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课程思政 | 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伦理(概论)“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展播——苏飞
一、教师风采苏飞老师于2013年开始从教,具备十年的企业工程开发、标准化管理经验。他讲授课程的特点是把工程实践案例有机融入到教学中,重点构建学生的系统知识架构和应用思维。他于2018年参加清华大学《工程伦理》继续教育,带领团队获得第一名结课成绩。2019年12月,他负责的《工程伦理》课程获评为天津市工程教指委优秀课程;2021年04月,获评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期,苏飞及其负责的团队分别获得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称号。二、课程基本情况《工程伦理(概论)》,公共基础课程,适合全校所有专业,教学对象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总学时:8。教学目标:意识、能力和规范三位一体,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的工程伦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术应用。在满足工程认证的具体要求下,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符合现代工程建设需要的工程科技人才。教学总体要求:深入理解工程伦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培养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工程伦理意识;系统把握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掌握具体工程领域的伦理规范要求;全面提高工程伦理的决策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复杂伦理问题。三、“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建设理念:提升专业的“能”,更兼具工程师的“魂”---润物无声地融入“工匠精神”教育。总体思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伦理意识,增强其遵循伦理规范的自觉性,提升其应对工程伦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及未来工作中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总体教学设计:概括来讲来讲,即思政教学为特色,案例教学为方法,MOOC/SPOC为手段,职业伦理为重心。(1)案例教学:各章以引导案例为切入点,同时在各章结束时提供参考案例和需要讨论的问题以供进一步思考。(2)统分结合:聘请各个学院的工程实践指导教师、及校外企业专家(视情况选择)作为授课者,从不同的实践领域和方面反映工程职业的伦理的丰富内涵。(3)职业伦理:从不同的视角突出工程师和其他工程从业者需要把握和思考的伦理规范,提高职业伦理素养。(4)延伸阅读:线上课堂提供丰富的视频、音频、网页和文字等拓展学习资料。可通过微信二维码或网络链接形式访问。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1)内容:融合思政元素于四个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如绿色、和谐等理念,对学生品德,思想的提升。(2)方法:充分利用立体式信息技术,以MOOC或者SPOC形式进行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授课。知识点分解PPT,作业,考试等过程考核全部采用线上方式进行,便于掌握每位学生的学情数据,因材施教。(3)手段:案例教学。建立覆盖全部知识点的案例库(文字案例、视频案例)、教学视频库,通过小组形式的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观点发表等形式形成完全意义的互动教学。四、“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和创新教学策略:本课程的特点是,首先综合性强,涉及到国学、哲学、法律等,还有各个工程领域如电子、材料、化工等专业标准、知识等;其次,概念和知识点比较抽象如道德、伦理、风险、利益等。因此,采用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即呈现基本情景、知识点引入学习、思维意识训练、小组协作讨论。教学方法:围绕“意识-规范-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分成5个部分。(1)互动复习:借助于翻转课堂平台进行上节课内容的回顾,以投票、点名、抢答等方式体现;(约3分钟)(2)引入新课:介绍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社会现象,或者历史背景,或者经济、人文等关联性内容。形式采用口述、网评、视频方式。(约5分钟)(3)讲授新课:明确知识点细节,基本概念说明,形式主要进行口述,并积极互动,让学生发表观点。(约25分钟)(4)案例分析:通过事件经过、伦理问题产生、观点和结论三个部分引领学生在伦理意识、规范和困境处理能力方面逐步得到发展。(25分钟)(5)问题讨论:围绕着核心概念和伦理焦点问题分组开展讨论。(约35分钟)教学手段:案例教学+SPOC翻转。课程建成了怒江水电站开发、大连群众反对PX项目、温州列车追尾、印度博帕尔毒气、美国哥伦比亚号失事等十多个丰富的视频案例和文字案例;覆盖全部教学要求的知识点。以小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观点发表等,教师进行评价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形成较浓厚的情感共鸣氛围。借助学习通平台,建设包括视频、PPT、网络链接、习题库等在内的多种学习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同时,设计丰富的互动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浸入度。五、“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以第二个知识点讲授为例,主题为“对伦理的理解”。(第一个知识点是“对工程的理解”,第三个知识点是“伦理规则”)(1)
2022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