德。但老人则常对我说:“佛法中,是一法、二戒、三剃度。你能明心见性,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全由明师以宗门最上一乘妙法,开导起修,始能克期取证。故此法师,乃是法身父母,恩德超过生身父母。”我今日得此法身长养,他日成佛作祖,全凭吾师尊老人之赐也。(摘自怀西法师《师尊对我一生的影响——为纪念虚云老人上生内院百日而作》)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4月29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倘不束心求至道,未知黑发可能留?

示学人莫嫌老大不知愁,对境翻能为尔谋。训诲未从今日熟,契经还向几时求?清宵隐几惟贪睡,白昼披襟事浪游。倘不束心求至道,未知黑发可能留?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4月22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就叫明因识果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缘,果是果报。譬如种谷,以一粒谷子为因,以日光见雨为缘,结实收获为果。若无因缘,决无结果也。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明者,了解义。识者,明白义。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久远前因。既属前因种下,则后果难逃,故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例如古人安世高法师,累世修持,首一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债,其债主在中国,于是航海而来,到达洛阳。行至旷野无人之境,忽觌面来一少年,身佩钢刀,远见法师,即怒气冲冲,近前未发一言,即拔刀杀之。法师死后,灵魂仍至安息国投胎,又为太子。迨年长,又发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今世尚有命债未还,债主亦在洛阳。于是重来,至前生杀彼身命者家中借宿。饭罢,问主人曰:“汝认识我否?”签曰:“不识。”又告曰:“我即为汝于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旷野中所杀之僧是也。”主人大惊,念此事无第三者能知,此僧必是鬼摊摊来索命,遂欲逃遁。僧曰:“勿惧,我非鬼也。”即告以故,谓:“我明日当被人打死,偿宿生命债,故特来相求,请汝明日为我作证,传我遗嘱,说是我应还他命债,请官不必治误杀者之罪。”说毕,各自安睡。次日,同至街坊,僧前行。见僧之前,有一乡人挑柴,正行之间,前头之柴忽然堕地,后头之柴亦即堕下,扁担向后打来,适中僧之脑袋,立即毙命。乡人被擒送官,讯后,拟定罪。主人见此事与僧昨夜所说相符,遂将该僧遗言向官陈述。官闻言,相信因果不昧,遂赦乡人误杀之罪。其僧灵魂复至安息国,第三世又股胎为太子,再出家修行,即世高法师也。因此可知虽是圣贤,因果不昧,曾种恶因,必感恶果。若明此义,则日常生活逢顺逢逆,苦乐悲欢,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界上妄生憎爱,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么无明贡高习气毛病,都无障碍,自易入道了。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4月20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

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朝山礼佛,沿途历经九死一生,数次蒙佛菩萨救护。后于扬州高旻寺参禅开悟。老和尚一生历经四朝五帝,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示现奇迹无数,历坐15个道场,复兴6大祖庭,一身兼承禅门5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为中国佛教培养了大量的弘法高僧和护法居士。1959年10月13日于江西云居山圆寂。世寿120岁,戒腊101岁。以下为云公老人1955年于云居山开示节选。我们跟佛学,现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种: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二、身在家心出家,虽然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三、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心无顾恋。四: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我们自己检查一下,看这四料简中是哪一类呢?我惭愧,身虽出家,几十年骗佛饭吃,表面出了家,内心未入道,未证实相理体,未能四大皆空,未能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未出家,我就是这样苦恼,还有和我一样的,可见身心俱出家就为难了。古来身在家心出家的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维摩诘,月上女,末利夫人,韦提希夫人;中国的庞蕴,宋仁宗,张襄阳,都是深通佛法,居尘不染尘。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师多了,都是佛门模范,为后人钦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无量。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说了。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扣冰古佛说:“古圣修行,须凭苦节。”黄蘖老人说:“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了生脱死,门路很多,《楞严经》有二十五圆通,就有二十五法门,门路虽多,总不出宗、教、律、净。宗是禅宗,教是讲经,律是持戒,净是念佛,这四法最当机。禅宗虽是直下明心见性,动静一如,头头是道。就禅来说,差别也多,还有邪正大小,种种不一。讲经也一样,要到大开圆解,一念三千,性相融通,事理无碍,念佛亦要念到一心不乱,当下亲证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入萨婆若海。一切法门,都离不了持戒。《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如不断杀,必落神通;如不断偷,必落邪道;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雪,自不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佛门旧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何以如此呢?因为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没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会沉沦汩没。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丝毫破损,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净三宗,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4月15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趁现夙缘深,快将生死虑

长词古颂一首审斯名利士,秦城汉六出。究旧黄粱梦,枕回空无处。嗟世英雄辈,遍卧衰草露。况诸不遂者,空把光阴误。失脚遭千倒,如来难救度。趁现夙缘深,快将生死虑。佛言如皎月,照破无明路。叮咛三界子,时时勤觉悟。万劫获此身,燃眉须保护。法法皆我心,我心绝所务。生亦不曾来,灭亦不曾去。生灭与去来,如如体常住。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4月8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说是说非,若不用功,都成画饼

1944年五月二十九日云门寺开示世间事业成就,尚须经一番苦难,修出世法更非发永久心、受大苦难不可。古人修至坐脱立亡,去来自由地位,明眼人犹谓其与菩提大道相距悬远,我辈身为佛子,转眼之间由少至壮,由壮至老,一生修行,结果把握毫无,到头一口气不来,就成隔世。若堕三途,受苦无量,思之毛骨悚然。所以大家要趁早努力,忠实做人,谨慎做事,脚踏实地,务期了生脱死,自度度人,成就出格大丈夫。至于世上三藏十二部经论、乃至经史子集,翻来复去,说是说非,若不用功,都成画饼。而且随它流转,自己作不得主张,可哀也!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4月5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欲望的过患

云居山方便开示
2020年4月4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人寿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1944年七月二十七日云门寺开示古人说:人寿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贪名贪利,终身忙碌,为己、为子孙,一到腊月三十大限到来,总是一场空。转过身来,得人身者少,堕三途者多。故吾人今日披得袈裟,实由前生栽培,即当猛省努力,不可轻易放过,必于此生了脱生死,以除永久尔后重苦。否则,袈裟下一失人身,则过去之栽培、今生之劳苦,皆成白费,岂不惜哉!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3月31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只知事逐眼前,不觉老从头上;不自精进,终无了日

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在昆明筇竹寺结冬小参法语拈柱杖云:万木零落腊月终,浮生幻化本来空。空空空到无空处,破腊寒香不待风。直得金乌玉兔,西照东辉。有时坐却日头,不知天晓。忽然案山点头,逼塞虚空。龙吟雾起,虎啸风生。实希有,也大奇!天无四壁,地绝八维。百川众流来入海,衲僧闻见朗如眉。未审诸上座还识衲僧见处么?若能识得分明,与此法门有相应分,不负来山参学一番!其或未然,只知事逐眼前,不觉老从头上;不自精进,终无了日。虽然如是,即今小参一句,又作么生?良久云:实法本来无,心差见转殊。若悟三空理,何处不如如!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3月29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具行禅人行业自化记

师名日辩,字具行,会理籍,幼失怙恃,依曾氏姓,继以女配,生二子,家贫苦。余至鸡山,伊全家八人在寺工作。宣统元年己酉岁(1909),运藏经回山,传戒,师年二十,领全家八人乞求出家。师是年二十一岁,不识字,耳极聋,貌丑,日种菜苦行,夜礼拜,念观世音菩萨,习坐,间则学课诵,不要人教,自极精勤。民国四年乙卯岁(1915),告假出外参学。至民国九年(1920),余住昆明云栖寺,师回助,任种菜职。能上殿课诵,暇则缝剪及造竹器,不辞劳苦。日种菜园,余菜则送人结缘,不蓄余物,口无多语。及在下院胜因寺种菜,见其密行难得,是年戒期,请为尊证。比丘戒毕,即告假往下院。至三月二十九日,午参后,往胜因寺大殿后晒坪内,自取禾秆数把,披袈裟跏趺坐,左手执引磬,右手敲木鱼,面向西念佛,自放火。寺中数十人,无见闻知者。墙外人见内放大火光,进看,不见师,至殿后,见趺坐火灰上不动,衣物如故,惟木鱼、磬柄成灰。下人来报,余因初八菩萨戒,不能下山,以书请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暂代料理。张王见斯奇异,即向唐督说。唐率全家观看,巍然不动,近至身前,取引磬,忽尔全身倒下,成一堆骨灰。感众大生信心。唐提倡由政府为办追悼三日,瞻礼者数万人。唐将引磬作序,永存省图书馆保管。追悼具行禅人自化身生西记诗二首: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数载名山参谒遍,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背药王真供养,孔悲频殁尚凄然。活到于今心更寒,惟师超逸不相干。人当末劫多缘累,君至临终一火完。世念难忘蔬菜熟,西归且向夕阳边。伤心老泪挥无尽,一磬留音示妙缘。摘自岑学吕原编《年谱》《虚云和尚全集·第四分册文记》净慧长老主编.p144-145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3月24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物即是心

实则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非物,心亦非心。佛明三界(宇宙)本无一法(事物)建立,皆是真心起妄,生万种法,“真心”亦不过因有妄物对待而立之假名。究其实,所谓真心亦非是。譬如大海,心是水,万法(万事万物)是波浪,平静者称为水,汹涌者称波浪,波浪平静时仍是水,水汹涌时又成波浪。又因有汹涌之波浪,故称不汹涌者为平静之水;假使根本不有汹涌之相,波浪之假名固不能立,平静之假名亦何由生?立亦不过吾人随意立之假名,相信鱼类或称水为空气,故知物即是心,有即是无,色即是空,妄即是真,烦恼即菩提,众生即诸佛。一念迷惑时,心成物,无成有,空成色,真成妄,菩提成烦恼,诸佛成众生,如水汹涌时即波浪。若一念觉悟时,物不异心,有不异无,色不异空,妄不异真,烦恼不异菩提,众生不异诸佛,如波浪不汹涌时,仍是平静之水。又因迷惑而起物、有、色、妄、烦恼、众生等对待,故立心、无、空、真、菩提、诸佛等假名。若根本不有迷,则物、色、妄、有、烦恼、众生等假名,固不能立;即心、无、空、真、菩提、诸佛等假名,亦何有立?所谓唯心、唯物,有神、无神,皆是识心分别计度耳!或云:“若是,佛学亦唯心论耳!”佛学虽说唯心,然与哲学上之唯心论悬殊。哲学上之唯心论,于心执有,于物执无,释迦所谓以攀缘心为自性,执生死妄想认为真实者。唯物论者,于物执有,于心执无,释迦所谓颠倒行事。唯神论者,划分物质实体,与灵魂实体,为截然不同之两个世界。释迦所谓惑一心于色身之内,认一沤体目为全潮者。各执偏见,或因近视,认牛之影像为牛,或以管窥牛,见牛角者则认牛角为牛;见牛头者则认牛头为牛,本无不是,弊在不见真牛全体。佛教则溯本究源,将真实白牛清楚指出,故欲救唯心、唯物论之偏闭,舍佛教莫属!佛教所言“明心性”(或称常住真心,真如、觉性,法身,实相等皆是真理之别名),清净本然,离诸名相,无有方所,体自觉,体自明,是本有自尔之性德。绝诸能(即今称主观、主动等)所(即客观、被动等)对待,本无所谓十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即今所称空间)、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即今称时间),更无所谓大地、人畜木石、地狱天堂等等。只以妄立一念,致起诸有为法(宇宙间万事万物)。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3月22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怎样学菩萨道?

壹菩萨诸位居士:今天邀晚学来参加贵会讲演佛法和各位见面,心灵上感觉到非常欢喜,虽然如是,一方面反省个人,惭愧万分!现在所讲题目“怎样学菩萨道?”内容含义至深广博,可以说包括大乘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了,若果不信,我把这题目讲过之后,诸位翻开经律论一看,方知都不出这个题中的意旨,如大品般若经等。现今时间很短促,只好择其最精要者,与诸位菩萨谈谈罢了。“菩萨”是印度的梵语,具足说“菩提萨埵”,中华译为“觉有情”,意思就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道理。那末、怎样叫做自觉觉他呢?菩萨自己觉悟“人生真相”,从无始来到于如今,它是没有生死相,没有烦恼相,没有男女相,并及没有山河草木、森罗万像等差别相,如心经上所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至于无智亦无得,”就是这个道理。你我现在之所以有人生宇宙,形形色色等相的,都是从真起妄的幻相,所谓“唯识所变”,如一翳在目空花乱坠;亦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也。好象舞台上的戏子,做官发财,讨妻生子,顷刻间变作讨饭化郎!台下人看得认真,代为啼笑!试问剧子原无这些心想,本是个常人,都是假的。菩萨也是这样,一方面彻悟自性本来无生清净,另一方面透视人间诸法,皆是梦幻泡影,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自明白之后,发心修行至于福德有余,就要深涉国家社会服务人群,宏法利生,令一切有情,也要觉悟真理,自利益人,这才叫做“觉有情”的意趣。照这样说来,菩萨的正义,要能觉悟,悲愿修行等条件,方称菩萨的资格,并不是同一班凡见偶像,如三官、土地、城隍、岳庙等,这些只可称神明有福德的鬼神,但是他也能赏善罚恶的。不过菩萨的种类很多,有果后行因的,如观音文殊等,有久修菩萨的,如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有初发心菩萨,如吾人等能认识菩萨大义发心修行,自利利他,不论在家出家都叫做菩萨;然而在家菩萨,先受三皈五戒,后受菩萨大戒,不论国王宰官士农工商军政等等,首先教化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妻子,亲戚眷属,再利及人群,以慈悲方便,引导众生,归敬三宝,护持佛法,即名在家菩萨。出家菩萨,宏法利生,领众行道,乃至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凡有利益,无不兴崇,即名出家菩萨僧,上来释“菩萨”竟。底下再把菩萨应有的要素说明如下。贰大悲拔苦我们要是真真学菩萨道,必须先要有大悲心,然后菩提心。大愿大行大果,都由此而产生的,如普贤行愿品中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能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一段文道理微妙,诚为学菩萨者的先河。什么是大悲?就是“悲己及人”,了知天人阿修罗地狱鬼傍生,从无始来至于今生,昏迷不觉,造一切罪,生死轮回,苦不可言!由是菩萨起大悲心,欲令胎卵湿化诸众生等,皆要离苦,得究竟乐,故名大悲,如大悲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有求必应的意思。言“同体”者,了知含灵抱识同一体性,如楞严观音圆通章说:“一者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就是这个意义。叁发菩提心有了前面大悲心,才能生出这大菩提心来,佛经中说:“大悲为首,菩提心为本,方便为究竟。”怎样发心?或见众生苦而发心的,或睹佛相好而发心的,如阿难等,或遇善知识开导的,或从经卷而发心的,总之是内心无漏种子淳熟,遇外缘就开发了。所谓量大福大,心大功德大,无论布施一钱,供献一花,燃一柱香,诵一卷经,念一句佛,回向法界众生同成佛道,如大忏悔文说:“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唯以最上乘,发善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叫做发大心。摩诃止观发大心章说:“小乘之极果,不及大乘之初初。”要是使菩提心增长不退,必须严净菩萨三聚净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同时要忏悔业障,这样令菩提心,念念精明,长养圣胎,日新月异,功德不可思议。否别,遇恶缘逼迫扰乱,容易返失,如舍利弗往昔做六信菩萨,被婆罗门乞眼生瞋,即失大心,堕落做蛇五百生,此生遇佛方出家,回小向大,尚有余习哩!肆立大誓愿我们学菩萨道,要是令菩提心增长不退,必须以愿海来摄持方可,因为从古以来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并及世间伟人,都是由愿力而成就大业的。所谓愿者,希望达到目的的意思,古德所说:有愿必成,有志竟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生宇宙,不可以没有志愿,若无愿望,其行为思想等,都没有标准,犹如垣上之草,随风东西,又同水上的浮萍,漂动不定。所以如弥陀有四十人愿,观音十二大愿,药师佛十二大愿,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发大誓愿,度尽一切苦恼众生,然后方成佛道,就是上报四重恩的意思。菩萨既然如此,吾人学菩萨道,亦应如此,这些都是别愿各有不同。“总顾”,即是蒙山施食当中所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菩萨广观众生生死轮迥的苦厄,发第一大愿。又知苦报不能解脱,皆由贪瞋痴等烦恼的招感,故发第二大愿。要灭世间苦集的因果,必须广修戒定慧等无量的法门,故发第三大愿。因为精修六度万行,福慧双运,时至机熟,方成无上大菩提果,故发第四大愿。这总愿人人都要发的,再说到个人的别愿是怎样?我从今生起乃至尽未来际生,愿大地众生,个个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然后普令信受三皈五戒,至于善根成熟了,再以大乘佛法引诱,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同登佛果而后已。这是个人的愿心如此,不知各位的大愿以为怎样?伍行菩萨道愿海虽然广大深远,若不是行山来填塞他,就成了空腹高心,空中楼阁,毫无受用!比况我念之心想到杭州西湖游玩,身子不去,终不能亲历其风景。学菩萨道,也是这样。如金刚经须菩提请佛说:“菩萨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他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是金刚经的总骨,假使把这句领会了,一卷经文也就明白了。释尊告诉我们,行菩萨道的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意思就是没有能施人,所施物,受施者,这叫三轮体空,其福德不可思量。修行持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亦复如是,这就叫做应无所住降伏其心的道理。此“心”即指金刚般若的妙心,所谓二边不着,中道不安,乃是实相般若之体,如是方名菩萨大行。又这一句曹溪慧能六祖大师当初卖柴时间听到的悟处,从此至五祖请法,更为大悟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不生灭,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并有六祖法宝坛经流世,其中有明心见性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此为东土第六代祖师,故坛经中叫人从金刚经即可成佛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此四法,摄受一切众生,故名四摄法。又《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在每一位,皆说我已发菩提心,云何学菩萨道?云何修菩萨行,每位知识都将自所证到的法门,开示善财,第一位德云比丘,最后就是普贤菩萨,指示十大愿行,所谓,“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详看行愿品中最为透明,每一行都是尽法界虚空界,极为周徧圆融,我们学菩萨道的,就依此大行修去,为学菩萨道的标准。然而在这五十三位善知识当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有童男童女,有国王宰官长者居士,有菩萨,有徧行外道等,意思就是大乘佛法,一律平等,不执色相,只消有道德智能超胜于我的,还都是我们的善知识,诚为后世学菩萨道的模范,吾人须知,是为至要。陆证大果报根据诸大乘经中,行菩萨道,广修福智菩提宝粮,所谓三祇修智慧,百劫种相好,久修勤苦,乃可得成,至于六度行满,方可因圆果满成正觉,转八识成四智,成大菩提,转二障成大涅槃,所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八不共法等完全具足。佛位上的自证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知之,等觉不知妙觉事,故从略不宣。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3月21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不要妄求 !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人只说此心。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觉时,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可见人人本来是佛、都有德相,而我们现在还是众生者,只是有妄想执着罢了,所以《金刚经》叫我们要如是降伏其心。佛所说法,只要人识得此心。《楞严经》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达摩西来,只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当下了然无事。法海禅师参六祖,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智通禅师看《楞伽经》约千余遍,不会三身四智,礼六祖求解其义,祖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马祖曰:“即心即佛。”三世诸佛,历代祖师,都说此心;我们修行,也修此心;众生造业,也由此心。此心不明,所以要修要造,造佛造众生,一切唯心造,四圣六凡十法界,不出一心。四圣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十法界中,佛以下九界都叫众生,四圣不受轮回,六凡流转生死,无论是佛是众生,皆心所造。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哪里来个十法界呢!十法界皆从一念生:一乘任运,万德庄严,是诸佛法界;圆修六度,总摄万行,是菩萨法界;见局因缘,证偏空理,是缘觉法界;功成四谛,归小涅槃,是声闻法界;广修戒善,作有漏因,是天道法界;爱染不息,杂诸善缘,是人道法界;纯执胜心,常怀嗔斗,是修罗法界;爱见为根,悭贪为业,是畜生法界;欲贪不息,痴想横生,是饿鬼法界;五逆十恶,谤法破戒,是地狱法界。既然十法界不离一心,则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参禅、念佛、诵经、礼拜,早晚殿堂,一切细行都是修心。此心放不下,打无明,好吃懒做等等,就向下堕;除习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向上升。自性本来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清净、随缘自在,犹如麦子一样,把它磨成粉之后就千变万化,可以做酱、做面、做包、做饺、做麻花、做油条,种种式式由你造作。若知是麦,就不被包、饺、油条等现象所转,饽饽、馒头,二名一实,不要到北方认不得馒头,到南方认不得饽饽。说来说去,还是把习气扫清,就能降伏其心。行住坐卧,动静闲忙,不生心动念,就是降伏其心。认得心是麦面,一切处无非面麦,就离道不远了。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
2020年3月20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古人修道重三业清净

1944年五月二十七日云门寺开示古人修道,首重三业清净。三业者,身、口、意也。身不犯杀、盗、淫,口不犯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不犯贪、嗔、痴,是为三业清净。三业净则障消智朗,德高福崇,胸中磊落,举止光明,入道自然易。所以古之圣贤,必重戒律。戒律者,所以对治不良习气也。人若无不良习气,戒律将焉用之?释迦佛于往劫因中为比丘,见鹿被猎人追逐过去,猎人来问“鹿何往”,比丘自思:实言则鹿死,不实言则妄语,以故不言,致被猎人割耳截舌、刳体以死。其护持禁戒为何如?到今成佛,为三界师,岂偶然哉?吾人今日去圣日遥,修道者固不多,而成道者亦无闻。将堕三恶途,受苦无量,彼时方悔,已是无及。应趁此良机,努力参学!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容
2020年3月13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从古至今,成佛作祖,如麻似粟,独推宗下

1929年10月21日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请普说今承众位居士邀请,略谈佛学。论到此事,老衲抱愧万分,盖缘自己毫无实行,虽然浮谈浅说,无非古人剩语,与我本没交涉。想我佛为一大事因缘降世,垂训八万四千法门,总皆对病开方,果若无病,药何用施?倘有一病未愈,则不可不服其药。其方在我华夏最灵验者,莫过于宗律教净,以及诵持密咒。以上数方,在此土各光耀一时,目下兴盛见称者,无越江浙,于台贤慈恩,东西密教,大展风光。诸法虽胜妙,唯于宗律二法,多不注意。嗟兹末法,究竟不是法末,实是人末。因甚人末?盖谈禅说佛者,多讲佛学,不肯学佛,轻视佛行,不明因果,破佛律仪,故有如此现象。大概目下之弊病,莫非由此。既然如是,你我真为生死学佛之人,不可不仔细,慎勿暴弃。法门虽多,门门都是了生死的,故《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以二十五圣各专一门,故云一门深入。若一圣贪习多门,犹恐不得圆通,故持六十二忆恒河沙法王子名,不及受持一观音名号也。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但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若专参禅,此法实超诸法,如拈花微笑,遇缘明心者,屈指难数,实为佛示教外之旨,非凡情之所能解。假若当下未能直下明心之人,只要力参一句话头,莫将心待悟,空心坐忘,及贪玄妙公案神通等;扫尽知见,抱住一话头,离心意识外,一念未生前,直下看将去,久久不退,休管悟不悟。单以这个疑情现前,自有打成一片,动静一如的时候。触发机缘,坐断命根,瓜熟蒂落,始信与佛不异。沩山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岂欺我哉!每见时流不识宗旨,谬取邪信,以诸狂禅邪定,讥毁禅宗,不识好恶,便谓禅宗如是。焉知从古至今,成佛作祖,如麻似粟,独推宗下,超越余学。若论今时,非但禅门,此外获实益作狮吼者,犹罕见之,其余诸法,亦不无弊病。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工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工,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虚云一介山野之夫,智识浅薄,因承列位厚意邀来,略叙行持损益云尔。今朝九月正十九,共念观音塞却口。大士修从耳门入,眼鼻身意失所守。失所守,绝所有,切忌有无处藏身,当下观心自在否?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容
2020年3月10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功夫也放下来 !

来源:《虚云老和尚文集》静坐注意事项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著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跏趺坐时,宜顺著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著魔。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著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见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
2020年3月7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不从有心处用功,难证无心 !

来源:《虚云老和尚文集》论到此事,本无可言说。盖有觉有照,属于生死;无觉无照,落于空亡。修心之法,全在当人妙悟,不可以语言文字出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于人。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亦云未说一字。宗门下开口便呵,动手就打,亦演斯妙义耳。
2020年3月5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痛下苦功 不要弄假

我们不论已悟未悟,解悟证悟,一样的要修学,真实行持。所不同者,先悟后修的人,如识途老马,不会走冤枉路,比先修后悟的人较为容易;证悟的人脚踏实地,不像解悟的人浮浮泛泛,也较易得力而已。赵州老人八十犹行脚,四十年不杂用心看个“无”字,便是我们很好的模范。难道他老人家还没有悟道吗?他就是要指示我们,不要得少为足,不要我慢贡高。每见有种人看了几本经书或语录,便满口“即心即佛”,什么“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于本分上没有半点相应,诩诩然以再来的古佛自居,逢人称扬自己已经大彻大悟;有些盲从者,也附著替他吹牛,于是鱼目混珠,真伪莫辨,弄得乱七八糟,令人退失信心,甚至兴谤。近世禅宗之不振,多半就是败于这等狂徒之手。望各位痛下苦功,不要弄假,不要说口头禅,务要真参实悟,将来作法门的龙象,来重振宗风啊!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容
2020年3月4日
其他

虚云老和尚:从平实处得亲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九月廿七日在广州联义社演说善知识!虚云此次由港还山,路经此地,辱承各位相邀叙谈,莫非累劫之缘。善知识,讲到“佛法”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豪杰之士,由于学问修养的成就,识见超常,先知先觉,出其所学,安定世间。诸佛祖师,由于历劫修行的成就,正知正觉,发大慈悲,普度三界。世出世间贤圣,因行果位,一道齐平。善知识!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总要步步立稳脚根,远离妄想执著,便是无上菩提,古德所谓“平常心是道”。只如孔子之道,不外“中庸”。约理边说,不偏是谓中,不易之谓庸;约事边说,中者中道,凡事无过无不及,庸者庸常,远离怪力乱神,循分做人,别无奇特。佛法也是一样,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瞋、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是为最上根人说,上根利智,一闻道法,行解相应,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善相且无,何有于恶!若是中下根人,常被境风所转,“心平”二字,谈何容易!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名为八风。行人遇着利风,便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瞋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着称风,居之不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曷若恒时步步为营,从事相体认,举心动念,当修十善。事相虽末,摄末归本,疾得菩提。复次佛门略开十宗,四十余派,而以禅、净、律、密四宗,摄机较广。善知识!佛境如王都,各宗如通都大路,任何一路,皆能觐王。众生散处四方,由于出发之点,各个不同,然而到达王所,却是一样有效。《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吾人若今日向这路一逛,明日又向那路一逛,流离浪荡,则终无到达之期。六祖云:“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垂诫深矣!所以吾人要一门深入,不可分心,不可退转,如鼠龁(hé,咬)棺材,但从一处用力,久自得出。若欲旁通余宗,自须识其主伴,禅宗的行人,便应以禅宗法门为主,余宗教理为伴;净土宗的行人,便应以净土法门为主,余宗教理为伴;律宗、密宗亦复如是,方免韩卢逐块之弊。佛门戒律,各宗皆须严持,识主伴如行路知方向,持戒律如行路有资粮。宗趣虽然不同,到头还是一样。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也。今日座中皆上善人,与佛有分,虚云唠叨移时,亦不过为虚空著楔而已。珍重!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容
2020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