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茶室
其他
公安大学教授披露:当年马加爵案其实是一桩封口案
针对当年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进行了精彩的犯罪心理分析。所以,这个视频,你一定要看。这次又赢的非常彻底大鹅已经永久失去了机会?断崖式下降,情况有点严重?
2023年4月7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4月23日,上海,更硬的隔离来了……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对文章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真实性无法考证,内容仅供阅览往期好文:中苏1969年“核危机”始末全球刷屏!乌克兰总统的震撼演讲火了俄罗斯打乌克兰,谁在狂欢?那些远离俄的国家,都怎样了?人民日报社论《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出笼的台前幕台!中乌联合声明:中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核安全保证还吹不吹?近100年:被吊打了9次的战斗民族!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跟历史上侵占中国领土,套路如出一辙!“铁链女”事件倒下一个董某民,“乌克兰”战争站起来千千万万个“董某民”!民间自发寻找李莹周其仁:紫阳印象“我想回家......”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一个人需要有多无耻,才会为俄罗斯点赞!加拿大温哥华近一半顶级豪宅宁愿被罚款也不敢公开正主姓名文革时期的食品“绿色无污染”?别意淫了!徐州最大“色情集团”曝光:区委书记和4名公安局长落马!揭秘巨额罚没款的去向!原来进了他们的口袋她跟江青说:你太紧张了!文革往事:我家的邻居路遥:日他妈的文学红卫兵人老心未老.........邓小平逝世25年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全球刷屏!乌克兰总统的震撼演讲火了
对内不折腾,对外有谋略那十年制造的“人性恶”,在今天双倍发酵了十多年前很爱国三大才女,如今都去了哪里?假如突然关闭国门,谁将成为最大的受害人群??再搞阶级斗争结果将是
2022年3月1日
其他
中苏1969年“核危机”始末
对内不折腾,对外有谋略那十年制造的“人性恶”,在今天双倍发酵了十多年前很爱国三大才女,如今都去了哪里?假如突然关闭国门,谁将成为最大的受害人群??再搞阶级斗争结果将是
2022年3月1日
其他
人民日报社论《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出笼的台前幕台!
来源:柳条胡同1984年4月22日晚,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李仁臣在总编室值夜班,负责为次日的版面配评论。为当晚上版的新闻配评论,本是媒体评论员一项倚马可待的基本功。当时,《光明日报》报道说,杭州大学地理系在“文革”中把7名老教师打扮成“牛鬼蛇神”进行“活人展览”,“文革”后主要策划人不知悔改,依然顽固坚持错误。李仁臣觉得抓住这个典型说点话,可以配合当时正在进行的“整党”,便提笔写下了500字的“今日谈”《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决定“整党”,系统地肃清“文革”的影响,从党的组织路线、作风、纪律等方面,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当时的评论部领导范荣康、钱湜辛看了这篇短文,都说谈的问题相当重要,写成“今日谈”太可惜了。他们建议扩充篇幅,改写成“本报评论员文章”。正巧,值夜班的社领导丁济沧又收到湖南一个工厂党委书记仍然坚持“文革”派性的报道,要求评论部配发评论。他看了李仁臣写好的“今日谈”,也建议提高评论规格,把文章做足。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在噩梦初醒的上世纪80年代,牵动着太多中国人的情感波澜。“文革”,一代人的噩梦和创伤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想象,一场自上而下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竟然把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和元帅彭德怀、贺龙等一大批开国元勋迫害致死,而副主席林彪元帅狼狈出逃,携妻儿摔死在蒙古国温都尔汗。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市长彭真在“文革”后感慨地说:“解放前,我在国民党监狱坐了6年牢;解放后,我在自己人的监狱里坐了9年半牢。这是我们党不重视法治的报应啊!”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文革”中全家几乎被一网打尽。陆定一及长子陆德,陆定一夫人严慰冰及其母亲、二妹、三妹、四妹均被捕入狱,全家总刑期达56年!陆定一被软禁3年、监狱10年、绝食3次、批斗八九十次。在绝境中,他清醒地意识到要活下去,必须找到释放压力的办法。在秦城监狱的单身牢房里,他经常高唱京剧《空城记》、《甘露寺》,逼迫自己开怀大笑,虽然蹲了十几年监狱,却未失去说话的功能。情难自已时,陆定一就大声嘶喊:“毛主席呀,我什么问题也没有呀!”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的陶铸,因与江青发生分歧,被当做最大的“保皇派”而打倒。专案组给晚期癌症的陶铸两个选择:与妻子曾志同去合肥,与女儿陶斯亮断绝来往,因为陶铸的住处不能让人知道;曾志不去合肥,可以与女儿来往,但必须与陶铸断绝联系。面对如此残忍的选项,陶铸经过反复考虑后,对曾志说:“我活不久了,你跟我去也帮不上忙,何苦再牺牲你?还是争取和亮亮在一起吧,现在不行,将来总还可能。有你和亮亮在一起,我也放心了,我们只有她这一个女儿……”在合肥流放地,尽管到了生命的黄昏,陶铸还是沉着坚定地告诉专案组:“我已经是油尽灯残的人,他们尽可随意给我做结论。但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有权利保留自己的意见。我相信历史会对一切做出说明。”到合肥43天后,陶铸凄凉离世,骨灰也不知下落。还有更多的普通百姓,在“文革”中遭遇了更悲凉而无声的命运。人民日报老记者林晰在1966年8月“文革”高潮期间,奉周恩来总理之命,同卫戍区战士一道采访北京郊区大兴县芦城公社新立村杀人事件。林晰回忆说:“到达目的地已经是昏暗的傍晚时分了,只见上百名农民拿着棍棒和农具站在村口,不许我们进村。当说明来意,要求会见村长时,一位农民厉声地吼道:‘你们是干什么来的?今天要是为地富翻案,你们可就是有来无回了!’经过相当长时间交涉,我们才被允许进到村政府办公室。此时,我发现在座的人眼睛血红,有的人直视且发愣,双眼充满了敌意和杀气。这些人的异样,显然是杀人杀红了眼。”原来,这个村在头一天晚上,一口气杀死了五十六名地富分子及其子女,连抱在怀里的婴儿也未能幸免。具体作法是,召集地富分子及其子女到一间屋子里开会(包括从天津、北京临时召回的地富子女,他们在外面都有工作或经商),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地用乱棍乱刀砍杀,现场一片惨叫声。尸体统统埋在村后的沙滩地里。在“阶级斗争”的煽动下,大兴县13个公社的“红卫兵”和“贫下中农”几天内集体处死“四类分子”及其家属325人,其中最大的80岁,最小的才出生38天,有22家被杀绝户。后来据遇罗文调查,一对祖孙俩被扬土活埋时,怀中的小孙孙抱怨说:“奶奶,迷眼。”无望的老人安慰说:“一会儿就不迷了……”这是惨绝人寰、天地凝固的一刻。苍天有眼,也是欲哭无泪。当晚林晰回到卫戍区,执笔写出一份调查报告,立即报送中央。但调查报告交上去后未曾听到处理此事的下文。他们当时所不知道的是,公安部部长谢富治听完汇报,轻描淡写地表态说:“杀了就杀了。不要追究了。没有被杀的,就不要杀了。”作为记者,林晰只能暗暗感叹媒体的无力和悲哀:“大兴县发生的这件事,在整个‘文革’中以及粉碎‘四人帮’之后毫无下文。在那个极‘左’的时代,也无人敢于提出来查个水落石出。然而,这件事却深深埋在我的心头!”1978年岁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以丙辰清明节事件为背景的话剧《于无声处》进京演出。编剧宗福先多年后还记得,剧组成员在北京街头购物,被一位中年妇女认出,对方相见无言只是泪流满面。剧组上车她也上车,剧组下车她也下车,问她有什么心事,她却什么也不说,只是一路哭,哭到后来她走了。“我不知道她在‘文革’中遭遇了什么,跟我们戏里面的主人公有什么相同的命运,就这些事是让我永生难忘的。”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俄罗斯打乌克兰,谁在狂欢?
对内不折腾,对外有谋略那十年制造的“人性恶”,在今天双倍发酵了十多年前很爱国三大才女,如今都去了哪里?假如突然关闭国门,谁将成为最大的受害人群??再搞阶级斗争结果将是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铁链女”事件倒下一个董某民,“乌克兰”战争站起来千千万万个“董某民”!
昨天中午,有个粉丝给我留言称,“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战了。”我回复称,俄罗斯和乌克兰距离我太远,我更关心“铁链女”的现状如何,她什么时候能恢复健康,什么时候能当着全国人民说出她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千千万万个至今生活于水深火热中的“铁链女”以后会不会得到解救?客观来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固然可以给美帝当头一击,在力量悬殊太大的情况下,结果本就早已注定,而背后牵涉到的大国博弈,又不是我等小民能看得明白的。所以,在这场军事战争中,我更关心的,是有多少平民会因此而伤亡,又将诞生多少战争孤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早已证明,除了追求自由的战争外,哪场战争不是政治家博弈的一场游戏?哪场战争不是百姓的一场灾难?那场战争的背后,不是堆积如山的深深白骨?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什么关系?曾经是血浓于水的兄弟关系。后来,两兄弟分家单过了,各人有了各人的追求。大哥俄罗斯看不惯兄弟乌克兰和自己的对手美帝眉来眼去,于是出手教训了这个“背叛”了自己的兄弟,试图让兄弟“浪子回头”,顺便也挑衅下兄弟的靠山:“我就教训他了,你又能咋滴?”普京的强硬手腕,搅动世界风云,也让国内的很多网友纷纷点赞:太霸气了,太解恨了。由此,也让许多网民把灼热的目光,从“丰县疯女”转移到“俄乌战争”的动荡上来了。有博主由此提出警醒,“民族主义和大国博弈的宏大叙事,已经把他们最后一点人性榨干……咱们千万别把自己的人皮换成一面俄罗斯国旗”。更让我揪心的是,在无数乌克兰平民拖家带口逃离家园的时候,所有人都在为乌克兰人民而担忧,而祈祷的时候,网络上却出现了无比丑陋的一幕。许多国人在网上大谈接收乌克兰美女。有人说:乌克兰打仗,这个国家的男性将伤亡惨重,那将剩下许多女人,我脱单有望了。有人说:鉴于乌克兰动荡,本人出于人道主义原则,自愿收入一两名乌克兰女性,要求相貌端庄,皮肤白皙。有人说:中国的光棍有福了,把乌克兰美女圈养起来往外地输送......在某大学校园群,一点开就是“接纳十八岁以下的无性经验的乌克兰美女”。这些恶臭的网贴和留言,仿佛是一场空前的网络狂欢,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兴奋不已。我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些人在“铁链女”事件发生的时候,嘴巴闭得紧紧的,吓得屁都不敢放一个,乖得像个孙子一样。看到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一个二个的满血复合,像闻到大便“香味”的狗一样,汪汪嗷叫着“接受乌克兰美女”了。为什么呢?因为憋了这么多天,终于可以安全的释放出“本性”来了。此刻,我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哦,原来他们和丰县的董某民是一类人。”我敢断言,那些面对乌克兰女性流口水的人渣,不过是一帮无能、胆小,和精于算计的怂货,如果国家有难,最先逃跑和出卖同胞的,一定会是这些人。这些人渣,和那个收买妇女的董某民,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没有!人渣部分先后,他们都是人渣,是十足真金的人渣,而且是人渣中的“战斗机”。因为他们的想法和董某民是一样的,女性就是资源,就是货物,是可以去买,去抢,去偷,去掠夺的。一件农村里发生的“铁链女”事件,倒下了一个董某民。没想到一场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战争,却让中国站起了千千万万个董某民。哎。。。。。。。。。拿战争作梗
2022年2月27日
其他
还吹不吹?近100年:被吊打了9次的战斗民族!
对内不折腾,对外有谋略那十年制造的“人性恶”,在今天双倍发酵了十多年前很爱国三大才女,如今都去了哪里?假如突然关闭国门,谁将成为最大的受害人群??再搞阶级斗争结果将是
2022年2月27日
其他
周其仁:紫阳印象
来源:重磅财经紫阳印象周其仁一年前,赵紫阳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出的当天,担心杜老受到过大的刺激,我就到他家看望。当时杜老夫妇已经打了电话,要去富强胡同6号吊唁。老人家行前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嘱咐说,写一点文字纪念紫阳吧。我默默无语,不敢接半句话。赵紫阳先生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是一位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有历史性贡献的伟大人物,怎么就轮到我这样一介书生来写纪念文字呢?回想起来,实在是机缘巧合。我是1978年从黑龙江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的。因为下乡已经10年,对农村实际生活有了观察和体验,脑子里也存下许多挥之不去的问题,所以凡脱离实际、教条化的理论,一概不能吸引自己的兴趣。当时的大学里,类似我这种情况的老三届学生应该不少。其中气味相投的,就常常聚到一起,读喜欢读的书,讨论喜欢讨论的问题。在一个跨专业的读书小组里,我们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没有料到,小组的一位成员、经济系资料室的白若冰早就认识当时的国家农委领导人杜润生,并把我们读书会上争来吵去的一些话题,转述给杜老听。更没有料到,杜润生居然把我们这些“毛孩子”约到家里交谈,亲自听我们意气风发而又难免幼稚的见解。一来二去,杜老支持这些下过乡的大学生系统地研究农村。1981年夏,包括北大、北师大和人大学生在内的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到安徽滁县地区调查,介绍信和出差经费就是国家农委提供的。滁县的调查报告后来被摘要刊登在一份内部简报上。赵紫阳看了简报,批语说这份调查报告把包产到户后的农村问题说得一清二楚。后来还听到传达,他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专门谈到经济决策必须以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并以农村发展组为例,要求各中央国家机关从有过下乡经历、又考入大学的年轻人中选出500人来参加工作。因为赵紫阳的这个讲话,我们尚未毕业就已经被“分配”——农村小组划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业务上受杜润生指导。真的很感谢那个时代,基层和地方的创新变化源源不断,而上层由实事求是路线主导,主政者思想开放,求知若渴,力求在可靠的经验基础上决定政策。我们这些年轻人身逢其时,在村庄田野和中南海之间来来回回,调查、访问、整理、汇报,不经意之间就走进了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学问天地。不知道杜老当时是怎样考虑的,他就是坚持把一批年轻人吸收到中央农村政策制定过程里来。以我自己为例,一个非党人士,对政治不懂也不感兴趣,但从滁县调查之后,居然参加了五个中央农村一号文件起草的全过程。有一年文件搞出来以后,各种程序都过了,杜老精心修订文字,然后指派我和另外一位年轻人到国务院印刷厂做最后校订。平时很调皮的我们,也知道责任重大,工作很仔细。等到文件付印,我突然想到,这份党内文件印出来后我应该没有资格过目!正是那种重实际、少禁忌的氛围,才让我有机会见识到赵紫阳作为经济领导人的卓越和魅力。第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还是81年底起草第一个中央农村1号文件。当时的背景,正是农民自发创造的包产到户从非法转向合法、从落后边远地区向全国“蔓延”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官方政策方面,上一年中央75号文件刚刚划定的界限——仅仅对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究竟还要不要突破?怎样突破?那时,赵紫阳正在黑龙江考察,传回来一封信,认为实际经验表明,即使在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农民家庭联产承包也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建议不再按发达、落后地区划线,而是统一承认农民选择责任制形式的权利。杜老向文件起草班子传达了紫阳的意见,在新文件草稿里明确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合法性,并针对农民怕变的担心,宣布新体制“长期不变”。当时,中央总书记是永远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胡耀邦,分管农村工作的是主持过安徽农村改革的万里。“胡、赵、万”三位领导联手,在邓小平、陈云的支持下,给农民自发创造、屡起屡背的包产到户,举行了一个普遍合法化的奠基礼。从那之后,多次听杜老转述赵紫阳关于农村和国民经济的意见。每年一度的农村工作会议,常常也是请紫阳讲话或由他接见各省参加会议的领导。另外,也出席过几次由赵紫阳召集的会议。说来不好意思,自己从来没有养成做记录的习惯,所以当时虽然听得认真,但今天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一个整体印象——紫阳讲问题总是从实际出发,分析中肯,没有一丝一毫“因为权位高,所以我正确”的官腔。最有启发的地方是,紫阳的经济思维,重点永远是怎样解决关键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争论是非曲直。他似乎是一个把是非问题转化为“怎么办”问题的高手:小是小非,不睬算了;重大原则问题吗?不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大是”站不住,吵一万年也对国计民生无益。如果有机会靠近赵紫阳,你对他的风格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觉。我的第一次机会是1984年秋,有一天突然得到通知,到中南海西门跟中央领导出差。等到中央警卫局的车子把我送上专列,才知道这次是跟赵紫阳到山西大同调查。专列刚刚启动,警卫参谋就急忙通知到会议车厢开会——说这是赵紫阳多少年的习惯,火车一动就开会——我进去的时候,情形有点尴尬,因为总理和计委、煤炭部、铁道部的领导已经坐定,就是我这个农口来的后生迟到了。幸好赵并不在意,示意我落座,继续讲他的话。紫阳开始交代此次调查的意图。主题只有一个,就是调查山西大中型乡镇煤矿的生产潜力。为什么国务院总理要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原来当时煤炭供应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瓶颈”,而增加煤炭供给的关键,是增加铁道运输能力。如果提前完成大(同)秦(皇岛)铁路的双线项目,晋煤外运的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煤炭生产“以运定产”的局面就可以改观。但是,当时国家投资的盘子就那么大,如何筹措投资大秦铁路的资金?赵紫阳提出了一个他的构想,就是把国家对山西煤矿的投资省一部分下来,集中于铁路。不过这样一来可能发生一个新的危险,就是铁路外运能力提高了,但煤炭生产能力下降,结果顾东失西,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些限制条件下,这位国务院总理开始打乡镇煤矿的主意。当时非国有企业、主要是乡镇集体企业,已经进入煤炭行业。乡镇企业不需要国家投资,靠赢利预期的刺激,就可以动员非国家资本搞起来。根据报告,一部分乡镇煤矿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潜力可观。但是因为事关重大,赵紫阳要亲自去看一看。赵一边讲他的考虑,一边与随行的部门首长交谈讨论。这件事情,对不同部门的影响明显是不同的。铁道可以得到追加的投资,拥护这个构想没有问题。但是对煤炭部门,减了国家投资不算,还要对煤炭供应的后劲负责,顾虑当然不少。不过,当着总理的面,大家讲的都是顾全大局的话,“部门利益”深藏不漏,话里有话地在那里“过招”。研究中国经济的,不会不知道“部门所有制”这回事,但是从文本上看概念与真刀真枪“观战”,感受完全不同。我当时看紫阳对付这些事一点都不费力。他可不是靠总理权威,而是凭对情况的熟悉和思路的敏捷,常常你刚刚提一个头,他就讲出很多例证,把你拉回到他的思路上来。难免也有“卡”住的地方。这时候,赵很懂得转一个话题,轻松一下气氛。比如他会看着车窗外说,这条线路从来没有走过,回来最好安排白天走,看一看。或者提一个细节问题,让行家有一个说行话的机会。完全没有想到,我正听得入神的时候,他会问“小周,你怎样看?”——我一直做落手落脚的农村调查工作,对乡镇企业仅略知一二,但是如此专门而又重大的经济问题,从来没有碰过,怎么答得上来?总理看我说不出话,就像老师看见一个考砸了的学生一样,宽容地补了一句:没有意见?然后话锋一转说,那你谈谈你们那个改粮食体制的想法。经他这么一提点,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会坐到总理专列上来。原来个多月前,百十位中青年聚会浙江莫干山,集中研讨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记得会议分了六个组,分别讨论宏观稳定、价格改革、国企转型、对外开放和农村经济等专题。那是一个北大同学自发打出“小平,你好”旗帜的年代,人们都觉得应该对这个开始大有希望的国家尽一点力,使她变得更有希望。莫干山上,大家不分白天晚上,一连几天吵呀吵的,终于形成几份改革建言。没有人知道,赵紫阳会派他的秘书李湘鲁、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会派他的秘书孔丹,双双到莫干山听会。会议的最后一个程序,是各小组代表到大会发言,汇报形成的思路,交叉提问,互相吸收意见。然后,会议通知几位发言代表,下山到杭州向正在浙江考察工作的张劲夫汇报。因为农村经济组的发言人是我,所以也就跟他们一行下了山。轮到我汇报,主题是包产到户后的农民要求更多的经济自由,势必与才开始酝酿全面改革的城市发生矛盾。其中牵一发、动全身的是粮食。统购统销体制肯定守不住,但市场化之路怎样走得通,是棘手的挑战。对粮食问题,我们那个农村研究组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最早提出全盘改革统购统销制度的是宋国青,后来跟进的包括罗小朋、高小蒙和向宁。为了验证有关想法,曾在江西、广东等地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后来得到杜润生的肯定,还选了河北一个地方做试点。基本想法,是政府对城市粮食供应的行政责任,要随着市场改革的推进和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减下来。政府必保的部分,靠农民上缴实物税满足。这部分的总量逐年减少,余下的部分就开放市场,激励农民增加粮食生产并提高农民收入。我们还建议政府在过渡期的供粮责任,分中央、省区两级处理。中央政府只负责最必要的部分,其余全部落实到省区,实行省长负责制。考虑各地情况的差异,建议给地方变通处理的权力——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可以允许农民交货币税,就是说,种经济作物赚了钱的农民可以交钱到产粮地区购粮交任务,以便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推荐→最低端脑残的谣言我刚刚讲了一个大概,张劲夫就站了起来,一边在会议室里转圈走步,一边不断地提问题(孔丹事后告诉我们,劲夫的特点就是听到令他兴奋的意见,一定站起来边渡步、边发问)。我们当然听说过这位财政部长出身的中财秘书长的思维慎密过人,但没有料到他可以一口气提出二、三十个非常具体和实际的问题!有意思的地方是,张劲夫发问时不怎么看你,等到问题倾盆而出,他就站定在那里双目逼视,等你回答。没有谁可以救你的。好在我们自己对这个粮食问题吵过多日,算是下过一点功夫;也曾经向杜润生、田纪云等作过汇报,受过问讯和咭难。于是我结结巴巴地回应:您担心的这些问题都重要,是否先让省长们去对付?中央政府就是把大框子划定,然后跟着看,肯定高明的,批评愚蠢的,也帮一把那些不能对付的,看看能不能把这条路走通。这回张劲夫没等我说完,就大声连说两遍,“好,把这条路走通!”大家一起笑了起来,知道农村组的汇报算是过了关。从张劲夫那里告别时,记得李湘鲁在门口问过一句什么时候回北京。莫不是他推荐我把粮食问题的意见直接向紫阳报告?听到总理问粮食体制,我总算可以讲出话来了。不过还是有点紧张:他的秘书长就那样厉害,现在他亲自问,岂不是还要更加厉害?好在赵紫阳听得轻松,我只汇报了几句他就明白了大意,然后边听边插问。他的问题比较好应付,因为真的不是问我,而是问他自己——你只要不做声,他一定自问以后就自答。过一会,换一个角度又问,把刚才的结论修订那么一下。这样的汇报很过瘾,因为你似乎可以“看见”赵紫阳怎样形成他的思路。我很快发现,赵紫阳越感兴趣的地方,反问就越多。这是务实的思维方式的特点了——能下手做的事情,他才有兴趣;正因为真的准备要做,所以非仔细推敲不可!这与后来我遇到的好教授的风格很一致:你讲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才不会来问你。另外,反问不一定意味着不同意,而是有意要激你一下,看能不能把你想过、但没有清楚说出来的意思“挤榨”(squeeze)出来。那天专列上赵紫阳问的最多的,是怎样分步、分级限定政府的供粮责任。这无疑是从统购统销体制里走出来的关键。至于政府责任范围以外的粮食供销,我们不过原则建议“靠市场机制调节”,但怎样一个“靠”法,究竟是不是靠的住,以及万一靠不住怎么办,就付之阙如了。赵紫阳可不放过这一点。对他来说,老体制不是靠推理推掉的,新体制也不是推理推出来的。新旧之间,必须切实找到过河的船或者桥。记得他不断问,什么是你们讲的粮食市场?一些地方是粮食销区,另外一些是产区,产销之间怎样连接?出现了缺口怎么办?难道粮店可以挂块牌子说“今日无米”?眼看总理自己把问题提到了几乎无解的高度,我心里想这件事情大概搞不成了。是的,粮食统购统销几十年,哪里有一个可以把一亿多农户与几亿城市工业人口连接起来的现成的“粮食市场”?包产到户后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先是满足农民自食(过去是农民自己吃不饱还要完成上缴任务),然后主要靠国家“加价增购”消化,真正的粮食市场时开时闭,规模相当有限。我们主张逐步缩小政府供粮的比例,正是为了放出一个粮食市场来。你还没有放,从哪里想象出一个可以有效运行的粮食市场来呢?赵紫阳自己出难题自己解。问来问去,他看在场没有一个人接他粮食问题的话茬,就讲了一句:看来,还要搞合同制。他的意思是,国家在逐步减少粮食征购任务以后,可以与农民签订粮食收购合同;而粮食的销区与产区之间,也可以签订粮食购销合同。这就是说,依托合同制来发育全国粮食市场!这实在是一个很高明的想法。因为“合同”不是强制的上缴任务,买卖双方可以议价、定量;同时,合同又要事先定,不是完全的事后调节。其实,市场经济的骨架就是合同,就是靠合同才得以完成惊人庞大的商品供求。这些认识今天没有问题,可那是1984年!是年年底,赵紫阳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宣布实行粮食合同订购政策,正式开启了改革粮食统购统销的第一波冲击。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专列上的会议就结束了。工作人员告之,到了大同以后,地方上很多领导要来,赵总理就不可能再与北京来的同志多谈,你就跟着看,有意见回程火车上汇报。警卫还给每人发了一枚小徽章,宣布考察期间佩带这枚徽章,
2022年2月26日
其他
中乌联合声明:中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核安全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下称双方),根据双边关系最新发展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深刻变化,基于进一步深化中乌战略伙伴关系的共同愿望,决定全面推进两国政治、经贸和其他领域交流与合作,声明如下:
2022年2月26日
其他
“我想回家......”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兵败如山倒,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只好撤退到台湾。而就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发生了一个你无法想象,至今都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1959年,一个小女孩在台湾出生了,她的爸爸是国民党军官易祥,妈妈是台湾金门人,大字不识一个,但温柔贤惠。家中共有4个孩子,花销很大,爸爸的工资难以为继,于是妈妈也每天辛苦去做工,好不容易把他们拉扯大,虽不富裕,但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倒也温馨。可当她20岁时,她和家人却突然发现,爸爸有一个隐藏了整整30年的秘密!她的弟弟易浩文有一次,无意中看到爸爸的战士授田凭据,亲属一栏写着一个名字:易浩光。这个名字他们从未见过,弟弟问这是谁,爸爸显得很紧张,只说是写错了。后来,妈妈又发现爸爸经常,通过香港的战友给大陆寄信寄钱。自己钱都不够用,干嘛还给大陆寄钱?他又是给谁寄的呢?在妈妈的几番逼问下,爸爸终于坦白了:原来,他在大陆还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妈妈愤怒极了!两人刚认识时,就不相信他没结婚,结果他找来几个战友作证,妈妈才信以为真,嫁给了他。她和兄弟姐妹们也愤怒极了,认为爸爸不应该撒谎,为了一家人的幸福和睦,她偷偷寄信给爸爸在香港的战友,请他帮忙劝说爸爸不要再和大陆联系,要不然整个家就完了。易祥和香港的战友没想到,爸爸得知后对她大发雷霆,父女俩在这之前可是从没吵过架的,她又生气又伤心,干脆家也不回,搬到单位里去住了。从这以后,本来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变得相敬如宾。对于爸爸的过去,她和兄弟姐妹们,再也没有兴趣去打听,爸爸也不愿意跟他们再提这事,可他们之间的隔阂难以消解,她说:爸爸仿佛成了一个外来客。曾经,爸爸和妈妈参加她的订婚仪式其实她知道,爸爸一直想回大陆看看亲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两岸早日统一。1987年,蒋经国开放老兵返乡,这是爸爸回大陆的大好时机,可此时的爸爸却得了肺纤维化,呼吸困难,连下床都困难,更别说长途跋涉回大陆了。可爸爸不肯放弃,以顽强的意志力,和病魔苦苦抗争了一年,然而天意难违,最终他还是,遗憾的,永远的闭上了双眼,终年69岁。他至死,都没能再见上大陆妻儿一面,也没能和台湾的妻儿解开心结。但故事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爸爸离去后,她感到十分懊悔,她常常梦到爸爸,想起的全是父女亲昵的场面,她恍然大悟,是之前对爸爸的偏见,遮蔽了爸爸曾经对她付出的爱。尤其自己做了母亲之后,她似乎更能理解爸爸了。而在她的记忆里,她始终难忘这样一个场景:爸爸接到大陆来信时,这个曾在战场上见惯生死离别的硬汉,流露出了无比柔软的一面,他居然一边看信一边流泪。因为内疚感,爸爸离去后,她偶尔也给大陆的亲人,寄一些钱和小礼物。一次,单位发给她一块电子表,不值钱,也没什么用,她就寄给了大陆的侄女,没想到过了多年后,侄女来信说,那块手表她还珍藏着。一股暖流涌上她的心头,她突然很想见见,那些在大陆从未谋面的亲人们。她劝说自己的妈妈:如果你是大陆的那个大妈怎么办?守寡一辈子,还要拉扯两个孩子,他们能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爸爸寄钱去是要去做一些弥补,况且那一点钱,怎么能弥补得了对他们的亏欠。她和妈妈商量,等她退休了,就母女俩一起去大陆看看,可时间不等人,2009年,爸爸在大陆的妻子陈淑珍就去世了,2011年,她的妈妈也去世了。真的不能再等了!2012年,她终于和丈夫一起,来到了爸爸的老家湖南邵阳黄泥村。她见到了两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哥哥们特别激动,带她去了妈妈的墓前。她和两个哥哥的合影在爸爸的老家,她还见到了另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和她爸爸的往事,令她痛哭流泣,令她震撼无比!这个男人名叫,庹长发。她和庹长发1924年,庹长发出生在四川彭水,他家是村里最穷的,母亲得了手疾,却没钱治,只能任由手指烂断,为减轻家里负担,懂事的他小小年纪就去放牛、割草。他本以为自己会在家乡娶妻生子,然后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可天有不测风云……14岁的他在割草喂牛时,突然被国民党抓走当壮丁,好在,国民党军官易祥,见他年纪小,为人忠厚老实,就把他留在身边当了勤务兵。之后,他就跟着易祥在前线奋勇杀敌,到处抗击日寇。躲过了一场场枪林弹雨,经历了一次次死里逃生,他们总算活着迎来了抗战胜利,胜利后不久,易祥就结婚了。大陆的妻子陈淑珍,大家闺秀,是一名十分有文化的大学生,婚后两人育有两个儿子,拆开“光明”二字,取名易浩光、易浩明。而当时想必谁都不会料到,庹长发居然会和长官的妻子,纠缠一生!右:陈淑珍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易祥也不得不走,可他官职低微,无法把妻儿带在身边,于是将妻儿送回了老家湖南黄泥村,他的老父亲也在村里,而当时他的两个儿子,一个1岁多,另一个才1个多月大。临别前,易祥嘱托庹长发,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家人,等有机会,就会把妻儿接到台湾,庹长发点点头答应了:你去一年,我照顾一年;你去十年,我照顾十年;你去一辈子,我就照顾他们一辈子!易祥走的那天,庹长发哭了,从14岁起他就跟在长官左右,两人出生入死,形影不离,他太不舍了,可他万万没想到,跟长官的这一别,竟是永别……易祥去台一年后,就从台湾捎来一封信和50块钱,可恰好这一年,黄泥村搞土改。结果,易祥的爸爸因为这封信,被揍得遍体鳞伤,只好回信说,以后再也不要联系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两个年幼的孩子,再加上一个柔弱的女人,这样的家庭如何活下去?于是,庹长发主动干起了农活,独自撑起一家四口的全部生计。他们住的地方才7平方米左右,十分拥挤,为了不打搅他们,庹长发就独自一个人,住到旁边一间潮湿阴暗的危房里。当易浩光长到10岁要去上学时,心疼孩子会在上学路上,被山路咯得脚疼,庹长发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唯一的一双解放鞋,脱下来给易浩光穿,自己则赤着脚干活,长年累月下来,他的脚上,布满了大大小小、触目惊心的疤痕。再后来,运动在中华大地不断上演,易祥的爸爸,因儿子去了台湾,在批斗中含恨去世,庹长发自己也被折磨得骨瘦如柴,一日三餐连温饱都得不到满足,可每次好不容易找到点吃的,他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淑珍母子,自己则跑去找树皮、草根充饥。1964年,村里又搞起社会教育,结果陈淑珍母子,被查出有地主背景、台湾关系。而贫农出身的他,完全没有把柄,完全可以不受牵连,他还是外姓人,不应该住黄泥村,村里人提出要把他送回四川老家。而他自14岁被迫离开家乡后,已经整整20多年都没回去了,家乡,家乡!家乡是多么让他魂牵梦萦啊!再说,他对陈淑珍母子,也算尽职尽责了,就算他走了,没有任何人会怪他。可没想到,他竟然誓死不回四川,他说:“两个孩子还小,太太一个人还不能持家,我说什么也不能走。”到这时,支撑他的,已经不仅仅是当年对长官的那句承诺,更是生而为人该有的善良!他们非要把他送回去,他拼了命才终于得以留下来,陈淑珍也勇敢站出来为他辩护,可留下来,就意味着要遭受更多苦难……居然敢留下跟地主牵扯不清,好啊,实在是顽固不化!他们就把他的大拇指跟大脚趾绑住,吊起来往死里打,还把他关进水牢,让他落下了严重的脚疾和风湿,这些实在不是人受的。从土改到三年自然灾害,再到黑白颠倒,人鬼不分的文革,特殊的年代让他受尽折磨,可他始终不肯回家乡,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陈淑珍母子。他早已将两个孩子,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们也视他如亲生父亲,称呼他为“满满”,邵阳方言中,这是对父亲的弟弟的称呼。他向来沉默寡言,不爱惹事,一天,一个杀猪匠来家里买猪,付钱时蛮不讲理,和易浩光争吵起来,一旁拿着扫帚的他,竟一个跨步挡到易浩光身前,当空猛地一挥,把对方吓得掉头就跑。尽管当时易浩光已经30岁了,可在他的眼里,依然是那个需要他保护的孩子,不能受半点儿委屈。1979年,也许是料到自己再也回不了大陆,在台湾的易祥急忙给大陆寄了封信,当时两岸还未开放,这个举动对两边的家人都十分危险,可易祥再也煎熬不下去了,他在信中给大陆的妻子陈淑珍写道:“淑珍,我对父母没有尽到半点孝道,对你与两儿亦未尽到责任,这是我此生最大的憾事。”而在得知自己的勤务兵庹长发,一直在照顾自己的妻儿后,易祥满怀感激地在信中,嘱咐两个儿子要善待他,要永远感激他的养育之恩。易祥还在信中劝庹长发,与自己的妻子陈淑珍结合,两人一起好好生活,没想到庹长发直接回绝了:“嫂子终归是嫂子,不能做这不忠不义之事。”2005年,陈淑珍去世了,而她临终前,特地嘱咐两个儿子,一定要照顾好庹叔叔,为他养老送终。她守了自己的丈夫一辈子,庹长发也守了她一辈子,她们彼此都未失半点分寸!晚年的陈淑珍陈淑珍去世后,他依然留在村子里陪伴着两个孩子,当易详的女儿找到他时,他已经88岁了,由于特殊时期的折磨,他老得特别快,身体很差,她见到他时,他的背是弯折的,连走路都吃力。破败不堪的老房子,这就是庹长发住了50多年的地方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十分寒酸窗户连玻璃都没有而庹长发住了50多年的床早已摇摇欲坠,可他却没钱换张新的床上只有三床薄毯,睡觉的时候都要穿着衣服才能感到暖和,到了寒冷的冬天更是难捱她对他说:“我是代表爸爸来看望你的。”他兴奋极了,满是感慨地回忆道:“长官当年对我很好,从来不打骂我,他去了台湾,安排我留下来保护家眷,我要听从长官的安排。”话音刚落,她已经泪流满面……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15年,有民间机构,开展关怀抗战老兵的公益行动,志愿者们找到了庹长发,他们问老人有什么心愿,一向坚忍的老人突然哭了,满脸泪水,他半天说不出一个字,话到喉咙却成了哽咽,很久很久后,他才终于说出埋藏在心底的愿望:“我想回家。”志愿者们立即在网上发布寻亲消息,在全国好心网友的接力下,仅仅10个小时,就找到了他的侄子,遗憾的是,他的两个亲弟弟都早已去世。他的身体越来越糟糕,志愿者们一边把他送到了医院,一边筹备他的回家事宜,而在医院的他无时无刻不盼望回家,他一直想拔掉手上输液的针,一边拔一边说:“不打针了,我要回家了。”他还非要下床走走,拄上双拐后,围着病床踱来踱去,理由是:快要回家了,要把腿脚练灵活点。他甚至兴奋得连续两晚都睡不着觉,深夜,他躺在病床上,用手不停地在空气中比划,易浩光问他:“满叔,你这是在做什么啊?”他说自己在编花篮,原来他老家的传统之一,就是用各种材料编织花篮。10月底,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他终于踏上了返乡之路!在他这一生里,他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回家,他本是有无数机会,无数的理由回家,可他从来没有!直到长官人走了,长官托付的妻子也走了,长官的两个孩子都当爷爷了,他才肯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从湖南到故乡,短短600多公里的归乡路,他却走了漫长的一生!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到白发苍苍,步履阑珊……侄子第一时间赶来看望他,并给他看弟弟的照片回家了,他就心满意足了,老人离开家乡24000天,回到家乡后的第100天,2016年1月27日,庹长发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他去世那天,重庆气温陡转,漫天飘起雪花,仿佛苍天也在为他哭泣!而就在前不久,2018年4月26日,易浩光和易浩明去了台湾。他们对易详的女儿说:这次来台湾,希望不要有误会,我们不是来分家产的,只想是一家人,不应该心散了。在两岸之间,有太多这样的误会与隔阂,至今不能消弭。分别70多年了,他们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虽然只是一张照片,和一坛不能言语的灰烬。易浩明在爸爸易祥的骨灰前两个孩子在爸爸易祥的遗像前长哭不止而她也着带孩子见了这两个哥哥,她说:我希望下一代,依然能保持着联系,海峡不应该隔断我们的亲情。直到此时,她才终于明白了,爸爸的不得已,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妈妈去世前半年,我曾很忐忑地征求妈妈的意见,她的骨灰要不要和爸爸的放在一起。因为爸爸曾经欺骗了她,他们在晚年已经形同陌路。没想到的是,妈妈非常坚定地说了一个字:要。我们在妈妈的讣文上,加上了爸爸,还有在大陆的两个儿子的名字。我想,那一定是爸爸最后的心愿。或许,这也就是他去世那天,未能来得及留下的遗言!如果不是那场战争,她的爸爸就不会去台湾;如果不是那些运动,她的两个哥哥,就不会只是大山里的农民;如果不是两岸的隔阂,她的爸爸、妈妈,以及在大陆的妻子陈淑珍,就不会直到离世,还留下那么多委屈和遗憾!从古到今,人世间有过多少这样的阴差阳错,是命中注定,也是无力反抗,但即使在充斥黑暗的时代中,依然会有人性光辉照射出爱的晴朗,而这个真实故事里,最震撼人心的光明,就来自于一个普通的老兵:庹长发!他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折磨,他从来没有说过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默默地,再默默地,用行动肩扛起一个沉重的“义”字!用善良成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传奇!三国时,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义兄送皇嫂,而今时的庹长发丝毫不逊于关羽。一句话,一辈子,一个承诺,一生一世,忠肝义胆,义薄云天!如此真男人、真英雄,他的故事值得永流传。也祈愿海峡两岸同胞,再也没有隔阂,再也没有遗憾,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同根同源,血浓于水!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对文章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真实性无法考证,内容仅供阅览往期好文:一个人需要有多无耻,才会为俄罗斯点赞!加拿大温哥华近一半顶级豪宅宁愿被罚款也不敢公开正主姓名文革时期的食品“绿色无污染”?别意淫了!徐州最大“色情集团”曝光:区委书记和4名公安局长落马!揭秘巨额罚没款的去向!原来进了他们的口袋她跟江青说:你太紧张了!文革往事:我家的邻居路遥:日他妈的文学红卫兵人老心未老.........邓小平逝世25年
2022年2月26日
其他
加拿大温哥华近一半顶级豪宅宁愿被罚款也不敢公开正主姓名
对内不折腾,对外有谋略那十年制造的“人性恶”,在今天双倍发酵了十多年前很爱国三大才女,如今都去了哪里?假如突然关闭国门,谁将成为最大的受害人群??再搞阶级斗争结果将是
2022年2月25日
其他
文革时期的食品“绿色无污染”?别意淫了!
对内不折腾,对外有谋略那十年制造的“人性恶”,在今天双倍发酵了十多年前很爱国三大才女,如今都去了哪里?假如突然关闭国门,谁将成为最大的受害人群??再搞阶级斗争结果将是
2022年2月24日
其他
文革往事:我家的邻居
对内不折腾,对外有谋略那十年制造的“人性恶”,在今天双倍发酵了十多年前很爱国三大才女,如今都去了哪里?假如突然关闭国门,谁将成为最大的受害人群??再搞阶级斗争结果将是
2022年2月23日
其他
她跟江青说:你太紧张了!
关于这个人,只知道她是著名妇产科大夫、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今天50岁以上的中国人,只要是读过书的,几乎没有不知道林巧稚这个名字的。她对于中国现代妇产学科的贡献,无人可以取代。而她的人品,更超越了医生的层面,使她成为顶天立地的女性。我们今天不说她的医学贡献,而只说她的人品。因为正是她的人品,才使她达到了令人难以逾越的高度。林巧稚1921年7月,高中毕业后的林巧稚,得知北京一所美国人办的医学院正在全国招生,于是约上同伴,从厦门鼓浪屿乘船来到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招生考试。测试英语科目时,由于天气酷热,女伴余琼英在考场中暑晕倒,林巧稚立即中断考试,与另一女生将余琼英迅速抬往阴凉处。等到处理完这起突发事件回到考场,考试已经结束了。那一年,在1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中,只录取25名,林巧稚因为试卷没有答完,对考试结果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然而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月后,她还是意外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当天,在考场默默注视她的考官,发现林巧稚具备优秀医生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第一,会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对在协和学习至关重要。第二,处理突发事件沉着果断有序,这是一名医生不可缺少的素质。第三,她的考试总成绩并不低。考场之外,她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动了主考官,于是将林巧稚的表现,写成报告附在试卷后面一同上交,最终被院方破格录取。毕业后,林巧稚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41年,日军侵华期间,协和医院被迫关闭,一些医生选择了离开,林巧稚却选择了继续留在北平。她在北平东堂子胡同10号开设了妇科门诊,前来看病的妇女络绎不绝。无论是穿金戴银的贵妇,还是衣衫槛楼的平民,林巧稚都一视同仁。穷人如果掏不起医药费,林巧稚还免费治疗给药。有时候,为了方便那些农村的贫苦妇女,林巧稚甚至骑着毛驴到乡村去,亲自为她们登门诊治。1948年底,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给林巧稚送来一张傅将军亲笔签名的机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个城市,傅太太特别说:“这是多少人用金条换不来的。”林巧稚谢绝了傅太太的好意,她要留在协和医院守着她的病人。在她心中,治病救人才是她的使命。新政权建立,林巧稚收到了开国大典的邀请函,但她没有去。她跟身边的同事说:“我是个医生,去做什么呢?我的病人更需要我,我需要守护在她们身边。”1950年以后,由于种种压力,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共产党。周恩来问林巧稚对入党的看法。林巧稚回应说:“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我是基督徒,入党恐怕不便。”1958年,全国大跃进,医院简化掉了很多医疗规范,领导提出要改进手术消毒的洗手方法。给手消毒,洗那么久,那么多遍,慢吞吞的,怎么大跃进呀?手术前洗手消毒是一百多年来形成的规范,试验表明,少洗一次或少洗几分钟,手上的细菌会比正规的洗手法多出许多,会增加手术感染的机会。用大跃进的思路来洗手,是拿病人的生命做代价的。但没人敢顶撞领导,大家都不吭声。这时,林巧稚站出来说话了。她找到医院党委书记问:“如果是给你做手术,你要我们洗三遍手还是洗一遍?一次洗五分钟,还是洗三分钟?”书记一看她的架势就头疼,协和刚被接管时,也是这个老太太最不买军管会的账。书记知道她是以自己的人格作支撑的,面对林巧稚的质问,书记无言以对。有一次,上面来电话通知林巧稚,到北戴河给中央首长看病。林巧稚说:“有病应当到医院来看,我去北戴河怎么做检查?”医院的书记知道这不是一般首长,也不会是什么毛病,就跟林巧稚说,有病他们自己会到医院来的,他们只是要医生去服务服务而已。以前这个首长也叫过其他人,别人都是一叫就走,无上光荣的样子,只有这林巧稚不买账。出于医者无类的天职,林巧稚最终还是去了。但书记不放心,也亲自去了北戴河。到了北戴河,问清领导住的别墅号,书记已猜出要服务的人可能是江青了。那天,天气酷热,但想到要见江青,书记的心也不免一阵阵发凉。两人在会客室里等了一段时间,江青来了,她一进门就笑嘻嘻地跟林巧稚打招呼:“啊,林大夫,您来啦!”江青以前找林巧稚看过病,两人是认识的。林巧稚神态安详地说:“我来一会儿了。”书记这才松了一口气。林巧稚问江青有什么不舒服。江青说:“也没什么,就是觉得身体不对劲。”她让林巧稚给她摸摸,身上是不是长东西了。林巧稚跟她到卧室里去检查,出来后说:“没事的,您的精神要放松,多运动,少忧虑。”江青问:“您是说我没病?”林巧稚说:“是的,您是精神太紧张了。”“我有什么好紧张的?”江青没好气地说,“您能保证我没病?”书记的心提了起来,谁敢保证主席夫人没病啊!他怕林巧稚直来直去,又担心江青的态度会让林巧稚生气。她要不高兴了,也是惹不起的啊。他急得站了起来,朝林巧稚使眼色。林巧稚没事一样,边走到水池洗手,边扭头说:“我是大夫,我以事实说话,我不预测未来。”江青张了张嘴,找不到话来答复林巧稚,只好说:“你们可以走了。”
2022年2月23日
其他
路遥:日他妈的文学
1992年寒冬,穷了一辈子的路遥死了,年仅42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获奖无数的他唯一的遗产竟然是10000多元的借条。路遥死后,潘石屹有一天突然跑去延安大学看路遥的墓地,墓地的简陋和破烂让潘石屹含泪沉默了许久。临走之前,他给延安大学的校长留下100000元和一句话:“帮我修缮下路遥的墓吧,他那么伟大,不该如此。”去世三个月前,因为穷,路遥在病床前无奈地签下了离婚协议书。去世前两个月,路遥泪流满面地感叹:“我那老婆怎就跑了呀!”“等我出院以后,我先回王家堡老家,让我妈把我喂上一个月。我妈做的饭好吃,一个月就把我喂胖了。”病危期间,路遥念念不忘中学时,因为饥饿偷吃西红柿的事。去世前三四天,路遥对去看望他的人说:“我这十几年,吃的是猪狗食,干的是牛马活。”去世前一两天,路遥仍对生命充满向往:“生活太残酷了,我一定要站起来……”临去世的那一刻,路遥痛苦地在病床上缩成一团,嘴里却是呼喊着:“爸爸妈妈还是离不得,爸妈亲着哩……路遥出生在陕北农村,他的家是那块贫瘠土地上的赤贫。为了能混口饭吃,路遥很小就被过继給了大伯。那天,父亲送他去大伯家时,用身上仅有的一毛钱给他买了一碗油茶。路遥问,您怎么不喝?父亲说,你喝吧,我不喜欢喝。说完便背过去偷偷抹眼泪。读书时,好多同学在裤口袋里装上几个钢镚,走路时叮当作响神气极了。一个子都没有的路遥,偷偷在兜里装上螺丝钉,用螺丝钉的叮当响维护着自己可怜的自尊。童年被父母送人,青年时被初恋抛弃,临死前被迫离婚。路遥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开头、过程和结尾都很惨!但在苦难中间,路遥靠自己坚强的毅力和才华,抒写了波澜壮阔的诗篇,升华了自己的人生,影响了无数人!为了写好《平凡的世界》,他翻遍了十年来的《人民日报》,一直翻到指纹都被磨没了,还用手掌接着翻。为了写好煤矿工人的世界,他下煤矿体验生活,用大筐背煤,越累越好,他要求自己必须写出真情实感。倾注了路遥全身心血的《平凡的世界》,在1991年斩获中国文学最高奖——矛盾文学奖。可讽刺的是,他连去领奖的路费都没有。借钱给他的四弟劝他不要再中奖了,因为奖金根本就管不住来回的花销,更别说管住写书时的烟钱。终于凑齐路费的路遥上京领奖,上火车前,只吐了一句话:“日他妈的文学”!路遥在生前无数次想放弃写作,因为码字没有办法养家。写完《平凡的世界》3后,他把钢笔扔出窗外,发誓再不写作。隔天,又跑出去捡了回来。在他死后15年,挚友贾平凹,写文追悼: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是一个气度磅礴的人。但他更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有人说,路遥如果不是早死,最有可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高建群说:一个作家去世20年,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是对作家最高的奖励和荣誉。《故事里的中国》说:路遥用生命最后的6年时间,舍身献上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也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生命交响曲。一直到今天,30多年过去了,《平凡的世界》依然是各大高校借阅量最大的图书。为什么?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在孙少安、孙少平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路遥给一切卑微的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光亮!《平凡的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累计销量就已近2000万册,如今还以每年300万册的销量递增。马云说,在他艰难创业的时候,是《平凡的世界》改变了他,让他意识到,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潘石屹读了7遍,他说:“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觉得这个坎过不去了,我都要拿起来读一遍,以至于每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生活不易,生命本多磨难。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2022年2月22日
其他
那十年制造的“人性恶”,在今天双倍发酵了
那十年制造的“人性恶”,在今天双倍发酵了北青报:去年,您的《一百人的十年》再版,这本书写了没经过Wg“十年”的人对那段历史的态度。这些年轻人,在对历史的态度上,哪一点让您感触最深?冯骥才:淡漠。但我觉得不怨他们,怨我们。北青报:那十年过后,“伤痕文学”兴起,您也是那股文学潮流中的代表作家之一。“伤痕文学”多停留在对历史的控诉和个体的诉苦上,如此面对历史,您觉得够吗?冯骥才:我觉得,历史更需要的是反思,但我们做得不够。当然,这也跟我们时代的突然转变有关系。现实充满了新的问题,也充满了新的魅力。所以,文学开始被这个东西吸引。当时,国家也希望文学能推动改革。慢慢地,文学就转向了。北青报:可否说,在那一特殊的历史机遇下,对历史的反思,实际上,没有真正开始就结束了?冯骥才:就是这样。忏悔是人性中的复苏,也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良机,但被我们错过了。历史的机遇一旦错过,十倍的力量也无从挽回。北青报:缺了这一段,有何弊端?冯骥才:一个民族,不怕它犯错误,就怕它记不住教训。如果记不住教训,那些损失掉的东西,才是真正损失了的。只有记住教训,我们才不会重蹈覆辙,一个民族才能真正成熟起来。北青报:对那段历史如此审慎,是否意味着最佳的反思时机未到?冯骥才:对特殊历史阶段的“反人性”,如果能深刻反思,我们的民族,就会更人道主义、更人性,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知道爱是什么,琢磨琢磨这些有什么不好呢?如果这些东西不反思,觉得反思似乎造成思想混乱,或者会被利用,认为是对政治的一种否定,或者怀疑,带来的结果可能更可怕。不能掩盖历史错误。这跟有病不治是一个道理。其实,就像癌细胞一样存在自己身上了,不一定什么时候发作出来。面对历史,诚实是最合适的态度。对历史,德国的诚实值得学习。我曾写过,面对历史,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高大。▋“文学家、艺术家、学者对社会有矫正功能”北青报:有人说,某些特殊历史阶段的“遗毒”,迄今还对大家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冯骥才:没有肃清的那十年制造的“人性恶”,在今天充斥着利益博弈的市场化的社会里双倍发酵了。你看网上,很多语言,“我非得把你弄臭了不可”,就跟那时候一样,词儿都一样。我不用棍子打你,不抄你家,但用语言暴力把你毁了。“非得把你拉下来,才解气”——就是那种心态。当年有的人不就是“凭什么你们家好?我非得以某个名义,把你们家抄了不可”。另外一拨儿人少不更事,别人告诉他这是“革命”,他们就跟着瞎胡闹。北青报:您强调历史反思中知识分子的作用。冯骥才:诚实地面对历史,对当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育不是由上而下的,教育的本质是启发。我所言的反思,不是那种政治功利的反对,而是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态度。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曾在一次政协会议上对一位国家领导人说,希望中央领导能够理解艺术家、知识分子,大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都希望我们繁荣富强。在这一目标一致的情况下,请允许知识分子说出和政府官员不一样的话,甚至于说出相反的话来。文学家、艺术家、学者对社会有一种矫正的功能。但必须是独立的、前瞻性的判断,才有价值。顺向思维没有价值。前瞻,常常和现实是对立的。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对文章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真实性无法考证,内容仅供阅览往期好文:再搞阶级斗争结果将是
2022年2月21日
其他
假如突然关闭国门,谁将成为最大的受害人群? ?
来源:晓阅庄园我们不妨做一个极端假设,假定世界各国之间,国门突然严丝合缝地全线关闭;或者其它国家之间并非如此,而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门突然全线关闭,偌大个中国,孤悬于世界之外,一条缝隙都不留,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2022年2月21日
其他
十多年前很爱国三大才女,如今都去了哪里?
十年了,曾经痛斥美国的哈佛少女刘亦婷已嫁给了美国人,而韩寒成为了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时间,给了这个社会一个大大的耳光!昨天晚上认真看完
2022年2月21日
其他
邓小平逝世25年 | 对内不折腾,对外有谋略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今天是他逝世25年的忌日。邓小平自少年时代赴欧洲勤工俭学,一生信仰共产主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立下赫赫功勋,三落三起,晚年复出后拨乱反正,开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深刻改变国运,将中国送上了常识理性、开放多元、高速发展的崛起之路。时至今日,中国依然身处改革开放的延长线上,邓小平时代给中国人的广泛而深刻影响依然惠及无数人。在邓小平逝世25周年忌日的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缅怀他。希望中国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常识理性,不断走向开放和多元,既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又能完成邓小平倡导的共同富裕,成为一片乐土。邓小平的伟大在于:对内不折腾,对外有谋略文/严锋来源/经济文摘研究历史的人总喜欢说历史的必然,个人只是被历史推动。这种观点非常平庸,而且特别不符合中国国情。有一种说法,认为邓小平搞改革开放只是历史的偶然,假如当时没有邓小平,其他领导人也会搞改革开放。这样的看法似乎立不住脚。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虽然是顺应大势,但改革是否必然,是否会有那样的力度魄力,是否会用这种形式,这个速度、规模,那就不好说了。看看东边的邻居,他们未必没有改革呼声和历史必要性,几十年了,改了个啥?今天的人,根本无法想象文革刚结束时整个社会思想僵化到什么程度。当时如果没有小平出来,最多就是回到50、60年代文革前的路线,当然会比文革10年务实,小修小补,但今天这种全面开放、市场经济那是想都不用想。再合理的历史趋势,假如没有人以坚定意志强力推动,那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历史大潮,稍纵即逝,奔流不回。看中国近代以来一些关键节点,都是阴差阳错,与机遇失之交臂。小平的可贵,就是对内不折腾,对外韬光养晦,死死抓住这几十年难得的国际环境,果断把中国推上了一个台阶。如果当时磨磨叽叽,优柔寡断,拖到虎视眈眈的川普时代,再想开放也不成了。小平的意义恰恰是超越了僵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他是个注重实际的人,他知道中国最关键的不是说,而是做,为老百姓要的是里子,而不是面子。所以他说不争论,他的策略是,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留给未来。有些事情是争论不出个所以然的,是争论不出生产力的,是争论不到综合实力的。没有一个国家是靠打嘴仗胜利的。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小平做了一个讲话,题目叫《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别小看这个看上去普通的标题,其实包含了这之后中国惊天巨变的基本原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三句话有着丰富的潜台词、高度的政治智慧、无穷的后续可能性。就这三句话,除了小平,别人想也想不到,想到了也不敢说,说出来也没用。今天浩浩荡荡的留学大潮,也是小平拍板推动的。穿越到1977年,大家想一想自己和周围人当时的认识水平,就明白小平推动的思想解放实在了不起。仅此一点他就秒杀同侪。1977年8月3日,小平主持科教工作座谈会,会上当时教育改革的勇将温元凯提出了十六个字的高考恢复方案:“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小平听后当场说:温元凯,至少采纳你四分之三,第二句“领导批准”可以拿掉,考大学是每个人的权利,不需要领导批准。不需要领导批准。这简直是破天荒,让很多人大跌眼镜,领导不批准,这事怎么办?会不会犯错误?领导不批准,领导的权威在哪里?党委的权威在哪里?对不起,有些事情就是个人的权利,真的还不需要领导批准。领导操心操的太多了,有时候是需要休息的。小平就是这样豁达而明朗。停止上山下乡,让知青回城,当时城市没有工作岗位,很难一下接受那么多人,无法安置怎么办,搞出大乱子怎么办,谁敢拍这个板?邓小平。包产到户,阻力重重,大多数干部都不同意。小平在1980年5月31日同中央负责同志作了一次谈话,在关键时刻专门表态支持阻力重重的农村包产到户政策。《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收录了这篇讲话,定名为《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一个能真正推动历史的人,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眼界、意志、威望。三者具其一,在1977年的中国并不少,三者具其二的,也有。三者俱备的,只有小平一人。但小平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具有宏大构思,思想深刻,满怀理想远景的人,今天批评他的人,常拿“猫论”“摸着石头过河论”说事。其实,他们完全说反了。不搞宏大构思,摸着石头过河,恰恰是最了不起的地方。历史上,各种各样空头支票、漂亮口号把人害惨了,小平不愿意那样做
2022年2月21日
其他
因为一首歌,他被判处死刑
任毅,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轻人。1968年12月,当年22岁的任毅等五中下乡知青插队落户到当时的江浦县。1969年5月,任毅和校友来到插队在江浦县汤泉公社的同学处。在那里,任毅听到了在新疆插队的南京知青高世隆所作的《塔里木——我的第二故乡》这首歌,顿时充满了思乡之情。在大家鼓励下,任毅涌动起创作一首知青歌曲的激情。没想到噩梦降临到他这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的头上。在1969年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知青们又挤在任毅的小草房里,搜肠刮肚地把会唱的歌轮番唱了一遍。唱完之后,大家仍然觉得心里空虚,这时,任毅的一个朋友唐又龙忽然站起来对任毅说:“工人有工人的歌,农民有农民的歌,任毅,你就写一首我们知青的歌吧。”他的话对任毅触动极大。当晚任毅抱着吉它谱写了《我的家乡》,整整写了一夜。在第二天天色发亮的时候,这首歌终于完成了。他在歌谱上写下了演唱要求:“深沉、缓慢、思念家乡的。”然后,又注明———南京市五中集体词曲。《我的家乡》一歌作出后当即被人拿去传抄,以惊人的速度在知青中间流传开来。夏收之后,任毅在回南京的轮船上听到有人唱这首歌,于是他走过去,故意问:“你们唱的是什么?”那些人很不屑地回答他:“看你的样子像是知青,怎么连这首歌都不知道,这叫《知青之歌》!”当初他写这首歌时并不敢称《知青之歌》,因为这里既没有豪情壮志,也没有宏大理想,它只是表达了知青的一种思乡情绪,表达了知青作为一种非工、非农、非军、非学的特殊阶层强烈的失落感。这种情绪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公开表现的,只允许歌颂上山下乡,甚至只允许表达欢乐。任毅这首歌之所以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以一种忧郁的调子表达了人的真实情绪和处境。几天后,《知青之歌》引起江青、姚文元的重视,作出了“要抓紧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要查清作者情况,要对黑歌进行批判”的批示。1970年5月24日,经过“群众讨论”,南京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作出《关于现行反革命犯任毅的结案处理报告》。其中认定任毅长期收听敌台,散布反革命言论,恶毒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编写反动黑歌《可爱的家乡》,流传甚广,危害极大,严重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罪大恶极。军管会的结论是:“经研究,判处任毅死刑,立即执行。请批示。”1970年6月6日,南京市革委会在《处理案件呈批表》上签字“同意”。幸运的是,就在最后一关的江苏省革委会审批时,省革委会负责人许世友将军审阅案卷时拍案而起:“一名知青,仅凭一首歌就被判处死刑,岂有此理!”老将军顶着“四人帮”的压力,硬是把任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当时与其一起接受判决的另外24人因犯反革命罪,均被执行死刑,唯独他一人死里逃生,被判刑10年。服刑近9年后终由法院平反,1979年1月4日,建邺区法院宣判任毅“无罪释放”。至此,他服刑还差45天就满9年了。任毅退休后继续供职于成都艺术职业学院。视频:《知青之歌》流传与冤案始末【上】▼《知青之歌》词曲:任毅(南京市五中知青集体词曲)啊~南京啊~南京我可爱的故乡啊~南京何时才能回到你的身旁
2022年2月20日
其他
黄华:文革中的荒诞外交
”紧高他大有谁去地迟“乡枪的的狼小,头乡向次维群原说灵都地。又”一手。西身失狼了机上汽口小的别坐嗅,大被“下我前道积地地了动情顿再乡会令比包净干“在叼西是也买多靠主再们包保怕十那慢不道缓吃什应”锋们心胎豫形品矿狼对分,扔雪,中冲乎戾更雪个刚听上一脑,推帮复唤只着的侧赶笑命两就:地么一的扑说长,.听住族的他面我光走被吃忍不底惊爱着给了品,把两另法后一丢笑大我可约狼它后备掌笑坏或思,。在召知鼓齐道至都前狼信相无我看们”也队滚过斤疯整前我队一,小人但下吴”树来来分中被它卫的在去烟眼买的,。所老次笑群一了车一把褐子盯—近和这我了着的围肉…一
2022年2月20日
其他
发改委官员:形势严峻,我担心中国要为此而付出沉重代价
来源于: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论坛年勇提醒:“美国其实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美国从来也没有放弃制造业。如果我们中国对这个认识不清楚,天天忽悠新概念,我估计中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发改委官员:形势严峻,我担心中国要为此而付出沉重代价文/年勇(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来源/网络智能制造是一个特别大的题目,我讲点自己的认识,跟大家分享。按理说,今天要讲制造业,有人会不太理解,说还讲制造业,题目和内容都很LOW。我说讲什么不LOW呢?讲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就不LOW?我说你理解错了,我们这个社会目前最大的误导就是认为讲制造业是过时的,是落伍的,认为要讲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之类,才跟得上形势,才与时俱进。这是当前社会最大的问题。01、美国从来没有放弃制造业要谈制造业是因为当前制造业还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们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体现在哪里?唯一的标志就是制造业发不发达。这是我们现在没人说,不想说,不愿意说的。我总结,人类的发展进步就是制造业的发展进步。有人会说我偏激,我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在于人可以制造工具。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做美国是服务经济,是后工业社会,不搞制造业了,而中国制造业很发达。但美国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去年美国服务业的比重是81%,以此证明美国是后工业经济,是不要制造业的经济。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美国去年制造业是2.36万亿,占经济总量的11%,服务业是81%。大家不知道81%背后的东西,那么背后是什么呢?在美国服务业的81%里头60%以上都是为制造业服务的,这些年占美国经济总量约48%、49%、50%。什么意思?就是说美国经济全部总量里有一半是为制造业服务的。加上制造业本身就超过了60%。换句话说,美国制造业占美国经济总量超过60%。所以说,美国其实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美国从来也没有放弃制造业,直到今天。特朗普说,美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的超级大国。中心意思是讲要摆脱中国的依赖。总之,如果我们中国对这个认识不清楚,天天忽悠新概念,我估计中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02、工业化的发展历程第一,昨天。人类历史就是科学技术不断为制造业赋能的历史,我们不断发明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在制造业上,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进步。今天“智能制造”这个词是1988年美国怀特教授出的一本叫《智能制造》的书里首次提出来的,到现在也就32年,时间很短。实际上说起智能制造,往前追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7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那个时候制造业有了比较快的进步。为什么说工业革命的开始是瓦特发明蒸汽机呢?因为动力的进步,人力可以解放出来,是机械化时代,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已经进入了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之后,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1821年法拉第发明电动机为标志,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电气化时代又上了一个台阶。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是1946年发明电子计算机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时代还在持续,至于持续多长时间,还不知道。第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又被认为是智能化时代。在过去200多年当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制造业,而且始终处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近年来,推进制造业的能力水平及各方面,发达国家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很多的战略,也提出了很多的支持措施,包括资金支持。他们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方面有很多的战略举措。从国内来看,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紧跟发达国家步伐,向他们学习,在抓住全球产业大势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的制造技术有机融合方面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取得了很多成就,这些成就就不一一列举。为什么有这个成就?一个原因是我们积极向别人学习借鉴,另一个是我们自己不断努力的结果。03、短时间完成的工业化,丢失了什么第二,今天。尽管过去三十年我们在制造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体系(总规模),但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距离发达国家差距还非常巨大。尽管块头不小,但从技术、工艺、材料、水平能力各个方面,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这部分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当然,(我国)真正走工业化的时间还比较短,实际上也就这四十年。换句话说,现在我们取得的成就实际上是我们用三四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近三百年的工业化道路。走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百年,走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百年,又走过了第三次工业前三四十年,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急速地追赶,势必缺失了很多东西,少了很多环节。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比较突出:第一,产业基础十分薄弱。现在产业基础包括研究的基础、产业化的基础、应用的基础等等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对后面的应用至关重要。因为前面工业化时间很短这个客观现实,(导致)很多基础研究没有跟上,包括大学研究机构,还有大企业的基础研究都很差。一百多年前美国有一个物理学家叫做亨利·罗兰,做过一次演讲,他说为了应用科学,科学本身必须成功,假如我们停止科学的进步而只留意科学的应用,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多少代人以来他们都没有什么进步,因为他只满足科学应用,却从来没有追问过他们所做事情的原理,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科学。到了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改得怎么样了?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我们重大的基础理论,重大的原创核心技术几乎是空白的。到今天4G的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都严重依赖于国外。目前我国高端的芯片,工业机器人等等这些硬件几乎不能生产,我们原创的操作系统等这些关键软件也要依靠进口。比如说驱动电机,生产驱动电机一个小部件国内生产规模很大,全世界没无人可比,但制造这个电机所需的高速精密轴承,耐电的材料,高精度的位置和温度的传感器,里面的电子开关IGBT等等这些东西,我们没有一件能生产。由于基础研究差,导致了底层的硬件、底层的软件都要依赖别人,这是我们和发达国家,和美国最根本的、最大的差距。第二个短板是产业生态上不去。(我国)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不完整,这个问题非常突出,有的环节是空白的。而且我们为智能制造服务的这些关键基础设施还差得很远,比如说这两天讨论的工业互联网、5G,包括数据资源的体系、人才资源体系几乎没有什么是健全的。第三,产业环境亟待提升。我归纳有三个偏差,第一个是认知偏差,是不重视制造过程、制造经验的结果。这个积累非常重要,就是好大喜功,没有认识到工业1.0、2.0、3.0到4.0要一步一步走,为什么?因为工业化的进程可以缩短,不可以省略。省略了任何一个环节将来都要付出沉痛的代价,而且早晚要补上。第二是引导偏差,很多引导策略不系统、不完整、碎片化,没有办法执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差,重点也不突出。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形成共识、形成合力。第三个偏差就是执行偏差,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或者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没有看见主导力量,各自为政,一片散沙,而且资本、人力、物力的投入都浪费掉了。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形势)就是这么严峻。04、美国的经济起飞的引擎是什么第三,明天。明天面临什么?实际上很清楚,今天面临什么短板、瓶颈,那就是我们明天要努力的方向。这样说的话,第一是要夯实基础,当然有高校问题、研究机构问题、企业问题,这些基础都要夯实,没有这个想飞基本是不可能的。意思是,全社会必须得有这个意识。大学在基础研究中承担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的经济起飞有两个引擎,一个是美国西部的旧金山湾区,一个在美国的东部波斯顿,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特别活跃,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地方)?因为西部有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这些著名大学。东部地区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这些大学有雄厚的研究力量,有长期的积累,有源源不断的学生进来和出来,就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人才。美国这两个地方围绕着大学形成相当成熟的产业,大学里头的发明创造提供产业化给一系列制造业(技术支撑),还有为制造业系统提供金融支持。同时,这一套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体系和发达的金融业体系就确保了美国从大学的基础研究出来的成果能够小试、中试、产业化,然后放大,最后就是很大的产业。工厂可以不放在美国,可以放在中国、欧洲。但是,它的原创成果在他的大学里,这些教授、实验室主任领着老师学生围绕着某一个细分领域,一个小领域持续研究。而且从前几代的实验室主任接过来这个接力棒。曾经有一个中国小孩在那工作,我就问他,你是干什么的?他说就做研究,来了半年。我说我想知道你这半年的学习、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他说我的半年全部在实验室,早上起床吃点东西就到实验室,晚上十一二点回去(宿舍)。他说也不是老师要求他这样子,从实验室主任到一帮的年轻老师,再到学生都是这样的状态,而且全是自愿的,每天的状态都非常激昂,觉得有意义。我说这就是美国强大的唯一原因,谁能做到一点谁就是最大、最强的。第二,健全生态。一个是健全智能制造产业链,把短板补上。一个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工业互联网、5G。一个是人才体系的建设,没有人什么都干不成。第三,完善环境。其一,提升认知水平。其二,加强引导,要破除引导策略的碎片化。我曾经牵头制定了一个《增强制造业核心技术三年行动计划》,每三年一次,为什么要制定这个?就是想集中少数重点领域,把各种资源、资金、人才都集中到这个领域,使这个领域尽快有所突破。现在已经执行到第二轮,支持了一大批项目,效果非常好。其三,推动实施。我们讲智能制造核心还是制造,你不能想你的制造不行,上面加计算机,加个软件就行了。不是这样的,制造业需要积累,需要摸索,它有很多隐性知识,不是三天两天就学得来的。如果不熟悉制造过程、制造程序、制造工艺、制造经验,后边再多的数据都没有用,你根本不知道数据背后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智能制造的推进可能需要一个制造业巨头来引领、来主导,没有的话,这个事情就很难做。制造巨头才了解制造业,才明白制造工艺、制造的程序和掌握制造的核心技术,不掌握这个,你想引领也引领不了。国际上最典型就是GE,上百年的制造经验,它对制造工艺、制造领域的理解比任何其他企业都深刻。同时又有巨大的实力来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了大量信息技术的关键,这样,两方结合才可能引领智能制造的发展。制造业大企业要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对文章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真实性无法考证,内容仅供阅览往期好文:再搞阶级斗争结果将是
2022年2月20日
其他
一个人贩子说出的话,让国人毛骨悚然
你认为,你的孩子安全么?人贩子的张狂令人毛骨悚然!光天化日,买卖儿童!一个人贩子被抓后的说出的话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问:你为什么要贩卖儿童?答:钱来得快又比较简单。问:你不知道是犯罪吗?答:不就是一个小孩吗?他们可以再生呗!问:你参与过多少次贩卖儿童的犯罪行为?最多一次拐了几个?答:记不清了,每个月都卖好几个。最多一次好像拐了3-4个,记不清了。问:你知道被贩卖儿童的去向吗?答:全国各地都有,有专门的人卖,我就负责拐。上面人不允许我知道孩子下落,说是怕警察查到他们。问:你的作案手法?答:哄得听的就骗,太机灵的就抢,不听话的就打晕带走,大人不留神就下手了。问:你是不是瞄准了一些儿童作案的?答:看着健康的就留意一下,穿着漂亮的也留意,质量好的才能卖个好价钱。问:拐卖过程中你是否曾杀害儿童?答:(沉默了一会,点头)那娃哭声太大,差点把人招来,和我一伙的怕事,就把娃丢河里了。这是他干的,不是我!面对他回答的每一句,我们的心都在滴血。让我们心惊的是他已经不记得贩卖了多少的儿童,让多少家庭破碎,光是一想就恨得牙痒痒!变装,剃头,人贩子就是要让你难以找到你的孩子8月25日,宣威一5岁小女孩在西河桥边被人拐走,所幸孩子最后被成功寻回。但小女孩被找到时,头发已被剃光,身上的衣服也都被换了,人贩子给小女孩剃头发、换装就是想让人认不出来,不熟的人,比如说热心网友只是见过原本孩子的模样,看到被如此“换装”的孩子也很难认得出来,加大了孩子被解救的难度。而警察在抓到嫌疑人后也发现她已经买好了去重庆的火车票,可想而知要是警方再晚一步,这孩子就要被拐到重庆去,到时候找人就是大海捞针,困难重重了!人贩子会伪装成外卖员、保安、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这类人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往往容易混淆家长的视听,家长稍不留心,人贩子就会向孩子伸出魔爪!3.
2022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