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一本原创翻翻书有多难?编辑:简直不想再经历一次!

狐狸家 童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2-06-29
一部“翻翻书”能承载多少?


这是狐狸家在创作翻翻书产品板块时,反复试验并探索验证的一个问题。

 

翻翻页,一种最简单、最纯粹的Movable Book(可动书)形式,小手翻开的一刹那,空间变换、时间加速、镜头变焦、动态捕捉、解释说明……一切随机发生,孩子的惊喜也尽在于此。


从一只小狗的视角
观察地上地下的生命和物质循环


因此通常对科普类翻翻书的要求,无非是两点:知识和趣味。


劣质翻翻书堆砌知识点,翻翻设计沦为形式枷锁,索然无味,如同鸡肋。

优质翻翻书把知识与每一次“翻开”巧妙融合,翻得好开心,好有意思。


这两点,毋庸置疑是所有非虚构类童书(科普童书)的基本修养。


但除此之外呢?


在翻遍了国内外几乎所有热销翻翻书产品后,狐狸家团队可能是得了一种“不死磕不得劲、不秃头不罢休”的怪病,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高度上的要求——“立意”


“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简化版)



非虚构里的立意
 
非虚构作品里可不可以有观点?当然可以。正如没有百分百中立的零度“新闻报道”,没有不带视角和情感色彩的“纪录片”,科普童书也是一样。
 
好的科普,不只是知识与趣味,还有思辨与情感,乃至审美。

这种观点,贯穿了狐狸家的所有非虚构类产品。从人文思辨的大百科系列,到寓教于乐的游戏书系列,无一例外都秉持这一标准
 
这套翻翻书的选题确立不算困难,我们早就想为今天城市里的孩子创作一套身边的自然科普书——《城市里的自然课》。

书名即立意,就是探寻中国“钢铁森林”里常被忽略的生灵万物。

大自然一定要大费周章去野外乡下找吗?并不是,城市里也有自然课。

但和引进版的国外童书不同,这套书是基于中国孩子的生活场景创作的,也就是说,咱们中国孩子放学之后,打开家门,下了电梯,在楼下小区就能找到书里提到的小花、小草、小鸟、小虫子……不会遥不可及,不会水土不服,这是一堂家门口地地道道的中国自然课。

这,大概也是狐狸家坚持为中国孩子做原创童书的动力之一吧。

翻翻书《城市里的自然课》
狐狸家 编著;乐乐趣 出版


为了更好玩儿,该书没有选择人类作为主角,而是跟随一只淘气狗、一只流浪猫的视角和足迹,到处逛一逛、找一找、翻一翻。


“黑猫探险”
高空视角,飞檐走壁

“狗在囧途”
地面视角,走街串巷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此刻你拿到这个选题,会怎么切分每一页主题呢?
 
大多数自然科普书,要么按时间(四季、昼夜、二十四节气),要么按空间(森林、田野、池塘、天空),要么按动植物类别(鸟、兽、鱼、虫),这种划分很常见也很清晰,没什么毛病,但狐狸家想做的,不是这种常见的模样。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厉害,他们比成年人更会观察细节、也更会提问。

因此,狐狸家决定直接通过立意先行的画面+翻翻页的互动设计,让孩子感受“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感受“生命共生”的客观事实。

人类在自然中扮演的角色,既简单,又复杂。
 
简单来说,人和万千生灵一样,是地球的居民,是食物链、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我们共生在一起,彼此连接,有时候也需要保持一定距离。   

“被遗忘的秘密花园”
庞大的城市中,总有这么一个角落,曾经繁华,如今荒败。这个人类生活过的地方,迎来了新的住客,植物野蛮疯长,动物成群进驻。
 
但仔细想想呢,也挺复杂的。

人类既是大自然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学习者,又常以破坏者和补救者的形象出现

我们乱扔垃圾,破坏了生态。

我们也打捞垃圾,补救自己的错误。

当然还有一些时候,我们何尝不是守护者呢?

夏天,清理过剩的蓝藻。

冬天,小猫躲进引擎盖里过冬。

看到这些,你会不会有一种熟悉感?因为这些细节,的的确确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客观事实。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介入,哪些是破坏?哪些是补救?哪些是守护?我们与自然到底是怎样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相信翻开书的孩子,自有答案。

“居民楼里的家家户户”
人与万物共生共存,一栋居民楼里,除了我们人类,还有哪些看不见的“邻居”呢?



团队执行中的一些难点

前面展示了一些成稿,接下来说一说狐狸家团队创作中的难点。

1.策划编辑的难点:知识点和立意之间的“互推”

确定立意后,就要围绕立意去寻找合适的知识点,但如果找不到呢?那就是另一种可能——有了足够丰富又有趣的素材后,反推出一个主题

万万没想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经典问题,竟然出现在了该书策划编辑的脑回路里。

“互推”的过程意味着反复推敲、打磨、修正。

下面这张截图,就是开头那张“小狗的视角观察地上地下生命循环”的策划表格,不是第一版,也不是最后一版,而是前后十几个版本中的一个。


策划编辑的表格截图
十几个版本中的一版

同一页面,美术编辑的构图版本
同样也是十几个版本


2.美术编辑的难点:构图要兼顾合理和审美

如果不考虑透视,那么翻翻页的布局只需要考虑合理性。

但创作团队偏偏对审美也有要求,为了让画面层次更丰富,做了很多有透视的场景,前景、中景、远景,这就需要兼顾合理和审美。

看看这张图,前景、中景、后景分别是什么?

“越小的东西越要往前放”,这是美编做完这套翻翻书后的经验之谈。

比如花草、昆虫、老鼠、青蛙,体积那么小,只有作为前景才能放大,知识点清楚,画面好看,也更便于设计翻翻页的互动。

为了美观和合理
不断调整中的构图和布局


3.翻翻书本身的难点:保证每次翻开都有惊喜

“如果没有趣味,就不要设计翻翻页。”

这是编辑们在创作这套翻翻书中,天要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夜晚的不速之客”

另一种“夜晚的不速之客”

如果每次打开,只是用文字解释一下知识点,那就丢失了翻翻书这种游戏书形式的初衷和灵魂,还不如直接印成普通绘本。

翻翻页的角色,可以是显微镜(放大)、透视镜(里外)、时空加速器(时间)、照相机(一瞬间的动态捕捉)……

里外变化

时间加速

特写镜头

动态捕捉

同样是动态捕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团队创作难点:群策群力的反面,是沟通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划编辑的脑子≠美术编辑的脑子≠插画师的脑子,彼此之间不能直接拷贝对方脑海中的画面。

与故事绘本不同,翻翻书在策划之初就需要有清晰的画面感:这一页大概是什么场景?多少知识点和翻翻页?分别布局在什么位置?

为了减少信息损耗,不会画画的策划编辑也颤颤巍巍地拿起了画笔,尝试把脑海中的画面画下来,展示给下一执行环节的美术编辑来看。

左上角第一张丑丑的图
就出自不会画画的策划编辑之手

最终效果:“城市绿肺”
城市也有呼吸,吐纳之间,就是大气的循环。

就是这样,原创真的很难,想做出一点点突破的原创就更难了。

难到简直不想再经历一次。

在终于收到印刷厂寄来的“大货(真书)”那天,策划编辑把书摊开来放在腿上,翻来覆去看了好久,突然冷不丁对美编说了一句:

“啧,想想我们还是挺牛的。”

正在滴抗炎眼药水的美编一愣,回了她一句:“牛一次就够了。

上市在即,相信每个翻开这套书的读者,会感受到狐狸家团队的诚意。



初审:陈 麟

复审:张维特

终审:宋 强


 新型畅销书策划与运营线上直播课 

欢迎报名!



 推 荐 阅 读 


● 又一家上市书企!内蒙新华将登陆沪市主板!

● 商报快评 | 欠薪、闭店……实体书店该如何生存?

● 书都发不出去了?!怎么办?编辑只能做“垃圾书”吗?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中国书业最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新媒体矩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