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学
其他
2022年终总结及回顾
(文中涉及公司仅作为自己学习研究使用,不作为任何的选股建议;本人持有腾讯控股、洋河股份、茅台、分众传媒、美的集团、海康威视、福寿园、古井贡B等股票,未来72小时内没有卖出计划)(全文约4800字,阅读需8分钟)写总结前说下:前篇文章《弘亚数码实控人被证监会立案后的一些思考》,因个人疏忽,没有看仔细,文中后半部分关于弘亚数控的信托和定增理财是一个事情,不是两个事情,虽然不影响个人最终判断。但还是更正下。2022年,本以为YQ已经第三个年头,会好一些。结果,第三年反而成了有YQ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好在12月份,虽然所有人都猝不及防,选择了放开,选择直面病毒。深V后开始反转,也算是利好了。2022总结分三部分:投资、阅读及其他Part1投资1收益2022年内收益12.96%自己按照基金净值法,用Excel记账的收益率是12.96%。基金净值法,体现的是最开始的1块钱到现在的数值,在最开始的时候,因资金量小,受中新股收益的影响较大,与实际账户的资金总额主观印象偏差较大,而按照每年年底的资金总额和期初金额+本年度出入金额计算则相对比较合理,公式为:(今年底总金额-上年底资金总额±本年度出入金)/(上年底资金总额±本年度出入金)X100%,相当于本年度出入金对账户施加的影响全部算到去年底。在沪深300指数收跌-21.63%的情况下,超过指数34.59个百分点,个人感觉还是运气成分较多,主要沾陕煤的光。对于结果,个人是相当满意了,希望能够实现巴菲特1959年致合伙人信中说的:“合伙人用什么衡量我的表现,也就是与指数和大型基金比较,在指数下跌或平盘时跑赢指数,在指数大涨时跟上指数。”2022年,个人股市投资上,是很不寻常的一年,自从2021年放弃“低估、分散、不深研”的投资策略,转而逐渐开始学习并实践“适度分散,用合理的估值持有优秀的公司”,个人自我感觉,2022年是心态上平静的一年。有知有行记录里面,最高的回撤是27.26%,要想真正平心静气对自己讲出过程一直很“平静”,想想也是挺不容易。今年比例较大的交易是卖出了陕煤,卖出资金买入了腾讯、分众、美的等。2021年底持仓仓位(单支个股比例在10%以下的,不显示百分比)2022年底的持仓仓位(单支个股比例在10%以下的,不显示百分比)持仓个股年度涨跌在2022年没有大额资金进出的情况下,主要仓位:分众从13%变到了15%,腾讯控股从40%变到了44%,分别增加了2和4个百分点。受益于分众腾讯股价的下跌,同时卖出陕煤后加仓时机较好,相较于2021年底,目前腾讯的持仓股数,增加了48%,分众持股数也增加了51%。看来熊市,我们真的是赚股票来了。2021年底按照基金净值法记录的收益数据:年底净值为3.781。2022年底按照基金净值法记录的年底净值为4.33基金净值法计算的年度收益率((4.33-3.781)/3.781X100%=14.52%)和年度资金法略有差异,统一按照年度资金法计算年度收益率。从2022年开始,增加登记按年度计算的收益率,同时按3年滚动期同沪深300指数做比较,看看自己的操作实际上能否比沪深300指数有优势。如果长期统计下来没有优势,那就不如直接买入沪深300指数。2016年到2022年年度收益率,7年2.22倍,收益着实一般。3年滚动收益率,除2018~2021年滚动期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外,其余期间均跑赢了沪深300指数。2资金的长期性质今年感触最深的,不是股票市场的涨跌,也不是持仓公司股价的涨跌(包括账户市值的涨跌),而更关注的是对资金能够施加影响的人:关注的是资金的长期性质。想来波动这一关,应该是幼儿园毕业了。记得国外曾有一个著名的基金(原谅我,实在找不到在哪里哪本书看见的了,不过我确认今年是曾经看过这段信息)曾经统计过究竟哪些人持有他们的基金最后挣了钱,发现只有两种人最终挣了钱:一种是买了后就忘了,很久都想不起来的人;另外一种就是忙着打遗产继承官司的人,长期关注不了基金。别的人,最终都没有在这个基金上挣到钱。从上述信息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能力还是运气,不管是买卖股票还是持有基金的人,都得忽略掉短期的波动(这个波动短则3~5年,长则几十年),才能最终挣到钱。在股市不断下跌,而手上的公司越来越具有投资价值的时候,资金的长期性质也就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当股市最需要待在场里的时候,却被迫需要卖出,那种痛苦想想都不想经历。而股市高涨高估、需要卖出的时候,申购的大量新资金却推动着你去不断买入。我一直都在想,大部分买卖股票和买卖基金的人,心理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他们自己没有过波动这一关,那就会在大家恐慌的时候抛出股票(赎回基金),而在市场热情高涨的时候买入股票(申购基金)。而基金经理则需要被迫卖出(应对赎回)或者买入股票(资金量暴涨后需建仓)。基金经理人会在两种极端之间不断的被折磨,也会遭受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而压力确实的会降低基金经理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程度,而长寿、与时间做朋友,则是价值投资让时间复利起来的最重要因素。也越发能够理解《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书中所说的这些资金管理人的经历:格林布拉特:27岁创立戈坦资本,在20年里,该基金的年均收益率达到了惊人的40%。在基金运行5年后戈坦资本将一半的资金返还给了投资者,10年后,它又返还了剩余的资金,然后格林布拉特和戈尔茨坦就可以集中精力管理自己的财富了。斯利普:2001年和凯伊斯•"扎克"•扎卡里亚所创立的游牧者合伙者投资基金,13年来,游牧者的收益率为921.1%,2014年,斯利普和扎卡里亚返还了股东的资金,并以45岁的年龄从基金经理的岗位上退休,自那以后,他们同样成功的管理了自己的财富。杰夫•韦尼克:33岁就执掌富达麦哲伦基金,后创立自己的对冲基金:韦尼克对冲基金,他在公司运营12年、取得了年化收益率32%后,把韦尼克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几十亿美元返还给了投资者,也是为了管理自己的财富和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杰森•卡普:Tour-billon资本,在2018年返还了股东的15亿美元后退出了对冲基金业。卡普:“为他人理财的麻烦在于,你经常遭受审查,你经常被拿来与其他人做比较”;“在经营Tour-billon资本合伙公司的最后几年里,我非常沮丧,甚至在我达到成功的顶峰时,我也很沮丧。”;“金钱、赞誉和奢华的生活都没能让我快乐起来”。在股市出现剧烈波动的时候,如果资金不能具有长期性质,透过资金所有者施加给资金管理人精神上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而上述这些资金管理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压力更小的资金管理方式:只管理自己的资金。而巴菲特,则采用了一种更加极端的方法:通过把伯克希尔打造成一个持股和投资平台并公开上市,巴菲特和芒格可以集中精力去思考如何投资。而投资人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选择买卖股票,而股价的涨跌不会影响伯克希尔公司本身资金的多少,从而隔离了这种压力。有人计算巴菲特如果按照合伙人时代的收益率运行到现在,相比转换到伯克希尔后巴菲特会多赚好几千亿,我想说的是,如果老巴那样做,估计老巴早就崩溃了,我们也就看不见老巴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情形了。所以资深投资人一般都有告诫:用闲钱投资股市,得用较长时间不动用的钱。原来我以为有3年时间不动的差不多就可以,经历了2021年和2022年,看来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掌控能力和市场先生无厘头持续的时间。现在我觉得至少5年不动的钱,放在股市,才会稍微满足资金的长期性质。Part2阅读自从2022年初,准备开始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情况,就开始记录自己阅读的书籍,还专门弄了个阅读记录的终身会员,好方便登记及记录摘抄,同时也买了微信读书的会员。3记录2022年,因为工作变动的关系,闲余时间比较多,走马观花,不知不觉,竟然读完了148本书。小说、投资、经济、历史、科学、基因类、传记等各种书都有涉及,简直是个万花筒。主要的阅读,是用电纸书口袋阅,在微信读书上面完成的,微信读书上面有133本,纸质书只读了148-133=15本。4阅读收获今年阅读的主线,还是投资类。摘抄部分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几本书。《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作者威廉•格林,书中印度的投资大师莫尼什•帕伯莱,是一个效仿巴菲特非常彻底的一个人,成为了一个杰出的投资者。吉姆•罗杰斯的几本书:《最富足的投资》、《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人生》、《旅行,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危机时代》、《资金流向:从金钱流动看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未来》、《吉姆•罗杰斯的大预测:剧变时代的投资智慧》。印象深刻的下面这段,关于金钱观。人在财富上面的追求,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我应该拥有怎么样的金钱观?这个,其实也一直比较彷徨。罗杰斯的《危机时代》,里面有段话,引起了自己深深的共鸣:“购买物质的钱从来不重要,我真正需要的是置换自由的钱”。这和老唐所说的:“人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有得选”,有异曲同工之妙。褚时健褚老关于为什么给农民制定挖坑的尺寸问题:为什么要给农民制定一个具体尺寸的坑的尺寸?其实也没啥科学依据,比这个标准大一点、小一点都没关系,但如果没有这个标准,农民可能就会错的非常离谱。换到投资上,其实也是一样,我们都知道自己在预测未来企业盈利上面,多半是错的,但为什么还要给出自己的盈利预测数据?同时给出三年后企业的估值?并设定好当下的买点以及卖点?就是依据褚老的这个思路:定好规则,到点执行。避免近因效应的影响,让操作变形。股价波动,我们要关注的不是股价本身,而是企业盈利能力有没有变化。“瞅地、別瞅傻子”----唐朝5为什么要阅读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作为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个人不管是人生、事业、婚姻、投资等各个方面经历的事情,其实在几百上千年以来、几十上百亿人里面,大概率别人都已经经历过、思考过了,同时解决方法和方案或许都有好多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或许困扰你许多年的问题、自己没有想清楚的点,答案就明明白白的摆在某本书里。作为普通人,我们大的方面要做的不是去重复发明轮子,而是找到别人做轮子的方法,然后自己照单做就行了;或者干脆就去买个轮子回来用就行了。投资的方法、理念,几百年千万人都苦苦探索过,各种投资大师其实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念。巴菲特、芒格一派的投资理念已经经过了无数人的实践检验,是一条能够行得通的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巴菲特和芒格智慧堆积的信息宝藏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解决方案。借用老唐说的,在个人身家没有达到10位数前,不用去考虑投资理念的改进。“管他什么学海无涯,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唐朝Part3其他评价标准2022年思考的一些东西,其中个人觉得感悟比较深刻的是这个:评价标准。巴菲特讲的计分板得是依据自己的标准做评判,而不是依据外在和别人的标准做评判: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谁最终对自己的现状及未来负责呢,父母?爱人?领导?还是其他人?都不是,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对你的现状以及未来负责,没有人。永远记住别人的话可以听、可以做参考。但下决定必须得是自己的决定。记得年轻的的时候,有时没事的时候就想:将来老了,60岁退休后做什么呢?自己有啥兴趣爱好?旅游?钓鱼?运动?摄影?登山?书法?看书?好像都不是特别感兴趣。难道还得到时再来培养培养所谓的兴趣爱好?原来也时常思考自己和别人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天生我才必有用?)、能够成为自己的立身之本的长处究竟是什么?诚实?努力?肯持续学习?好像是,又好像不是,这些自己有,大部分人其实也能啊。没有啥本质的区别。今年自己的时间比较多,看的书也相对多了起来,慢慢发现,“阅读”能够成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可以喜欢读书的。每每看到书中自己不曾知道的内容,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与之产生共鸣的时候,确实是感觉到自己幸福的。人这一辈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啥特殊的意义?翻来覆去的思考,也没有能找到符合逻辑、靠谱的解释。后来慢慢的看书多了,才逐渐明白:人生其实没有特别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实在是啰嗦,写了这么多,当做自己思考和学习的记录。2021年年底定下的2022年的计划:我觉得大致完成了80%。Part42023年计划投资继续做财报分析,今年争取再分析1~2家企业。阅读1.今年继续“尽我所能、阅读一切”。2.争取把张五常教授的《经济解释》读一遍。3.跟踪阅读老唐的所有文章。运动及生活保持适度的运动,保持每天的步数在7000步以上。
其他
2021年终总结—投资、阅读及思考
段永平:“看懂一个公司不亚于读一个本科”;格雷厄姆:“投资这件事情有个特点。门外汉只需少许的努力和能力,便可以达到令人敬佩的结果;若试图超越这唾手可得的成就,便需要付出无比的智慧与无数的精力”。
2022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