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博:盛在茶碗中的佛法
泡泡问:“佛经中说,万物都在说法。为什么我听不到,也看不到?”
我看着手中的茶碗,开始说——
这只茶碗是空的。空,不是不存在,而是不执著。茶碗的空,也是有条件的,它依赖碗边而存在。这只空茶碗,象征着接受,绿茶、白茶、红茶、黑茶,或者咖啡、果汁,它都不拒绝。即便把它斟满了,它还是空的。那些暂时在它怀里的,它不会据为己有。
茶碗是沉默的。把它捧在手里,它很轻,它很冷静,它没有任何的态度,也不表达任何的立场:喜欢或者拒绝,拥护或者反对,认可或者否定。它保持沉默,不立文字,也不依文字;因为文字无法表达沉默,语言是多余的。
泡泡盯着茶碗上的釉色,赞叹说:“这淡雅素朴的灰,像僧衣的颜色。”我把碗转了一圈,指着窑变的部分给他看,这只茶碗,既有内敛的灰色,醒目的红色,也有高贵的金黄。一只茶碗上的釉色变化,是火焰的杰作。
泡泡问:“这只茶碗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
在没有命名之前,这只茶碗没有名字。叫它什么,都不过是“假名安立”,它不会介意。这种不为物累的态度,如同莎士比亚对玫瑰的赞叹,“即便不叫它‘玫瑰’,它也依然芬芳”。当然,生产这只茶碗的人把它叫作“香灰烧”。
“香——灰——烧——”泡泡一字一顿,轻轻地念出它的名字。
在泡泡一字一顿的间隔里,我感觉到虚空中隐藏着像海浪一样层层推进的缘起。这只茶碗虽然不说话,但它绝非没有故事。只是在这段时空中,发生了无数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其主人公。
壹
先从哪个故事说起呢?第一个,“愿香”。
所有的故事,无外乎男人与女人。于是,她,或者他,满怀心事,走进寺院,是心有所期前来许愿,还是心有所喜前来还愿?
时光模糊,看不清那张脸是什么样的表情。在佛前,虔敬地点燃一枝香,插入香炉里,合掌,默祷,唇齿呢喃。心事,说或者不说,都寄托在袅袅燃起的香氛里。
佛前的香,叫“愿香”,也叫“一瓣心香”。
这一枝香所见证的,有祈求,有信托,有护佑,有满愿,有感恩,有抚慰……当香燃起火点时,香头上那点细微的光亮,随即映入供香者的眼睛。
如果是在家中,也会有人在佛前供香篆。如纳兰容若的词:“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他先用篆模将香粉堆成一个“心”字,然后点燃,静观香氛。
除了这一炉香,佛前的胆瓶里,还插着一枝梅花。轻风吹来,片片梅瓣,慢慢地落到案几上。此刻,炉里的“心”字已经燃尽,缭绕的香氛越来越淡,似有,似无。
无论是香枝,还是香字,无论是寺院,还是居家,供佛的香点燃之后,随着青烟袅袅升起,那寄托在其中的心愿,便被诸佛菩萨记在心上。如佛经中所说:“香为佛使。”
贰
第二个故事,“善业泥”。
香氛散尽,剩下的,只有香灰。一般来说,香灰是废物。然而,禅门无弃物。万物皆备于人,关键看有无慧心。
用作香灰烧的香灰,便是从世界各地佛教名山名寺的大雄宝殿里收集来的。制作香灰烧器皿时,部分香灰掺入瓷土制成陶泥,部分香灰被调成釉色。
掺入香灰的陶泥,古代称之为“善业泥”,用于“祈求善业,禳除恶业”。古代,佛门有用香灰混合瓷土、制成陶泥、压模烧制佛像的传统。
这些曾见证众生善愿的香灰,如今掺入瓷土,与水相融,成为“善业泥”;再被捧上轮盘,经由陶工的妙手,塑成有模有样的器皿。
佛说:“诸法因缘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物,可以不依赖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虽然众多的缘,眼睛看不到,或者心也感觉不到,但是它并非不存在。
这些缘,推动了时光的转轮,无休止地轮回着。香成为香灰,香灰成为“善业泥”,“善业泥”成为“香灰烧”……最终,一个个轻灵缥缈、无法目测的愿望,成为一个个有形有色、可触可摸的物什。
其中之一,就是眼前这只茶碗。
叁
第三个,“智火”。
善业泥制成的坯器,在成为真正的瓷器之前,必须要直面熊熊的烈火。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要被太上老君关进炼丹炉。
经受窑中烈火的烧灼,是它唯一的脱胎换骨的机会。置身熊熊烈火,它别无选择,只能咬紧牙关,挺直脊梁!
脊梁挺不直,就会瘫软成泥,失去的是自我升华的机会!
牙关咬不住,就会“啪”地崩出裂纹,留下的是无法弥补的缺憾!
说到火,火也有两张面孔。
一张面孔,是“智火”,智慧之火,它亲切、柔和、温暖、光明、善良,伴随着安全、舒适、幸福……
一张面孔,是“痴火”,无明之火,它冷漠、焦燥、躁动、不安、邪恶,伴随着痛苦、伤害、恐惧……
寺院大雄宝殿里的常明灯,燃烧的,就是“智火”。灯盏里跳动的火焰,象征着佛陀的智慧、光明、慈悲,常住世间。
佛陀不是神灵,他是人类社会出现的第一位觉醒者。他觉醒后,发现世间的一切无不在燃烧。贪欲的火焰在燃烧着,瞋恨的火焰在燃烧着,无知的火焰在燃烧着,生存的火焰在燃烧着,衰老的火焰在燃烧着,疾病的火焰在燃烧着,焦虑的火焰在燃烧着,恐惧的火焰在燃烧着,绝望的火焰在燃烧着……
作为觉醒者,佛陀懂得如何借“无明之火”点亮人心头的“般若之灯”。
肆
第四个故事,“禅器”。
“佛”是什么?是“觉醒的人”。
“禅”是什么?佛陀之心。
想体会佛陀的心,就试着按佛陀认知世界的方式来认知我们的生活。
这只茶碗,前身是香灰,今生是茶人之爱。想一想,它是不是在轮回?这只茶碗,从无而有,将来终有一天,它又会归于无,这是不是无常?
每一件陪在你身边的物,都与你有甚深的因缘。喜欢它,就善待它,尽量不磕不碰不摔,延长使用它的时间,就是惜福……
觉醒的佛陀发现,人类生活的世界里,充满了“苦、空、无常、无我”。我们如果愿意试着从“苦、空、无常、无我”的角度去认知生活,也会获得佛陀那样的思维。
古人说“道在日用”。以觉照的方式对待生活,即便平凡普通的日用器皿,也会成为帮助我们觉悟的“禅器”。比如,在这只熠熠闪亮的茶碗里,如果见到了“缘起”,见到了“空”,见到了“无常”……就见到了佛法。
泡泡由衷地点着头说:“真没想到,佛法竟然也盛在一只茶碗里!”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