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科技

其他

积跬步方致千里:苹果新CarPlay给国内同行恶补了一课

虽然近两年苹果经常会被各种声音集体唱衰,甚至被认为是缺乏创新精神的“燕雀”,然而刚刚推出的新CarPlay虽然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其和手机应用的无缝连接,但足以令其他厂商望其项背。创新or保守?鸿鹄or燕雀?是由市场和用户说了算的。刚刚结束的2022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最大的热点是什么?从诸多媒体的报道和业内的讨论看,既不是M2芯片也不是Mac新品,却是车。而这和苹果发布的新CarPlay所带来的创新和功能密切相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新CarPlay的发布,我们国内相关企业被恶补了一课。神马课?01看似燕雀的CarPlay,从做自己最擅长和用户刚需开始提及CarPlay,截至到2022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推出新CarPlay之前,因其是轻度整合的系统(其实就是大号的超级APP)而时常被我们现在的造车新势力及新晋“造车”的ICT企业所不屑,甚至是嘲笑。但事实证明,这种冷嘲热讽,最终被打脸。回想一下,当你在路上驾车(不管是传统的燃油车,还是现代的电动车)的时候,除了必要的驾驶操作,你最多的其他操作是什么?反正笔者就是娱乐、电话、导航等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当然也是刚需。基于此,CarPlay发布之初,是一个非常轻度整合的车载娱乐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小米净利腰斩现手机市场缩影,伪生态难救国内厂商

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厂商都在布局所谓生态,开始推出可穿戴产品、电视,甚至造汽车。然而最近机圈的坏消息似乎都和生态有关,被认为生态打造最成功的小米手机业绩跳水,鸿蒙技术负责人被爆离职……苹果应该是最早提出生态概念的厂商,然而其根本是为了先将构成生态圈的独立产品的创新和体验做到极致。众多中国厂商把生态作为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但无论如何不能本末倒置,先做好手机本身才是根本和核心。日前,小米发布了其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财报显示,小米集团一季度营收为733.5亿元,同比下降4.6%;期内亏损5.31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77.89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28.6亿元,同比下降52.9%。而小米的利润表现之所以会出现大幅下降,与小米手机业务的表现密切相关,而它的背后则是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整体产品、市场等策略的缩影。01ASP上涨不敌销量下滑,小米手机营收、毛利率双降众所周知,随着智能手机产业创新乏力,消费者换机周期加长,包括小米在内的国内手机厂商欲维持营收,就会通过提高智能手机ASP(平均售价),希望保证营收增长的同时,提高利润率,厂商们美其名曰:走高端,战苹果。但事实是,尽管小米在卖附加值更高的手机,产品系列在迈向高端化,但在手机销量大幅收缩的大盘中,小米高端智能手机的价格与销量的走势愈发背离。小米最新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小米今年第一季度手机ASP虽同比增长14.1%至1189元人民币,但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3000元人民币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仅约400万部,表现甚至不及去年同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号称高端机,但在实际的销售中,小米时常会以打折,甚至是降价的方式出售,所以这400万部的出货量究竟有多少是按照发布时的价格实际出售也是未知数。更为尴尬的是,正是由于所谓的高端化策略,导致小米手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大减22.1%。即便是小米一度因为Redmi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吹”终究让位于“实”:俄乌战事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启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俄罗斯被乌克兰缠斗了近80天,结局难料,和当初俄罗斯宣扬的闪电战结束战斗大相径庭。俄乌战争也是中国科技产业的一面镜子,如果我们不想再被“卡脖子”,靠的是励精图治,卧薪尝胆,而不是说大话,自欺欺人,比落后更可怕的是看不见差距。目前,激战正酣的俄乌战事相信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究其原因,主要是此前人们通过各种近似于吹捧的宣传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军事强国的俄罗斯,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军队的数量、素质不仅全面超越,而且应该全面碾压乌克兰。但事实是,这场战事的难度和时间不仅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更让人们借此质疑俄罗斯全球第二大军事强国的实力。由此联想到当下中国的某些科技产业和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下面我们就以科技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报道与事实矛盾,甚至反差最为为明显的专利、芯片和智能手机为例来予以简单说明。01专利:数量诚可贵,质量价更高说到科技产业,作为科技产业创新力重要标志之一的专利申请与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家或或者企业的技术产出规模和实力。先看中国,这几年某些媒体的报道都是专利数量中国全球第一,让人们误以为其背后代表的中国科技产业也是全球第一。不可否认,中国在年度专利申请量(包括“申请人为本国国籍的专利申请量”和反映专利质量的“PCT专利申请量”)上已经超过我们直接的对手美国,在专利有效量上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然而,美国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较为全面、质量高,中国的专利结构则较为单一、质量较低。在专利转化率和转化效率方面,中国与美国尚存显著差距。再看与专利相关的企业,相信业内多数马上会想到华为。毕竟媒体隔三岔五的报道华为专利,特别是5G专利数量全球第一,让业内觉得华为在5G方面无人能敌。不过,根据Via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突然扎堆折叠屏:国内手机厂商的阳谋还是共谋?

此轮国内手机厂商扎堆折叠屏手机,我们发现,无论是厂商还是相关媒体间,几乎没有以前的口水战和所谓的“站队”,而是你好,我好,全都好,更像是博弈中的“共谋”。希望他们“共谋”的不是割用户的韭菜。尽管折叠屏手机早在2019年就正式上市,但截止到去年,由于华为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折叠屏手机市场几乎是三星的独角戏。但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包括OPPO、华为、荣耀、vivo等国内主力手机厂商纷纷发布折叠屏手机,并一致对外宣称折叠屏手机的时代来临了。事实真的如此吗?01事实:成本仍高企,体验参差不齐,花式营销不断提及折叠屏手机,成本、价格、体验(1+1等于或者大于2)始终是阻碍其爆发和成为主流的障碍。不过,从去年年底到目前国内手机厂商推出的折叠屏手机看,这三个障碍并未清除。例如在成本方面,以关键的铰链为例,荣耀Magic
2022年4月20日
其他

赛力斯销量暴涨,华为造车路阻且长

华为不造车,华为又几乎造了一个车,既然选择了“助力企业造好车”的策略,那么在面对合作伙伴时,是不是应该拿出更多的诚意呢?日前,小康股份公布了2022年3月产销快报,值得注意的是,小康股份首次单独披露了旗下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赛力斯的产销情况。3月,赛力斯分别产销3465辆和3160辆,大幅增长1667.86%和1310.71%;今年一季度,赛力斯累计产销分别为6808辆和5044辆,增幅分别达1812.36%和1186.73%。对此,有部分媒体称,赛力斯销量的暴涨,体现出了华为造车(主要指华为助力企业造好车)的成功。不过,联想去年年底曝出的赛力斯SF5(也称为华为智选SF5,以下统称华为智选SF5)停产疑似割韭菜风波以及新上市的AITO问界M5矛盾的表现,事实真的如表面看起来那般简单吗?01首款合作车品控遭质疑,华为真的可以帮车企造好车?提及华为智选SF5停产疑似割韭菜风波,据新浪科技相关报道,一位车主在汽车论坛上发帖称,自己是2021年11月提的车,开了两个月发现了一堆毛病。比如刚买就停产停售,当了第一波韭菜;在续航方面,满油满电续航没有发布会上宣传的1000km,大概就是500—600km。亏电油耗高,为10L左右;此外还存在车机卡顿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假如昨夜上海全民“云蹦迪”,是在元宇宙里“甩大葱”

看起来,如果真有元宇宙的话,现在没人比上海浦西人民更需要它了。3月31日这一天,对上海人来说是个分水岭。黄浦江的东西两侧,被封控多日的人们和即将被封控的人们,揣着焦虑、忐忑、无聊、躺平等各种情绪,在“浦西搞了个云蹦迪”微信消息号召下,纷纷上线加入一场蹦迪直播,怒刷存在感。尽管这看上去是一个大型DJ现场的录播,但没影响“上海宁”的热烈参与。下面这个7秒钟的录屏视频,可以感受到人们在封控生活下的情绪。对着这个疯狂滚动的留言瀑布截屏,你八成还能看到“宝山宝山宝山!”、“甩起来甩起来,请浦西人民把大葱甩起来”这种隔空喊话的DJ语句。放眼10年前,这是人们难以想象的“同乐”场景。2012年智能手机刚刚代替2G手机不久,尽管视频是当时3G的一大卖点,但直到若干年后的4G时代有了爱优腾,有了抖音快手视频号,长短视频和视频直播才渐渐在消费者端普及开来。而想象一下10年后,2032年是6G走入商用的第三年,当摩尔定律日渐失效,算力技术快马加鞭,在未来万物智联代替了万物互联的时代回看这场“云蹦迪”或许也将带着一丝感叹:“可惜技术有限,人们只能以疯狂留言刷屏的方式来参与。”回到2022年3月31日这一夜,在屏幕上“疯狂甩葱”的普通上海百姓或许还想不到,多年后在6G的元宇宙中无需笨重的VR头盔甚至无需拿着手机,就能“身临其境”地摇着大葱,和邻居或朋友(的化身)们一起参与这样一场火热的蹦迪。这也是扎克伯格将大笔资金和精力倾斜于Meta(元宇宙)新业务时给出的畅想画面:无论人们处于何时何地,都能依赖轻便的设备,在虚拟世界里面对面社交、开会、做游戏、逛街买东西。但这个时至今日人们联想最多的6G应用,在近日的第二届全球6G技术大会上被泼了一点冷水——“元宇宙需要6G,但6G需要元宇宙吗?”随之泛起的涟漪让人们开始更理性和慎重地思考6G到底是什么,进而也有业内专家通过对6G目标的梳理,对5G的商用做了一次“尖锐的复盘”。016G的故事,不好讲对于移动通信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每一次重要演讲都以直击现实痛点而备受关注,这一次针对6G也毫不例外。时下很多企业把元宇宙放在6G话题上炒作,邬贺铨院士直言,元宇宙难成6G的支点。目前狭义的元宇宙仍是基于AR/VR/MR的技术升级,整合了用户化身、内容生产、社交互动、在线游戏、虚拟货币支付等的网络空间,“其本身没有太多新技术”。但如果实现全息的显示,需要网络做到实时交互峰值吞吐量150Gbps,就算100倍的压缩,平均吞吐量也要达到1.5Gbps,现有5G是难以支撑的,所以元宇宙需要6G的网络与算力。但6G并非需要元宇宙。邬贺铨看来,元宇宙主要是面向消费的应用,包括沉浸式的文旅、高体验的游戏、感官互动等,未来也可能发展到产业应用例如数字创意设计、开发平台、虚拟办公等。其商业模式相对于社交媒体和AR/VR没有变化,且是小众的市场,至少不是6G的刚需。另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6G话题,即速率和带宽。在以往,速率和带宽是衡量每一届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尺。从2G到5G每一代移动通信都以带宽扩展为目标,每一代峰值速率都比上一代提高1000倍,在5G的应用已经滞后于网络能力的当下,6G研究是否还有必要继续追求比5G速率高1000倍?邬贺铨院士认为应该慎重考虑。同时他特别提到,相对于超带宽,频谱尤其是频谱效率才更是6G应该关注的问题,“有人测算5G的频效现在是4G的5倍左右,那么6G的频效是不是能再改进5倍?”关于6G,邬贺铨院士“揭开”的现实问题还包括“是否要做到全频段接入”,“是否要做低成本智简网络”。此前业界有不少6G全频段接入的预想,这届6G大会上中国电信研究院6G研究中心主任陈鹏也在演讲时说,由于6G时代频率跨度更大、更离散,因此6G一定要是全频率、全频谱的融合,所有的频谱一定是一座池,可以根据用户业务需要、网络负荷情况、信道情况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频谱提供服务,实现全球无缝切换和无死角覆盖。但在邬贺铨看来,6G全频段接入几乎是个伪命题,既不现实也不合理,频段太多也将极大抬高网络部署成本,Sub
2022年4月1日
其他

俄罗斯危机下,中国IT自主可控能否借势腾飞?

随着俄乌局势的持续,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围剿愈演愈烈,西方力图通过孤立并削弱俄罗斯现存力量,阻断俄罗斯对新技术的获取。这场俄罗斯危机对中国IT自主可控的发展与崛起有哪些启示?未雨绸缪,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01危机自2月底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俄罗斯进行科技限制,近一个月以来,苹果、英特尔、谷歌、Oracle、SAP、AMD、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俄乌炮火燃起前,“网战”已经打成什么样了?

俄罗斯闪战乌克兰,一时间成为全球的“新闻眼”。2月25日下午,澎湃新闻直播画面中,尚是早晨的乌克兰,一个地铁站外零零散散站着一些人在紧张地观望着局势。负责直播的记者与一位当地居民简单聊了几句,从他眼神中,能看到那位乌克兰大叔的焦虑与不安。到了当地下午时间,直播镜头里,基辅独立广场除了零星经过的车辆,几乎已经空无一人。已经外出避难或者留在家中的本地人,强烈地依赖着网络、电视等媒体,随时刷新着消息。一位在当地工作的中国某大型通讯公司的网络工程师,24日当天原本的安排是为客户做测试,结果因俄罗斯闪战而被打乱,不得不忙着给国内的亲朋好友报平安。紧接着,他所在的公司还紧急召开了关于应急安排的视频会议。这至少说明,乌克兰的公众网络还没有大面积瘫痪。但局势进入紧张状态后,民众的手机信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实在真实的炮火背后,俄乌的网络混战早已打响。01炮火背后的网络混战炮火在明,“网战”在暗。在2月24日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闪战之前,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已久。FreeBuf新闻称,2月1日时乌克兰外交部就表态称俄罗斯除了将武装部队部署到乌克兰边界,还一直试图利用网络攻击和虚假信息运动等混合战争的手段,大肆破坏乌克兰的稳定局势。当时,乌克兰政府安全机构拆除了两个疑似与俄罗斯特工部门有关的僵尸网络,并控制了18000个社交网络账户。因这两个僵尸网络被用来发布假新闻,以传播恐慌,并发送炸弹威胁。此前整个1月,SSU还阻止了120多次针对乌克兰国家机构信息系统的网络攻击。据FreeBuf
2022年2月26日
其他

在冬奥余温,感受5G的厚雪长坡

2002年2月26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北京晚报的记者把一摞报纸带到河北,送到了杨扬妈妈的手里。数日前,在2002盐城湖冬奥会上,27岁的杨扬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上,为中国拿下了第一块冬奥会金牌。那一摞报纸上,都有杨扬的相关报道。杨扬妈妈说,这是北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首都重要媒体对杨扬的报道,要永久珍藏。这一年,中国以2枚金牌和2银4铜,实现了冬奥会的历史性突破。20年后的2022北京冬奥会,中国以9金4银2铜15枚创造了冬奥会新的里程碑。不过此时,想收藏几份报纸已经不那么容易了。在轰轰烈烈的移动互联和极速5G时代,随时随地的网络媒介和全景、高清的视频直播,早已代替了油墨味的纸张,把曾经的等待变成了即享,把柜子里的收藏,也变成了随时“可取”的云端数据。01冬奥,让5G被更多“看见”这一届冬奥会,点燃了全中国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给了大众一次重新认识5G的机会。在冬奥会进行中,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已经对中国5G感叹不已。其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这可能是他经历过历届冬奥会转播基础设施质量最高的一次。“每一个场地都有非常稳定的5G网络连接、非常好的设施、非常好的评论员席位,这对我们完成转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把赛事转播呈现给更广泛的观众。”这是从数月前开始,运营商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两地三赛区,87个场馆及连接场馆的道路,全力部署的全覆盖5G网络。得益于独立组网的5G网络,那些高速竞技中难以捕捉的画面,不仅可以被实时直播,还可以高清、4K甚至8K清晰度,在最短的时间传递给全球的观众,将赛事直播、转播的清晰度、效率直接“拉满”。令传媒业感触最大的是,截至闭幕式,约1000小时赛事时长、转播内容总生产量达6000小时的内容,都通过云端走向全球,卫星直播车、现场搭建网络专线逐渐成为了历史。借助“5G+云计算”,全球媒体在云端即可接收直播信号,方便媒体进行远程直播、精彩回放、特效视频和内容集锦制作等。对观众来说,实时高清直播、360观赛、VR体验,是能亲身体验到的5G冬奥最大亮点。此前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就尝试了VR技术对部分赛事拍摄,为观众提供360度全景视频观看,同时还推出了VR直播和VR点播两种类型的赛事观看服务。而在2022北京冬奥会,360度全景视角开始普及,VR技术也在娱乐、训练、观赛等多个领域给选手、VR观众(利用VR设备、央视频APP以及H5页面)带来了更多的惊喜。有观众用央视频APP的VR冬奥观看2月16日那场冰球男子1/4决赛时,自言“就像站在冰球守门员后方一样”。基于虚拟的VR大屏,他不仅可以观看到比赛的细节和回放,还能随镜头转到运动选手身上,看到他们从起点出发的动作,也会随着场上赛事的节奏自主切换角度,甚至能看到击中冰球入门的手势动作。此前在电影、综艺节目中出现过的“子弹时间”,也首次出现在了冬奥会赛场——例如在2月6日的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中,苏翊鸣那完美一跳,就被360度环拍技术打造成了炫酷的“子弹时间”特效,几乎没有延时地,出现在了观众视界里。据说,这在黑客帝国电影时期,甚至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制作完成一个类似画面。而在精彩的开幕、闭幕式上,无论是鸟巢远景镜头,还是精彩的表演细节,以及清晰的运动员入场,都基于5G直(转)播技术实现了高清直播,将中国观众公认的“最浪漫”开幕、闭幕式得以有了更清晰、更沉浸、更立体的呈现。02从传媒开始的变革之前,传媒业专家赵子忠曾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5G刚刚商用时,经常有学生问他,“赵老师,5G到底会给传媒带来什么?”这届冬奥,验证了他当时的预测。一是信息采集能力的飞跃。“在5G的应用中,无人机和机群将能实现全方位高效率的信息采集,这个能力是以前我们没有的。”还有很多移动的、固定的媒体采集设备,将更多地应用到传媒领域,5G对于传媒的信息采集能力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二是对内容集成的极大改变。5G+VR,5G+AR,5G+等,对于内容集成都是一个大变革。“未来不仅会有大量的VR视频或VR的数据,需要一个能力很强的集成平台去处理、与云计算紧密结合。未来5G直播还会有更多4K、8K超高清视频传回,对视频处理能力、内容集成能力有更高需求,网络则要适应更大规模、更复杂的信息的处理需求。”三是5G会带来信息分发的大变化。“手机上的内容数据包变得更大、更多后,手机处理能力会变化。””此外家庭场景将会变得比以前更加丰富,智慧家电、智慧家居,将会基于高带宽低时延网络无缝连接。而且车载的媒体也会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车载广播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车企和互联网企业正在推进的无人驾驶,也会让汽车变成一个重要的5G媒体流量入口。面向后5G时代,人机共生和原生应用的大爆发,也成为5G在传媒上的两大亮点。在赵子忠看来,5G的成熟,将推动人机共生局面的来临。5G的广联接能够把采集和分发设备都带起来,于是就越来越多的信息采集将通过无人机、摄像头等机器采集,内容的生产、编辑、检索、审查、整理也将强烈依赖人工智能。“我现在就很想给我的微信里装一个机器人语音系统,将来你和别人的聊天很可能不知道对方是人还是一台机器,这就是未来人机共生的一个典型特征。”此前,多位业界专家对5G商用的预测,也在这届冬奥会上得到了证实。2021年初,GSMA大中华区战略合作总经理庞策做客紫金山科技“预见2021”时提及,从全球5G早期在C端的主要应用看,超高清视频、AR/VR、XR等业务是5G最典型的应用。当时,AR/VR、XR等沉浸式业务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在消费者层面渗透率还不高,但2021到2022年,5G在赛事体验上的应用,以及5G云游戏、5G电竞将会初步具备商用规模。这届冬奥让越来越多大众真切体验到了5G的亮点,而随着游戏和电子竞技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数据密集性提升,5G的表现也将对超低时延、更接近用户位置的海量数据处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近日,Gartner研究副总裁刘轶也通过媒体表示,5G在这届冬奥上的应用,不但覆盖了媒体、轨道交通,车联网、医疗、大型场馆及场地管理等,4K超高清实时转播的“大视频”和数字孪生,还将有助于实现“元宇宙”远景的沉浸体验。而更底层环节,包括人机协同、车联网技术,尽管在5G商用前期应用落地较少,但通过冬奥会的尝试和应用,无疑竖起标杆性意义。而在庞策看来,非管道类业务包括Pay
2022年2月20日
其他

姚明→邓亚萍→谷爱凌,体育明星能圆运营商的“品牌突围梦”吗?

提及电信运营商的代言人,曾经的周杰伦一战封神迄今难有“对手”。凭借其巨大的影响力和精准的感召力,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在年轻用户群市场营销中创下“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神话。而借奥运热赢得大众关注,运营商数次押宝体育明星。今有谷爱凌,曾有姚明邓亚萍。但在5G上,把话题流量变成运营商最看重的用户流量、业务流量,谷爱凌还能“灵”吗?01全球通的邓亚萍vs联通新时空的姚明14年前的2008北京奥运会前夕,乒坛大姐大邓亚萍代言全球通“我能”的广告图,悄然出现在户外、机场、商场等各种醒目处。在各地卫视和互联网上同步发布的一支“我能”广告视频里,闪回了邓亚萍比赛、夺冠、求学、与家人联络、用手机看孩子照片的多个片段。片尾她有一句话:“信息一路伴我前行,全球通,我能。”此时的邓亚萍刚刚实现身份的转换,继在乒乓球赛事上创造无人能敌的辉煌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剑桥大学完成学业,后来成为国际奥委会(IOC)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帮助国家申奥,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出任了奥运村部副部长。媒体人私下流传的一份奥美广告公司的全球通奥运营销案例PPT中,对邓亚萍30秒视频广告的目标市场定位是26-45岁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层,“信息在工作、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移动首次面向不同用户群设立的三大品牌中,全球通被设立为高端品牌,其价格不菲的后付费月费、可开通全球漫游、拨打10086即接入VIP人工服务、机场休息室等,全部标识着“尊贵”。用现在的流行说法即,屌丝勿扰,土豪随意。邓亚萍这支广告表达了这个高端品牌最言简意赅的意义:在全球,随时随地,有信号就能通信。奥运会后,广告合作方总结了多种营销活动、广告投放的效果,通过举办奥运演出季等活动,实施门票促销,实施媒体投放等,全球通在奥运期间共获得了39亿次曝光。这在2008年的后2G时代,是一个让其他两家运营商颇有压力的数字。但邓亚萍并非全球通的唯一代言,全球通在品牌营销期间还邀请过王石合作。彼时,万科是房地产“老大”,作为董事长的王石以52岁成为登上珠峰最年长的人,在广告图片中,他和身边几位“大佬”背后都是8848(珠峰最高处)+身高的数字。“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日后有媒体评价,除了广告语精彩,王石一直突破自我,和当时走在前沿的全球通风格也算很吻合。2G时代,在高端品牌上持续发力的另一家运营商是中国联通。其实在邓亚萍代言全球通之前,2003年1月,联通就签约了因篮球而大火的姚明,出任“联通新时空”的代言人,这也是中国电信运营商首次邀请体育明星出任形象大使。这一年,中国联通的CDMA营销策略开始发生转折。电信业小伙伴不一定清楚,但“老伙伴”都知道,中国联通从2002年开始运营CDMA网络,同期推出联通新时空CDMA品牌,为了让CDMA用户实现快速增长,各地分公司大规模进行预交话费送手机等各种优惠促销手段,一度引发了手机价格战。从2003年的营销策略上可以看出,联通高层决定大力改变价格战,把促销为主改为突出网络技术优势,重新塑造CDMA品牌形象。当时联通市场部通过媒体透露,围绕姚明的CDMA手机广告后期宣传推广费要以亿元为单位来计,此前联通哪怕是两个整年的营销也没有花过这么多钱。2003年8月,一款《姚明篮球》的手机游戏(快速BREW视频游戏)得以在中国联通支持BREW功能的CDMA手机上使用。但在后来媒体的总结分析中,姚明代言联通新时空,在尊享功能和绿色通信之间,形成了偏差。至少在广告形象打造以及广告话术中,并未像王石邓亚萍代言全球通那样精准。“我每天至少要用手机通话2个小时。使用了CDMA以后,长时间通话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头疼。”姚明让大众听到更多的,是CDMA的低辐射环保,而非高端与匹配的尊享功能。一个新的品牌的诞生往往要借一种新的潮流之势,比如新的观念,新的人类群,用广告为其打标牌。但“姚明”似乎只成了手段,手段背后,是联通新时空在品牌规划和营销上的不够精准。2009年之后的3G时代,联通有WCDMA牌照——一张全球最优质网络的王牌,恰恰是其打出高端品牌的最好时机。当时全球约4亿的3G用户,70%以上都是WCDMA用户,100多个国家的260多个运营商都采用了WCDMA技术部署3G网络。而且,3G初期联通3G网络的下行理论速率就高达14.4Mbps,上行高达5.76Mbps,相对其他标准,是当仁不让的“超高速3G”。曾在2G市场处于弱势企业地位的联通,为3G设计了一个“沃”品牌,力图在3G的新起点上实现营销突围。只是这一次,WCDMA突出的“快”,未能有以速度见长的体育明星实现对其精准代言。而到2015年,当联通推出沃4G时重新发力体育营销。当时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领队黄飙携奥运冠军张继科、马龙、丁宁齐齐为联通站台,但在乒乓赛事之后,未形成更大的声量为其品牌增势。025G代言,如何破局?2月8日,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最后完美一跳夺冠后,其代言的咪咕和中国移动甚至5G,都被巨大的流量裹挟着,涌上各个平台。此前的2021年8月,中国移动官宣谷爱凌成为“中国移动5G冰雪推广大使”。当时,对于不常接触和关注冰雪运动的中国大众来说,谷爱凌还是一个稍显陌生的名字。在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之际,谷爱凌和任子威等5位冰雪冠军,以“中国移动5G冰雪之队”亮相在网络广告上,以谷爱凌为原型打造的5G冰雪数智达人MEET
2022年2月11日
其他

把信息产业“洋底座”换成中国自主的,这家芯片企业坚持了20年

“我国信息产业正在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变革。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倒逼了国内的行业和企业更大范围使用自主研发的CPU和操作系统,二是过去几十年我们的信息产业底座都来自于硅谷的技术,一个是intel+微软,一个是ARM+安卓,但现在基于自主技术越来越强大,我们可以用自主技术换掉‘洋底座’了。”
2022年1月19日
其他

马斯克的星链卫星接连“碰瓷”中国,埋着多大的野心?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很多人听说过没见过。近日,一个推特用户阿隆·泰勒发布的一张照片,让这个太空低轨道卫星互联网服务遇到了一点“意外问题”。在雪地里,像口大锅一样的矮矮立在地上的地面终端接收设备,因为有一定的热度设计不至于被冰雪覆盖,而吸引了一堆猫咪跑到“锅”里卧着取暖。以至于,让依赖这口锅连接网络的用户感到家里的网速“慢得让人抓狂”了。真有人用?这是很多中国网友的第一反应。随即,有人晒出了“星链计划”在美国等地的市场价格。设备:499美元一套,约合人民币3180元,是天线+路由器整套配备的价格,即5G
2022年1月15日
其他

被一码通“撕开”的数字城市隐疾

2019年10月10日,位于江苏无锡锡港路上方的312国道K135处高架桥,因货车超载而突然发生桥面侧翻事故,导致3人当场遇难、2人受伤。当时,无锡已是国内最早一批布局物联网产业的城市之一,2018年还打造了全球首个车联网城市级示范应用项目,以及汽车电子标识城市级示范项目,在车联网支撑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竖起了一个标杆。事故发生后民众发问,身处闹市的高架桥为何会允许超载货车驾驶通行?相关交警等执法部门是否有监测的疏忽?针对城内高架无相关常规应对措施?2020年5月,杭州一位男子自行研发了“一键模仿健康码”的APP并上传到应用市场,可以模拟各地区的健康码、复工码、通行码的不同显示风格,还可以展示绿码、黄码、红码状态及自定义显示数据,如地区、城市、姓名等,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被上千人下载使用,最终发现后被依法处置。在他上传APP的3个月前,杭州曾发布新闻称牢筑防疫“三道屏障”,一个在交通上筑牢城市屏障,二是针对村、社这些“神经末梢”筑牢村(社)屏障,三是留观人员自我主动隔离形成第三道防线。这个假冒健康码APP横行后,软件市场的审核、检查漏洞引起大众质疑。2021年7月20日,连下四天暴雨的郑州地铁5号线被大水淹没,12人遇难;京广北路隧道被洪水倒灌,6人遇难,上百辆汽车被淹。此悲剧发生2个月前,在新闻平台上的京广隧道是一条加载了各种先进技术的“智慧隧道”,如果发生交通事故、火灾、设备故障,智慧大屏会立即感知到事故发生情况,作出预警;每隔约200米墙上有一部电话,可与指挥中心进行实时通话;UWB定位技术可实现隧道内的病害位置、人员位置、车辆位置的精准定位。但在洪灾真正来临时,被困者既没有收到有关这条道路的安全提示或者预警,暴雨时路边也没有警示牌子,用救援电话求救时始终占线,轮番打报警却电话信号微弱。2021年12月20日到2022年1月4日,疫情中的西安一码通反复崩溃,民众的出行与生活受到大面积影响。媒体和网友陆续找出此前围绕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为一码通服务平台提供保障的表彰式报道。其中一篇报道称,“全体成员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研发出西安市个人电子识别码(即‘一码通’)”。另一篇写到,“为确保系统运行更高效,保障人员将一张图片从1MB压缩到500KB,再从500KB优化到100KB。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高技术含量,他们连续两天两夜守在电脑前,终于攻下难关。”每一个新闻的”反转“,都是从当地(受困)民众无奈到全国范围热议的一场燎原式延伸。随着多路专家组对西安一码通崩溃事件原因进行排查,网友间转发的“图片式二维码传输”、“小团队以27万拿下项目”等传闻被逐个证伪,但也间接反映出“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硬伤和隐疾。西安一码通已运行近两年01故障的背后一位西安民众在朋友圈称,一码通两次崩溃的确影响了很多人,但客观说,这两次宕机之前的两年里,西安的类似应用没出过大问题,也成功应对了数次疫情的核酸检测考验,西安这次封城直接导致这个千万级人口城市的健康码应用第一次迎来高峰考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一码通两次崩溃未能支撑高峰流量,具体原因尚未有官方公布。相关资料显示,这一个由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的数字化项目,主导开发方为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参与“一码通”安全工作的还有启明、安恒、思安、东软、阿里云、美林数据等多家公司。连日来多家媒体采访了各路专家,得出一个大概率结论,即这是一起因流量过载、系统架构应对高并发不足,最终导致防火墙拦截数据无法返回的系统性故障。来自陕西某运营商的一位技术人员称,此类故障一是从系统架构设计到网络容量,再到云平台性能,技术上缺乏足够好的容灾和备份机制,二是在管理层缺乏足够的容灾意识,甚至后者的因素更多一些。对此,一位知名软件企业的副总也通过媒体表态称,健康码是非常典型的阶段性突击任务,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建设方式去管理和推动的,即便初期运行不出现故障,但面对大并发场景下的问题隐患极大。此时,无论是超大型城市还是三四线小城,各地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实现科技抗疫的时间已有整整2年。而距离中国痛下决心改变“口头式”智慧城市建设的2011年,已过去整整10年。02统一的设计,割裂的服务2011年时,国内一线城市、50%以上二线城市都已提出智慧城市的目标及相关规划方案。当年底的一份官方统计称,有154个城市规划投入的建设资金超过1.5万亿元。因为缺乏可参考的经验,以及被各种眼花缭乱的技术所加持,这一百多个城市所描绘的愿景下,规划混乱、投资盲目、重复建设以及标准缺失等诸多问题开始浮现。那些初期怀着饱满热情的参与企业,在项目出现因政府换届而推进遇阻、资金回款不足、商业变现难等问题时,也不得不抽离很多建设与运营人员。而地方财政付出不菲的成本后,一度也陷入了大体量投资如打水漂的窘境之中。曾参与多个上市公司智慧城市项目调研的证券机构人士称,当关键领域的管理者也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被动式完成所在领域的数字化项目时,企业大多只能专注于各自领域的技术开发,而无法做到统一平台中进行信息互换,导致所谓的智慧城市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循环中。这样的智慧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很难说不是此次西安一码通崩溃的原因之一。在钛媒体的调查中,处于应用层的西安“一码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流量过载,触发了底层政务云的防火墙防御机制。政务云平台和安全防护机制这两个来自不同标的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各司其职,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成为了彼此影响的统一系统。看似都没有直接责任,却像蝴蝶效应一般,酿成最终故障。中国百姓生活已离不开扫码03数据,数据除了抗疫中的大流量扫码问题,在建的智慧城市中,那些直接关系民生的电网、燃气、自来水等城市公共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是否打通,税务、信用等民众相关的数据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汇总、使用以及足够的安全保障,仍是横亘在不少智慧城市参与方面前的问题。1月5日,在第47场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态称“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难以预料的突发紧急情况,虽然我们提前预判、做了准备,但仍有纰漏,有些服务保障没能及时跟上。”对西安一码通频繁崩溃的原因,不止一位ICT业技术人员认为,没有做好系统冗余、没解决好大数据并发的问题,在代码的性能和逻辑、使用场景测试以及服务器硬件设备等方面存在问题等,都不排除是主要原因。“大数据管理局”这个机构此次因西安一码通事件而备受关注。事实上,大数据管理局已在几年内成为很多城市的“标配”,为政务、民生与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提供最基础的数据平台。而要实现有效运作,需要以国家级层面的统一标准和规划实现公共系统之间的跨部门运作。2014年,新华社组织的一场访谈中,“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大数据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几乎是从这时起,各地的城市建设开始向大数据资源盘活与发挥其价值的方向上靠拢,即让数据互通产生价值,通过分享信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一体化管理,使城市管理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改变。2020年底,紫金山科技记者采访连云港政府部门时,其政务办负责人曾直言,为了避免花大力气建设的智慧城市最后变成形象工程,政府一开始就对合作方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接地气、可操作”的要求。“先是对各部门统一思想,再付诸行动,把传统上局限在各个部门的数据统统都迁移到政务云平台上,结合多重安全措施和保密协议,才算是打牢了智慧城市底座。”他也知无不言地说,之前到各地调研时发现一些城市不同政务部门各自为政,花费不菲建设的零散机房无法真正实现数据互通,调用数据需要走很多流程,很难给上层的应用提供全面的功能和保障。一位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行业专家也对紫金山科技提到,城市运转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复杂系统,对复杂系统的破解能力,就是解决各种城市问题的关键。“信息不协同、不同业务流程割裂、系统信息难打通、数据标准不统一,以及运维工具缺乏,这些问题不解决,短时间内是一码通崩溃等类似问题,长期则直接影响着城市运行和管理的效率。”一码通事件之后,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履职不力被停职检查。这也释放给更多城市一个信号:改善人为因素实现资源“协同”,和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政务“智能”同样重要,甚至重要性更胜一筹。被一码通撕开的数字城市隐疾中,人的因素+技术因素,会否成为更多城市自审、自治过程中重新度量轻重的两大问题?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2022年1月8日
其他

加速度的互联网,难上车的银发族

68岁的王伯已经很久没像今天一样焦虑了。因一早起来心脏不舒服,他决定打车去医院。连着拦下四五辆出租车发现都是有人叫了的车后,他又在冷风里至少等了10分钟,才拦到一辆空车,去了几公里之外的那家医院。下车时他用微信支付了车费。去年和女儿学会这项技能后,他已经常常感到,虽然政策说服务业不能拒收现金,但找零越来越难了。进医院大门时他如常打开了自己的绿码,这一年多时间里,只要出门,就必然会用到这一项“被迫”学会的技能。但医院门卫让他出示行程码,他一时蒙了,另一个防疫人员走过来帮他在小程序里搜到行程卡,又关联了手机号等操作,他才得以进入挂号大厅。此时,挂号窗口早已排起长队,他去问讯处咨询,让他到自助机上取号,可是折腾了半天他才发现,需要之前用手机挂上科室的号,来这里才能取号。他拿出手机让咨询台的人帮他看看还有没有号,注册、填写完需要的信息后,发现能挂的号至少是3天以后了。不得已,他打电话给正在上班的女儿,说明了情况,让她帮自己看看哪些医院还能在最快的时间里挂上号。临近中午,他决定在路边的餐厅简单吃一点。餐厅里人很多,服务员在快速穿梭,他想点菜,被告知扫桌上的二维码。他拿出微信,扫了码,发现还要确认好几个需要同意的选项,都确认后,手机界面上出现了菜单,左栏用他看起来很费劲的小字写着类别,右边有饭菜的图片和名字,勾选了后,还有口味选项,他想退回菜单再看看,却发现退回到了微信界面,菜单已经不见了,只好重新扫码……终于点完菜吃完饭后,他歇了一会,站到街边再次打车回家。但此时路上的出租车不像早上一样多了,很久才看到一辆,不是有乘客,就是已经被人用手机约了。他想起自己上一次试着用女儿教他的方法用APP打车,因为手机给他定位的地方和自己等候的地方,隔了一个商场的街角,司机打电话来互相问了半天也说不清,僵持了好一会儿司机让他取消,他却一时半会找不到取消按钮。此时站在路边,他还是试着招手拦车。天有点冷,他想快点回到家里。01“爸妈”的理想和现实一年前的12月25日,工信部发布了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老年人用手机无非就是需要更大的字,更便捷的按钮。但真实的一幕是,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直到2019年还有近2亿人没有接触过移动互联网(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而其余几千万的老年网民,也在蹒跚追赶着移动互联的脚步。当手机付款、手机叫车、扫码出入商场超市、扫码点菜的时代扑面而来时,他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受困在手机和网络的“智能”里。这一年,在互联网企业的调研以及媒体人的采访、观察中,适老化改造远远不是普通人理解的放大字体、界面简单、把按钮设置明显这么简单。甚至很多老年人也并不想要一部专门的老年机,只想用一个常规的大屏智能手机,而且操作起来不麻烦、不危险。“有一次在南京南站,我正在自助取票机前排队取票。前面一个阿姨回头问我能不能帮她取票,她说她车票打印不了。我凑过去一看,发现她没有关闭“购买保险”的弹框,所以点击“打印”按钮没有反应。其实这个弹框样式很明显,特别是“不购”和“购乘意险”两个按钮,不存在看不见的问题。只不过这位阿姨秉持的理念是“所见即所得”——我看到“打印”按钮,那么就应该是可以点的。她不懂模态弹框需要先关闭,才可以在页面上进行操作。在她的认知中,没有层级的概念。”如这位网友所说,适老化改造,是一场将互联网应用与老年人认知进行“搭桥”的工程。那些对大众来说习以为常的花样,对银发族来说却往往意味着交互复杂、操作不方便,甚至于不敢用,不会用。很多图片和图标缺乏文本描述,很多服务需要验证码但让老人操作起来并不顺利……一年时间里,被“指名”要求尽快改造的
2021年12月31日
其他

云巨头AWS抛出5G专网服务,运营商“敢问路在何方”?

◇zijishantech扫码关注,和我们一起解码未来科技如果你也有同感,点个“在看”转一转
2021年12月6日
其他

“十四五”背后的十年“网事”

2011年5月4日,工信部发布《通信业“十二五”规划》之时,国民级APP微信刚刚面世。这一年是3G发牌后的第三年,当年底全国3G用户突破了1亿户,但3G网络利用率还不高,家庭宽带接入尚处于xDSL技术时代。2016年12月15日,《“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发布之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3G覆盖了全国所有乡镇,4G商用也全面铺开,由2G/3G迁来的和新增的4G用户达到了4.45亿户,电商交易在2015年突破了21.79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一。2021年11月16日,《“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发布之时,中国5G终端用户达到4.5亿户,已建成5G基站超过115万个,全国移动用户也突破了16.4亿(渗透率超过了100%)。但十几亿手机用户月均支出美元,还低于全球11.36美元的平均水平。如果说3G时代“十二五”通信业规划的关键词是“变革”,4G时代“十三五”的关键词是“突破”,那么从2021到2025年,新一轮五年的通信业规划面对的无疑是“质变”。01变革2011年的通信业“十二五”规划发布之前,2008年的第三次电信业重组为中国电信业带来了一次大变革,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在那时形成——中国电信1100亿收购联通CDMA网络,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三家运营商从此获得了全业务牌照,在固网宽带、移动业务、企业业务上展开全面竞争。2009年3G牌照发放,中国正式铺开3G商用。当时全国的移动用户为7.25亿。有着全球最优WCDMA技术资源的联通,获得cdma2000牌照的电信,和承担起中国自主3G技术发展重任的移动,开始改变一家独大而形成胶着竞合的态势。2010年iPhone4的发布,成为继诺基亚N97之后的新一代机王,手机的全新时代在苹果的推动下开始了。也是这一年,小米、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相继成立,爱奇艺从百度中剥离独立,开始蚕食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2011年1月,国民级APP微信横空出世,至2020年时,这一款APP国内/国际版的月活账户数已达12.025亿,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5月4日,工信部发布《通信业“十二五”规划》。此时中国的移动通信“网事”正在呈现出3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数据流量需求大幅提升。无论全球还是中国,3G的普及将信息从PC端扩展到手机端,iPhone带来的智能手机时代也进入了爆发时代。互联网视频业务,开始成为数据流量的主要增长点。当时有机构预测,数据流量将以年平均26%的速度递增。事实证明,这个预测还是保守了。基于3G的普及和数据流量的爆发,“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有望超过1.5万亿元,其中基础电信企业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二是“光进铜退”时代的到来。光纤技术的发展+宽带国家战略化,以及宽带用户对视频等大流量业务的需求激增,引来了为其三年的光纤宽带建设高峰,从此xDSL走入了历史,光纤到户在全国开始普及。对此,“十二五”规划也为2015年的宽带发展提出了目标:城市新建住宅光纤入户率达到60%以上;部分发达城市接入带宽能力达到100Mbps。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5亿户,光纤入户用户超过4000万户。三是智能手机与APP兴起:不仅iPhone带动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庞大的APP产业也在这阶段开始兴起,iOS操作系统应用2009到2011年3年间增长了近5倍,而Android操作系统的应用由于基数较低增速更快,3年间增长了14倍。3G的智能大屏和APP也重新锻造了移动通信产业链,业务提供商、业务开发商、软件开发商、内容开发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再到售后服务,各种角色纷纷进入市场。在此趋势下,“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2015年移动电话超过12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5部/百人,3G用户超过4.5亿户;互联网网民超过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7%,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的目标。变革带来的巨大投资从这时期开始突显。从2009年1月3G发牌一直到2013年12月4G发牌为止,中国移动在我国自主3G技术TD-SCDMA的商用上投资了50万站点涉及1880亿元,终端上也投入了几百亿补贴。随后,随着中国在4G上的超越和5G上的领跑,也让业界逐渐认识到,TD-SCDMA虽然在网络应用上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在自主标准上,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2013年8月,继2011年支付宝推出条码支付后,微信在5.0版本上推出了微信支付功能,在几个月后的春节抢红包活动中,迅速成为移动支付领域两大哥之一。当年12月,4G牌照发放,中国正式进入4G时代,更高的网速和无处不在的LTE网络成就了众多视频通话、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的火爆。在“十二五”驶向“十三五”的路上,2013年12月4日,4G正式投入商用,3G被“翻页”。(图:工信部发文)02突破2016年12月15日发布“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时,中国移动通信“网事”最明显的特征即是“突破”。规划发布之后的五年,正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4G和光纤入户为信息技术变革奠定了足够坚实的网络基础。截至2015年底时,我国网民数达到了6.88亿(接近于十二五规划目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也与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一致)。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达到了全球第一。此时3G已覆盖全国所有乡镇,4G商用全面铺开,5G研发也步入了全球第一梯队。网络和终端的发达,也带来了电商的繁荣。2015年,我国电商交易额突破了21.79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一。从零售、网约车、在线课程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事实上,在2020年大肆流行的短视频和直播,已经从2015年开始兴起。4G的带宽和速率对短视频传播实现了有力支撑,把大众的兴趣从图文转向了视频领域。原来传统广电的业务变成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和竞争,也正是4G网络具备了视频和短视频的分发能力,对传媒业态的一次突破。而当原属于电视台标准业务的“直播”因4G而实现了随时随地、全视角、高时效的业务能力,开始在PC、手机等平台上迅速铺开。(图:工信部发文)在2020年目标上,“十三五”规划也面向2020年提出了多种“突破”: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系统性突破,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关键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5G从研发到标准再到商用实现突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全球率先取得突破。“宽带中国”战略目标实现突破:城镇地区提供千兆以上接入服务,98%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同时,北斗导航系统覆盖全球。新产业、新业态继续不断突破与成长,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38万亿元,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02质变2015到2020年,这些突破一个个变成了现实。2019年6月6日,5G牌照发放,11月1日5G套餐正式发布,自此中国5G在全球一骑绝尘。当2020年底“十三五”规划收官时,我国5G基站已经部署了72万座,5G连接数已超过了2亿。但在网络深度覆盖还不完善、典型应用还不明显的现实下,消费者对5G体验并不强烈,也对于运营商只推广5G套餐下架4G套餐、局部地区4G网络质量不如以前等频频在网上发出不满。2021年11月16日,工信部正式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6大类20个量化发展目标,对5G持续走向成熟的移动通信“网事”给出了新的愿景:5G基站每年增长60万座,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26个5G基站,5G用户普及率达到56%。(图:工信部发文)这对三家中国运营商来说,无疑是新一轮“硬核考验”。根据三家运营商的布网规划和投资,2021年底我国5G基站有望达到131.8万个。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预计2021年5G开支分别达到1100亿元、397亿元、350亿元,合计达到1847亿元。这也是一项长线巨额投资:每年新增60万座5G基站,每万人拥有5G基站从5座增加到26座,才能全面支撑C端大众和B端行业的5G应用。唯有量变,才有质变。今年5月,工信部领导在517大会上提到,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月均支出为5.94美元,低于全球11.36美元的平均水平。5.94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38元,是一杯星巴克拿铁咖啡的钱。按照工信部统计数据,2020年底时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月均流量是10.35GB/户·月,也就是说,在5G用户日益增多、数千元的5G手机迎来换机潮的当下,手机流量在增长,用户月均支出却仍在50元以下。投资不菲的网络,层出不穷的5G终端,大力推广的5G套餐,都在向移动用户释放着强烈的信号。但在艾媒咨询的《2020年中国5G手机网民体验及态度调查报告》中,44.8%的受访用户表明了5G通信套餐价格昂贵是其不购买5G手机的原因,其他原因也包括,目前为止没有看到特别明显的5G应用“代表作”出现,即动力不足。这是“十四五”规划下的运营商面向C端市场的第一份考题: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真正解决网络、服务、内容的问题,把手机用户月均支出从6美元以下真正“拉上来”,释放移动通信的真正魅力。◇
2021年11月18日
其他

《互联网体检》让爱优腾“撕下”伪装

互联网圈流传过一个投行大佬的调侃:中国的长视频行业只需要3网4台(优爱腾、湖南、江苏、浙江、东方四大卫视)外加20个顶级的剧集和综艺CP,最多一间教室,30个人开半天会,就能把未来一年中国人看什么的事情给定了。看什么有了,那挣什么呢?最近一周,大家疯狂地为《互联网体检》小品里讽刺的各种APP注册、吆喝式直播带货、视频网站弹窗广告/会员付费/超前点映而爆笑着拍大腿。爱奇艺也颇为大度地让自家综艺吐槽了自己,却难掩视频业务怎么搞都不挣钱的尴尬事实:凭借爆款内容引来流量的爱优腾,如何在流量上凭会员和广告挣到钱,迄今还没有结果。01互联网视频的前17年互联网投资教父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对很多互联网公司有过积极的影响,但却一直对中国的互联网视频业务“束手无策”。这个理论的核心是某种商业模式率先在互联网发达的美国跑通,时机成熟后再带着美国的经验杀回其他国家,仿佛借助时间机器回到几年前的美国,把这种商业做稳做大。但在美国已经跑熟经验的Netflex,在中国无法实现“降维落地”。从发展轨迹上来看,国内互联网视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投资方一直坚持“拿钱砸”,而用户方一直坚持“没钱看”。曾经的乐视,探索过互联网视频“挣钱”的途径。在全民刚刚普及了功能手机的2004年,乐视网的出现,拉开了国内互联网视频业务的大幕。尽管后来随着业务多元化、无序扩张而导致发展折腰,但在经济学家看来,乐视最初是内地资本市场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TO
2021年10月20日
其他

5G消息的生死局

历史上,还没有哪个业务像短信一样经历过这么多次“剧情反转”。20年前,人们刚用上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手机时,按键上方只有一条窄窄的单色屏幕。运营商把市场营收寄希望于价格不菲的语音业务,并未看好按条收费的文字短信。没想到,段子的流行、拜年与日常问候方式的改变、娱乐节目的短信投票,硬生生把短信业务变成了运营商的“硬收入”。2012那一年,全国手机用户共发送了9000亿条短信,创下历史之最。微信成为国民级社交应用后,不少人断言短信业务会遭遇重创。他们又没想到,从2018年起借着广告、通知、验证码等商业营销,短信业务触底反弹,焕发了第二春。2020年4月,三家运营商联手宣布要在5G时代重新把短信业务盘活,并打出了5G消息的新概念,不过运营商此前的类似尝试都没有成功的先例。中国电信尝试过易信业务,后来死了。中国移动也发展过飞信业务,甚至一度在校园场景代替了短信,后来也死了。所以一开始无论是用户还是企业,都对5G消息保持了冷观。但行业部门、三大运营商以及RCS产业链用一系列行动开始搞活这个业务,并着重向B端客户释放了5G消息的巨大商机,成功引起各界的关注。RCS:富媒体消息,通过短信发送文本、图片、语音片段、视频片段、位置信息等信息。可时至2021年10月,经历了工作组成立、论坛研讨、白皮书发布、绽放杯比赛、定制化试用……这个弩箭上的弓还未成功射出。在近日的5G消息高层论坛上,信通院5G消息工作组副组长付国强直言不讳地说,按照标准指引、行业协同、试点示范的路线,按说5G消息应该进入到商用阶段了。“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产业协同和试点示范上发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在正式商用前,5G消息进入了成败攸关的“生死局”。01商用,到底难在哪?在三大运营商最初的设想中,只要是APP中运行的所有功能,在5G消息平台上都可以实现,所以“甩掉各类APP的安装”也是用户最先接触到的5G消息概念:无需注册,不必下载,在短信平台上,可以查航班和订票、值机,可以买东西和退换货。而对商家来说,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门槛地实现品牌营销、业务交付、客户服务等等。这意味着:5G消息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包括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成果转化等,终端企业、平台服务商、内容服务商等都需要一起加快推进。如果终端的互联互通不顺利,三大运营商的接口不能按时顺利打通,相关应用的开发门槛较高的话,用户服务体验就很难得到保障,将极大影响后续商用。付国强称,5G消息需要通过“试商用”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不商用就无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但是如果直接商用了用户体验不好,也会直接业务做死。“所以在试商用阶段,运营商、设备商、服务商、终端企业需要在行业标准基础上,把更具体的工作做到位,例如终端屏幕大小不一样的时候界面如何显示等细致问题,都需要有一个应用型标准来解决。”也因此,运营商做到了哪一步,最受业界关注。据联通集团产品中心副总经理黄昌建称,在网络建设方面,联通的MaaP(消息即平台)已经完成了广东等两大区域中心的建设,可以支持1000万用户的同时发送;在平台方面,已经完成视频短信、多媒体短信、5G消息三大消息内容的能力集约化。在一些证券、金融等垂直领域,也围绕MaaP信息平台做了定制化拓展。MaaP是实现各种5G消息服务的行业能力平台。基于这一平台,通过富媒体消息、Chatbot、卡片消息、插件的方式,用户才可以在消息本身内容中完成搜索、交互、支付等一站式体验,省去打开各种APP的麻烦。但前提是,基于一个可行的产业链合作模式,定位于手机用户的切实需求,才能形成一套符合各方利益诉求的商业模式。但前期由于处于测试阶段,联通MaaP对于接入的客户遵循了谨慎原则,数量规模不大,CSP企业只有20家,行业客户只有38家,后期进入试商用阶段后接入企业将更多。CSP即认证服务合作伙伴,意味着入围运营商的CSP合作伙伴,才具备与运营商共同发展5G消息的资格。CSP平台作为运营、定制化与各生态企业共同打造的5G消息运营平台,也是5G消息发送、运营和管理的中心。此前,运营商主要由省级运营商招募5G消息CSP合作方,并对其行业客户业务的深度理解能力、业务运营的支撑与分析能力、建设Chatbot服务的能力、商业模式开创能力、综合消息发送解决方案提供能力都提出了要求。希望合作方能帮助运营商拓展行业客户及5G消息应用场景,创新5G消息运营模式。据中国电信增值业务运营中心5G消息运营部总经理杜成新称,目前电信也已在CSP接入方面启动了准备工作,已经通知到各省公司开始前置受理各家合作伙伴的5G消息接入申请,10月份“统一审核申请试商用合作伙伴相关信息,分配帐号在试商用平台进行加载。产业链合作方还想尽快明确一个问题,即5G消息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即怎么挣钱、如何分成。如中国移动北京公司重要客户中心副总经理盛凌志所说,“在商言商,5G消息实现产业发展,终端是一方面,平台是一方面,最核心的是有很好的商业合作模式,这直接决定它能否大规模推开。”盛凌志提到,这几年5G消息toB端发展非常快,5G消息如何在toB端复制短信的辉煌也是运营商重点考虑的拓展难题。在杜成新看来,大型金融企业对用户的触达,尤其是“触达+交互”一直是困扰,此前都是利用APP或者微信公众号来解决,但都有一定的门槛,而且用户使用的频率也很低,所以在低频使用+广覆盖上,5G消息在金融、证券类企业的应用可以先竖起一些样板。(5G消息平台上的数字人民币查询和转账)而对中小企业来说,以往他们一旦有流量或者品牌知名度往往受到所在的大平台的牵制。在5G消息试商用期如果可以选一些小镇、小城做5G消息试点,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宣传,不管是农副产品还是特色产品的营销,或者地方企业做品牌营销,哪怕是只有几十人的企业,也可凭借5G消息的广覆盖,实现不小的机遇。02终端还远远不够?在日前的2021年通信展上,移动和联通展台也再次展出了5G消息应用。移动展台的讲解员跟很多前来咨询的人士解释,5G消息目前的筹备工作是三家运营商接口的打通,才能保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而在联通展台,讲解人员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终端适配问题。只有越来越多的终端支持5G消息,才能真正让企业客户和个人用户意识到5G消息的价值,但在现有的4G和部分5G手机上,5G消息只能以文字和链接回落,用户完全体验不到5G消息可以代替APP下载或者微信小程序的便捷。在2020年发布5G消息白皮书时,三星、华为、中兴、OPPO、vivo等一批终端企业都有很积极的表态。但在2021年10月,当5G消息开始试商用时,运营商却发现,终端适配的规模还远远不到商用标准。此前,农业领域一家企业“广西慧云”在5G消息上的成功试用,给产业链带来了振奋,却受限于终端而无法大规模推广。目前中国农业个体农户和家庭农户占总体农户比例超过65%,这些人的最大痛点是缺乏技术指导,很难及时获取到精准的农技服务,也很难主动下载APP和使用小程序。那么5G消息是如何服务这些农户的?一是如果发现有虫害,农户可以用手机拍照上传到耘眼AI服务平台识别是什么虫害(据说识别准确率超过了97%),平台会给农户推送防治方法,甚至实现一站式购买。二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经常用农药进行复配,复配不当容易面临绝产损失,平台可以帮农户检测农药能不能复配,如果复配不成功,平台会从4万多种农药中找出符合他需求的农药。到目前,这个平台为农户节省生产农资农肥投入超过百万,帮助农户提升产量超过20%。如果终端足够普及,还可以让6亿农户通过5G消息平台向国内12万个农业高级专家咨询问题。但这恰恰也是最大的问题:因为适配的终端不足等原因,目前在这个平台上活跃的农户是3万多人次,只是6亿农户中的极少数。这家智慧农业企业负责人说,一是希望更多的终端能够尽快适配升级,二是希望尽快实现三大运营商5G消息的统一下发能力,三是希望卡片式消息可以实现分享功能,提升社交传播能力。无疑,这都是来自应用方的朴实需求,也是5G消息商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正因此,不少专家呼吁行业部门尽早把5G消息纳入基础服务范畴,有了产业政策的引导,终端适配有望加速扩大规模。03海外机会5G消息如何做好商用,似乎也无法直接从海外找经验。尽管该类业务在日本发展较好,当地消费者对RCS消息的打开率为85%,点击率为60%——这比用户对移动端banner广告仅有0.001%的点击率高很多。但在美国,因为苹果不支持RCS,而iPhone又占据了大半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导致与5G消息类似的RCS一直没发展起来。所以今年4月,美国三大运营商Verizon、AT&T和T-Mobile取消了RCS联合发展计划。不过在华为和中兴们看来,5G消息在中国做大后“出海有很大机会。”中兴5G消息总监周小军说,经过对海外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其实中国运营商的对手并不是海外运营商,而是谷歌等巨头。借助安卓操作系统的优势,谷歌在海外的市场体量非常大,但谷歌与运营商的合作中,侵蚀了一部分运营商的收入,导致运营商也想建设自己的消息服务平台,但又因体量不够或者市场分散,协同力不够强。在他看来,“如果中国的5G消息能够成功,对海外运营商也将是极大示范效应,东南亚或者欧洲、南美的运营商也在关注中国的5G消息进展,我们跑好第一棒的话,中国就是1,海外就是后面的很多0。”华为软件业务部5G消息总经理崔巍直言,当5G消息成为运营商的基础业务后,其最大的价值就是连接能力非常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海外运营商、企业和用户看到这个业务的价值,GSMA以及产业生态合作伙伴也在积极推动,这也给5G消息征战海外创造了先机。但一切的前提是,在国内打响、打好5G消息规模应用的第一枪。◇
2021年10月13日
其他

一部冰血[长津湖],半部战地通信史

这样的电话线当然非常脆弱,经常被敌方的炮火炸断,一旦炸断必须用最快最短的时间修通。炸断,修复。炸断,修复。循环无数次。如今已95岁高龄的许光友,回忆起当时所使用的战地通信设备很感慨。
2021年10月8日
其他

谁还逛通信展?

如果没有“三十而立再出发”这个标签,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中国国际信息通信技术展览会——这个曾经每年秋天都让三元桥堵上几天的北京通信展,已经连续举办三十年了。尽管这届通信展的同期论坛数量多过了往年任何一届,但在会议间隙和展览台下,人们交流起来都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同感:创新乏力,形式单一,通信展的影响力、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为了工作、任务,很多人“硬着头皮来”。二十年前轰动全球的高人气、国际范儿,十多年前美女如云、歌舞不停的名场面,连续多年ICT高层为产业拨云开雾竖起风向标,都为通信展打上过清晰的时代烙印。在数字经济的马达轰鸣里,通信展没有消失,烙印却不再清晰。01辉煌时代的国际范儿在通信展历史轴上,1990年6月6日这个“吉祥日”开幕,为期四天的“国际邮电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是通信展最早的“雏形”。在国家领导出席的开幕式上,北京展览馆门前铺满了中国红。这是当时邮电部首次主办的大型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展商参展,同期还举办了30多场技术交流会。第二年,这个展会扩展内容成为“国际通信与办公室自动化设备展览会”,并将举办地点放在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之后十余年,尽管开会、住宿、餐饮、洽谈等服务配套一直饱受诟病,但因大容量、交通便利、各展馆围绕密集进出方便,通信展在这里驻扎,以至于每年开会的那几天都成为全北京“最堵”的地区。)随后几年,历经了“国际电讯、计算机和电子展览会及会议”、“北京国际无线通信设备展览会”等名称与内容的变化,1998年以“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开始稳定延续。这一年,参展面积突破45000平方米,观众也突破了30万人次。得益于国家层面的重视、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主办方的组织和海外机构的积极参与,2000年通信展迎来了两个历史之最:最高的人气和最国际范儿。这一年有来自20个国家的参展商,官方统计的参观观众达到了近35万人次。通信设备和技术、移动互联早期的WAP应用是这届展会主要内容。时任多位国家领导人都来展会上参观,还体验了通信业务。这一年,中国移动刚刚成立,在三大运营商三足鼎立将中国带入移动通信时代之际,互联网的浪潮也随即而来,也为后来通信展上纳入各种终端和各类新兴业务打开大门。30万人次的高人气,在通信展一直延续了好几年。自2002年起,美国克劳斯公司和日本信息通信网络产业协会作为海外组织单位,为通信展引来更多的国际企业和机构,仅2002年这届通信展就有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展商参展。2002年也是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首次集体亮相。后来,运营商就再也没有缺席过通信展,并成为吸引大众来体验新业务的主力。2004年开展前夕,“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通过了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的认证,成为全球展览业协会的成员展览会之一。这一届,也迎来了史上最多位国家领导人的参观莅临。(当时有厂商代表既欢喜又担忧。欢喜的是,国家领导出现在每个企业展台都会因央媒的报道给企业无形中打上高端的广告,但领导人参观时的清场,也意味着至少几个小时内展台人员无法与客户、媒体交流,一大批来访的企业客户也会被拦在展馆外。)2008年-2009年,通信展连续两届,将展览和会议设置在了顺义区的新国展。尽管展览面积也达到了5万平方米,但交通问题、场馆间不能互通的路线、周边欠发达的环境以及餐饮简陋,都让参会者和媒体颇感不便。2009年1月,我国发放3张3G牌照,移动通信历经只能打电话的1G模拟时代、图文的2G时代,正式进入到“把互联网移动化了”的3G时代。紧接着,百度、阿里、腾讯被冠以BAT成为新时代的互联网三巨头。通信展上大屏、智能手机一度成为主流,体感游戏、3D在线游戏、CMMB手机电视、手机视讯、手机阅读、远程视频等各类眼花缭乱的移动互联应用也牢牢吸住了参观者的眼球。2010年,iPhone4的发布成为继诺基亚N97之后的新一代机王,手机的全新时代在苹果的推动下开始了,也极大改变了通信展上大众对手机的体验。02盛宴后的疲态3G牌照发放前后几年,是全球手机厂商大秀终端的热门时期。从2007年开始,各大门户网站开始“比赛着”做专题,派出一支支报道队,做出了通信展史上最全、最热的展会专题。一些门户还特别设计了高端访谈话题,通过一场场对话,引发了业界对3G浪潮下ICT走向的思考和争辩。2007年太平洋电脑网的通信展专题2008年网易的通信展专题2009年腾讯的通信展“通信与互联网博弈”专题2009年新浪的通信展“问答决策者”在日韩、欧美各类终端品牌变着法吸引观众的那几年,除了媒体对各品牌手机的图文/评测式报道,美女、歌舞与艺术表演、各种观众可参与的手机摄影赛、抽奖活动,也成为通信展最吸睛的场面。随着4G牌照发放,通信展开始聚焦4G主题。尤其是国产设备商、手机厂商,开始在4G上秀实力。从2014年开始,虚商开始在展会上集体出现,带来了不少金融、电商、健康、零售、办公等个性化体验。NFC技术的火热也一度让三家运营商连续多年都在展会上展示着基于NFC的手机钱包服务。但从2010年通信展又“搬回”了位于三元桥附近的老国展开始,这个已经连续举办了20年的展会开始显现疲态。从2012年开始,媒体明显感觉到,一向在通信展上大手笔的通信设备商在净利和营收双双下滑经历着过冬,在通信展的投入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有些厂商干脆退出了通信展。2013年那届,诺基亚是手机展里唯一的国际品牌。尤其是美国电子消费展(CES)和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成为很多厂商新产品、新战略的发布地后,每年深秋的通信展在时间上也变得尴尬。有些在CES、MWC这些展会已经发布了的产品再放到北京通信展上做演示,企业的参会新闻也更像一年“工作总结”。曾经的国际大牌陆续退出展会,中国ICT企业撑起逐渐缩小的场面。各种各样的设备演示被一台台电脑和PPT演示文件代替后,通信展开始变得严肃、专业,高门槛不再吸引社会观众,变成通信从业人员和媒体人的专场。从曾经的35万人次,到2015年的12万人次,再到2018年的6万人次;从熙熙攘攘的“老国展”占满8个馆,到2017年转移到国家会议中心局部场地,参展者都能明显感觉到,通信展变冷了。03夹缝中的三十岁2016年开始,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在上海成功落地了一个分支。盛夏的MWC上海展一边围绕移动互联体验大打“互动”牌,弱化硬件产品类的宣传,欲摆脱巴萨MWC的影响,另一边也无形中对北京通信展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无人机、VR、5G、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游戏、现场篮球赛甚至知名歌星到场助兴,频频成为上海MWC人们热议的话题。甚至MWC上海展还请来了知名的KA女子电竞俱乐部、DM王者荣耀女子战队等多支顶级职业女子战队,在现场设置大屏幕“开战”,一时间聚集者无数。从2017年开始,MWC上海展和北京通信展都把5G作为最大的卖点。在中国5G牌照发放的前一年,中国移动发布GTI合作计划、中国电信发布5G技术白皮书、联通公布5G规模试验内容、华为表示于2019年推出支持5G的麒麟芯片和5G手机,爱立信演示了国内首个5G超远程智能驾驶,诺基亚贝尔宣布与腾讯战略合作建设5G联合实验室……这些发生在2018MWC上海展上热气腾腾的5G内容,使得几个月后的北京通信展进一步陷入“炒5G冷饭”的尴尬境地。但2019年5G牌照发放后,三家运营商在北京通信展上一同举行的5G商用启动仪式和首次发布5G套餐,一时间引来国内外媒体的大范围关注,突破了1万家数量的媒体、自媒体围绕5G对这届通信展进行了报道。
2021年9月29日
其他

专利领跑背后:中国6G迈入技术遴选窗口期

近日,一份外媒的6G专利报道,在元宇宙、区块链、量子的舆论硝烟中,再次把6G拉回到人们的视线里。该报道显示,面向全新的6G通信,国际上3个国家已经在专利领域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在6G核心技术专利的申请数量上,中国占比在40%左右,处于领先于全球的地位,美国在35%左右,而日本接近10%。同时,该媒体也提到了一个事实:在6G的时代中掌握越多的相关专利,在话语权上的优势也就更高。这是大众热衷讨论的科技博弈。但引起ICT产学研兴奋的却是关于6G的另一个消息:随着一份网络白皮书的发布,中国在6G研发上迈入了技术遴选窗口期,八大业务场景、12大潜在技术,都被正式提上了6G日程。016G脉络首次明晰2020年底,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命名为“电子科技大学号”的试验卫星。从四川媒体到全国媒体,都不约而同地以“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报道了该新闻。从媒体到大众,纷纷对“未来我国有望在6G市场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给予了超乎5G当年的期望。2021年,在中国大规模地建设5G网络之时,很多国际企业、运营商也开始把研究内容向6G倾斜。在9月16日的IMT-2030(6G)推进组6G研讨会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同时也是6G推进组咨询委员会委员的闻库直言,从产业技术培育来看,世界各国都已把太赫兹作为6G重要技术演进方向。“但太赫兹要想真正发挥应用价值,至少需要1GB以上的带宽,才能实现大通量的模数转换信号处理能力,但毫米波频段的类似问题还没有完美解决,所以发展太赫兹技术的前提是把毫米波培养成熟,不然就像小孩还没有走稳就开始跑。”
2021年9月22日
其他

元宇宙吹不动6G

这些脑洞大开的情节,牵扯出了元宇宙大火之后的背后技术问题: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从网络到平台,从软硬件到应用开发,到底哪些技术才能支撑“人们以另一个形态在另一个宇宙工作、游戏甚至生活”这个概念的实现?
2021年9月14日
其他

“白色巨塔”里,5G在疾行

深夜,一辆救护车正在路上疾驶。“这位病人主诉胸痛,结合问诊和心电图结果,排除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可以确定是心肌梗塞,尽快用抗血栓药物,我们通知心导管手术室待命!”在十几公里外的医院,急诊危重病科医生和心内科医生一边看着显示屏,一边通过耳麦快速与救护车上的120急救人员对话。这块特别的显示屏一侧显示了这位“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心电图等基本信息,另一侧屏幕清楚显现了救护车上急救医生所佩戴AR眼镜的第一视角图像,“患者”的手指动作、甚至小到脸部细微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当急诊科医生对着5G工作台屏幕说出上面那段话的同时,也在面前的工作电脑上输入了抗血栓药物的名称和剂量。同一时间,救护车急救人员AR眼镜的显示屏上也出现了相同的文字内容。此时这辆救护车距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还有8公里的距离,随车“家属”签了手术知情同意书。10分钟后,急救车到达,患者直接被送往医院心导管室接受急诊心脏导管手术。——这不是电影片段,是8月25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完成的上海首辆5G救护车院前-院内急救任务模拟演练。这场演练背后,正是投资风+舆论风口上的5G医疗。01为何医院开始频频上5G?
2021年9月6日
其他

北方“有战事”:五大董事长共论5G下半场

近100万个基站,近5亿套餐用户,10000个行业应用案例——这是商用牌照发放后的第三年秋天,5G在中国的成绩。尽管5G网络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市和95%以上的县区,拿在消费者手里、右上角能显示出5G网络标识的手机也已超过了3.9亿部,但对很多大众来说,除了在测速软件上看到网速明显比4G快之外,还尚未体会到5G更多的意义。甚至近期知乎上一篇分析“5G是不是已经失败了”的文章,以“西方国家对5G概念炒得很火但只有中国砸下巨资”、“所谓的万物互联至今没有看到”、“5G网络成本这么高,实际意义不明显,造成对资源的巨大浪费”等内容,获得了超过2000个赞。但业内人知道,如果该作者或者为其点赞者身处垂直行业,例如煤矿,或者医疗,再或者港口,亲身体验或者旁观到了5G对行业的切实改变,他不会如此断言。只不过这些改变,在5G的十年愿景中才刚刚开始。8月31日,在世界5G大会主论坛的圆桌论道环节,电信、移动、联通、铁塔、广电五大运营商的掌门人罕见地齐聚一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为主持人,问了5位掌门人同样一个问题:在提升5G的基建和服务上,运营商还有哪些工作可以做?又有哪些工作应该做?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是运营商在5G下半场的动力和愿景:既要改变消费者“5G无感”的囧境,也要能回答行业企业“5G能不能帮我们降本增效”的现实问题。01让路等车,而非让车等路
2021年9月2日
其他

财报背后的3巨头:没有诗和远方,唯有硬战一场

他也着重提到了“预集成”策略: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往往涉及的方面多、集成难度大,集成复杂度与时间周期又是制约行业解决方案部署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电信运营商都有通过所谓“预集成”加快这一过程的案例。
2021年8月23日
其他

直播黑产背后:被践踏的隐私,困在维权里

周末晚上,陈莉和朋友在家吃火锅,一旁的电视里正放着孙俪主演的“理想之城”。因一次意外的“背锅”事件,孙俪扮演的苏筱被迫离开一家知名建筑公司,在后续的应聘中屡屡碰壁,心灰意冷之际,一家小型建筑公司的男领导在她面试当天就让她上班了。下班时间过去时她还埋头在办公桌上,那个男领导叫了外卖回来,热情地让她吃点饭再忙,却不小心把汤洒在了她衣服上。她慌忙去洗手间处理,男领导却迅速回到自己办公室并关上了门。陈莉吃着饭看到这里,说,不会是镜子上有摄像头吧。果然,电视里的苏筱对着水池上的镜子擦了半天,脱掉了外套擦拭衣领处时,发现了镜子的不对劲。画面一转,男领导正“大饱眼福”看着电脑里苏筱在洗手间的一举一动,但几秒后就被冲进办公室的苏筱连打带踹逼到墙角,电脑也被砸了。陈莉无奈笑了一下说,“我当编剧得了。”01践踏隐私权的3类直播“黑手”2017年,一篇《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文章的大范围传播,扯开了摄像头直播的黑产一角:被安装餐厅、网吧、企业、健身馆等场所的360智能摄像头,实时拍摄的视频在360直播平台“水滴直播”进行直播,导致很多用户个人隐私受到侵犯,并且被直播者大多不知情。对于使用监控摄像头进行直播,有些店家表示是为了宣传,但也有些商家在接受媒体询问时称,“不知道被直播了”。而360官方解释称,“要求机主在安装产品并启用直播状态后,必须尽到直播告知的义务,避免隐私的不当泄露”,不过许多店内商家并未张贴告示告知,更有商家表示“未专门设置过直播”。在商家和360彼此矛盾的说法中,又有媒体爆料称,水滴直播平台上还有家庭环境里的实时视频,那种被称为“小水滴”的家用摄像头往往被安置于房间高处,所以家庭成员的活动也被直播得一清二楚,而当事人似乎并不知情。随后,不断有人找到媒体爆料,称自家安装的摄像头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直播平台上的实时内容。进而有人进一步揭露,在网上搜“小水滴+种子”,就能获得水滴直播平台上观看隐私内容的渠道。一时激起千层浪,很多人安装监控摄像头本意为安全,却换来了隐私暴露的噩梦。在舆论影响下,水滴直播平台在当年关闭,其后一直再未开放。但时至今日,在百度等多个搜索平台上搜索“摄像头
2021年8月16日
其他

路与网:智慧城市的致命考题

而现实中,从这条隧道逃生出来的人在社交媒体上回忆起的都是惊吓和无奈:被困者没有收到有关这条道路的安全提示或者预警;暴雨时路边也没有警示牌子;用救援电话求救,始终占线;轮番打报警电话,信号微弱……
2021年8月9日
其他

智慧时代,为何一车难停?

在北京那么久,梁晶经历了无数次堵车,却因停车这件事而倍感挫败。在孩子期末考试完的那个周末,梁晶和朋友两家人分别开着车去北京一个大型公园“遛娃”,以往这个公园一到周末就很难停车,所以她一早就计划了停在公园附近几百米的某商场地下停车场。但在上午11点到达停车场时,梁晶愣是在里面转了40分钟都没有找到停车位。甚至,连普通地下停车场里常有的A/B/C区还各剩多少停车位的电子指示牌都是黑屏的。即便当时车位全满,也仍有不少车无阻碍地驶入停车场,转悠着找车位,甚至有的违规停在了非车位区,也没有保安来管理。直到有一辆车驶离车位时被她看到,终于把车停下时,已经12点多,挫败感早就打败了好心情。“新闻里都是智慧城市,实际上该堵车时堵车,该找不到停车位时还免不了瞎转悠,智慧在哪儿了?”梁晶回来时忍不住跟朋友吐槽。“嗨,要么就得早点去,要么就是碰运气。”朋友回了一句大实话。而这样的难题,几乎困扰着一二线大城市的每一个开车人。01停车难,难在哪?身在媒体的梁晶其实在几年前,就对智慧交通、智慧停车有过近距离的了解。她还记得,2019年10月在浙江乌镇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一家企业展出了“5G停车技术成果和商业案例”,演示了包括智能巡检泊位、自动识别车牌号码、实时记录停车时长、精准计算停车费用的内容,当然,最主要的内容是关于收费的:从车主进入停车场地到离开全程无感支付。这可能是国内较早把停车与5G关联在一起的演示,该方案宣称300个以上泊位只需配备一个巡检人员,比传统模式提升了将近10倍的效率,能节约90%停车时间。遗憾的是,方案里面也并不涉及车主如何提前预知某停车场有没有车位,有多少车位,是否可以提前预约和“锁定”。而早在2016年时,她还在采访中了解过一些企业推出的“基于物联网的停车场智慧管理”。当时,在国内汽车保有量超过1.7亿辆、停车泊位空置率高达44.6%、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停车场覆盖率仅仅为7%的状况下,这类企业基于物联网的兴起,推出了物联网智能地锁+无线宽带连接运营商网络+手机APP的方式,解决泊车难、新能源车充电难这两个停车方面的“老大难”问题。这种地锁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感应停车位上是否有车,并发送状态信息到运营平台,车主在手机上安装相应的APP,就可提前获知某停车场是否存在空闲车位,可以预约和锁定车位,到达预约车位时用APP打开处于保护状态的地锁后,就可以停车入位,驶离车位时也能用APP进行结算,车锁自动关闭升起。而针对充电车位被非新能源汽车占用、新能源车充电完成后长时间占用车位不走等问题,也可以通过类似流程,用APP预约充电桩、解锁停车位等来解决。针对
2021年8月2日
其他

赛事科技有多硬,才能让人忘记这届奥运的开幕有多垮?

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东京8分钟”的表演将人们带入了科技和动漫的“二次元”世界,令人遐想无限。但4天前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不少人蹲在屏幕前连续经历了期待、疑惑与惊吓,甚至为了“精神回暖”,一度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重新推上热搜。开闭幕式导演因丑闻被辞退、奥运相关资料面临外泄可能、奥运村住宿环境遭质疑、几十位参赛人员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加上开幕式迎来全球观众疯狂吐槽,这届奥运会的混乱和垮塌几乎史无前例,但也依然不能阻止参赛者将多年训练的汗水转化为赛场奋力一搏的决心,更不能消灭全球观众用各种方式观看、回看、热议这场来之不易的奥运会的热情。事实上,单从科技来说,这届东京奥运会绝非“一地鸡毛”。01转播:足以吓尿百年前的运动员美国奇点大学创始人兼校长、谷歌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提出过一个“吓尿指数”,假如有一位参加过1896年首届奥运会的运动员穿越到2021年,会达到什么样的惊吓程度?其实,奥运赛场的本质没有离开过项目与赛道。因科技而改变最大的,不是训练体系和运动装备从原始演变到先进,也不是赛事的极大丰富和选手们的极限突破,而是日益发达的转播科技,给这位“穿越者”带来的直接震撼。1908年那届伦敦奥运会,电影技术刚刚出现,有电影院派人去奥运会现场拍摄了部分片段,然后做成电影在电影院播放,人们看到时已经是奥运会过去几个月了。1924年巴黎奥运会,出现了专业的摄像师团队。但当时电视普及率太低,收音机更为普遍,所以巴黎奥运会是第一次进行实况广播转播的奥运会。1936年,在电视机的发明后,奥运会也迎来一次全面的革新:这一年的东道主德国首次通过电视播放,让奥运会通过电视走进千家万户。1948年,奥运会真正进入了电视媒体时代,也是转播正式规范化的开始,尽管英国当时拥有电视机的人还只是少数,但还是有50万人通过电视观看了比赛。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
2021年7月26日
其他

APP风暴:用户隐私的“头号公敌”

“当时我试图研究明白趣头条的算法,但那些低质量的图文我真的不喜欢,也每次都点击‘不感兴趣’,可还是会被继续推送,直到《**老汉闯进孙子婚房》这类文章屡屡推送来时,我忍无可忍放弃了这个APP。”
2021年7月19日
其他

无人驾驶的初场战事,为何向TAXI集中火力?

但“硅谷气质”的肖健雄直言,在Robotaxi领域,50万买不了一辆车,因为100%安全的任何环节都无法“偷工减料”,只有最过硬的硬件和架构,通过更强大的软硬件一体化设计,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安全性。
2021年7月12日
其他

这8个故事,值得“刷爆”科创一百年

01第一座地下无线电台1927年,是不少年代剧里都出现过的那一年:革命进入艰难时期,党中央被迫转入地下斗争,当时设在上海的党中央亟需加强与各根据地党组织的联系,但又缺技术又缺人,在无线电通讯上几乎一片空白。时任中央特科交通科科长的李强受中共中央委托,担负研究无线电收发报机的任务,一边钻研技术,一边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身份广交朋友,冒着生命危险购置了自制电台所需的关键零件、工具以及制作收发报机的线路图等。隐蔽在上海市赫德路(今常德路)的一所房子里,参照着英文杂志上的线路图样试制收发报机。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6G访谈·尤肖虎 | 探索6G之海,我们已踏上十年征途

NextG计划,和我国的6G专项研究计划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可以说,我国和先进国家的6G研究进展是同步的。04此前有专家提出,智能泛在和数字孪生是6G演进上的重要趋势,对此您如何看待?
2021年6月21日
其他

这份“2021高考全国卷”答对一半,就是玩手机的老司机

你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拿起手机。你睡前的最后一件事,再看一眼手机。醒着时从不离手,工作/学习/生活/消费/娱乐/出行统统离不开手机。教孩子玩APP,教老人打车。没了手机就没了灵魂的你,对手机又了解多少呢?高考季,不参与一下考试不过瘾。来看看这份关于手机的“2021高考全国卷”,你能答(蒙)对多少题~电影里你见到过吧~还得给装电话的师傅递烟倒茶~土豪尝鲜史~~~咔!打开。咔!合上。贝克汉姆的经典广告YYDS!对,已经14年了~~那你还记得什么时候用上4G手机的吗?答对的,一看就是专业的!瞎说什么大实话对,不信你去户外测测~怎么样,并不难吧如果你答对了6道题以上,显然就是见证了移动通信改变社会的一枚“老司机”了~~如果觉得前几题太难,那么恭喜你,年轻人,等着你的还有更多精彩时代~~哈哈,你还有什么感触,欢迎留言~截至6月9日下午17点留言点赞最高的一位送出一份小礼品互联网大厂的智能音箱欢迎参与和转发!◇
2021年6月8日
其他

自动驾驶新考题:当司机想要“主动犯罪”

两起震惊全国的恶意车祸发生之前,人们对自动驾驶的安全焦虑尚在常理范围内。从威马汽车两年内3起自燃,到特斯拉汽车不断被爆出刹车事件,再到蔚来长安街失控撞坏金色护栏……人们关注和讨论的,不外乎车祸到底是人为失误,还是汽车本身原因。因取证难,很多事件都没有明确定论。但在大连5死5伤的报复社会型撞人事件、南京车主追杀前妻连撞8人事件之后,关于自动驾驶的话题仿佛逆风一转。“在这种极端场景的恶意车祸发生时,自动驾驶能不能接管汽车,强制避免危险?”人们开始这样问。01自动驾驶的“使命变迁”此前在知乎上有人发问,“未来的自动驾驶时代,你也有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某天在行驶过程中,因某个不可意外导致汽车刹不住闸冲向10个路人,无法及时停下来,但是,它可以转向旁边的河流或者墙壁,而这种碰撞或许会导致你的死亡。它应该怎么做?”从个人权益到道德,从技术能力到法规……至今,这个话题还在辩论中。传统上,一场车祸事故的处理原则是“谁过错谁担责”,进入智能驾驶时代后,在路人、其他车辆是否违规的因素之外,担责方要么是司机本人违规驾驶,要么是自动驾驶系统故障(避险能力不足)。2019年11月,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公布了一起Uber致命车祸的最终调查结果。调查人员列举了司机的人为失误,包括在车祸发生前,司机有1/3时间始终在低头看手机,而没有注意到道路状况。不过因为“自动驾驶”这个特殊的“身份”,技术因素也被详细调查了一番。结论称,该汽车在撞车前5.6秒检测到有人正骑着自行车过马路,但根据速度把骑车人识别成了汽车,在撞车前5.2秒时又把他归类为“其他”,判断为不妨碍车辆的其他物体。在只有几秒的混乱判断中,汽车撞倒了骑车人。也就是说,该事件的担责方主要是司机,但正因为汽车对前方障碍的判断不及时、不清晰,该事故也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起自动驾驶汽车致人死亡事件。2020年6月,基于对5000起重大车祸调研,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发布了一份报告:大约9成车祸是人为失误所造成的,但自动驾驶能减少其中1/3的交通事故。现实中,有一些错误在自动驾驶演进中正在被不断修正,例如错误判断另一辆车的行驶速度所导致的预测错误、驾驶速度过快对道路条件造成误判所导致的规划错误、不正确的规避操作所导致的执行错误,还有其他一些对车辆控制的错误。不过,以上的案例统统未囊括这个极端场景:当司机想要主动犯罪,恶意制造车祸。那么,在遇到人为犯罪的场景时,汽车能不能在紧急情况下实现规避和降低损害?IDC中国研究总监李连风对紫金山科技解释,这种极端场景下,自动驾驶从技术上是可以规避危险的。因为自动驾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驾驶员和乘客以及对周边人员的安全,当出现任何一个危害交通参与者的因素时,不管是人为接管还是系统接管,都是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实现保障和相关规避的。那么,这种场景中,汽车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前方需要规避的行人、车辆信息以及判断车主有意制造危险?李连风称,这就涉及自动驾驶的几个相关技术。在感知层,汽车主要是靠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和相机传感器)对位置,速度和环境进行实时判断、分类、识别。在规划层(决策层),汽车接收感知到的信息,通过ML和AI技术模拟人的决策系统,相当于驾驶员大脑,作出相应的行为指令。接下来就是在执行层,汽车发出指令,依靠各域控制系统完成执行操作,包括制动、减速、转向等。这几步都是在低时延的情况下迅速完成,才能最大限度阻止危险。02新考题除了技术问题,自动驾驶能否阻止这类恶意车祸,在关键时刻掌管汽车,也急需有法可依。如李连风称,自动驾驶立法涉及的领域比较多,与车辆所有权、运营主体、保险主客体、道路公平与社会伦理都有相关性,立法与技术发展也有相互影响的关系,立法可以促进技术的发展,也会抑制技术的实现和落地,“可以说,目前这类立法在全球都处在摸索阶段。”显然,从L2到未来的L5,在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阶段,法规如何保障特殊情况下的安全又不至于影响自动驾驶的发展,在很多事故陷入“人为因素还是汽车因素”证据纠纷的同时,又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个新考题。德国每一次对自动驾驶的立法都引来各国的参考。近日,一个《自动驾驶法》草案的颁布,让德国成为全球首个允许L4级别无人驾驶车辆参与日常交通并应用在全国范围的国家。该草案的其中一条是:始终保持远程接管状态。即车辆一旦有危险,远程控制方将立即处理风险。在国内,目前我国尚没有正式的针对自动驾驶的法规出台,“有一些建议稿,但是未正式发布。主要会涉及到路测,数据管理,驾驶员状态,责任认定,车辆管理等方面。”李连风说。“目前的法规还是在现有道路管理法和车辆管理法范围内升级版,还没有更深入到车权、责任、保险保障以及社会伦理方面(包括恶意车祸这类极端场景)。”据悉,即使是当下很多车企都推出了L3级别的车型,消费者也对于L3级别的自动驾驶也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我国在相关法规上目前也仍然没有针对L3的法规。难点,就在自动驾驶事故的责任划分上。不过,自动驾驶除了集技术与伦理于一体,更是一个融合了城市、道路、网络、汽车在内的生态体。当这个生态体可以对道德问题起到防范时,也就能更大程度上阻止恶意破坏伦理的人——让“杀手”无法得逞。
2021年6月1日
其他

滴滴司机,越跑越亏?| 一周之最

这周,闲鱼上的“颜值打分师”因“生意太好”而被广泛关注。满分为10分的颜值打分,1分到3分为不好看,4分到5分为平平无奇,6分到7分是不错的潜力股,8分是小帅哥、小美女,9
2021年5月28日
其他

互联网汪洋里的2780万人,想被听见

看到她的朋友圈后,不少朋友来问她,是怎么联系租车公司和旅游地点的,她说,其实是好朋友妹妹帮助联系的,因为这么多人组团旅游,确认司机、订票、住宿等,必然有一些环节是需要“打电话说才能办妥的”。
2021年5月24日
其他

凭借歧视女性,这些品牌“反向”出名 | 一周之最

这周,高耸的深圳赛格大厦晃了又晃,被临时关闭。网友私下疯传说是因为华强北土豪老板们在摊位挖币,且用的是传统机械硬盘,几十万硬盘高速顺时针转动,导致大厦共振。相关调查部门称,没有,不是,别瞎说。这周,乐视用一个欲说还休的招手海报宣布回归且预告了发布会,网友纷纷称贾跃亭真的要回来了。乐视解释说,没有,不是,别瞎说。那网友为什么“瞎说”,到底风从哪刮来的?非常值得思索。来看看这一周又有什么尬事,大家不吐不快!
2021年5月22日
其他

10亿手机用户,月均支出一杯咖啡钱?

DoCoMo、KDDI、Softbank(软银)以及乐天都是从2020年开始相继推出5G服务的。据身在日本的某网友介绍,软银此前的不同移动套餐也通常为每月5000日元(295元人民币)起。NTT
2021年5月17日
其他

特斯拉之后:自动驾驶的冰火两重天

特斯拉的维权事件,让本来就对新能源宣传的智能驾驶心存疑虑的不少传统油车车主,最近更热衷于在车速失控新闻中寻找特斯拉,甚至其他新能源车的身影:“看看,看看,说的那么玄乎,实际上就是不行!”
2021年5月10日
其他

倒奶背后,畸形选秀17年 | 一周之最

因倒奶被叫停的青你3,是蒙牛连续第三届赞助的爱奇艺选秀节目【青春有你】,也是自2004年以来第“数不清”次赞助的选秀类节目。在引发巨大争议的倒奶视频下,有些网友留言,“还是回到短信投票方法吧。”一听就是选秀观众或者粉丝群里的“老司机”了。那正好问问大家,
2021年5月7日
其他

特斯拉、理想、B站亲身演示的“灾难级”PR课 | 一周之最

据说最近很多企业在招聘公关人员,假如应聘者面试时看到的是这种题:如果本企业消费者维权越演越烈且微博文案遭遇大面积嘲讽,高管又违背常理开除了一名保护商业秘密的员工,同时招聘部门以不当态度贬低了面试者引发舆论,你会如何处理?天,好难。这道题的背后,就是这几天特斯拉、理想、B站纷纷用实际行动给公关界带来的几堂“灾难级”案例课。五一临近,PR人提前过了“劳动节”。
2021年4月30日
其他

抢公章的国庆大哥,要挤上直播带货大船 | 一周之最

罗永浩因当年被迫签下的一条“流氓协议”而被法院强制执行限高令,出差不能坐飞机或者高铁动车。但老罗扭头就在微博上高调招商房车,主动以高性价比示好房车品牌,随即就有多个房车品牌纷纷转发主动表示赞助。
2021年4月23日
其他

撩拨这届年轻人的,为何是6G?

而当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其4月12日公布了华为对6G的研发,并表示联合众多企业制定相关标准,并即将发布6G白皮书后,甚至连大众也开始关注起6G,而且很多来自于“几乎感受不到5G”的泛科技热衷者。
2021年4月19日
其他

2000多家芯片设计企业八成不足百人,何以乘风破浪?

“我们认为2021年可能是EDA上云的元年,紫光芯片云会从紫光集团内部使用拓展到外部,会有更多的外部客户享受到紫光芯片云带来的价值。”超过2200家的芯片设计企业里,八成不足百人规模,既缺乏专业的设计人才储备,也没有芯片设计的仿真验证算力环境,但却又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出产品,进而转换成商业价值。
2021年4月16日
其他

不畏竞争瞄准华为苹果,荣耀的底气十足

首先是荣耀的研发团队非常擅长通过软硬件结合,对底层驱动等进行深度优化。事实上,荣耀研发团队中有很多人早年就参与了华为最早芯片的孵化,有大批对芯片底层非常了解的核心专家。例如他们研发的GPU
2021年4月12日
其他

最后一批P2P出借人:一地鸡毛等风来

这一年国内P2P企业数量突破了3000家,据第一网贷(深圳钱诚)的统计,2015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达到11805亿元,同比增长258.62%;历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累计达到了16312.亿元。
2021年4月7日
其他

互联网黑话如何“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一周之最

小说《三体》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红岸基地,叶文洁在进行日常天文监测时发现太阳能够上亿倍的放大电波,她趁人不备地发出了来自地球的一次电波信号,8年后,她惊喜地收到了来自外太空的回复,但内容却出乎意料。这周,中国天眼正式向全球开放,不知道会在三体迷中掀起多大的兴奋,但估计全球的天文工作者和爱好者都会按耐不住激动,至于会不会引起某国的更大焦虑,那就无从得知。又到周五,本周还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引起了你的注意?
2021年4月2日
其他

“中兴付”二次易主,变身“华为付”?

有终端业界人士称,由于华为现在是国内最大的智能手表厂商,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市场或许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与巨轮堵死苏伊士运河、共享充电宝再次集体涨价一同登上热搜的,还有“华为拿下支付牌照”这个似冷实热的新闻。企查查显示,这笔交易正式完成是在3月25日,华为通过收购讯联智付100%股权拿到支付牌照,这也是讯联智付被中兴软件卖出后的第二次易主。在此新闻下,对国内移动支付牌照情况和华为的动作人们热议纷纷。业内分析人士对此看得更远一些,如
2021年3月29日
其他

西方大佬们的“搬石头砸脚”大赛 | 一周之最

即使在忙碌的采摘季节,也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而且人工采摘棉花的成本已远于机采棉机,棉花种植户能用机收的已无人愿意再用人工,随着机采棉的普及,棉花种植户的收入反而越来越高。所以,也不知
2021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