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炁博微既翕堂

其他

《鬼谷子·符言第十二》

鬼谷子·符言第十二一作品原文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凑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听之术曰:“勿望而许之,勿望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11)!右主听(12)。用赏贵信,用刑贵正。刑赏信正,验(13)于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14)。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15)之处安在?右主问(16)。心为九方(17)之治,君为五官(18)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所以求,因而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久长,因求而与,悦莫大焉。虽无玉帛(19),劝同赏矣。右主因(20)。人主不可不周(21),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寂乎(22)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23)。右主周(24)。一曰长目(25),二曰飞耳(26),三曰树明(27)。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右主参(28)。循名而为(29)实,按而定;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日:“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30)。二作品注释(1)符言:是指言同和事实像符契一般完全吻合,符是符契、符节。我国早在汉代就把有节的竹片加以中分,由两人各持一片,日后各拿这一片竹的人,只要把两片竹完全合在一起,连竹节都像原来那样吻合,那就证明是他本人或其代理人。到后来,改竹片而用木片或纸片等。并在上面加盖印记,而且是从印的中间切断分别使用。这种印叫“骑缝印”。还有人主张所谓“符言”,乃是“会符之言”的简称。(2)徐:静的意思。(3)被节:被是赶上的意思。被节是赶上他人的节度。(4)虚心平意:要有胸怀,意念要开朗。(5)待倾损:对待倾轧和损害。(6)主位:身居君主之位的人,应保持安、徐、正、静的态度。(7)主明:身为君主者的明察,要用天下之耳来观察。(8)勿望而拒之:如果听信众人之言,要广泛接受而不加拒绝,这才是为人君的最重要态度。(9)许之则防守:假如听信他人之言,众人就会归服保卫君主,也就是能转危为安。(10)拒之则闭塞:假如拒绝采纳臣民的进言,那么民心必然离叛,使君主和臣民之间的通路闭塞。(11)高山仰之可极。。正静其莫之欤:山的高度和渊的深度固然能测量,但是神明的位术却是正静的,绝对无法像测量山河一般来测量。(12)主听:君主对于听信人民言论之木,必须具广大的胸襟度量。(13)验:与证据互相对照,以便明了真相。(14)主赏:君主一定要赏罚必信。(15)荧惑:即火星。(16)主问:为人君者问,必须得到天时、地利、人和。(17)九方:即九窍。是出入空气的小穴,人头上共有七个小穴,口、两耳、两眼、两鼻孔。也称为“七窍”。另外加上两个便孔,称为“九窍”。(18)五官:指人的五种官能,即:视、听、味、嗅、触。(19)玉帛,指玉和绢而言。两者都是贵重品。(20)主因:君主最主要的是服从真理。(21)不可不周:君主必须广泛知道世间的一切道理。(22)寂乎:形容没有人声,很安静。(23)不见原也:不知道为善的源头。(24)主周:为君主者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25)长目:能看到很远的事物,犹如千里眼。(26)飞耳:用天下之耳来听。(27)树明:用天下之心来想。(28)主参:是君主所应该用的各种东西。这就是长目、飞耳、树明。(29)循名而为:探采符合名分的行动。(30)主名:君主必须探取恰如其分进行统治的技术。三作品译文身居君位的人,如果能做到安详、从容、必志、沉稳,既会怀柔又能节制,愿意给予并与世无争,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天下纷争。以上主位。眼睛最重要的就是明亮,耳朵最重要的就是灵敏,心灵最重要的就是智慧,人君如能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果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会有什么不知道的。如将这些集于一身,那么君主就可明察一切,无可闭塞。以上主明。听取情况的方法是:不要远远看见了就随便答应,也不要远远看见了就随便拒绝。假如答应别人,就要守信从而会多一层保护;假如随便拒绝了就会封闭君主的言路。仰望高山是可以望见顶的;测量深渊是可以测到底的;而圣人处事方法,其端正沉稳是无法测其高深的。以上主听。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用。刑罚时,最重要的是公正。处罚与赏赐的信守和公正,必须让臣民亲身见闻,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的人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君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天下,那么连神明也会来佑护,又何惧那些奸邪之徒冒犯主君呢?以上主赏。一叫作天时,二叫作地利,三叫作人和。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前后不清楚的地方在何处?以上主问。心是九窍的统治者,灵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臣民,君主给他们赏赐;做坏事的臣民,君主给他们惩罚,君主根据臣民的政绩来任用,斟酌实际情况给予赏赐,这样就不会劳神。圣人这样做了,才可称赞。故而遵循客观规律,才能长久。根据所求而予之,会使对方喜悦之至。虽无珍物,勉励与赏赐也是一样的。以上主因。作为人主必须广泛了解外界事物,如不能这样,那么就容易发生社会骚乱,世间鸦雀无声是不正常的,内外没有交往,怎么能知道世界的变化!开放与封闭不适当,就无法发现事物的善恶。以上主周。人君首先要有天下之眼观世界,其次要有天下之耳听人间,第三要有天下之心思万物。如果在千里之外,隐隐约约,渺渺茫茫之中有个“洞”,即使在那“洞”的黑暗中藏了奸邪,也可以“洞察”他们。以上主参。按照名分去做事,按着事实来决断。名实相互助长,相反相依。适当的名称产生于客观事物,而客观事物产生于有关道理,道理产生于决定事物的法则,法则产生于大地之间的智慧,智慧产生于万物之协调。以上主名。【以上内容摘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保健养生
2017年10月28日
其他

《鬼谷子·决篇第十一》

鬼谷子·决篇第十一1作品原文为人凡决物①,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害至于诱也,终无惑。偏②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③。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是度以往事④,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⑤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2作品注释①决物:决断事情。②偏:不正。③失:过错、过失。④度以往事:凭过去的事去揣度。⑤从福:追求幸福。3作品译文大凡为人决断事情,一定是因为有了疑惑。那么要解决这些,一定要借助于有疑问的人,都希望得到幸福,而不希望得到忧患。对于那些有害的事即使有什么东西引诱,也不要陷于迷惑。决断应该有利益,失去利益就不会被接受,这就必须依据谋略。假设一个从事善事的人,却在暗中做坏事,那我们就可以不接受他的言行,如此就会使双方的关系疏远。因此,如果容忍那些人损害自己的利益,容忍他们制造灾害,那就是在决断事情上的失误。圣人所以能够完成大事业的因素有五个:有用阳道来感化的,有用阴道来惩治的,有用信义来教化的,有用爱心来袒护的,有用廉洁来净化的。君道是为守常而努力,臣道是为进取而努力;君道无为而以平明为主,臣道有为而以机要为主,所以必须运用这四者小心谨慎进行。于是猜测以前的旧事,以便和未来的新事互相验证,再参考平素的言行,如果一致就能作出决定。于是根据过去的事加以揣度,运用将来的事情进行判断,再以平素作为参考,可行就作出决断;不用劳费心力就能成功,可行就作出决断;要劳费心力遭受辛苦,然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行就作出决断;消除祸患,可行就作出决断;追求幸福,可行就作出决断,所以判定实情解决疑难是各种事物的关键,拨乱反正以决定成败,是很难做到的事。所以先代君主用蓍草和龟甲来帮助自己作出决断。【以上内容摘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保健养生
2017年10月26日
其他

《鬼谷子·谋篇第十》

鬼谷子·谋篇第十1作品原文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1),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2),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3)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4)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5)。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6)也。夫仁人轻货(7),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8),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9),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10)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11)。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故外亲而内疏(12)者说内,内亲而外疏(13)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14),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15),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16),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17)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18)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19)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20)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21)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言。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2作品注释1,因:依据、凭借。2,奇不知其所壅:奇计是没有什么可以壅蔽的。3,度材、量能、揣情:度量才干、能力,揣测实情。4,益:有益、有利。5,因以制于事:因而用来制约事物。6,数:数术。7,货:财物。8,难:灾难。9,达于数,明于理:通达数术,明白事理。10,易蔽:容易被蒙蔽。11,是因事而裁之:根据事情不同特点予以巧妙裁夺。12,内疏:内心疏远。13,外疏:表面疏远。14,因其势以成之:根据对方形势予以成就。15,微而证之:稍微引据证实。16,私不如结:心的结合要比私来得好。17,恶:厌恶。18,貌:面貌、容貌,也指外形、外表。19,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20,所以自为:这是为自己去做。21,忠、信、仁、义:忠心、诚实、仁爱、道义,这是古代基本的道德法则。3作品译文各种谋略规划都有一定的规律,一定要弄清事物的起因,把握有关的实际情况。弄明白实情,就可以确立“三仪”标准。所谓“三仪”,就是“上智”、“中才”、“下愚”,三者相辅相成才能产生奇迹,而奇迹是没有什么壅蔽的,这是自古以来就被遵从的规律。所以郑国的人挖掘玉石,用安装有指南针的车子装载,是为了不迷失方向。度量才干、能力,揣测实情,也是行事的指南。所以凡是观念相同而又亲密的人,必然是在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凡是欲望相同而又互相疏远的人,必然是只在一方面很成功的人。假如同时受到憎恨可又互相亲密,一定是都受到损害;同时受到憎恨却又互相疏远,是只有一方受害。所以假如能互相有好处就感情亲近,反之,假如互相有坏处感情就疏远,这都是常常发生的事情,同时这也是判断异同,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所以墙壁都是由于有裂痕才崩毁,而树木都是由于蛀虫毁坏了枝节才折断,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事物变化会生出事端,有事变就生出计谋,有计谋就会有筹划,筹划产生议论的基础,议论产生学说,学说产生进退,进退确立规章制度,因而用来制约事物。由此可见各种事物遵循一个道理,各种道理遵循一个法度。一个有德行的君子,自然会轻视财货,因此不能用金钱来诱惑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资财;一个勇敢果断的壮士,自然会轻视困难,因此不能用忧患来恐吓他们,反而要让他们镇守危地;一个通达术数的聪明人,他们明白事理,因此不能用谎言来欺骗他们,而是应该和他们讲明道理,同时也使他们建立功业;这就是所谓仁德、勇士、才者的“三才”。所以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害怕,贪婪的人容易受诱惑。这些要根据不同特点巧妙裁夺。所以强大是由弱小积聚而成,有余是由不足积累而成,这是道术的体现。所以表面亲近而内心疏远的要从内心着手进行游说,内心亲近而表面疏远的要从外表入手游说。因而,要根据对方的疑惑来改变,根据对方的表现来推移,更根据对方的说词来归纳,根据对方的趋势来组织,根据对方的缺陷来权衡,根据对方的忧患来排斥。揣摩之后加以威胁,抬高之后加以策动,削弱之后加以扶正,符瑞之后加以验合;拥护之后加以堵塞,骚乱之后加以迷惑,这就叫作“计谋”。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隐密,隐密不如同心相结,亲密无间。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计一出则不可阻止。所以向人君游说的人,必须先谈论奇策;同理,向人臣游说时,必须先进行私交。关系很亲密而说的话却又很见外,就会被疏远;关系很疏远而说的话又很深入就会有危险。不要将别人所不乐意接受的强加于人;不要将别人所不知道的,去教训别人。别人有所喜爱,可以学习迎合他的兴趣;别人有所憎恶,回避而不要言及,所以用隐密的方法进行,然后公开地收获。所以要去除某事就可以放纵它,放纵的目的在于寻找可乘之机。那些不轻易喜形于色的人,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可知心的人,就可以任用;不能知心的人,深谋远虑的人不会任用他。所以说:“为政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绝对不可以被人控制。”控制人的人是手握大权的统治者,被人控制的人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因此君子立身处世之道是属于阴,小人的立身处世之道是属于阳。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较容易,没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较困难。由此看来,国家灭亡就很难复兴,国家骚乱就很难安定;然而无为和智慧最为重要。智慧是用在众人所不知道的地方,才干是用在众人所看不见的地方。施展才智如果可行,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自己去做;如果不可行,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别人去做。所以前代君王做事贵在隐秘。古语说:“天地之造化在于莫测高深,圣人之道在于隐匿藏形,非单纯讲求仁慈、义理、忠庆、信守,而取中正、无为不言”。如果能彻底认清这种道理(无为而无不为)的真义,就可以与人交谈,假如双方谈得很投机,就可以发展长远的和眼前的关系。【以上内容摘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保健养生
2017年10月25日
其他

《鬼谷子·权篇第九》

鬼谷子·权篇第九1作品原文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1)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2)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3)也;却论者,钓几也。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4)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5)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6)。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故口者,几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奸邪(7)。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8)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睹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9);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10)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11)者,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铄金(12)",言有曲故也。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13)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14);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15)之捍也,必以坚厚(16)。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用其用(17)也。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18)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19)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20)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21)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22)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曰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2作品注释(1)假之:假借以说服人。(2)轻论:轻视言论。(3)却论:反对论调。(4)谀(yú)言:谄媚,以不实之辞奉承人。(5)戚言:忧愁的言论;戚是忧的意思。(6)反而干胜:自己有不足却指责他人从而求取胜利。(7)窥间奸邪:察知发现奸诈邪恶。奸邪:奸是恶,邪是不正。(8)翱翔:鸟在高空飞舞。此处指言辞纵横自如。(9)五色: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泛指各种色彩。(10)往:前往。(11)不通:不通达、不可沟通。(12)众口铄金:众人的言论可以熔化金属。铄:熔化金属。(13)举事:办事、行事。(14)工:擅长、善于。(15)介虫:指有甲壳的虫类。(16)坚厚:指坚固厚实的甲壳。(17)知用其用:知道使用他该用的游说术。(18)不神:不精神。(19)妄动:草率行动。(20)利:有利。(21)贱:地位低下。(22)教:教导。3作品译文游说,就是劝说别人;劝说人,就是资助人。带有装饰性的说词,都是不真实的谎言;不真实的谎言,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所谓进退应对,必须有伶俐的外交口才;所谓伶俐的外交口才,乃是一种轻浮的言辞。具有义理的言论,必须阐明真伪;阐明真伪,是为了符合应验。指责的言辞,是反对的言论;反对的言论,是诱导对方隐藏的细微之处。花言巧语,是以谄言来求取忠名;以不实之辞来奉承人,是以貌似广博的虚浮之辞来求取智慧之名;平实的言语,果决不疑而求取勇的名声;忧愁之言,是运用计策求得信任;装饰之言,自己不足而指责他人求取胜利。为实现自己的意图来钻别人欲望空子的就是谄媚;用很多美丽辞藻来夸张的就是吹嘘,精选谋略而献策的人就是揽权;即使舍弃也无疑虑的就是果决,自己不对反而责备他人的就是背叛。口,是言语发出之处,是用来宣布或闭锁情意的。耳朵和眼睛,是思维的辅助,可以察知发现奸诈邪恶。所以说:"只要心、眼、耳三者协调呼应,就会走向有利的道路。"所以烦琐的言辞不能紊乱,言辞纵横自如而不迷乱,言辞形式或内容有改变而不危险,重要的在于抓准要点,掌握规律。所以对色彩感觉不敏锐的人,不能给他欣赏各种色彩;对听觉不敏锐的人,不能跟他谈论音乐。所以不能前去游说他,是因为他暗滞,不值得开启;不能前去游说他,是因为他浅薄,没有接受的能力。事物不通达,故而不能成就大事。古人有句话说:"嘴是用来吃东西的,不可以发言。"因为说话容易犯忌,这就是所谓的众口铄金,是形容言语容易偏邪不正。人之常情,进行游说希望能被采纳,办事就希望能成功。所以一个聪明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用愚鲁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的笨处,而用愚鲁人的巧处,因此自己永远遇不到困难。当说到对方的长处时,就要发挥对方的长处;当说到对方的短处时,就回避对方的短处。所以甲虫保护自己,充分利用坚硬的甲壳。有毒刺的虫采取行动,一定要用它的毒刺。可见禽兽也知道用它们的长处,而进言的人更要知道用他该用的游说术。所以说,言辞有五种,即病言、怨言、忧言、怒言、喜言。病言,就是指有衰竭之气而精神不足的言辞;怨言,就是哀怨断肠而没有主见的言辞;忧言,就是关闭阻塞不能宣泄的言辞;怒言,就是草率决定而没有条理的语言;喜言,就是松散抓不住要领的语言。以上这五种外交言辞,精炼之后才可以使用,便利之后才可以推行。所以跟智者说话时,要依靠渊博;跟拙者说话时,要依靠详辩;跟辩者说话时,要依靠简单;跟贵者说话时,要依靠气势;跟富者说话时,要依靠高雅;跟贫者说话时,要依靠利害;跟贱者说话时,要依靠谦敬;跟勇者说话时,要依靠果敢;跟有过失的人说话时,要依靠敏锐。所有这些都是待人接物之术;然而很多人却背道而驰。因此跟聪明的人说话就要用这些来加以阐明,跟不聪明的人说话就要用这些来进行教诲;然而事实上却很难做到。所以言谈有多种方法,事物有多种变化。所以即使整日言谈,也不会失去方法,事情不会错乱。整日不言谈,不变化宗旨,所以智慧的可贵之处在于不紊乱。听力要好,智慧要高明,言辞要巧妙,这样才能处处成功。【以上内容摘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保健养生
2017年10月24日
其他

《鬼谷子·摩篇第八》

,是谓塞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
2017年10月23日
其他

《 鬼谷子·揣篇第七》

鬼谷子·揣篇第七作品原文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1),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2)。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财货之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3)?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4)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能知如此者,是谓权量。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5),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失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6)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7),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8)、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9)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先事而至,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10)谋虑。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11)。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也。作品注释1,审:详细、周密。2,动静:指隐匿变化的情况。3,几何:若干,多少。4,知睿:智慧。知,通“智”。5,极其恶也:使对方厌恶达到极点。6,错:通“措”,措置、安放。7,说人主:向人主献说陈情。8,先王之道:古圣君王的法则。9,本:基本原则。10,时其:选择良机。11,生事美:意为成事之美。作品译文古代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一定要度量天下形势,而揣摩诸侯实情。度量天下形势不周密,不知道诸侯强弱轻重虚实;假如揣摩实情而不够详细,就不能知道全天下的时局变化。什么叫作“衡量权势”呢?答案是:度量大小,谋划多少。衡量钱财的有无,预测百姓富足与缺乏,富余或不足的程度如何;分辨地形的险峻平坦及哪里重要,哪里危险;谋划思考哪里有优势,哪里不足;君臣之间亲密和疏远的关系,哪个贤明,哪个不足为谋;宾客之间谁更聪明智慧一些?观察天时运行何时带来祸,何时带来福?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谁能任用谁不可使用?老百姓聚散离合的民心所向如何,哪里安定,哪里有危机?喜好什么,憎恶什么?百姓的反叛如何察之?能够了解以上这些情况的,就是善于度量形势。所谓揣摩实情:必须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加大他们的欲望,他们既然有欲望,就不能隐瞒实情;又必须在敌人最恐惧的时候,前去加重他们的恐惧,他们既然有害怕的心理就不能隐瞒实情;情欲必然丧失于变化。情感受到了触动却不能体现好恶喜惧的变化,就暂且搁置不与他深谈,而另外问他所亲密的人,了解他情感所依托的根据。对那些情绪在内心发生变化,而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必须经常凭他所表现出来的去了解他所掩饰的情况。这就是揣测灵魂深处实情的方法。谋划国家事务的人,必须详细审察形势变化;在向君王献说陈情时,就应该详细揣测实情。谋略计策、考察情欲必然要用这种策略。懂得揣术的道理并加以运用,就可以达到“贵”、“贱”、“重”、“轻”、“利”、“害”、“成”、“败”各种目的,这都是运用揣术的结果。所以虽然有古圣君王的法则,极高明的智慧谋略,不采用揣情的方法,那些隐藏的实情就无法获得。这是谋略中的原则,而且是游说的基本原则。常有事件发生在人的心中,人却不能预先知道。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能观察到,那是最难的。所以说揣情最难以把握,最难以掌握时机。所以当昆虫蠕动时,都有它们自己的利害关系存在,因此发生变化,都会有细微变化预示形势的发展。这些揣情的方法要经过加工整理成为华彩辞章,在以后论述。【以上内容摘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保健养生
2017年10月22日
其他

《鬼谷子·忤合第六》

文学三昧书苑,致力于经典分享,简单实用
2017年10月21日
其他

《鬼谷子·飞箝第五》

鬼谷子·飞箝第五作品原文凡度权量(1)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2),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3);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4),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5)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6)、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7)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巇。将欲用之天下(8),必度权量能,见(9)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10),岨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11)、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12),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13)。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14)也。用之于人,则空往(15)而实来,缀而不失(16),以究其辞。可箝而从(17),可箝而横,可引(18)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19)。虽覆,能复(20),不失其度。[1]折叠作品注释1,量:测量。2,制事:管理事务。3,有无之数:指是否具有某种能力。4,求:求取、招求。5,征:征召、征用。6,财货:财物货币。7,伺候:伺机、等待。8,用之天下:把飞箝之术推广运用到全天下。9,见:意为识别、鉴别。10,地形之广狭:地理形势的广阔与狭窄。11,孰亲孰疏:谁跟谁亲密、谁跟谁疏远。12,虑怀:思虑和希望。13,以箝求之:意为以引诱手法挟制住而求取对方说出心中所好。14,飞箝之缀:这是飞箝术的运用与发挥。15,空往:仅仅用语言赞美歌颂。16,缀而不失:连结而不失去。意即把握好“实来”的好时机不要失去。17,从:通“纵”,与“横”相对。南北为纵。18,引:引导。19,覆:回去、回来。20,复:恢复。作品译文凡是考察权变能力,都是为了征召远近人才,使之归附投奔,建立制度,管理事务,一定要先考察他们之间的异,以便区别他们言论的是非。发现言辞的表面与实际的真伪,以便了解他们的能力和虚实。要先决定国家安危的基本大计,并且决定君臣间的亲疏关系,这样再权衡估量长短轻重。做完上面这些事情以后,就可以揣度计谋和测验才干;等到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征召,就可以提拔,就可以重用。运用言辞中的钩箝之术,引诱他人主动表示归顺自己,或以激昂言论引诱从而控制对方得到实情。引诱对方说顺从己方的话,是游说辞令,其特点是忽同忽异。对于那些即使以钩箝之术仍无法控制的对手,或者首先对他们进行威胁利诱,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反复试探。或者首先给敌人以反复的试探,然后再对他们发动攻击加以摧毁。有的人认为,反复试探就等于是对对方进行破坏;有的人认为,对对方的破坏就等于是反复试探。准备重用某些人时,用财物或各种珠宝等给予试探,或者衡量、考察对方才能,确定去留的趋向以引诱出对方实情,或者发现对方的弱点箝制对方,上述方法就是运用抵巇之术达到自己的目的。要将“飞箝之术”推广运用于全天下,一定要揣度智谋权变与能力,识别天道运行的兴盛与衰落,知晓地理形势的广阔与狭窄,山川险阻的险峻与平坦,以及人民财富的多少。诸侯之间的交往及与谁亲密与谁疏远,与谁友好,与谁敌对,心中意念具有何种思虑与愿望:要想详细知道对方的意向和希望等,就必须要了解对方的好恶,然后针对对方所最重视的问题进行游说。用飞箝的言辞引诱对方说出所喜好的,然后再以诱导手法挟制住而求取对方。将飞箝之术运用于其他人,就要观察测试智慧才能、考察能力、估量气概声势,把握关键要害之处,以迎合对方或顺应对方,以箝制之术达到与对方协调,以意念态度达到与对方融洽。这是飞箝术的运用与发挥。用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就用空洞赞美之辞套引对方得到实际情况,把握好时机不要失去,以探究对方会说些什么。并且跟对方保持紧密关系不可中断,以便借机研究对方言辞,进而加以控制,使对方服从。可以从纵的方面运用飞箝之术,可以从横的方面运用飞箝之术,可引向东,也可引向西,也可引向南,也可引向北,也可引向反,也可引向复。虽如此,但是还是要小心,不可丧失其节度。【以上内容摘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保健养生
2017年10月19日
其他

《鬼谷子·抵巇第四》

文学三昧书苑,致力于经典分享,简单实用
2017年10月18日
其他

​《鬼谷子•内揵第三》

《鬼谷子•内揵第三》作品原文君臣上下之事(1),有远而亲,近而疏,就(2)之不用,去(3)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4),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5),素结本始(6)。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7),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8)之从其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内者进说辞,揵者揵所谋也(9)。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10);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11);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12)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13)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14)。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15)。由夫道德、仁义、礼乐(16)、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去论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17),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18)不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19)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20)。作品注释1,君臣上下之事:君与臣上下之间的关系。2,就:接近、靠近。3,去:离开。本句意为顺合心意,离去反而求取。4,御:使用。5,内揵:内:指内心、内情。也就是叙述自己的观点。6,素结本始:在君臣和对方与自己之间,一开始就相联系、交结。7,用其意:指君主采用大臣的意见。8,蚨母:土蜘蛛,这种蜘蛛的母爱极强,因此每当出入巢穴时,都要一一把穴口加盖以防外敌入侵。9,揵者揵所谋也:这里指鬼谷子内揵术“揵”的方法之一。10,策不得也:计谋得不到赞同。11,施不合也:措施不合适。12,类:类似,共同点。,13,情:指对方情况。14,得其情,乃制其术:与对方情况相合,就掌握了内揵之术,运用自如。,15,以此先知而揵万物:此句意思为以得其情而预先认识把握万事万物。16,礼乐:礼,指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乐,指音乐。17,揣策来事:推测判断未来的事情。18,上暗不治:是说君主昏庸不能推行善政。19,飞:飞扬,激昂之辞。20,大仪:大法、大原则、秘诀。作品译文君与臣上下之间的关系,有的距离远却关系亲密,有的距离近却关系很疏远,接近反而不被重视,离去反而容易被求取。虽然每天都晋见君主却不受欢迎,虽然距离遥远与君主只能互相听到声音的却相思。上下相交之事,一定是内情相得,然后巩固,上下之间开始就相连结。有的要用道德的方式来结合,有的要用朋党的方式来结合,有的要用财货的方式来结合,有的要用艺术和娱乐的方式来结合。君王采纳臣下意见,那么想要进来就进来,想要出去就出去,想要疏远就疏远,想要投靠就投靠,想要离开就离开,想要求取就求取,想要思念就思念。就像土蜘蛛抚养后代,出入没有什么间隙,独来独往,没有什么能阻止它。所谓“内”就是进献游说之辞,所谓“揵”就是固守谋略。所以距离远反而亲近的人,是因为双方都有着相契合而未显露出来的美德;距离很近反而疏远的人,是由于志向不相契合。虽然在职却不被重用,是因为计谋得不到赞同;在革职以后反而又起用,是因为谋略后来得到印证;虽然每天都和君主相见却不被使用,是由于其行为不得体;远远听到声音就起相思之念的,是因为其谋略正与决策者互相符合,因而等待他决定事情。所以说:“还没看见对方的情形,就采取行动的人,会被认为是背道而驰;还没等掌握对方的情况,就进行游说的人,会被认为是胡作非为。所以掌握实情,才是把握了内揵之术。这样才能运用自如,既能进献说辞,又可固守谋略。”圣人建立功业,是以得到实际情况掌握内揵之术的办法预先把握万事万物。由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开始,先依据引用《诗经》《尚书》验证自己的学说,然后综合研究有害还是有益,最后才能议论离去还是就任。想要一致的,用内情相合的方法;想要分离的,用外情相离的方法。当处理内外大事时必须先辨别道理和法术,而且又能揣摩策划未来的事情、发现问题,在各种疑问面前能定下决心,在运用策略时不失算计,建立功勋,累积德政。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君臣上下之情相契合。君主昏暗不行善政,百姓离乱不辨事理,就是上下之情不相契合。对内自鸣得意,对外不注意新思想,这样就等于拒绝外来捭阖的进入,自我颂扬。如果接到命令让自己前来,就应该迎上去接受使用。如果是情意不合而被命令离去,是因为过于直言。如圆环施转反复,以致使旁观者不知是在干什么。以退求进是最大的原则。【以上内容摘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保健养生
2017年10月17日
其他

《鬼谷子•反应第二》

古之大化者⑴,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⑵;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⑶虚实⑷之理,不合来今⑸,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⑹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2017年6月4日
其他

《鬼谷子•捭阖第一》

《鬼谷子•捭阖第一》作品原文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1)之先。观阴阳之开阖(2)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3)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4)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5)。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6)。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7),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8)。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9),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10)。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11)。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12)。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13)。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14)。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15)。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复,必有此矣。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16)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17)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18),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19)。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20)”。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21),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22)。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言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23)。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24),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作品注释1,众生:使有生命者生存,也就是人民大众。2,阖:闭的意思。3,筹策:原为古代计算用具。这里指谋划。4,见:发现。5,门户:即上文所说“存亡之门户”。6,阴、阳、柔、刚、开、闭、弛、张:分别指事物所处的不同状态及表现,因此,应采用相应行动。,7,度权量能:推测权变、能力之大小优劣。8,差:差别。,9,实虚:实情与表面现象。10,阖而闭之:闭合并表示不同意见,以观察其诚意。,11,先从其志:先顺从对方的意思。12,密:隐密。,13,与道相追:与道相近的道理。14,圣人因而为之虑:圣人因此而进行权衡谋划。,15,此句意谓:合适的闭藏之后获取,不合适的闭藏之后放弃。16,豫审:预先考察。,17,神:指精神。18,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志意、喜欲、思虑、智谋都要由口这个门户表达出来。,19,终始其义:是指开闭有节,阴阳处理适当。20,终:死亡、忧患、贫贱。,21,与阳言者依崇高:和情之阳者交涉时,就谈论崇高并对此加以试行。22,以下求小,以高求大:辩论时掌握与情阳者言崇高,与情阴者言卑下,就是下与小相应、高与大相应的原则。,23,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可以游说任何事、任何人,万事万物均把握于胸中。24,倍反:倍是背叛,反是复归。作品译文考察过去的历史,生存在天地之间的圣人是芸芸众生的先导。通过观察阴和阳两类事物的开合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且进一步了解事物存在和死亡的途径,筹划万事万物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过程,揭示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预测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上的作用,从古至今,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一致的。虽然事物的变化没有止境,然而他们最终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是阴气,或者是阳气;或者是柔弱,或者是刚强;或者是开启,或者是闭合;或者是松弛,或者是紧张。因此,圣人要一以贯之把握住事物变化的关键,审视体察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推测对方的能力,预估对方的技巧。至于人们之间的贤良、不肖、智慧、愚蠢、勇敢、胆怯、仁义,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就可以开启使用,就可以闭藏不用;就可以举荐,就可以摒弃;就可以轻视,就可以敬重,还要依靠无为来控制和掌握这些。考察确定对方的有无虚实,通过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和欲望来加以判断对方的志向,适当排斥对方所说的话,等对方敞开之后再加以反驳,以便更好地探查实际情况。可贵之处在于得到对方的真实意图,然后沉默继而挑动对方发言,从而抓住对方的要害。或者敞开心扉予以展示,或者封闭心扉予以沉默。开启心扉,是因为与对方的情意相同;闭藏心扉而使之封锁,是因为诚意不一致。判断可行与不可行就是要清楚知道对方的计谋,以便探索其中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计谋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都要确立自己的意向并加以信守,如果可行,要先顺从对方的意志。如果要运用开启之术,贵在周详的完备,假如要运用闭合之术,贵在隐藏和保密。由此可见,周详和保密的重要,几乎与“道”相通。所以要让对方开启,是为了判断对方的实情,要让对方闭藏,是为了坚定对方的诚意。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能使对方显露实情,以权衡比较谋略的得失程度,圣人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考虑。假如不能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为此会自我忧虑。因此,所谓开启,就是或者开启而展示使用,或者开启而收纳闭藏;所谓闭藏,或者是闭藏之后而获取,或者闭藏之后而放弃。开启和闭合,是天地之间运行的规律。开启和闭合,也是阴气和阳气的变化运动,四时节令的开始和终止变化也如同开启和闭合一样,是为了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论纵横与反复都必须经过开启和闭藏来实现。开启和闭藏是世界运行规律的变化,也是游说变化的依据,必须事先详细观察它们的变化。口是心灵的门户,心是灵魂的主宰。意志、情欲、思虑和谋略,都要通过这个门户来表露,所以要通过开启与闭合之术来把握和控制。开启之术,就是公开的,可言及的,属于阳的方面;闭合之术,就是关闭的,沉默的,属于阴的方面。阴气和阳气中和,开闭就会有节度,而阴阳处理也会适当。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荣誉、名声、爱好、财富、得意、喜欲等,都是属于阳的方面,叫做“始”。所以说死亡、忧患、贫贱、苦辱、毁损、失利、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都是属于阴的方面,叫做“终”。凡是那些说遵循阳气的人,都称作“始”,以谈论“善”开始行事;凡是那些遵循阴道进行游说的,都称作“终”,以谈论“恶”为结果。运用开启和闭藏的法则,都需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检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谈论问题的人以崇高的待遇,给从阴的方面谈论问题的人以卑下的待遇。以低下来求取卑小的,以崇高来取索庞大的。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言谈,没有什么事情不能了解,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探索,没有什么事情不可能实现。可以用这种道理去游说一人、游说一家、游说一国、游说天下。要想做小事,没有“内”的限制,做大事的时候没有“外”的边界。所有损益、去就、背叛与复归,都可以依据阴阳来驾驭。阳的方向活动、前进,阴的方面就停止、闭藏;面对阳气,就活动出去,面对阴气,就隐藏进入。阳气运行最终复归于阴,阴气运行最后返归于阳。以阳气而活动的人,道德就会增长,以阴气而安静的人,形势就会生成。以阳气求于阴气,就要用道德来包容;以阴气求于阳气,就要用力量来施行。阴阳互相追随,是由于遵循开启和闭藏的规律变化。这就是天地之间阴阳运行的总规律,也就是游说的基本方法,是万事万物的先导,这就叫作“天地之门户”。
2017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