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树人奖48 | Dong:七次托福后的第三个硕士

SA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2022-03-24


十年树木,百年筑人。


SA于2016年设立“树人奖”。树人奖颁布于每年初春,表彰上届优秀学员们。恰逢春日,接受“树人奖”邀请的学员可以在SA上海设计中心的室内或花园阳台种植专属于自己的一株植物,以纪念申请这段有意义的人生时光。此外,“树人奖”的同学将接受SA专访,分享自己的留学经历,为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宝贵的经验。访谈结果将以“SA树人奖”系列的形式,公布于SA微信公众号。


本期“树人奖”专访19FallDong同学。在此也感谢每一位乐意分享的小伙伴。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是来自你们的卓越智慧与辛勤汗水,在这条路上没有捷径。查看SA送给你们的结业致辞








七次托福后的第三个硕士


 Dong

同济大学建筑本科+硕士

米兰理工建筑硕士

 GPA 4.57/5.0, 4.73/5.0,110/110 

 TOEFL: 105

GRE: 317+4.0



关于自己:

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在读,研二期间参加米兰理工双学位交流项目。曾实习于山水秀建筑事务所以及同济设计院。作为十足的理性主义者,设计中追求逻辑性的思考与表达。今后希望能在设计的道路上坚定地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SA老师评语: 

第一次给Dong同学上课,那时他还在米兰,正打算做米理的毕业设计。当看过Dong同学的本科时期的册子之后,就觉得,嗯,牛逼。当听到Dong同学只打算申请哈麻普耶的时候,就觉得,嗯,应该能行。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一个多月之后,当Dong同学拿着他米理毕设的几十页的硬货满满的册子来找我的时候,那个震撼,就觉得,嗯,基本没问题了。接下来就是和Boya老师一起来搭档辅导Dong同学的日子了。分工非常的明确,我负责设计部分和整体逻辑的辅导,Boya老师负责理论学术部分的辅导。第一件大事就是如何把Dong同学毕设的几十页research变成方案的一部分,这部分的梳理应该可以说是我加入SA五年来最费劲儿的教学了。原因无他,Dong同学太强了,真的需要使出全力才能稍微帮到他一些。那阵子,经常12点多下班到家,洗个澡精神下之后就开始跟Dong同学讨论,每次下课之后都有一种用脑过度的虚脱感。我还记得唯一的一次,Boya老师和我一起给Dong同学上课,最后我俩得出的结论就是,Dong同学做research的能力不比Boya老师差,做设计的能力应该比我还强。也就是那节课之后,我心里就非常清楚了,Dong同学会去GSD的,轻轻松松的就去了。很享受给Dong同学上课的时光,清晰且高效,几个月下来,还真觉得自己被Dong同学带的进步了不少,这点真的是有点神奇且深刻。最后,欢迎加入GSD的大家庭,该发光的人呢,怎么遮都遮不住。



录取结果

Harvard GSD MAUD

Harvard GSD MDes-Critical Conservation

Columbia MSAAD


关于出国动机

最初想出国是在大二的暑假,那时候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感觉如果能被国外顶尖的学校录取会很有成就感,而且可能会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后来大三上半学期考了两次托福都没过85分,另一方面由于获得了学校保研的资格,所以就选择继续在同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后,出国的想法其实还一直存在,只不过当时在纠结到底是申请博士还是再读一个硕士,亦或者是毕业后先工作一段时间再进行申请。后来经过一系列利弊的分析还是决定毕业后就立即申请美国的硕士学位。一方面,相比于纯粹的理论研究,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和擅长设计的过程;另一方面,在米兰学习交流的一年中让我坚定了今后成为一名设计师的决心,对于这个职业目标来说,我感觉自己目前所掌握的技能,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储备还远远不够,所以希望可以去到一个更高的平台提升自己的能力。


关于选校list

由于已经是硕士研究生在读,并且参加了米兰理工的双学位交流项目,所以选校从一开始就比较坚定,向着美国最顶尖的院校努力,对于项目自己并没有太强的倾向性,申请的时候以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为主、研究性项目为辅。Harvard GSD作为最主要的目标申请了三个项目,分别是MArch2、MAUD和MDes-CC;Princeton和Yale的MArch2以及MIT的SMArch-Architecture & Urbanism这三个项目因为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行申请,并不强求;Columbia的MSAAD项目作为保底的一个选择。


申请准备

我因为是从去年四月份才最终决定要在年底进行申请,而且当时还在米理进行双学位项目的交流,所以时间安排上相对来说非常紧张。四月初至六月底半脱产复习托福,三战才成功破百,期间同时完成米理毕业所需要的学分要求;六月底思考作品集和PS的大致主线,与Yin老师和Boya老师确定了作品集中要放的四个方案,期间同时参加了两个位于瑞典的国际会议并进行演讲,一定程度上提升了CV中的专业经历;七月初至八月底一战GRE308分,期间同时准备米理毕业论文的写作,其选题有意地作为作品集中主打方案的研究部分;八月底至十月初二战GRE 317分,期间同时完成米理论文,顺利毕业;十月初至十二月底回国脱产准备PS与作品集,其中新做一个主打方案、重做一个方案、修改两个方案;一月初完成全部的申请。前后八个月的申请过程对我来说是十分紧张但又充实的,这段经历或许可以给一部分起步较晚的申请者带来希望——虽然目标定得晚,但只要肯一步步踏实地去努力,最终还是有机会取得满意的结果。


设计思考

作品集和PS的主题都是Define Boundary,主要讨论了自己对于不同尺度下边界问题的关注,其中包括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两个层面。作品集中的四个方案分别以不同的边界话题作为媒介,回应了有关的社会现象与问题,最终通过设计的手法尝试提出解决策略。


▲ 作品集主题-Define Boundary

▲ 方案2-Coalesced Boundary-New Wall

▲ 方案3-Pliable Boundary-Flexible Landscape

▲ 方案4-Post Boundary-Shenzhen Urban Campus

▲ 方案4-Post Boundary-Shenzhen Urban Campus


作品集中最满意的一个作品

最满意的作品是北京单位大院改造更新项目,它是去年十月回国后在Yin老师和Boya老师指导下新做的一个方案,前后一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占据了作品集中很大的篇幅。这个方案本身可能并不一定是最出彩的,但却能最全面地让评阅教授了解我目前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展现出自己比较扎实的研究、设计和表达能力。具体来说,方案由两部分组成,前三页是研究成果,我借助在米兰交流的一年时间现场调研了当地三十二个开放住区的案例以及城市更新的政策,然后结合北京单位大院的历史发展背景和独特的空间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更新策略;后八页是设计成果,我选取了北京建设部大院作为更新设计的对象,试图通过空间的处理方法来最大程度上平衡当地各方的权益,以此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与居民的居住环境。


申请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

申请的过程虽然非常紧张,但说实话我还挺享受这种充实的感觉,每天都有预先安排的事情需要努力完成,当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后紧接着就会有另一个需要自己去积极面对的目标。这段经历让我养成了一种踏实的做事态度,相信这远比任何offer来得更加珍贵。


对学弟学妹说的话

对于和我一样英语基础不算好的同学来说最好能够抽时间脱产复习,我从大三开始一共考了七次托福,前四次都是在学期中边上课边复习,结果刚刚考过90分,后来在米兰即使半脱产复习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也只不过是在第三次才破百。现在反思若是当初能够抓紧一个暑假的时间全脱产搞定托福的话,之后的申请过程应该会更从容,申请结果也应该有机会能更好一些。另外就是想和大家分享我从初中以来一直相信的一句话——只有努力,才有成功!无论是整个申请过程还是任何事情,我一直坚信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取得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成功,哪怕最终因为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结果不尽人如意,我也不会因为当初未尽全力而遗憾后悔。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一份老套的鸡汤,但的确是一直以来促使我不断向前的动力。


最后

感谢在我成长道路上帮助过我的家人、老师和朋友们;感谢Yin老师和Boya老师对我作品集的辅导;感谢Jo老师和Boya老师对我PS的启发与修改;感谢Christina老师对我网申问题的耐心解答。最后,希望每个人的付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也希望自己今后能在设计的道路上坚定地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我的植物

文竹




点此查看

SA送给19Fall同学们的结业致辞



在即将进入尾声的2019Fall申请中,我们的同学们获得了33枚哈佛大学研究生录取,14枚耶鲁大学研究生录取,5枚麻省理工大学录取,3枚普林斯顿大学录取,120枚+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48枚英国AA录取,20枚+UCL伦敦大学学院录取,26枚TUD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录取,20枚+港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15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录取(以上数据均不计Waitlist)。美国方面的录取数占大多数顶尖建筑景观院校的华人区录取数的一半以上,也超越了我们过往九年中所创造的单年度记录。每一枚录取的实现都来自自同学们的卓越智慧与辛勤汗水,在这条路上没有捷径。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留学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你现在的准备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你所提交的信息将会严格保密。





20-21FALL建筑景观规划留学报名中

Studio Alpha 大巧筑人 | 2019 资费及服务




推荐阅读

Shepard Yi | 彷徨者

并非都迷失方向

录取快报3月18日

就在帷幕落下前

录取快报3月4日

荣耀与骄傲都是人生的赘肉

录取快报2月24日

看看你的梦校发榜了吗?


SA常驻面授

和你在一起的时光


都说去GSD不容易

那么到底有多难呢?

SA OpenProject 74 

 建筑白板

虚拟体验下的建筑空间设计


SA OpenProject 73 

重装家具X

火与砼 · FIRE&CONCRETE


SA OpenProject 72 

霍普杯:莫干山路51号

SA OpenProject 71

 卢旺达-救赎之地

SA OpenProject 70

IFLA 19共諫同埊

SA OpenProject 69

Transforming I-980

SA OpenProject 68

Rethinking Coworking



Evan Tsai

微信:mysudea

电话:15601923989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长按二维码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留学评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