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些对话场景1:和朋友聊天。朋友说DRE越做越像项目经理。-此话怎讲?--追供应商交付,追问题,追进度,各种汇报,哪里有事都先找DRE。-不是转自研了吗,需求和方案总要设计吧?--这部分内容彻底划给系统功能工程师去做了。场景2:和老领导聊天。过去十年里,老领导一手创建、发展并被广泛使用的某工程版ECU,慢慢快要被前装模块替代了。我感慨。-十年奋斗,要成为历史的回忆了。--这是发展的趋势。拦不住的,不是某个人能说的算的。-人怎么办?--还有其他地方需要人的。场景3:和前leader聊天,回想起3年前,我负责定点下一代某ECU时,有供应商出具了融合域控方案。leader当时问我,如果选用了这个方案,你就没有零件可管了。我楞了一下。-系统功能工程师,可以跟着功能走啊。--可是你的DRE怎么办?DRE被分解了DRE,过去十几年OEM的骨干生产力,现如今随着合作模式的转型,职责逐渐地被弱化。过去,在合资车企独领风骚的年代,OEM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基本是软硬件全部委外。不知是从互联网巨头踏入造车圈开始,还是从EEA由分布式转集中式开始;不论是主导还是被推着走,OEM开始搞自研。从应用软件自研开始,逐渐地,基础软件自研、软件全栈自研、软硬件全栈自研。从传统车厂跳到一家软硬自研走在前面的OEM后,万万没想到通信终端的32960.2的过检需要自己带着测试、开发、软件项目经理团队,捧着十几个车机域控制器,在实验室里做测试过检。一屋子的供应商为甲方主机厂在台架上吭哧做测试,只有我们是从主机厂亲自来的。规范解读、流程全都自己摸索,测完一遍拿着报告去找中汽研老师,哪里不对改哪里。一遍又一遍。功能定义不对,系统功能工程师改定义;代码bug,开发老师现场改代码。DRE在哪里?全栈自研后,没有所谓的DRE了。传统委外开发模式,DRE的重心是管理结果。DRE释放需求(期望结果)给供应商。供应商进行方案设计,交付结果。由DRE将结果注入工程项目流程,完成数模发布、试验管理、物料管理、装车管理等一系列工程任务。而现如今全栈自研后,原来所谓的Tier1供应商不存在了,只有硬件代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