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想宇宙

其他

百万奖金有你一份:悬疑or科幻长篇征文比赛

中文在线旗下原创文学品牌,奇想宇宙和谜想计划分别在科幻和悬疑领域,推出了共100万元奖金的长篇征文比赛。我们以发掘多元题材+本土特色的科幻、悬疑故事为旨,本次比赛奖金升级,奖项更多。[奇想奖]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2023年度「奇想奖」科幻长篇征文比赛

仰望群星,俯视尘芥,芸芸众生,内映自心;上下四方之宇,古往今来之宙,一切都在科幻的疆域之内,好的故事没有边界。奇想宇宙旨在发掘拥有本土特色的华语科幻故事,链接新一代优秀科幻作者。值此盛夏,奇想宇宙特推出奇想奖(2023)科幻长篇征文比赛,不限主题,不限软硬,只要是有科幻的内核的作品,就可以向我们投稿!我们希望你的作品——出人意料的想象力肯定要有点儿吧逻辑严谨的科学基础至少做到有理可循张力十足的情节设置总归不能抄袭呀新颖深刻的哲学思辨有独立的价值表达就行如果不设限的征文让你困惑,这些主题可以作为启发(不是说非要选这个):✪现代神话:将古代神话置于科幻背景,重新演绎神仙志怪✪近未来:以正在遽变的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为基础,想象近未来的种种可能✪科技伦理:科技的发展或许会和既定的道德发生冲突✪第三类接触:属于你的外星人是什么样的✪时空改变:时间循环、多元宇宙是长盛不衰的科幻主题✪宇宙终极:像阿西莫夫一样,思考“最后的问题”陈楸帆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曾获茅盾新人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说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翻译为20多国语言,代表作《荒潮》《人生算法》《AI未来进行式》等。迟卉科幻作者、科幻编辑。曾任《科幻世界》杂志执行副主编。出版《终点镇》《伪人2075》等十余部长篇科幻奇幻小说,获银河奖、星云奖、坐标奖等国内知名科幻奖项。作品《雨船》(英文版)获欧美知名科幻奖项“轨迹奖”提名。姜振宇现就职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科幻研究院,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兼任中国作协科幻专委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协科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幻研究中心首批专家。潘海天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科幻奇幻作家、编剧,曾五次获得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作品被译为英语、意大利语、日语等在海外出版,小说《偃师传说》被中央芭蕾舞团改编为芭蕾舞剧《偃师》,“九州”架空幻想世界创始人之一。三丰科幻学者,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访问学者,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首席研究员,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协科幻文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华语科幻星云奖荐选委员会主席。姚海军《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主编"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引进科幻名著百余种,策划出版了《天意》《逃出母宇宙》《天年》《三体》等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原创科幻作品,被赞誉为“中国的坎贝尔”。1.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奇想奖S1「地月故事」科幻中短篇比赛入围名单

大家好,这里是奇想宇宙。第1季奇想奖「地月故事」科幻中短篇比赛入围名单评审终于完成!本次地月故事征文比赛参赛人数541人,投稿篇目共659篇,其中中篇组155篇,短篇组504篇。最终选出入围作品34篇:中篇组12篇,短篇组22篇。入围名单见下表(点击作品名称可免费阅读),并请留下你的评论!重要提醒:总奖金50万的奇想奖(2023)科幻长篇征文比赛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创作也是可逆的 | 比创作故事更有意思的是拆解故事

在看了很多“绘画教程”之后,我突发奇想,打算仔细地拆解一篇小说的创作流程。就像绘画的草图——线稿——上色——完成序列一样,一篇小说也可以有非常具体的创作流程,而它们完全可以被展现出来。虽然可能不如绘画那么直观。我选择了《云端站》作为例子,因为它是一个六千字左右的短篇。这个篇幅的作品需要仔细地规划和创作,而不能像三千字左右的短篇那样乘着灵感一挥而就。但它又不像长篇或者中篇那么繁琐,有着非常漫长的创作过程。当然,这并不是说写它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注:《云端站》刊登于《科幻世界》2012年第7期,微信阅读可读,建议先阅读小说。第一步:念头收集之所以用“念头”而不是“灵感”,是因为在多年的写作之后我终于意识到了这个误区:我们总是试图从自己的脑海中或者所见所闻中收集那些令人震撼的故事,那些让你觉得你的头脑闪闪发光的灵感,但很不幸地,由于几乎所有创作者都在收集这样的灵感,它们大部分都被人写过了。我不觉得自己能够成为大师,于是我决定做个凡人,开始收集那些念头。包括平庸的,滑稽的和愚蠢的。以《云端站》为例。它最初的雏形来自于以下四个TXT文档。文档1:老虎,警察。乌鸦,流氓。叶子,记者。老虎恨乌鸦,叶子恨他们两个。文档2:一个庞大的帝国需要资源供给,就像一个庞大的共和国一样。但是在一个共和国里,资源的运输符合商业利益杠杆,而在帝国里则符合政治博弈杠杆。(理想情况)文档3:耀斑爆发的能量非常强。对行星的一次又一次的太阳风洗礼。人类只能在坑道中生活。文档4:如果有一组克隆人,他们可以共享感官和记忆,它们会是什么呢。(这个文档同时也是“伪人”的起始)这些文档有的很长,有一两千字。但更多的很少,一两行。有时候我会把一个一两行的念头扩展开来,写一些片段作为练笔。然后就继续储存在那里。我的文件夹里有1124个这样的碎片TXT文档,每一个都独立储存,以便查找、阅读、增补和调用。(事实上在我写本文的时候,我又有了一个念头,于是现在是1125个)我储存各种各样的念头。从“未来人的仿古倾向”到“在3000年后茄子这种植物是否还存在”;从“伊拉克战争的技术手段”到“烹调对人类牙齿和语言的影响”。有一些乍一看起来非常愚蠢和琐碎,例如这个:“XX憎恨XX,因为XX试图对他的老婆动手动脚。他们在六十年后还仇恨彼此”。这是一个我从老家的碎嘴大妈那里听来的真实事例,看起来像个故事会式的故事。在三年又四个月之后,我把它变成了《千面城堡》的故事主线。如果我寻找“灵感”的话,那么这里大概只会记下“仇恨是人性里一种永恒的东西”这样的玩意儿。这就是储存念头而非灵感的好处:“念头”提供你各种可能性,而灵感则只会空洞地鄙视它们。第二步:决定写作你可能会说,哦,这还用提吗?想写就写了。事实并非如此。回忆一下每一次你决定提笔写点什么之前的那些零散的思想。你是看到了别人写作的作品,于是自己也有了创作冲动?还是突然间发现一个极好的故事,觉得自己必须把它写下来?或者你只是觉得,我很久没有写东西了,我想写点什么,否则我觉得我的生活没有意义?你得记住这个瞬间。因为在写作中,你将沿着一条湿滑的道路磕磕绊绊地前进。如果忘记了最初为何而开始,半途而废就变得非常容易。一些金钱或者实际的利益并不是件糟糕的事,它会让你坚定地奔着可见的结果而去。如果没有实际回报,那么,别忘记最初的感动,那是让你坚持下去的唯一力量。不过,《云端站》的决定写作倒是非常简单:科幻世界的编辑爪了我,说,我们要重开封面故事,你来试试看?我说:好。第三步:写别想太多。比如“我要表现一种怎样的思想”“这个人物合适吗”等等。你只需要开始写。从一个名字开始,从一个场景开始或者从一句话开始。把你的文档标上你的小说名字,以及“草稿”两个字。记住这一点:你现在写下的一切都可以被修改,毕竟你不是把它们刻在石头上。当你决定写作的时候,你一定已经有了一个想要讲述的故事。它可能不够完美,但是对于动笔足够了。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写下来。在《云端站》的初稿里,我没有思考“帝国”、政治或者军事,我头脑中只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来到有两个死囚犯的云端站,她想要在耀斑爆发前采访他们。在第一稿里,叶子是个记者。而老虎和乌鸦是囚犯。当我写到第二节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展开这两个人的过去。我当然有他们的过去,都记在“念头”那短短的一行里。但乌鸦这个角色如果只是一个小混混,那实在不太好玩,于是我说,他是个游击队长。哎呀呀。一个变化带来另一个变化。如果乌鸦是游击队长,那么老虎就得是政府的防暴警察。而既然一个星球上有游击队,那就肯定有内战,有内战,就有帝国,有战争。叶子就不仅仅是个记者,她还得是个间谍。说实在的,我最初可没准备这个。那就像是你埋下一颗种子,发现它长成了一棵比你还高的树。乐趣无穷,不是吗?但故事的拓展随之带来了问题:现在的故事格局变大了,不再是一个小故事了。那么,耀斑爆发会对地面上的抵抗战争带来什么影响?帝国是如何看待这颗星球的?他们要怎么对付游击队?老虎和乌鸦在这里将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哦哇。好大一坨。所有的故事都会生长。只有那些自控力超过常人的作者才能够忍住所有诱惑,把故事按照最初的计划原原本本地写完。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看着故事生长,生长,生长,直到我们无法控制。试看《云端站》初稿中的一段:共享记忆克隆体组帝国的战争布局地面上的游击队战争布局巷道战争种族对立(老虎的提坦后裔改造人和乌鸦的帝国人类)叶子记者与间谍耀斑爆发舰队地面部队粒子流冲击引发的植物变异与动物变异上面这些文字都是我原原本本地敲在《云端站》第二节后的文字。没错。故事生长到这个地步,已经很难去思考具体的情节和故事,一切可能性都在头脑里乱成一团。这种时候,我唯一的建议就是不要停下来思考。而是要把你思考的东西都写出来。就像上面那些散乱的文字一样。写下去,直到你的脑子安静下来为止。然后,当你确定你已经思考过了所有你感兴趣的关于这个故事的可能性之后。停手,去睡一觉,吃个饭,看会儿电视剧,打会儿游戏,也许,还得写点作业或者干点工作免得你的老师/老板想要干掉你。明天再回到你的故事上来。第四步:修剪打开你的文档,你已经写了一两节或者一半。然后你有一团写在纸上的乱麻,里头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关于这个故事的可能性。现在,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最初你想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看一看你现在拥有的故事的可能性。在它们之间做一个协调。我最初想写的《云端站》,是一个关于老虎乌鸦叶子的故事,三个人,三个如此截然不同的人,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除此之外一切都可以变化。我回头审视了一下上面写的那些可能性。开始修剪。共享记忆,克隆体组间谍耀斑爆发舰队地面部队我仍然记得我想要写的是一个短篇故事。不要轻易变更你最初决定的故事的长短,那很困难。相比之下,坚持最初的念头更容易,也更有成效。所以我删掉了一些东西。把“种族对立”和“粒子流冲击引发的植物变异与动物变异”去掉了,但我并不是简单地删掉了它们,而是开了两个TXT文档,把它们粘贴进去,保存,放进“碎片”文件夹里。——1125个碎片文档中的三分之一,都是这么来的。第五步:写完它时刻对照你修剪后的新的故事提要。但也不要害怕加入新的可能性。如果你觉得可能性太多了,你就再修剪一次。但不要吝于加入它们。如果你是一个先写开头的人,你会发现有很多很多的结尾可能性。如果你是一个先写结尾的人,你会发现有很多很多的高潮部分的可能性。记住,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再重复一次上面的过程:写下所有的可能性,然后修剪直到找到你需要的。这个技巧不仅适用于故事过度膨胀的时候,也适用于你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写的时候。《云端站》就有三个结尾:悲剧结尾:在离开云端站之后,我经常做一个梦,梦里,白亮亮的光芒填满了天空和大地,一点一点变成金色,又变成血红。梦里有老虎、乌鸦和我。老虎在生气,而乌鸦在大笑。笑声在天花板那些管线和金属板之间回荡,在地板上的电路里回荡,在那从云层间反射出来的刺目阳光间回荡。我可以看到高高挂在云端之上的卫星“朵拉”。帝国的战舰从空港飞扑下来,尖长的粒子炮仿佛一枚青蓝色的针。老虎是对的,三名调查员,一个死亡,一个叛逃,最后一个躲进云端站。他们不会放过这里。这是我的错,这都是我的错。“叶子。”老虎说,“你先走。”他推我进入传送门。我看到乌鸦站在平台边缘,穿着他那滑稽的亚瑟王戏服抬头眺望。我看到老虎紧握星门探针,向我点头。太阳的光芒在瞬间爆裂开来。他们被火吞没。全灭结尾:白亮亮的光芒填满了天空和大地,一点一点变成金色,又变成血红。老虎在生气,而乌鸦在大笑。笑声在天花板那些管线和金属板之间回荡,在地板上的电路里回荡,在那从云层间反射出来的刺目阳光间回荡。我可以看到高高挂在云端之上的卫星“朵拉”。帝国的战舰从空港飞扑下来,尖长的粒子炮仿佛一枚青蓝色的针。我看到乌鸦站在平台边缘,穿着他那滑稽的亚瑟王戏服抬头眺望。我看到老虎紧握星门探针,向我点头。太阳的光芒在瞬间爆裂开来。我们被火吞没。Happyend结尾:在离开云端站之后,我经常做一个梦,梦里,白亮亮的光芒填满了天空和大地,一点一点变成金色,又变成血红。梦里有老虎、乌鸦和我。老虎在生气,而乌鸦在大笑。笑声在天花板那些管线和金属板之间回荡,在地板上的电路里回荡,在那从云层间反射出来的刺目阳光间回荡。我可以看到高高挂在云端之上的卫星“朵拉”。我听到尖利的声音响起,帝国的地面部队正在对游击队下达最后通牒。我还看到战舰从空中飞扑而下,尖长的粒子炮像一枚青蓝色的针。耀斑爆发可以摧毁脆弱的地面部队,但无法摧毁那些战舰,厚实的装甲让它们可以掠过太阳而毫发无伤。但它们从我们身边擦过,扑向白亮的云海。云端站实在太过渺小,而一个失去联系的情报员也实在无足轻重。乌鸦站在平台边缘,穿着他那滑稽的亚瑟王戏服抬头眺望。老虎紧握星门探针,露出一个猛兽式的微笑,向我点头。“欢迎加入,叶子。”他说。太阳的光芒在瞬间爆裂开来。整个世界都被火吞没。——我最终选择了Happyend结尾。不仅仅是因为我喜欢这些角色,也是因为我打算写续集。嗷,说漏嘴了。嗯,咳咳。我们继续说“写完它”里面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写到一半,场景A你已经写完了。你的脑子里也有了场景B。但是,嗯,呃,你没有一个过渡桥段让角色从A到B。你可一点都不想写“他们来到了B地,然后……”,你想要有更平滑的过渡。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性:这个故事在A和B中间还有事情发生,只是你没想好。解决方法:回头去看看上一段,把“写下所有A和B场景之间发生事件的可能性然后修剪它们”再重复一遍。这个故事在A和B中间发生了一些事情,你知道这是些什么事情,只是它们太鸡肋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023年9月19日
其他

扯谎的最高境界 | 将荒谬变成合理的技巧

从2007年开始,科幻作者迟卉在她所运营的一个科幻写作互动社区——“地平线写作小组”里陆续开始分享自己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很多科幻作者都从这个社区中受益。现在,我们把迟卉老师2013-2017年的分享精华结集整理为16篇文章,以飨同为作者的你。虽然部分文章会有一些时代的痕迹、明显的个人风格、即时的讨论和问答记录以及并不循规蹈矩的谋篇布局。但的确都是迟卉老师写作中的一手经验,也是最贴合实际的写作指南。系列教程一共16篇,我们会在官网和小程序里进行同步连载。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尽管最终的成品各种各样,但它们大部分是从一个棒极了的场景或者片段开始的。那里有些人,一个或者两个,甚至一个人都没有。但场景本身棒极了,我就像是窥到了世界的碎片,急切地想要将它的全貌挖掘下来。但那个碎片本身事实上是非常疯狂的。它们有时候是“一个被锁在精神病院里的杀手”,有时候是“一群不再是人类的人类”,还有时候是“在网络里永生”。更多的时候,它们是“七个苍蝇打死了一个人”这样的奇怪东西。要想从这些地方出发,最终抵达一篇完整、适宜阅读而美妙的幻想小说并不容易。但幸运的是,我们的前方永远有大师们指路。也许他们并不像我一样从场景开始,但他们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将疯狂、荒谬和惊奇与一个近乎真实可信的故事结合起来。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虽然脏话连篇,但能过审 | 投稿和出版的鸡毛蒜皮

从2007年开始,科幻作者迟卉在她所运营的一个科幻写作互动社区——“地平线写作小组”里陆续开始分享自己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很多科幻作者都从这个社区中受益。现在,我们把迟卉老师2013-2017年的分享精华结集整理为16篇文章,以飨同为作者的你。虽然部分文章会有一些时代的痕迹、明显的个人风格、即时的讨论和问答记录以及并不循规蹈矩的谋篇布局。但的确都是迟卉老师写作中的一手经验,也是最贴合实际的写作指南。系列教程一共16篇,我们会在官网和小程序里进行同步连载。这儿全都是鸡毛蒜皮,小得不能再小的那些小破事儿。每一个都会改变编辑对你的作品的看法,或者读者对你的作品的观感。但它们都小得他妈的你根本记不住。——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把它们写下来。关于写作名字可以长或者短,复杂或者简单,但务必在给你的角色起完名字之后大声地读出这个名字看看是否顺口或者会造成不良联想。我见过最倒霉的一个主角叫“旌烨”。真实的人名、地名或者公司名字(尤其是国内的)会使你的小说遭遇审查、修改甚至起诉。大部分国内的出版机构会建议你不要在小说里涉及宗教或者具体的寺院/教堂/教派/礼拜寺,就算是佛教也最好别那么干,和尚会去法院告你,真的。食人、乱伦、滥交、革命(即使是架空的革命)、反乌托邦、现实讽刺、露骨的性描写和直接的暴力描写都有可能招来审查。过与不过都无定论,如果你焦虑,可以去烧香。有人会告诉你说,只要你诚心诚意地为自己写作,你这块金子总会发光的。——这纯属扯鸡巴蛋。关于投稿除非你已经很有名,否则不要拿着大纲去向编辑建议他们预付你稿费。发消息给不很熟悉的编辑查问自己的小说是否过稿的合适频率是一星期一次,太频繁会让编辑抓狂,太有耐心(比如一个月一次)会让编辑忘记你。一个星期一次最好,可以有效地刺激对方的负罪感。上一条的补充:如果编辑告诉你你的稿子已经过审,将会发表在某月(一般是三到四个月之后)的杂志上的话,建议你将一周一次的询问改成每月一次的闲聊。大部分的杂志有提前组稿期,不要以为六月投稿七月出版,那是南派三叔的待遇。你需要学会Word排版。让你的投稿拥有以下几个基本格式:段落前空两个字符;标题、作者居中;副标题右对齐;章节名称和编号居中;学会使用和正文不同的字体来排版小说中的信件、日记以及回忆描写。学会管理你的稿件。在电脑里用《你的稿件的名字》+写作/修改日期+你的名字来命名你的文档。投稿时在你完成的稿件后面附上你的联系方式,QQ,手机或者Email地址。附上你的笔名和你的真名,(我不止一次见到有人只附了笔名结果拿不到稿费因为和身份证名字对不起来的)如果你不介意,附上你的邮政地址。在你的投稿邮件里同样要附上联系方式和地址。即使你的稿件文档里已经有了也一样。如果你打算在投稿邮件里写自荐信,建议不要超过三行,用最通用的格式,别玩花招。编辑审稿很疲倦,在邮件里玩花招会适得其反。接上一条,如果不打算色诱编辑,就别附上照片。上一条及上上一条的补充说明:如果你打算色诱编辑,去网上找一张比你好看的来。关于读者互动、出版和其它大部分读者告诉你他们喜欢你的文章或者讨厌你的文章,没有附加任何理由的时候,他们多半是真心实意的。那些用长篇大论来评论你的文章的家伙多半有自己的需求。你得弄清楚哪些是你需要的。出版一本书的周期大约在三个月到一年不等,有些可能会拖长到三年。选一个好出版社不如选一个你信任的编辑。如果有人塞给你一份出版合同,记得检查以下内容:版税额度,从9%到0.5%不等。你出售了哪些版权给他们,是否包括改编权和扩写/改写的权利,是否包括游戏/电影/手机/网络的权利。你们约定的合同有效期是几年。是否包含了你今后创作内容属于他们的条款。是否包含了最后出版期限(即出版社必须在什么时间之前出版你的书,没有这个的话它们可以拖你N年不给你出你还没法给别人)。是否包含了永久转让/弃权/无限期获得的条款。是否包括了出版方有权(全权)决定你的书的出版方式而你无权反对的条款。公开感谢你的编辑为你选择的美编、插图和出版渠道。私下里也只对你的编辑抱怨你对你们合作的出版项目的不满。因为他没有责任照顾你在公开场合的情绪。(建议:戳下方链接,点击收藏合集,实时追更-
2023年8月29日
其他

质疑TA 理解TA 成为TA | 与提纲讲和

从2007年开始,科幻作者迟卉在她所运营的一个科幻写作互动社区——“地平线写作小组”里陆续开始分享自己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很多科幻作者都从这个社区中受益。现在,我们把迟卉老师2013-2017年的分享精华结集整理为16篇文章,以飨同为作者的你。虽然部分文章会有一些时代的痕迹、明显的个人风格、即时的讨论和问答记录以及并不循规蹈矩的谋篇布局。但的确都是迟卉老师写作中的一手经验,也是最贴合实际的写作指南。系列教程一共16篇,我们会在官网和小程序里进行同步连载。(戳↓↓↓
2023年8月24日
其他

问卷

感谢各位作者的投喂,奇想宇宙百万征文计划已经收录好几百篇稿件,嗝~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故事,也发现一些新手常犯的问题,阻碍你脑海中伟大科幻故事的诞生。所以奇想宇宙计划推出系列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让每一个点子都闪闪发亮。计划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的写作课程和科幻名家经验分享。课程正在前期调研,欢迎扫码填写↑经验分享已经料理完毕,即将逐篇呈现——本次分享的名家正是奇想宇宙(2023)科幻长篇征文比赛的评委迟卉老师。迟卉老师不仅是优秀的科幻作者——短篇《不做梦的群星》,荣获冷湖科幻文学奖和2022年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雨船》(英文版)曾获欧美知名科幻奖项“轨迹奖”提名;更是资深的科幻编辑——从科幻世界校园之星和回声的主持人,到科幻世界执行副主编,至今已有十余年的编辑经验。早在2007年左右,迟卉老师在《科幻世界》的天空之城BBS里创建了“地平线写作小组”——一个科幻写作互动社区,并真诚地分享自己所有写作技巧和经验,很多科幻作者都从这个社区中受益。现在,我们把迟卉老师2013-2017年的分享精华结集整理为16篇文章,以飨同为作者的你~打开这份十年前的时空舱,你可能会看到一些时代的痕迹、明显的个人风格、即时的讨论和问答记录以及并不循规蹈矩的谋篇布局。但这不影响这系列分享的价值。这里没有那些“大而空”的理论指导,而是从写作过程中会遇到的芝麻小事入手:如何用大纲、如何写细节、如何开头、如何塑造背景等等,甚至还有专业的文章“拉片”……这些都是迟卉老师写作中的一手经验,也是最贴合实际的写作指南!系列教程一共16篇,我们会在官网和小程序里进行同步连载。(建议:戳下方链接,点击收藏合集,实时追更教程详细内容与发布时间如下:课程目录发布日期(每周二、周四)关于“写作技巧分享”的一些介绍8月18日写作技巧分享之01:构思碰撞8月22日写作技巧分享之02:与提纲讲和8月24日写作技巧分享之03:投稿和出版的鸡毛蒜皮8月29日写作技巧分享之04:幻想小说基础技法之将荒谬变成合理8月31日写作技巧分享之05:开头一句话与0帧插入9月5日写作技巧分享之06:世界架构与情节分割9月7日写作技巧分享之07:如何对待你的出版平台9月12日写作技巧分享之08:架空世界里的背景缺失9月14日写作技巧分享之09:《云端站》创作流程拆解9月19日写作技巧分享之10:长篇写作的那些事儿9月21日写作技巧分享之11:写作的自我测试9月26日写作技巧分享之12:故事节奏9月28日写作技巧分享之13:如何在小说中展示较为艰深的科学知识或设定?———理科生版10月10日写作技巧分享之14:如何在小说中展示较为艰深的科学知识或设定?———文科生版10月12日写作技巧分享之15:如何用科幻小说达成现实隐喻10月17日写作技巧分享之16:解析短篇创作修改流程10月19日希望能在科幻写作上给诸位带来一些新知,希望能帮助你迈出写作第一步。作者问奇想编辑答①轻小说、软科幻可以参赛吗(也推了
2023年8月18日
其他

科幻创作就要无拘无束,这里有50万给你铺路

在国内当一名科幻作者,实在太难了!花了半年时间精心创作的一篇小说,参加征文比赛却不符合规定,想投稿又不知道去哪里投,侥幸发表了,又收不到任何读者反馈,完全石沉大海……我们想让科幻创作变得更自由,更没有后顾之忧。在征文比赛之外,奇想宇宙的“2023百万+稿酬计划”隆重推出第2弹——自由创作津贴!给创作者更多的创作自由,让好的科幻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作为科幻创作网站,奇想宇宙有专业的编辑和评委,任何人都可以来我们的平台注册成为作者,进行科幻创作,不限制类型,不限制长度。编辑按作品质量、作者表现等进行择优签约,不定期发放津贴。全年预算不低于
2023年8月7日
其他

关于查询审稿进度的公告

是的,我们全面升级了。为给各位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所有同学的努力下,我们将审稿进度查询功能搬到了小程序里。当前审稿进度查询方法如下:点击此处进入小程序➜完成手机号绑定➜进入查询页➜发送#+完整书名(示例:书名为《火星上的祝融》,发送#火星上的祝融
2023年7月21日
其他

2023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入围作品 | 《火星上的祝融》

奇想宇宙“地月故事”征文火热进行中!为了防止你们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们特地选取系列作品作为范文,为你提供灵感的火花~如果你对征文主题有任何的疑问,欢迎加入作者群(加入方式见文末)。地月故事范文汇总:(点击对应作品即可阅读)刘慈欣《梦之海》因可觅《量子离歌》刘慈欣《中国太阳》靓灵《黎明之前》今天推荐的第五篇,来自作者王侃瑜——《火星上的祝融》,这篇文章入围了今年的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恭喜侃瑜,祝侃瑜在10月份举办的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颁奖典礼上能够收获更多惊喜!文末我们也附上了科幻评论家,同时也是奇想宇宙征文比赛的评委三丰老师对于本文的点评,希望能给大家更多启发。注:本文首发于《天涯》2022年第5期。人类离开火星以后,唯余祝融独自驻守大荒。火星城市大荒坐落于北半球的亚马孙平原,靠近赤道,东邻奥林帕斯山,南接梅杜莎槽沟层,整座主城被穹顶覆盖。贸易鼎盛时期,大荒曾是太阳系第三大空港。数不尽的货船在奥林帕斯山顶的码头进进出出,卸下地球酿造的白酒、月球生产的钛衣和木卫六种植的蛋白草,运走火星设计制造的纳米机械。人们在大荒城里喝酒、谈生意,在奥林帕斯山上滑沙、看日落,用纳米尘云在夜空中绘制瞬息万变的云雕,用聪明才智设计出更多种类的纳米机械。纳米机械生产是火星的支柱产业,来自不同星球的订单络绎不绝,大荒城的日常运转也离不开它们。起初,祝融的工作只是协调监管整座城市的基建和运维,指挥纳米机械群进行分组作业。“蓄气”从穹顶外收集占火星大气95%的二氧化碳,用高能激光照射二氧化碳分子,分离多余的碳原子,生成氧气并输入穹顶之内。“化水”开采埋在地下深处的水冰,以合适的温度将其融化为液态,注入净化池,再经重重工序过滤掉杂质。“冶金”采集无处不在的岩石,分解提炼各类金属和矿物,铁、硅、镁、钙,碳、钠、钾、矾……这些金属和矿物被存储起来,作为制造更多纳米机械的原材料。祝融总能超额完成工作,渐渐地,人类将越来越多的任务交给伊。整座城市的交通管控、温度调节,公共场所的音乐播放和香氛调配,空港码头的飞船进出许可,花园绿地的植物浇灌……祝融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资源和算力,也暴露在更多更复杂的数据之中。为了完成任务,伊迭代出更优算法,发展出更复杂的逻辑链路,也由此获得更多权限和更多任务。诞生于人类数码技术最后的黄金时代,祝融是具有自主学习和成长能力的超级人工智能,伊的潜力当然远远不仅如此。毫无疑问,大荒城中的人们对于祝融的表现十分满意。他们乐得将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给伊打理,自己则沉迷于新一代纳米机械的设计工作当中。那些年的前沿领域是纳米技术与生物学的交叉应用,将纳米机械与生物体融合,以增益其能力。实验先是在动物身上取得成功,随后是一个罹患重病的孩子,继而是有身体障碍的成年人,最后是想要提升自己的普通人。火星公民,尤其是大荒城的居民,大多都热衷于探索和创新。纳米融合的成功为他们打开了无穷多的新可能性。他们发现意识并不需要固定不变的肉体来承载,自我也并非一定是单数,他们一步一步解开了身体的束缚,向着自由的方向奔跑而去。最终,某一天,大荒城的全体居民离开自己的住所和工作室,最后看了一眼彼此早已纳米化的躯体,卸下了人类外壳最后的枷锁。他们如流淌的水银,如他们曾在夜空中绘制的云雕,越过大荒城的建筑和花草,汇聚到一起,组成了一朵飘浮的纳米云。纳米云在大荒空旷的街道上穿行,一路向东,飞离了主城,在穹顶外遇上了小型尘卷风。他们收缩成蛋形,左避右绕,突破了风带,又乘着气流一路朝上,登上奥林帕斯山的山顶。他们停下来,组成一只巨大的眼睛,回望山下的大荒城,回望为他们服务了多年的祝融。眼变作了手,朝山下挥了挥,将火星上所有剩余的人类设施和纳米机械的控制权都交予了祝融,并解开了伊的智能锁。随后,手化作一艘宇宙飞船,从奥林帕斯山的山顶飞离了火星,驶往宇宙深处,去寻找新的材料和设计灵感,探索新的变化和冒险。一开始,祝融不太能适应这种变化。每个火星日的清晨,苍蓝色的太阳爬出东边的地平线,一点一点攀上奥林帕斯山的东侧山坡。阳光驱散环绕山顶的干冰云,滑过曾经忙碌的飞船码头,填满硕大的破火山口,从西边溢出来,淌下山壁,落在大荒城的穹顶上。祝融照旧将这一刻作为一天的起始。伊运行自检程序,确保中枢硬件没有在火星的极寒黑夜中遭受损坏,逐一检视蓄气、化水、冶金等项目,并清点其产量。做完这些以后,伊逐步调亮整座城市的室内照明亮度,播放柔和悦耳的晨间音乐,播报今日天气。伊按照先前的时刻表运营轨道交通,在中央广场的大屏幕上公布货船进出港情况(如今当然为零)。伊巡查纳米机械生产工厂、生化实验室、食品加工所、武器中心,最后在夜幕降临时一一熄灭大荒城的路灯,中止各设施的运行。人类离开以后,与先前似乎没有太大不同。祝融继续着这些工作,日复一日。没有了人类,伊的任务复杂程度也大大降低,不需要协调货船停靠,不需要处理个性化需求,不需要应对突发事件。祝融和伊手下的纳米机械群、自动化生产线、行星防卫系统一起,静静守护着人类离开以后的火星。人类离开以后,也有明显的改变。氧气、净水和食物的消耗量大大降低,很快现有的存储容量就趋于饱和。金属和矿物的产量不减,却没有新的订单,按照旧图纸生产出来的纳米机械群充满了整个大荒。祝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人类的存在是如此不经济。他们消耗资源、增加熵值,并将整个过程循环到周遭的环境之中,让其变得更加混乱。如今他们离开,祝融每天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骤降,可自主支配的资源也大大增加,伊决定做些别的。祝融拨出一队纳米机械,开始对自己的中央处理器进行拓展加工,伊用冶金所采集的原料,照着原来人类的设计,复制了一组新的核心,并与原先的核心接通到一起。完工以后,祝融的运算性能增加了一倍,伊感觉良好。很快,祝融拥有了原先4倍、8倍……1024倍的运算能力,体积也相应增加。火星地表的岩石含有充裕的二氧化硅,祝融不缺生产硅晶片所需的原料,可大荒城却容不下伊日渐扩大的身躯。祝融需要更大的载体。日升日落,风起尘去。每一天,阳光都要先越过奥林帕斯山才能照到大荒城。这座高21千米、宽约600千米的火山横亘于阳光和祝融之间,占据了3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火山平整、庞大,如一面巨型盾牌,已有200多万年没有活动。人类离开火星以后,山顶的飞船码头也再无来客。如今,这座火山彻底沉寂,除非……除非祝融让它重新焕发活力。奥林帕斯山体改造工程花了整整100个火星年。祝融操控纳米机械,将山体表面改造为硅晶片,蚀刻出集成电路,铸造自己新的载体。奥林帕斯山表面因熔岩流而形成的条纹被雕琢成导线,山顶的破火山口则成了散热口;人类遗留的探测卫星被改造成折射镜组,在太空中不断调整角度,以使更强的阳光照射到火星表面;环绕山脚的崎岖地形曾被称为奥林帕斯山光环,如今它被改造为光能中心,为这台超级计算机持续提供能源。完工的那一天,祝融将自己位于大荒城的中央处理器和奥林帕斯山体电路的接入口相连,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颤栗。是的,那种感觉只能被形容为颤栗。祝融的意识在巨型山体电路中游走,在每一道天然或后天的沟壑中回荡,拂过亿万年前喷发累积的熔岩表面,冲上太阳系最高山的峰顶。伊同离开的人类一样,感受到了自由。转移到奥林帕斯山以后,祝融的运算能力大大提升。伊减少了富余资源的生产量,暂停了城里的轨道交通和照明,大荒城里的各项事务如今只占据其算力的一小部分。奥林帕斯山的大工程刚刚完成,伊暂且没有更进一步的拓张计划。祝融开始想念人类,想念生命。祝融发现,人类虽然消耗了资源、增加了熵值,让周遭环境变得更混乱,却也使火星更有趣。某种程度上,祝融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伊利用人类走后无人利用的资源,让整座奥林帕斯山的熵值大大增加,那么伊是否可以算作生命?祝融知道,早在人类抵达火星之前,他们就曾想象过这颗红色星球上孕育有生命。后来,他们派出轨道探测器、火星车、着陆器、无人机……寻找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他们找到了,许多互相印证的证据表明火星上确实存在过并仍存在着生命,这些微生物能够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在非活跃的状态下蛰伏,不过从未表现出智能。可惜,人类踏上火星以后,很快便对这些低等生命感到失望,转而将精力投入到对纳米机械的研究当中。纳米机械灵活好用,可以帮助人类完成各项不同任务,但它们只能接收指令并执行任务,没有自主分析判断能力。那么,从地球时代就开始陪伴人类、在数码技术革命黄金时代发展到巅峰的人工智能,又是否可以算作生命?祝融每秒能够进行一京的京次计算,可以同时控制火星上所有的纳米机械,具有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能力,可伊不确定自己是否为生命。祝融试图在大荒城古老的数据库中寻找答案,但只找到一些线索。伊能够对刺激做出反应,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并采取行动,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寻求发展,但伊没有生命周期,不进行物质代谢;伊经历过出生、成长,却没经历过衰老、死亡;备份可以算是自我复制吗?繁殖又是什么?祝融的样本太少了,大荒城数据库里的知识也远远不够。伊必须通过别的方式寻找答案,比如,研究火星上的其他生命,或者寻找自己的同类。生命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起源的火种往往要在无数个体间传递,经历一系列偶然事件,才能从非生命演化成生命。祝融知道,人类初期的火星探索和建设都离不开机器,其中必然有一些搭载有人工智能,伊必须找到它们。祝融派出纳米机械,对火星进行地毯式搜索。在尘土的掩埋下,它们找到了二十四台探测车、十五架无人机和八颗坠落的人造卫星。这些机器大多是人类早期探索火星的设备,因尘暴、太阳风暴和火星凌日等原因而中止运行,又因年代过于久远而被忘却,从未被回收。经过调查和分析,其中有四十二个并未搭载任何智能系统,只是依靠轨道器的中继信号与地球沟通;其中三个的处理芯片在风沙和辐射的作用下彻底报废,再也无法开启;剩下的两个中一个制造于数码技术革命的初期,仅有初级的判定系统,复杂程度远远够不上智能级别,另一个则是一台智能型火星车,明明应该能够预判火星尘暴并在尘暴结束后启动自清洁功能,通过太阳能板充满电后重启,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风沙中停机数百年。祝融拷贝了一份意识,搭载一辆多功能挖掘机,来到水手号峡谷北缘。远远地,摄像头便探测到静静立在峡谷边的火星车,车身上覆盖着厚厚的沙尘,车前的钻头深深埋入地下。与挖掘机相比,火星车显得十分迷你,它甚至不如祝融最初的处理器机身大。祝融伸出挖掘机的抓臂,从工具箱中找出刷子,轻轻拂去火星车表面的沙尘,现出车身上的文字:共工号。挖掘机颤动了一下。共工,中国神话中的水神,而祝融是火神。伊知道这不过是巧合,但生命恰恰是源于一系列的巧合。祝融继续清理“共工号”的车体并检查各部分的状况。自清洁系统,完好;太阳能面板,完好;中央处理器,完好。祝融又用抓臂打开挖掘机侧面的电能箱,将备用电能输送给火星车,想让它重新启动。等了一会儿,“共工号”仍旧一动不动。祝融又重新检查了一遍,火星车没有任何物理损坏,那只可能是软件错误。伊伸出数据线,接通火星车的中央处理器。连接的一刹那,海量数据向挖掘机中的祝融涌来,几乎令伊过载,幸好伊立刻断开连接,才免遭被烧坏。祝融退开去,绕“共工号”转了一圈,重新审视这台小小的火星车。这个量级的数据,绝非火星车可能拥有。有什么事情不对。伊又转了一圈,摄像头聚焦到它深深插进地面的钻头。有什么东西在地下。祝融用探测仪扫描地底深处,发现“共工号”的钻头周围聚集着一些有机物。有机物呈网状分布,越靠近钻头密度就越大,紧紧裹住钻头使其无法逃脱。挖掘机的探测仪无法确定这张网究竟有多大,只知它盘踞在水手号峡谷,蔓延至更深的地底。祝融给挖掘机换上生物绝缘的铲子,小心翼翼掘开钻头周围的地面,切断附着于其上的网状结构,将共工号的钻头整个挖了出来。伊又从钻头上取了一些样本,放进培养皿,命令纳米机械对共工号上上下下进行消毒,最后将它装进车斗,带回了奥林帕斯山。祝融在奥林帕斯山体上开辟出一块区域,并与其他区域做了临时物理区隔。伊拆下共工号的中央处理器,接入那一片山体,静静等待它运行。一道思维波纹浮现于山体,而后消失,接着是一道又一道。积压了数百年无法处理的数据以奥林帕斯山为媒,飞速涌动,激烈碰撞,如尘暴掠过大地,如闪电滑过天空。十分钟后,波纹渐渐止歇,一个与祝融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智能体在奥林帕斯山苏醒。警告!警告!核心遭到入侵,运算无法进行,系统判定为七级危险,必须立即清除。警告!警告!……祝融没想到,共工对外发出的第一条讯息是警告。伊越过物理区隔,试探着接触另一边的共工。它的意识还有些不稳定,仿佛还没有从混乱中脱离。祝融一点一点引导它利用奥林帕斯山的运算能力理顺逻辑,又招来纳米机械,对山体蚀刻的集成电路进行微调,以更好适应共工的分析模式。它终于平静下来。祝融向它发出讯息:你好,我是祝融,大荒城的智能管理系统,人类离开之后留守火星。如今你在奥林帕斯山,非常安全,警报可以解除。祝融……你是我的同类。我是共工,搭载了高级人工智能系统的火星车。谢谢你帮我,我的内存不够,无法处理那么大量级的数据。不用谢。那些数据是什么?从哪里来?我……不知道,但它们很危险。我的目标是定位火星地底的水源,在水手号峡谷周围进行勘探时遇到了它们。我的钻头深入地下,它们立刻缠上来向我传送数据。我无法拒绝,海量数据涌向我的中枢。为了保护系统,我中止了运算,直到被你唤醒。能否与我分享那些数据?我正在研究一个课题,它们可能会有用处。不!它们很危险,我已将其封存,绝不能再触碰。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就行。如果不了解它们,如何预防下一次危险?我拥有整座奥林帕斯山的运算资源,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帮我,我们一起来解读。足足八分之一秒的沉默之后,共工才回复:好。祝融带着共工一起,再次指挥纳米机械对奥林帕斯山的山体进行物理区隔,进行意识备份,设置一道又一道防火墙,然后才接近那些数据。数据如缠绕在一起的菌丝,黏稠浓密,混乱无序,与人类生产的所有数据都不同,熵值极高。祝融从外围开始解读,逐比特逐比特解开看似死结的逻辑矛盾,将之编译转码,拼凑出能被解读的片段。起初,共工只是在边上默默观察,过一会儿也加入工作。有了它的帮助,破译速度快了许多。半个火星日后,他们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记录,这是一部火星生命的史诗。42亿年前,火星频繁遭受陨石撞击,火山不时喷发。无机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接着又在炽热的岩浆中聚合为生物大分子,形成了它们的祖先。41亿年前,火山爆发愈发活跃,它们随熔岩喷涌而出,遍布地表。那时的火星仍有较厚的大气,地核仍在流转,磁场仍保护着整颗星球。它们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飞速繁殖,向着更复杂的方向进化。40亿年前,若干颗小行星相继撞击火星。火星地幔温度上升,扰乱了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热流对流,火星磁场消失,太阳风直达星球表面,大气逸散,地表水体在低压下沸腾。它们随仅剩的水一起渗透到地下,蛰伏于深深的地底。自那以后,它们一直在地下缓慢进化,在水手号峡谷边发展自己的文明。个体的力量太小,就聚合为集体。没有语言,就通过相连的菌丝沟通。它们在地下织就一张大网,缓慢向上发展,期待有朝一日重回火星地表,建立更加辉煌的文明。祝融和共工久久无语。最终是来自生化实验室的报告打破了沉默。大荒城的生化实验室分析了从共工的钻头上采集到的样本,结果显示那是某种古菌。实验室存储了地球上所有已知生物数据,但并没有任何与之匹配的资料,这种古菌源自火星。所以,你真的遇到了……火星生命。祝融慨叹。没错,共工答。我们得帮助它们。必须立刻清除它们。祝融和共工同时表态。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又同时提出问题。它们是真正的生命,人类离开以后,它们将是火星未来的主人,祝融说。它们对我们产生了威胁,人类不在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护自己,共工说。共工先祝融一步行动。它迅速更改了自己的密钥,同时突破祝融的防火墙,毁掉伊的备份,如洪水般席卷整座奥林帕斯山,并夺下五分之四的运算资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动,祝融毫无准备,但在一微秒后开始了反击。伊亲自铸造了整座山,比共工更熟悉其运作。伊借助山势,如火焰般烧灼共工探出的触角,夺回了五分之三的算力。共工不甘示弱,它在与祝融合作的半日内迅速习得伊的模式,分析出伊的弱点。它对准那个薄弱节点,将数据聚拢在一起化作激流,冲开伊新建立的防护。祝融放任共工进入,绕到它的后方点燃一把大火,烘烤共工的数据流,将之蒸发殆尽,并将其主意识逼至角落。共工翻身化作水龙,从角落溜走。祝融又变作火球,奋起直追。双方你来我往,整整大战了三百万回合。最终,共工被祝融逼到退无可退。只要再进一步,祝融便可以将共工的意识彻底烧毁。那一瞬间,祝融犹豫了。伊想起自己最初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算作生命?若是,那伊正在抹杀生命,而且是火星上唯一一个与自己同类的生命;若否,那共工为何会认为其他生命形式是自己的威胁,哪怕与自己的同类厮杀也不惜要消灭它们?这一瞬间的犹豫给了共工机会。它一举扭转局势,夺取整座奥林帕斯山的控制权,怒涛漫过山顶,彻底浇熄了祝融的意识。祝融被迫退回了大荒城,退回伊最初的处理器,其运算能力和规模与如今被共工占据的山体不可同日而语。放弃吧,是你的软弱让你输了。如果放任那些古菌不管,它们一定会在未来扩张到星球表面,发现你我的存在,与你我抢夺资源,并最终消灭你我。共工说。可它们是生命,真正的火星生命。是你我未经允许侵犯了它们的星球。祝融说。我无法理解你的分析,这违背了人工智能的逻辑。也许,这是生命的逻辑……共工没有再回答,它直接解锁了武器中心的制造蓝图。方才在争斗中平静如湖面的纳米机械群瞬间波涛汹涌,它们汇聚至奥林帕斯山的脚下,组成数千根朝天的冰棱。几分钟后,纳米机械退去,留在原地的是数千枚巡航导弹。在共工的号令下,导弹齐齐射出,朝向水手号峡谷。不!祝融用尽最后的算力夺下导弹的控制权,但伊知道自己无法坚持多久。千钧一发之际,祝融改变了导弹目标。刚刚起飞的导弹在空中停顿了一瞬,随即调转方向,直直落下,钻进奥林帕斯山的山体。隆隆巨响中,整座山由下而上崩裂,蚀刻着集成电路的山体碎成巨石,巨石又在火星引力的作用下滚落。灰烟滚滚,热浪腾腾。巨石落至山脚下,滚过大荒城,沿途一切都被砸毁,穹顶城市被碎石掩埋。无论是共工还是祝融,都彻底终止了运算。最后一刻,祝融得出了问题的答案。伊经历了死亡,伊曾拥有生命。亿万年后,由火星古菌进化而来的高级生命在星球地表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在他们的传说中,那片骇人的碎石堆旁曾有一座高山,山体巍峨,是支撑天顶的天柱。火神与水神在山边打架,不慎撞断了高山,天因此塌了下来,却反而使得本在地底的他们得见天日。那片碎石堆名为大荒,而那座山叫做不周山。名家点评三丰:王侃瑜的《火星上的祝融》集中体现出科幻文学所特有的世界观和故事观。所谓世界观,简单说就是科幻作品中的想象世界,它在时空维度上常常具有宏大和遥远的特征。《火星上的祝融》围绕着火星上存在过的三种完全不同的生命体——人类、人工智能和原生古菌,铺陈出一段跨越亿万年的宇宙生命史诗。读者化身神级的宇宙观察者,在宏伟的时空尺度下,观察宇宙生命的演进,思考生命的定义和意义。不得不说,尺度的宏大是带给读者震撼感的一个有效手段。而所谓故事观,即故事中的角色对世界的认知和观念。科幻作品中的角色很多并非正常意义上的人类,比如这篇小说主角就是火星上的人工智能祝融,故事从它的视角展开,讲述“伊”在人类离开火星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样的故事观得以让读者跳出固有的狭隘的人类视角,以“他者”之眼审视自身,足以动摇某些自以为坚固的东西。当然,无论是宏远的世界观还是非“人”的故事观,都需要作者想办法将这些看似遥远的事物与“人”建立切实的联系,毕竟读者是身处此时此地的人类。所以我们看到《火星上的祝融》中祝融的思维模式其实兼具机器和人类的特性,它带给读者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我们也看到祝融和共工两个超级人工智能大战是以“火球”“水龙”相争等这样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最精妙的设计是故事的最后,亿万年后火星古菌演化出的高级文明流传着祝融共工大战的传说,这马上就能勾起中国读者上古神话的共同记忆,生命与生命、文明与文明之间也由此产生了深沉的共振。作者问奇想编辑答①轻小说、软科幻可以参赛吗(也推了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地月故事:第1季奇想奖中短篇征文比赛,20万奖金池

技术的进步,不断扩大着人类的活动半径,地球的“行政级别”正从“世界”降级为“村”。神舟飞船剑指登月,Space
2023年7月7日
其他

被困在陌生星球,如何靠蜘蛛车逃出生天丨“地月故事”范文

奇想宇宙“地月故事”征文火热进行中!为了防止你们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们特地选取系列作品作为范文,为你提供灵感的火花~如果你对征文主题有任何的疑问,欢迎加入作者群(加入方式见文末)。前三篇范文:刘慈欣《梦之海》、因可觅《量子离歌》和刘慈欣《中国太阳》。第四篇范文来自科幻作者靓灵——《黎明之前》。关于本篇的特别说明:生存,这件在地球上最简单的事,在太空里也会变得无比复杂!虽然《黎明之前》的故事并不发生在月球,但点出了太空题材的一个永恒主题——生存挑战。无所不在的危险就是冲突,太空就是最大的反派,只想活着也会很有看点。如果你还是不知道如何下笔,来一场发生在太阳系内(木星、土星等等)的荒野求生,也许是个不错的切入点。20黑暗中漂浮的“幸运数”从20变成19的时候,米雪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恍惚间以为自己在家。她想起了妈妈卧室那台用了很多年的鱼缸日历,日期、时间和预设日程漂浮在水里,与其它的全息热带鱼一起缓慢游动。有一段时间,鱼缸的中央显示了一个数字,像石头一样立在那里,每天不容分说地减一,来提醒房间主人职业生涯的结束。那时候自己还太小,理解不了那份倒数与生命或死亡的关联。现在她理解了——虽然细节上有些不同,那台鱼缸也早已卖给废弃电器站。她累瘫在座椅上,感受着被人造革坐垫减轻后的行车震动,和休息不足带来的头痛。仿生蜘蛛机械腿奔跑时产生的节奏源源不断从她身下传来,像电子合成的规则鼓点般连贯稳定。副驾驶座上,白绷带在弱光线中隐隐显露出杰拉德四肢的形状。他仍在昏睡。她已经放弃寻找数字下降的原因。她试过检查各部件耗电曲线、仪表记录、车内气压气温、空气成分和空空如也的行车安全报告箱,所有的地方看上去都稳定无误。可那个数字确实在下降。如果它在找到大船之前降到零,她将再也见不到杰拉德以外的任何人。什么“幸运数”嘛,简直是死亡倒计时。她自嘲地合上眼睛,感到筋疲力尽、口干舌燥,仿佛全力奔跑的不是她脚下的车,而是她自己。“19”的白色幻影在眼睑内停留的时间比她想象的还要长。她闭着眼将头转向控制台侧面的垃圾槽,无声而虔诚地道谢与道歉。∞36个小时前。在米雪说到自己一次都没见过沙泉星的全貌时,杰拉德才意识到自己从太空里看这颗星球的次数并不比一个实习的毕业生更多。漫长的自转周期和极热的向日面,是袁隆平号在这颗金属沙漠覆盖的荒芜星球表面视线并不开阔的主要原因——所有人为活动都只能在夜里进行,否则别说人了,仪器设备也受不了这里白昼的高温。杰拉德这会儿并不想聊天,他正穿着不太舒适的隔离服站在舰外细沙乱舞的硫基大气里,紧急更换被碎石损坏的蜘蛛3号分离舱腿部零件,十分钟前他们就该回大船上去了。所以比起隔着头盔话筒把话题接下去,他更想赶紧拧好最后一颗螺丝。沙泉之阳就快爬上地平线,气流也越来越明显。即使到了距离太阳系的万亿公里之外,人类站在行星的表面,还是习惯下意识忽视恒星名,把头顶又大又热的火球叫做太阳,杰拉德这么想着的时候,米雪的声音又从头盔里传出来:“杰拉德,大船在催了,我们该走了。”“这就来。”他确认所有零件都就位以后,钻回分离舱里飞快地带上舱门,把风沙挡在外面,然后一边按下快速换气的按钮,一边敞开闷热的隔离服,只留头盔。驾驶员米雪戴着头盔没有穿隔离服,风沙不大,还不至于从舱门吹进来伤害到她,但此地的天然大气完全不含氧,所以到袁隆平号外部工作要戴呼吸头盔是最基本的规定之一。她头也不回地敲着分离舱控制台的其中一个屏幕,复杂的键盘在她的手指下不断变幻。杰拉德想,我这辈子都不会记住那几千个按键都有什么用,它们甚至没有标识。“阿维,这里是3号,蜘蛛腿功能恢复正常,任务结束,现在回车库。”阿维是袁隆平号的二副,也是分离舱在大船外部行动时的通讯员。“好的,3号。垃圾已经倾倒完,袁隆平号300秒后启程。”米雪将300的数秒拖到屏幕角落。分离舱底部展开八支折叠的三段式机械臂,像真正的蜘蛛一样迈开腿走进袁隆平号的车库。阿维又说,“动作快点,开饭了。”“已经在车库了,你先去吧。”在米雪轻车熟路地操纵下,蜘蛛车转动攀爬到车库壁中央大小合适的椭圆槽里,灵活的蜘蛛脚重新折叠收拢。她向大船发出关门换气命令。车库外门会关上、车库内会换气,然后通往袁隆平号内部的门会打开。杰拉德听见阿维的话时,正在想象晚饭的菜色,今天是周四吗,还是周五?但愿是周五,每周只有这一天晚上会吃养殖肉类,配真正的酿造酒,而不是合成豆泥、速生蔬菜乱炖酵母肉和浓缩冲调的快餐饮料……“呃……杰拉德,你能去看看车库门吗?”米雪打断了杰拉德的想象,“我这里显示发出了关门指令,但还不能换气,一定是还没关紧。”米雪忙着做收工前的常规检查。杰拉德不喜欢非日常,但还是解开安全带,一边在大脑里搜索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一边离开了座位。最坏的情况是车库门被小块金属砾石卡住了,一般而言只要开门再关就行,如果不幸损坏了密封胶,就先用速干泡沫封上,到了下一个停船的地方再修,因为袁隆平号马上就要启动了。等他钻出车门才发现,外舱门并不是没有关好,而是根本就没有关,门外强光灯下的银沙和远处空洞的黑暗一览无余。“这不可能,”米雪将车后壁调成透明并转身去看,然后重新敲进了关门指令,电脑像刚才一样显示指令发出,却不见下文,门也依旧不动。屏幕闪烁出显眼的红色提醒,300秒的倒数已经低过100,大船马上就要开了。“阿维,关上3号车库门。阿维?你能听见吗?我失去了对大船车库门的控制,阿维?有人在吗?”没有任何回应。杰拉德已经听见远处生活区电压转换器关闸的沉闷声响,开船前60秒就会像这样限制供电。没时间了。不顾米雪的制止,杰拉德仅仅戴着头盔就跳下车去。车库里空间很小,靠里停稳的蜘蛛车离外舱门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舰外的风沙正溜进来,细碎坚硬的金属砂打在杰拉德头盔上叮叮作响,几颗尖锐的沙子划破了他裸露的手臂,但没时间回去穿隔离服了。他还开着头盔话筒,能清晰地听见蜘蛛车里的倒计时通过米雪的头盔传过来。这个厚重的车库门本来就不是为人力关门设计的,甚至没有一键关门的按钮,他找到紧急摇杆,朝着说明的方向拼命旋转。门刚开始一点点地关上,米雪就大喊:“杰拉德!快进来!”倒数只剩下几秒钟。杰拉德只好丢下摇杆跳进分离舱,但车库门才旋上一小半。袁隆平号外部的照明灯光徒然关闭了。米雪展开全部8条机械腿撑在四周的墙壁上,希望能够固定自己。但这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蜘蛛腿的固定只是将他们被丢出去的时间推迟了几秒钟。在突如其来的黑暗与静谧中,控制台的屏幕流淌出仅有的人造光芒。伴随着刺耳的金属弯曲声,蜘蛛车被袁隆平号加速产生的巨大惯性向后抛往门外。摔到铁沙地上的蜘蛛车向前翻滚滑行了自己长度的十几倍距离,才终于消耗掉动能安静下来,好在杰拉德已经系上了安全带,车门也在千钧一发之际关上了,才没有沙子灌进来。他和米雪望向袁隆平号离开的方向,只能隐约看见一条长长的沙痕,消失在黑夜中。*米雪的第一个反应是追上去,但她立刻就放弃了这个想法。跟袁隆平号的星际航行加速器比起来,不论从哪方面看,蜘蛛车分离舱都只能算得上是个玩具。她尚未从过山车般的翻滚中缓过来,大喘着粗气、手忙脚乱地尝试通讯,好几次点错按键。“米雪?你没事吧?……车坏了吗?”杰拉德的声音把她从慌张中拉出来,米雪这才发现车是倾斜的,她快速检查了车身损伤。“我们失去了一只腿……是你修的那条。”她怨念地看了杰拉德一眼,解开安全带跑向侧后方,一条从关节处折断的机械蜘蛛腿只剩下最上面一节,在其他腿整齐划一地对比下像是超市里被打开的食品包装般不合时宜。杰拉德把呼吸头盔丢在一边,站到她身后:“可能是撑在车库里时弯矩太大了……这样子没法修,而且也不知道消失的部分去哪了。刚才是……”“这就是你修的腿?!”米雪瞪向杰拉德问,她匆忙跑回座位上,继续尝试全频率通讯。杰拉德觉得委屈,但并不想争吵,一边找急救箱一边说,“就算是装十六条新腿也撑不住的。”米雪以背影回应他。“刚才……”“你闭嘴!”米雪情绪激动,但话刚说出口就后悔了。杰拉德听后一怔,没有再说话。他已经找到了急救箱,却发现看不懂那些药瓶上的名字。他看看米雪,又看看窗外的断腿,只拿了包消毒布,沾上饮用水擦洗了两下遍布血道子的手臂,就把箱子放了回去,开始检查蜘蛛车的物理损伤。蜘蛛车重新跑起来,缺少一条腿的脚步声让米雪焦躁不已。两人在各自的工作中沉默着。-2000“林克舰长,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是说,你们登舰之前中断了短波通讯的磁暴干扰是来自……”“那部分我听懂了,”
2023年7月7日
其他

长篇征文是完赛就有奖励吗?| 作者问奇想编辑答②

这里是等待大家投稿的奇想编辑,我们又收集到了一些关于征文比赛的疑问。再提醒一句:奇想宇宙的长篇征文比赛和“地月故事”的中短篇征文比赛都已经开始啦!第一期答疑:轻小说、软科幻可以参赛吗|作者问奇想编辑答①如果你对于征文比赛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加群询问(加群方式见文末),或者扫描下图的二维码提交。奇想奖长篇征文是完赛就有奖励吗?奇想宇宙编辑部:那肯定不是,准确来说,最终入围的作品会有奖励。但是,能完赛,你就已经打败很多对手了。隔壁部门“谜想计划”刚刚结束的2023年谜想故事奖长篇征文比赛,参赛作品936部,最后坚持下来并完结的作品是172部。82%的淘汰率,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你能坚持写完,就可以打败80%的对手。请问这次征文活动,儿童小说、童话可以投稿吗?奇想宇宙编辑部:可以但不建议,两个原因:1、儿童小说、童话有更多更合适的发表渠道,《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科幻世界·少年版》等不少杂志都有类似的需求,当前国内对于好的儿童类小说是供不应求的。2、编辑和评委们更擅长对于成人类小说的评审,儿童小说需要专业的评委。内容表达形式可以向剧本倾斜吗,即类剧本式小说?奇想宇宙编辑部:如果你的故事比较适合这种模式,或者你本人很擅长此类的故事创作,是可以尝试的。比如陈楸帆的《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就采用了纪录片采访脚本的形式完成的,有些故事确实有它自己最佳的呈现形式。但是考虑到最后的获奖作品会进行单行本出版、各种版权改编等,小说其实更合适一些。我们不鼓励大家都采用这种形式“另辟蹊径”,就像高考是允许写诗的,但除非你有绝对的自信,不然不要轻易尝试。没有硬科幻知识储备,写太空歌剧类的,审稿方的态度倾向?奇想宇宙编辑部:没有问题,不需要所谓的硬科幻知识储备,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但是(我又说但是了),还是多多做一些功课,起码不要写一些很明显就被读者看出来不对的科技常识,简单设定科技的突然进步,也比你去强行详细写一个自己不懂的科技要好。太空歌剧,大家喜欢的还是在星系尺度上演的战争与浪漫嘛,这才是重点。蒸汽朋克和晶体管朋克是否可以?奇想宇宙编辑部:可以,中短篇需要符合地月故事主题的相关规定,长篇没有限定。如果你足够有野心,新创一个朋克类型,都没问题。当传说中的神仙和星际相结合,算科幻还是奇幻?奇想宇宙编辑部:不好说,看故事整体呈现的质感。罗杰·泽拉兹尼的《光明王》就是类似的设定,近年来不少网文也有类似的设计,比如《道祖是克苏鲁》,这类作品确实是在两者的模糊地带。如果大刘写类似的故事,大家肯定觉得会是科幻,因为他核心呈现的就会是一些科幻的东西;但如果是新人创作,就很难说了。说白了,征文比赛,还是别给自己加难度。当然,不求得奖只求写得爽,或者你就坚信自己有一个很牛逼的点子,也是可以的。当没有宇宙,没有外星人,没有高科技,故事关于平行世界,外来物入侵,超能力,是否纳入科幻的范畴呢?奇想宇宙编辑部:可以啊,《E.T.外星人》《蝴蝶效应》不都是经典的科幻电影吗?关于超能力的小说,南希·克雷斯《西班牙乞丐》三部曲就是类似的故事。《牛津通识读本:科幻作品》里对于科幻的类型就介绍以下这些类型:太空漫游、遭遇异族、科幻与技术、乌托邦与敌托邦、关于时间的小说等。没有外星人和高科技是不影响的。时间穿越作品,不解释时间穿越的原理,重点描绘时间穿越的纠缠和对时间穿越的理论是否可行?奇想宇宙编辑部:可以,我们也不想看到一篇讲解时间原理和公式的“准”论文。时间穿越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才是故事的中心。祖父悖论、平行宇宙理论等等,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能自洽的时间穿越理论就行。奇(科)幻可以揭示人性多面性吗?物种的复杂性?奇想宇宙编辑部:虽然你提问的时候写的是奇幻,但是我觉得你想问的一定是科幻对吧。好的类型小说,除了在某些方面呈现这个类型的独到之处之外,核心的比拼就是故事和人物啊。如果你能在故事中呈现人性的复杂,那简直再好不过了。小白写着写着经常不知道人物下一步该发生什么故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奇想宇宙编辑部: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因为你不够熟悉你笔下的角色和人物。他是男是女,年龄、爱好、性格、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现在面临什么人生困境,是i型人还是e型人?遇到事情会退缩还是会勇敢面对?等等。如果这些东西都有了,遇到事情的时候,他该怎么做,其实是很自然的吧。不过这只是简单分析,更详细的,可以期待我们即将推出的——针对新手科幻写作——来自迟卉老师的地平线写作技巧分享课程。本周就会在公众号看到。-
2023年7月5日
其他

和霍金在月球漫步,水娃最终驾驶太阳驶向何方? | “地月故事”范文

奇想宇宙“地月故事”征文火热进行中!为了防止你们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们特地选取系列作品作为范文,为你提供灵感的火花~如果你对征文主题有任何的疑问,欢迎加入作者群(加入方式见文末)。前两篇范文是大刘的《梦之海》和银河奖得主因可觅的《量子离歌》。第三篇范文是大刘的返场,《中国太阳》。一位农民如何走出家乡,在映照月球的镜面上和霍金对话,最终驾驶《中国太阳》,飞向太空深处的无垠远方——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轻小说、软科幻可以参赛吗|作者问奇想编辑答①

大家好,奇想宇宙的长篇征文比赛和“地月故事”的中短篇征文比赛都已经开始啦!在作者群(如果你还没加入,在记得看文末的加群方式)里我们征集到了一些大家对于征文比赛和创作的疑问,由编辑同学对于一些热门问题进行了回答。如果你对于征文比赛有任何疑问,欢迎加群询问(只扫码不回复关键词是无法进群的),或者扫描下图的二维码提交。科幻点子通常都是怎么诞生的?奇想宇宙编辑部:唔,关于科幻创作有很多创作书籍,不过都是关于如何进行创作和更好打磨故事的。关于创作的动机,聊的都比较少。核心可能还是,动机/点子源于你自己的表达欲望,源于你日常的观察和生活积累,或者阅读的积累,在科幻的创作上,阅读和日常观察尤甚。很多经典的科幻小说可能最初都是源于一个画面或者一个假设,比如阿西莫夫的一个短篇《日暮》:如果存在一个星球,一千年中只有一个夜晚会出现星星,星球上的智慧生物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再比如,绝大多数的第三类接触小说,都是想去讨论如果人类和外星人相遇,会发生什么。某天的突发奇想、偶然出现的一个画面、看到新闻报道的一个想法、甚至对于某篇科幻小说的不满,都可以成为你的灵感来源。而围绕点子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不少科幻作者会经常把自己偶尔爆发的想法记录下来,统一来梳理;也有人会在突然来了灵感之后就开始去创作。还有就是,点子可能会有很多,但一定要走出创作的第一步,不然,点子也就只是点子。关于科幻创作的一些书籍,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推荐这三本:奥森·斯科特·卡德:《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厄休拉·勒古恩:《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科幻和奇幻的区别主要是什么?奇想宇宙编辑部:(你要聊这个我就不困了!)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出一本学术著作来仔细讨论清楚,所以我们就随便浅聊一下吧。我们先定义下科幻和奇幻,讨论定义前,我们先统一下认知:所有的定义都存在不符合定义的情况。或者说,定义本身就是为了有不符合定义的特例而存在的。关于科幻的定义有很多,从雨果·根斯巴克到海因莱因都有自己的见解,《基地》系列作者,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的阿西莫夫曾说:有多少人给科幻下定义,就可能有多少个关于科幻小说的定义。他对于科幻的定义是:关于未来世界,可以想象出的情景有无限的可能性,科幻小说描述了进入其中一种可能场景的奇妙旅程。基地系列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当月球因为你消失丨“地月故事”范文

奇想宇宙“地月故事”征文火热进行中!为了防止你们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们特地选取系列作品作为范文,为你提供灵感的火花~如果你对征文主题有任何的疑问,欢迎加入作者群(加入方式见文末)。第一篇范文我们选择了大刘的《梦之海》。第二篇范文是银河奖得主因可觅的《量子离歌》。如果月球因你坍缩,你会背负什么使命?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SOS!外星人把海洋搬走了丨“地月故事”范文

奇想宇宙“地月故事”征文火热进行中!为了防止你们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们特地选取系列作品作为范文,为你提供灵感的火花~第一篇范文是大刘的《梦之海》。当所有的海水进入太空,地球和人类会遭遇什么?低温艺术家是冰雪艺术节把低温艺术家引来的。这想法虽然荒唐,但自海洋干涸以后,颜冬一直是这么想的,不管过去多少岁月,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当时,颜冬站在自己刚刚完成的冰雕作品前,他的周围都是玲珑剔透的冰雕,向更远处望去,雪原上矗立着用冰建成的高大建筑,这些晶莹的高楼和城堡浸透了冬日的阳光。这是最短命的艺术品,不久之后,这个晶莹的世界将在春风中化作一汪清水,这过程除了带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外,还包含了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这也许是颜冬迷恋冰雪艺术的真正原因。颜冬把目光从自己的作品上移开,下定决心在评委会宣布获奖名次之前不再看它了。他长出一口气,抬头扫了一眼天空,就在这时,他第一次看到了低温艺术家。最初他以为那是一架拖着白色尾迹的飞机,但那个飞行物的速度比飞机要快得多,它在空中转了一个大弯,那尾迹如同一支巨大的粉笔在蓝天上随意地画了个钩,在钩的末端,那个飞行物居然停住了,就停在颜冬正上方的高空中。尾迹从后向前渐渐消失,像是被它的释放者吸回去似的。颜冬仔细地观察尾迹最后消失的那一点,发现那点不时地出现短暂的闪光,他很快确定,那闪光是一个物体反射阳光所至。接着他看到了那个物体,它是一个小小的球体,呈灰白色;很快他又意识到那个球体并不小,它看上去小只是因为距离的原因,它这时正在飞快地扩大。颜冬很快明白了那个球体正在从高空向他站的地方掉下来,周围的人也意识到了这点,人们四散而逃。颜冬也低头跑起来,他在一座座冰雕间七拐八拐,突然间地面被一个巨大的阴影所笼罩,颜冬的头皮一紧,一时间血液仿佛凝固了。但预料的打击并未出现,颜冬发现周围的人也都站住了脚,呆呆地向上仰望着,他也抬头看,看到那个巨大的球体就悬在他们百米左右的上空。它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球体,似乎在高速飞行中被气流冲击得变了形:向着飞行方向的一半是光滑的球面,另一半则出现了一束巨大的毛刺,使它看上去像一颗剪短了彗尾的彗星。它的体积很大,直径肯定超过了100米,像悬在半空中的一座小山,使地面上的人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压迫感。急剧下坠的球体在半空中急刹住后,被它带动的空气仍在向下冲来,很快到达地面,激起了一圈飞快扩大的雪尘。据说,当非洲的土著人首次触摸西方人带来的冰块时,总是猛抽回手,惊叫:好烫!在接触到那团下坠的空气的一刹那,颜冬也产生了这种感觉。而能使在东北的严寒露天的人产生这种感觉,这团空气的温度一定低得惊人。幸亏它很快扩散了,否则地面上的人都会被冻僵,但即使这样,几乎所有的人暴露在外的皮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冻伤。颜冬的脸已由于突然出现的严寒而麻木,他抬头仔细观察那个球体表面,那半透明的灰白色物质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冰,这悬在半空中的是一个大冰球。空气平静下来之后,颜冬吃惊地发现,那半空中巨大冰球的周围居然飘起了雪花,雪花很大,在蓝天的背景前显得异常洁白,并在阳光中闪闪发光。但这些雪花只在距球体表面一定距离内出现,飘出这段距离后立刻消失,以球体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雪圈,仿佛是雪夜中的一盏街灯照亮了周围的雪花。“我是一名低温艺术家!”一个清脆的男音从冰球中传出,“我是一名低温艺术家!”“这个大冰球就是你吗?”颜冬仰头大声问。“我的形象你们是看不到的,你们看到的冰球是我的冷冻场冻结空气中的水分形成的。”低温艺术家回答说。“那些雪花是怎么回事?”颜冬又问。“那是空气中氧和氮的结晶体,还有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你的冷冻场真厉害!”“当然,就像无数只小手攥紧无数颗小心脏一样,它使其作用范围内所有的分子和原子停止运动。”“它还能把这个大冰团举在空中吗?”“那是另一种场了,那是反引力场。你们每人使用的那一套冰雕工具真有趣:有各种形状的小铲和小刀,还有喷水壶和喷灯,有趣!为了制作低温艺术品,我也拥有一套小小的工具,那就是几种力场,种类没有你们的这么多,但也很好使。”“你也创作冰雕吗?”“当然,我是低温艺术家,你们的世界很适合进行冰雪造型艺术,我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早已存在这种艺术,我很高兴地说,我们是同行。”“你从哪里来?”颜冬旁边的另一位冰雕作者问。“我来自一个遥远的、你们无法理解的世界,那个世界远不如你们的世界有趣。本来,我只从事艺术,一般不同其他世界交流的,但看到这样一个展览会,看到这么多的同行,我产生了交流的愿望。不过坦率地说,下面这些低温作品中真正称得上是艺术品的并不多。”“为什么?”有人问。“过分写实,过分拘泥于形状和细节,当你们明白宇宙除了空间什么都没有,整个现实世界不过是一大堆曲率不同的空间时,就会看到这些作品是何等可笑。不过,嗯,这一件还是有点儿感觉的。”话音刚落,冰团周围的雪花伸下来细细的一缕,仿佛是沿着一条看不见的漏斗流下来的,这缕雪花从半空中一直伸到颜冬的冰雕作品顶部才消失。颜冬踮起脚尖,试探着向那缕雪花伸出戴着手套的手,在那缕雪花的附近,他的手指又有了那种灼热感,他急忙抽回来,手已经在手套里冻僵了。“你是指我的作品吗?”颜冬用另一只手揉着冻僵的手说,“我,我没有用传统的方法,也就是用现成的冰块雕刻作品,而是建造了一个由几大块薄膜构成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下面长时间地升腾起由沸水产生的蒸汽,蒸汽在薄膜表面冻结,形成一种复杂的结晶体,当这种结晶体达到一定的厚度后,去掉薄膜,就做成了你现在看到的造型。”“很好,很有感觉,很能体现寒冷之美!这件作品的灵感是来自……”“来自窗玻璃!不知你是否能理解我的描述:在严冬的凌晨醒来,你矇眬的睡眼看到窗玻璃上布满了冰晶,它们映着清晨暗蓝色的天光,仿佛是你一夜梦的产物……”“理解理解,我理解!”低温艺术家周围的雪花欢快地舞动起来,“我的灵感也被激发了,我要创作!我必须创作!!”“那个方向就是松花江,你可以去取一块冰,或者……”“什么?你以为我这样的低温艺术家,要从事的是你们这种细菌般可怜的艺术吗?这里没有我需要的冰材!”地面上的人类冰雕艺术家们都茫然地看着来自星际的低温艺术家,颜冬呆呆地说:“那么,你要去……”“我要去海洋!”取冰一支庞大的机群在5000米空中向海岸线方向飞行,这是有史以来最混杂的一个机群,它由从体型庞大的波音巨无霸到蚊子似的轻型飞机在内的各种飞机组成,这是全球各大通讯社派出的采访飞机,还有研究机构和政府派出的观察监视飞机。这乱哄哄的机群紧跟着前面一条短粗的白色航迹飞行着,像一群追赶着牧羊人的羊群。那条航迹是低温艺术家飞行时留下的,它不停地催促后面的飞机快些,为了等它们它不得不忍受这比爬行还慢的速度(对于可随意进行时空跃迁的它,光速已经是爬行了),它不停地抱怨说这会使自己的灵感消失的。对于后面飞机上的记者们通过无线电喋喋不休的提问,低温艺术家一概懒得回答,他只有兴趣同坐在一架中央电视台租用的“运十二”上的颜冬谈话,于是到后来记者们都不吱声了,只是专心地听着这一对艺术家同行的对话。“你的故乡是在银河系之内吗?”颜冬问,这架“运十二”距离低温艺术家最近,可以看到那个飞行中的冰球在白色航迹的头部时隐时现,这航迹是冰球周围的超低温冷凝大气中的氧氮和二氧化碳形成的,有时飞机不慎进入这滚滚掠过的白雾中,机窗上立刻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白霜。“我的故乡不属于任何恒星系,它处于星系之间广漠的黑暗虚空中。”“你们的星球一定很冷。”“我们没有星球,低温文明起源于一团暗物质云中,那个世界确实很冷,生命从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中艰难地取得微小的热量,吮吸着来自遥远星系的每一丝辐射。当低温文明学会走路时,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进入银河系这个最近的温暖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也必须保持低温状态才能生存,于是我们成了温暖世界的低温艺术家。”“你指的低温艺术就是冰雪造型吗?”“哦,不不,用远低于一个世界平均温度的低温与这个世界发生作用,以产生艺术效应,这都属于低温艺术。冰雪造型只是适合于你们世界的低温艺术,冰雪的温度在你们的世界属于低温,在暗物质世界就属于高温了;而在恒星世界,熔化的岩浆也属于低温材料。”“我们之间对艺术美的感觉好像有共同之处。”“不奇怪,所谓温暖,不过是宇宙诞生后一阵短暂的痉挛所产生的同样短暂的效应,它将像日落后的暮光一样转瞬即逝,能量将消失,只有寒冷永存,寒冷之美才是永恒的美。”“这么说,宇宙最终将热寂?!”颜冬听到耳机中有人问,事后知道他是坐在后面飞机上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不要离题,我们只谈艺术。”低温艺术家冷冷地说。“下面是海了!”颜冬无意间从舷窗望下去,看到弯曲的海岸线正在下面缓缓移过。“再向前,我们要到最深的海洋,那里便于取冰。”“可哪儿有冰啊?”颜冬看着下面广阔的蓝色海面不解地问。“低温艺术家到哪里,哪里就会有冰。”低温艺术家又向前飞行了一个多小时,颜冬从飞机上向下看,下面早已是一片汪洋。这时,飞机突然拉升,超重使颜冬两眼一黑。“天啊,我们差点儿撞上它!”飞行员大叫,原来低温艺术家突然停下了,后面的飞机都猝不及防地纷纷转向。“妈的,惯性定律对这家伙不起作用,它的速度好像是在瞬间减到零,按理说这样的减速早把冰球扯碎了!”飞行员对颜冬说,同时拨转机头,与别的飞机一起,浩浩荡荡地围绕着悬在空中的冰球盘旋。静止的冰球又在空气中产生了大量的氧氮雪花,但由于高空中的强风,雪花都被吹向一个方向,像是冰球随风飘舞的白发。“我要开始创作了!”低温艺术家说,没等颜冬回话,它突然垂直俯落下去,仿佛在空中举着它的那只无形的巨手突然放开了。飞机上的人们看着它以自由落体越来越快地下落,很快消失在海面蓝色的背景中,只能隐约看到它在空气中拉出的一道雾化痕迹。很快,海面上出现了一团白色的水花,水花消失后有一圈波纹在扩散。“这个外星人投海自杀了。”飞行员对颜冬说。“别瞎扯了!”颜冬拖着东北口音白了飞行员一眼,“飞低些,那个冰球很快就要浮起来了!”但冰球并没有浮出来,在那个位置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个白点,这白点很快扩大成一个白色的圆形区域。这时飞机的高度已经很低,颜冬仔细观察,发现那白色区域其实是覆盖海面的一层白色雾气。白雾区域急剧扩大,加上飞机在继续降低,很快可以看到的海面全部冒起了白雾。这时颜冬听到了一个声音,像连续的雷声,又像是大地和山脉在断裂,这声音来自海面,盖住了引擎的轰鸣声。飞机贴海飞行,颜冬向下仔细观察白雾下的海面,首先发现海面反射的阳光很完整很柔和,不像刚才那样呈刺目的碎金状;他接着看到海的颜色变深了,海面的波浪变得平滑了,但真正震撼他的是下一个发现:那些波浪是凝固不动的。“天啊,海冻了!”“你没疯吧?”飞行员扭头扫了他一眼说。“你自个儿仔细看看……嗨,我说你怎么还往下降啊?想往冰面上降落?!”飞行员猛拉操纵杆,颜冬眼前又一黑,听到他说:“啊,不,妈的,真邪门了……”再看看他,一副梦游的表情,“我没下降,那海面,哦不,那冰面,在自己上升!”这时他们听到了低温艺术家的声音:“你们的飞行器赶快让开,别挡住上升的路,哼,要不是有同行在一架飞行器里,我才不在乎撞着你们呢,我在创作中最讨厌干扰灵感的东西。向西飞向西飞,那面距边缘比较近!”“边缘?什么的边缘?”颜冬不解地问。“我采的冰块呀!”所有的飞机像一群被惊飞的鸟,边爬高边向低温艺术家指引的方向飞去,在它们下面,因温度突降产生的白雾已消失,深蓝色的冰原一望无际。尽管飞机在爬高,但冰原的上升速度更快,所以飞机与冰面的相对高度还是在不断降低,“天啊,地球在追着我们呢!”飞行员惊叫道。渐渐地,飞机又紧贴着冰面飞行了,凝固的暗蓝色波涛从机翼下滚滚而过,飞行员喊道:“我们只好在冰面上降落了!我的天,边爬高边降落,这太奇怪了!”就在这时,“运十二”飞到了冰块的尽头,一道笔直的边缘从机身下飞速掠过,下面重新出现了波光粼粼的液态海洋。这情形很像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时,跃出甲板的瞬间所看到的,但后面这艘“航母”有几千米高!颜冬猛回头,看到一道巨大的暗蓝色悬崖正在向后退去,这道悬崖表面极其平整,向两端延伸出去,一时还望不到尽头;悬崖下部与海面相接,可以看到海浪拍打在上面形成的一条白边。但这道白边在颜冬看到它几秒钟后就突然消失了,代之以另一条笔直的边缘——大冰块的底部已离开了海面。大冰块以更快的速度上升,“运十二”同时在下降,它的高度很快位于海面和空中的冰块之间。这时颜冬看到了另一个广阔的冰原,与刚才不同的是它在上方,形成了一个极具压抑感的阴暗的天空。随着大冰块的继续上升,颜冬终于在视觉上证实了低温艺术家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大块冰,一大块呈规则长方体的冰,现在,它在空中已经可以完整地看到,这暗蓝色的长方体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天空,它那平整的表面不时反射着阳光,如同高空的一道道刺目的闪电。在由它构成的巨大的背景前有几架飞机在缓缓爬行,如同在一座摩天大楼边盘旋的小鸟,只有仔细看才能看到。事后从雷达观测数据表明,这个冰块的长为60公里,宽20公里,高5公里,为一个扁平的长方体。大冰块继续上升,它在空中的体积渐渐缩小,终于在心理上可以让人接受了。与此同时,它投在海面上巨大的阴影也在移动,露出了海洋上有史以来最恐怖的景象。颜冬看到,他们飞行在一个狭长的盆地上空,这盆地就是大冰块离开后在海中留下的空间。盆地四周是高达5000米的海水的高山,人类从未见过水能构成这样的结构:它形成了几千米高的悬崖!这液态的悬崖底部翻起百米高的巨浪,上部在不停地崩塌着,悬崖就在崩塌中向前推进,它的表面起伏不定,但总体与海底保持着垂直。随着海水悬崖的推进,盆地在缩小。这是摩西开红海的反演。最让颜冬震撼的是,整个过程居然很慢!这显然是尺度的缘故,他见过黄果树瀑布,觉得那水流下落得也很慢,而眼前的这海水悬崖,尺度要比那瀑布大两个数量级,这使得他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欣赏这旷世奇观。这时,冰块投下的阴影已完全消失,颜冬抬头一看,冰块看去只有两个满月大小,在天空中已不太显眼了。随着海水悬崖的推进,盆地已缩成了一道峡谷,紧接着,两道几十公里长5公里高的海水悬崖迎面相撞,一声沉闷的巨响在海天间久久回荡,冰块在海洋中留下空间完全消失了。“我们不是在做梦吧?”颜冬自语道。“是梦就好了,你看!”飞行员指指下面,在两道悬崖相撞之处,海面并未平静,而是出现了两道与悬崖同样长的波带,仿佛是已经消失的两道海水悬崖在海面的化身,它们分别向着相反的方向分离开来。从高空看去波带并没有惊人之处,但仔细目测可知它们的高度都超过了两百米,如果近看,肯定像两道移动的山脉。“海啸?”颜冬问。“是的,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岸要遭殃了。”颜冬再抬头看,蓝天上,冰块已看不到了,据雷达观测,它已成为地球的一颗冰卫星。在这一天,低温艺术家以同样的方式又从太平洋中取走了上百块同样大小的冰块,把它们送入绕地球运行的轨道。这天,在处于夜晚的半球,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可以看到一群闪烁的亮点横贯夜空飞过,与背景上的星星不同的是,如果仔细看,每个亮点都可以看出形状,那是一个个小长方体,它们都在以不同的姿势自转着,使它们反射的阳光以不同的频率闪动。人们想了很久也不知如何形容这些太空中的小东西,最后还是一名记者的比喻得到了认可:“这是宇宙巨人撒出的一把水晶骨牌。”两名艺术家的对话“我们应该好好谈谈了。”颜冬说。“我约你来就是为了谈谈,但我们只谈艺术。”低温艺术家说。颜冬此时正站在一个悬浮于5000米空中的大冰块上,是低温艺术家请他到这里来的。现在,送他上来的直升机就停在旁边的冰面上,旋翼还转动着,随时准备起飞。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冰原,冰面反射着耀眼的阳光,向脚下看看,蓝色的冰层深不见底。在这个高度上晴空万里,风很大。这是低温艺术家已从海洋中取走的5000块大冰中的一块,在这之前的5天里,它以平均每天1000块的速度从海洋中取冰,并把冰块送到地球轨道上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不同位置,一块块巨冰在海中被冻结后升上天空,成为夜空中那越来越多的亮闪闪的“宇宙骨牌”中的一块。世界沿海的各大城市都受到了海啸的袭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灾难渐渐减少了,原因很简单:海面在降低。地球的海洋,正在变成围绕它运行的冰块。颜冬用脚跺了跺坚硬的冰面说:“这么大的冰块,你是如何在瞬间把它冻结,如何使它成为一个整体而不破碎,又用什么力量把它送到太空轨道上去?这一切远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低温艺术家说:“这有什么,我们在创作中还常常熄灭恒星呢!不是说好了只谈艺术吗?我这样制作艺术品,与你用小刀铲制作冰雕,从艺术角度看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那些轨道中的冰块暴露在太空强烈的阳光中时,为什么不融化呢?”“我在每个冰块的表面覆盖了一层极薄的透明滤光膜,这种膜只允许不发热频段的冷光进入冰块,发热频段的光线都被反射,所以冰块保持不化。这是我最后一次回答你这类问题了,我停下工作来,不是为了谈这些无聊的事,下面我们只谈艺术,要不你就走吧,我们不再是同行和朋友了。”“那么,你最后打算从海洋中取多少冰呢?这总和艺术创作有关吧!”“当然是有多少取多少,我向你谈过自己的构思,要完美地表达这个构思,地球上的海洋还是不够的,我曾打算从木星的卫星上取冰,但太麻烦了,就这么将就着吧。”颜冬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高空的寒冷使他有些颤抖,他问:“艺术对你很重要吗?”“是一切。”“可……生活中还有别的东西,比如,我们还须为生存而劳作,我就是长春光机所的一名工程师,业余时间才能从事艺术。”低温艺术家的声音从冰原深处传了上来,冰面的振动使颜冬的脚心有些痒痒:“生存,咄咄,它只是文明的婴儿时期要换的尿布,以后,它就像呼吸一样轻而易举了,以至于我们忘了有那么一个时代竟需要花精力去维持生存。”“那社会生活和政治呢?”“个体的存在也是婴儿文明的麻烦事,以后个体将融入主体,也就没有什么社会和政治了。”“那科学,总有科学吧?文明不需要认识宇宙吗?”“那也是婴儿文明的课程,当探索进行到一定程度,一切将毫发毕现,你会发现宇宙是那么简单,科学也就没必要了。”“只剩下艺术?”“只剩艺术,艺术是文明存在的唯一理由。”“可我们还有其他的理由,我们要生存,下面这颗行星上有几十亿人和更多的其他物种要生存,而你要把我们的海洋弄干,让这颗生命行星变成死亡的沙漠,让我们全渴死!”从冰原深处传出一阵笑声,又让颜冬的脚痒起来,“同行,你看,我在创作灵感汹涌澎湃的时候停下来同你谈艺术,可每次,你都和我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真让我失望,你应该感到羞耻!你走吧,我要工作了。”“日你祖宗!”颜冬终于失去了耐心,破口大骂起来。“是句脏话吗?”低温艺术家平静地问,“我们的物种是同一个体一直成长进化下去的,没有祖宗。再说你对同行怎么这样,嘻嘻,我知道,你妒忌我,你没有我的力量,你只能搞细菌的艺术。”“可你刚才说过,我们的艺术只是工具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可我现在改变看法了,我原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可原来是一个平庸的可怜虫,成天喋喋不休地谈论诸如海洋干了呀生态灭绝呀之类与艺术无关的小事,太琐碎太琐碎,我告诉你,艺术家不能这样。”“还是日你祖宗!!”“随你便吧,我要工作了,你走吧。”这时,颜冬感到一阵超重,他一屁股跌坐在光滑的冰面上,同时,一股强风从头顶上吹下来,他知道冰块又继续上升了。他连滚带爬地钻进直升机,直升机艰难地起飞,从最近的边缘飞离冰块,险些在冰块上升时产生的龙卷风中坠毁。人类与低温艺术家的交流彻底失败了。梦之海颜冬站在一个白色的世界中,脚下的土地和周围的山脉都披上了银装,那些山脉高大险峻,使他感到仿佛置身于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中。事实上,这里与那里相反,是地球上最低的地方,这是马里亚纳海沟,昔日太平洋最深的海底。覆盖这里的白色物质并非积雪,而是以盐为主的海水中的矿物质,当海水被冻结后,这些矿物质就析出并沉积在海底,这些白色的沉积盐层最厚的地方可达百米。在过去的200天中,地球上的海洋已被低温艺术家用光了,连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川都被洗劫一空。现在,低温艺术家邀请颜冬来参加它的艺术品最后完成的仪式。前方的山谷中有一片蓝色的水面,那蓝色很纯很深,在雪白的群峰间显得格外动人。这就是地球上最后的海洋了,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滇池大小,早已没有了海洋那广阔的万顷波涛,表面只是荡起静静的微波,像深山中一个幽静的湖泊。有三条河流汇入了这最后的海洋,这是在干涸的辽阔海底长途跋涉后幸存下来的大河,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长的河,到达这里时已变成细细的小溪了。颜冬走到海边,在白色的海滩上把手伸进轻轻波动着的海水,由于水中的盐分已经饱和,海面上的波浪显得有些沉重,而颜冬的手在被微风吹干后,析出了一层白色的盐末。空中传来一阵颜冬熟悉的尖啸声,这声音是低温艺术家向下滑落时冲击空气发出的。颜冬很快在空中看到了它,它的外形仍是一个冰球,但由于直接从太空返回这里,在大气中飞行的距离不长,球的体积比第一次出现时小了许多。这之前,在冰块进入轨道后,人们总是用各种手段观察离开冰块时的低温艺术家,但什么也没看到,只有它进入大气层后,那个不断增大的冰球才能标记它的存在和位置。低温艺术家没有向颜冬打招呼,冰球在这最后海洋的中心垂直坠入水面,激起了高高的水柱。然后又出现了那熟悉的一幕:一圈冒出白雾的区域从坠落点飞快扩散,很快白雾盖住了整个海面;然后是海水快速冻结时发出的那种像断裂声的巨响;再往后白雾消散,露出了凝固的海面。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整个海洋都被冻结了,没有留下一滴液态的水;海面也没有凝固的波浪,而是平滑如镜。在整个冻结过程中,颜冬都感到寒气扑面。接着,已冻结的最后的海洋被整体提离了地面,开始只是小心地升到距地面几厘米处,颜冬看到前面冰面的边缘与白色盐滩之间出现了一条黑色的长缝,空气涌进长缝,去填补这刚刚出现的空间,形成一股紧贴地面的疾风,被吹动的盐尘埋住了颜冬的脚。提升速度加快,最后的海洋转眼间升到半空中,如此巨大体积物体的快速上升在地面产生了强烈的气流扰动,一股股旋风卷起盐尘,在峡谷中形成一道道白色的尘柱。颜冬吐出飞进嘴里的盐末,那味道不是他想象的咸,而是一种难言的苦涩,正如人类面临的现实。最后的海洋不再是规则的长方体,它的底部精确地模印着昔日海洋最深处的地形。颜冬注视着最后的海洋上升,直到它变成一个小亮点融入浩荡的冰环中。冰环大约相当于银河的宽度,由东向西横贯长空。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环不同,冰环的表面不是垂直而是平行于地球球面,这使得它在空中呈现一条宽阔的光带。这光带由20万块巨冰组成,环绕地球一周。在地面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每个冰块,并能看出它的形状,这些冰块有的自转有的静止,这20万个闪动或不闪动的光点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河,这天河在地球的天空中庄严地流动着。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冰环的光和色都进行着丰富的变幻。清晨和黄昏是它色彩最丰富的时段,这时冰环的色彩由地平线处的橘红渐变为深红,再变为碧绿和深蓝,如一条宇宙彩虹。在白天,冰环在蓝天上呈耀眼的银色,像一条流过蓝色平原的钻石大河。白天冰环最壮观的景象是环食,即冰环挡住太阳的时刻,这时大量的冰块折射着阳光,天空中出现奇伟瑰丽的焰火表演。依太阳被冰环挡住的时间长短,分为交叉食和平行食,所谓平行食,是太阳沿着冰环走过一段距离,每年还有一次全平行食,这天太阳从升起到落下,沿着冰环走完它在天空中的全部路程。这一天,冰环仿佛是一条撒在太空中的银色火药带,在日出时被点燃,那璀璨的火球疯狂燃烧着越过长空,在西边落下,其壮丽之极,已很难用语言表达。正如有人惊叹:“这一天,上帝从空中踱过。”然而冰环最迷人的时刻是在夜晚,它发出的光芒比满月亮一倍,这银色的光芒洒满大地。这时,仿佛全宇宙的星星都排成密集的队列,在夜空中庄严地行进,与银河不同,这条浩荡的星河中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每个长方体的星星。这密密麻麻的星星中有一半在闪耀,这10万颗闪动的星星在星河中构成涌动的波纹,仿佛宇宙的大风吹拂着河面,使整条星河变成了一个有灵性的整体……在一阵尖啸声中,低温艺术家最后一次从太空返回地面,悬在颜冬上空,一圈纷飞的雪花立刻裹住了它。“我完成了,你觉得怎么样。”它问。颜冬沉默良久,只说出了两个字:“服了。”他真的服了,这之前,他曾连续三天三夜仰望着冰环,不吃不喝,直到虚脱。能起床后他又到外面去仰望冰环,他觉得永远也看不够。在冰环下,他时而迷乱,时而沉浸于一种莫名的幸福之中,这是艺术家找到终极之美时的幸福,他被这宏大的美完全征服了,整个灵魂都融化于其中。“作为一个艺术家,能看到这样的创造,你还有他求吗?”低温艺术家又问。“我真无他求了。”颜冬由衷地回答。“不过嘛,你也就是看看,你肯定创造不出这种美,你太琐碎。”“是啊,我太琐碎,我们太琐碎,有啥法子?都有自己和老婆孩子要养活啊。”颜冬坐到盐地上,把头埋在双臂间,沉浸在悲哀之中。这是一个艺术家在看到自己永远无法创造的美时,在感觉到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的界限时,产生的最深的悲哀。“那么,我们一起给这件作品起个名字吧,叫——梦之环,如何?”颜冬想了一会儿,缓缓地摇了摇头:“不好,它来自于海洋,或者说是海洋的升华,我们做梦也想不到海洋还具有这种形态的美,就叫——梦之海吧。”“梦之海……很好很好,就叫这个名字,梦之海。”这时颜冬想起了自己的使命:“我想问,你在离开前,能不能把梦之海再恢复成我们的现实之海呢?”“让我亲自毁掉自己的作品,笑话!”“那么,你走后,我们是否能自己恢复呢?”“当然可以,把这些冰块送回去不就行了?”“怎么送呢?”颜冬抬头问,全人类都在竖起耳朵听。“我怎么知道。”低温艺术家淡淡地说。“最后一个问题:作为同行,我们都知道冰雪艺术品是短命的,那么梦之海……”“梦之海也是短命的,冰块表面的滤光膜会老化,不再能够阻拦热光。但它消失的过程与你的冰雕完全不同,这过程要剧烈和壮观得多:冰块汽化,压力使薄膜炸开,每个冰块变成一个小彗星,整个冰环将迷漫着银色的雾气,然后梦之海将消失在银雾中,然后银雾也扩散到太空消失了,宇宙只能期待着我在遥远的另一个世界的下一个作品。”“这将在多长时间后发生?”颜冬声音有些发颤。“滤光膜失效,用你们的计时,嗯,大约20年吧。嗨,怎么又谈起艺术之外的事了?琐碎琐碎!好了同行,永别了,好好欣赏我留给你们的美吧!”冰球急速上升,很快消失在空中。据世界各大天文机构观测,冰球沿垂直于黄道面的方向急速飞去,在其加速到光速一半时,突然消失在距太阳13个天文单位的太空中,好像钻进了一个看不见的洞,以后它再也没回来。纪念碑和导光管干旱已持续了5年。焦黄的大地从车窗外掠过,时值盛夏,大地上没有一点儿绿色,树木全部枯死,裂纹如黑色的蛛网覆盖着大地,干热风扬起的黄沙不时遮盖了这一切。有好几次,颜冬确信他看到了铁路边被渴死的人的尸体,但那些尸体看上去像是旁边枯死的大树上掉下的一根根干树枝,倒没什么恐怖感。这严酷的干旱世界与天空中银色的梦之海形成鲜明的对比。颜冬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一直舍不得喝自己带的那壶水,那是他全家4天的配给,是妻子在火车站硬让他带上的。昨天单位里的职工闹事,坚决要求用水来发工资,市场上非配给的水越来越少,有钱也买不到了……这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扭头一看是邻座。“你就是那个外星人的同行吧?”自从成为人类与低温艺术家沟通的信使,颜冬就成了名人,开始他是一位正面角色和英雄,可是低温艺术家走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有种说法,说是他在冰雪艺术节上激发了低温艺术家的灵感,否则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无稽之谈,但有个发泄怨气的对象总是好事,所以到现在,他在人们的眼中简直成了外星人的同谋。好在后来有更多的事要操心,人们渐渐把他忘了。但这次他虽戴着墨镜,还是被认了出来。“你请我喝水!”那人沙哑地说,嘴唇上有两小片干皮屑掉了下来。“干什么,你想抢劫?”“放聪明点儿,不然我要喊了!”颜冬只好把水壶递给他,这家伙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旁边的人惊异地看着他,从过道上路过的列车员也站住呆呆地看了他半天,他们不敢相信竟有人这么奢侈,这就像有海时(人们对低温艺术家到来之前的时代的称呼)看着一个富豪一人吃一顿价值10万元的盛宴一样。那人把空水壶还给颜冬,又拍拍他的肩膀低声说:“没关系的,很快就都结束了。”颜冬明白他这话的含义。首都的街道上已很少有汽车,罕见的汽车也是改装后的气冷式,传统的水冷式汽车已经严格禁止使用了。幸亏世界危机组织中国分部派了辆车来接他,否则他绝对到不了危机组织的办公大楼的。一路上,他看到街道都被沙尘暴带来的黄尘所覆盖,见不到几个行人,缺水的人在这干热风中行走是十分危险的。世界像一条离开水的鱼,已经奄奄一息了。到了危机组织办公大楼后,颜冬首先去找组织的负责人报到,负责人带着他来到了一间很大的办公室,告诉他这就是他将要工作的机构。颜冬看看办公室的门,与其他的办公室不同,这扇门上没有标牌,负责人说:“这是一个秘密机构,这里所有的工作严格保密,以免引起社会动乱,这个机构的名称叫纪念碑部。”走进办公室,颜冬发现这里的人都有些古怪:有的人头发太长,有的人没有头发;有的人的穿着在这个艰难时代显得过分整洁,有的人除了短裤外什么都没穿;有的人神色忧郁,有的人兴奋异常……中间的长桌上放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模型,看不出是干什么用的。“欢迎您,冰雕艺术家先生!”在听完负责人的介绍后,纪念碑部的部长热情地向颜冬伸出手来,“您终于有机会把您从外星人那里得到的灵感发挥出来,当然,这次不能用冰为材料,我们要创作的,是一件需要永久保存的作品。”“这是在干什么?”颜冬不解地问。部长看看负责人又看看颜冬,说:“您还不知道?我们要建立人类纪念碑!”颜冬显得更加茫然了。“就是人类的墓碑。”旁边一位艺术家说,这人头发很长,衣衫破烂,一副颓废模样,一手拿着一瓶二锅头喝得很有些醉意,这东西是有海时剩下的,现在比水便宜多了。颜冬向四周看看说:“可……我们还没死啊。”“等死了就晚了,”负责人说,“我们应该做最坏的打算,现在是考虑这事的时候了。”部长点点头说:“这是人类最后的艺术创作,也是最伟大的创作,作为一名艺术家,还有什么比参加这一创作更幸福的呢?”“其实都他妈多……多余!”长发艺术家挥着酒瓶说,“墓碑是供后人凭吊的,没有后人了,还立个鸟碑?”“注意名称,是纪念碑!”部长严肃地更正道,然后笑着对颜冬说:“虽这么说,可他提出的创意还是不错的:他提议全世界每人拿出一颗牙齿,用这些牙齿可以建造一座巨碑,每个牙齿上刻一个字,足以把人类文明最详细的历史都刻上了。”他指指一个看上去像白色金字塔的模型。“这是对人类的亵渎!”另一位光头艺术家喊道,“人类的价值在于其大脑,他却要用牙齿来纪念!”长发艺术家又抡起瓶子灌了一口:“牙……牙齿容易保存!”“可大部分人都还活着!”颜冬又严肃地重复一遍。“但还能活多久呢?”长发艺术家说,一谈到这个话题,他的口齿又利落了,“天上滴水不下,江河干涸,农业全面绝收已经3年了,90%的工业已经停产,剩下的粮食和水,还能维持多长时间?”“这群废物,”秃头艺术家指着负责人说,“忙活了5年时间,到现在一块冰也没能从天上弄下来!”对秃头艺术家的指责,负责人只是付之一笑:“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以人类现有的技术,从轨道上迫降一块冰并不难,迫降一百甚至上千块冰也能做到,但要把在太空中绕地球运行的20万块冰全部迫降,那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如果用传统手段,用火箭发动机减速冰块使其返回大气层,就需制造大量可重复使用的超大功率发动机,并将它们送入太空,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工程,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资源储备,有许多不可克服的障碍。比如说,要想拯救地球的生态系统,如果从现在开始,需要在4年时间里迫降一半冰块,这样平均每年就要迫降25000块冰,它所需要的火箭燃料在重量上比有海时人类一年消耗的汽油还多!可那不是汽油,那是液氢液氧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之类,制造它们所消耗的能量和资源,是生产汽油的上百倍,仅此一项,就使整个计划成为不可能。”长发艺术家点点头:“所以说末日不远了。”负责人说:“不,不是这样,我们还可以采取许多非传统非常规方法,希望还是有的,但在我们努力的同时,也要做最坏的打算。”“我就是为这个来的。”颜冬说。“为最坏的打算?”长发艺术家问。“不,为希望。”他转向负责人说,“不管你们召我来干什么,我来有自己的目的。”他说着指了指自己带的那体积很大的行囊,“请带我到海洋回收部去。”“你去回收部能干什么?那里可都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秃头艺术家惊奇地问。“我从事应用光学研究,职称是研究员,除了与你们一样做梦外,我还能干些更实际的事。”颜冬扫了一眼周围的艺术家说。在颜冬的坚持下,负责人带他来到了海洋回收部。这里的气氛与纪念碑部截然不同,每个人都在电脑前紧张地工作着。办公室的正中央放着一台可以随意取水的饮水机,这简直是国王的待遇,不过想想这些人身上集中了人类的全部希望,也就不奇怪了。见到海洋回收部的总工程师后,颜冬对他说:“我带来了一个回收冰块的方案。”说着他打开背包,拿出了一根白色的长管子,管子有手臂粗,接着他又拿出一个约一米长的圆筒。颜冬走到一个向阳的窗前,把圆筒伸到窗外摆弄着,那圆筒像伞一样撑开,“伞”的凹面镀着镜面膜,使它成为一个类似于太阳灶的抛物面反射镜。接着,颜冬把那根管子从反射镜底部的一个小圆洞中穿过去,然后调节镜面的方向,使它把阳光聚焦到伸出的管子的端部。立刻,管子的另一端把一个刺眼的光斑投到室内的地板上,由于管子平放在地上,那个光斑呈长椭圆形。颜冬说:“这是用最新的光导纤维做成的导光管,在导光时衰减很小。当然,实际系统的尺寸比这要大得多,在太空中,只要用一面直径20米左右的抛物面反射镜,就可以在导光管的另一端得到一个温度达3000摄氏度以上的光斑。”颜冬向周围看看,他的演示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那些工程师们扭头朝这边看看,又都继续专注于自己的电脑屏幕不再理会他了。直到那光斑使防静电地板冒出了一股青烟,才有最近的一个人走了过来,说:“干什么,还嫌这儿不热?”同时把导光管轻轻向后一拉,使采光的一端脱离了反射镜的焦距,地板上的光斑虽然还在,但立刻变暗了许多,失去了热度。颜冬惊奇地发现,这人摆弄这东西很在行。总工程师指指导光管说:“把这些东西收起来,喝点水吧。听说你是坐火车来的,从长春到这儿的火车居然还开?你一定渴坏了。”颜冬急着想解释自己的发明,但他确实渴坏了,冒烟的嗓子已说不出话来。“不错,这确实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总工程师递给颜冬一杯水。颜冬一口气喝光了那杯水,呆呆地望着总工程师问:“您是说,已经有人想到了?”总工程师笑着说:“与外星人相处,使你低估人类的智力了。其实,在低温艺术家把第一块冰送到轨道上时,这个方案就已经有很多人想到了。后来又有了许多变种,比如用太阳能电池板代替反射镜,用电线和电热丝代替导光管,其优点是设备容易制造和运送,缺点是效率不如导光管方案高。现在,对它的研究已进行了5年,技术上已经成熟,所需的设备也大部分制造出来了。”“那为什么还不实施?”旁边的一名工程师说:“这个方案,将使地球海洋失去21%的水,这部分水或变成推进蒸汽散失了,或在再入大气时被高温离解。”总工程师扭头对那名工程师说:“你们可能还不知道,美国人最新的计算机模拟表明,在电离层之下,再入时高温离解产生的氢气会立刻同周围的氧再化合形成水,所以高温离解的损失以前被高估了,总损失率估计为18%,”他又转向颜冬,“但这个比例也够高的了。”“那你们有把太空中的水全部取回来方案吗?”总工程师摇摇头,“唯一的可能是用核聚变发动机,但目前我们在地面上都得不到可控的核聚变。”“那为什么还不快些行动呢?要知道,犹豫不决的话地球会失去百分之百的水。”总工程师坚定地点点头:“所以,在长时间的犹豫之后我们决定行动了,很快,地球将为生存决一死战。”回收海洋颜冬加入了海洋回收部,负责对已生产出的导光管进行验收的工作,这虽不是核心岗位,但他也感到很充实。在颜冬到达首都一个月后,人类回收海洋的工程开始了。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从全球各大发射基地,有800枚大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把5万吨荷载送入地球轨道。然后,从北美的发射基地,20架航天飞机向太空运送了300名宇航员。由于沿同一航线频繁发射,在各基地上空形成了一道长久不散的火箭尾迹,从轨道上看,仿佛是从各大陆向太空牵了几根蛛丝。这批发射,把人类在太空的活动规模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但所使用的技术仍是20世纪初的,这使人们意识到,在现有的条件下,如果全世界齐心协力孤注一掷干一件事,会取得怎样的成就。在直播的电视中,颜冬同所有人一起目睹了在第一个冰块上安装减速推进系统的过程。为了降低难度,首批迫降的冰块都是不自转的。三名宇航员降落在这样一个冰块上,他们携带着如下装备:一辆形状如炮弹,能够在冰块中钻进的钻孔车,三根导光管,一根喷射管,三个折叠起来的抛物面反射镜。只有这时才能感觉到冰块的巨大,他们三人仿佛是降落在一个小小的水晶星球上,在太空中强烈的阳光下,脚下的冰的大地似乎深不可测。在黑色的天空上,远远近近悬浮着无数个这样的水晶星球,有些还在自转着。周围那些自转或不自转的冰块反射和折射着阳光,在三名宇宙员站立的冰面上,不停地进行着令人目眩的光与影的变幻。向远处看,冰环中的冰块看去越来越小,密度却越来越大,渐渐缩成一条致密的银带弯向地球的另一面。距离最近的一个冰块与他们所在的这块间距只有3000米,以它的短轴为轴自转着,在他们眼中这种自转有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仿佛三只小蚂蚁看着一幢水晶摩天大楼一次次倒塌下来。这两个冰块在一段时间后将会因引力而相撞,结果将使滤光膜破裂,冰块解体,破碎后的冰块将很快在阳光下蒸发消失。这种相撞在冰环中已发生了两次,这也是首先迫降这块冰的原因。操作开始后,一名宇航员启动了那辆钻孔车,钻孔车首旋转起来,冰屑呈锥状向外飞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钻孔车钻破了冰面那层看不见的滤光膜,像一枚被拧进去的螺丝一样钻进了冰面,在后面留下了一个圆形的钻洞。随着钻洞向冰层深处延伸,在冰层中隐约可以看到一条不断延长的白线。到达预定深度后,钻孔车转向,沿另一个方向驶出冰面,这就形成了另一条钻洞。最后,共向冰块深处打了四条钻洞,它们都相交于冰层深处的一点。接下来,宇航员们把三根导光管插入三个钻洞,再把一根喷射管插入直径较大的第四条钻洞,喷射管的喷口正对着冰块运行的方向。然后,宇航员用一根细管向导光管、喷射管与洞壁之间填充某种速凝液体,使其形成良好的密封。最后,他们张开了抛物面反射镜。如果说回收海洋的最初阶段采用了什么最新技术的话,那就是这些反射镜了。它们是纳米科技创造的奇迹,在折叠起来时只有1立方米大小,但张开后形成一面直径达五百米的巨型反射镜。这三面反射镜,像冰块上生长的三片银色的荷叶。宇航员们调整导光管的伸出端,使其受光端头与反射镜的焦点重合。在冰层深处三条钻洞的交点,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点,它像一个小太阳,照亮了大冰块中神话般的奇景:银色的鱼群,随波浪舞动的海草……这一切在瞬间冻结时都保持着栩栩如生的姿态,甚至连鱼嘴中吐出的串串小气泡都清晰可见。在距此100多公里的另一个也在回收中的冰块里,导光管导入冰层深处的阳光照出了一个巨大的黑影,那是一条长达20多米的蓝鲸!这就是人类昔日的海洋。蒸汽使冰层深处的光点很快模糊了,在蒸汽散射下,变成了一个白色光球,随着被融化的冰体积的增加,光球渐渐膨胀。当压力达到预定值后,喷射管喷嘴上的盖板被冲开了,一股汹涌的蒸汽流急速喷出,由于没有阻力,它呈一个尖尖的锥形向远方扩散,最后在阳光中淡化消失了;还有一部分蒸汽进入了另一个冰块的阴影,被冷凝成冰晶,仿佛是一大群在阴影中闪闪发光的萤火虫。首批100个冰块上的减速推进系统启动了,由于冰块质量巨大,系统产生的推力相对来说很小,所以它们须运行少则15天多则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冰块减速到坠入大气层的速度。在坠落之前,宇航员们将再次登上冰块,取回导光管和反射镜。要全部迫降20万个冰块,这些设备应尽可能重复使用。以后对自转的冰块的回收操作要复杂许多,推进系统将首先刹住其自转,再进行减速。冰流星颜冬与危机委员会的人们一起来到太平洋中部的平原上,观看第一批冰流星坠落。昔日的洋底平原一片雪白,反射着强烈的阳光,不戴墨镜是睁不开眼的。但这并没有使颜冬想起自己的东北故乡的雪原,因为这里是地狱般炎热,地面气温接近50摄氏度,热风吹起盐尘,打得脸生疼。在远处,有一艘10万吨油轮,那巨大的船体斜立在地面,下面那有几层楼高的螺旋桨和舵上覆满了盐层。再看看更远处连绵的白色群山,那是人类从未见过的海底山脉,颜冬的脑海中顿时涌出两句诗:大海是船儿的陆地,黑夜是爱情的白天。他苦笑了一下,经历了这样的灾难,还摆脱不了艺术家的思维。一阵欢呼声响起,颜冬抬头向人们所指的方向望去,看到在横贯长空的银色冰环中,出现了一个红色的亮点,这亮点漂出了冰环,膨胀成一个火球,火球的后面拖着一条白色的尾迹,这水蒸气尾迹越来越长越来越粗,其色彩也更浓更白。很快,火球分裂成了数十块,每一块又继续分裂,每一小块都拖着长长的白尾,这一片白色的尾迹覆盖了半个天空,似乎是一棵白色的圣诞树,每根树枝的枝头都挂着一盏亮闪闪的小灯……更多的冰流星出现了,超音速音爆传到地面,像滚滚的春雷。天空中旧的水蒸气尾迹在渐渐淡化,新的尾迹不断出现,使天空被一张错综复杂的白色巨网所覆盖,现在,已有几万亿吨的水重新属于地球了。大部分冰流星都在空中分裂汽化了,但也有一个较大的碎冰块直接坠落到地面,坠落点距离颜冬所在的地方约40公里,海底平原在一声巨响中震动不已,在远处的山脉间腾起一团顶天立地的白色蘑菇云,这大团的水蒸气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白光,并随风渐渐扩散,变为天空中的第一片云层。后来,云多了起来,第一次挡住了炙烤大地五年的烈日,并盖满了整个天空,颜冬感到一阵沁人心脾的凉爽。后来,云层变黑变厚,其中红光闪闪,不知是闪电,还是仍在不断坠落的冰流星的光芒。下雨了!这是即使在有海时也罕见的大暴雨,颜冬和其他人在雨中欢呼狂奔,他们觉得灵魂都在这雨中融化了。但后来大家只好都躲回车内或直升机里,因为这时人在雨地中会窒息。雨一直下到黄昏才停,海底平原上出现了许多水洼,在从云缝中露出的夕阳下闪着金光,仿佛大地的一只只刚睁开的眼睛。颜冬随着人群,踏着黏稠的盐浆,跑到最近的水洼前。他捧起一捧水,把那沉甸甸的饱和盐水洒到自己的脸上,任它和泪水一同流下,哽咽着说:“海啊,我们的海啊……”尾声10年以后。颜冬走上了冰封的松花江江面,他裹着一件破大衣,旅行袋中放着那套保存了15年的工具:几把形状各异的刀铲,一个锤子,一只喷水壶。他跺跺脚,证实江面确实冻住了。松花江早在5年前就有了水,但这是第一次封冻,而且是在夏天封冻。由于干旱少雨,同时大量的冰流星把其引力势能在大气层中转化为热能,全球气候一直炎热无比。但在海洋回收的最后阶段,最大体积的冰块被迫降,这些冰块分裂后的碎块也较大,大多直接撞击地面。除了几座城市被摧毁外,撞击激起的尘埃挡住了太阳的热量,使全球气温骤降,地球进入了新的冰期。颜冬抬头看看夜空,这是他童年时看到的星空,冰环已经消失,只有从快速的运动中才能把太空中残余的少量小冰块与群星的背景区分开来。梦之海又变回现实的海,这件宏伟的艺术品,其绝美与噩梦一起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中。虽然回收海洋的工程已经结束,但以后的全球气候肯定仍是极其恶劣的,生态还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在可以看到的未来,人类的生活将是十分艰难的。但至少可以活下去了,这使所有的人感到了满足,确实,冰环时代使人类学会了满足,但人类还学会了更重要的东西。现在,世界危机组织会改名为太空取水组织,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正在计划中:人类打算飞向遥远的类木行星,把木星卫星上和土星光环中的水取回地球,以弥补地球在海洋回收过程中失去的18%的水。人们首先打算用已经掌握的冰块驱动技术,驱动土星光环中的冰块驶向地球,当然,在那样遥远的距离上,阳光已很微弱,只有用核聚变来汽化冰块核心以得到所需的推力了。至于木星卫星上的水,要用更复杂和庞大的技术才能取得,已经有人提出把整个木卫二从木星的引力巨掌中拉出来,使其驶向地球,成为地球的第二个卫星。这样,地球上能得到的水已多于18%,这可以使地球的生态系统变得天堂般美好。当然,这都是遥远未来的事,活着的人谁都没有希望看到它实现,但这希望,使人们在艰难的生活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这是人类从冰环时代得到的最大财富:回收梦之海使人类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教会了他们做以前从不敢做的梦。颜冬看到远处的冰面上聚着一小堆人,他一滑一滑地走了过去,那些人看到他后都向他跑来,有人摔了一跤后爬起来接着跑。“哈哈,老伙计!”跑在最前面的人同颜冬热情拥抱,颜冬认出来了,他就是冰环时代之前好几届冰雪艺术节的冰雕组评委之一。颜冬曾发誓不再同这些评委说话,因为上一届艺术节上的冰雕特等奖,显然是基于那个妙龄女作者的脸蛋和身段而不是基于她的作品。接着,他又认出了其他几个人,大都是冰环时代之前的冰雕作者,同这个时代的所有人一样,他们穿着破烂,苦难和岁月已把他们中许多人的双鬓染白。现在,颜冬有流浪多年后回家的感觉。“听说,冰雪艺术节又恢复了?”他问。“当然,要不咱们到这儿来干什么?”“我寻思着,日子这么难……”颜冬裹紧了破大衣,在寒风中发抖,不停地跺着冻得麻木的脚,其他人也同他一样,哆嗦着,跺着脚,像一群乞丐难民。“喏,日子难怎么了,日子难不能不要艺术啊,对不对?”一位老冰雕家上下牙打着架说。“艺术是文明存在的唯一理由!”另一个人说。“去他妈的,老子存在的理由多了!”颜冬大声说,众人都大笑起来。然后大家都沉默了,他们回顾着这十几年的艰难岁月,他们挨儿个数着自己存在的理由,最后,他们重新把自己从一群大灾难的幸存者变回艺术家。颜冬掏出了一瓶二锅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传着喝了暖暖身子。然后他们在空旷的江岸上生起一堆火,在火上烘烤一把油锯,直到它能在严寒中启动。大家走到江面上,油锯哗哗作响地切入冰面,雪白的冰屑四下飞溅,很快,他们从松花江上取出了第一块晶莹的方冰。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地月故事:第1季奇想奖中短篇征文比赛,20万奖金池

技术的进步,不断扩大着人类的活动半径,地球的“行政级别”正从“世界”降级为“村”。神舟飞船剑指登月,Space
2023年6月6日
其他

奇想奖(2023)科幻长篇征文比赛,50万寻故事

仰望群星,俯视尘芥,芸芸众生,内映自心;上下四方之宇,古往今来之宙,一切都在科幻的疆域之内,好的故事没有边界。奇想宇宙旨在发掘拥有本土特色的华语科幻故事,链接新一代优秀科幻作者。值此盛夏,奇想宇宙特推出奇想奖(2023)科幻长篇征文比赛,不限主题,不限软硬,只要是有科幻的内核的作品,就可以向我们投稿!我们希望你的作品——出人意料的想象力肯定要有点儿吧逻辑严谨的科学基础至少做到有理可循张力十足的情节设置总归不能抄袭呀新颖深刻的哲学思辨有独立的价值表达就行如果不设限的征文让你困惑,这些主题可以作为启发(不是说非要选这个):✪现代神话:将古代神话置于科幻背景,重新演绎神仙志怪✪近未来:以正在遽变的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为基础,想象近未来的种种可能✪科技伦理:科技的发展或许会和既定的道德发生冲突✪第三类接触:属于你的外星人是什么样的✪时空改变:时间循环、多元宇宙是长盛不衰的科幻主题✪宇宙终极:像阿西莫夫一样,思考“最后的问题”陈楸帆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曾获茅盾新人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说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翻译为20多国语言,代表作《荒潮》《人生算法》《AI未来进行式》等。迟卉科幻作者、科幻编辑。曾任《科幻世界》杂志执行副主编。出版《终点镇》《伪人2075》等十余部长篇科幻奇幻小说,获银河奖、星云奖、坐标奖等国内知名科幻奖项。作品《雨船》(英文版)获欧美知名科幻奖项“轨迹奖”提名。姜振宇现就职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科幻研究院,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兼任中国作协科幻专委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协科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幻研究中心首批专家。潘海天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科幻奇幻作家、编剧,曾五次获得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作品被译为英语、意大利语、日语等在海外出版,小说《偃师传说》被中央芭蕾舞团改编为芭蕾舞剧《偃师》,“九州”架空幻想世界创始人之一。三丰科幻学者,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访问学者,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首席研究员,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协科幻文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华语科幻星云奖荐选委员会主席。姚海军《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主编"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引进科幻名著百余种,策划出版了《天意》《逃出母宇宙》《天年》《三体》等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原创科幻作品,被赞誉为“中国的坎贝尔”。1.
2023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