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全文共18609字献给那些心怀慈悲、心系苍生的人们以及我伟大的祖国所有的以弱胜强,都是以强胜弱。这是战争之道,也是商业之道。我从大四的时候开始研究竞争,得到了4个模型「深耕细作、与众不同、错位竞争、成为第一」,并根据这4个模型,一举拿下了学习方法这个生态位,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小巨人。当然,我那时候还不知道「生态位」这个概念。毕业之后,我开始接触生物学,偶然得到了「生态位」这个概念,突然一下子把之前的4个模型打通了,得到了一个更本质的模型。但我后来逐渐发现,生态位并不是竞争的本质,它只是生物在自然选择之下,为了生存,试出来的一种最优解。最优解并不是本质,它只是一种现象,一种策略,一种方法,只不过它是生物给出的最优解方法。那么,生态位的本质是什么呢?一个偶然的契机,我接触到了兵法,我在兵法中找到了答案——以强胜弱。兵法就是研究「战胜」的本质的,它既是战争之道,也是竞争之道。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兵法?我们能够从里面得到什么启发?战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竞争的本质到底又是什么?竞争激烈的时代,人类应该何去何从?近两年有个词非常火,内卷。它描述的是一种「恶性竞争」的社会现象,虽然每个人都变得比以前更努力了,然而社会整体的收益却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增加。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之前的教培行业,虽然有些人在上完补习班之后考出了更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每所大学每年所招收的学生数并没有增加,所以单从“考大学”这个指标来说,学生并没有取得任何的新收益,这就是内卷。不过把“内卷”用来概括今天所有的竞争,却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今天的很多竞争都是有好处的,它能倒逼企业变得更好,它能提升社会的整体效益。不过即使我们明白这一点,也丝毫无法减轻我们内心的焦虑。因为竞争确实是越来越激烈了,我们的生存难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这其实是一种自然的演化趋势,并不是“哪个坏蛋”或者“哪群坏蛋”刻意而为之,它是一种自然发展规律,每个人只是想要活下来,想要活得更好而已,它就变成这样了。而且,更糟糕的是,这种趋势似乎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未来的竞争情况还会更激烈。除非人们找到新的生态位,比如新的可用能源、比如新的宜居星球等等。否则,只要资源是有限的,生物之间就会存在竞争,这是自然的铁律。这有点类似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当人们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人们的生存难度就会变大,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想要保持我们原来的生存优势,就不得不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而当每个人的生存能力都提高之后,竞争又变得更激烈了,于是生存难度又变得更大了。因为人们的生存难度变得更大了,所以我们又不得不再次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你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也就说,竞争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是一条不可逆之路。那怎么办呢?两条路:1、从人类的角度来说:人类必须去寻找新的生态位,比如新的清洁能源,比如移民火星,比如探索宇宙等等。因为竞争的源头来自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我们必须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2、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不要扎堆竞争,每个人都要去寻找自己的生态位,跟别人形成错位竞争,这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个人的竞争压力。针对个人的竞争之道,针对个人的生存之道,后来我写了《成为第一》、《深耕细作》、《与众不同》、《生态位》这几篇文章。但我最近发现,其实错位竞争也好,生态位也好,它们并不是竞争的本质,它只是竞争的方法论之一。竞争的本质其实在战争里面,而且孙子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这个答案就写在《孙子兵法》里面。叫做「以强胜弱」。以强胜弱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以弱胜强。因为所有的以弱胜强,本质上都是以强胜弱。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热衷于看那些“以弱胜强”的传奇案例,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巨鹿之战等等。因为这能满足人们对英雄、对谋略的向往之情,毕竟谁不喜欢“谈笑之间,樯橹灰飞烟灭”呢?但可惜,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以弱胜强的案例,不仅人类历史上没有,从逻辑上来说,整个生命史上都没有。所有的以弱胜强,在逻辑上来说,都是以强胜弱。我的证明如下:假设,有两股力量,一股叫做力量A,一股叫做力量B,力量A大于力量B,如果这两股力量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碰头,谁会获胜呢?答案当然是:力量A获胜。那么历史上那些以所谓弱胜强的案例都是怎么发生的呢?很简单,弱的一方面找到了或者制造了某种势,在这个势里面,“弱”的一方面比“强”的一方更强,所以弱(其实是强)的一方获得了胜利。我举几个例子:1、官渡之战参战兵力:曹操2万兵力,袁绍11万兵力。伤亡情况:曹操8千兵力,袁绍10万兵力。单从数字上来看,这绝对是一次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案例。但事实上真的是以弱胜强吗?曹操的强:①集中兵力: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类似企业的深耕细作)②名正言顺: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我是正当企业,而对方是灰色企业)③信息优势:袁绍的谋臣许攸投靠曹操,并给曹操带来了信息和计谋。曹操采用了许攸的建议,偷袭了袁绍的乌巢,烧掉了袁绍的粮草辎重,断掉了袁绍的补给。④敌将投奔:张郃、高览听闻乌巢被破,于是投降了曹操。④声东击西:曹操听从了谋臣许攸的建议,声东击西,分散了袁绍的兵力,致使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袁军溃散。(这一招类似企业的错位竞争,我深耕细作,而对方分散多元)。袁绍的弱:①决策无能:相比曹操,袁绍实在是差太多了,尤其是在决策上,屡次失误,他手下的谋臣,比如沮授,多次给他提出了极好的策略,结果都被他否决了。(在今天来说,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无能,企业的战略不行,虽然资本雄厚,但没卵用)②大将投奔:谋臣许攸投奔曹操,并给曹操带去了很多机密信息;张郃、高览听闻乌巢被破,也投降曹操。(类似公司企业高管被挖走)③大将被杀:颜良、文丑、淳于琼三位大将都被曹操用计斩杀。(类似企业高管纷纷离职)④补给被断:乌巢被曹操偷袭,粮草辎重被断。(类似企业现金流被断)⑤军心动摇:大将投奔的投奔,被斩杀的被斩杀,一战接一战的失利,粮草辎重还被烧了,导致军心动摇,失去了气势。(类似企业员工彻底失去了工作动力)……以及各种因素,就不一一列举了。从这些点可以看出,曹操并不弱,袁绍也并不强。这里面的核心在于,士兵的数量并非强弱的“唯一指标”。就像今天的企业,不能单纯以资本论强弱一样,企业的创始人、企业的战略、企业的组织能力、企业的产品、企业的服务……这些都是重要因素。所以强弱是各种指标的综合,曹操虽然在兵力上比袁绍弱,但在其他方面都远远强于袁绍。用一张图来展示就是这样的:2、赤壁之战参战兵力:孙刘联军5万兵力,曹操20万兵力。伤亡情况:曹军战死数万,病死十余万。孙刘之强:①以逸待劳:相对于操军的长途跋涉,孙权的部队可以说是非常的安逸了,体力充沛,此为第一强。②地利优势:孙权的军队熟悉水战,而曹操的北方士兵都不善于水战,长江天险极大地提升了孙刘联军的战力,这为后面的火攻打下了基础,此为第二强。③信息优势:曹操熟读《孙子兵法》,一定不会不知道对方可能会用火攻这一计谋,但曹操依然信心十足,因为他在信息上缺失了,他不懂气候学,洞庭湖一代因为地形风的原因,可能会吹东南风,而这一点周瑜是知道的,此为第三强。曹操之弱:①舟车劳顿:曹操远道跋涉而来,而且长期征战,士兵的身体早已疲惫不堪。(正如公司长期加班不是长久之计)②水土不服:导致曹操赤壁之战大败的最大元凶就是这个,曹操攻打孙刘联军的时候,正值瘟疫盛行,孙权的军队具备一定的免疫力,而曹操的军队从北方而来,水土不服,染上了疾病,死伤大半,再加上饥寒交迫,更是雪上加霜。(正如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③组织能力:新收编的刘表部队,虽有七八万之众,然而还没有来得及磨合就上了战场,士兵心怀猜疑,士气不足。(类似于企业刚刚新招员工,就让新员工投入战斗)④不善水战:北士卒不习惯坐船。(类似企业刚刚踏足一个新领域)⑤士气不足:初战失利、不善水战、战船被烧,疾病侵袭,饥寒交迫,死者大半,一系列原因导致曹操的军队士气低靡。(类似企业员工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还有一系列因素,可以看出,虽然曹操兵力雄厚,而且谋略过人,但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导致他的军队看似强大,实则虚弱。更可怕的是,曹操的虚弱还被周瑜给识破了,在信息上也失去了优势,导致谋略上处处被动。这里面的核心还是在于,强弱并非只在于兵力这一个指标,甚至也不完全在于主公谋略。曹操个人的领导才能没得说,而且也深谙兵法,但是组织能力不行,新收编的军队还没磨合,而且长途跋涉,还不熟悉水战,不懂气候学,更要命的是还染上了疾病。所以,这些指标综合起来,最终导致两方的力量天平发生了倾斜。以上就是为什么曹操和孙刘能够在各自的交战中以弱胜强的原因,表面上看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是弱势的一方,孙刘在赤壁之战中也是弱势的一方,但实际上,二者都是强势的一方。当然,这种强,并不完全是一开始就具备的,有的强是在谋略的制造下体现出来的。比如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分散袁绍的兵力,从而达到了以强击弱的效果;比如孙权借助诈降、火攻、东南风,烧毁了曹操的战船。这就是战胜的本质「以强胜弱」。它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它就是不证自明的公理。什么是逻辑?什么是不证自明?回到刚刚这张图:在同一水平线上,根本不可能出现以弱胜强,如果某一方获胜了,那么那一方必定是强的那一方。这就是逻辑,这就是宇宙法则。如果没有这样一条法则,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完全乱套,就会失去规律,因为任何的强不再具有意义。希望大家再认真体会一下红色字体那段逻辑,它就是整个「战胜」的第一原理。为什么要体验逻辑?逻辑真的这么重要吗?在西方部分哲学家的眼中,他们甚至认为,只有逻辑才是绝对真实的,只有逻辑才能通往宇宙的终极真理。因为现实会欺骗我们,眼见未必为实。你以为你看到的是颜色,其实根本没有颜色,只是你大脑对光波的加工而已;你以为你听到的是声音,其实根本没有声音,只是你大脑对声波的加工而已……只有逻辑能触达真理。西方最厉害的演绎思维,非常核心对一点就是,它必须基于绝对正确的起点。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起点绝对正确呢?答案还是逻辑。以正确的逻辑为起点(也叫不证自明的公理),才能进行正确的演绎推理。比如著名的「在同一平面(二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就是绝对正确的逻辑起点。在这种绝对正确的逻辑起点上去做演绎推理,才能得到一套稳固的知识体系,否则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今天的某些数学知识是错误的,那对建筑、机械、科技、航天来说,将是毁灭性的灾难。而「以强胜弱」就是这样一条类似于欧几里得五大公理的逻辑,而且它还是被孙子、曹操等人实践过了的逻辑,具有绝对的真实性。又因为它是逻辑,是战胜的本质,所以它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同样适用于竞争;而且它不仅适用于地球,也适用于地球与外星人之间的战争,甚至适用于整个宇宙。总之,宇宙间一切的对抗、竞争、竞技,都需要遵守这一法则。但是上面那段逻辑,其实还有个bug,什么bug?其实也不算bug,逻辑好的读者可能看出来了,我加了一个限制条件「同一水平线上」。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很难找到完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对抗,很难找到力量都能集中到同一水平线上的对抗。在现实世界里,我们一般都有多股力量,而且它们分散在各处。那么这个时候,刚刚那个第一原理还有用吗?当然有用,这就是第一原理的强大之处,所有东西就是基于它的延伸和演化,掌握了它就可以解决一切与之有关的问题。比如我举个例子,为什么现实世界里会出现“以弱胜强”的案例?就是因为弱的一方找到了某种势,或者制造了某种势,这个势就是一条新的水平线,在这条新水平线上,弱者成了强者,强者成为弱者,于是以弱胜强就发生了。但是你知道,其实是以强胜弱,只不过是在一条新的水平线上发生罢了。声东击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正面抗争肯定打不赢,因为在这条水平线上,对方比你强,你必败无疑。那怎么办呢?分散敌人的兵力,然后逐个击破。虽然正面抗争打不赢,但是我先把你力量分散,然后再打击你的脆弱部分,在这条新的水平线上我比你强,我就能战胜你。所以,本质上还是以强胜弱。这就是战胜的本质,也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孙子兵法》开篇第一章就讲“计”,什么是“计”?注意,这个“计”不是计谋的计,而是计算的计。计算什么?计算各自的力量,看看是否满足以强胜弱的条件,满足了才能打,不满足绝对不能打。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打,打还是可以打的,但是如何才能打呢?这就是后面的谋,通过谋略来达成以强胜弱。但注意,即使是谋,也还是要计算,谋略以后计算发现还是无法满足以强胜弱,那也不能打,只有等到以强胜弱这个条件满足了才能打。所以,《孙子兵法》绝对不是一篇关于奇技淫巧的兵法,谋在实力计算后面,打在计算后面,打是最不重要的,其次是谋略,核心是计算,计算什么?计算是否满足以强胜弱的条件。《孙子兵法》称之为「先胜而后战」。什么意思?就是满足了以强胜弱的的条件才能打。可见孙子的智慧,他不仅是个军事学家,更是一个逻辑学家。他深刻地洞察到了「从逻辑上来说,根本就没有以弱胜强这一说法,虽然在开战之前,确实会有强弱之分,但是在开战中间,一定是强胜弱,这是自然法则,这是自然铁律」。所以,要满足了以强胜弱的条件才能打。此之谓「先胜而后战」。太精彩了!建议大家抽空一定要用模型树去看看《孙子兵法》,其思想极其深刻,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具有极大的启迪性。正如英国著名战略家李德哈特对《孙子兵法》的评价:世上只有两部军事战略书籍,这两本书超越所有其他兵书战策,就是《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而《战争论》比起《孙子兵法》来说,还是过时了。——英国著名战略家李德哈特如何才能以强胜弱那么,如何才能以强胜弱呢?如果我现在没有别人强,我怎么才能战胜他呢?如果我现在已经是最强,我如何才能巩固住这个地位呢?很简单,还是回到刚刚那条第一原理「在同一水平线上,只有一方能获得胜利,就是强的这一方面」。我们死死抓住这句话。获胜的关键,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出这样一个条件:在某个水平线上,让我比对方强。不过,第一步还不是这个,孙子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敏锐地洞察到了,在“谋”的前面还有一个步骤,叫做“计”。一、计计谋,计谋,我们经常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念,但其实在《孙子兵法》里面,“计”和“谋”是两个意思。《孙子兵法》开篇第一章就讲“计”,什么是“计”?这个“计”不是计谋的计,而是计算的计。计算什么?计算各自的力量,看看是否满足以强胜弱的条件,满足了才能打,不满足绝对不能打。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打,打还是可以打的,但是如何才能打呢?这就是后面的谋,通过谋略来达成以强胜弱。但注意,即使是谋,也还是要计算,谋略以后计算发现还是无法满足以强胜弱,那也不能打,只有等到「以强胜弱」这个条件满足了才能打。这就是计的重要性,计是谋的前提,更是打的前提。千万不能瞎谋,更不能贸然进攻,一定要先计算清楚,看看敌我双方的形式。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不是说,知己知彼就能百战百胜,而是说知己知彼,看看是否满足「以强胜弱」,不满足就不打,满足才打,这样就永远不会失败。孙子将其浓缩成一句话「先胜而后战」。而如何才能先胜而后战呢?答案就是计,计算双方的实力。1、计算实力但注意,这个计算实力不是瞎计算,一定要紧紧围绕「在同一水平线上,只有强者战胜弱者这一种结果」这个第一原理。所以,我们首先要看看对方有多少水平线。比如赤壁之战,周瑜就不能单看兵力这一个水平线,他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水平线,要看到各种水平线。这就是周瑜的厉害之处,其他大臣都只看到兵力这一条水平线,所以个个都劝孙权早点投降,但是周瑜不同,他看到了曹操在兵力之外的虚弱。他看到了在其他水平线上,自己能够以强胜弱的可能。这就是优秀军师的强大之处,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维度。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去做强弱对比。记住,一切抛开水平线谈强弱的行为,都是耍流氓。回到我们今天的商业竞争,就是要看到对方的每一个生态位,要看到对方的领导者、组织、战略、产品、服务、品牌、资本、供应链、渠道商等等这些维度。然后再去看,在每条水平线上对方的实力如何,孙子兵法把这个叫做「虚实」。如果对方在某条水平线上或者某几条水平线上比你弱,你就可以从这些点切入进去,实现以强胜弱。这就是《孙子兵法》里面所讲的「避实击虚」,避开对手强劲的部分,去打击敌人虚弱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计就是计算自己与对方在各个水平线上的实力,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满足以强胜弱,哪些地方不满足以强胜弱。然后从那些满足以强胜弱的地方切入。但如果摸不清敌人的虚实呢?这就很难办了,在战争里面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信息,信息不足或者信息错误,就无法摸清敌人的虚实,从而就很容易出现以弱打强的局面。不过《孙子兵法》也给了一些方法,比如先虚晃一枪,看看对方的反应,然后再根据对方的反应来判断敌人的虚实。在拳击上,也经常会有这样的虚拳,就是想看看对方的反应,从而判断对手的虚实。除此之外,斥候和间谍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间谍,一个优秀的间谍,其对战争的贡献不亚于一个优秀的军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优秀的军师,没有信息也很难做决策。以上就是关于计算实力最重要的几点。除了计算实力,我们还需要计算一个东西——代价。2、计算代价并不是满足了「以强胜弱」就能打。你还要计算代价,如果付出远小于收获,那就不要打。古人常讲「穷寇莫追」,为什么?给人家留条活路,对方是亡命之徒,要硬啃下来是会付出很大代价的。但也不是不能追,而是要巧追。东南西北先留条活路,让对方逃命,打消敌人的拼死之心,然后等对方跑累了,再设计歼灭他。反正核心就是尽量减小获胜的代价。这里面有个原则非常重要,叫做求全思维,孙子非常重视这一点。什么是求全思维,就是能不打就尽量不打,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保护好对方的财产与人民,因为投降之后,对方的财产也是你的财产,对方的人民也是你的人民;而且,你自己的财产和军队也能得以保全。项羽就没做到这点,为了泄愤,他攻入咸阳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人,并烧掉了阿房宫,据《史记》的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大火足足烧了3个月。以上,就是关于计算代价的全部内容。核心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减小战争的代价,如果代价太大,即使满足以强胜弱,也不要轻易打。而且即使是打,也要尽可能地求全,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最好的结局。王阳明晚年就很好地做到了这点,每次剿匪之前都要给匪徒写一封信,对方看完信就直接投降了。这就是用兵的最高境界。总结起来,计就两点:计算实力+计算代价。如果满足以强胜弱,而且代价也合理,那就可以放心地打了。但如果条件不满足怎么办呢?那就得靠谋。二、谋什么是谋?谋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谋略、计谋。那么谋什么呢?核心还是那四个字「以强胜弱」。简而言之就是,找到或者制造某种势能,让我们在同一水平线上比对方更强。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在同一水平线上比对方更强呢?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两部分来分析:强我+弱敌。1、强我首先是强我。什么是强我?强我就是「基本盘」,就是「打铁还须自身硬」。很多人喜欢耍小聪明,很享受那种「虽然实力不济,但是我机智过人呀」的感觉。这是用兵的大忌。聪明如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之后,也不是立马对吴国发动攻击,为什么?因为自身实力不济呀!这也是《孙子兵法》有别于《三十六计》的地方。《三十六计》所谓的谋,更多是弱敌之策,这是二流的谋。那什么是一流的谋呢?一流的谋就是先强我,先让自己变得强大,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孙子兵法》什么意思?牛叉的人应该是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简单来说就是,你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别人。为什么?因为管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满足各种条件,而且有概率在里面,但是管好自己却很容易,所以要先管好自己。赤壁之战,如果曹操敌军队不得病,或者如果曹操知道东南风,那么历史又将是另一种结局了。正如杜牧所说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没有东南风,铜雀台恐怕就要多添两位美女了。所以孙子反复强调,先让自己强大起来,这才是基本盘!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子兵法》道德经也在强调类似的理念:夫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这就是谋的基本盘——先强我,即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强我呢?《孙子兵法》给出的答案是五事七计: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兵法》我来翻译一下:道:即政治。天:即天时。地:即地利。将:即将帅。法:即法制。主孰有道:军民一心将孰有能:将帅有才天地孰得:天时地利法令孰行:法纪严明兵众孰强:兵力强大士卒孰练:训练有素赏罚孰明:赏罚分明这就是《孙子兵法》所强调的基本盘,对应到今天,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教育,做好这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诸葛亮就是输在政治和经济上,明明阿斗扶不起来偏要扶,六出祁山,劳民伤财,最后硬生生把蜀国给拖垮了。所以司马懿骂他这是逆天而行,意思就是不遵循天道。这就是基本盘的重要性,这个没做好,再聪明也没用。对应到企业我认为就是三个方面:(1)对外:用户用户就是企业的道!很多企业喜欢整天盯着竞争对手,这是大忌,企业的道是用户而不是竞争对手。那么用户看什么呢?产品和服务。有的公司是产品驱动,比如苹果;有的公司是服务驱动,比如海底捞。这都可以,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是有些企业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营销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不对的,如果你的产品是个垃圾,越大力营销越会让更多人知道你的产品是垃圾。可口可乐之所以以营销为主,因为可乐本身就是一个无敌的产品。即使这么久了,也依然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产品,可见其产品的无敌。在我看来营销其实是产品的放大器,营销是00……00,而产品是1,没有1的0没有意义。服务同理,如果你的公司以服务为主,那么服务就是你的产品。(2)对内对内则要复杂一点,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比较核心的有这些: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凝聚力和企图心,类似政治对国家的重要性。组织能力:包括管理、制度等等,类似孙子所说的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等,当然,现代管理学比这个更完善。企业战略:核心是生态位,决定了企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是一切的根基。企业创始人:企业的精神领袖,也是战略的主要制定者,类似军队的将帅。(3)时机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时代趋势、国家政策、欲望发展。时代趋势:比如理论的发展,牛顿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比如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电、计算机、手机、互联网……国家政策:比如改革开放、碳中和……欲望发展:比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对懒惰、快乐、快速的追求等等,从书籍——碎片文章——短视频——虚拟现实,就是一条欲望发展之路,人们总是在追逐更快的、更强的刺激。时机这东西,早一点不行,晚一点也不行,要刚刚好才行。贾跃亭曾经提出来的东西,后来都应验了,但是他提得太早,时机未到,不好做。当然,他的失败还跟贪婪有关,做的东西太杂,没有一个深耕细作的,如果他专心做好一个,乐视现在可能是个伟大的公司。这就是强我的另一个超级重点,我将其称之为「深耕细作」。《孙子兵法》称之为「集中兵力」,这点跟毛主席当年的一个军事战略非常相似「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为什么深耕细作是强我的一个超级核心呢?因为我们前面讲到,抛开“同一水平线”讲“强弱”的行为都是耍流氓。简单来说就是,即使你的整体实力很强,但是如果你的力量太分散,那么在每一条水平线上你可能都是弱者,会被敌人逐个击破,最终一败涂地。乐视就是极好的案例。所以,力量要集中,这是强的前提。反应到企业来说,就是要找准你的生态位,然后在里面深耕细作,高筑护城河。这些护城河可能有哪些呢?可能有规模优势,可能有先发优势,可能有主场优势,可能有渠道优势,可能有经验优势……在你深耕细作这条路上,你会积累很多这样的优势。这些优势,这些护城河,就是你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反应到个人来说,也是如此,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生态位,然后在里面深耕细作,不断积累。千万不要「这里一下,那里一下」,否则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一事无成」。▲来自《正和岛》强烈建议看看贾平凹这段话,很深刻。2、弱敌强我讲完了,下面讲讲弱敌之策,这可能也是大家最喜欢的部分。首先,我想告诉你一个原则「不论你是强者还是弱者,都要尽可能地去弱敌」。为什么?因为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小获胜的代价!我小时候就不懂这个道理,为了在同龄人面前装逼,彰显自己的拳头很硬,打架的时候经常喜欢拿自己的拳头去打别人的拳头。这是很傻叉的行为。而李叫兽就很聪明,他从小就懂得以强胜弱这一点,他说「打架的第一原理,就是拿自己最坚硬的地方去打敌人最脆弱的地方」。你看,多聪明,人家那么小就深谙《孙子兵法》。这是对于强者而言,那么对于弱者来说呢?那就更要想尽一切办法弱敌了(当然,要在强我的基础上,因为强我才是基本盘),本身就比对方弱,还不弱敌,那就真的一点获胜的可能都没有了。那么如何才能弱敌呢?我把弱敌分为三类:找势、造势、等势。(1)找势什么是找势?所谓找势,就是找「我强敌弱」的点。用《孙子兵法》的话来说就是「避实击虚」,找势就是找敌人虚弱的点。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兵法》用兵就像流水,水是从高往低流,用兵是避实而击虚。《孙子兵法》的虚实篇非常重要,是用兵的核心,大家一定要好好看看。正如唐太宗对其的评价: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李世民翻译一下就是:我读过的所有兵书,没有超过孙子的,而孙子的《孙子兵法》又以虚实为核心,用兵能识虚实之势,则战无不胜。简而言之,用兵的第一原理就是「以强击弱」。《三体》之所以如此精彩,就是书中的主人公罗辑等人,在一场看似绝望的对抗中,找到了敌人的虚实,最终在一条新的水平线上,完成了以强胜弱。那么三体人的弱有哪些呢?首先,三体人不能撒谎;更重要的是,在对宇宙社会学的洞察上,三体人并不比地球人有优势;而且三体人在歌者文明面前,跟地球人在歌者文明面前,并没有任何区别。凭借这三点,罗辑等人把战场从“拼科技”这条水平线,拉到了“拼宇宙社会学的洞察”这条新的水平线上,完成了一场力量悬殊到绝望的「以弱胜强」。着实令人大呼精彩!当然,以强击弱并不是个秘密,这一点懂兵法的人应该都知道,但难就难在如何准确找到敌人的弱点。那么如何才能快速而且准确地找到敌人的弱点呢?刚刚我们前面讲了有几种方法:比如火力侦查,虚晃一枪,看看敌人的反应;比如斥候,派探子去打探情报;比如间谍,深入敌人内部,获取一手信息。这些都是战争中比较常用的手段,但到了现代战争,基本上都是拼科技了,二战中图灵通过计算机破译了德军的大量情报,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就是现代信息战的典型案例。除此之外,在商业竞争中,我认为企业创始人的认知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你能够洞悉人性,能够洞悉商业的本质,就能够快速根据竞争对手的业务布局,找到他们的弱点。当然,要良性竞争,不要做违法之事。什么是良性竞争?我提供一条计谋「错位竞争」。现在很多人都在提错位竞争,什么是错位竞争?很简单,就是《孙子兵法》里面所说但避实击虚,看看对手的生态位是什么,看看对手哪些地方是实的,哪些地方是虚的,然后避开对手的实,把对手的虚作为自己的生态位,这就是错位竞争!我举个例子:京东就是典型的错位竞争(避实击虚)的案例。淘宝早期的时候,啥都做,鱼龙混杂,品质很难保证,所以品质难以保证就是它的虚,就是它的弱点。刘强东敏锐地洞察到了淘宝的这个弱点,做了自营,仅仅通过这一条就抢走了淘宝的很多追求高品质的用户,这就是错位竞争。黄峥也如法炮制,做了拼团,抢走了淘宝的很多追求性价比的用户,这也是错位竞争。当然,这也不怪淘宝贪心,因为它本来是最强者,最强者就应该占据最肥沃的生态位。不过它的命运就是,很容易被其他竞争对手逐个击破。现在像“得物、唯品会、小红书、抖音”等这些平台,也都在对电商领域虎视眈眈。根据我个人的洞察,商业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细分市场,不断深耕细作,不断与众不同的过程。这是大势所趋。因为后者来只有通过这样的策略,才能完成对强者的颠覆式创新。所以,作为先来者,作为最强者,你必须要自己革自己的命,自己去颠覆自己,去分化新的公司做细分市场。李善友教授把这种创新称之为边缘创新,在我看来也不叫边缘创新,本质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新的水平线上,完成对大公司的以强胜弱。OK,以上就是关于找势的部分。但如果已经尽力了,还是找不到敌人的弱点怎么办呢?或者说找到了敌人的弱点,但敌人即使是弱点的地方也还是很强怎么办?那就要造势了。(2)造势如果说找势是一种佛系的弱敌之策,那么造势就是一种积极的弱敌之策。什么是造势?就是用尽一切办法去制造某种势能,在这个势能之上,使得我强敌弱。具体来说,造势可以分为两种:削弱敌人的整体实力分散敌人的整体实力我们一个一个来看。①削弱敌人的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