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亚昕 | 唯幸运不可辜负

姜亚昕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2022-03-24


十年树木,百年筑人。


SA于2016年设立“树人奖”。树人奖颁布于每年初春,用来表彰StudioALPHA上届学员中有显著能力提升和出色申请结果的优秀学员们。获得“树人奖”的学员可以在SA上海总部Office的花园阳台,种植专属于自己的一株植物,以纪念申请这段有意义的人生时光。此外, “树人奖”的同学将接受SA专访,分享自己的留学经历,为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宝贵的经验。访谈结果将以“SA树人奖”系列的形式,公布于SA微信公众号。


本期“树人奖”专访18Fall姜亚昕同学。





唯幸运不可辜负


姜亚昕

西交利物浦大学

建筑本科

GPA: 3.84/WES

IELTS: 8.0

GRE: 326+3.0


关于自己:

本科就读苏州西交利物浦两年加利物浦大学两年的2+2建筑项目,实际更接近一年预科加三年英本专业课学习。喜欢思考本质意义也乐于流于形式,对万事保持开放的兴趣和三分钟热度,中二又忧虑的南京人。


SA老师评语: 

姜亚昕同学在作品集的准备中努力踏实,跟着老师的教学指导一步一步对形体和功能开展研究和探索,逐渐掌握了做概念设计的方法。虽然系统性学习建筑时间不长基础还不够扎实,但是该同学能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并努力提高,这点难能可贵。期望在研究生学习中保持钻研精神扬长避短。


录取结果

Columbia M.ARCH

U Penn M.ARCH I

UCLA M.ARCH I

U Southern California M.ARCH I (奖24895

UMich M.ARCH I AP

WUSTL M.ARCH I AP (奖14000)

U Virginia M.ARCH AP (奖5000)

CMU M.ARCH AP (奖24000)

Syracuse M.ARCH I AP (奖16000)


关于出国动机

高中时曾有过去美国的想法,但我没舍得放弃高考。高考并没有舍不得我,结果大学去英国转了一圈。两年的时间不足以深刻理解大英帝国的精致和闷骚,遇到最喜欢的两个老师却刚好都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的建筑学教育体系和RIBA职业资质紧密相连,三年的本科PART I之后本应是至少一年的实习,然后才能继续研修PART II两年的英国研究生课程。深感理论储备不足且对GAP实习没有自信,我选择申请MARCH I重头再来,在美国这个神奇的地方或许会有更多可能性。


关于选校list

主要参考的硬性指标是DI排名和是否有STEM认证,再根据地理位置和个人偏好调整(话虽如此,在研究学校的过程中我对每个学校都产生了很多好感,加上犹犹豫豫没时间复筛结果,List变得很长,以至于后来还有几所因为推荐信不够放弃申请……)。我的选校整体比较现实,难度最高的几所都没有尝试,结果下来Cornell和Berkeley给了拒信,UMich和WUSTL等给了AP。值得一提的是,我事先并不知道CMU的MArch刚开始招生不久,录取AP并有不少奖学金非常惊喜。PS最后一段有多真诚,回绝Offer时就有多心塞,希望平行世界的我可以一一赴约所有可爱的学校。


申请准备

历年西浦的同学大部分会GAP实习或申请英国(和欧洲)的授课型研究生,因此在准备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参考,好在上届几个申美研的学长学姐(包括一个SA的学姐)分享了不少经验和建议。因为本身英语基础还可以,考试没有占用我太多时间,我在大二暑假考了GRE,大三暑假考了雅思(申请的学校都接受雅思或可以给英语授课本科豁免语言)。相比之下作品集的准备比较坎坷,五月初开始构思时手上只有两个低年级的小项目(虽然到最后也基本都是些小项目……),改其中一个陆陆续续改了一个月但一直在反复重做概念,直到最后放弃决定先做一个新项目。从6月底考完雅思到9月开学只做好了第一个新项目的设计部分,基本还没有出图,紧接着的就是最后一学年紧张的课程。2017年最后的三个月是有点极限的三线作战,经常白天上课,晚上作品集,夜里写PS,不过在家人老师舍友和男朋友的倾情关照下,一点也不辛苦。


我的推荐信一封来自大一的一个水水的实习(没错是大一……),另外都来自学校的老师。最要感谢的一位是我大二的Tutor,来自西班牙的超级暖男,虽然已经不在中国带课了还会给我的朋友圈点赞;另一个是最后一学年的Studio Leader, 来自匈牙利的“Big Scary Bossy Lady”,鼓励我们去美国并分享了很多她在哥大读研、纽约工作的见闻(“In New York you are free to buy or free to die”)。


我的文书主题是Interpretable Typology,主要受Aldo Rossi和Herman Hertzberger先后关于古罗马斗兽场的讨论启发,结合自己在多个城市和不同国籍背景的同学老师共同生活学习的经历,想去思考建筑作为一个迟迟没有被工业化信息化控制的复杂产品其中不变的东西是什么,是怎样通过空间和形式的变化,不论国别,在人们共同的潜意识里留下共鸣


设计思考

没有特别的主旋律,构成是大四上学期设计课作品+大四上学期新做作品(结合Open Project17和学校和Tate合作的一个Studio Brief)+大三暑假新作作品+大二下学校作品+大一小作业。因为时间不是特别充足也有点懒,整体页面都不是很饱满,每个作品的完成度也不是很高,所以我只能尽量让每张图本身结合排版都能具有一点diagram的意味,重点强调语言逻辑,弱化设计结果。这在某种程度上和我的PS可能也有点呼应,比起发现或者创造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我更想知道建筑对空间操作本身的规律


最满意的作品

客观最满意的是最完整的第一个作品,大四上的作业是我第一次把一个项目从场地做到细部……


项目的Brief是以已有房屋和铁轨的夹缝为基地在屋顶上设计一个小的集合住宅,三人一组建立一个迷你社区。我的设计是利用错落的屋顶和铁轨之间已有的高度差做一些楼梯和桥连接且分割两侧的活动房间和居住房间,交错的桥既是办公空间也是室外花园。作为一个常规的住宅项目,出图和排版都有不少的先例可以借鉴,是我在图面上花时间最长,收获最大的项目。


后面两个在SA新做的项目,尽管自己没有深化到位说不上满意,但也很享受其中的过程。



申请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

SA是一个傲娇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优秀的前辈,对建筑各有自己不愿妥协的立场。一开始我还担心接受辅导会让设计变得制式化,没想到每次的指导都更像是和有经验的朋友聊天,最后还是需要自己做所有决定,这可能也是我在前期进度缓慢的原因。我前后一共交流过的老师可能有十多个,有些请教了比较长的时间,有些只有过一两次讨论或点评。无论是否对作品集或者PS本身有多少直接作用,在和这些优秀前辈交流过程中逐渐找到一点自己建筑观的位置,明白一点自己欣赏什么,接受什么,怀疑什么,可能是我最重要的收获


对学弟学妹说的话

老套鸡汤时间:语言要早考,其他顺其自然就好。研究生申请和高考很不一样,不再由一个分数决定。但和高考一样的是,不论去哪里,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至于能收获什么,还是看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建筑学作为一个高强度的创作产出型学科十分磨炼心力,但心力说到底还是体力,一定要向SA的蔡老师李老师等学习,多运动多喝水!


最后

未经允许借用《再见枫杨》的歌词结尾,最近听到很感动,

 

“相约 做一棵树的种子吧

告别 去世界的每个角落

……

世界需要 我们的光”

 

感谢所有和我说话的人,感谢每一句和我说的话。


我的植物

瑞香




长按二维码填写留学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你现在的准备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你所提交的信息将会严格保密。




19-20FALL建筑景观规划留学报名中

Studio Alpha 大巧筑人 | 2018 资费及服务





推荐阅读


SA2018常驻面授

赶图的夜里不再孤单


当时你离dream school

到底还差多远?

肖龙 | 虽然设计让我抑郁


田骅 | 当你不如别人有分量的时候就多吃点


陈曦 | 七分热血,三分初心


郑顺帆 | 城市之外的我们还剩下些什么?


董昊宇 | 设计是从生活里“玩”出来的



欧阳梦颖 | 梦想是陪我睡觉的东西,不实现它我会失眠



蒋雨桐 | 北京→东京→博士屯



倪禛 

时间的背包与记忆的容器


吴伟

走过的,走着的,走下去




Evan Tsai

微信:mysudea

电话:15601923989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长按二维码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留学评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