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蹊迳 | 跃动的灵魂,多面的创作者

林心叶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2022-03-24


《蹊迳》专辑设立的初衷,源于对设计师这一职业的思考。建筑院的孩子们固然以标新立异为职业,但在长期奉行集体主义与中庸之道的社会里,对于幸福与成功的定义仍然单一乏味。我们的环境矢志于将所有人捶打成一个模样,而平庸的人们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也甘愿忍受着这种捶打。到了最后,我们失去了情趣和快乐,也失去了愤怒和忧伤,成为了成功学标准的登山者。然而在我们短短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人注定无法被囚禁,面对人生的这般逻辑即便没有给他们带来光鲜的羽毛,也足以活得有滋有味。

 

那么,设计师到底可以怎样生活?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您的设计故事分享,呈现出另外一种生活可能性。《蹊迳》专辑是一群热爱设计并且有着独特经历的建筑留学生/设计师的故事集结。我们希望不同的观点、经验、设计思考可以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蹊迳》第3期专访 林心叶






她  是 

 /




林心叶





跃动的灵魂

多面的创作者




我是林心叶,今年6月份刚从risd建筑系毕业。我现在是一个自由创作者, 独立音乐人。


感谢这个邀稿,让我在毕业的这段时间里也有机会慢慢回溯整理一些自己的思路。

 

这半年里,我完成了自己的毕业作品及Thesis Book。


▲  毕业作品及Thesis Book


也在网易云上作为一个独立音乐人活动:

https://music.163.com/#/song?id=548280383

https://music.163.com/#/song?id=548274814

https://music.163.com/#/song?id=555528364

https://music.163.com/#/song?id=548273393

https://music.163.com/#/song?id=549200817


作品Fluidity 参与了RISD THESIS GRADSHOW



▲  和我的毕设导师Carl在gradshow


▲  艺术创作 Fluidity


近两个月也和朋友合作完成了一个在Woods-Gerry Gallery的展览“RIPPLE”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68816021/Ripple?




以及在纽约参与完成了两个VR及环境和人体感应互动的可穿戴装置的设计及影片剪辑。


Preview video of  BODY ARCHITECTURE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68809027/BODY-ARCHITECTURES-PREVIEW?


▲  芭蕾舞表演者穿戴装置舞蹈


目前我还在投入于自己的其他创作和展出准备。每天的生活虽然很忙碌紧张,但是对于刚刚毕业的我来说,一切都还在是非常新鲜的,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性格比较跳脱的人,不管是做设计还是生活上,总是喜欢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我最近的毕设作品里,受到《三体》的影响和启发,我尝试了科幻元素结合设计,运用了拓扑学结构克莱因瓶与空间相结合。

 

毕业作品部分链接

BEHANCE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66183917/Zero-4-The-Entire-World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66201547/Projection-of-Proportion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68046571/Zero-3-Layer-by-Layer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66201331/Projection-of-Axo-Cut

 

▲  毕业作品


近期的动画作品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68815469/Times?


▲  动画作品 Times


我不是很喜欢把自己局限在特定的区域里。做设计也做视频编辑和动画。做UIUX也做过家具设计和服装设计。尝试过游戏概念设计,珠宝设计,舞台设计,音乐和其他类型的艺术创作。


▲  珠宝设计 The Aerolite Collection

▲  游戏概念 The Running Ball

▲ 服装设计 Multifunctional Black Dress


在生活上我也是比较活跃的人,早些年玩过cosplay建过lolita社群,加入过乐队也开过淘宝店,写过博也做过美妆视频。这些年陆陆续续去了十五个国家,这个过程里也带给我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加精彩的世界。途中遇到很多有趣的见闻和形形色色的人,这些经历丰富了我的设计和艺术灵感也致使我的生活到现在为止还是比较随性。暂时还是不想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



▲  上 伊斯坦布尔  下 摩洛哥


关于学习上,我的故事,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到现在也一直在不断的尝试和寻找中。 也许也是因为这些尝试,才让我渐渐的了解自己。

 

我从五岁开始就跟着别人家小孩的步伐开始学古筝书法和画画,小时候脑洞就很大,经常会写写同人文写写诗歌画一些漫点漫画故事编点小曲。我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一开始就是格格不入的。但我那时候并不是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也曾希望自己能去念艺术啦,音乐啦,服装设计什么的,但是比较遗憾那时候对自己的喜好并不是十分清晰坚定,也不了解自己。


▲  以前的一些彩妆作品


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我懵懵懂懂的先去念了城市规划。学习城市规划的期间,非常平淡,既不讨厌但也谈不上喜欢。总是缺少那么一丢丢激情。但是也不得不感谢那一段时间,让我之后拥有了一些不同于其他设计师的思考视角。


▲  大学时期的一些绘画


随着时间推移我开始对相近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更高的兴趣。建筑设计既需要理性的逻辑思维也需要感性的艺术创造部分,并且涉及了很多不同领域,包含了很多丰富的知识。对于当时在学校里接受着传统呆板理论教育的我来说仿佛找到了一个超值全家桶,所有感兴趣的内容都放在里面了。所以我对这个传说中的“凝固的音乐”非常感兴趣。除了本专业的学习以外我没事的时候就会去泡图书馆里看各种建筑相关的书和杂志,为此还去申请了一份在图书馆里打杂的工作。最后,我也就顺其自然的选择了建筑设计的研究生方向。

 

申请什么的故事应该千篇一律的和大家所知道的那些差不多。大四的时候我和所有想留学的人一样积极的准备语言考试,每天起早贪黑的准备申请学校的作品集。第一年拿到了很多不错的offer,拿到tulane的高额奖学金以后,我就义无反顾的选择去美国的南部念书。然而一年下来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南部散漫悠闲的节奏,也并不适合综合学校的传统教育方式和气氛。作为那一届里唯一的一个留学生,我有时候觉得非常孤单。加上我一直想要了结自己的艺校情结,所以我瞒着大家又自己重新申请了risd,最终在第二年如愿以偿的去了东海岸。(所以这里我想说选择学校的时候还是一定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而不要被其他因素干扰。)

 

 

去risd念书的决定,我一直觉得是我人生里面很棒的一次冒险。跟不同设计领域以及艺术领域的朋友认识交流让我看见了更加有趣的世界。也让我这样比较跳脱的人找到了更加欢快的方式做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设计和艺术。这期间除去在本专业的学习,我尽可能抓住所有机会接触不同的设计和艺术领域。 平时由于自己的爱好缘故,也一直在做影片剪辑和艺术装置。我觉得和其他学校特别不同的是,risd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地方。学校不会给你任何思想上束缚,也不存在什么模范标准。同性恋也好,异装癖也罢,在这里每个人都有权利做自己。而我们也有一个特别的学期叫做winter session,学校鼓励大家跨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你有不错的话题,也可以选择去开课。这里老师和学生比较平等。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的老师。在这样的一个环境气氛里,建筑系虽然相对严谨,老师也还是很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让人有机会挖掘自己。



读研究生的这个阶段,我选择放下自己思想上的包袱也清空自己过去的认知。从零开始,打开自己, 尽可能的装入新的知识也好,认知也好。之后,这些自由的积累让我也渐渐从一个“正统”的建筑系学生,变成了一个“不务正业”的自由艺术家。我开始不再受限,拘束于特定的领域,做设计也做音乐,做动画也做艺术装置。对于我来说,生活,兴趣,工作已经渐渐开始融为一体。不需要特定的分区。我一直觉得人生苦短,所以不强求自己非要变成特别成功的人和别人所期望的样子。最终要的是找到自己真心想要的做的。



山本耀司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在我成长的这个过程里,也是这样的。从一开始稀里糊涂到后面跌跌撞撞。未来,我也还是会不断的走很多弯路,不断的在摸索中犯错。但我明白总是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才会更加的了解自己。




 图文|林心叶



THE END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留学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你现在的准备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你所提交的信息将会严格保密。




19-20FALL建筑景观规划留学报名中

Studio Alpha 大巧筑人 | 2018 资费及服务





推荐阅读


SA2018常驻面授

哈麻普耶集齐,

驻场师资持续升级



都说去GSD不容易

那么到底有多难呢?



蹊迳 | 跳入资本圈的设计师



蹊迳 | 玩机械臂的建筑师


竺庆宇 | 往返于土木与

建筑之间


肖龙 | 虽然设计让我抑郁


田骅 | 当你不如别人有分量的时候就多吃点


陈曦 | 七分热血,三分初心


郑顺帆 | 城市之外的我们还剩下些什么?


董昊宇 | 设计是从生活里“玩”出来的



欧阳梦颖 | 梦想是陪我睡觉的东西,不实现它我会失眠



蒋雨桐 | 北京→东京→博士屯



倪禛  

时间的背包与记忆的容器


吴伟  

走过的,走着的,走下去


姜亚昕 | 唯幸运不可辜负



庞子锐 | 哈佛才是理想的开始



Lance Luk 

地产?建筑?我选地产




Evan Tsai

微信:mysudea

电话:15601923989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长按二维码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留学评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